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及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9.80 KB
- 文档页数:5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医师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关的输血适应证,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遵照合理、科学用血的原则,制订各类成分血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因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主管医师决定需输血量、血液成分、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逐级核准签字,同受血者血样至少在预定输血日期前一天(急诊用血即刻)送交临床输血科,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可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凡需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必须做相应的检测,包括血常规、乙肝五项、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及HIV抗体。
(四)决定输血治疗前,主管医师应尽告知义务,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问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批准后,可实施输血治疗,并记录在病历中。
(五)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1、严格控制600mL以下的输血申请。
成人失血量在600mL以下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日常对症治疗、纠正治疗用量小于600mL,应该在用血日的前一天将血样送至输血科;择期手术预计用血量在600—1600mL的患者,应于手术前一天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大于等于1600mL的手术必须提前两天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并报医务部审批。
急诊和意外情况,可根据患者病情及时申请。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少于800ml(或红细胞4U)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在800ml至1600ml (或红细胞4U至8U)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1、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号标记的血液。
2、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3、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4、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5、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6、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7、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8、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9、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起查明原因。
10、血库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入库、出库血量、库存血量帐目清楚,认真保管,非经院领导、财务科批准,不得私自销毁。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二)一、目的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告之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同时备案并记入病历。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4、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如不按照上述规定执行,输血科有权拒绝配血。
2012年甘肃省中院医师用血权限表1. 用血量小于800毫升:李红钟栩马鸿斌张晓刚刘保键吴丽萍郭晓青张瑜康学东王钢刘彦平赵春霖冯秀玲王昱张小元汪龙德李应东戴恩来殷银霞宋贵杰张华宋敏杨国栋张士卿陈林庆刘立杨少军何天有方晓丽王钢魏清琳于博易华张小元张志明曹玉山崔庆荣刘宝厚周语平金智生牟慧琴李朝平史正刚李军程畅和贾斌张侬卢介民薛国理张小兵刘震欧秀梅张乾军郭月季叶秋香张瑜徐克武武权生滕政杰薛国忠郭晓青吴红艳马喜凤孙杰金华曹林忠宋鹏程石洲宝陈光顺王芝华曾昭洋刘彦平赵党生牛明珍王元昭薛有平李菊莲侯春英颉瑞萍刘德仁杨晓波毛忠南吴建民田永萍秦晓光王金海赵春霖王新平徐基伟李淑霞孟世禄刘海涛邱勇玉杨潭芬刘莉王小荣杨尔涟姜劲挺吕晓武王庆胜张朝宁邓海娟张旭辉李永荣王记刘凯寇宗莉蒙占权陆玉琴王庆苗李旭萍孙红旭蒋宜伟武天佑杨小锋郭成龙高国栋张虎林刘建军张岩李明兰杨亚玲曹胜张振尊尚菁郭霞彭晓明唐珂张静霞张晶杨维杰余臣祖梁恬杨学锋强胜林杜小正丁海霞王佳赵彬元刘强李宁文新姚小强滕志轩潘海邦方玲史树勋胡春阳赵高斯雍文兴梁建庆张花治王昱杨言萍董良坤彭凤娣张小花刘翔毅王小红郑世铎郝亚男梁永林段永强万生芳张杰程芳李玉霞赵剑华徐兰平王嘉图王学香王琳许慧玲魏锦慧张帆卢玉俊赵信科柳振华徐斌董万涛李元贞梁莉刘敏科黄生辉高丽波付兆媛徐春荣朱瑾王苑铭安小平张德胤于海洋李丽丽裴文涛毛立亚张晓凌汪海燕王涛成伟范娥严菁兴董小鹏石育弘易剑锋邢喜平王功臣张欣郑锦仕陈舜宏曹水清刘春辉魏惠平张旭日侯静张静婧李全红魏淑海张艳潘莉高妍刘海荣张进丽张琦胜田小雨2. 用血在800毫升—1600毫升李红钟栩马鸿斌张晓刚刘保键吴丽萍郭晓青张瑜康学东王钢刘彦平赵春霖冯秀玲王昱张小元汪龙德李应东戴恩来殷银霞宋贵杰张华宋敏杨国栋张士卿陈林庆刘立杨少军何天有方晓丽魏清琳于博易华张小元张志明曹玉山崔庆荣刘宝厚周语平金智生牟慧琴李朝平史正刚李军程畅和贾斌张侬卢介民薛国理张小兵刘震欧秀梅刘太运杨瑾张乾军郭月季徐克武武权生张晶徐克武雍文兴3. 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600毫升,以下人员签字,输血科审核后,主管医生报医务科审批。
XXXX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1、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XX省临床输血管理规程》,掌握输血指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
3、检验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计划申报、储存及发放。
4、检验科(血库)对验收合格的血液,认真做好入库、登记、按温度要求进行储存、并做好冷藏温度的监测登记工作。
5、输血前准备工作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若符合相关标准,病人病情确需输血时,方可输血。
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5.1内科指征:5.1.1去白细胞红细胞用于红细胞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一般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6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心肺代偿功能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5.1.2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相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5.1.2.1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5.1.2.2血小板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5.1.2.3血小板计数<10×109/L伴明显出血倾向应立即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5.1.2.4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
5.1.3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
