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 格式:docx
- 大小:60.60 KB
- 文档页数:30
2024年承压设备承栽介质的安全特点按对人的毒害作用可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中度危害和轻度危害:有些介质对容器或管道有腐蚀作用。
1.易燃介质:是指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和下限之差值大于等于20%的气体,如一甲胺、乙烷、乙烯等。
2.毒性介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介质毒性程度的划分参照GB5044-xx《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分为四级。
其最高容许浓度分别为:极度危害(I级)0.1mg/m3;高度危害(Ⅱ级)0.1~1.0mg/m3;中度危害(Ⅲ级)1.0~10mg/m3;轻度危害(1V 级)10mg/m3.若压力容器中的介质为混合物质,应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部门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根据介质的组成并按毒性程度或易燃介质的划分原则,决定介质毒性程度或是否属于易燃介质。
4.腐蚀性介质,石油化工介质对压力容器用材具有耐腐蚀性要求。
有时是因介质中有杂质,使腐蚀性加剧。
腐蚀介质的种类和性质各不相同,加上工艺条件不同,介质的腐蚀性也不相同。
这就要求压力容器在选用材料时,除了应满足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要求外,还要具备足够的耐腐蚀性,必要时还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2024年承压设备承栽介质的安全特点(二)2024年,承压设备在承载介质方面将具有以下安全特点:1.材料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材料将被开发出来,以更好地满足高温、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环境下的需求。
高强度金属材料、耐蚀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将大幅度提高承压设备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强化监测系统:承压设备将配备更高级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设备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
这些监测系统将能够预测潜在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并提供实时数据以供设备维护和改进。
3.自动化控制:承压设备将具备更高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及时、精确地调整工艺参数,保持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
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还能降低人为操作错误的风险。
钛材耐腐蚀数据钛材是一种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以下是钛材耐腐蚀性能的相关数据。
1. 钛材的耐腐蚀性能分类钛材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根据不同腐蚀介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耐酸性能、耐碱性能、耐氧化性能等。
2. 钛材的耐酸性能钛材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可以耐受多种酸性介质的腐蚀。
以下是一些常见酸性介质下钛材的耐腐蚀性能数据:- 浓硝酸:在浓硝酸中,钛材的腐蚀速度很慢,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受到明显腐蚀。
例如,在65%浓硝酸中,钛材的腐蚀速率仅为0.01mm/a。
- 浓盐酸:钛材在浓盐酸中的腐蚀速度也较慢。
在37%浓盐酸中,钛材的腐蚀速率约为0.1mm/a。
- 硫酸:钛材对于浓硫酸的腐蚀性能也很好。
在浓硫酸中,钛材的腐蚀速度通常在0.1mm/a以下。
3. 钛材的耐碱性能钛材对碱性介质也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碱性介质下钛材的耐腐蚀性能数据:- 氢氧化钠溶液:在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钛材的腐蚀速率约为0.1mm/a。
- 氨水:钛材对于氨水的腐蚀性能较好。
在浓度为10%的氨水中,钛材的腐蚀速度通常在0.1mm/a以下。
4. 钛材的耐氧化性能钛材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能,可以在高温、氧气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受到明显氧化腐蚀。
以下是一些常见氧化介质下钛材的耐腐蚀性能数据:- 空气中的氧化:在常温下,钛材在空气中的氧化速度很慢,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受到明显氧化腐蚀。
例如,在常温下,钛材的氧化速率仅为0.01mm/a。
- 高温氧化:在高温环境下,钛材的氧化速率会增加。
例如,在800℃的高温下,钛材的氧化速率约为0.1mm/a。
5. 其他耐腐蚀性能数据除了上述介绍的酸碱和氧化介质下的耐腐蚀性能,钛材还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
以下是一些其他介质下钛材的耐腐蚀性能数据:- 氯化物溶液:钛材对氯化物溶液的腐蚀性能较好。
在浓度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钛材的腐蚀速率通常在0.1mm/a以下。
常见介质的腐蚀与设备选材腐蚀就是指材料在环境的作用下引起的破坏或变质的现象。
根据腐蚀的形态,可分为均匀(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两类。
根据腐蚀的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根据腐蚀环境,可分为大气腐蚀,土壤腐蚀,海水腐蚀,物理腐蚀等。
腐蚀的危害非常大,它使材料变为废物,导致设备报废,并因此引起生产停顿,产品或原材料流失,环境污染等,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腐蚀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也经常威胁着人身、环境安全。
腐蚀的另一个危害是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损。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腐蚀正加剧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流失。
在工程设计中,腐蚀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设计因素。
