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拍卖进行 行情进入调整周期 豆粕:供应预期改善 市场
- 格式:pdf
- 大小:334.91 KB
- 文档页数:1
2024年玉米市场供需或呈宽松格局
赵雪
【期刊名称】《农家致富》
【年(卷),期】2024()7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遍布全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面积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把提高单产水平放在重要位置,那么2024年玉米种植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行情走势如何呢?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赵雪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今年玉米市场供需格局或将改变
2.政策主导供需格局改善——上半年玉米市场总结研判
3.钢材市场呈“低供需”格局
4.2015年全球谷物供应仍呈宽松格局
5.2023年国内外小麦市场供需宽松格局下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玉米价格或窄幅震荡豆粕:现货价格反弹将结束佚名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2015(0)3
【摘要】玉米:节后,全国玉米市场一改前期跌势,出现回暖迹象。
农业部3月初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全国25个主要玉米产销地,玉米价格不同程度上涨。
截至3月6日,哈尔滨的玉米价格为2 230元/吨,比之前上涨50元/吨;大连港玉米价格为2 330元/吨,上涨10元/吨;青岛玉米价格为2 280元/吨,上涨30元/吨;济南玉米价格为2 220元/吨,上涨20元/吨;厦门玉米价格(码头价)为2 470元/吨,上涨20元/吨;
【总页数】1页(P3-3)
【关键词】玉米价格;现货价格;窄幅;豆粕;玉米市场;数据显示;市场监测;农业部【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24.721
【相关文献】
1.豆粕玉米价格起伏肉价或将现小反弹 [J], 赵文瑞
2.全球玉米价格温和上涨/豆粕期货上涨现货继续走高/复合维生素现状 [J],
3.玉米需求强劲价格或将持续上涨豆粕窄幅震荡价格基本维持平稳 [J],
4.豆粕现货价格窄幅震荡 [J],
5.玉米:阶段性反弹将结束豆粕:市场价格依然承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国内玉米行业市场行情分析:开启“降库存”模式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如坐“过山车”,不但面临“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的“三高”问题,同时还要面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下调、市场需求恢复增长缓慢的问题。
详细分析如下:以下是2022年国内玉米行业市场行情分析:中国玉米开启“降库存”模式在2022年上半年我国临储玉米完成8328万吨天量收购以后,“降库存”逐步成为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市场的主旋律。
2022年秋季临储玉米收购基准价格较上年大降240元/吨也开启了我国玉米市场“后临储时期”,中长期熊市格局基本确立。
现在,我们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玉米市场的大波动风险,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策略防范依旧为上策。
2022年中国玉米市场在托市政策引导下“先坚挺后大跌”。
以大连港平舱为例,上半年基本在2400元/吨四周徘徊,下半年开头在担忧中逐步下行,新季临储玉米托市政策出台之后市场暴跌,并且在国庆节前后引发了三大主粮价格集体大幅下挫,其中玉米价格较上两年同期下降近400元/吨。
详细来看:第一阶段(1月至4月)由于2022/15年度国内临储玉米收购量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328万吨,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明显支撑,一季度至二季度初现货玉米市场连续呈现稳中抬升趋势。
其次阶段(5月至9月)随着临储玉米收购结束,进口谷物顺当填补国产玉米供应缺口,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弱势震荡格局,当然临储玉米拍卖底价维持高位在肯定程度上对市场形成支撑,只是关内玉米市场已再难重现上年辉煌(最高2800元/吨),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集中在2400元/吨四周。
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四季度在9月18日2022年秋季玉米临储收购基准价格正式公布,且首次下调至2000元/吨(三等),四省不再执行区域价差的状况下,国内玉米市场“降库存”模式正式开启,与新玉米间续收获形成共振,价格罕见大幅下挫,甚至影响到农夫增收问题。
玉米供过于求局面仍难以扭转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8116.6 千公顷,较上年增加 1040.5千公顷,增幅 2.8%。
玉米:需求增加价格将会缓慢回升豆粕:需求已进入相对淡季
难上涨
佚名
【期刊名称】《畜禽业》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玉米:从供应上看.今年黄淮地区玉米单产有大幅提高.东北地区玉米单产不如预期.但在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玉米总产也有增加。
