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李高令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9
郑州发布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郑州市统计局(2014年4月8日)2013年,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坚持开放创新双驱动,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68070元,比上年增长7.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47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2584.4亿元,增长9.6%。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65.5亿元,增长5.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9亿元,增长0.3%;金融业增加值487.4亿元,增长26.6%;房地产业增加值281.8亿元,增长6.9%;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12.6亿元,增长5.1%;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85.2亿元,增长9.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56.4:41.0调整为2.4:56.0:41.6。
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790.1亿元,增长9.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1%。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7.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
食品价格上涨4.8%;其中肉禽及其制品类上涨5.5%,蛋类上涨4.9%,菜类上涨8.5%。
居住价格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7%;交通和通讯下降0.3%;衣着价格上涨1.9%。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97.5万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64.7万人,下降4.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万人,增长10.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0.5万人,下降11%。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13〕1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2013年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13年2月23日郑州市2013年对外开放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我市2013年对外开放工作,抢抓产业转移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开放型经济对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支撑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总要求,以产业为主导,以项目为核心,以活动为平台,以创新为动力,以10大战略性龙头项目和“3个100”招商项目为抓手,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再掀全市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新热潮,以“大招”促“强投”,以“招大”求“提升”,“三外”并举,协调联动,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国外经济合作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提供强大动力。
工作目标:全年招商引资总规模达到1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达到38亿美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增长25%,达到1375亿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3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25%,达到252亿美元;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和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分别增长12%、15%,达到16.3亿美元和7.3亿美元。
二、工作重点(一)紧盯10大战略性项目,引“头雁”。
以全球智能手机研发制造基地、波司登集团中原国际服装商贸城、万达集团/中国工美集团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渣打/花旗银行1+1项目、伟创力电子产业园项目、波音737飞机组装线项目、知名自主或合资品牌汽车整车制造项目、中国航空器材集团飞机后加工基地项目、鸿海-菲格太阳能生物工厂系列项目等10大项目为目标,分别由市领导挂帅,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块经费”原则,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人盯人”定向招商,力争年内引进2个以上对全市发展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发挥“雁阵”效应,打造新的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13〕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郑州市2013年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2月14日郑州市2013年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郑州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务求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民生水利的理念,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最佳宜居环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主体”工作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水系提升工程建设,满足城乡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对水的需求;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水源保证体系;坚持与其它规划相衔接,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坚持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功能相协调,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放在近期规划的实施上,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好生态水系工程,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
三、目标任务2013年,我市生态水系建设要遵循“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的理念,按照“南调丹江水,北引黄河水,蓄住天上水,回收用中水,合理开发地下水,治理洪涝水,履行节约用水,综合治理污水”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以水通、水清、水大、水美为目的,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为把郑州早日建成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15•【字号】郑政办[2013]21号•【施行日期】2013.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郑政办〔201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定位,高位谋划、高标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记载和反映郑州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工作通知如下:一、编辑内容《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含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与农村政策评价、农民生活、县(市、区)篇、专题篇、资料篇、特辑等8个篇章(含电子图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有关“三农”问题的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统计资料、图片等。
二、具体要求(一)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1位领导分管《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撰稿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具体事务。
承担撰稿工作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其工作岗位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补充,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分管领导、具体撰稿人员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编辑部。
(二)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编辑出版工作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稿件撰写、图片资料提供和《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部委托的其他事项(见附件1)。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郑州市实施2013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通告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郑州市实施2013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通告郑政通〔2014〕42号2014年11月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郑州市实施2013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豫政土〔2014〕1034号)批准我市征收集体土地502.4444公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的规定,现将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主要内容和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建设用地项目名称郑州市实施2013年度第二批城市建设用地。
二、征收土地位置1. 郑上路两侧、西四环以东。
2. 中州大道西、宇通路南、十七里河南、京广铁路西。
3. 迎宾路南、黄山路东。
4. 中央西路东、石苏路北。
5. 金河路西、新苑路北。
6. 金杯路东、三全路北。
7. 滨河路南、文化路东。
8. 动力南路南、商鼎路北。
9. 晨晖路东、博学路西。
10. 龙湖外环南、龙湖内环北。
11. 龙湖中环南、渠北路北。
12. 如意东路东、龙湖中环南路北、鑫胜路南、龙翔一街西。
13. 鑫胜路北、龙湖中环路南。
14. 朝阳路北、鑫睿路南。
15. 如意东路东、龙湖中环南路北、鑫睿路南、九如路西。
16. 七里河南路东、东四环西。
17. 龙湖中环南路北、渠北路南。
18. 朝阳路南、鑫睿路北。
19. 龙湖内环路北、龙湖外环路南。
20. 薛夏南街南、孟庄街北。
21. 龙湖外环东路东、祭城路北。
22. 龙翔二街东、龙湖中环南路南、龙翔四街西、鑫胜路北。
