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7.44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中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先煎是中药煎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某些硬质或难以溶解的中药材,以及一些补益药。
先煎药的正确步骤如下:
1. 将需要先煎的药物单独拿出来,用水浸泡20~30分钟。
如果是粉末状中药需要用纱布包着煎(以免造成药材的流失)。
2. 先煎的药物需要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煎煮20~60分钟。
3. 一般来说,先煎的药物可以煎煮2~3遍,充分的提取其药物成分。
4. 先煎的药物煮完后,然后把其他已经泡好的中药和煎好的药汤一起倒入锅中,大火煎开,小火煎煮30~40分钟即可。
以上就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按照以上步骤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取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效。
一般中药煎煮流程如下:
1.浸泡:煎药前,用干净的饮用水浸泡药物不少于30分钟。
需要
先煎、后下及另煎等特殊处理的药物应分开浸泡,均不少于30分钟。
2.煎煮:每剂药可煎煮两次,合并服用。
煎煮时加水量超过药物
表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不易浸没以及需要煎煮时间较长的药物可酌量多加些水。
煎煮时间因方剂功用主治、药物功效不同而存在差异,药物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比第一煎略短。
3.特殊煎煮:凡注明先煎、后下、另煎和包煎等要求的中药饮片
要特殊处理。
例如,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的药材应先煎煮30分钟,再投入其他药材(已先行浸泡)同煎。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砂锅,将中药倒入砂锅里,倒入饮用水泡药,水位淹没手指,泡30-60分钟。
2. 放煤气灶上熬第一遍,大火,熬沸腾后及时取下盖子,翻动均匀盖上盖子,改最小火再煮30分钟,中间再翻动2-3次。
3. 30分钟后倒出第一遍药汤,熬出来的药汤大概200毫升左右。
4. 第二遍熬药,加入第一次一半的水量,翻动均匀,泡5-10分钟。
大火,熬沸腾,翻动均匀盖盖子,转小火25分钟左右,中间翻动2-3次。
5. 倒出第2遍汤药和第1遍融合在一起,两遍药汤混合后大概400毫升,倒出200毫升左右饮用,剩下一半的放冰箱。
6. 第三遍药汤,加入满凉水,放煤气灶上煮沸腾,中间不要离开人防止溢出。
开锅关火凉凉40-50°,泡脚30分钟左右倒掉。
中药煎药正确方法
中药煎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不正确的煎药方法会影响煎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中药煎药的正确方法:
1. 配方选择:选择合适的药方,并根据个人情况确定用药量。
2. 材料准备:将中药材按比例配好,必要时清洗干净。
3. 清水浸泡: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或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清水浸泡20-30分钟,让中药材充分吸水。
4. 加水煎煮:将煎药锅置于火上,加入清水,火力调至小火,煎药时间根据不同的药材和配方而定。
5. 过滤取汁:煎药时间到后,将中药渣过滤出来,取得药汁。
6. 调整剂量:药汁可能过于浓缩,需要根据配方调整剂量,最后将药汁喝下即可。
7. 清洗煎药锅:清洗煎药锅,准备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煎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配方,不要随意更改用药量和比例。
同时,煎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力和煎药时间,避免煎药过度或不足。
最后,中药煎药后的药渣可以用来制作中药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 1 -。
电煎药壶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电煎药壶是一种现代化的中药熬制工具,其熬制中药的方法如下:
1. 准备药材:提前将需要用到的中药材料准备好,按照方剂中规定的用量加入电煎药壶内。
2. 加水煎煮:加入适量清水,放入电煎药壶内,按照说明书上的控制按钮,选择合适的煮药时间和火候。
一般来说,煎药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3. 过滤药液:煮好的中药液用纱布或过滤袋过滤,去除渣滓,获得浓缩药液。
4. 储存药液:将过滤好的药液倒入密封瓶或药用玻璃瓶中,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摇晃,以免药液变质或失去药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煎药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中医药理论和方剂的要求进行煎煮,并严格按照药材的用量和时间配合药方,以保证药液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中药煎药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1. 选材:选择优质的中药材是煎药的第一步。
中药材应该具有良好的外观,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同时要注意中药材的保存,避免受潮、发霉等情况。
2. 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洗净后的中药材应该沥干水分,避免煎药时水分过多影响煎药的浓度。
3. 切片:对于一些较大的中药材,需要将其切片或切段,以便于煎药时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4. 入锅: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一般来说,水的用量要比中药材多,以确保煎药过程中水不会过量蒸发。
5. 正火煎药:将煎药锅放在火上,用大火煎药至沸腾,然后改用文火煎煮一定时间。
具体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性而定,一般为20-30分钟。
6. 滤渣:煎药完成后,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以用纱布或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留下中药液备用。
7. 煎药液:将滤出的中药液再次放入煎药锅中,用文火煎煮至一定浓度,一般来说,煎至原来的一半左右即可。
8. 冷却:煎药液煎好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至适宜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煎好后应该趁热服用,但也要避免烫伤口腔和消化道。