5.1.4血浆:5.1.4.1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存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5.1.4.2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医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指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的制度。
为保证输血安全和质量,进一步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安全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制订本制度。
一、输血评估及分级申请审核管理(一)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失血情况、既往史、代偿功能、实验室结果、输血风险、患者意愿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二)为保证合理安全用血,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用血申请,应予审查,对不适合的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速度予以纠正。
(三)输血申请的权限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备血。
以上各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急救用血超过1600毫升, 事后应于24小时内补办审批手续,输血科和医务科48小时内完成审批手续。
(四)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后,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对病人的基本信息、输血前检查,输血指征,上级医师审核等内容予以审核,不合格的申请单退回。
对输血指征不明确的病例对临床医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但临床医师有临床输血的最后决定权。
(五)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应履行告知义务,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记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理由,由患者或其亲属签名。
医务科负责审批、备案。
(六)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院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二、血液标本采集审核管理(一)采集用于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标本时,应当由医护人员到床旁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患者ID 号等信息,应当至少使用患者姓名、住院号/门诊患者ID号两种核查方式,确保患者无误后方可采集。
新乡新华医院临床用血权限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准入1、临床医生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参加医院组织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授予临床用血处方权限。
2、有用血权限的医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未参加培训的予以院内通报批评,连续两年不参加培训的,暂停其用血权限。
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1、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明确同意输血的次数,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报医务科同意、备案并批准后实施,详细情况记入病历。
3、申请用血时应由经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申请单填写要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门批准,方可备血。
(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以上要求补办手续)5、临床医师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遵循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方案。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临床用血分级标准第六条临床用血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一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严重贫血患者;(二)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四)严重烧伤患者;(五)大手术患者;(六)其他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
二、二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中度贫血患者;(二)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慢性贫血患者;(四)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
三、三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轻度贫血患者;(二)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四)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
四、四级用血:指不符合上述三级用血标准,但需要输血的患者。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型、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参照本规定第六条,确定患者的临床用血等级。
第八条医疗机构在确定患者临床用血等级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确保输血安全。
第三章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第九条患者需要用血时,由经治医师提出用血申请。
第十条经治医师提出用血申请,应当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血型、用血等级、用血量、用血目的等。
第十一条《临床用血申请表》经主治医师审核同意后,由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临床用血审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对《临床用血申请表》进行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二)经审核同意的,由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办理用血手续;(三)经审核不同意用血的,应当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说明理由。
鸡西市人民医院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1、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临床用血评价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
4、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5、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及输血会诊制度。
6、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7、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
8、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记录。
