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技能操作体格检查-腹部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32
腹部体表标志及四区分法(应边指点边口述)(6分)(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取仰卧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二)体表标志(分)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分)。
腹上角:是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分)。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续(分)。
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分)。
髂前上棘:是髂嵴前方突出点(分)。
腹股沟韧带:是腹部体表的下界(分)。
脐:位于腹部中心(分)。
(三)腹部四区分法(分)。
通过脐划一条水平线与一垂直线(分),将腹部分为四区(分),即: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分)。
请指出肋脊角、胸骨旁线、肩胛线、后正中线、锁骨上窝体表位置(须边指出边口述检查内容)(4分)(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取坐位,充分暴露前胸和胸背部,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二)视诊检查时指点正确(须口述检查内容)(3分)1.肋脊角(左右):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分)。
2.胸骨旁线(左右):通过胸骨线和锁骨中线中间的垂直线(分)。
3.肩胛线(左右):被检者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分)。
4.后正中线:为通过椎骨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分)。
5.锁骨上窝(左右):锁骨上方的凹陷部(1分)。
辨别腹壁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以被检者手背为检查部位,考生边做边口述)(4分)(一)考生站位正确,告知被检者体位、姿势正确(1分)被检者取仰卧位,考生站在被检者右侧。
(二)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3分)考生将示指和中指并拢放在曲张的腹壁静脉上,一只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的血液,至一定距离(约2~3cm)放松该手指,另一手指紧压不动,看静脉是否充盈,如迅速充盈,则血流方向是从放松的一端流向紧压手指的一端(分),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观察静脉充盈速度,若无明显充盈,则确定上述血流方向判断(分)。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一、引言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旨在规范腹部检查的操作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二、评分标准1. 体位和准备评分标准:- 患者被告知需要脱掉上衣,保持腹部暴露。
- 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两臂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
- 医务人员应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工具,如听诊器、叩诊锤等。
2. 外观观察评分标准:- 腹部皮肤:无异常、无红肿、无瘀斑等。
- 腹壁:无隆起、凹陷、肿块等异常情况。
- 腹部形态:腹部对称、无膨隆或者凹陷等异常。
- 腹部膨隆:无腹胀、无水肿等。
3. 触诊评分标准:- 触诊手法: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触诊,轻柔有力,避免过度压迫引起患者不适。
- 腹部肌肉紧张程度:无腹肌紧张、无腹肌痉挛等异常。
- 腹部压痛:无腹部压痛、无局部压痛等异常。
- 腹部包块:无腹部包块、无腹部肿块等异常。
4. 听诊评分标准:- 听诊位置:医务人员应选择适当的听诊位置,如腹部四个象限。
- 肠鸣音:肠鸣音正常、无增强或者减弱等异常。
- 血管杂音:无血管杂音、无血管搏动等异常。
5. 叩诊评分标准:- 叩诊手法: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叩诊,轻柔有力,避免过度刺激患者。
- 肝脏界线:正常肝脏界线清晰、无扩大或者缩小等异常。
- 脾脏界线:正常脾脏界线清晰、无扩大或者缩小等异常。
- 腹部气体:无肠胃气体过多、无腹腔积气等异常。
6. 其他检查评分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无腹壁反射异常、无腹部感觉异常等。
- 血管检查:无腹部血管杂音、无腹部血管搏动等异常。
- 腹部超声检查:无腹部器官肿大、无腹部肿块等异常。
三、总结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视诊国家医学考试网已经开放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离考试开考没有几天了,大家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哦!小编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辅导资料:腹部视诊,预祝大家成功通关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腹部视诊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检查腹部时应按视、触、叩、听步骤进行,其中以触诊最为重要。
由于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时解剖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异,且相互重叠,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有相互联系,错综复杂。
故在诊断腹部疾病时,要根据完整的病史、体征,有时需辅以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内镜、CT、磁共限成像等检查。
进行腹部视诊时,病人应取仰卧位,充分暴露全腹,光线要充足而柔和,最好是自然光线。
侧面光有助于观察搏动、蠕动波、包块及脏器轮廓等。
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以及腹部的皮疹、疝和腹纹等。
(一)腹部外形健康正力型成年人平卧时,前腹壁与自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的连线大致相平,称为腹部平坦(图8-4)。
腹部圆凸或稍高出此连线者称为腹部饱满,如肥胖及小儿。
前腹壁稍内凹并低于此连线者,称为腹部低平,多见于消瘦者。
以上属于正常范围。
腹部明显膨隆或凹陷者具有病理意义。
1.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胸骨耻骨连线称为腹部膨隆。
