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学-并联机构与并联机器人
- 格式:ppt
- 大小:6.61 MB
- 文档页数:34
并联机器人原理
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由多个机械臂和连接它们的关节组成的机器人系统。
与传统的串联机器人不同,每个机械臂都可以独立运动,同时协同工
作以完成任务。
这种并联结构为机器人带来了更高的精度、速度和灵
活性。
并联机器人由基座、运动平台、连杆和关节组成。
基座是机器人的固
定部分,通常安装在地面上或其他支撑物上。
运动平台是相对于基座
移动的部分,它支撑着连杆和工具端执行器。
连杆是连接运动平台和
工具端执行器的部分,它们通常由多个轴组成,并且能够扭曲和伸缩
以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
关节是连接连杆和运动平台或工具端执行器
的旋转点,使得整个系统能够实现各种运动。
并联机器人采用了“约束自由度”控制策略,即通过将一个或多个自
由度限制在特定范围内来控制整个系统。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减少系统
中不必要的自由度,并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并联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使用力传感器实现力控制。
力传感器可以检测
到机器人与工作物件之间的力和扭矩,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便机
器人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力控制和力反馈。
总之,通过并联结构和约束自由度的控制策略,以及使用力传感器实现精确的力控制和反馈,使得并联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机器人基础》第5章串/并联机器人5.1串联机器人简介5.1.1串联机器人的结构组成5.1.2串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5.2并联机器人简介5.2.1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组成5.2.2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5.3经典应用案例5.3.1串联机器人应用案例5.3.2并联机器人应用案例5.1串联机器人简介(1P2)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各行各业对机器人机械学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从大范围来分机器人机械学可分为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和串并联混合的混联机器人这三大类型。
串联机器人一般是由基座、腰关节、腰部、肩关节、大臂、小臂、腕关节、手腕以串联的形式连接而形成的开链式结构。
开链是指一种不含回路的运动链,也称为开式运动链。
如图5.1所示,由运动副和构件以串联的形式组成的开链称之为单个开式链,即单开链(single pended chain,SOC)。
一般而言串联机器人通常是由单开链组成的。
该类机器人结构简单,灵活性大,易控制、且具有很好的规避功能。
常被应用各种领域,如工业中的机械手夹具、航天领域中导航陀螺仪和生活中的雷达天线等。
如果多个单开链互相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树状开链,如图5.2所示。
除了线性方面,在平面和空间上,单开链有平面开链和空间开链之分。
平面单开链是指所有运动副都在同一个平面内运动,平面串联机器人就是平面单开链组成的串联机器人;而空间单开链式指运动副在不同的平面内运动,则空间串联机器人就是由空间单开链组成的串联机器人。
(1P15)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机器人的各个部件以及各个部件的性能进行了特殊研究,改进了机器人各部件的结构使其获得更好的运动性能,这些研究对推广串联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有重要的意义。
图 5.1单开链图 5.2树状开链除了上述串联机器人的优点,也有明显的不足,如各关节均为悬臂结构,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自重条件或者体积下与并联机器人相比,串联机器人的承重能力更低,刚度也下降,这就使得串联机器人的各个关节误差的累计与放大,在误差大的同时它的精度就会减低。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一、引言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机器人技术中,并联机器人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
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联机器人由多个执行机构组成,这些执行机构通过联接杆件与运动基座相连,使机器人具有多自由度运动能力。
为了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建模,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执行机构的运动关系。
其中,分析最为常用的是基于四杆机构的并联机器人。
1. 四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四杆机构是一种由两个连杆和两个摇杆组成的机构,通过这些部件的相对运动实现机构的运动。
在并联机器人中,常见的四杆机构包括平行型、等长型等。
以平行型四杆机构为例,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平面结构,并通过设定适当的坐标系进行建模。
在平行型四杆机构中,设两个连杆为L1和L2,两个摇杆为L3和L4。
定义坐标系,以机构的连杆转轴为原点,建立运动坐标系OXYZ。
假设L3的转角为θ3,L4的转角为θ4,连杆L1和L2的长度分别为L1和L2,则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得到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2.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联机器人由多个四杆机构组成,各个四杆机构之间通过杆件连接,使得整个机器人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运动。
以三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为例,每个四杆机构的连杆长度、摇杆转角都有一定的自由度限制。
通过对每个四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整个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三、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除了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也是对并联机器人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向。
动力学分析包括对并联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力矩、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控制和安全运行的基础。
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通常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动力学数学模型。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可以建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力矩的估算。
并联正文:1.简介本文档是一个并联的详细说明,包括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构2.1 机械结构并联的结构由多个关节和连杆组成,其中关节连接主要的动力元件,连杆连接各个关节。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运动范围、负载能力以及稳定性等因素。
2.2 末端执行器并联的末端执行器通常包括夹爪、工具等,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如抓取、装配等。
3.控制系统并联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3.1 硬件硬件部分包括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器。
传感器用于对的姿态、位置等进行测量,驱动器用于驱动机械结构的关节,控制器则用于运行控制算法并实施控制策略。
3.2 软件软件部分包括运动规划、路径规划等算法的开发与实现。
