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3
2019年7月·第20期(总第612期)成才之路【学科教学与成才研究】论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中的作用吴丹一(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江苏启东226000)摘要:思维导图是基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现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设计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文章对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思维导图;微课;思维品质;综合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0-0078-01作者简介:吴丹一(1981-),女,江苏启东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思维导图与文字信息相比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趣味性,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把具有组织性与结构性的思维导图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够活跃学生思维,突破灌输式教学的限制与束缚,为他们带来新颖的英语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具有助推作用。
一、以活动为主线,激活学生思维英语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主要任务是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知识,并根据三维目标利用思维导图制作微课,微课时间为5分钟左右。
生动有趣的微课,能营造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挑战;能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 nit 8H app y New Y ear 教学中,教师可在微课中插入英文歌曲《H app y New Y ear 》,渲染新年气氛;插入C D 、doll 、b all 、car 、ro b ot 的卡通图片及简单介绍,设计支架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接着,教师可根据课本中M ike 、H elen 、U ncle J o h n 一起过新年的故事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日常活动,引导学生将新单词运用到新句型中,如:A :W h at 's t h is ?/W h at 's t h at ?B :It 's a doll /b all...A :T h is is f or y o u .B :T h ank y o u .同时,学习如何询问物品价格与互赠礼物,学习日常交际用语,如节日祝福语H app y New Y ear !H app y b irt h da y !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歌曲、图片,以文中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设计思维导图并制作微课,创设极具吸引力的课堂环境,优化了教学结构,激活了学生思维。
学习思维导图的10大好处篇一:学习思维导图的好处学习思维导图的好处从辅导孩子的角度上说,学习思维导图的好处在哪里呢?(思维导图很适合家长孩子都学,不过,有的课是专门只征对家长的,譬如:如何辅导孩子做预习,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沟通)1.思维导图能将一本教科书变成一幅图,让孩子们通过预习,在正式上课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2.一本书变成一幅图后,章与章之间,不再独立存在,思维导图让它们联系起来。
3.知识通过脉络的方式更加有条理,有层次感,便于理解和记忆。
4.不容易漏了重点,整体呈现,让孩子们对将学知识的整体概况有所了解,先知道整体再从局部去细讲,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不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弄不清楚学习的范畴和本质)5.孩子们因为提前做了整体地预习,上起课来,更有自信和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6.思维导图让预习可视化,老师可以从图看到孩子自学的能力和进度,以及要加强的方面。
7.让孩子们学会主动的学习,大大提高自学能力。
8.孩子们用思维导图来读书的过程,由于充分利用了大脑皮层的各技能(不仅是用到左脑词汇,文字,逻辑等,还用到了右脑的图像,预色,联想,空间感等)。
大脑会比较警醒,不觉得累。
绘画式读书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会更喜欢读书,而且会越来越专注,(画思维导图会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过了几个小时)。
9.大脑对图像的分辨率是非常敏锐的(比如,您可以拿出很多照片,快速地看一遍,然后,在中间插入一些新的照片,您再看一遍时,会发现;您基本能将新图片全部挑出来),快速记忆的技巧中,主要用了思维导图的图像和关键词记忆的原理,所以绘制思维导图能让使用者的创意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发挥得非常好。
10.一本书变成一幅图后,从视觉上说,会大大减轻学习的压力,从现实上说,可以节约大量地复习时间,让多次复习变为可能(而知识只有按记忆周期经常多次复习,才能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
平常,如果孩子们只有时间复习一次(为考试)。
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导语:阅读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而绘制读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提升思维品质。
下面,我们将探讨如何绘制读书思维导图,以及如何通过导图来提升思维品质。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是将一系列的相关主题以中心点为基础,通过分支的方式展开,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理清头绪。
在思维导图中,中心点通常是主题或关键词,分支则是相关的细节和内容。
二、如何绘制思维导图1.确定主题: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绘制的主题或者是所读内容的核心思想。
2.中心点:将主题或核心思想写在纸张的中央。
3.分支:从中心点出发,将相关的细节和内容以分支的方式展开并连接到中心点。
4.关键词和图片:在分支上可以使用关键词或者图片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5.颜色和符号: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来呈现不同的内容,帮助更好地区分和理解。
6.总结:最后可以在导图的末尾用一个总结性的文字或者符号来概括整个导图。
三、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1.整合思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和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更好地理解和消化阅读内容。
2.拓展思维: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发现新的关联和内在联系。
4.创造思维: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关联和思维模式,从而提升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选择经典著作: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和观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华。
2.选择兴趣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有动力和耐心地进行绘制,并且能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3.选择实用内容:选择一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提升能力的内容来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五、绘制读书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1.主次分明: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重要性和关联程度来确定主次,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理清思路。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思维导图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智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各级主题关系,不仅可以揭示素材中的关键点,还能实现记忆联结。
以思维导图组织教学,所体现的是直观性这一原则,既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助于促进思维发散。
基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直观性以及启发性教学原则,但是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以及抽象性特点,直观性原则常常不能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思维导图的出现则能有效弥补这一空白。