在工程上,通常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耐腐蚀材料,和正确的防腐蚀处理方法来降低设备被腐蚀的风险。
而合适的选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通过对一些常见介质的腐蚀性做出分析,结合作者本人在工程设计中的经验,来给出设计者在不同工况下的设备选材意见。
1 硝酸硝酸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酸,多数金属与有机材料都会被它迅速腐蚀,并且含有杂质(例如氯离子,铁离子等)的硝酸,腐蚀性更强。
能够有效地抵抗硝酸腐蚀的金属材料有不锈钢、高硅钢、铝、钽、钛等。
工业上应用较多的金属只有不锈钢、铝、高硅钢等几种,其余品种因为价格太贵,应用很少,钛和钛合金由于对硝酸有优良的耐蚀性,价格也较低一些,在硝酸介质中也有用途。
不同的不锈钢对硝酸耐腐蚀性不同,一般来说,不锈钢中含钼量高,会增加其在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而降低在强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因此在硝酸介质中,316L反而不如304和321。
超低碳的304L耐沸腾的65%硝酸的性能要比含钛的321好得多,特别是在该工况中,晶间腐蚀倾向会比321小得多。
在硝酸介质中选材时,当浓度≤65%时可选用304L,65%≤浓度≤85%时,可选用00Cr25Ni20Nb,当浓度≥85%或发烟硝酸时,一般选用高硅不锈钢。
需要注意的是奥氏体不锈钢在硝酸介质中有晶间腐蚀倾向,所有如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需要做晶间腐蚀试验。
耐腐蚀性材料耐腐蚀性材料是一类能够抵抗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和高温腐蚀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航空航天、医药等领域。
这些材料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耐腐蚀性材料及其特点。
首先,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耐腐蚀性材料。
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由于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够有效地隔绝外界介质的侵蚀。
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合金元素的含量,一般来说,镍、铬等元素含量越高,耐腐蚀性能越好。
不锈钢广泛用于化工设备、压力容器、食品加工等领域。
其次,镍基合金也是一种重要的耐腐蚀性材料。
镍基合金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抗氧化性能,是一种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
镍基合金主要由镍、铬、钼、铁等元素组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石油化工设备、核工业等领域。
另外,钛合金也是一种重要的耐腐蚀性材料。
钛合金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一种理想的结构材料。
钛合金主要由钛、铝、铁、钒等元素组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蚀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医疗器械等领域。
最后,陶瓷材料也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材料。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是一种理想的特种功能材料。
陶瓷材料主要由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化合物组成,具有优异的耐磨损、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冶金、化工等领域。
总之,耐腐蚀性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耐腐蚀性材料的种类和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氢气介质环境金属材料提示要求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要求是指在氢气环境下使用的金属材料所需具备的特性和性能要求。
氢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能源领域的介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腐蚀和损害金属材料的性质。
因此,为了确保金属材料在氢气介质中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良好的性能,对金属材料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首先,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氢气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容易对金属材料产生腐蚀和损害。
因此,对于在氢气介质中长期使用的金属材料,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例如,具有优异抗氢腐蚀性能的不锈钢、镍合金等。
其次,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要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
氢气在高压和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金属材料的应力腐蚀开裂,因此,金属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抗拉强度和韧性,以承受氢气环境下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此外,由于氢气介质会影响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和晶界活性,导致金属材料的脆化和减少延展性,所以在氢气介质下使用的金属材料必须具备较好的抗氢脆性能。
另外,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还要求具备较好的疲劳和蠕变性能。
氢气的扩散和吸附会造成金属材料中的局部变形和应力集中,进而引起金属疲劳和蠕变的发生。
因此,金属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疲劳和蠕变寿命,以满足在氢气介质环境下长期和连续使用的要求。
此外,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还要求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蠕变性能。
由于氢气在高温下会低温引起金属材料的氢脆和氢蠕变,因此金属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蠕变性能,以防止金属材料在高温和高氢气环境下出现失效和变形。
