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排比、反复、拟人、反问、设问、夸张等修辞的定义、作用及例句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16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2009年1月17日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要三个以上!五、【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022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复习指导一、知识梳理比喻、排比、夸张、拟人、反复、对偶、引用、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及其表达作用:1、[比喻](明谕、暗喻、借谕)(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描画或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亮深刻的印象。
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表述,关心人们深入明白得,用比喻阐明道理,能够把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明白,使语言形象化。
[举例]如:叶子出水专门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给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那个地点低唱,蟋蟀们在那个地点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事实上,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成效。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经历和传诵。
[举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概,加强表达成效,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用排比说理,能够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能够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漂亮和宽广。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修辞手法定义及作用举例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反复、互文、引用等。
比喻:用在记叙、描写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让读者对事物有直观的认识,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表达了……情感(这只是一种加强语气的方式,问句有回答问题的作用)。
设问:答案就在问题中,只要理解准定语修饰限制的词语,答案也就在文中,“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美,富有感染力。
互文:在连贯性的话语中,将本应合在一起的两个事物,分别安排在上下文不同句里,彼此交错渗透,理解时必须将上下文句义互相参差互补,才能正确理解。
引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描写相似之处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形象,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句:她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对比来突出被修饰对象的特点。
比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特征、情感和景物等方面的描写,以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句:他虽为铁面无情的警察,却有一颗如黄金般温暖的心。
3.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概念或动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能力,以增强描写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拟人可以使物象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读者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句:夜幕低垂,星星似乎在窃窃私语。
4.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或渲染,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字更加鲜明、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例句:他的身高可以媲美一座高山。
5.排比:在同一句或相邻句中使用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以使表达更加连贯、鲜明和有力。
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更加突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爱情需要真诚、付出和理解。
6.反问: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引起对方思考。
反问可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增强修辞的说服力和抒情性。
例句:难道生活只有苦难吗?7.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借代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来保持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句:他的大脑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8.对仗:在语言中通过平衡配搭、对称的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目的。
对仗可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音调,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和谐。
例句:风轻轻吹,雨纷纷下。
9.比较: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使句子更具说明性和感染力。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湍急的江水,嘹亮而动听。
在这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拟人等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形象描绘来增加修辞效果。
夸张、排比等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相同结构的运用来突出表达的效果。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拈连、象征、寄寓(寄托),呼告等。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弱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2、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概念: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概念: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概念: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连续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间隔反复)7.设问:概念: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概念: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概念: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的作用令人更加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2、夸张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3、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4、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强烈情感。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如: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3、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鲜明。
如:这橘子把我牙都快酸掉了。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月亮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尺;有时像圆盘。
5、对比的作用是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突出。
如:青年是朝阳,老年是夕阳。
6、反复的作用是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023年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修辞手法汇总初中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复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和例句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常用的艺术技巧,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增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引人入胜,同时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应用相当广泛,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和技巧,例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下面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解释其作用和提供相应的例句。
一、比喻:通过将两个不相干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所要表达的概念或情感。
例句:他的笑容如燃烧的阳光,温暖而炽烈。
作用:比喻可以借用常见的形象,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命力和情感。
例句:夜幕低垂,大地昏黄,微风轻轻地拂过窗帘,窗帘像是害羞的少女,轻轻地摇晃。
作用: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三、夸张:对某个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达到强化表达效果的目的。
例句:天空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全场观众无不沸腾,热烈程度超过了一切想象。