9、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目录临床输血管理制度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1、决定输血前,严格执行“输血前告知制度”,医患双方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2、严格执行“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详细要求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三: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附件四:内科输血指南.3、临床医生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的详细内容执行输血申请及审核制度.4、输血标本的采集、标本接收、输血前检验、血液发放等步骤,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5、输血科的检验项目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进行试验.6、临床科室取回血后,遵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七章“输血”条款执行.7、临床科室对输血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价.8、输血完毕,临床医生应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9、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血袋在病室保存2小时后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按医疗垃圾统一处理.10、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按照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及审核制度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上级医生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经上级医生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生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节假日、夜间用血报总值班批准.急诊、抢救用血由经管医生同意后可随时向输血科申请,但事后应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大量输血申请和审批制度1、患者的血红蛋白低于80 g/L以下、血细胞压积低于30%以下才可考虑输血.申请量在800~1600毫升,由经管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签字;申请量大于1600毫升,须经输血科会诊,由输血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2、急救输血大量失血、急性创伤、换血:申请量在800~1600毫升,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或副主任签字后,送输血科配血取血.3、紧急情况下需大量输血时,因需要争取时间抢救患者生命,可口头或电话向输血科或医务科申请大量用血申请量大于1600毫升,事后要补办大量用血申请审批手续.4、大手术、器官移植及体外循环等治疗需输全血时,须经输血科会诊,由输血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应急用血管理制度输血是医疗急救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可能出现由于缺血或疑难配血耽误抢救时间的情况.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急救用血管理制度,在遇见突发性事件时,在血液缺乏的情况下,每位医务人员明确各自的任务和用血技术思路,积极为抢救患者赢得时机.1、自然灾害和群发性事故而造成大量伤亡下,报院领导和医务处暂停我院择期手术用血和非抢救治疗用血,全力保证此类临床用血的同时与中心血站紧急联系调配血液.2、ABO血型系统缺血时,各临床科室用血需由临床科室主任审批签字后报输血科,由输血科主任审批使用预警储备血,然后由输血科报医务科备案,有记录.3、Rh阴性稀有血型输血,由于Rh阴性稀有血型血源缺乏,本院没有库存,首先联系输血科调配,同时临床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扩容补充晶胶体液,保持血容量.输血科向医务科汇报血液缺乏情况,同时告知临床抢救医生.⒈由于患者有抗-D,必须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Rh阴性红细胞,临床采取低血容量稀释技术,可以输注Rh阳性献血员的血浆.⒉患者如无抗-D,急诊抢救生命时,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可以启动相容性输注Rh阳性红细胞程序,采取Rh阳性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此时须采取以下措施:告知患者和家属病情,并说明在紧急情况下输注的利与弊,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注明给患者带来的后果和并发症:第一,不会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第二,该类Rh阴性红细胞缺乏,不输Rh阳性红细胞危及生命,此时抢救生命是第一位的,输注Rh阳性红细胞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条件;第三,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特别是对没有生育过小孩的女性;第四,患者因本身原发病不治而非输血治疗所能挽回时,不能借口归罪于输血治疗不当,知情后患者或家属签字认可.②临床科室主任和输血科主任签字认可.③医务科报批或院总值班签字同意.输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及流程1、建立并实施输血标本采集流程,确保受血者标本标识正确、质量符合要求和交接正确.2、医生开出医嘱后,由护理单元执行医嘱.两名护士仔细核对合血、输血医嘱、化验单、交叉配血申请单上各项内容,确认无误后,打印条形码.3、护士选择输血专用试管,条形码,准备采血用物.4、带用物到床旁,两名护士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年龄腕带,并由患者或监护人姓名确认,解释交叉配血申请单、试管条形码上各项内容.采血时,随时观察患者反应,采集患者血样3-4ml.5、采集血样后,采集护士和核对护士核对病人信息与血样信息后分别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名.将交叉配血报告单与对应标本同时送输血科备血.6、血样采集完后应在患者的床边迅速完成申请单和标本信息的复核,应强制操作人员执行该项规定.7、血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往输血科.合血标本在采集后3天内有效.8、除非情况紧急,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同一病人输血前检查标本和合血标本同一次完成采集.9、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及时接收和处理标本,发现不合格及送错的标本应及时反馈给送检科室,并进行登记.10、附:输血标本采集流程临床输血流程输血注意事项1、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液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液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的本院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在积极配合治疗抢救的同时,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遵医嘱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进行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菌种检测;6遵医嘱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遵医嘱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输血科
临床输血申请审核与报批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临床输血申请审核与报批,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输血申请的审核、报批。
三、内容
1、医师在决定输血治疗之前应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
评估,确定输血的品种及量;并对患者和亲属履行告知义务,包括输血目的、输血方式的选择、输血品种、输血风险、不良反应等,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输血申请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并按照输
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进行逐级审批。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5、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
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填写《大
1
量输血申请表》,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6、无自主意识患者无亲属签字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