一、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了左右脑的不同功能,促使学生能够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准确深度认知,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人脑的潜力。
因此,借力思维导图,能迅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需要以学生为对象,全面培养其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这对于教师而言,需要运用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高效课堂锻炼其思维能力,以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面对庞大繁杂的数学知识体系,它能以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既易于学生理解,又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统计”中,呈现了很多数据,而且非常繁杂,很多学生难以从中准确且高效地找到要点,进而会对接下来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一定的阻碍,既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教学难度。
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柱状图或者扇形图直观地向学生呈现这些数据,不仅能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把握这些数据,还能够准确地把握本课所需要学习的关键要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鉴于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进行有效“梳理”引导,可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应向哪个方向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导至有利于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探索,从而掌握方法,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浅谈思维导图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思维导图,并结合当今课程实施,证明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思维品格和文化品格,从而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从而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导图、思维品质、课堂教学、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的同时优化思维品质也是教学任务之一,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构建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The New Version of Bloom’s Taxonomy)中指出分析(Analyzing)、评价(Evaluating)、创造(Creating)属于高阶思维品质(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识记(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属于低阶思维品质(Low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先生提出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和思维导图(Mind Mapping)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联想出分支,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各关节点又可以发散出下一层级相关事物的可视化思维过程图(发散+逻辑+创新思维)。
2018.NO12一、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容一般以单元(主题)的形式被分散编排在小学各年级英语教材中。
尽管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同主题集中的形式,但学生获得的很多知识仍是零散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总结,形成层次化的知识网络,当需要提取这一知识时,学生就会先回忆它所在的知识网络,进而可以从知识网络中提取所需知识及其相关联的语言知识。
例如,外研版三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It’s a chameleon.学习关于颜色单词。
下图(图1)是关于“colour”这个单词思维导图的实例:图1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模块,还能帮助学生把单词的词形和词义一一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把静态的的词有机地嵌入到一个主题词汇中,显示他们的内在逻辑。
这样有逻辑结构的呈现使词块系统化和网络化,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主题词块的内涵和外延,从主题视角建构词汇思维导图,拓展词汇。
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和深度建构阅读材料。
教师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既能突出重点,又让学生关注细节,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主建构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其中图中的关键词、图画、连线等都为信息提取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增大了自动化输出的机会;最后,我们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深度建构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如,在教授pep六年级下册Unit4 I have a pen pal中read and write教学中穿插思维导图:听读标题,回答问题“What clubs are they?”完成思维导图。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摘要:思维导图是最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为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引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借助思维导图阅读教学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文字词,提高文化涵养,通过阅读还能学习写作手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质量,总之要想学好语文则必须掌握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般只是让学生朗读几遍课文,梳理课文结构和层次,还有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很少锻炼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种情况下学习的效果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实际上根本没有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将课文中的知识层次划分为几个板块,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逐一攻克重难点,形成知识框架,有效提升了阅读水平。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讲《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播放海上日出的视频,利用丰富的画面导出课文主题,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说出作者是如描写日出的,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快速找出问题答案:作者是通过天空颜色变化来描写日出景象的。
思维导图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内容,不同段落的中心思想,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能力大大提升。
二、借助思维导图写作教学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文一直在语文考试中有着很大占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质量,使他们写出优秀作文,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还能提高文字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以培养高中阅读的思维品质
手抄报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辅助工具,利用其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搜索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等。
