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2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下面每小题均给出四个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236a a a ⋅=B. 235()a a =C. 2222()a b a b =D. 3332a a a += 2.23表示( ).A. 2×2×2B. 2×3C. 3×3D. 2+2+2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P (-2,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4.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总条数是( ).A. 3B. 5C. 7D. 95.在如图中,AB = AC 。
BE ⊥AC 于E ,CF ⊥AB 于F ,BE 、CF 交于点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E ≌△ACFB. 点D 在∠BAC 的平分线上C. △BDF ≌△CDED. 点D 是BE的中点 6.在以下四个图形中。
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7.下列是用同一副七巧板拼成的四幅图案,则与其中三幅图案不同的一幅是( ).D.C.B.A.8.下列四个统计图中,用来表示不同品种的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最为合适的是( ).FEDC BAA. B. C. D.二、细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9.若单项式23m a b 与n ab -是同类项,则22m n -= .l0.中国文字中有许多是轴对称图形,请你写出三个具有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 11.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12.如图,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相同的正方形.∠AOB 画在方格纸上,请在小方格的顶点上标出一个点P 。
使点P 落在∠AOB 的平分线上.BOA13.数的运算中有一些有趣的对称,请你仿照等式“12×231=132×21”的形式完成:(1)18×891 = × ;(2)24×231 = × .14.下列图案是由边长相等的灰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地面,则按此规律可以得到:(1)第4个图案中白色瓷砖块数是 ; (2)第n 个图案中白色瓷砖块数是 .第1个图案 第2个图案 第3个图案三、耐心求一求(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 年 级 数 学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函数1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1-B. x ≠1C. x >1-D. x ≥1- 2. 一次函数+3y x =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 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交点为O ,点E 为BC 边的中点,30OCB ∠=︒,如果OE =2,那么对角线BD 的长为( ).A. 4C. 8D. 105. 如果关于x 的方程22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1k =-B. 1k =C. k >1-D. k >16.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B.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C.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7. 北京市6月某日10个区县的最高气温如下表:(单位:℃)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 ).A. 32 C. 308. 如图,在Rt△ABC 中,∠ACB =90°,∠ABC =3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α角(0°<α<180°)至△A ′B ′C ,使得点A ′恰好落在AB 边上,则α等于( ).A. 150°B. 90°C. 60°D. 30°9.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缩小.2014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万人,而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万人.如果设2014年到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A. 36.48(1)=43.25xx++ B. 36.48(12)=43.25C. 2x36.48(1)=43.25-36.48(1)=43.25+ D. 2x路径长为x,△AD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其中第18题5分,其余每小题3分)11. 如果关于x的方程2320-++=有一个根为0,那么m的值等于 .x x m12.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长为4cm,这条边上的高为3cm,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2cm.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24=-+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y x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14.如图,在Y ABCD中,CH⊥AD于点H,CH与BD的交点为E.如果1=70ADC∠∠,那么=∠°.ABC∠︒,=3215.如图,函数2=-的图象交于点P,那y kx=+与函数1y x b么点P的坐标为_______,关于x的不等式12->+的解集kx x b是.16. 写出一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它的图象经过坐标为(0,2)-的点. 你写出的解析式为 .17.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正方形AEFG的边长为1cm.正方形AEFG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线段CF的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cm.18.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图,并保留画图痕迹:第一步:(计算)=,使其中a,b都为正整数.