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62 KB
- 文档页数: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越流传越丰富。
施耐庵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又名《忠义水浒传》。
《水浒》生动的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艺术成就1、《水浒传》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
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
俗称鲁十回,宋十回,林十回,武十回。
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
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2、《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画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1教学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2重点难点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上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营造粗犷豪迈的气氛。
一、导入(一)师:同学们,随着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热播,刘欢的一曲《好汉歌》已响遍大江南北。
水浒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水浒108将中,智勇双全的武松是好汉,粗豪冲动的李逵是好汉,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也是好汉,今天咱们要学的林冲林教头,又是怎样的好汉呢?作者施耐庵又是怎样来表现他的?在我看来,一波三折的情节刻画,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特别让我感动!ppt1:学习目标:1、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2、揣摩具体典型的细节描写。
(二)师:这里有林冲感叹自己命运的两句诗!ppt2: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师:诗言志!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感情?(抽生回答)明确:表现委屈,悲愤!像“浮梗”一样悲凉的身世,像“转蓬”一样难求的功名。
师:春风得意的林教头为何会生出这等感叹呢?原来:(齐读) ppt3:林冲初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显赫,家室美满。
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因美眷致祸,“脊杖二十,刺配沧州”。
前往沧州途中,堂堂禁军教头,被两个鬼魅似的小人整治得苦不堪言,可林冲一路咬牙隐忍,历经艰辛,到达沧州。
师:昨天,身为禁军教头的林冲,既保护不了娇妻,也保护不了自己!今天,刺配沧州的林冲,其命运又会怎样呢?二、品读故事情节(一)师:同学们已通过预习,我们再来观看与之相关的四张连环画。
二者结合,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四个部分。
(要求:用相同格式和相同主语的短语)(分小组讨论)Ppt4:四张连环画师:你这样概括的理由是什么?(反复讨论)要求:准确;简练;顺畅。
明确:①沧州遇旧——②买刀寻敌——③到草料场(草厅交割)——④雪夜报仇(奋起杀敌、庙外锄_)师:你认为这故事情节是平铺直叙,还是一波三折呢?并谈理由。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课文的情节安排技巧。
(草蛇灰线,脉在千里之外)3.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二、学法指南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
在这一章中,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习本文你应该特别注意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对塑人物性格的重要性。
三、课文精讲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简析】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
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简析】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要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脉络,2、分析并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3、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4、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及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5、简要了解《水浒》的情节及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6、【过程与方法】:评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核心素养:传统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提纲:高俅发迹——林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三、简要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
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
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埋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故事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合作交流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正义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勇于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2)象征意义和寓意的分析;(3)古典小说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欣赏。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古典小说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本;2. 参考资料:相关的人物介绍、作品分析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知故事情节;(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3)学生标记不懂的地方,准备提问。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汇报讨论成果;4. 作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5.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
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作品简介:1、作者施耐庵: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
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
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1、理清情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5篇]第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小说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力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并力图与高考接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而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揭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现主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的作用。
基于此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二、说目标1、了解故事大意,梳理主要故事情节。
2、分析主人公林冲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主题教学难点:分析“风雪”这一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
四、说教法于漪老师曾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及积极性的调动,本课我主要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
五、说学法全程贯穿探究性学习方式,分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分析鉴赏”、“ 迁移运用,提高能力”三个层次。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同时,相机诱导,挖掘文本中的“探究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关乎文章精要之点的问题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合作与探究。
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一)激趣导入,进入情境。
学生对《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人物及绰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豹子头林冲,由此导入课文。
从而为“自主、合作、探究”做铺垫。
(二)讲述故事,激发共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么长的文章怎么能让学生在不占用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读进去,况且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产生共鸣后,才会激发起探求的欲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1、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喊。
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
这李小二先前在东京时,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
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
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
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彩,以此买卖顺当。
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
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
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
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不想今日到此遇见。
”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两口儿欢喜道:“晚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
”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
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当时管待林冲酒食,至晚送回天王堂。
次日,又来相请。
因此林冲得李小二家来往,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勤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
2、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
迅速光阴,却早冬来。