最后,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要求具备较好的可焊性和可加工性。
由于氢气环境对于金属的加工和焊接过程有一定的干扰,因此金属材料需要具备较好的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以确保在氢气介质下的制造和安装工艺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氢气介质环境下金属材料的要求主要包括耐腐蚀性能、机械强度和韧性、抗氢脆性能、疲劳和蠕变性能、热稳定性和可焊性、可加工性等。
介质危害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和评估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介质。
这些介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类: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有害气体、有害微生物和其他危害物质。
1. 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引发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甚至致癌。
常见的毒性物质包括铅、汞、砷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有机磷等有害有机物。
2.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可能对设备、材料或人体造成腐蚀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与接触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性产物,对设备、管道等造成损坏,同时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腐蚀性物质包括酸、碱、盐等。
3. 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它们可能在受到冲击、摩擦或高温等外界作用时发生燃烧或爆炸。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石油、天然气、氨气等。
4. 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气体。
它们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对肺部和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 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流行病。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可能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6. 其他危害物质除了以上五类物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危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如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钛材耐腐蚀数据钛材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钛材的耐腐蚀数据,包括钛材的腐蚀性能、耐腐蚀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常见的腐蚀介质下的耐腐蚀数据。
一、钛材的腐蚀性能钛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钛材在大气中的耐腐蚀性能钛材在大气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由于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钛材在一般大气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很低,可以达到每年仅为0.03mm。
2. 钛材在酸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钛材在酸性介质中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在浓硫酸、浓盐酸等强酸介质中。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钛材在浓硫酸中的腐蚀速率仅为0.1mm/a,而在浓盐酸中的腐蚀速率更低,仅为0.03mm/a。
3. 钛材在碱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钛材在碱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也相对较好。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钛材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腐蚀速率约为0.1mm/a。
4. 钛材在氯化物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钛材在氯化物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可以用于海水等含氯介质的腐蚀环境。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钛材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约为0.1mm/a。
二、钛材的耐腐蚀性能测试方法为了评估钛材的耐腐蚀性能,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 腐蚀速率测试腐蚀速率测试是评估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将钛材暴露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测量一定时间内钛材的腐蚀损失,计算出腐蚀速率。
腐蚀速率越低,说明钛材的耐腐蚀性能越好。
2. 电化学测试电化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电极系统中测量电流、电位等参数,来评估钛材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包括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法等。
3. 腐蚀破裂试验腐蚀破裂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能的测试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施加一定的应力,观察钛材的断裂情况,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第五讲压力容器常用介质及特性压力容器盛装的介质,常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易燃易爆性,它们的泄漏,挥发和控制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且这些介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原料、辅助材料、成品、半成品、副产品、废气、废水、废渣等。