而思维导图,这一充满创意和灵感的工具,也可以被融入手抄报中,以培养高中阅读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
通过将文章的主要观点、相关例子和细节整理成一个图形化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层次。
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主题作为中心点,然后将各个关键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细化并连接起来。
这样一来,学生在整理和写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就会更好地领会和理解阅读材料。
思维导图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线性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将这些想法和概念整合在一起。
通过在手抄报中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再创造,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导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和观点连接起来,产生新的创意和见解。
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
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和筛选相关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组织。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归纳所搜集到的信息,从而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高效地查找和使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
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读书是提升思维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阅读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增加知识面,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主题: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读书的主题或者是一个特定的书籍。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是一本你想要深入了解的书籍。
2. 核心思想:通过阅读书籍或者研究主题,找到其中的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其他的分支都是围绕着核心思想展开。
写下核心思想,并将其放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
3. 重点分支:将其他与核心思想相关的关键概念或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
这些分支可以是主题的不同方面、相关的概念或者是书中的章节等。
这些分支应该从核心思想扩展出来,并与核心思想有明确的联系。
4. 深入挖掘:每个分支都可以继续扩展为更具体的概念或者子主题,这样可以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思维刺激。
这些分支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文章来深入了解这些分支。
5. 结构清晰:确保思维导图的结构清晰并且分支之间有逻辑关联。
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形状或者线条来区分不同的分支。
思维导图应该具有层级结构,从中心思想开始,逐渐扩展到更具体的分支和子分支。
6. 总结归纳:在完成思维导图之后,可以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总结归纳。
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写下一段关于你对主题或者书籍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所读书籍的内容,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
绘制思维导图需要持续的实践和探索,每次绘制的结果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以培养高中阅读的思维品质手抄报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字表达方式,多用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表现。
在高中阶段,通过手抄报的方式展示学生阅读、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而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归纳所学知识。
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中,则可以更好地培养高中阅读的思维品质。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当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文章的主题、结构、论点、论据等分别写在分支节点上,然后通过连线和图形等方式,将这些节点联系起来。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文章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高中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在手抄报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写下学生对于某一话题的看法、认识和分析,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和其他人的观点联系起来。
在写作思维导图时,学生需要认真思考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话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对于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思维导图可以帮助高中生发挥创新和创造力。
学生在手抄报中添加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对文章或话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例如,在某个话题的思维导图上,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想法,进行联想等,从而让思路更加活跃。
这种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卓越前行,让其所创造的独特想法为人称道。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融入手抄报可以有效地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善于利用思维导图,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和思考来帮助理解和深入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创新和创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交流输出,还可以增强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浅论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维导图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全面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從而激发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让课堂变得更充实有趣。
本文主要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将其在应用于教学中的具体举措,为今后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标签:思维导图;教学效果;发散思维思维导图是利用结构图的形式和网状图,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用来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的一种高效表达思维轨迹的工具,是应用于学习、记忆、思考等的“地图”。
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在许多概念间建立连接,理清知识和思维的脉络,从而供自己和他人回顾、反思整个学习过程。
针对高校教学课时少、知识范围广、内容难度大的特点,笔者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思维导图,以此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激活课堂氛围目前,高校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课堂上存在大量的“低头族…‘手机族”,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出现了大量“临阵磨枪”应付考试的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教学目标。