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由医院的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批准后可实施输血治疗,备案并记入病历。
2。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各临床科室用血应严格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文件要求,按照科学、安全、合理的输血原则制定用血计划,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和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输血原则临床医师在患者临床情况不确定时,以不输血治疗为首选原则;在未确证异体输血可以改善临床疗效时以不输异体血为原则;在选择输血治疗时以患者治疗益处最大化为安全原则。
负责医师根据输血目的,确定输血治疗方案,至少包括:输注的血液成分、治疗时限以及最小输血量。
三、输血申请1、科室主任负责制定、指导本科用血计划的实施。
2、临床主治医师遵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征,根据病人的输血指征,完整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住院总医师以上的负责医师签字盖章后(急诊、抢救除外),连同受血者血样一起送交输血科备血,不得电话、口头备血。
3、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做输血治疗前必须做输血前感染检测(包括HIV,HCV,梅毒,乙肝五项,ALT)和血常规、血型检测,检测结果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
《申请单》上的结果需与化验单相符。
在送交《申请单》时,结果未出的,应注明“已送检,结果未归”4、临床医师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向患者近亲家属或委托人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决定输血后征得患者或家属(委托人)的同意,双方同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入病历保存。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近亲属意见的,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5、门诊申请输血的患者应建病历后到急诊科输血,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室输血。
必须履行本院相关输血流程,如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采血样、缴费、输血前检测、完成输血前病历记录等。
严禁将血液带到医院外输注,各临床科室严禁输注患者自带血液。
6、择期手术用血于术前2天、治疗用血于前1天将申请单和受血者血样送至血库。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规范、指导临床科室科学、合理用血,制订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临床用血申请(一)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临床输血相关行业标准,严格掌握患者输血指征,合理申请用血,并且正确应用现有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
输血前,经治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与血液传播相关疾病如:甲肝、乙肝、丙肝、HIV和梅毒检查等。
(二)履行输血知情同意告知患者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在向患者或其家属交待输血的目的、方式、必要性,有无其他替代治疗方案,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输血风险,输血需要的费用等。
无法定监护人和无自主意识的患者也无家属在场,由经治医师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上报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批准后实施输血抢救治疗。
(三)提出书面用血申请由经治医师完成患者输血前告知并获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后,经治医师逐项完成输血申请单填写后打印并遂级审核签字,交由护士采血后连同配血标本一起送输血科备血。
二、临床用血审批及权限管理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我院《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三、标本及血液送检管理标本和临床用血申请须由我院在册医务人员送至输血科,并与输血科人员进行当面核对,无误后登记,双方签字认可,不得由患者家属或者非本院医务人员进行。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临床输血行为,确保输血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范围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及输血相关医师、护理和物业人员三、内容(一)使用XXX指定血站提供的血液,禁止非法采供血。
血液调剂符合XXX的规定。
(二)XXX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医务处和输血科共同管理临床用血。
(三)职能部门将医师、护理、新入院员工、研究生、实进修生和输血相关物业人员输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内容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四)输血科要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
(五)手术科室、麻醉科、输血科要积极开展围术期血液保护新型医疗技术。
(六)血液库存低于红色预警线原则上暂停择期手术。
紧急手术必须在医务处备案。
(七)门诊输血缘一在急诊科开展,并遵守住院患者同样标准。
(八)血液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查,严禁质量不合格血液入库。
(九)储血环境和储血办法符合卫生标准和请求,分歧的血液成分按请求分别储存。
(十)标本采集履行核对制度,确保标本唯一标识与受血者相符。
如果门诊血型结果用于住院必须确保标本唯一标识相同。
(十一)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检修、交叉配血和感染目标筛查。
血型超过六个月,感染目标超过三个月必须从头检查。
(十二)严格执行术前备血核查制度,XXX绝不备血进行手术。
(十三)输血治疗前医师必须实在履行知情奉告,医患单方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十四)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定期进行医师输血权限考核。
(十五)医师应熟练把握紧急用血流程,紧急用血指征应符合危机值标准。
(十六)术中合理用血由麻醉医师负责。
(十七)输血指征要符合医院输血办理请求(见附件2)。
超指征用血必须有详细的病程记录说明用血原因。
(十八)取血必须由医护人员进行。
严禁物业人员和患者家族取血。
(十九)严格执行血液发放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双人核对制度。
(二十)严格执行血液输注过程的核对、监护、记录等规定。
(二十一)发生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应按规定及时处理,并上报。
一、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第一条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
平诊输血需提前一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第二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第三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第四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政科批准,方可备血。
第五条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
(急诊用血可事后补办报批手续)。
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第六条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七条输血会诊内容应包括是否具有输血适应症,明确输血成份、用血量及输血时间和输血注意事项等.第八条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存档保管,输血会诊单随病历保存。
第九条每次输血前都必须执行输血申请及输血会诊制度。
