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考试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39.50 KB
- 文档页数:7
分析化学复习详细版分析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化学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下面是一份分析化学的详细复习资料,包括常见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和技术。
一、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通过不同元素在火焰中产生独特的颜色来判断化合物的成分。
2.沉淀反应:根据化合物在溶液中形成沉淀来判断其成分。
3.气体反应:根据化合物与酸或碱反应生成气体的类型和产量来判断其成分。
4.酸碱滴定:通过添加酸碱溶液来确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
5.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来判断其成分。
二、定量分析方法1.极谱法:利用溶液中物质的电极电位和电流的变化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2.光度法:通过测量溶液中化合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来确定其浓度。
3.电解分析:利用电流通过溶液中的物质的电化学反应来测定物质的浓度。
4.火花光谱法:通过将化合物激发成光源,然后测量其发射光谱来确定其成分。
5.气相色谱法:利用化合物在气相中的分离性和不同成分的保留时间来测定其浓度。
三、常用仪器和技术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和透过性。
2.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量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3.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气相中的化合物并测定其浓度。
4.离子色谱仪:用于分离水溶液中的离子并测定其浓度。
5.质谱仪:用于分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质量。
以上是分析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记住,理解原理和应用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关键,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祝你考试顺利!。
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化学分析学基础知识清单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与分子-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分子的构成与命名规则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离子键和共价键- 单质的晶体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化学性质3.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与方程式的表示- 平衡常数和平衡原理-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率常数二、溶液的性质和平衡1. 溶液的组成和浓度-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的计算 - 饱和溶液和溶度的关系2. 溶液的性质-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配位化合物和络合反应3. 溶液的平衡- 平衡常数和离子积的计算- 酸碱中和与溶解度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势三、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1. 分析化学基础-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概念 - 分析样品的预处理和处理方法 -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2. 常用的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和沉淀滴定- 电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 质谱和色谱的应用3. 分析仪器的原理与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 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 质谱仪和电化学分析仪器四、质量守恒和能量转化1. 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 遗失烧杯和损失火焰的原因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 气体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 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焓变- 反应热和热功效应- 反应焓和焓变的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平衡态和平衡常数以上是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考研分析化学知识点梳理考研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它在分析实验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考研生来说,掌握分析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分析化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化学平衡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滴定、酸度计的使用、酸碱指示剂的选择等。
2.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原理、电池原理、氧化还原滴定等。
3. 配位化学: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反应的机制、配位化学分析等。
二、色谱分析1. 气相色谱:分离原理、色谱柱的选择、检测器的选择等。
2. 液相色谱:分离原理、常用分离柱的选择、检测器的选择等。
3. 色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三、光谱分析1. 紫外可见光谱:原理、常见光谱图的解读、定量分析方法等。
2. 红外光谱:原理、常见红外光谱图的解读、定性分析方法等。
3. 核磁共振光谱:原理、常见核磁共振图的解读、定量分析方法等。
四、质谱分析1. 质谱仪的原理和结构:质谱图的解读、质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等。
2. 质谱碎片规律:常见质谱碎片的推导、质谱结构推测等。
五、电化学分析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电解质的强弱、电导性测定方法等。
2. 电量测定方程:电荷定量法、电流对数值关系等。
六、热分析1. 热重分析:原理、实验方法、热重曲线解析等。
2. 差热分析:原理、实验方法、差热曲线解析等。
七、质量分析方法1. 重量分析:称量方法、电子天平使用技巧等。
2. 溶液浓度分析:标准溶液的制备、溶液的配制和稀释等。
八、分析化学基本操作1. 实验室仪器与操作:天平、分析仪器的操作技巧、实验室安全等。
2. 常用试剂的使用:酸碱溶液配制、重金属离子检测试剂等。
3. 常用实验技术:溶液的制备与稀释、溶液的调节、沉淀的制备与转移等。
以上是考研分析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所有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按原理分: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光学分析方法:光谱法,非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等色谱法: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其他仪器方法:热分析按分析任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按试样用量及操作规模分:常量、半微量、微量和超微量分析按待测成分含量分:常量分析(>1%), 微量分析(0.01-1%), 痕量分析(<0.01%)3.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配制标准溶液用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解后。
在容量瓶内稀释到一定体积,然后算出该溶液的浓度。
必须具备一下三个条件:第一物质必须足够的纯度,含量大于等于99.9%。
一般可用基准物质或优级纯试剂;第二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第三稳定。
