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疾病检测制度
- 格式:docx
- 大小:14.45 KB
- 文档页数:3
一、制度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检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对发热学生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 依法依规,科学防控。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发热检测工作。
3. 责任到人,协同配合。
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作,形成防控合力。
三、检测对象1. 全体师生员工。
2. 学校邀请的社会人士、访客等外来人员。
四、检测内容1. 体温检测。
使用红外线额温枪对师生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如体温超过37.3℃,立即进行进一步检查。
2. 健康状况询问。
询问师生员工近期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3. 接触史询问。
了解师生员工近期的旅行史、居住史和接触史,如有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检测流程1. 体温检测。
每日早晨、中午、晚上各进行一次体温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2. 健康状况询问。
对体温异常者,详细询问近期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 接触史询问。
对有疫情风险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者,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4. 隔离观察。
对体温异常或有疫情风险者,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
5. 医疗救治。
对确诊患者,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六、职责分工1. 校长负责统筹协调,确保制度落实。
2. 校医室负责具体实施,包括体温检测、健康状况询问、接触史询问、隔离观察、医疗救治等工作。
3. 各部门、班级负责配合校医室开展发热检测工作,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 家长或监护人负责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学校。
七、监督检查1. 学校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 对违反制度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一、引言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师生健康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预防疾病传播,我校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健康检测落实制度。
二、制度内容1. 晨午检制度(1)每日早晨和中午,由班主任或专人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并观察学生是否有咳嗽、咽痛、乏力等疑似症状。
(2)如发现体温异常或疑似症状的学生,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指定医院就诊。
(3)班主任负责每日向学校上报学生健康情况,学校对健康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师生健康档案管理(1)学校建立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
(2)定期对师生健康档案进行更新,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3)对有慢性病、传染病等特殊情况的师生,学校将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3. 疾病防控知识宣传(1)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普及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知识。
(2)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健康素养。
4. 传染病防控(1)学校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
(2)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防止蚊虫孳生。
(3)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上报。
5. 健康体检和视力监测(1)严格执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2)每学期进行两次视力监测,关注学生视力健康状况。
(3)对视力异常的学生,学校将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6. 疫情防控(1)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加强师生健康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三、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氛围。
3. 加大投入,保障健康检测所需的设备、药品等资源。
4. 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四、结语学校健康检测落实制度是保障师生健康的重要举措。
学生健康检查制度范本一、背景学生健康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学校制定了学生健康检查制度。
二、目的学生健康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确保学生的身体状况良好,减少疾病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通过健康检查,可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三、检查内容1.身高体重检查:对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记录在学生档案中。
2.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评估学生的视力情况。
3.听力检查:通过听力测试仪器对学生的听力进行检查,发现听力问题。
4.口腔检查: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进行检查,包括龋齿、牙龈病等。
5.心肺功能检查:采用听诊器等仪器,检查学生的心肺功能状况。
6.脊柱检查:通过视触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脊柱状态,发现脊柱问题。
7.血压检查:对学生进行血压测量,评估血压情况。
8.肝功能检查:通过血液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肝功能情况。
9.血常规检查:通过血液检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血常规情况。
10.体检报告:将学生的体检结果制作成体检报告,并告知学生家长。
四、检查时间与频率学生健康检查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学年开始的时候进行,具体时间由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每个学生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发现问题需随时安排相应的检查。
五、机构与人员学生健康检查由学校指定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医疗机构要具备卫生许可证,并有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人员。
专业医务人员要熟悉学生健康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健康状况。
六、保密与隐私学生健康信息的收集和存储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学生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学生健康信息只用于学生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七、健康干预措施根据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学校将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发现视力问题的学生,将通知学生家长进行进一步的视力康复治疗。
学校晨检午检制度简介晨检和午检是指学校在早晨和中午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的制度。
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及早发现和防控传染病和其他疾病,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实施方案晨检制度晨检是每日上学前的一项必要工作,由学校的负责人牵头,在班级内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晨检时间:每天上学早晨,一般由7:30至8:00进行;•晨检人员:由班级的值日生及早会委员等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晨检流程:学生依次到班级门口,接受班级值日生或其它指定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测量体温,检查身体是否有异常症状。
午检制度午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主要是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身体疲劳,是否进食不良等。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午检时间:一般由12:00至12:40进行;•午检人员:由班主任及早会委员等组成,班级值日生也需要参与;•午检流程:学生依次走过自己班级的值日生或其它指定人员的旁边,进行测量体温,检查身体是否有异常症状。
注意:一旦发现学生身体有明显问题,应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学生家长,并根据情况建议其前往医院检查。