生理性见于妊娠、肥胖等;病理性的腹部膨隆又分为全腹膨隆和局部膨隆。
(1)全腹膨隆:①腹腔积液(腹水):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仰卧时腹水下沉于腹腔两侧,腹部显得扁而宽,呈蛙状腹。
侧卧时腹部向卧侧下部显著膨出,坐位时则下腹明显隆起。
常见于肝硬化、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腹膜转移癌、肾病综合征和结核性腹膜炎等。
大量腹水需与肥胖相鉴别,可观察脐部,脐膨出者为大量腹水,脐凹陷者为肥胖。
②腹内积气:大量积气可引起全腹膨隆,使腹部呈球形,两侧腰部膨出不明显,移动体位时脐形状无明显改变。
(1)考⽣⼝述并在⼈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6分)
肋⼸下缘(0.5分)、腹上⾓(0.5分)、腹中线(0.5分)、腹直肌外缘(0.5分),髂前上棘(0.5分)、腹股沟(0.5分)、脐(0.5分)及分区(2.5分):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上⽽下视诊全腹。
(2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同⽔平,⾃侧⾯切线⽅向观察。
(2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6分)。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
(2分)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
(2分)
③⽪疹、瘢痕、疝等。
(2分)
(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腹腔肿瘤、腹⽔、腹腔积⽓。
②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消耗性疾病、肿瘤。
③门脉⾼压、下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在腹壁静脉曲张有何不同?(1分)
答:⾃脐部向四周放射-海蛇头;脐下向下流⾄下腔静脉;脐上向上流⾄上腔静脉。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包括检查的步骤、评分指标及其对应的分值。
一、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躺平,松开腹部的衣物,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
2. 观察外观:仔细观察腹部的形状、对称性、皮肤颜色、疤痕、凸起或凹陷等异常情况。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反应,同时检查腹部的温度、湿度和硬度。
4. 手法: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触诊,包括浅表触诊、深层触诊、压痛点触诊等,以全面评估腹部的状况。
5. 脏器触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可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触痛情况,包括肝脏、脾脏、肾脏等。
二、评分指标及分值1. 外观评分指标:- 形状:正常(0分)、略凸(1分)、明显凸(2分)- 对称性:对称(0分)、轻度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2分)- 皮肤颜色:正常(0分)、黄疸(1分)、发绀(1分)、红斑(1分)- 疤痕:无(0分)、有(1分)- 凸起或凹陷:无(0分)、有(1分)2. 触诊评分指标:- 温度:正常(0分)、异常(1分)- 湿度:正常(0分)、异常(1分)- 硬度:软(0分)、中等硬(1分)、硬(2分)- 腹痛反应:无(0分)、有(1分)3. 脏器触诊评分指标:- 肝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肝下陷(1分)- 脾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脾下陷(1分)- 肾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肾下陷(1分)三、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腹部检查情况,将上述评分指标的分值累加,得出腹部检查的总分。
根据总分的不同,可以对腹部检查结果进行评级,如下所示:- 总分0-2分:腹部检查正常。
- 总分3-5分:腹部检查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观察。
- 总分6-8分:腹部检查明显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讲解临床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临床医生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
一、准备工作:1.环境准备:确保检查室环境整洁、安静,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照明条件。
2.检查器材准备:根据需要准备相关的检查工具和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
3.医患关系建立: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醒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
二、体格检查技巧:1.视诊: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体型等方面的特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2.触诊:使用适当的手法进行触诊,包括轻柔、深入和有规律的触诊,以检查患者的皮肤触感、肿块等情况。
3.叩诊:通过轻轻敲击患者的身体,借以判断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信息。
4.听诊:使用听诊器对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进行听诊,以判断有无异常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5.示指检查:用示指轻敲患者的骨骼表面,以检测骨骼的整体状况和任何异常。
三、特殊检查技巧:1.血压测量:正确佩戴血压计袖带,确定患者合适的坐姿或卧姿,确保袖带位置正确,采用逐渐放气法进行测量。
2.体温测量:使用准确的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的腋下、口腔或直肠进行测量,保持几分钟后读数。
3.心电图检查:正确连接心电图仪的导联电极,确保导联的贴附位置正确,并在静息状态下采集连续的心电图信号。
4.腹部检查:采用适当的手法,按序检查患者的肝脾肿大、腹部肿块等情况。
四、操作技巧注意事项:1.维持患者隐私:在检查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使用适当的窗帘或幕布遮挡。
2.检查步骤清晰:按照身体部位的顺序进行检查,确保每个部位都进行检查。