在我们采油生产过程中,接触的主要介质是原油、天然气和伴生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
如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气体、甲烷等。
第一节介质的毒性一、工业毒物与中毒毒物是指较小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于机体与细胞成分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叫工业毒物。
在劳动过程中,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常以气体、蒸汽、雾、烟尘、或粉尘的形式污染生产环境,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
1、气体:指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
如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2、蒸汽:由液体蒸发或固体升华而形成。
如苯氨、硫蒸汽、汞蒸汽等。
3、雾:是指混悬在空气中液体微滴,多为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所形成。
如喷漆时所形成的含苯漆雾、酸洗作业时所形成的硫酸雾。
4、烟:又称烟雾或烟气,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状固体微粒。
其直径往往小于0.1微米,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塑料加工时产生的烟。
5、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大都是固体物质经机械加工而形成的,如石灰、粉煤等。
二、工业毒物的分类: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1、按毒物的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类和无机类。
2、按毒物的形态:分为气体类、液体类、固体类、雾状类。
3、按毒物的制毒作用,分为刺激性、窒息性(二氧化碳)、麻醉性(乙醚)、致热源性(氧化锌)、腐蚀性(硫酸二甲脂)、致敏性(苯二胺)。
对压力容器安全操作和管理而言较为实用的是按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分类:即极度危害(Ⅰ级)<0.1mg/㎡(最高允许浓度,是指在目前医学水平上,认为不会发生危害作用的限量浓度。
钛材耐腐蚀数据一、引言钛材是一种具有优异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钛材的耐腐蚀性能及相关数据。
二、钛材的耐腐蚀性能钛材具有以下耐腐蚀性能:1. 抗氧化性能:钛材能够在高温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有效阻止进一步的氧化反应。
2. 抗酸性能:钛材对多种酸性介质具有较高的抗腐蚀性能,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等。
3. 抗碱性能:钛材对碱性介质的腐蚀性较低,能够在碱性环境下长期使用。
4. 抗盐腐蚀性能:钛材在含盐介质中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适用于海洋工程等领域。
5. 抗氯化物腐蚀性能:钛材对氯化物的腐蚀性较低,适用于含氯介质的工作环境。
三、钛材的耐腐蚀数据1. 钛材在不同温度下的耐酸性能:- 硫酸:在浓度为10%的硫酸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100℃下,腐蚀速率为0.01mm/年。
- 盐酸:在浓度为10%的盐酸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100℃下,腐蚀速率为0.03mm/年。
- 硝酸:在浓度为10%的硝酸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100℃下,腐蚀速率为0.02mm/年。
2. 钛材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耐盐腐蚀性能:- 浓度为3.5%的盐水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60℃下,腐蚀速率为0.005mm/年。
- 浓度为5%的盐水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60℃下,腐蚀速率为0.01mm/年。
3. 钛材在不同浓度氯化物溶液中的耐氯化物腐蚀性能:- 浓度为1%的氯化钠溶液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80℃下,腐蚀速率为0.02mm/年。
- 浓度为3%的氯化钠溶液中,钛材在室温下无明显腐蚀;在80℃下,腐蚀速率为0.05mm/年。
四、结论根据以上数据,钛材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在多种酸性、碱性、盐性和氯化物环境中都表现出较低的腐蚀速率。
这使得钛材成为许多工业领域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要求高耐腐蚀性能的场合。
综上所述,钛材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保持稳定的性能。
油田企业金属储罐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一、引言作为油田企业的重要设备之一,金属储罐在储存和运输原油、油品等石油化工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长期受到介质的影响和外部环境的侵蚀,金属储罐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腐蚀,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危及安全。
了解金属储罐腐蚀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对于保障油田企业设备的安全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二、金属储罐腐蚀原因1. 介质性质作为储存石油化工产品的容器,金属储罐长期受到介质的影响,不同的介质对金属储罐的腐蚀程度不同。
含硫原油、含酸性的化工产品对金属储罐的腐蚀影响比较大。
2.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金属储罐腐蚀的重要因素。
高温和高压会加剧金属材料的劣化,加速腐蚀的发生。
3. 大气环境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对金属储罐也会产生腐蚀影响。
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金属储罐更容易发生锈蚀。