效果与作用晨检和午检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且从前期实施的效果来看,全面检查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预防了传染病的传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具体效果和作用如下:效果对于管理者:1.监测、统计和分析学生身体健康指标和特殊病情;2.及早发现和预防疾病的发生;3.促进学生和家长了解和掌握健康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预防和保健意识。
对于学生:1.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2.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3.培养良好的自我卫生习惯,防止疾病的传播;4.学习了解有关身体健康与预防疾病的知识,劳动保护知识和安全知识等。
作用对于学校:1.建立良好健康是学校的必备条件,晨检午检制度能够保证这一点;2.保障学生的健康,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对于家长:1.增强家长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促进与学校的密切合作;2.提高家长对健康生活的认识,注重促使家庭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为子女生长发展做好准备。
一、制度背景为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传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全面了解新生健康状况,为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传播,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3.提高新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制度内容1.新生入学前(1)新生入学前,家长需如实填写《新生健康情况登记表》,并向学校提交相关健康证明。
(2)学校对新生健康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存在健康问题的学生,要求家长陪同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复查。
2.新生入学后(1)学校组织新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项目。
(2)对体检结果异常的学生,学校将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陪同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学校建立新生健康档案,记录新生体检结果、健康状况及疾病防治等信息。
3.健康教育工作(1)学校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新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
(2)学校加强体育课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新生心理健康。
4.传染病防控(1)学校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控措施,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2)学校加强传染病监测,对疑似传染病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3)学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学校成立新生健康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学校定期对新生健康检测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学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由学校健康检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学校将全面了解新生健康状况,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制度背景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在学校范围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政策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确保学校师生健康安全,降低新冠病毒在学校传播风险。
2. 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者。
3.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三、制度内容1. 核酸检测对象: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教职工、学生及后勤服务人员。
2. 核酸检测频率:(1)每周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具体检测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2)如遇疫情爆发、学校出现疑似病例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检测频率。
3. 核酸检测流程:(1)学校设立核酸检测点,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和人员。
(2)师生员工按照学校通知,分批次、分时段前往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
(3)检测过程中,师生员工需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登记。
(4)检测结果由学校统一汇总,及时反馈给师生员工。
4. 核酸检测结果处理:(1)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师生员工可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生活等工作。
(2)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隔离观察。
(3)对检测结果异常的,学校将及时上报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制度监督与考核:(1)学校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核酸检测工作。
(2)学校对核酸检测工作实行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3)对违反制度、不配合检测的师生员工,学校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四、制度实施与调整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实际情况,学校将适时调整。
2. 本制度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防控工作,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学校设立传染病防控办公室,负责日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 各部门、班级负责人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三、排查范围及内容1. 排查范围:全校师生员工及来访人员。
2. 排查内容:(1)了解师生员工及来访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传染病症状;(2)询问近期接触史,如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外出旅行等;(3)了解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4)了解师生员工及来访人员的疫苗接种情况。
四、排查程序1. 各班级每日晨检,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立即向班主任报告。
2. 班主任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学校传染病防控办公室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 学校传染病防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排查,并做好记录。
4. 对排查出的疑似病例,按照相关规定,及时送诊治疗,并做好追踪调查。
五、防控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传染病防控意识。
2.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
3. 严格执行因病缺勤、病因追踪、隔离治疗等制度。
4. 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5. 配备充足的传染病防控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六、监督检查1.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部门、班级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未按要求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部门、班级,学校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目的与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我校制定了学校健康筛查制度。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组织机构1. 学校成立健康筛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健康筛查工作。
2. 设立健康筛查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健康筛查工作。
三、筛查内容1. 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口腔、脊柱等方面的检查。
2. 心理健康筛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预防和发现心理问题。