目前产区基本收获完成.新玉米已批量上市.对整个市场价格形成打压.从需求上看,今年玉米收扶前后,华北、
【总页数】1页(P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J], 佛山市奇美兴贸易有限公司
2.豆粕:需求量将增加价格或再攀新高玉米:小麦形成冲击行情仍稳中有升 [J],
3.玉米粮源减少价格仍将坚挺豆粕需求不旺易跌难涨 [J],
4.生猪需求进入淡季后市上涨难鸡蛋产量减少上涨态势将延续 [J],
5.玉米需求强劲价格或将持续上涨豆粕窄幅震荡价格基本维持平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行业市场分析:价
格回升企稳
2022年以来我国玉米市场持续走弱,特殊是九十月份玉米市场价格下跌较多。
随着11月1日玉米临储收购全面启动,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回升企稳,华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也消失恢复性上涨。
以下是2022年东北华北地区玉米行业市场分析: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表示,目前,国内外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国际粮价低位运行,国内外粮食差价仍旧较大。
受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今年以来玉米市场持续走弱。
国家通过实行准时启动临时收储等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稳定,目前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趋于平稳。
饲料工业水产养殖水产加工食用油设施农业据了解,今年国家将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调整为1元/斤。
玉米国家临时收储期限为2022年11月1日到2022年4月30日,相较上年收购启动时间提前。
财政部乐观支持秋粮收购。
2022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危仓老库”修理改造;明确跨省移库、简易仓储设施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加大腾仓压库工作力度,有效缓解东北地区仓容压力。
准时足额拨付中央储备粮油、最低收购价与临时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支持中储粮总公司等全面铺开收购
网点,做到应收尽收。
“截至11月15日,共收购临储玉米611万吨。
目前可利用空仓容总量5096万吨,加上国家已批复露天储粮设施搭建方案3000万吨,收储力量在8000万吨左右。
总体可满意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需要。
”中储粮总公司购销方案部副部长索学君说。
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发布的玉米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CCL厂降价压力渐增
佚名
【期刊名称】《印制电路资讯》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国际铜价自去年下半年上涨,并持续到今年4月,带动铜箔售价也水涨
船高,铜箔基板厂在今年不仅大举反映铜箔成本,另一项重要原物料电子级玻纤布,也因上游电子级玻纤纱供货吃紧、售价大涨而月月涨价,CCL售价也一路喊涨到5月,带动相关业者第一季均缴出耀眼成绩单。
【总页数】1页(P69-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41
【相关文献】
1.渠道压力渐增进口葡萄酒在华竞争日趋激烈 [J], 刘一博;许伟
2.全国港口——压力渐增 [J], 丁莉
3.全国港口——压力渐增 [J], 丁莉
4.回顾我国CCL业摇篮时期中的704厂——对我国CCL业老前辈戚道宣的访谈录[J],
5.玉米:临储拍卖进行行情进入调整周期豆粕:供应预期改善市场压力逐渐增大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看东北东北农业看三宝”作者:刘荒,郭翔,强勇来源:《种子科技》 2017年第3期刘荒郭翔强勇黄澄澄的玉米、香飘飘的水稻、圆滚滚的大豆,犹如东北大平原上3支阵容庞大的部队,或隐或现于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
肥沃的黑土地滋养着它们,这些被称为粮食的果实,也喂养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黑龙江、吉林的代表委员们的话题,自然离不开被誉为东北粮食“三宝”的玉米、水稻和大豆,让我们在对话与独白中聆听它们走市场、打品牌、卖特色的故事。
玉米:“如临大敌”闯市场2016年以来,国家玉米临储政策发生重大变革,从过去国家托市收购,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玉米”安逸的日子结束了,还被推上了一个叫“市场”的擂台。
它发现一切都变了:那些辛苦的农民、担当的政府和温暖的粮仓,都替它捏了一把汗。
即使在全国两会这样重大的场合,代表委员们也在谈论它,“玉米好不好卖?”“价格有啥变化?”“库存如何消化?”……2016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为2.2亿t,目前仍有库存2.3亿t。
其中,东北3省1区累计收购玉米7 204万t。
“玉米”深知自己“身价”的由来,从2008年起国家对东北玉米临储托市收购,每千克价格从1.5元涨到2.2元多,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由于“身价”高企不能随行就市,发生了产销区、国内外价格“倒挂”现象,最高时玉米价格比进口高出50%以上,市场不接受只能涌进国库。