第十条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第十一条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
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用。
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用血发放血液.第十二条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续。
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
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入病程录。
一、输血科工作制度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三、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四、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五、临床紧急用血管理制度六、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七、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八、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九、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十、输血严重危害(SHOT)监控管理制度十一、控制输血感染制度十二、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十三、输血标本管理制度十四、输血相容性检测管理制度十五、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十六、输血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十七、临床输血核对制度一、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健全科室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科工作人员依法管理血液的宣传,科主任是医院输血管理的第一责任者。
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与标准操作规程(技术、设备) ,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有计划对在职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及考核。
三、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输血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四、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医院临床医生依法用血的宣传,明确血液是有限的珍贵资源,要树立科学、合理、安全的输血理念,强化临床医生全面血液保护的意识,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实施全面血液保护措施。
五、承担并完成医院交给的有关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
六、加强对输血申请管理。
明确输血申请医师资格,规定申请医师履行输血告知义务,要求规范签署《输血治疗允许书》;明确术前备血、急诊输血、特殊血型输血、自体输血申请的临床管理程序,保障临床血液供应和治疗。
七、建立配血标本采集、运送、签收、核查、保存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输血安全。
八、血液入库、核对、贮存。
血液制品入库前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内容认真核对验收;要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电子资料要有安全备份) ;血液贮存按不同血型将不同血液成份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者保存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贮存设备温度要进行安全监测。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医院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医院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医院临床输血相关管理流程和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包含但不限于本制度提及的临床用血全过程,医护技及各类人员应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1.输血前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医师须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异体输血和或自体输血方式。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2)生命垂危的患者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时,临床医务人员持输血治疗同意书在医务部(总值班)审批后,实施输血治疗。
2.医师要规范书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信*息记录完整。
(1)医院实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然后由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还需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最后还要医务部或总值班批准,方可备血。
输全血的,按照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情形进行用血申请与审批。
(2)医院实行急救用血申请简化程序和事后补办手续。
为了抢救生命,急救用血申请时可以不需要上级医师、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的签字,但用血后7日内履行补办报批手续,如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医务部审批等。
(3)择期输血申请单必须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达输血科。
申请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或Rh(D)阴性血液的患者至少提前24小时预配血。
申请单采血小板、Rh(D)阴性血液制品、小儿用包装血液、新鲜全血或备血量超过800毫升的,尽量提前48小时。
临床输血及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
效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
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在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执行日常工作。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严
禁输安慰血、搭配血、人情血,严格控制3单位以下少量红细胞
制品的输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本医院应使用山西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文号的单位供血,根据
临床输血申请情况,定期向供血方报送用血计划,保持一定的储
备血量。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科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
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
血等。临床医生给患者行输血治疗前应根据临床病情并结合实验
室检查结果认真做好临床输血治疗前的全面评估。
四、患者需要输血时,临床医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输血治疗
的利弊,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后,与患者共同签定《输血治疗
同意书》,方可行输血治疗。
五、临床输血治疗前,临床医生应开具检查医嘱,对患者进行血
常规(应涵盖RBC、HbPlt)、ABO正反定型、RhD血型初检与确
认及RhD阴性患者的RhD阴性确认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有输
血史、妊娠史和短时间内多次输血)、凝血功能、乙肝五项、丙
型肝炎抗体(HCV)、梅毒抗体(RPR)、艾滋病抗体(HIV)和谷丙转
氨酶(ALT)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家属)。?
