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三课《在临摹中感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10
在临摹中感受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
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1.教学路径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
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学: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
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
尝试运用大师的语言,完成一幅新的绘画作品。
2.课时建议本课设计为一课时,回顾人物肖像课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