4. 设计和制造金属储罐的设计和制造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其抗腐蚀性能。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金属储罐的腐蚀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三、防腐措施1. 材料选择选用抗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或者进行表面处理是防止金属储罐腐蚀的有效途径。
比如使用不锈钢、镀锌钢等材料来制作金属储罐,或者在金属表面进行涂覆防护层。
2. 防护涂层在金属储罐表面施加防护涂层是常用的防腐措施。
这些涂层可以起到隔绝介质、减少金属表面暴露于外部环境的作用,有效延长金属储罐的使用寿命。
3. 阴极保护通过在金属储罐结构中设置阴极保护设备,通过外加电流等手段防止金属腐蚀的发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油田企业金属储罐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的了解,在工程实践中,我认为必须高度重视金属储罐的腐蚀问题。
在设计和选材阶段,应该充分考虑介质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选用合适的金属材料并在表面进行防护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维护金属储罐,并严格执行防腐措施,以确保储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五、总结与回顾金属储罐腐蚀问题是油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只有充分了解腐蚀的原因和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与测量介质接触的隔离膜片和远传膜片,是利用金属材料的力学特性,将压力或差压传递给δ室的中心膜片,为了减少压力传递过程中的mm的金属材料制成。
对薄壁材料使用在腐蚀环境下,在期望寿命内,既要保持良好的力学弹性,又要不发生腐蚀渗漏,就要选择比其它结般应选择《均匀腐蚀十级标准》规定四级以上材料(即年腐蚀深度小于0.05mm)。
表1-1 常用合金纯金属的耐腐蚀性能
纯金属的机械性能,在冶炼过程中,根据需要加入微量的其它金属。
表1-2.接触介质部分材质的耐腐蚀性能参考表
●耐蚀性能很好耐蚀性能一般○耐蚀性能差T 室温 BP 沸点。
钛的腐蚀数据钛是一种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
然而,钛在特定环境下仍然会发生腐蚀现象,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了解钛的腐蚀数据对于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钛的腐蚀性能及其相关数据。
1. 钛的腐蚀类型钛主要发生以下几种腐蚀类型:1.1. 点蚀腐蚀:在特定条件下,钛表面会浮现局部点状腐蚀,形成小孔洞。
1.2. 缝隙腐蚀:在钛的缝隙或者接头处,由于局部环境差异,可能会引起腐蚀。
1.3. 应力腐蚀开裂:当钛在受到应力的同时暴露在腐蚀介质中时,可能会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2. 钛的腐蚀性能钛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以下是钛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表现:2.1. 酸性介质:钛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在浓硫酸中,钛的腐蚀速率较低,可以长期使用。
2.2. 碱性介质:钛在碱性介质中也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例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钛的腐蚀速率较低。
2.3. 氧化性介质:钛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较差。
例如,在浓氧化酸中,钛容易被氧化而发生腐蚀。
2.4. 氯化物介质:钛对氯化物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例如,在氯化铵溶液中,钛的腐蚀速率较低。
3. 钛的腐蚀速率钛的腐蚀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腐蚀介质、温度、氧气含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条件下的钛腐蚀速率数据:3.1. 在浓硫酸中,钛的腐蚀速率约为0.001 mm/年。
3.2.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钛的腐蚀速率约为0.01 mm/年。
3.3. 在浓氧化酸中,钛的腐蚀速率约为0.1 mm/年。
3.4. 在氯化铵溶液中,钛的腐蚀速率约为0.005 mm/年。
4. 钛的腐蚀防护措施为了提高钛的耐腐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4.1. 表面涂层:在钛表面涂覆耐腐蚀的涂层,如聚合物涂层、陶瓷涂层等,以阻隔腐蚀介质的侵蚀。
4.2. 电化学防护: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钛表面形成保护性氧化膜,提高钛的耐腐蚀性能。
4.3. 合金化改性:通过合金化改变钛的组成,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冶炼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腐蚀原因与预防措施
腐蚀是指金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与周围介质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在冶炼化工设备中,金属材料的腐蚀是常见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腐蚀,将会导致设备的损
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金属材料腐蚀原因与预防措施。
1. 酸腐蚀
酸性介质对于金属材料具有强腐蚀性。
腐蚀的原因主要有:酸性介质中存在腐蚀性物质,如硫酸、盐酸等;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物质可以氧化金属表面,形成腐蚀产物;酸性
介质中的离子可以侵蚀金属表面。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耐酸性较强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等;采用涂层保护金属表面;加入缓蚀剂或选择抗腐剂。
3. 氧化腐蚀
在高温环境中,金属材料容易发生氧化腐蚀。
氧化腐蚀的原因是金属与氧气反应,形
成金属氧化物。
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耐高温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在金属表面形成保
护性氧化膜,如氧化铝膜;采用惰性气氛或缺氧条件。
4. 腐蚀疲劳
冶炼化工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金属材料容易出现腐蚀疲劳现象。