3. 结核病筛查: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4. 视力健康筛查: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预防和控制近视等眼部疾病。
5.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艾滋病、梅毒等传染病的筛查。
四、筛查时间1. 新生入学时:进行身体检查、心理健康筛查、传染病筛查。
2. 学期初:进行身体检查、视力健康筛查。
3. 学期中: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4. 学期末:进行身体检查、视力健康筛查。
五、筛查方法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筛查。
2. 采用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
3. 由专业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
4. 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
六、筛查结果处理1. 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2. 对筛查结果正常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3. 对筛查结果异常的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确保治疗效果。
4. 定期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学校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七、宣传教育1.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2.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3. 开展健康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健康氛围。
八、监督检查1. 学校健康筛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健康筛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健康筛查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通过实施学校健康筛查制度,我校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生体检卫生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学生健康,加强学生体检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检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学生体检第三条学校应当每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检,必要时可以增加体检次数。
第四条体检项目应当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视力检查、听力检查、肺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
第五条学校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学生体检。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学校提供的体检项目进行检测,并对体检结果负责。
第三章卫生管理第七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第八条学校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
第九条学校应当定期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采取措施改善学校环境卫生。
第十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第四章体检结果处理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及时收齐学生体检表,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对学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疾病隐患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
第十三条对体检结果异常的学生,学校应当及时通知家长,并建议家长带领学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第五章罚则第十四条学校未按照规定组织学生体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学校未按照规定处理体检结果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进行体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归教育部。
学校疾病防控制度范本一、引言疾病防控是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本校制定了以下的疾病防控制度。
二、疾病监测与报告1. 学校将建立健全学生疾病监测制度。
每天进行学生体温检测,并开展疾病症状的观察和记录工作。
2. 学校在发现学生有疾病症状时,要及时向家长通报,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
3. 学校要做好与卫生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报告疾病疫情和发生突发疾病的情况。
三、个人卫生1. 学校要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
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等。
2. 学校要提供充足的卫生设施,如饮水机、洗手池等,确保学生随时能够保持个人卫生。
3. 学校要定期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
四、校园环境卫生1. 学校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定期组织校园清洁日活动,清理校园内的垃圾和杂物,消除积水和蚊蝇滋生的环境。
2. 学校要做好餐厅食品卫生管理。
定期对餐厅进行卫生检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3.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清洁的住宿环境。
定期对宿舍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学生的住宿环境干净卫生。
五、疫苗接种1. 学校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及时通知家长学生疫苗接种的时间和地点,并提醒家长履行疫苗接种义务。
2. 学校要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和跟踪管理,确保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完整和准确。
六、疫情控制措施1. 学校要建立健全疫情控制工作机制。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2. 学校要根据疫情的发展情况,切实做好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并及时向家长和卫生部门通报疫情信息。
3. 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疫情调查和排查工作,协助卫生部门开展病例的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七、疾病防治知识教育1.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将疾病防治知识纳入课程内容,通过讲座和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2. 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疾病防治知识竞赛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疾病防治的认识和意识。
一、总则为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检测体系,确保学校环境卫生、饮用水安全、食品卫生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2. 加强对学校传染病疫情、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监测和防控,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3. 提高学校卫生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卫生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学校卫生室:负责学校卫生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健康检查、卫生宣传等。
3. 班主任:负责班级卫生管理工作,确保班级卫生整洁,监督学生遵守卫生规定。
四、卫生检测内容1. 环境卫生检测: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消毒,检测空气质量、噪声、光线等指标。
2. 饮用水检测:定期检测学校供水系统水质,确保饮用水安全。
3. 食品卫生检测:对食堂、小卖部等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卫生检测,确保食品卫生。
4. 传染病监测: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采取防控措施。
5. 学生健康检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开展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控制。
五、卫生检测程序1. 制定卫生检测计划:根据国家卫生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卫生检测计划。
2. 开展卫生检测:按照检测计划,对学校各场所进行卫生检测。
3. 结果分析: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结果报告:将检测结果报告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并通报相关部门。
六、卫生宣传教育1. 定期开展卫生知识讲座,提高师生卫生意识。
2.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途径,普及卫生知识。