(2)间接法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配制成所需浓度,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测定。
第四具备较大的摩尔质量。
4.样品采样(1)固体采样土壤样品: 采集深度0-15cm的表地为试样,按3点式(水田出口,入口和中心点)或5点式(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和对角线的其它4个等分点)取样。
每点采1-2kg,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粒径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沉积物: 用采泥器从表面往下每隔1米取一个试样,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取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金属试样: 经高温熔炼,比较均匀,钢片可任取。
对钢锭和铸铁,钻取几个不同点和深度取样,将钻屑置于冲击钵中捣碎混匀作分析试样。
(2)液体试样液体试样一般比较均匀,取样单元可以较少当物料的量较大时,应从不同的位置和深度分别采样,混合均匀后作为分析试样,以保证它的代表性液体试样采样器多为塑料或玻璃瓶,一般情况下两者均可使用。
但当要检测试样中的有机物时,宜选用玻璃器皿;而要测定试样中微量的金属元素时,则宜选用塑料取样器,以减少容器吸附和产生微量待测组分的影响(3)气体试样⏹用泵将气体充入取样容器;采用装有固体吸附剂或过滤器的装置收集;过滤法用于收集气溶胶中的非挥发性组分⏹固体吸附剂采样:是让一定量气体通过装有吸附剂颗粒的装置,收集非挥发性物质⏹大气试样,根据被测组分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气态、蒸气或气溶胶)、浓度以及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用直接法或浓缩法取样⏹贮存于大容器(如贮气柜或槽)内的物料,因密度不同可能影响其均匀性时,应在上、中、下等不同处采取部分试样后混匀大气试样静态气体试样直接采样,用换气或减压的方法将气体试样直接装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或者直接与气体分析仪连接动态气体试样采用取样管取管道中气体,应插入管道1/3直径处,面对气流方向常压,打开取样管旋塞即可取样。
化学常考的大题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2.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3. 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4. 分子碰撞理论5. 化学动力学方程二、化学平衡1. 平衡的概念和特点2. 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 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4. 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位置5. 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三、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4.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5.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 化学实验记录的方法和要求4. 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 化学实验常见仪器的原理和结构五、化学转化的能量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2.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3.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4. 化学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5.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计算六、化学转化的速率与平衡1.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平衡的影响因素2.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动态平衡3. 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和应用4. 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和应用5. 化学转化的速率与平衡的实际应用七、化学物质的结构1. 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关系2. 化学键的种类和构成3. 化学键的分子结构和键能4. 溶液的分子结构和性质5. 化学物质表征方法和应用八、化学反应的机理1. 化学反应的机制和途径2. 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和反应路径3. 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分析4.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计算5. 化学反应机理的实际应用以上是化学常考的大题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析化学知识点归纳考研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以及性质等信息的检测和分析方法。
在考研中,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样品的前处理技术3. 化学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的原理-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应用-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4. 仪器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等)-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薄层色谱等)- 电化学分析(电位分析、极谱分析、伏安法等)- 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5. 分析仪器的结构与原理- 光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色谱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分析方法的选择原则- 分析条件的优化-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评价7. 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 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技术- 生物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环境分析和食品分析中的现代技术8. 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废物的处理和回收- 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结束语:通过上述对分析化学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
分析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要有创新的思维能力。
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化学分析知识点化学分析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学检验等。
在化学分析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分析知识点。
一、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制备是化学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目的是将原始样品转化为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样品制备技术包括样品的采集、样品的前处理和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标记和传递等环节,以避免造成样品的污染或变质。
二、常用的分析方法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物质定性分析和物质定量分析两类。
1.物质定性分析物质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颜色反应试剂法、酸碱中和滴定法和沉淀反应法等。
例如,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法,我们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通过沉淀反应法,我们可以检测溶液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离子。
