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86
经济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消费者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享有一定的权益。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法规,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机制。
本文将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角度,探讨我国经济法的相关问题。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求与重要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要任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要诉求包括:公平交易、产品质量保证、信息透明、维权渠道畅通等。
这些诉求的实现,既可以让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消费者作为市场主体,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只有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消费者才会有信心购买商品和服务,从而激发市场需求。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容易成为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待遇。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也能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基础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文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1993年颁布并实施,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并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维权途径。
此外,为了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例如《产品质量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价格法》防止价格垄断,《特殊商品销售管理办法》保护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权益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法律法规,但消费者权益保护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经济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经济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法律保护的角度,探讨消费者的法律权益以及相关经济法的作用。
一、消费者的法律权益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之一,享有一系列的法律权益。
首先,消费者有权获得真实、准确的商品或服务信息。
商家在销售中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欺骗性标价等违法行为,消费者有权通过商品或服务信息了解到产品的真实情况,可以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
其次,消费者有权享受安全的商品或服务。
商家在销售产品时,必须保证产品符合安全标准,不得以次充好或以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
再次,消费者有权享受公平交易的环境。
商家应该遵守市场竞争的规则,不得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垄断市场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最后,消费者有权依法进行维权。
在遇到商品或服务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换货或索赔等,法律给予了消费者相应的救济措施。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法律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对商家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依据。
其次,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商品或服务质量的法律法规。
例如《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针对不同领域的商品或服务,从质量要求、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在市场监管方面,国家设立了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通过执法、巡查等手段防止和打击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行为。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施,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举措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心。
消费者如果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保护,会更加放心地消费,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繁荣。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提升商品和服务的质量。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本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一)特点:1、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却没有规定相应的义务(当然不等于没有义务),表明了该法向消费者利益适当倾斜的特点。
2、强调经营者与消费者处于平等地位。
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3、列举消费者的权利达9项之多,体现出较高的保护水平,甚至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4、鼓励、动员全社会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同承担责任,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
(二)适用对象:1、消费者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自然人,适用本法。
2、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时,参照本法执行。
3、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适用于本法。
二、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一)消费者权利:监督批评权、受尊重权、获得相关知识权、结社权、获得赔偿权、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知悉真情权、安全保障权(二)经营者的义务:1、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
(约定不得违法)2、履行“三包”的义务。
国家对少数商品(主要是涉及大多数消费者利益及关系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实行三包。
第45条规定: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
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
3、不得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
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三、消费争议的解决(一)争议解决的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和解(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
经济法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换货政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立法中重要的一项法律法规,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了退换货政策。
本文将对经济法解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换货政策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一部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成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退换货政策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针对于商品质量问题提供了保障措施。
二、退货政策的基本原则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享有退货的权利。
退货政策基于以下原则:1. 商品质量问题: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发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无条件退货。
2. 商品与说明不符: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发现商品与商家的承诺或说明不符,可以要求退货。
3. 售后服务不到位:如果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在售后服务方面存在问题,可以申请退货。
4. 商品损坏或缺失:如果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发现商品受损或缺失,可以要求退货。
5. 其他合理的退货原因:如消费者自身需求变化等合理原因,可以申请退货。
三、退货流程和要求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换货政策,退货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合理时间内退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应在一定时间内向商家提出退货申请,以符合法律规定。
2. 凭证要求:消费者退货时,应提供购买凭证,如购物小票、发票等。
购买凭证作为退货的依据,确保退货的合法性。
3. 商品状态要求:消费者退货时需要确保商品未经使用、破损,并且具备原包装、附件等完整性。
4. 退款要求:商家应在收到退货后,依法及时退还消费者支付的货款。
如消费者选择货到付款的形式,无需退款。
四、退货的例外情况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换货政策中,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1. 限定商品:根据法律规定,一些特定的商品,如食品、药品等,不适用退换货政策。
2. 非法使用后的商品:如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明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继续使用,导致商品进一步损坏,商家可以拒绝退货。
经济法第一节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流转和协作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和内容的特别之处。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1日施行。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割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合示权益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一、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行为: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或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销售伪造或者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秘密性、实用性、保密性。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表现、法律许可的低价销售行为:销售鲜活商品;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商品;季节性降价;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禁止的有奖销售行为: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
禁止的滥用行政权限制竞争行为:限定他人购买其所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第三节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1993年2月22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2000年7月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修正,其调整的产品主要限于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商品,不包括建筑工程和虽经加工、制作但不用于销售的产品以及天然物品,如初级农产品)三、产品的概念和外延四、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五、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六点中主要是第一、二点)P143六、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七、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1、构成产品质量法律责任的条件:①生产了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②必须有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实;③产品质量不合格与财产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包括故意或过失)。
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哪一项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对象?(分数:2.00)A.某厂为生产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B.某个体户为经营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所发生的法律关系C.李某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发生的法律关系√D.某商场从家具厂进货所形成的法律关系解析:[解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可知,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
ABD三项都不是消费者在为生活消费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只有C项符合法律的规定。
答案为C。
2.杨某在某商场看见一块标明产地为缅甸的翡翠饰品,尽管价格昂贵,仍然忍痛买下。
后经专家鉴定,该翡翠产地为中国云南,但质地并不次于缅甸翡翠。
杨某感到受骗了,提出索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些?(分数:2.00)A.商场的行为侵犯了杨某的知情权√B.杨某必须先经消费者协会调解,调解不成的,再到人民法院起诉C.杨某有权得到双倍赔偿√D.商场可以该翡翠的等级并不低于缅甸翡翠为由免责解析:[解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的规定可知,消费者有商品服务知悉权,所以A选项正确,D项错误。
第49条规定了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双倍赔偿。
据此,C项正确。
此外,第34条规定了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时的解决途径。
这些途径分为:(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上述五种途径消费者自主选择,无硬性规定,B项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为AC。
3.消费者依法享有自主选择权。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的内容?(分数:2.00)A.自主选择经营者√B.自主选择商品品种√C.自主选择服务方式√D.自主决定是否购买某种商品√解析:[解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的规定可知,ABCD四项均为正确选项。
幻灯片1第九章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幻灯片2第一节产品质量法一、概述1、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在正常或规定条件下,满足和符合特定用途或需求所必须具备的性能的总和。
表现为:实用性、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幻灯片32、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1)产品的适用范围产品的概念:广义上的产品,是指自然物以外的一切劳动生产物。
我国《产品质量法》适用的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产品质量法》的产品:建筑工程、军工产品、初级农产品以及核设施、核产品。
(2)对事的适用范围只调整生产和销售环节,仓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不包括在内幻灯片4●3、产品质量法的原则●(1)质量第一●(2)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销售者在三种情况下,应先行负责修理、更换、退货、赔偿,不得以属于生产者或供货者的责任为借口予以拒绝:●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不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的;●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消费者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任何一方要求赔偿,并有权得到先行赔偿幻灯片5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1、产品质量检验制度2、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中心,辅之以地方、企业标准。
3、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并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质量管理措施,它是指依据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GB/T19000-ISO9000),经过认证机构对企业质量体系进行审核,通过颁发认证证书的形式,证明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要求的活动。
幻灯片6●4、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方式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活动。
●5、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重点抽查的产品范围:●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6、产品质量的社会监督制度幻灯片7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一)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对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负责(1)不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