3.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简单而明了的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4.观察细节: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身体姿势等细节,了解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情况,以充分理解患者的病情。
5.检查结果记录:对每个体格检查项目的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患者的体征、感觉以及任何异常发现。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国家医学考试网已经开放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离考试开考没有几天了,大家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哦!小编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辅导资料: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预祝大家成功通关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检查腹部时应按视、触、叩、听步骤进行,其中以触诊最为重要。
由于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时解剖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异,且相互重叠,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有相互联系,错综复杂。
故在诊断腹部疾病时,要根据完整的病史、体征,有时需辅以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内镜、CT、磁共限成像等检查。
腹部体表标志与分区腹部的上方以膈肌为顶;下面以骨盆为底;前面上起肋弓下缘和剑突基底,下至耻骨联合处及腹股沟;后面以肋骨、脊柱、骨盆壁及骶骨为支架;左右两侧面上为第10肋或第11叻下缘;下为髂嵴。
(一)体表标志为了准确地表示腹部体征的部位,常用下列体表标志:①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②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③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④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⑥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
(二)腹部分区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
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线。
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
各区的命名及各区的脏器位置分布如下。
(1)右上腹部:肝左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部分十二指肠。
(2)右侧腹部:升结肠,空肠,右肾下部。
(3)右下腹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下面是关于腹部检查评分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腹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腹部检查是通过观察、触诊和听诊等手段来评估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部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腹部检查对于发现腹部肿块、腹部疼痛、腹部肿胀等症状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腹部检查的步骤和方法1. 患者准备:患者应该脱去上衣,躺在检查床上,全身放松。
2. 观察:首先,医生应该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肌肉紧张程度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观察有无腹部肿块、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膨隆等异常表现。
3. 触诊:医生应该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感知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压痛情况、肿块的存在等。
触诊时需注意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如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等。
4. 叩诊: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以判断腹部器官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等。
叩诊时需注意区分不同的音响,如清音、浊音等。
5. 听诊:医生应该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等。
听诊时需注意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听诊结果。
三、腹部检查评分标准根据腹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可以制定一套评分标准来评估腹部检查的结果。
下面是一个示例评分标准:1. 腹部外形和皮肤颜色:- 0分:腹部外形正常,皮肤颜色正常。
- 1分:腹部外形稍有异常,皮肤颜色稍有异常。
- 2分:腹部外形明显异常,皮肤颜色明显异常。
2. 腹部肌肉紧张度:- 0分:腹部肌肉松弛,无明显紧张感。
- 1分:腹部肌肉稍有紧张感。
- 2分:腹部肌肉明显紧张,有明显的硬度感。
3. 压痛情况:- 0分:无明显压痛。
- 1分:压痛轻微,患者可忍受。
- 2分:压痛明显,患者难以忍受。
4. 腹部肿块:- 0分:无腹部肿块。
- 1分:可触及小的腹部肿块。
- 2分:可触及较大的腹部肿块。
5. 腹壁静脉曲张:- 0分:无腹壁静脉曲张。
- 1分:可触及轻度的腹壁静脉曲张。
执业医师考试实践技能——西医腹部检查一、视诊(一)腹部外形正常人仰卧时,腹部外形对称,腹部平坦。
1.腹部膨隆(1)全腹膨隆生理情况见于肥胖、妊娠等。
病理情况:①腹内积气: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肠梗阻或肠麻痹。
积气在肠道外腹腔内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②腹腔积液:当腹腔内大量积液时,在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下沉于腹腔两侧,使腹部外形呈宽而扁状,称为蛙腹。
坐位时下腹部明显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③腹腔巨大肿块:常见于巨大卵巢囊肿。
(2)局部膨隆常因炎性包块、胃肠胀气、脏器肿大、腹内肿瘤、腹壁肿瘤和疝等所致。