作用:夸张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读者的情绪和共鸣。
四、排比: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齐整的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强语气的作用。
例句:我走过乡村,走过城市,走过河边,走过山间,走遍了大江南北。
作用: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突出,文字富有韵律感,增加文章的律动感。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手法,如比拟、喻体、反语、夸张等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和文学风格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总的来说,修辞手法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达技巧,通过合适的运用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鲜活、生动和有趣。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需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和要表达的意义来进行选择和运用。
在文学创作和修辞表达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深度、有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小学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设问句小学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反问句设问句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1、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2、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3、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4、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5、夜幕降临,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6、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7、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8、太阳会发光,会发热,像一个大火球。
9、银灰色的气垫船,像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0、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那样严密。
11、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
12、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13、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14、北极星像一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15、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16.露似珍珠月似弓。
17.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18.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19.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20.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21.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22.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2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2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一、比喻 (2)二、排比 (2)三、反复 (11)四、拟人 (12)五、反问 (13)六、设问 (13)七、夸张 (15)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排比1、定义: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于“同一范围”、“同一性质”的意念,用三个(含)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技巧,叫做排比。
2、作用: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3、排比的分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4、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5、与其他修辞手法比较*排比不是对偶,后者通常由两个结构相同、长度相同、词语对称的句子构成,严谨的对偶更要求平仄互对。
而排比仅要求结构、长度等大致相似、没有类似的对称效果。
*排比不是顶真,后者不要求结构、长度相同,只要求后一个句子的第一个词语是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
*排比不是反复,后者是用词基本相同的句子重复出现以加强语气。
*中文的排比相当于英文修辞学上的Parallelism(英文中两个句子并列的修辞方式),很多人误以为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以上并列句子组成的。
其实,根据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226页),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只是一般为了加强句子的气势,多用三个或以上罢了!6、例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1.爱心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2.美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3.积累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
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4. 错误伽利略、牛顿、爱迪生是人不是神,其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巨人”。
试问,有谁能否认物理学中的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规律、摆振动的等时性现象是伽利略建立或发现的呢?有谁能否定牛顿作为经典物理学创立者的地位呢?有谁能否定爱迪生是对人类物质文明有重大贡献的大发明家呢?6. 选择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7.生活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
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生活是什么》)8.太阳花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是艳丽,愈加热情,愈加旺盛。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9.诚信诚信是小朋友将拾到的一分钱放在警察叔叔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是少先队员宣誓时眼中的闪光。
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它是孔繁森将藏族老妈妈冻伤的双脚捂进怀中的深情。
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召唤。
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
10. 选择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万物的眷恋。
选择博爱,就是选择高远的人生志向。
11.希望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正视困难与失败。
困难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失去希望,失去与之斗争的勇气。
屈原爱国,“上下而求索”;一旦楚国灭亡,他失去了希望,便只剩下跳入汨罗江这条绝望之路了。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憧憬美好的未来。
有了希望,才会产生对未来的向往,才会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德国诗人海涅在一首诗中动情地写道:“严冬劫掠去的一切,新春会给你还来。
”不要放弃希望,希望使人增添前进的动力。
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奋斗。
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发出“我要勒住命运的喉咙”的壮语,谱写出不朽的《英雄》乐章。
14.珍惜有的人在拥有时并不珍惜……这或许是因为拥有太多而麻木的缘故,那么失去后的感觉会使你明白拥有的宝贵。
当你在黑暗中勾勒黎明的天空时,才明白已从眼前过去的东方朝霞有多美;当你人过中年时,才明白年轻时代荒废了多少光阴;当你默数浑浑噩噩的往日时,才明白该干而没干的太多太多;当你踽踽独行在人生路上时,才明白曾经同行的幸福。
20.亲情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中飞翻的针线;是烈日炎炎的夏日,父亲手中驱蚊的芭蕉扇;是久别重逢后,亲人的一句平淡的问话“回来了”;是父亲暴怒时的一顿拳脚……21.幸福不觉得,我又想起常被人鄙视的刘禅,虽乐不思蜀,但却使蜀地的百姓免受战乱之苦,统一的旗帜下,没有战争就该是幸福吧;近代美学大师王国维缘于“文化断裂”“文化幻灭”而投湖自尽,对其个人来讲,谁又能否认,这是一种殉道般的幸福呢?同样傅雷夫妇在无力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双双自杀,也该是一种解脱地狱般痛苦的幸福吧?只不过,对他们来说,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幸福:解脱的幸福。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生活是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呀;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个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
”根据例句,以人文景观为内容造四个排比句。
例句是“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广阔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
”26.欣赏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27.欣赏一个碌碌无为的浅薄者是没有欣赏可言的,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之辈,就要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烘炉之中,把自卑表达成自信,把不满改写成奋争,把孤僻挥洒成壮观,把委屈升华成冷峻,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摔打成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