在高校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课件边讲边把思维导图绘制在黑板上,这些字体的调整、色彩的改变、粗细曲线的变化等,可以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彩色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容易记忆的结构图,能够促进大脑的兴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一节课或者一本书的知识浓缩成一张直观的图形。
高校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较多的课余时间,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教师缩短板书时间,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更多的精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学生的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有利于学生简单快速记笔记,有更多的时间认真理解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整体结构。
在课后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从而增强识记能力。
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应用思维导图,有助培养发散思维思维导图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框架,还有各个知识点的扩充和延伸。
巧用思维导图梳理语篇文本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布时间:2022-05-10T17:03:38.07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6月作者:徐建春[导读] 阅读考察的英语知识非常丰富,需要学生储备足够的单词、短语、熟练掌握语法内容并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和行文思路。
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将文章拆分讲解,忽略了文章的完整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导致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时经常出现偏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改进阅读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徐建春重庆市潼南实验中学校摘要:阅读考察的英语知识非常丰富,需要学生储备足够的单词、短语、熟练掌握语法内容并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和行文思路。
当前很多高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巩固学过的知识,将文章拆分讲解,忽略了文章的完整性,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导致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时经常出现偏差。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引入思维导图,改进阅读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语篇教学;思维品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6-110-01引言:如今英语考试越来越偏重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了读后续写题型,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能力,以往的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思维导图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文章内容。
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教学中,可以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深入研究如何巧妙将思维导图融入英语阅读学习,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日后长远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低年级数学论文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概要:思维导图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性的,在数学课堂中,能对学生的思维起着导引作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启发,能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明路向,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思维的培养,是通过具体的思维培养,让学生掌握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思维品质。
思维应是多样性的,发展性的,思维导图也应是多样性和发展性的,一切以人为本,这才是我们应持有的。
小学低年学生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数学教材中都是以具体的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形比较,探索關系,知道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解决怎样的数学问题。
但是让学生把从具体的图形展示,跳跃到以线段进行表示这样的思维跨度,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就要发挥线段图的作用。
如果我们细看教材,在一年开始阶段其实已有这方面的渗透,如在比高低、比长短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比小棒、比铅笔等实物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则有比线的长短,我们可以运用这一项内容进行线段图的引入。
例如,比较下面一组线段,在长的后面括号里画√。
甲:()乙:()这一组线段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结果?在判断时,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学生是不难回答的,依据在前面进行的实物操作,学生知道在比较时,只建立一个同样长的概念,建立比较的规范思维,以某一部分为标准,怎样与这标准进行比较。
在课堂上,不但要学生讲出,还要学生到黑板上直接标示出来,具体说明各部分及比较的方法。
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通常会遇到学生思维混乱的事,怎样才能给学生理清思维,我们要紧紧依靠加减法的定义引导分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理解题意,如何进行分析。
如:这类的题目,不少学生是会出现思维混乱,一年级的学生看到有一共这个词,他们就下意识地认为应该是把他们合起来,他们并没有从已知与未知进行分析。
如果我们将他换一个方式展示,通过线段图作为导引,学生的思维会更清晰些,领略到什情况下运用加法解决,什么情况下运用减法解决,然后再把他们进行对比,学生的思维导向会更清晰,路会更明朗。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者:谢方琳来源:《中学生英语·中旬刊》 2020年第5期谢方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又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笔者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帮助学生构建语法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1. 运用思维导图,助力绘本阅读教学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锻炼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行之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操作简单而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训练思维的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的有机结合,把知识的主题关系和内在的相互隶属关系,根据自己对文本的再加工,用层级图把各级的关系和脉络表现出来,把文本的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起记忆和思维的链接。
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且直观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去认知和运用。
它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英语绘本能有效补充学生的英语课内阅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培养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以外研社(六上)Module 7 Unit 1 Pandas love bamboo. 一课为例:在本单元的对话中Damming 和奶奶的谈话中提到了熊猫和蛇的部分生活习性,因此在教学的拓展环节,我设计了引领学生阅读绘本whales教学环节。
