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7.93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1.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触发媒介。

2、194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民防法》。

3.四川遂宁在全国率先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

4.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

5.风险是由致灾因子和脆弱性共同决定的。

6.自2003年“非典”爆发后,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以“一案三制”为核心,取得了不容否定的

成绩。

7.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了消防力量在社会应急救

援方面的职能。

8.当公共危机特别重大时,国防力量成为应急处置的最后一道屏障。

9.应急资金是公共危机保障系统的基础。

10.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11.2003年10月,北京建成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遗址公园。

12.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预算支出额的1%~3%设

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4.预警系统要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组织、协调多样化的预警组织。

15.绩效是衡量预警系统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它是指可否对处于风险威胁中的人提供有力的

保护。

16.20世纪90年代,詹姆斯·李·维特治下的联邦应急事务管理署推出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

减缓计划,即“影响工程:建设抵御灾害的社区”。

17.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

18.当危机发生后,救人应成为响应活动的重中之重。

19.我国危机处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0.从本质上看,危机决策是一种有限理性决策。

21.公共危机响应与恢复之间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恢复活动往往在响应阶段就已经开始了。22.公共危机恢复中包含着减缓的因素。

23.恢复重建要以消除危机为基础,以谋求未来发展为导向。

24.短期恢复在危机发生后很快展开,与应急响应常常重合。

25.在新的更高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26.恢复重建阶段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实施减缓措施的最佳时机。

27.恢复重建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选址。

28.灾害保险起源于1966年的伦敦大火。

29.美国政府于2002年通过了《恐怖主义风险保险法案》,由联邦来分担商业财产保险的部分赔付。

30. 199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

31. 1994年克拉玛依大火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应邀参与对死难者家属和伤员

的心理救援工作,我国首次开展灾后心理创伤干预。

32.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来看,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

33. 政府并非公共危机管理的唯一主体。

34. 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动员应该体现“预防为主”的精神,贯穿公共危机管理的全过程。

35. 我国民政部于2005年11月召开了首次中华慈善大会。

36. 慈善捐赠泛指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而救灾捐赠则专指用于灾害救助的慈善捐赠,

前者的范畴大于后者。

37. 根据法律规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是我国唯一的劝募主体。

38. 2010年9月,我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实施。

39. 所谓应急沟通,是指公共危机管理者与社会公众、媒体建立良好关系以交流信息、互动

反馈的双向过程。

40. 危机信息发布的主体是法定行政机关。

41.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

42. 2009年4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43. 对于网络舆情,我们应以引导为主,以干预为辅。

44. 网络舆情引导应立足于“疏”,而不是堵。

45. 自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特别重视应急管理的体制建设,开始设立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

46. 现代应急管理最根本的特征是综合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从公共危机的性质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致性危机、冲突性危机。

2.从公共危机的可预测性与影响可能性上,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规型危机、不可预料型危机、难以驾驭型危机、基本型危机。

3.在我国,突发事件按照发生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分为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4. 日本的防灾法制非常完备,形成了由基本法、灾害预防与准备法、灾害紧急应对法、灾害

恢复法、金融措施法等组成的法律体系。

5. 从世界各国历史来看,公共危机管理的缘起主要可分为两类灾害管理、民防。

6.公共危机管理的四个阶段包括减缓、准备、响应、恢复。

7.风险管理包括确立风险背景、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风险等步骤。

8.风险管理中评估风险需要把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化原则、动态性原则。

9.风险减缓措施包括实施减缓工程、降低社会脆弱性、提高社会弹性。

10.我国应急预案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神话应急预案的功能、重预案,轻规划、以致灾因

子为导向、应急规划各自为战、过度强调指挥—控制、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11.应急预案可以分为两类:致灾因子导向型应急预案、功能导向型应急预案。

12.应急预案从形式上可以分为讨论演练、功能演练、实地演练。

13、应急预案演练的过程包括需求确定、分析、设计、实施、总结、改进。

14.我国应急资金的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社会捐助、政策保险和商业保险三个部分组成。15.应急物资的储备可分为实物储备、资金储备、生产能力储备、社会储备四种形式。16.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安全、方便、就近三个特点。

17.公共危机预测预警包括监测、预警、响应三个阶段。

18.公共危机预测预警功能主要包括预测功能、警示功能、消解功能、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