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身整治缝补。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入来。
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
跟着也来坐下。
李小二入来问道:“要吃酒?”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
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
”李小二道:“官人请甚客?”那人道:“烦你与我去营里请管营、差拨两个来说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能够欣赏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运用象征手法,提升创意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和报答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3. 古典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要点。
2.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3. 准备写作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作者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故事,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讲解与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要点。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阅读感悟。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个短篇故事。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阅读其他《水浒传》相关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特点,以及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寓意和文学价值;(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3)培养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主人公林冲的品质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培养善良、勇敢、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把握;(2)人物形象的分析;(3)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2)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多面性。
1. 导入新课:(1)简介《水浒传》及其作者施耐庵;(2)概述林冲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人物形象的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2)阐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寓意和文学价值;(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强调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复述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2.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维活跃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林冲在故事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景物描述、细节描述的作用。
2、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作用。
二)知识和潜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了解作家作品;3、学习本文透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2、训练学生透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述把握人物性格的潜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2、了解作家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之后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资料,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赍发(jī)喝彩(h)砧辱模样(m)B、差拨(chāi)彤云(tng)洗漱央浼(měi)C、酒撰调和(tio)迤逦朔风(shu)D、提防(t)仓廒(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C、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C、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不见)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一一、说教材我的课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16课),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
首先,它所处的单元在教材中位置特殊。
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三册2单元,高四册1单元,高五册1单元共12篇课文),在第三册教材中,学生重点学习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已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而第五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鉴赏”,这对学生阅读小说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因此,从教材体系与大纲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便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其次,本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特殊。
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本单元所节选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明清时代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老残游记》、《醒世恒言》),而明清时代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作流畅;(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
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在创作上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再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作者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深化主题的技巧是历来被人们所称道的,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作重点领会。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林冲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分几个阶段及其变化的关键;分析“风雪”等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的作用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评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主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教材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
《水浒》塑造了以宋江为首的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林冲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二、学生分析本文是节选,应该深入理解背景,可在平时通过上网可查阅相关资料。
因为文本篇幅长,选择切口要小,可借助影视、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体会情节安排对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作用。
阶段一:课前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林冲的遭遇,分析林冲的性格。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为后面具体赏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技术手段:微软画图工具、word文本框制图、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2.学生以批注法对文本自读批注,初步理解文本。
3.补充与与林冲有关的资料,保存到班级博客里,要求学生阅读,拓展视野。
技术手段:互联网,Free Mind思维导图软件。
微课《批注读书法》、自主学习评价量规。
阶段二:课中展示成果,整体感知小组交流,选代表利用PPT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思维导图:故事情节发展和林冲性格变化关系图)使用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量规加以评价。
再读课文,重点赏析组织学生研讨“故事情节和林冲性格发展”,学生交流讨论,用word展示个人批注。
阶段三:课后技术手段:小论文评价量规、问卷星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福州格致中学语文组居李教学目的:1、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景物描述、细节描述的作用。
2、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活动描述的作用。
二)知识和潜力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2、了解作家作品;3、学习本文透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1、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2、训练学生透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述把握人物性格的潜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2、了解作家作品教学步骤:一、导入: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拳打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⑴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水浒传》《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述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
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之后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资料,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一)、积累字、词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A、赍发(jī)喝彩(h)砧辱模样(m)B、差拨(chāi)彤云(tng)洗漱央浼(měi)C、酒撰调和(tio)迤逦朔风(shu)D、提防(t)仓廒(o)吹撼毡笠(zhān)解析:A、玷辱C、酒馔D、提防(dī)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B、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C、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不见)解析:消耗:消息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一、探讨小说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理解小说的内在逻辑。
