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教科版)】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3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x
- 大小:14.05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共7课)(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计量时间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的教案安排。
这个教案主要包括7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测量时间,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第一课:时间与日常生活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事件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发生顺序。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
最后,老师总结出时间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表。
第二课:读秒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地读秒表,并能利用秒表测量简单的事件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秒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演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利用秒表测量一些简单事件的时间,如跑步、唱歌等。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总结出如何正确地读秒表的方法。
第三课: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并能正确地将事件时间与相应的时间单位进行关联。
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并让学生猜测它们用何种时间单位来进行测量。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秒、分钟、小时和天等时间单位,并举例说明它们的使用情况。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练习,让学生将给定的事件时间与适当的时间单位进行匹配。
第四课:时钟和表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时钟和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并能通过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时钟和表,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和指针的运动。
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时钟和表的主要用途,并示范如何利用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时间。
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用不同的时钟和表来读取和表示给定的时间。
第五课:日历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历的功能和用途,并能通过日历来确定事件的发生日期。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秒。
公元1998年:建立超冷艳原子钟,比微微秒又要精确10万倍。
到今天,最精准的计时工具原子钟的精确度可以达到2000万年才误差1秒。
探索与研讨注意:“使用材料”只需写出主要材料;“准确性”可以用“好”“较好”“一般”“差”等词汇进行描述;“计时原理”可以侧重于计时工具中的物体运动规律;“方便程度”可以用“很方便”“较方便”“不方便”等词汇来描述。
3.交流:指导学生全班交流汇报。
4.小结:人类真了不起,通过不断努力,计时工具变得越来越精准了。
探索二:调查和了解精确计时的重要性1.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听闻的事例,来说明精确计时的重要性。
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倒计时、火车或飞机时刻表、百米赛跑图、航天器发射图。
)红绿灯倒计时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维持交通秩序;航天器的发射过程需要精确计时,才能保证安全和成功;百米赛跑需要精确计时,才能知道运动员是否打破了纪录;时刻表可以保障交通有序运行,提醒我们准时到达。
3.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你们知道的现代计时工具及其运用的规律,并说说如果计时工具不精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4.研讨汇报。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请各小组代表依次汇报你们组交流讨论的成果。
小组1:我们知道的现代计时工具有摆钟、石英手表、秒表、原子钟然结果。
计量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般是安排生活、工作、学习等,但它还可以有哪些应用呢?本课的拓展活动向学生介绍了人们对计量时间的“另类”应用,如测量天体间的距离,确定大海中船的位置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如果课堂时间较充裕,可以引导学生对计量时间的“另类”应用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们对计量时间的有效应用。
四、将下列计时工具与对应的计时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四、。
小学科学37《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常见的时间单位。
3. 了解时间的计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何作用。
【教学重点】1. 掌握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
【教学准备】图片、时钟、砂漏、教学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不同的时间单位,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听说过这些时间单位吗?”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时间单位是如何计量时间的?”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介绍秒、分钟和小时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时是由分钟组成的,分钟是由秒组成的。
所以,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1分钟等于多少秒?”帮助学生理解计量时间的换算关系。
三、时间的计量(20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日常活动,如刷牙、吃早餐等,并让学生估计这些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2. 学生通过观察时钟等工具,辅以教师的引导,准确计量出这些活动需要的时间,并互相交流和对比结果。
四、时间单位的应用(25分钟)1. 教师讲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时间单位的应用,如上学时间、上课时间和作息时间等。
2. 学生通过对这些应用情境的讨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时间单位的能力。
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回答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计量时间?”2. 学生表达个人感悟和学习心得。