23. 明理路--知启街。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法规类别】会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郑政办[2013]21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4.15【实施日期】2013.04.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编辑2013年郑州农村发展报告的通知(郑政办〔2013〕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定位,高位谋划、高标推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全面记载和反映郑州农业和农村发展,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强《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工作通知如下:一、编辑内容《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含现代农业、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与农村政策评价、农民生活、县(市、区)篇、专题篇、资料篇、特辑等8个篇章(含电子图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代农业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农业与农村政策执行情况和效果评价,有关“三农”问题的专题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统计资料、图片等。
二、具体要求(一)切实负起工作责任。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明确1位领导分管《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撰稿工作,并指定专门人员承担具体事务。
承担撰稿工作的同志要相对稳定,其工作岗位如有变动,应及时调整补充,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于4月20日前将分管领导、具体撰稿人员名单、职务及联系方式报编辑部。
(二)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编辑出版工作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按时、保质完成稿件撰写、图片资料提供和《郑州农村发展报告2013》编辑部委托的其他事项(见附件1)。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京广快速路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11•【字号】郑政文[2013]15号•【施行日期】2013.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京广快速路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郑政文〔2013〕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京广快速路工程是郑州市中心城区快速路“一环三横两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3.5公里,是郑州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市政重点工程,为“畅通郑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京广快速路工程自2009年12月17日开工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近百家参建单位、近3万人历时两年多的持续作战,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历尽艰辛,出色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为京广快速路顺利通车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工作者和先进单位。
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经研究,决定对在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金水区人民政府等40个先进单位和王爱辉等115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我市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立足本职,奋勇争先,拼搏进取,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继续争先创优、建功立业,为“畅通郑州”、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1月11日附件:京广快速路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名单一、先进单位(40个)金水区人民政府二七区人民政府惠济区人民政府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市财政局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郑州市城市管理局郑州市园林局郑州市总工会共青团郑州市委员会二七区蜜蜂张街道办事处郑州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心郑州市房屋征收办公室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郑州市财政局投资评审中心郑州铁路局工管所郑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专业站郑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郑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郑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办公室郑州城建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供电总公司郑州市热力总公司郑州华润燃气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郑州市市政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郑州中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郑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新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第二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征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个人二等功(8人)王爱辉谢林陈新梁远森沈志奇许孔平王维祥张鲁豫三、个人三等功(10人)曹斌马荣广薛春林岳崇军刘书玉郭睿XXX义李锦林张志远赵林东四、先进个人(97人)刘睿贺国富魏东牛建军贾瑜李磊邓进超江涛叶建张攀郭海斌王淑琴李文熊志亮贺书学姚承昊陈继承李涛鲁国军周宏轶刑红军孙航崔春华任满长王冠旗陈建凯张欣姬斌蒋峰姬鸣于公刘德义焦锋王明远高振波齐喜勇吴松格钟维瑾杨向阳杨成海张一李彪段晓军史玉和王增恩王会龙罗桂明樊汝州郭焱高永旗郑阿芳朱克良刘晓姬长松屈东高志鹏李江生赵春光李炳灿彭西贵刘永马洪涛袁水懿贾猛龚国郑吴翔军马发现宋广明耿建伟汪红卫常兴无陈建敏李琪勇蔡建平苏富金张春成郭国齐张军威纪中郭文胜郑根灿厉锋龙熊文力李红军陈天山丁起朱永顺赵明洲吕新合程相川王志祥刘海龙张永福施文龙杨建忠赵继光常向阳。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9•【字号】郑政文[2013]75号•【施行日期】2013.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郑政文〔2013〕7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4月9日郑州市2013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2013年郑州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为统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深化“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大力推动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以进一步提升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推进政府职能和行政执法方式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执法关系和谐,不断增强行政执法效能,为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推进机制,确保依法行政工作统筹协调发展1.科学编制郑州市第三个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根据国发〔2004〕10号文件关于依法行政“五年有规划、年度有安排”的推进要求,科学编制《郑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14-2018)》,广泛征询各级部门的意见,听取专家、学者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科学、合法、可行。
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2.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郑政办[2013]17号【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3.03.28【实施日期】2013.03.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的通知(郑政办〔2013〕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3年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豫政办〔2013〕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市的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下达,请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意见,认真组织落实。
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具体落实情况分别于2013年3月30日、6月15日、9月15日、12月15日前分四次报市政府督查室。
一、强化开放带动和改革创新,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一)突出专业化集群式招商。
坚持承接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并重,省市县三级联动,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家电、家具、纺织服装及制鞋、新型建材、金属制品等产业开展集群招商。
主办单位:市商务局(二)利用第八届中博会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平台招商,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题材效应,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企深度战略合作,引进一批电子信息、航空航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兴服务业龙头企业,吸引中小企业配套跟进,形成雁阵效应。
主办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航空港区)管委会(三)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加快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和各类产业载体配套设施,抓好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口岸等开放平台建设,建立“大通关”机制,健全招商信息处理和受理服务、联审联批和代理服务机制,强化投资权益保护,“筑巢创优”增强吸引力。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全市质量立市工作先进单
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法规类别】质量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郑政文[2014]100号
【发布部门】郑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05.27
【实施日期】2014.05.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全市质量立市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郑政文〔2014〕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紧紧围绕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工作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质量立市目标责任,使我市质量立市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鼓励先进,经研究,决定对在质量立市和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20个单位和30名个人进行表彰。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自我加压,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质量强市建设中,再做贡献、再创佳绩。