教学重难点:小说中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学情分析:古典小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学生并不陌生。
而林冲的故事很多同学早就耳熟能详了。
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淡化故事情节。
而要把重心放在作者的艺术匠心上面。
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展示人物命运和性格。
小说内在的逻辑是怎样的展开的。
教学过程:导入: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一般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般而言人物命运多与社会环境有关,比如《水浒传》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林冲,他的命运主要是社会环境造成。
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妻子漂亮贤惠,家庭幸福。
可是当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妻子后,他的人生不幸就开始了,他后来被高俅陷害发配到沧州。
今天我们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我们看看他在沧州的遭遇。
我们先看这个题目。
林冲在山神庙怎么了?差点被人害死。
那么题目应该是遇险山神庙啊。
为什么是风雪山神庙。
显然是风雪和林冲的遭遇有关。
这就说明除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也有可能影响人物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自然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一、等待风雪。
1、小说中林冲怎么知道陆虞侯到沧州的?李小二告诉林冲的。
林冲根据李小二的描述判断来者是陆虞侯。
2、当时来了几个人?一共四个人。
除了陆虞侯和福安这两个东京来的人,还有管营和差拨,是监狱管理人员。
3、林冲听到这个消息后怎么做?一起朗读第五段。
他买了一把尖刀,在沧州城里城外大街小巷寻找。
4、林冲一共找了五天,毫无结果。
陆虞侯他们人呢?既然陆虞侯是太尉高俅派来结果林冲性命的,而高俅是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优秀3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篇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古代白话字词积累整合。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及伏笔照应的创作技巧。
教学方法:质疑导读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识《水浒传》,了解林冲的相关情节,初步分析小说情节。
二、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好汉歌》,提问学生是哪部电视剧主题歌,引出《水浒传》。
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梁山好汉,引出林冲。
3.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
与原本就在底层生活的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截然不同,那为什么却走上了同一条道路,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呢?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板书题目)三、介绍《水浒传》(参见练习册)《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大宋宣和遗事》和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加工整理而成。
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梁山英雄形象。
因此说《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四、介绍林冲的相关情节《水浒传》塑造了农民起义的英雄群像,其中有不少人物形象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
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关于林冲的故事共有五回,即七、八、九、十、十一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水浒》原名《忠义水浒传》,也叫《忠义传》。
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
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
林冲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
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
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
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思路设计
课文情节曲折生动,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写作上采用了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同时又运用景物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
情节、人物、环境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梳理情节的方法和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把握情节,理解林冲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理清本文的结构特点,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鉴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数学函数曲线解读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 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的音义知识。
2. 上网查找有关《水浒》的相关资料。
课时重点
学会概括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发展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一、乐学导入
1.用数轴曲线的方式,画一画自己的人生轨迹图。
Y:经历
X:时间
2.规划自己未来发展的曲线图。
二、明理学法——巧用数学函数曲线图理清故事脉络。
(一)了解经历
《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情节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
1.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枪法如风,江湖人称“豹子头”。
2.林冲妻子张氏(又称林娘子)去东岳庙上香时,被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调戏,幸得使女锦儿告知林冲,将其喝止。
但高衙内淫心不死,又使高俅的心腹虞候、林冲好友陆谦,骗林冲外出饮酒,其乘机对张氏施暴,幸为林冲赶回得免。
3.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
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
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
林冲百口莫辩。
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4.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途中,由公差董超、薛霸二人押送。
这两个公差早已被高俅收买,图谋于路途之中杀死林冲。
在路过一个酒店之时,二人故意使用开水给林冲洗脚,并给他换上一双草鞋,使得林冲脚底磨出大水泡。
在野猪林时林冲被二人绑在树上,险些被杀死,幸亏他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一路相随,林冲被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相救。
5.其后林冲路过“小旋风”柴进府上,柴进见他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
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还设了25两银子的彩头。
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
开始林冲让着洪教头,不用兵器和之争斗,但是洪教头不领情,结果林冲
轻松击败了他。
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6.风雪山神庙(课文节选部分)
7.林冲上梁山后,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要林冲献投名状,结果林冲与“青面兽”杨志打得难分高下。
王伦企图让杨志也上山来,以制衡林冲,却被杨志拒绝。
当晁盖等上山入伙时,王伦又托词推拒,林冲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了王伦,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拒绝。
最后推晁盖为大头领,开拓了梁山的新局面。
其时,妻子张氏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
岳父张教头也染患身故。
8.林冲从此作为梁山一员参与了众多战役。
包括大败济州团练黄安之战、三打祝家庄之战、高唐州之战、迎战呼延灼、华州之战、曾头市之战、北京大名府之战、迎战关胜、打东平府、打东昌府等。
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林冲以元老身份,与吴用、公孙胜等商讨立新寨主事宜,并出面推举宋江为寨主。
梁山好汉排座次时,林冲排在第六位,为“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职务为马军五虎将之一,镇守正西旱寨。
大聚义后,李逵元夜闹东京,林冲与梁山五虎将中其他四员,一同带兵到东京城外接应从城中逃出的梁山众人,与高俅军队对峙。
后来,梁山起义军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了朝廷招安。
先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
9.在奉命征讨江浙一带方腊起义军取胜之后,林冲得了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被朝廷追封忠武郎。
(二)概括事件
1.概括小说情节的方法:
①谁+怎么样;
②谁+干什么;
③谁+在哪+发生了什么;
④谁+因什么+怎么样;
2.概括林冲一生主要事迹。
身名显赫--其妻被欺--误入白虎堂--途中险遇害--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南征北战--风瘫病故
(三)画出轨迹
(四)思考感悟
“风雪山神庙”可以说是林冲人生的转折点,林冲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由什么造成的?命运的转变实际上是什么的转变?什么决定了情节发展的趋向?
因风而贵,因风而衰;因风而生,因风而死!
官逼民反性格的转变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三、致用理思
1.根据预习情况,浏览课文,分别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1)(1)序幕路遇李小二
(2)(2~5)开端得知密谋、买刀寻敌
(3)(6~9)发展接管草料场
(4)(10~12)高潮结局火烧草料场、雪夜杀敌
2.画出这个部分的曲线图。
3.本文情节安排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矛盾不断激化,情节没有平铺直叙,善于设置悬念,使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忍辱—怒起—平息—反抗”,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如果说林冲整个人生经历的情节安排巧妙地揭示了主题,那么本文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则很好的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人物性格。
四、作业固学
1.文章除了矛盾冲突、人物性格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有什么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根据今天所学的方法,上网查找阅读秦明的人生经历,概括出主要事件,画出秦明的人生轨迹图。
然后与林冲进行对比,他们之间有何共同点。
第二、三课时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