专家说,每年国家为玉米支付的储存费用高达数百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隋熙明直言,以前国家收购玉米,农民只管种不愁卖,这哪能叫市场经济?国家越收越多,库存越来越大,进口竟越来越多,玉米临储陷入恶性循环。
2016年,“玉米”的日子不好过,价格下降也给农民带来了压力。
黑龙江省玉米价格相比上一年下降0.6元/kg,按照“价补分离”的补贴机制,省里补贴153.92元/667 m2。
2022年玉米价格走势分析:去库存化加码进口谷物将遇我国政策调控玉米,作为三大主粮之一,那么目前的市场行情如何呢?据悉,随着近年来国内玉米价格的价位不断上移动,谷物进口量也相应上升。
2022年玉米价格走势分析请看下文:据统计2022年我国进口高粱、大麦、DDGS谷物数量突破5000万吨。
2022年1—11月份,我国进口谷物及副产物进口数量已达4700.9万吨,12月份进口谷物数量则达到300万吨左右。
其中,1—11月份进口小麦275.85万吨,大米295.44万吨。
更为重要的是进口玉米459.69万吨,同比增长131%;进口高粱984.30万吨,同比增长91%;进口大麦1027.52万吨,同比增长122%;进口DDGS为640.10万吨,同比增长19%。
而2022年全年我国谷物共进口1951.6万吨,同比增33.8%。
谷物进口保持着高增长态势。
因目前国内进口谷物比价优势再现吸引国内买船,为了保证国产玉米消费以及限制国内库存持续大幅上升,缓解DDGS进口对玉米市场的冲击,有利于关心国内消化库存玉米,有关部门势必出台更为严格的掌握谷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口政策。
据悉,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再次下发通知,进一步强化粮食进口检验流程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大麦、高粱、ddgs统统退运。
对于这项通知我们可以理解为缓解DDGS 进口对玉米市场的冲击,有利于关心国内消化库存玉米。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22年玉米临储库存剔出移库之后还剩4967万吨,2022年玉米临储库存剔出移库后还剩8029万吨,两年的收储数量使2022年玉米库存达1.2亿吨,今年临储收购量已超过9366万吨,库存总量达2.5亿吨,将来去库存压力巨大。
虽然我国对玉米深加工企业实行补贴,但进口DDGS的价格优势明显,对国内市场冲击较大,进口谷物渠道管控已经是政府不行放弃的玉米泄库途径之一。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由于近几年国内饲料企业对DDGS等进口饲料原料的接受度日益提高,饲料中DDGS对其他原料产品的替代明显,对进口DDGS进行反补贴立案调查,势必将影响DDGS等谷物的进口量,饲料配方也将做出相应调整,玉米等能量蛋白饲料的用量将相应增加。
中国豆粕供需平衡表一、豆粕供需概况豆粕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原料之一,其产量和消费量直接关系到国内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豆粕产量逐年增长,消费量也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1年度我国豆粕产量约为6600万吨,消费量约为7300万吨。
在国内豆粕市场供需方面,随着豆粕产量的增长,市场供应充足,但受到国际大豆市场波动、国内养殖业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豆粕价格波动较大。
从豆粕进出口情况来看,我国豆粕进口依赖度较高,进口量约占总消费量的三成。
二、豆粕产业链分析豆粕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的大豆供应和下游的养殖业需求。
在豆粕上游,大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豆粕产量。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长,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9300万吨。
大豆价格波动对豆粕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豆粕市场价格。
豆粕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养殖业,包括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等。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豆粕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猪肉、鸡肉等肉类产量持续增长,对豆粕需求旺盛。
然而,豆粕需求受到养殖业疫情、政策调控等因素的影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在三条产业链中,企业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逐步占领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提高。
同时,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和调整,寻求突破和发展。
三、豆粕市场影响因素豆粕市场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国际大豆市场的波动对豆粕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我国大豆进口依赖度高,国际大豆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波及国内豆粕市场。
其次,国内政策调控对豆粕市场也具有较大影响。
例如,政府对养殖业的补贴政策、环保政策等都会影响豆粕的消费需求。