【教学延伸】1. 拓展练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和实践,记录一天中不同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培养观察力:学生观察周围的时间表示工具,了解数字钟、指针钟和手机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够掌握常见的时间单位,并了解时间的计量对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这一章节第7课《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主要涉及到计量时间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的读法、时间的计量方法以及时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秒、分、时、天、周、月、年。
(2)掌握时间的读法及计量方法。
(3)了解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地读出时间并进行计算。
(2)能够将时间的计量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时间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时间的基本单位和读法。
(2)时间的计量方法。
(3)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时间计量方法的应用。
(2)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认知和计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时间的认知和计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性和时间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钟表图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钟表是用来测量时间的。
3. 教师可以继续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天、周、月、年等。
第二环节:讲授1. 时间的基本单位和读法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1秒钟”,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秒”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解释,“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之一,表示时间的最小单位。
教师可以继续出示一些图片,如“1分钟”、“1小时”、“1天”、“1周”、“1月”、“1年”,让学生看一下,然后介绍每个单位的含义和读法。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计量时间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分、秒等;2. 掌握时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 了解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时钟:学生需在家中寻找一个时钟,观察其结构,并记录下来,包括刻度、指针等,加深对时钟的理解。
2. 绘制时钟:学生需自行绘制一个简易的时钟图,标注时、分、秒的刻度,以及时钟的基本功能区域。
3. 时间记录:学生需在一天内,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当前的时间及正在进行的活动,如“9:00起床”、“10:30上课”等,以此了解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制作时间表:根据一周的学习生活安排,学生需制作一个简单的时间表,包括起床、上课、放学、休息等时间安排。
三、作业要求针对以上作业内容,特提出以下要求:1. 认识时钟:观察时钟时需细心,记录的内容要准确,特别是刻度和指针的细节。
2. 绘制时钟:绘图需用规范的线条和清晰的标注,确保时、分、秒的刻度清晰可见,功能区域表述准确。
3. 时间记录: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并且详细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注意时间的准确性。
4. 制作时间表:时间表要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学习和休息时间,保证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1. 准确性:记录和绘制的时钟内容要准确无误。
2. 规范性:绘图线条要规范,时间记录和制作时间表的格式要统一。
3. 实用性:时间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要,具有可操作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本次《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及其应用;2. 掌握使用钟表进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3. 培养观察、记录和总结时间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家中物品中的时间标记:请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家中各种物品上是否标注有时间,时间单位是什么,观察的时间为X 月X日X时XX分,完成一项关于家中时间标记的观察报告。
2. 使用钟表进行时间测量:请学生回家自行准备一个钟表,观察并记录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如起床时间、睡觉时间、吃饭时间等,每次记录时间为X月X日X时XX分,持续一周。
并要求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完成一份关于自己作息时间的分析报告。
3. 学习并理解秒表的使用:通过视频或在线课程学习秒表的使用方法,并完成一份关于秒表使用的实践报告。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需真实、客观地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2. 提交时间分析报告时,需分析自己的作息时间规律,提出合理化建议;3. 实践报告需描述使用秒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4. 提交作业时需注明姓名和班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内容是否真实记录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分析报告是否符合逻辑,实践报告是否描述清晰;2. 评价方式:教师批改作业,根据标准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批改完作业后将反馈信息反馈给学生,包括作业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同时,教师也会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作业的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时间计量工具的认识和运用;2. 提高学生利用时间计量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节约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实践操作:学生利用家中可用的时间计量工具(如钟表、手机、闹钟等)完成以下任务:(1)记录自己一天的活动,包括起床、吃饭、上学、放学、做作业、娱乐等时间;(2)根据记录,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3)为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计划,并付诸实践。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五 学期
第一学
期
课题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历史规律。
了解人们生活中对计时工具的精准要求。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搜集与“人类怎样计时”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计时精确性方面的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了解计时工具的演变历史,完成统计表格。
日晷 水钟 摆钟 石英手表
使用材料
准确性误差
计时原理
方便程度
缺 陷
我们的发现
【学习任务二】
了解现代生活中,人们对计时精确性方面的不同需求。
【学习任务三】
完成下节课所需要的课前调查。
五年级的你
身高(米)
体重(千克)
体重指数(BMI)(千克/米2)
肺活量(毫升)
50米跑(秒)
一分钟跳绳(个)
一分钟仰卧起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