你取的正整数a=____,b= ;以第一步中你所取的正整数a,b为两条直第二步:∠︒,则斜边OFOEF=90请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图:(第二步不要求尺规作图,不要求写画法)M,并描述第三步:第三步...的画图步骤:.三、解答题(本题共44分,第19、20、22题各5分,第21、23、24题各7分,第25题8分)19. 解方程:2610--=.x x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21.《九章算术》卷九“勾股”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纵之不出二尺,斜之适出注.问户斜几何.注释:横放,竿比门宽长出四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二尺;斜放恰好能出去.解决下列问题:(1)示意图中,线段CE的长为尺,线段DF的长为尺;(2)求户斜多长.22. 2016年9月开始,初二年级的同学们陆续到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农教育活动.丰富的课程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其中“酸奶的制作”课程深受同学们喜爱.学农1班和学农2班的同学们经历“煮奶—降温—发酵—后熟”四步,制作了“凝固型”酸奶.现每班随机抽取10杯酸奶做样本(每杯100克),记录制作时所添加蔗糖克数如表1、表2所示.表 1 学农1班所抽取酸奶添加蔗糖克数统计表(单位:克)表 2 学农2班所抽取酸奶添加蔗糖克数统计表(单位:克)据研究发现,若蔗糖含量在5%~8%,即100克酸奶中,含糖5~8克的酸奶口感最佳.两班所抽取酸奶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表3 两班所抽取酸奶的统计数据表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表3中,x=:(2)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哪个学农班的同学制作的酸奶整体..口感较优?请说明理由.23. (1)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小雯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尝试,点(1,2)A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过点A '的直线的解析式为 .(2)小雯自己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请全班同学一起解答和检验此方法,请你也试试看:将直线2y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 ,另外直接将直线2y x =-向 (填“上”或“下”)平移 个单位也能得到这条直线.(3)请你继续利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的图形M ,将图形M 上所有点都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图形M 的一次..“斜平移”. 求将直线2y x =-进行两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3)解:24.(1)画图-连线-写依据:先分别完成以下画图..(不要求尺规作图),再与判断四边形DEMN形状的相应结论连线..,并写出判定依据(只将最后一步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依据......填在横线上).①如图1,在矩形ABEN中,D为对角线的交点,过点N画直线NP∥DE,过点E画直线EQ∥DN,NP与EQ的交点为点M,得到四边形DEMN;②如图2,在菱形ABFG中,顺次连接四边AB,BF,FG,GA的中点D,E,M,N,得到四边形DEMN.(2)请从图1、图2的结论中选择一个进行证明.证明:25.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B,(4,4)C,CD⊥y轴于点D,直线l 经过点D.(1)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2)作CE⊥直线l于点E,将直线CE绕点C逆时针旋转45°,交直线l于点F,连接BF.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通过观察、测量,同学们得到了关于直线BF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的猜想,请写出你的猜想;③通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思路:思路1:作CM⊥CF,交直线l于点M,可证△CBF≌△CDM,进而可以得出45∠=︒,从而证明结论.CFB思路2:作BN⊥CE,交直线CE于点N,可证△BCN≌△CDE,进而证明四边形BFEN为矩形,从而证明结论.……请你参考上面的思路完成证明过程.(一种方法即可)解:(1)点D的坐标为.(2)①补全图形.②直线BF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是.③证明: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 年 级 数 学 附 加 题试卷满分:20分一、填空题(本题6分)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2,2)A 在直线y x =上,过点1A 作11A B ∥y 轴,交直线12y x =于点1B ,以1A 为直角顶点,11A B 为直角边,在11A B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111A B C ;再过点1C 作22A B ∥y轴,分别交直线y x =和12y x =于2A ,2B 两点,以2A 为直角顶点,22A B 为直角边,在22A B 的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222A B C ,…,按此规律进行下去,点1C 的横坐标为 ,点2C 的横坐标为 ,点 n C 的横坐标为 .(用含n 的式子表示,n 为正整数)二、操作题(本题6分)2.如图,在由边长都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66⨯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P 都在格点上.请画出以AB 为边的格点四边形(四个顶点都在格点的四边形),要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1:点P 到四边形的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条件2:点P 在四边形的内部或其边上; 条件3:四边形至少一组对边平行.(1)在图①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Y ABCD , 使点P 在所画四边形的内部; (2)在图②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四边形ABCD ,使点P 在所画四边形的边上;(3)在图③中画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四边形ABCD,使∠D=90°,且∠A≠90°.