最后,养殖业疫情也对豆粕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疫情爆发时,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可能下降,从而影响豆粕价格。
四、豆粕市场前景展望展望未来,豆粕市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供需方面,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豆粕需求将继续增长。
然而,大豆进口依赖度高、豆粕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将制约市场发展。
临储政策支撑大豆回升利空影响豆粕下行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年第47期韩子玉随着临储收购的逐步展开,大豆收购竞争加剧有助于推动价格不断回升。
另外,目前国产大豆压榨效益较好,加工企业开机信心有所增强,入市收购积极性也将不断提高。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可能稳步回升。
临储政策可能支撑豆价回升监测显示,目前黑龙江省大豆市场价格普遍低于临储水平。
工厂大豆收购价为4160 ~4400 元/ 吨,部分工厂较前一周小幅上调20 ~ 40元/ 吨; 商品豆收购价格区间多为4300 ~ 4600 元/ 吨,与前一周基本持平。
由于临储收购尚未全面展开,市场观望情绪仍较浓,工厂提价意愿不强; 受低价进口大豆冲击,南方销售不畅,贸易商收购热情有限。
另外,国家临储政策为国产大豆市场提供了底部支持,农户并不急于出售,等价惜售心理较为普遍。
近期,国产大豆市场购销依然较为清淡,但由于东北产区仓容偏紧,今年临储大豆收购改变了近年来仅限中储粮直属企业的单一收购模式,允许有资质的企业参与收购,有利于活跃产区大豆收购市场。
随着临储收购的逐步展开,大豆收购竞争加剧有助于推动价格不断回升。
另外,目前国产大豆压榨效益较好,加工企业开机信心有所增强,入市收购积极性也将不断提高。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大豆市场价格可能稳步回升。
豆粕跌势加剧后市继续下滑短暂反弹后,近日国内豆粕市场重回跌势,且跌幅较前期明显扩大。
截至11 月27 日,京津地区43% 蛋白豆粕成交价4100 ~ 4150 元/ 吨,日照地区4120 ~ 4140 元/ 吨,江浙地区4150 ~ 4220 元/ 吨,普遍较一周前下跌80 ~ 140 元/ 吨; 华南沿海地区成交价4020 ~ 4100 元/ 吨,大幅下跌140 ~ 240 元/ 吨。
华南沿海地区近期工厂大多恢复开机,豆粕供应增加导致价格跌幅较大。
目前沿海地区豆粕价格较10月中旬已累计下跌300 ~ 620 元/ 吨,最高跌幅超过13%。
玉米临储制度
玉米临储制度是中国在特定时期采取的一种粮食储备政策,旨在保障玉米市场的稳定供应。
在临储制度下,政府会收购玉米并进行储备,在市场供应不足时进行拍卖,以维持玉米价格的稳定。
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拟定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方案并报经国务院批准。
方案明确,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2020年,玉米临储拍卖规则进行了多次修改。
6月23日开始的第5轮临储拍卖中,交易规则发生了改变,包括将保证金调整为220元/吨,交款期调整为20天。
7月28日的第10轮拍卖中,拍卖规则进一步修改为全部货款需在一周内付清,同时增加了预付500元/吨货款和前期拍卖量累计成交20万吨以上出库不足30%的单位不允许继续参与拍卖的规定。
豆粕行情分析及展望豆粕是由大豆粉碎加工而来的食品和饲料原料,其价格是决定国内饲料成本和饲料行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豆粕行情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豆粕市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豆种植面积的变化对豆粕行情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导致了供应紧张,增加了豆粕价格的上涨压力。
其次,国内豆粕需求的变化也对行情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对饲料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豆粕的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国际市场的波动也对豆粕行情产生了重要影响。
巴西、美国等大豆出口国的政策变化、天气影响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国际豆粕价格的波动,进而对国内豆粕价格产生影响。
根据最近的市场数据显示,豆粕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
国内大豆供需矛盾加剧,国产大豆产量不足,大豆进口量减少,使得豆粕供应减少,价格上涨。
同时,养殖业需求不断增加,也推动了豆粕价格的上涨。
此外,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也对豆粕价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望未来,豆粕行情有望继续保持相对强势。
首先,由于国内大豆供应不足的情况没有明显改善,豆粕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改变。
其次,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人们对肉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豆粕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特别是在垂直养殖、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的推动下,对饲料品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对豆粕需求的影响也将更明显。