3. 鼓励学生参与卫生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奖惩措施1. 对在卫生检测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卫生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学校疾病检测制度学校疾病监测制度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控制度。
一、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班主任及值周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带身体异常的学生进行检查或治疗,并及时将息反馈学校,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
定期召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教师会议,聘请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举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
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三、制定日常预防疾病管理措施:1、保持工作、研究、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3次。
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3、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增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4、学生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5、学校卫生室应按照划定定期消毒。
四、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长是沾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义务人。
学校沾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校医(医务室负责人)或者分管安全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详细负责本校沾染病疫情疑似沾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闹事件报告工作。
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沾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校医或分管安全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24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区卫生部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小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监测,了解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从而达到普及健康教育的目的,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特制订学生定期健康体检制度。
一、要高度重视学生体检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健康体检基本要求:(一)每年为入学新生建立健康档案。
(二)为在校学生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与视力监测工作。
(三)在校学生健康体检的场所设在本学校内。
学校提供的体检场地,需满足健康体检对检查环境的要求。
三、健康体检项目:(一)形体机能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中学生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二)内科:脉搏、心脏、肝脾、血压〔中学生〕;(三)五官科:沙眼、辩色力、鼻病、耳病、牙齿、扁桃体;(四)外科:脊柱、四肢、平足、皮肤、疝气、隐睾;(五)裸眼视力(____次/年)及其他项目。
四、健康检查结果反馈与档案管理:1、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办法》规定,医院于体检结束后____日(遇长假或休息日顺延)内向学生家长、学校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学生群体健康评价结果。
2、健康检查结果反馈形式:医院以个体报告单形式向学生反馈健康体检结果;以学校汇总报告单形式向学校反馈学生体检结果。
3、健康体检报关单内容:个体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生个体体检项目的客观结果、对体检结果的综合评价以及健康指导建议;学校汇总报告单内容应包括学校不同年级男、女生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发布、视力不良、龋齿检出率、传染病或缺陷的检出率,不同年级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健康指导意见。
4、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医院配合学校将学生健康档案纳入学校档案管理内容,实行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台账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和体检单位给出的健康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促进学生健康的各项工作。
屯东小学小学学生健康体检制度(2)是指对小学学生进行定期体检的制度。
学生健康检查制度第一条学校学生健康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益,明确学校在学生健康管理方面的责任,深化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依据的国家法律、教育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依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招生体检医学建议书制度》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的学生范围。
我校在校学生。
第四条学校设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学生医疗保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服务细则,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建立相关部门协调管理机制。
第五条体检分为新生入学体检、毕业体检。
新生入学体检、毕业体检是常规健康体检。
学校按教育部规定对在校学生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后,应建立体检健康档案。
第六条新生入学体检时间为入学后第一学期;其余各年级学生体检由学校统一安排。
第七条新生入学体检所涉及的与学籍管理的有关异常健康情况,学校必须如实上报有关部门,不得拖延、漏报、瞞报。
第八条新生入学体检中发现异常时,学校应当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复核,经学校定点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学习将疾病诊断及处理建议提交给基础教育科,由基础教育科返回意见后,教务处根据规定办理休学。
第九条学生毕业体检后,学生健康体检表交教务处,按规定归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十条学生入学后,学校应当建立在校学生个人健康档案,以写实的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体能测试,重大疾病,因病休学、复学情况,体检资料等内容。
第十一条学生体检后,学校及时汇总、上报体检数据给上级主管部门,并对学生存在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晨检制度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力度,提高师生防病意识,保障师生身体健康,防止各类传染病的发生,特制定学校学生晨检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途径。
2. 确保师生健康,保障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3. 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
三、检测范围1. 全体师生员工,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及临时聘用人员。
2. 校园内来访人员,如家长、访客等。
四、检测内容1. 体温检测:每日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者立即隔离观察。
2. 核酸检测:根据上级要求,适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检测范围全覆盖。
3. 其他检测:如需进行抗体检测、CT检测等,按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执行。
五、检测流程1. 体温检测:由专人负责,每日早晨、午间、晚间进行三次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2. 核酸检测:按照上级安排,提前做好采样准备,确保检测工作有序进行。
3. 其他检测:根据需要,安排专人负责采样和检测工作。
六、异常情况处理1. 体温异常:对体温异常者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同时报告校防疫领导小组。
2. 核酸检测阳性:立即隔离观察,并报告上级疫情防控部门,按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3. 其他异常情况: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七、检测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疫情防控意识。
2. 配备充足的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 做好检测场地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4. 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质量。