通过软件控制,可以使在特定的工作空间内完成精确的运动任务。
4.工作原理并联通过控制系统的指令实现工作任务,其工作原理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
的工作过程需要考虑运动学约束、静力学约束等因素。
4.1 运动学的运动学描述的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
运动学约束主要包括正向运动学和逆向运动学。
4.2 动力学的动力学描述在外部力作用下的运动学特性。
动力学约束主要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的限制。
5.应用领域并联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卫生等领域。
的高精度、高效率和精确性使其成为许多工业任务的理想选择。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设计图纸、算法代码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并联:由多个关节和连杆组成的结构,具有高度精确性和高效率的特点。
2.运动学:描述的位置和姿态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3.动力学:描述在外部力作用下的运动学特性的科学。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并联机器人是由多个独立的机械臂组成的,每个臂都能够单独操作和移动。
每个机械臂都有自己的关节和执行器,能够实现自由度运动。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每个机械臂的运动,使它们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并联机器人的工作过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计算运动轨迹、控制机械臂运动和协同工作。
在计算运动轨迹阶段,通过输入任务要求和环境约束,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原理计算每个机械臂的运动轨迹。
这些轨迹被传输给每个机械臂的控制系统。
在控制机械臂运动阶段,每个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运动轨迹,控制各自的电机和执行器,使机械臂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
通过传感器的反馈信息,控制系统可以实时调整机械臂的运动,以适应变化的任务和环境。
在协同工作阶段,各个机械臂的控制系统通过通信协议进行相互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调。
它们根据共同的任务目标和约束条件,实时更新自己的运动轨迹,并与其他机械臂进行协作,完成复杂的操作任务。
这种协同工作可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或分散式控制系统实现。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每个机械臂可以独立运动,同时又能够与其他机械臂进行协作,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操作。
并
联机器人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流、制造业和医疗等。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特征
并联机器人机构拓扑特征
机器人学是研究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控制的一门学科,而机器人的机构拓扑结构是机器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在制造并联机器人时,机构的拓扑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会影响到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
1. 拓扑结构的定义
拓扑结构是机器人机构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描述了它的物理形态和结构构成。
拓扑结构也称为机构的拓扑特征或机构拓扑。
2. 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拓扑结构
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拓扑结构是与传统的串联机构不同的。
它具有多个链状结构,这些链状结构可以并联在一起。
由于并联机器人具有多个链状结构,相对于串联机器人来说,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工作空间。
3. 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拓扑结构类型
(1)串联并联型机器人:每个并联机构后面随着一个串联机构。
(2)并联串联型机器人:每个串联机构后面连接一个并联机构。
(3)混合型机器人:有一些支链机构是串联机构,其他支链机构是并联机构。
4. 并联机器人与串联机器人的区别
并联机器人比串联机器人更加灵活,因为它可以执行多种运动模式,
从而达到更广泛的操作空间;并联机器人也因为由多个运动组件组成,可以分担运动负荷,因此其负荷承载能力更加分散,比单链和串联结
构更加可靠。
5. 总结
并联机器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器人拓扑结构,由于机器人的机构拓
扑特征是机器人性能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制造机器人时需要仔
细考虑机构拓扑的选择。
并联机器人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
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完成多种不同的操作。
并联机器人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首先,与传统的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精度。
由于机械臂之间通过平行连杆连接,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更加坚固,具有更高的刚度,能够提供更强的负载能力和更高的位置精度。
这使得并联机器人在需要进行高精度操作的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精密组装、精细加工和高精度测量等。
其次,并联机器人具有更大的工作空间和更灵活的运动能力。
由于多个机械臂可以互相协作,使得并联机器人能够覆盖更大的工作空间,并且可以进行更灵活的运动。
这使得并联机器人在需要进行大范围操作或者快速运动的领域中具有显著优势,如装配线作业、物料搬运和飞行模拟等。
此外,并联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平行连杆的结构,使得并联机器人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姿态稳定性。
这对于一些需要在不稳定环境中工作的场景来说非常重要,如海上作业、航天器的安装和维护等。
同时,并联机器人采用多机器臂协作的方式,使其在一些机械臂失效时仍然能够继续工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方面,在制造业中,由于并联机器人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精度,因此其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替代传统人工进行生产线的装配和加工操作。
并联机器人可以准确地进行零件的拾取、定位和装配,并且可以实现高速连续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由于并联机器人具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和灵活性,因此其也广泛应用于物流和仓储领域。
并联机器人可以快速地将货物从一个地点搬运到另一个地点,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提高了物流效率。
此外,并联机器人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
并联机器人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实现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加速康复效果。
同时,并联机器人还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由于并联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因此其可以用于教学实验、科研研究和仿真模拟等方面,培养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器人学及其智能控制第3章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机器人学,作为一门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科学,正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