以上就是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方进行煎药,避免随意更改药材和用量。
同时,应该注意中药的贮存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变质的中药。
希望大家能够正确使用中药,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中药煎药操作流程中药煎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草药加水煮沸,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是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根据医生的处方,准备好所需的草药,并在配伍方面进行核对。
2.根据处方的比例和剂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称量。
二、清洗处理1.将需要的草药放入容器中,用清水浸泡片刻,然后放入流动的水下,用手轻轻揉搓草药,以去除泥土等杂质。
2.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将草药放置在干净的盘子上,晾干备用。
三、研磨处理1.将已经晾干的草药放入研磨机中,加水适量,研磨成均匀细腻的粉末。
2.研磨好的草药粉末可以直接使用,或者根据需要进一步操作。
四、煎药处理1.将煎药机或煎药锅用清水洗净,并加入适量的水,根据处方调节好水的量。
2.将草药粉末放入煎药机或煎药锅中,加盖加热,用大火煮沸。
3.煮沸后改为小火继续煎煮,持续时间根据处方中的要求进行控制。
4.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煎药的次数和时间,一般要求煎煮2-3次,每次30-60分钟。
5.煎煮结束后,根据需要筛取药液,将获得的药液装入干净的容器中。
五、保存药液1.煮好的药液需要及时进行保存,以防药液发生变质。
2.可以将药液放入干净的玻璃瓶中,盖好盖子。
3.药液的保存温度一般在5-10摄氏度之间,最好放置在冰箱中。
六、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药液前需要先试药,以确保药液的品质和有效性。
2.使用药液时,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掌握好剂量和用药时间。
3.使用药液期间,要注意肚子不要吃凉食、油腻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清洗处理、研磨处理、煎药处理、保存药液和用药注意事项等环节。
只有在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注意药材的质量和合理的使用剂量,才能有效地提取和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煎煮法的工艺流程有
以下几个步骤:
1.洗净药材:将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杂物。
2.切碎药材:将药材切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便于煎制和提取有效成分。
3.加入水: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药材重量的10倍左右,用大火煮沸。
4.焯水:水煮沸后,立即倒掉药汁,放入清水再次煮沸,这个过程叫“焯水”,主要是为了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苦味。
5.加炖:焯水后,药材再次加水,一般是药材重量的6-8倍,用中小火慢慢熬煮2-3小时,取出渣,留下药汁。
6.调味:将药汁根据需要添加蜜糖、红糖等调味品,以提高药汁的口感。
7.瓶装:将药汁装入干燥的瓶子或药袋中,密封好,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一般药汁的有效期为一个月左右。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中药煎药是中医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的煎药操作规程对于中药的药效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中药煎药操作规程。
1.选材: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草药材料,确保无杂质、混杂或
虫蛀等情况。
2.洗净: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保持
中草药的质量。
3.浸泡:将洗净的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中药
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浸泡时间在半小时到数小时之间。
4.煎药:将浸泡好的中药材和适量的水放入药锅中进行煎药,
火候要适中,一般来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煎煮。
煎药时间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维持在20-30分钟之间。
5.取药: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中药材的变化,根据
具体情况控制火候,煎煮好的中药液需要及时取出并过滤,去除渣滓,取得清澈的中药液。
6.冷却:取出煎好的中药液后,需要让其自然冷却,保持中药
的活性成分。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正确的煎药操作规程可以帮助中药材充分释放药效成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中医人员在进行中药煎药的操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做到慎重细致,确保中药煎煮的质量。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
煎煮中药的时间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和药方的要求,一般来说,煎煮中药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初煮、中煮、收汁。
1. 初煮:将药材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煮,煮15-20分钟,有些高温性的药材如黄芩、黄连等,煮5-10分钟即可。
2. 中煮:将初煮后的药汁再次煎煮,一般需要煎煮20-30分钟,有些药材需要长时间煎煮,如熬制当归需要煎煮1-2小时。
3. 收汁:将中煮后的药汁继续收汁,以浓缩药液,一般需要煮10-20分钟,直到药液呈浓稠状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药材需要的煎煮时间会有所不同,还需根据具体的药材和配方来确定煎煮的时间。
另外,在煎煮中药时,建议使用砂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金属锅,以免影响中药的煎煮效果。
中药煎煮步骤:
1、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准,
煎煮40—50分钟。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煎煮40—50分钟。
2、将两次的煎煮药合并,口服。
3、注意:小袋包装后下,在中药第一次煎煮到35—45分钟时放入锅内煎煮。
中药煎煮步骤:
1、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准,
煎煮40—50分钟。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煎煮40—50分钟。
2、将两次的煎煮药合并,口服。
3、注意:小袋包装后下,在中药第一次煎煮到35—45分钟时放入锅内煎煮。
中药煎煮步骤:
1、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准,
煎煮40—50分钟。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煎煮40—50分钟。
2、将两次的煎煮药合并,口服。
3、注意:小袋包装后下,在中药第一次煎煮到35—45分钟时放入锅内煎煮。
中药煎煮步骤:
1、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准,
煎煮40—50分钟。
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煎煮40—50分钟。
2、将两次的煎煮药合并,口服。
3、注意:小袋包装后下,在中药第一次煎煮到35—45分钟时放入锅内煎煮。
中药煎药的操作流程中药煎药是一种传统的制剂方法,可以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下面是中药煎药的基本操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草药材料。
选用优质的中药材料,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通常需要按照配方准备相应的草药材料,按照比例称量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清洗或切割。
2.研磨:对于硬质的中药材料,需要先进行研磨。
可以使用研钵、研杵等工具将草药材料研磨成细粉状,以便更好地提取有效成分。
3.配比:根据草药配方,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各种草药材料搭配好。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来进行配比,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加水浸泡:将所需草药材料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
浸泡时间可以根据药材的特性来确定,一般需要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有些材料可能需要事先用酒或蜂蜜浸泡,以提高药效。
5.加热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开始加热煎煮。
煎药锅可以是传统的瓦锅或不锈钢锅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
根据不同草药材料的特性,煎煮时间也不同,一般需要煎煮数十分钟到数小时。
6.过滤:在煎煮完成后,需要将药液进行过滤。
可以使用纱布或过滤纸等工具,将药渣过滤掉,只保留药液。
药液可以重复过滤多次,以确保药渣完全过滤掉。
7.分装储存:将过滤好的药液进行分装和储存。
可以使用玻璃瓶或容器来储存药液,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
要注意,储存容器应该是干净、密封,以保证药液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8.清洁设备:煎药过程结束后,需要对使用的煎药锅、研钵、研杵等进行清洁。
要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影响下次的使用。
总结起来,中药煎药的流程包括材料准备、研磨、配比、浸泡、加热煎煮、过滤、分装储存和清洁设备等步骤。
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确保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提取出来,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
用煎药机煎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
煎药是中药煮制的一种常见方法,而煎药机是一种自动化煮药设备。
下面是使用煎药机煎制中药的正确方法:
1. 准备药材: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准备好需要的中药药材。
将药材清洗干净并切碎,或者使用已切好的包装好的药材。
2. 测量药材和水的比例:根据处方中的用药剂量,将药材和水的量按照煎药机的要求进行准确测量。
3. 放入煎药机:将测量好的药材和水放入煎药机的药杯中。
4. 设置煎药程序:根据处方要求和药材的特性,设置合适的煎药程序。
例如,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温度、水量等参数。
5. 开始煎药:将药杯放入煎药机的固定位置,并启动煎药机开始煮药。
期间可根据需要调整煎药机的设置。
6. 及时清洗:药杯内的渣滓在煎药过程中会堆积,煮完药后,及时清洗煎药机和药杯。
7. 滤去渣滓:将煮好的药液倒入滤网中,滤去渣滓,获得纯净的药液。
8. 处理药渣:将滤出的药渣妥善处理,可以作为堆肥或丢弃。
9. 调剂用药:根据医生的要求,将煎好的药液按照合适的用药
剂量进行调剂,例如可以加入冷开水调稀。
10. 温度检查:最后,使用温度计检查药液的温度,确保符合要求。
以上就是使用煎药机煎制中药的正确方法,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医嘱和煎药机的使用说明,以确保煎制出的中药的质量和功效。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主要取决于中药的特性和用途。
一般来说,以下是煎中药的一般步骤和时间参考:
1. 准备材料:将需要的中药原料按照配方准备好,清洗干净。
2. 加水:根据中药的性质和用途,加入适量的水。
一般来说,一般添加的水量为中药原料的8-12倍,有些特殊的中药可能需要更多的水。
3. 浸泡:将中药原料放入水中浸泡,浸泡时间根据中药的性质和需要浸泡的时间而定。
一般来说,10-20分钟的浸泡时间比较常见,有些中药可以浸泡更长时间以提取更多的有效成分。
4. 加热:将浸泡后的中药和水一起加热。
一般来说,采用慢炖或者煮沸加热方式。
慢炖方式一般是将材料和水放入炖盅或者陶瓷锅中,用中小火慢慢加热,炖煮1-2小时。
煮沸方式一般是将材料和水放入锅中,大火加热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继续煮20-30分钟。
5. 煎煮时间:根据中药的性质和需要提取的成分而定。
一般来说,常见的中药煎煮时间为30分钟到1小时左右。
有些中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煎煮。
6. 过滤:将煎好的中药液过滤,去除杂质和渣滓,留下纯净的中药液。
7. 冷却:待中药液冷却后,根据需要进行分装或直接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和时间只是一般参考,具体还要根据中药的不同特性、使用目的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必要时,最好请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进行中药煎
煮。
中药熬制流程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
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