此外,国际市场的因素也将继续影响豆粕价格。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大豆供应国政策变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国际市场价格可能会存在波动,这也将给豆粕价格带来一定的影响。
当然,豆粕行情也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首先,大豆进口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豆粕行情产生影响。
目前,中国的大豆进口依赖度较高,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措施限制大豆出口,从而对我国豆粕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疫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全球疫情的发展仍然不确定,其对国内外市场的直接冲击难以预测。
2022年我国玉米市场分析:临储收购近尾配套政策将出台4月中旬开头,我国玉米市场陷入全面弱势,尤其是南北港口玉米收购、平舱和销售价格均消失50元/吨以内的下行。
不仅如此,DDGS等传统替代产品价格也消失明显下滑。
即便在没有消失价格明显回落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市场购销也消失阶段性萎缩。
据分析,国内玉米市场消失下滑趋势的主要缘由:一是春节后饲料企业在看涨预期刺激下,完成阶段性备货后消费逐步放缓;二是进口谷物冲击市场,有关调查显示,南方沿海饲料企业平均进口谷物(高粱、大麦和木薯)替代量已达30%;三是临储玉米拍卖于4月9日提前启动,传闻黑龙江深加工企业参加竞拍获200元/吨补贴,赐予市场进一步打击,至少正在延缓东北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的节奏。
现货市场东北产区:基层购销收尾新作播种间续启动4月下旬到来,东北产区临储收购工作渐入尾声,产区基层市场粮源购销亦持续收尾,基层贸易商间续停收。
随着近期南方销区玉米拍卖活动的持续推动,产区对临储玉米拍卖关注度持续升温。
目前东北产区由南向北各地新季玉米播种工作已经间续绽开,后期除临储拍卖及相关政策外,新作播种及生长期天气状况将是市场关注意点。
更多行业相关内容可查询中国玉米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华北产区:粮价涨势停止市场高度关注政策本周河北地区将首次加入玉米拍卖行列,市场对起拍价格及成交状况重点关注。
随着东北传出黑龙江深加工企业参拍临储玉米可猎取补贴消息后,华北深加工企业对政策方面消息迫切期盼。
受此影响,近期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价格涨势停止,部分企业收购价格小幅回落,企业观望心情深厚。
南方销区:产区止涨转弱销区间续跟跌伴随近期北方产区玉米价格止涨转弱,南方销区玉米价格间续进入偏弱运行区间,局部地区价格涨跌波动。
近期南方销区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低价进口玉米拍卖成交较好,而国产玉米因性价比不高未引发市场主体拍卖乐观性。
南北港口:南北港口连续倒挂价格偏弱近期南方港口整体玉米价格走势偏弱,主要因高粱替代挤占玉米消费,近期玉米日均出货状况不佳,饲料厂选购热忱不高。
近期玉米市场行情分析“五一”过后,受国家收储政策延期的提振,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稳中有涨。
其中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窄幅波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小幅上行。
大连玉米期货量仓均减,价格收涨。
玉米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5月2日,中储粮全国玉米收购价格指数148.13,周比上涨0.03%。
产区玉米现货价格稳中有涨东北地区:五一过后,东北春播工作虽然受到天气等因素被动推迟,但农户目前仍旧集中于备耕工作,玉米上市量不大,成交亦不活跃,大部分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平稳。
5月3日,黑龙江省尚志市场贸易商收购水分25%玉米价格为1640-1660元/吨,折算成标准品玉米价格1900-1920元/吨;内蒙古赤峰市场当地贸易商收购水分为18%以内的玉米价格为2000元/吨,按1:1.2折扣比例折算成标准水分玉米价格为2100元/吨;基本稳定。
吉林省德惠市场当地粮库收购干粮价格为2160元/吨,价格较节前略有上涨。
辽宁省新民市场贸易商收购水分20%玉米主流价格为1970元/吨,折算成标准品玉米价格为2120元/吨,较节前上涨10元/吨。
华北地区:近日华北地区天气整体晴好,玉米市场购销正常进行,粮源仍集中于河北区域。
据了解,目前华北市场粮源基无水分问题,但产区部分存储条件欠佳农户粮源质量较前期下降。
5月2日,河北石家庄地区15%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格为2160-2200元/吨,比节前上涨10-2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15%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价格为2310-2340元/吨,比节前下跌10元/吨。
河南南阳地区15%水分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为2200-2220元/吨,与节前持平。
南北港口:受春耕活动逐步绽开的影响,近日北方港口到货量有所萎缩,为增加收购数量,企业收购价相应上调。