腐蚀疲劳是指金
属在受到腐蚀作用的同时还承受循环载荷引起的疲劳破坏。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设备的应
力水平,避免超过金属材料的承载能力;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修复或更换出现腐蚀疲劳
的金属部件。
冶炼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的腐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选择
耐蚀性较强的材料,采用防腐涂层,控制介质的成分和环境条件等都是有效的措施,可以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含硫介质中耐蚀材料的选择及腐蚀机理研究含硫介质是一种高温的毒性废气,它的气体组成不仅含有水蒸气,还含有由碳、氧和硫构成的有毒气体如CO2,SO2;这种复合介质会极大地损害金属材料的性能,使材料产生腐蚀现象。
因此,抵御含硫介质腐蚀的耐蚀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问题。
根据含硫介质的性质,我们可以选择的耐蚀材料有:铸铁、碳钢、高碳不锈钢、铝镁铜合金、不锈钢合金(304.321.304L)、耐热钢、耐蚀钢、耐磨钢和铂青铜等。
除了材料性能外,还应考虑含硫介质的温度与pH等参数,设计耐蚀材料。
比如,当温度高、pH值在中性以上,由于周边环境产生的强氧化损伤,则建议使用无缝钢管或碳钢管;如果温度较低、pH值在中性以下,可以选择不锈钢合金管或铝镁铜管;如果有氯介质,可以考虑使用铂青铜材料;如果温度非常低,则建议使用耐冷耐热钢或耐蚀钢。
无论使用什么耐蚀材料,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预估其耐腐蚀性能,以确保含硫介质的腐蚀安全性。
腐蚀受到材料结构、金属表面性质、含硫介质的pH值、温度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腐蚀机制。
当腐蚀机制产生变化时,材料腐蚀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改变。
例如,当氢氧化物含量增加时,在固体表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物会与表面金属电子形成腐蚀膜,从而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而流体中的物质可以在材料的表面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增加材料腐蚀的危害性。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采取界面预处理、涂覆保护膜层、增殖膜、抗腐蚀涂料和表面抛光等功能涂层技术,以达到改善材料含硫介质腐蚀性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耐腐蚀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耐腐蚀材料,是以抵御含硫介质腐蚀的最佳选择。
此外,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应采取特殊的功能涂层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抗腐蚀效果。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2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原则是什么? 答:(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依据是什么? 答:(1)急性毒性 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4)慢性中毒后果 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储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5)致癌性 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6)最高容许浓度 主要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0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分哪几级? 答: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共分为四级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指 标 分 级 Ⅰ (级度危害) Ⅱ (高度危害) Ⅲ (中度危害) Ⅳ (轻度危害)
急 性 毒性
吸入LC50/(mg/m3) 经皮LD50/(mg/kg) 经口LD50/(mg/kg)
<200 <100 <25 200~ 100~ 25~ 2000~ 500~ 5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发病状况 生产中易发生中毒,后果严重 生产中可发生中毒,预后良好 偶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性中毒患病状况 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无慢性中毒而有慢
性影响
慢性中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 脱离接触后,可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事,可恢复,不致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良后果
致癌性 人体致癌物 可疑人体致癌物 实验动物致癌物 无致癌性 最高容许浓度/(mg/m3) <0.1 0.1~ 1.0~ >10
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举例
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级 别 毒 物 名 称 极度危害 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①,氯乙烯,铬酸盐,重铭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猛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苯
高度危害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本分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中度危害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 轻度危害 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 注:①非致癌的无机砷化合物除外。
②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级别为准。 4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如何分类?