2.物质定量分析物质定量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中某个组分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溶液浓度分析、比重测定法和质量分析法等。
例如,通过溶液浓度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浓度;通过质量分析法,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某个元素的含量。
三、仪器分析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学分析仪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仪器分析技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仪器设备,可以快速、精确地进行分析。
常见的仪器分析技术有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还可以分析样品中微量的组分。
四、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和使用、实验方法的验证以及各种测定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评估等。
通过合理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总结:化学分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应用广泛。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样品制备技术、常用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知识点。
只有通过全面、准确的分析,我们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分析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提供支持。
1.共振吸收线:原子从基态激发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产生的谱线。
2.分配系数K: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浓度(c)之比。
K=C s/C m3.分离度R:是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时间之差与两色谱峰峰宽均值之比。
4.化学位移δ: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进动频率,吸收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5.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或将组分带出色谱柱所需流动相体积的数值。
6.直接电位法: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分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活(浓)度的方法。
7.电极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相界电位就是溶液中的电极电位。
8.离子选择电极(ISE),饱和甘汞电极(S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红外吸收光谱发(IR),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核磁共振波谱法(NMR),质谱法(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指示系统,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温度,溶剂,PH,时间。
10.化学位移标准物一般为四甲基硅烷(TMS),影响因素屏蔽效应和磁各向导性、氢键。
11.自旋偶合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
12.有机质谱中的离子: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亚稳离子。
13.色谱法:气相(GC),液相(LC),超临界(SFC),气固(GSC),气液(GLC),液固(LSC),液液(LLC),柱(填充柱、毛细管柱、微填充柱),平面(纸、薄层TLC、薄膜)14.色谱法基本理论:热力学理论、塔板理论、动力学理论、速率理论。
15.评价柱效:塔板数和塔板高度。
16.气相色谱仪: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控制系统17.气相色谱检测器:火焰光度(FPD)、热离子化(TID),浓度:热导(TCD)、电子捕获(ECD)a,热导检测器(TCD)浓度型,原理:根据物质具有不同的热导系数原理制成。
《分析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概述1、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含量和结构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的一门学科。
2、定量分析过程取样、试样的分解、消除干扰、测定、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1、按分析对象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2、分析化学的任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按试样用量分: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固体(m) >0.1g 0.01~0.1g 0.0001~0.01g <0.1mg 液体(V) >10mL 1~10mL 0.01~1mL <0.01mL4、按组分在试样中的质量分数分: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 >1 0.01~1 <0.01 质量分数wB5、按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分: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1)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使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再通过称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分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沉淀法和气化法。
滴定分析法:将巳知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滴定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到达化学计量点,据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据反应的类型,可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2)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测定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需要借助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故将它们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光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等。
(3)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法的关系:仪器分析法的优点是迅速、灵敏、操作简便,能测定含量极低的组分。
但是仪器分析是以化学分析为基础的,如试样预处理、制备标样、方法准确度的校验等都需要化学分析法来完成。
因此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是密切配合、相互补充的。
只有掌握好化学分析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学好和掌握仪器分析法。
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它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化学、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分析化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误差与数据处理误差是分析化学中不可避免的,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对于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引起的,具有重复性和可测性,例如仪器未校准、试剂不纯等。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可预测但服从统计规律。
在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有效数字是指在测量中能够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一位可疑数字。