全市各
1 / 1。
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3年2月20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马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编制实施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并大力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着力“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调节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良好态势。
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14亿元,增长1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6亿元,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61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90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12531元,增长13.4%。
——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
以六个切入点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全域拆迁面积、城乡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收储和争取土地指标三个突破性进展。
“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十条市域快速通道中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延、四港联动大道、国道107线、郑新快速通道新郑段建成通车。
国家、省、市三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是2011年的1.5倍。
生态廊道绿化面积完成3600万平方米。
中心城区功能逐步提升,“六旧九新”片区改造启动项目302个,三环以内177家市场完成外迁23家,启动外迁25家。
四类社区建设全面展开,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60个、合村并城社区98个、新型农村社区68个、新市镇25个,建成安置房800多万平方米。
畅通郑州建设扎实推进,地铁1号线顺利实现双线轨通,京广高铁全线通车,郑州东站建成投用,京广快速路一期建成通车,打通断头路20条,新建停车场367个,新增停车泊位7万多个。
三环快速化工程、高速路出入市口、南水北调跨渠桥梁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
城区道路大修、排水管网改造、污水、热力、电力等市政工程有序推进,南部热源厂正式运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初见成效。
郑东新区实现“十年建新城”目标,郑州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城市组团加快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造林2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67万平方米,文博森林公园、西流湖生态公园(北区)建成开园。
生态水系和水源工程进展加快,西流湖污水治理初见成效,龙湖调蓄工程建成蓄水。
PM2.5监测启动运行。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结构调整效应持续显现。
积极破解影响郑州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问题,明确了工业和服务业主导产业定位及布局,投资2268亿元、开工建设了211个省市重点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增强。
七大工业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加快整合。
国机集团、华强电子、海尔产业园、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格力电器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1家,郑煤机集团、华北石油局超100亿元,宇通集团首次突破300亿元,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突破1000亿元。
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增长26%,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第一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发展逐步提速。
全年服务业投资实现2127亿元,增长26%。
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扎实开局,龙湖金融中心首批签约16个金融项目。
商贸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华南城、金马凯旋家居CBD等项目开工建设,方特欢乐世界、二七万达广场、王府井百货等项目建成运营,中石化郑州分公司、丹尼斯百货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粮食总产量达到170万吨,实现“十连增”。
“菜篮子”产品产量稳步提高。
现代农业示范区“136”工程全面启动。
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三全、好想你等五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初具规模,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形象初显。
全市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0亿元,5家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成功举办了第18届郑交会、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九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第四届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全年会展面积达到175万平方米,郑州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099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实现外商直接投资34.3亿美元,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
产业招商成效明显,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45个。
出口总值完成202亿美元,增长1倍以上。
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启动。
全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7%,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2%,专利申请量增长47.5%,专利授权量增长47.6%。
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落户郑州。
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全市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达512亿元,增长23%,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
民生“十大实事”基本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
解决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幼儿园96所,新增市区中小学优质学位5万个、幼儿园学位2.5万个。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年度任务,扶贫标准提高到3000元,比国家和省定的标准高700元。
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一批优质医疗资源项目投入使用,“片医负责制”社区卫生服务已覆盖全市800多万城乡居民,全国首家启动实施“居民健康卡”,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
保障房建设完成省定的目标。
入选国家首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完成。
深入开展“社区管理年”活动,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颁布了郑州市妇女儿童十年发展规划,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我市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民主法制和社会管理持续加强。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
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7件、建议543件,满意率接近100%;办理政协委员提案46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达到了98.5%。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治市,制定政府规章6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部。
积极建立以网格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政府职能在基层得到进一步强化。
下沉各级网格工作人员4.5万人,围绕7个重点领域和城市管理整治提升13项工作,及时排查化解了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平安郑州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
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人防、社科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的工作成效明显。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市在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在过去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路,郑州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科学发展的前景越来越美好!各位代表!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这些成绩,确属不易。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团结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郑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当前,郑州的发展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农业基础还相对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些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还需要下大工夫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勤政廉政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不断认真地加以解决。
二、201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13年,郑州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加速转移,中部地区已经进入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的“黄金期”。
郑州区位交通、人力资源、消费市场、基础支撑条件等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突出。
同时,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新机遇。
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总要求,强化三大主体工作,推行三大机制,抢抓机遇,持续求进,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出口总额增长25%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