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戏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29
前 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推进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变革是全方位的,不仅是幼儿园办学模式、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改变,更是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的变革,幼儿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德、智、体方面的发展,而是要通过适合儿童发展的健康、活动、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满足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儿童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儿童由个体的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
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游戏具有神秘的力量。
了解游戏的本质对于认识儿童世界,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寻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纲要》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为了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更好地将《纲要》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适宜性的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等理念,转化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并指导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现在将有关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编写《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程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特殊教育的必修课程。
全书共三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关于儿童游戏的理论概述,主要是解释游戏的本质、特点与作用、儿童游戏的不同分类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游戏理论。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八章,关于儿童游戏的实施应用,重点探讨了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各类游戏的指导及游戏中观察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第九章,儿童游戏指导的案例,为教育工作者实际应用游戏提供操作的范例与指导建议。
教材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纲要》精神,以五大领域活动作为教材内容的基点,突出新时期对幼儿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