答: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三类(轻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本标准中未予列入)。
(1)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他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乙拌磷(敌死通) 乙撑亚胺(乙烯胺) 二甲基亚硝胺 二硼烷(乙硼烷) 八甲基焦磷酰胺(八甲磷) 三乙基氯化锡 五硼烷(戊硼烷) 内吸磷(1059) 四乙基铅 甲拌磷(391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 对硫磷(1605) 光气(碳酰氯) 异氰酸甲酯 汞(水银) 苯并(a)芘 硫芥(芥子气) 氰化氢(氢氰酸) 氯甲醚 羰基镍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窗口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氯乙烯、a-萘胺
应列入本表,作为极度危害化学介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1 2 3 4 二甲腈(不对称)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二硝基苯(间、邻、对) 5 6 7 8 二硝基氯化苯 1,2-二溴乙烷 1,2-二溴氯丙烷 二氯四氟丙酮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5
1 二甲腈(不对称) 32 肼(联氨) 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 二氟化氧(一氧化碳) 34 环氧氯丙烷 4 二硝基苯(间、邻、对) 35 速灭威 5 二硝基氯化苯 36 臭氧 6 1,2-二溴乙烷 37 倍硫磷 7 1,2-二溴氯丙烷 38 敌百虫 8 二氯四氟丙酮 39 敌敌畏
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40 氟
1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41 氟化氢(氢氟酸) 11 十氟化硫 42 砷化氢 12 三氟化氯 43 菸碱(烟碱、尼古丁) 6
13 三硝基甲苯(TNT) 44 硒化氢 14 三氯化磷 45 硫酸二甲酯 15 五氯化磷 46 氰 16 丙烯腈 47 氯 17 丙烯酰胺 48 氯丹(氯化茚)
18 丙烯醛 49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19 丙酮氰醇(氰丙醇) 50 氯丙腈
20 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 51 b-氯丙腈 21 甲醛 52 氯代连苯 22 甲酸(乙酸) 53 氯甲烷(甲基氯) 23 正丁腈 54 氯萘 24 对硝基苯胺 55 氯酚
25 对硝基氯苯 56 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
26 异丁腈 57 溴甲烷(甲基溴) 7
27 苄基氯(氯化苄) 58 碘甲烷(甲基碘) 28 呋喃丹(虫满威) 59 碳酰氟(氟光气) 29 邻硝基氯苯 60 磷化氢 30 苯乙腈(苄基氰) 61 磷胺(福斯胺) 31 苯胺 注:当毒性程度分类用于确定压力容器密封性、致密性技术要求时,四氯化碳、邻甲苯胺、苯应列为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化学物质。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1 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46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2 一氧化碳 47 甲硫醇 3 一氯醋酸 48 甲醇(木醇) 4 乙二胺 49 正丁硫醇
5 乙二酸乙二酯(草酸二乙酯) 50 正丁醛(酪醛) 6 乙叉降冰片烯 51 正硅酸甲酯 7 乙胺 52 乐果(乐戈) 8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8 乙硫醇 53 叶蝉散(灭扑威) 9 乙氰(甲基氰) 54 环己酮 10 乙酸(醋酸) 55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11 乙酸酐 56 西维因(胺甲萘) 12 2,6—二乙基苯胺 57 杀螟松(速灭虫) 13 二甲胺 58 吡啶(氮杂苯) 14 二甲基乙酰胺 59 邻甲苯胺 15 二甲基二氯硅烷 60 邻硝基甲苯 16 二甲基甲酰胺 61 邻硝基酚 17 二甲基苯胺 62 苯 18 N,N—二甲基苯胺 63 苯酚(石炭酸) 19 二氧化硫 64 苯醛 20 二氧化氮 65 苯乙烯 21 二氧化碳 66 间苯酚
22 1,1—(偏二氯乙烯) 67 间甲苯胺
23 1,2二氯乙烯(顺、反) 68 间苯二酚(雷锁辛) 9
序 号 名 称 序 号 名 称
24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69 间硝基甲苯 25 二氯乙醚(1,2'—二氯乙醚) 70 间氯苯胺 26 二氯丙醇 71 氟苯 27 丁胺(正丁胺) 72 氨
28 丁烯醛(巴豆醛) 73 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
29 三氧化硫 74 萘
30 二氯乙烷 75 Α-萘胺(1—萘胺,甲萘胺)①
31 三溴甲烷(溴仿) 76 Α-萘酚(1—萘酚,甲萘酚)
32 1,1,2—三氯乙烷 77 硝基苯(人造苦杏仁油)
33 1,1,2—三氯乙烯 78 硝酸 34 1,2,4—三氯苯 79 硫化氢 35 三氯醋酸 80 硫酸 36 三氯氢硅 81 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