1.1读前自我绘制导图——初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准确地理解文本,因此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步骤的任务: 1.自主查阅生词 2.初读绘本,体会大意,并自己绘制出思维导图。
1.2读中交流思维导图——加深理解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理解绘本,梳理思维导图的框架和结构,教师根据绘本内容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提示下进行问题的抢答,教师在与学生的充分交流中选取了关键词板书了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绘本的主要知识点,师生从鲸鱼的外部特征、鲸鱼的生活习性、鲸鱼的能力以及自己对鲸鱼的整体印象等方面绘制了思维导图。
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提升思维品质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拓展知识视野和提高思维品质。
为了更有
效地进行阅读和加深理解,绘制读书思维导图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读书材料。
在选择时,应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便更好地保
持阅读的动力和愿望。
同时,还应注意材料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以便有更多的思
考空间。
第二步是阅读并进行笔记。
这是在制作思维导图之前必需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深
入理解材料的内容和过程,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关键点、
概括主要观点、编写生词表等方式来记录重要信息,并在阅读时不断回顾以巩固知识。
第三步是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组织和展示信息的工具,它通过分支结
构的形式将不同的观点和思路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在制作时,应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并根
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布局、图标和颜色进行补充。
同时,还应用不同的线条和箭头文件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考框架。
第四步是回顾和再练习。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工具,它能够加强我们的理解和记忆,但
真正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复述、演讲、记忆等方式对所学内容
进行回顾和练习,并不断完善我们的思维模型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制读书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率。
它让我们更有条理、更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培养发散和侧重思维的能力。
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
和表达思路,促进自己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将它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
工作中。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素质教育视角下,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新要求,明确规定要建设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部分小学英语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薄弱,教学辅助道具有限,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有效突破技术限制,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为学生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创造了发展空间。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价值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其利用图形和文字并重的特点,将关键词和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完成记忆链接的建立。
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或者课文主题制作思维导图,用发散性边框与线条梳理教学脉络,引导学生按照知识框架进行学习。
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工具,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有效弥补了小学生思维逻辑发展有限的难点,突出了小学英语学科重点,极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为小学英语创建高效课堂提供机遇,同时也为进一步发挥思维导图效果创造条件。
思维导图与小学英语学科的融合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词汇教学环节。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英语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基础,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语言学习目标是否能实现。
但是,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词汇积累不够,严重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思维导图结构形式与人体的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形状相似。
以关键词为切入点,深入发展、逐级扩散,形成联系密切的关系图。
例如,将“表情”作为关键词,结构图可以下分为可爱、痛苦、悲伤、心酸、开心、憎恶等。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词汇量会短时间内大幅增加[1]。
第二,阅读教学环节。
教师采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文章脉络,并使用不同字体、颜色强调阅读重点。
学生依照知识体系加深对教学重点和情感元素的理解,把握文章书写结构,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高效课堂因此得以展现。
第三,作文教学环节。
教师根据开头、经过、结尾等行文结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相关元素融入导图,开阔学生视野,减少缺少感情、无话可说的行文弊端[2]。
小学思维导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其核心要素和绘制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3.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或手绘方式,独立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2. 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提高信息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团队协作,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思维导图产生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学年级的思维导图启蒙课程,旨在通过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学生特点:小学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绘制中感受思维导图的魅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各学科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课程目标,确保学生系统掌握思维导图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基本概念与要素1. 思维导图的定义与作用2. 思维导图的组成要素:中心主题、分支、关键词、连接线3. 思维导图的类型: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状图等第二部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1. 手绘思维导图:工具选择、绘图步骤、注意事项2. 思维导图软件操作:介绍常用软件、功能及基本操作方法3. 思维导图绘制技巧:关键词提取、关联性分析、层次结构划分第三部分: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1. 语文:文章结构分析、名著阅读笔记、诗词鉴赏2. 数学:解题思路梳理、知识点归纳、公式记忆3. 英语:单词记忆、语法点整理、阅读理解教学大纲安排:1. 第1-2课时:思维导图基本概念与要素,以实例介绍各类思维导图2. 第3-4课时:手绘思维导图及软件操作,实践绘制简单思维导图3. 第5-6课时:思维导图绘制技巧,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践操作4. 第7-8课时: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结合教学实际,旨在帮助学生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