左上腹膨隆见于脾大、巨结肠或结肠脾曲肿瘤;上腹部膨隆见于肝左叶肿大、胃扩张、胃癌、胰腺囊肿或肿瘤;右上腹膨隆见于肝大(淤血、脓肿、肿瘤)、胆囊肿大及结肠肝曲肿瘤;腰部膨隆见于患侧大量肾盂积水或积脓、多囊肾、巨大肾上腺瘤;中腹部膨隆见于腹部炎性包块(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肠粘连)、脐疝等;左下腹部膨隆见于降结肠肿瘤、干结粪块(灌肠后消失);下腹部膨隆多见于妊娠、子宫肌瘤所致的子宫增大、卵巢囊肿、尿潴留等,尿潴留时排尿或导尿后膨隆消失;右下腹部膨隆见于阑尾周围脓肿、回盲部结核或肿瘤等。
2.腹部凹陷全腹凹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及恶病质等。
严重者全腹呈舟状,称为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糖尿病、顽固性心衰、神经性厌食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二)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见于妊娠晚期以及急腹症、腹水、腹腔内巨大肿块、胃肠胀气等腹部疾病;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三)腹壁静脉正常时腹壁静脉一般不显露。
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侧支循环时,腹壁曲张的浅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周围伸展,血流方向是从脐静脉经脐孔进入腹壁曲张的浅静脉流向四方。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或胸壁曲张的浅静脉,血流转向下方进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下的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转向上方进入上腔静脉。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引言概述: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腹部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手段,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等情况,进而对可能存在的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和诊断。
本文将从腹部检查的目的、步骤、技巧、常见异常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 目的1.1 了解腹部器官的形态和位置1.2 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和质地1.3 探测腹部器官的功能状态1.4 初步判断可能存在的疾病2. 步骤2.1 术前准备2.1.1 病患的体位和舒适度2.1.2 检查室的准备和整理2.1.3 检查器械和消毒物品的准备2.2 检查环境2.2.1 环境的整洁和安静2.2.2 温度的适宜2.2.3 光线的明亮2.3 技巧2.3.1 触诊的方法和顺序2.3.2 听诊的位置和注意事项2.3.3 叩诊的区域和技巧2.3.4 声音的判断和分析3. 常见异常3.1 腹部肿块3.1.1 肿块的性质和位置3.1.2 肿块的大小和质地3.1.3 肿块的移动性和压痛性3.2 腹部疼痛3.2.1 疼痛的性质和部位3.2.2 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3.2.3 疼痛的放射和诱因3.3 腹部肠鸣音3.3.1 鸣音的频率和音调3.3.2 鸣音的强弱和持续时间3.3.3 鸣音的规律和异常4. 注意事项4.1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4.2 注意手部卫生和消毒4.3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查4.4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总结: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腹部器官的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手段,可以了解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位置和功能等情况。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需要注意术前准备、检查环境、技巧的运用以及常见异常和注意事项等方面。
只有准确、规范地进行腹部检查,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
一、腹部外观评分标准1. 皮肤:观察腹部皮肤的颜色、纹理和有无异常变化,如黄疸、瘢痕、疱疹等。
2. 肌肉:观察腹部肌肉的松紧度、对称性和有无异常肿块。
3. 腹壁:观察腹壁的外形、凸起或者凹陷情况,有无疝气、瘢痕等。
4. 脐部:观察脐部的形态,有无凹陷、突出或者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腹部触诊评分标准1. 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有无压痛反应,评分按疼痛程度分为0-4分。
2. 肝脏触诊:用左手放在腹部右上腹部,用右手指尖轻轻按压,观察肝脏的大小和质地,评分按肝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分为正常、轻度增大、中度增大和重度增大。
3. 脾脏触诊:用左手放在腹部左上腹部,用右手指尖轻轻按压,观察脾脏的大小和质地,评分按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分为正常、轻度增大、中度增大和重度增大。
4. 肾脏触诊:用左手放在腹部两侧腰部,用右手指尖轻轻按压,观察肾脏的大小和质地,评分按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分为正常、轻度增大、中度增大和重度增大。
三、腹部听诊评分标准1. 肠鸣音:用听诊器放在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有无肠鸣音,评分按肠鸣音的频率和强度分为正常、减弱和消失。
2. 血管杂音:用听诊器放在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有无血管杂音,评分按杂音的程度和位置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明显异常。
四、腹部叩诊评分标准1. 腹部声音: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有无异常声音,评分按声音的清晰度和音调分为正常、浊音和鼓音。
五、腹部压痛评分标准1. 压痛部位: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部位,观察有无压痛反应,评分按疼痛程度分为0-4分。
六、腹部特殊检查评分标准1. 腹部超声:观察超声检查结果,评分按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异常情况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明显异常。
2. CT扫描:观察CT扫描结果,评分按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和异常情况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