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
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正确熬中药的方法
熬中药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药材:根据处方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将其清洗干净。
2. 研磨药材:将较硬的中药材可以用研磨机或者研钵等工具将其研磨成细粉状,以便更好地释放药效。
3. 配置药材比例:根据中药处方中各种药材的比例,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好。
4. 加水煎煮:将药材倒入炖盅、砂锅或者中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以药材的2-10倍水量为宜,煮沸后改小火煎煮一段时间。
具体时间视药材的性质和处方而定,一般煎煮30分钟至2小时。
5.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使用细筛网或者纱布过滤掉渣滓,得到纯净的药液。
6. 汤药后处理:根据需要,可将药渣包裹起来后压榨出多余药液,或将渣滓留在药汤中服用。
7. 药液储存:将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放置在清洁、干燥、避光、通风处储存,避免阳光直射和细菌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在熬制中药过程中,应保持房间通风良好,煎药时的火力要掌握好,避免过猛或过弱,也应注意避免煎煮时间过长。
此外,还要根据中药的具体要求和个人身体状况调整煎煮的方法和时间。
如果对中药的制作不够熟悉,建议咨询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中药煎药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制备方法,它通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从而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在进行中药煎药操作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下面介绍中药煎药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清洗器材:洗净煮药锅、煎药器等器材,确保其干净卫生。
2.准备药材:按照方剂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并进行充分清洗,去除杂质。
3.量取药材:根据方剂的配方,准确称量所需的中药材。
确保药材的质量和比例正确。
4.配制药液: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煮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按照比例煮沸。
二、煎药操作:1.加水煮沸:将煮药锅置于火源上,加热至水沸腾。
要注意掌握好水的用量,避免煮药过程中水分过多或过少。
2.开锅煮红:水沸腾后,将火调至中小火,煮药时要注意观察药液的变化。
待药液变为红色后,称为“开锅煮红”。
3.文火炖煮:药液变红后,调小微火进行文火炖煮。
煮药过程中要掌握好时间和火候,以充分提取药性。
4.隔水煎煮:在进行文火炖煮的同时,可将药液放入煎药器中,再放入煮药锅中进行隔水煎煮。
这样可以避免药液煮沸过程中的损失和药性丧失。
5.注意观察: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药液的颜色和浓度的变化。
根据药材的特点和方剂的要求,掌握好煎煮的时间。
6.过滤取液:煮药结束后,将煎好的药液倒入过滤网中,将渣滓过滤掉,留下药液。
要注意保持过滤器的清洁,防止药渣残留。
7.冷却保存:将过滤后的药液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冷却,待其完全冷却后,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三、清洗收拾:1.清洗器材:煮药锅、煎药器等器材煮药结束后,应立即清洗干净,防止药渣的残留和污染。
2.清理环境:煮药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药渣和药味,要及时清理环境,保持干净卫生。
中药煎药操作规程对于中药的制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进行中药煎药操作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时间和比例,并严格按照方剂的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器材的清洁,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中药先煎药的正确步骤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如果买的是中草药需要先进行煎药,然后再服用,煎药也是门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怎样才能煎药,煎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药性的好坏,决定了治疗作用是不是更好,所以说在煎药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一些常识,首先要选择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不能选择金属类的。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
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
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
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
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
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
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
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
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
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
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
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
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
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
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
儿童可分2-3次服用。
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