受临储延期收购政策刺激和北方港口收购成本上涨的影响,南方港口部分持粮贸易商亦现挺价心理,报价小幅上行。
5月2日,锦州港水分14.5%优质玉米主流收购价2255元/吨,水分15%品质略差玉米收购价格2240元/吨,平舱2280-2295元/吨,价格较上周上涨10-15元/吨。
2023年度粮食饲料产业经济统计报告【导语】粮食饲料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告基于2023年度粮食饲料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产业经济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一、产业总体概况2023年度,我国粮食饲料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产量和产值均实现增长。
粮食饲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麦麸等,其生产区域分布广泛,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为主要产区。
二、产量与产值分析1.玉米:2023年度,我国玉米产量达到2.6亿吨,同比增长3%。
玉米作为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产量稳步增长,为饲料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2.豆粕:2023年度,我国豆粕产量约为6000万吨,同比增长2%。
豆粕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需求量逐年上升,但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3.麦麸:2023年度,我国麦麸产量约为5000万吨,同比增长1%。
麦麸作为面粉加工的副产品,其产量与面粉加工产能密切相关。
4.产值:2023年度,我国粮食饲料产业产值约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5%。
产值增长主要得益于产量提升和饲料价格上涨。
三、市场供需分析1.玉米:2023年度,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但受国际市场影响,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饲料企业对玉米的需求保持稳定,但养殖户对高价玉米的接受程度有待观察。
2.豆粕:2023年度,我国豆粕市场供应偏紧,价格上涨。
受国际大豆市场波动和我国养殖业需求影响,豆粕价格波动较大。
3.麦麸:2023年度,我国麦麸市场供需平衡,价格相对稳定。
麦麸作为饲料原料,需求量与养殖业发展密切相关。
四、政策影响分析1.粮食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粮食饲料产业稳定发展。
2.环保政策: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饲料企业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3.养殖业政策:国家对养殖业的支持政策,如生猪养殖补贴等,对饲料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五、产业发展趋势1.绿色发展:粮食饲料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2024玉米市场分析
引言
2024年对玉米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一年,本文将对2024年玉米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从供需情况、价格走势、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为投资者和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供需情况分析
供给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增加,预计2024年的玉米总产量将有所增加。
同时,玉米的主要产区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而增加玉米供给量。
需求方面
2024年玉米需求方面,首先是受到畜牧业和禽业等畜牧养殖行业的需求推动,玉米作为主要饲料原料,需求量较大。
其次,玉米深加工需求也不断增加,如玉米粉、玉米油等下游产品的需求也会提升。
价格走势分析
根据近年来的玉米价格走势分析,可以看出玉米价格的波动较大,受市场供需
关系、国际市场价格等影响较大。
预计2024年玉米价格仍将处于波动状态,投资
者需要注意市场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市场因素
2024年国际市场形势不确定性增加,外部因素影响玉米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加大,需要关注国际玉米市场走势,及时应对。
政策因素
2024年政策支持力度可能会对玉米市场产销形势产生一定影响,投资者需密
切关注2024年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总结
综上所述,2024年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可能更趋平衡,但外部因素和政策变化会对市场价格走势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及时跟进市场动态,做好风险控制。
以上为2024年玉米市场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希望以上分析对玉米市场有所帮助,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走势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