运算中,遵循“先修约,后计算”的原则,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数据的统计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置信区间等。
通过计算置信区间,可以估计出测量结果的可靠范围。
二、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是一种经典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
酸碱滴定是基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已知浓度的酸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是关键,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配位滴定常用于金属离子的测定,常用的配位剂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
影响配位滴定的因素包括金属离子的副反应和 EDTA 的酸效应等。
氧化还原滴定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常见的有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等。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完全性和准确性。
沉淀滴定则是基于沉淀反应,如银量法用于测定氯离子、溴离子等。
三、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是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主要包括沉淀法、挥发法和萃取法。
沉淀法是将被测组分转化为沉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和灼烧等步骤,最后称量沉淀的质量来计算含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控制沉淀的条件,如沉淀剂的选择、溶液的酸度、温度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完整版)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二章:误差和数据分析处理-章节小结1.基本概念及术语准确度是指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是指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它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偶然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其大小和正负均不固定。
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
通常包括全部准确值和最末一位欠准值(有±1个单位的误差)。
t分布指少量测量数据平均值的概率误差分布。
可采用t分布对有限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置信水平与显著性水平指在某一t值时,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内的概率,称为置信水平(也称置信度或置信概率),用P表示;测定值x落在μ±tS范围之外的概率(1-P),称为显著性水平,用α表示。
置信区间与置信限系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时,以测定结果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μ在内的可信范围,即μ=x±uσ,式中uσ为置信限。
分为双侧置信区间与单侧置信区间。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2.重点和难点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准确度与精密度具有不同的概念。
当有真值(或标准值)作比较时,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或重现性。
虽然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但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只有在消除或校正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的分析结果才是可取的,因为它最接近于真值(或标准值)。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衡量精密度的偏差也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系统误差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
这种误差由确定的原因引起,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会在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大学化学易考知识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大学化学易考知识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其中,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以及确定其中各种成分的质量和数量。
而大学化学考试中,对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考察也是较为常见的。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讨论,并对易考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一、分析化学基本概念1.1 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的一门化学学科,通过实验方法和仪器手段对物质的组分、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测定和评价的学科。
1.2 分析化学的分类分析化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定性分析是确定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性质和种类,而定量分析则是测定和计算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数量。
1.3 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分析化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和证实样品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为研究和应用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二、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2.1 样品的制备分析化学中的样品制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样品的制备需考虑到分析方法和仪器的要求,确保样品的纯度、均匀性和代表性。
2.2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样品中化学成分的性质和种类。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反应、物理检验和仪器分析等。
2.3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测定样品中各种化学成分的数量。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分析、容量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2.4 仪器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仪器包括质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三、易考知识点分析3.1 常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大学化学考试中,经常会涉及到常用的分析方法,如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色法等。
对于这些分析方法,考生需要掌握其原理和适用范围,理解其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
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吸光光度分析法基础理论知识1,质子理论酸acid——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base——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HA提供H+为酸,A-可得到H+为碱,而HA电离出H+后为A-。
HA和A-是一对共存体,共存于一个平衡体系中,二者相互依存。
这样的一对酸碱称作为共轭酸碱对。