它的研究与应用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器人的感知系统作为机器人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机器人的行为决策和任务执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概述机器人的感知系统可以理解为机器人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
这包括了机器人对环境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方式。
这些传感器可以看作是机器人的“五官”,它们将外部环境的信息转化为机器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电信号或数据。
二、视觉感知系统视觉感知是机器人感知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机器人的视觉系统通过图像传感器捕捉环境中的视觉信息,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解析和理解。
这包括了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运动轨迹等信息的识别和处理。
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识别物体,还可以用于导航、避障、目标追踪等任务。
三、听觉感知系统机器人的听觉系统通过声音传感器捕捉环境中的声音信息,再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解析和理解。
这包括了语音识别、语意理解、对话交互等功能。
机器人的听觉系统不仅可以用于人机交互,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异常声音检测等任务。
四、触觉感知系统机器人的触觉系统通过触觉传感器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质地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操作物体。
例如,在机器人进行装配、搬运、抓取等操作时,触觉感知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信息,帮助机器人做出更精确的动作。
五、嗅觉感知系统嗅觉感知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目前的机器人技术中,嗅觉感知的应用相对较少。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嗅觉感知可能会在未来的机器人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环境监测、灾害救援等领域,嗅觉感知可能会帮助机器人检测到人类无法察觉的气味,从而进行更有效的任务执行。
六、感知系统的融合与优化以上四种感知系统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11章并联机器人的控制习题解答三江学院许兆棠刘远伟11-1. 绘制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的示意图,介绍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
解: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的示意图:图11-1 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1)并联机器人本体并联机器人本体由并联机构、动平台上的操作器和驱动系统组成。
1)并联机构并联机构是并联机器人的执行部分的主要部分,通过机构的运动确定动平台及操作器的运动,决定了动平台及操作器自由度、工作空间、奇异位形、主要工作精度等,没有并联机构,就没有并联机器人。
2)操作器操作器是并联机器人的执行机构,除了操作器本身的驱动器控制其运动外,操作器的运动主要取决于动平台的运动。
3)驱动系统驱动系统由驱动器、动力装置和驱动控制器等组成,驱动器和动力装置是驱动系统本体。
驱动系统的形式有液压、气压、电和微驱动系统。
(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驱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硬件和控制软件、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和传感器组成,如图11-1中虚线框中所示。
1)驱动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控制驱动器,使驱动器按照操作器的位姿要求工作,为并联机器人提供动力和运动。
2)控制部分计算机硬件和控制软件、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是控制系统的控制部分,计算机硬件和控制软件组成控制器,通过计算机硬件和控制软件控制驱动器等的运动,并通过传感器的负反馈信息修正驱动器的运动,输入/输出设备(I/O设备)用于输入控制数据和修改控制软件,改变驱动器输出的运动和力的变化的规律;从I/O设备输入的控制数据主要是动平台工作中的位姿数据;驱动器输出的运动和力的变化的规律和要求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也决定了控制软件。
3)传感器传感器为控制系统的传感部分,用于监视操作器或动平台、驱动器和其他工作器件的运动、力和温度等;对操作器或动平台监视的传感器,监视操作器或动平台的位姿、速度和加速度;对驱动器监视的传感器,监视驱动器输出的动力和运动;对其他工作器件监视的传感器,有监视连杆的力的传感器,有监视操作器、动平台和连杆的温度的传感器等;传感器将监视得到的信息负反馈给控制器;没有传感器的并联机器人由人控制;对动平台和操作器没有传感器监视的并联机器人,为并联机器人本体开环控制的并联机器人;对动平台和操作器有传感器监视并有负反馈信息给控制器的并联机器人,为并联机器人本体闭环控制的并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的设计讲义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由多个自由度机械臂通过并联机构连接并协同运动的机器人系统。
它通过将多个自由度机械臂的末端连接在同一平面上或在三维空间内,实现更高自由度的运动灵活性和操作精度。
本文将介绍并联机器人的设计讲义。
一、机器人整体结构设计1.机器人基座和支撑结构:机器人的基座是机器人的主要支撑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
基座采用高强度材料制造,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进行优化设计;2.并联机构设计:并联机构是机器人的核心构件,用于连接多个自由度机械臂。
设计并联机构时需要考虑运动灵活性和刚度之间的平衡,以及机构的可制造性;3.自由度机械臂设计:自由度机械臂是并联机器人的执行器,用于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机械臂的设计需要考虑负载能力、工作范围和操作精度等因素;4.控制系统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算法和驱动器等。
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并设计相应的驱动系统。
二、运动学建模与分析1.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通过建立机器人的联动关系和几何条件,得到机器人各个运动部件之间的运动学方程;2.运动学分析:利用运动学方程分析机器人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特性,包括正逆运动学分析和运动学仿真。
三、动力学建模与分析1.动力学建模: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研究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力矩、力和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2.动力学分析:利用动力学方程分析机器人的受力、运动规律和运动过程中的惯性力等特性;四、控制系统设计1.模型驱动控制:根据机器人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2.传感器选择和数据采集: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并设计数据采集系统;3.控制器设计: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实现对机器人的高精度控制,并选择合适的驱动器来驱动机器人的各个关节;4.控制算法优化: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控制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