八、责任追究1. 对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或隐瞒病情者,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 对检测工作中玩忽职守、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九、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遇上级政策调整,按新政策执行。
本制度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旨在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为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目的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和预防疾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我校制定本健康检测报告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及教职工的健康检测报告工作。
三、健康检测项目1.学生健康检测项目: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肺活量、血红蛋白、肝功能、龋齿等。
2.教职工健康检测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血压、血糖、肝功能、乳腺检查、妇科检查等。
四、健康检测周期1.学生:每学年一次全面健康检测,必要时进行复检。
2.教职工:每两年一次全面健康检测,必要时进行复检。
五、健康检测流程1.组织安排:学校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检测计划,报学校领导批准后实施。
2.宣传告知: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方式,向师生宣传健康检测的重要性,告知检测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3.开展检测:按照检测计划,组织师生到指定地点进行健康检测。
检测过程中,要确保师生安全,维护良好秩序。
4.数据汇总:检测结束后,卫生部门及时汇总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检测报告。
5.结果反馈:将检测报告反馈给师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并提出改进措施。
6.跟踪管理:对检测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学校要进行跟踪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学校要建立健全健康检测报告档案,统一归档管理。
2.健康检测报告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仅用于学校内部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
3.学校要定期对健康检测报告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学校卫生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七、法律责任1.学校要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健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
2.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学校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师生有权对学校健康检测报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可要求复检。
八、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领导。
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通过实施本健康检测报告制度,我们旨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师生身心健康,为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一、制度背景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及时发现和隔离发热病例,降低传染病在学校内的传播风险。
2. 加强师生健康监测,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3. 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责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三、制度内容1. 检测对象全校师生员工,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
2. 检测时间每日进行两次体温检测,分别为早晨和下午。
3. 检测方法采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检测流程(1)早晨体温检测:学生由班主任负责检测,教职工由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检测。
(2)下午体温检测:学生由班主任负责检测,教职工由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检测。
5. 检测记录(1)每日体温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包括姓名、学号(工号)、体温、检测时间等信息。
(2)检测记录应妥善保管,便于查询和追溯。
6. 异常情况处理(1)体温超过37.3℃的师生,应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校医或相关部门。
(2)发热师生需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为传染病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3)未确诊的发热师生,需按照校医或相关部门的建议进行观察和治疗。
7. 宣传教育(1)加强师生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定期开展疫情防控培训,提高师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制度监督与执行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监督和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和班主任负责本部门、班级的体温检测工作。
3. 全体师生员工应积极配合体温检测工作,如实提供个人信息。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如遇特殊情况,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调整。
学校疾病监测制度
为增强学校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我校疾病防控制度。
一、学校应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班主任及值周教师每天做好晨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带身体异常的学生进行检查或治疗,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学校,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利用黑板报、橱窗等各种形式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正确认识,做好防范。
定期召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教师会议,聘请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举行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
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三、制定日常预防疾病管理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3次。
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3、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4、学生若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马上告诉老
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5、学校卫生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四、设立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学校校医(医务室负责人)或者分管安全的领导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负责组织开展对全体师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校医或分管安全的领导应马上向校长报告,学校在24小时内向区教育局、区卫生部门(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
1、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
2、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3、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班主任及班级卫生委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及教师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校
医,校医要进一步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日志上,及时收集疫情信息。
科任教师上课时发现班级有学生缺课应询问学生,学生不知原因时,应及时咨询班主任,班主任负责与家长联系,如属传染病个例及时上报学校。
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六、学校发生传染病除及时报告疫情外,应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