2,δ= [某种型体平衡浓度] / 分析浓度3,书写质子条件----零水准法1,EDTA的结构和性质1,条件电极电势:物理意义和=+lg2,影响条件电极电势的因素:离子强度副反应溶液酸度3,影响反应的速度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反应1,如果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也可以得到白光,我们通常将这两种颜色的单色光称为互补色光2,对于溶液来说,它所呈现的不同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选择性地吸收了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2,EDTA的存在形式:六级解离,七种形体;与金属螯合物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组成一定,可溶性,颜色变化3,配位平衡:绝对稳定常数;酸效应,酸效应系数与分布系数呈倒数关系;条件稳定常数,)()(lglg)(lg)('lgHYLMffMYKMYKαα--=ΘΘ计算公式1,强酸;2,一元弱酸,×≥20时,=;×≥20,且/≥500时,2=× 3,多元酸按照一元弱酸的处理办法进行。
4,两性物质 NaHA5,缓冲溶液1,αY(H)=1/δ2,)()(lglg)(lg)('lgHYLMffMYKMYKαα--=ΘΘ3,不考虑配位效应时:1gMYK'=1gMYK-lg()HYα4,最高pH值:金属离子不水解的最低酸度可由M(OH)n的溶度积求得;如:[]()[]8623152)(10102102⋅--⋅-+=⨯==ZnKOH OHZnSP5,最低pH值:若滴定反应中除EDTA酸效应外,没有其它副反应,则根据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在被测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时,1gMYK'≥8因此1gMYK'=1gMYK-lg()HYα≥8;即lg()HYα≤1gMYK-8然后根据pH- lg()HYα表,查出最低pH1,对于滴定反应,反应的完全程度应在99.9%以上,若以氧化剂Ox1标准溶液滴定还原剂Red2,在终点时允许Red2残留0.1%,或氧化剂Ox1过量0.1%,即:2,n1=n2=13,1,朗伯-比耳定律2,吸光系数,单位为L·g—1·cm—13,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4,5,比较法[]21aaKKH=+[]HCCKaa+=⋅(Y))(Y'er,er,Y(H)cc=α指示剂1,作用原理: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其酸与共轭碱或碱与共轭酸具有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转变为共轭碱或得到质子由碱转化为共轭酸,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2023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清单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常用试剂二、样品制备和前处理1. 样品收集、保存和标识的基本要求2. 样品的溶解和溶液的制备3. 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溶液的配制4.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过滤、沉淀、萃取等三、常用分析方法和技术1. 酸碱滴定法2. 氧化还原滴定法3. 重量法和容量法4. 光度法和荧光法5.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法、电导法、电解法等6. 质谱法和色谱法四、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红外光谱仪3. 质谱仪4. 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5. 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6. 电化学分析仪器:电位计、电解槽、电导仪等五、常见的分析误差和精密度评价1. 分析误差的来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2. 精密度评价: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置信限等指标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 标准物质的制备和特性评价2. 分析方法的验证和准确度评价3.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原则七、环境分析和食品安全1. 环境监测:大气、水体和土壤的分析方法2. 食品安全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八、生物分析和药物分析1. 生物分析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核酸分析等2. 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含量和纯度的分析九、分析化学应用领域1. 化学工业和环境监测2. 医药卫生和食品安全3. 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以上是2023高考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请记得多加练习和实践,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加强对仪器仪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分析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能力。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简答1.基准物质的条件之一是摩尔质量要大,为什么?答:摩尔质量大,称样量大,降低了由于称量而引入的相对误差。
2.什么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①标准溶液:准确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该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也可以用滴定度表示。
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和标定法。
③基准物质可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非基准物质只能用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滴定终点?两者有什么区别?在滴定过程中当所加人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映完全时,称反响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停止滴定时,称为滴定终点。
在实际分析中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即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常常不一致。
4.标准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什么影响?标准溶液的浓度过大时稍差一滴就会给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而过小时终点变色不灵敏,一般分析中标准溶液常用浓度0.05~1.0 mol/L为宜。
5.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响有什么要求?⑴反响必须定量完成。
即反响按一定的反响式,无副反响发生,并且能进展完全〔完全程度≥99.9% 〕,这是定量计算的根底。
⑵反响速度要快。
⑶反响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
⑷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6.滴定分析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滴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且准确,相对误差可达0.1%~0.2%。
滴定分析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复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7.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本原那么是什么?如何确定反响物的根本单元?在确定根本单元后,可根据被滴定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滴定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原那么进展计算。
一般酸碱反响以提供一个H+或相当结合一个H+为依据,氧化复原反响那么以给出或承受一个电子的特定组合为依据。
8.滴定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哪些?如何消除?滴定分析的误差可分为测量误差、滴定误差与浓度误差。
