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文化:
周公安民
周武王攻下了商朝,召见邵公,问他:“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
第1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伦理道德文化: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为中国古代宣扬儒 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作者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元代郭居 敬编录,第二种是其弟郭守正著,第三种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 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 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其故事大 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知 识 链 接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
文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化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段文字中“观鸟兽之文”,就是指观察鸟兽身上的各色交错的纹理。
第1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背景
专题欣赏
生成背景一:
传统文化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除东南及东部面向海洋外, 东北、北部、西北、西部、西南皆与欧亚大陆连接,被河流、沙漠 或高原峻岭所阻隔,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因此,四周 都有天然阻隔、相对封闭便成为中国地理的第一大特点。中国地 理的第二大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现出三大阶梯式的地 形地貌:青藏高原为第一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号称“世 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北、以东为第二阶梯,海拔在2 000~1 000米; 第三阶梯为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云贵高原东侧 一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中国地理的第 三大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各地干湿冷暖差别悬殊。就干湿度而言, 中国大陆以距离海洋远近形成了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半干旱到 干旱的逐渐递变。东部阶梯除华北以外一般湿润多雨,中部阶梯除 云贵高原以外一般为半干旱、干旱气候,西北内陆则成为最干旱地 区。就冷暖度而言,中国大陆由南向北以名山大川为天然分界,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