六、交叉配血需两种以上方法,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
验方法。
七、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严
格执行临床输血审批制度,经审签后至少首次申请应连同血样本
一起提前送输血科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血量少于800ml的,
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
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备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
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
备血、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应具备以上条件并报医务
科批准,方可备血。
八、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紧急输血外,应至少提前一天向输
血科递交输血申请单,特殊血液成分供血如洗涤红细胞、血小板、
冷沉淀等,须提前预约。
九、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
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
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
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检测结果
审核前、血液及血液成分的接收、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及血液成
分的发放与领取前、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
度,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十一、?用于检查的血标本及受血者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标本一般
以三天为限。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密封或盖
紧,保存于2~8℃至少7天。
十二、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应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病人姓名、血型、
性别、床号、年龄,严防采错标本,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立即
与相关科室联系,重采血样。
十三、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
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
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
可进行交叉配血。
十四、由医护人员领血,血液发放与领取时双方应认真核对输血
申请单、输血配血记录单、血袋标签及血液外观,正确无误后,
双方办理血液领取登记及领血专用凭证签字手续,并使用符合血
液储存条件的血液专用运输工具运送至临床使用科室。
十五、勤工人员、家属一律不许代替医护人员领血和代替医师签
字、填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十六、临床输血科室在血液运送至输注前应避免血液强烈震荡、
破损、污染。临床科室血液领回后应尽快输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遵循慢后快的
输注原则,除了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及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
内加任何药品。
十七、输血期间和输血后,必须严密监护患者,以便及时察觉可
疑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连同血袋一并送输
血科保存。?
十八、发现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必须立即报告主管
医生及输血科,按规定程序对可疑的不良反应迅速调查和治疗处
理,并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记录表后送输血科保存。
如果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采供血机构有关,必须书面报告采供血
机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还必须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输血
科应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资料并上报医务科。?
十九、临床用血科室必须将输血后血袋统一登记回收,并按院感
要求包裹封贴标识后由专人送输血科于2-6℃下保存24小时,
如无输血不良反应,按医疗垃圾处理相关规定由专人运送至垃圾
处理站集中处理。
二十、血液领取后,原则上不得退回。除非有特殊原因,但出库
时间也不得超过半小时,而且血液未经冰冻或加温,保存完好,
经输血科检查合格后可酌情退血。
二十一、医院血液及血液成分不得发生责任性报废与退库,如遇
血液及血液成分有其他不明原因需查证的、血液血型不符的、有
质量问题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呈阳性的及紧急调配的等情况可行
退库手续。
二十二、输血科的储血设施应当保证完好,全血、红细胞、代浆
血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应当控制在20-24℃,
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储血环境应当符合
卫生学标准。?
二十三、输血病历首页上输血类型、数量必须与医嘱、输血配血
记录单相符,输血病历中输血配血记录单三查十对与执行记录完
整且输血记录时间与输血实际时间相吻合,输血病程与监护记录
内容完整、详实,应包涵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品种,输血
量,输血起止时间,有否输血反应,输血疗效评估等内容。
二十四、大量输血和紧急输血,若医院血液库存量紧缺,供血方
又不能及时调配的可按血液应急管理制度启动应急用血机制,给
予配合型输血。
二十五、输血科应做好血液入库、出库登记与血液台帐管理和输
血资料的保存工作,保存期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