分析化学考试分析化学考试1. (单选题) 下列属于仪器和方法误差的是(B )A、滴定终点判断不当B、天平砝码质量不准确C、溶解时没有完全溶解D、滴定管读数时个人习惯偏高偏低2. (单选题) 下图是只含碳、氢、氧的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根据此图指出该化合物为类?(B )A、酚B、含羰基C、醇D、烷烃3. (单选题) 用Fe3+滴定Sn2+,化学计量点的电位是(D )(’(Fe3+/Fe2+)=0.68V,’(Sn4+/Sn2+)=0.14V)A、 0.75VB、 0.68VC、 0.41VD、 0.32V4. (单选题) 在重量分析中,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A )A、混晶B、吸留C、包藏D、后沉淀5. (单选题) 下列物质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D )A、乙烯 B、乙炔 C、苯 D、甲苯6. (单选题) 直接滴定分析反应必须满足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反应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B、反应必须定量进行,通常要求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0%以上C、反应速度要快D、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7. (单选题) 银量法滴定中,铬酸钾可以用作指示剂的原因在于有反应(B )生成A、白色乳液B、砖红色沉淀C、白色沉淀D、蓝色8. (单选题) 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某无色离子,若试剂与显色剂均无色,参比溶液应选(A )A、蒸馏水B、被测试液C、除被测试液外的试剂加显色剂D、除被测试剂外的试剂9. (单选题) 医学上把B等于(B )的乙醇水溶液称为消毒酒精A、 0.95B、 0.75C、 0.30D、无水乙醇10. (单选题) 鉴定端基炔烃常用的试剂是(A)A、氯化亚铜的氨溶液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中性或碱性高锰酸钾溶液11. (单选题) 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A )A、 P2O5 / 2(NH4)3PO4•12H2OB、 P2O5 / (NH4)3PO4•12H2OC、 (NH4)3PO4•12H2O / P2O5D、 2P2O5 / (NH4)3PO4•12H2O 标准答案:A12. (单选题) 在EDTA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C)A、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B、 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C、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各金属离子能够准确滴定的最高pH值;D、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13. (单选题) 水分子有几个红外谱带,波数最高的谱带对应于何种振动?( C)A、 2 个,不对称伸缩B、 4 个,弯曲C、 3 个,不对称伸缩D、 2 个,对称伸缩14. (单选题) 0.1 mol·L-1H2S溶液中,其各物质浓度大小次序正确的是____D____。
(已知K(H2S)= 1.110-7,K(H2S)= 1.310-13)(本题2.0分)A、 H2S > H+ > S2- > OH-;B、 H2S > H+ > S2- > HS-;C、 H+ > H2S > HS- > S2-;D、 H2S > H+ > OH- > S2-;15. (单选题)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36,当该元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其价电子层副量子数等于2的轨道内轨道电子数为全充满,则该元素是 (C ) 。
A、 19K;B、 24Cr;C、 29 Cu;D、 35Br。
16. (单选题)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正确的是(A )A、 n=3,l=2,m=0B、 n=4,l=-1,m=2C、 n=4,l=1,m=-2D、 n=3,l=3,m=-317. (单选题) 银量法滴定中,常用的基准物质是(A )A、硝酸银B、盐酸C、碘D、氯化银18. (单选题) 含有相同浓度MgY2-的pH = 10.0的氨性缓冲溶液A、B两份。
A溶液中含有0.2 mol / L游离氨,B溶液中含有0.1 mol / L 游离氨。
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结论 ( D) A、 A、B两溶液中K(MgY)相等 B、 A、B两溶液的lgY(H)相等C、 A、B两溶液中的[ Mg2+ ]相等D、 A、B两溶液中的[Y ]不相等19. (单选题) 正常人空腹静脉血糖的浓度是( D)A、 3.6~6.5mmol/LB、 2.8~5.6mmol/LC、 3.7~6.3mmol/LD、 3.6~6.2mmol/L20. (单选题) 用0.02mol/L和0.06mol/L KMnO4滴定0.1mol/L Fe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的大小( A) A、相同 B、浓度大的突跃大 C、浓度小的突跃大D、无法判断 21. (单选题) 下列不能用于标定酸的基准物质是(A )A、 NaOHB、硼砂C、 Na2CO3 •10H2OD、 Na2CO322. (单选题) 用佛尔哈德法测I-时,指示剂必须在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才能加入,这是因为:(C )A、 AgI对指示剂的吸附性强B、对I-的吸附性强C、 Fe3+氧化I-D、 Fe3+水解23. (单选题) 提高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可采取(A )措施。
A、增加温度B、加入络合剂C、加入指示剂D、减少反应物浓度24. (单选题) 有色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述各因素有关的是 ( C)A、比色皿厚度B、有色络合物的浓度C、入射光的波长D、络合物的稳定性25.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书写质子条件式的要点的是(D )A、从酸碱平衡体系中选好质子参考水准(又称零水准),它们是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加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B、根据质子参考水准判断得失质子后的产物及其得失的质子数,绘出得失质子示意图C、根据质子得、失质子数相等的原则写出质子条件式D、质子条件式是计算H+浓度的依据26. (单选题) 以下哪种滴定不属于以滴定方式进行的分类?( D)A、直接滴定B、返滴定C、间接滴定D、沉淀滴定27. (单选题) 某有色物质溶液,测得其吸光度为A1,经第一次稀释后测得吸光度为A2,再稀释一次,测得吸光度为A3,已知A1-A2=0.500,A2-A3=0.250。
其透射比比值T3:T1应为(D ) A、 1.78 B、 5.16 C、 3.16 D、 5.6228. (单选题) 尼龙-6是下列哪种物质的聚合物? (A )A、己二酸与己二胺B、己内酰胺C、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D、苯烯29.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C)A、糖原与淀粉B、核糖与脱氧核糖C、麦芽糖与乳糖D、淀粉与纤维素30. (单选题) 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
这一点称为( D)。
)A、化学计量点B、滴定分析C、滴定D、滴定终点31. (判断题) 化学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基础,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上述说法:(√)32. (判断题) 在一定称量范围内,被称样品的质量越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越小。
上述说法:( √)33. (判断题) t检验是检测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有系统误差。
(√)34. (判断题) pKa=4.75表示Ka应记录为二位有效数字。
(√)35. (判断题) 平行实验的精密度愈高,其分析结果准确度也愈高。
(x )36. (判断题) 提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慢的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
(x)37. (判断题) 电位滴定可以用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
(√)38. (判断题) 氨水-氯化铵是酸碱滴定中采用的缓冲盐溶液。
(√)39. (判断题) 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终点误差。
(√)40. (判断题) 气液色谱的流动相是液体。
(x )41. (判断题) 滴定反应都具有确定的计量关系。
上述说法:(√)42. (判断题) 沉淀滴定法不存在滴定突跃,只要有沉淀就可以。
(x )43. (判断题) 滴定管的初读数必须是“0.00ml”。
上述说法:(x )44. (判断题) 红外吸收光谱法属于分子吸收光谱法(√)45. (判断题) 电子云是核外电子分布概率(几率)密度的空间图象。
(√)46. (判断题) 缓冲溶液释稀后pH基本保持不变。
(x )47. (判断题) 滴定分析中加入的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称为指示剂。
(√)48. (判断题) 甘汞电极是常用的参比电极。
(√)49. (判断题)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上述说法:(x )50. (判断题)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流动相的流速可以增大传质阻抗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