三、解答题(本题8分)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动点A(a,0)在x轴的正半轴上,定点B(m, n)在第一象限内(m<2≤a).在△OAB外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OBEF,连接FD,点M为线段FD的中点.作BB1⊥x轴于点B1,作FF1⊥x轴于点F1.(1)填空:由△≌△,及B(m, n)可得点F的坐标为,同理可得点D的坐标为;(说明:点F,点D的坐标用含m,n,a的式子表示)(2)直接利用(1)的结论解决下列问题:①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指定范围内运动时,点M总落在一个函数图象上,求该函数的解析式(不必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运动且满足2≤a≤8时,求点M所经过的路径的长.解:①②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 D B C A B A C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其中第18题5分,其余每小题3分)11. 2-. 12. 12. 13. (2,0),(0,4),4.(各1分)14. 60. 15.(1,2)-(2分),x<1(1分).16. 答案不唯一,如2=-等.(只满足一个条件的y x得2分)17. 2.18. 第一步:a= 4 ,b= 2 (或a= 2 ,b= 4 );…………2分第二步:如图1. ……………………………………… 3分第三步:如图1,在数轴上画出点M. ………………………………………………………4分第三步的画图步骤:以原点O为圆心,OF长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即为点M. ………………………………………………………………………………………… 5分说明:其他正确图形相应给分,如2OE =,4EF =.三、解答题(本题共44分,第19、20、22题各5分,第21、23、24题各7分,第25题8分)19. (本题5分) 解:1a =,6b =-,1c =-. …………………………………………………………………… 1分224(6)41(1)40b ac ∆=-=--⨯⨯-=>0. …………………………………………………2分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 ……………………………………………………………………… 3分(6)6322--±±===所以原方程的根为13x =+,23x =-………………………………………… 5分20.(本题5分)解:(1)如图2.∵ △ABC 中,AB=10,BC=6,AC =8,∴222AC BC AB. ……………………… 1分+=∴△ABC是直角三角形,=90∠︒.……2分ACB(2)∵AD==90∠∠︒…………………………………………………………… 3分CAD ACB∵在Rt△ACD中,=90∠︒,AC=AD=8,CAD∴CD=…………………………………………………………… 4分=………… 5分21.(本题7分)解:(1)4,2.…………………………………………………………………………………2分(2)设户斜x尺.…………………………………… 3分则图3中BD=x,BC BE CE x=-=-,(x>4)4=-=-.(x>2)2CD CF DF x又在Rt△BCD中,=90∠︒,BCD由勾股定理得222BC CD BD.+=所以222(4)+(2)=x x x--.………………… 4分整理,得212200x x-+=.因式分解,得(10)(2)=0x x--.解得110x=,22x=.……………………………………………………………… 5分因为x> 4 且x>2,所以2x=舍去,10x=.…………………………………… 6分答:户斜为10尺.…………………………………………………………………… 7分22.(本题5分)解:(1)6.…………………………………………………………………………………………1分(2)学农2班的同学制作的酸奶整体口感较优.………………………………………… 2分理由如下:所抽取的样本中,两个学农班酸奶口感最佳的杯数一样,每杯酸奶中所添加蔗糖克数的平均值基本相同,学农2班的方差较小,更为稳定.……………………5分23.(本题7分)解:(1)(1,1),y x=-+.…………………………………………………………………… 2分23(2)22=-+,上,2.(各1y x 分)…………………………………………………………5分(3)直线2=-上的点(1,2)A-进行一次“斜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y x(2,1),进行两次“斜平移”后的对应点的坐标为(3,4).设经过两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2=-+.y x b 将(3,4)点的坐标代入,得234-⨯+=.b解得10b=.所以两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210=-+.y x……………………… 7分说明:其他正确解法相应给分.24.(本题7分)解:(1)见图4,图5,连线、依据略. ……………………………5分(两个画图各1分,连线1分,两个依据各1分,所写依据的答案不唯一)(2)①如图4.∵ NP ∥DE ,EQ ∥DN ,NP 与EQ 的交点为点M ,∴ 四边形DEMN 为平行四边形.∵ D 为矩形ABEN 对角线的交点,∴ AE=BN ,12DE AE =,12DN BN =.∴ DE= DN .∴ 平行四边形DEMN 是菱形.……………………………………………………… 7分②如图6,连接AF ,BG ,记交点为H .∵ D ,N 两点分别为AB ,GA 边的中点,∴ DN ∥BG ,12DN BG =.同理,EM ∥BG ,12EM BG =,DE ∥AF ,12DE AF =.∴ DN ∥EM ,DN =EM .∴ 四边形DEMN 为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FG 是菱形,∴ AF ⊥BG .∴90∠=︒.AHB∴118090∠=︒-∠=︒.AHB∴2180190∠=︒-∠=︒.∴平行四边形DEMN是矩形. ………………………………………………………7分25.(本题8分)解:(1)(0,4).……………………………………………………………………………………1分(2)①补全图形见图7.……………………………………………………………………… 2分②BF⊥直线l.…………………………………………………………………………… 3分③法1:证明:如图8,作CM⊥CF,交直线l于点M.∵(4,0)D,C,(0,4)B,(4,4)∴==4BCD∠=︒.==,90OB BC DC OD∵CE⊥直线l,CM⊥CF,45∠=︒,ECF可得△CEF,△CE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CMD CFECF=CM.①∵=90∠︒-∠,DCM DCFBCF DCF∠︒-∠,=90∴=∠∠.②BCF DCM又∵CB=CD,③∴△CBF≌△CDM.…………………………………………………………6分∴∠∠=︒.……………………………………………………7分CFB CMD=45∴=90∠∠+∠=︒.BFE CFB CFE∴BF⊥直线l.………………………………………………………………8分法2:证明:如图9,作BN⊥CE,交直线CE于点N.∵(4,0)D,C,(0,4)B,(4,4)∴==4BCD∠=︒.==,90OB BC CD OD∵CE⊥直线l,BN⊥CE,∴90BNC CED∠=∠=︒.①∴1390∠+∠=︒.∠+∠=︒,2390∴12∠=∠.②又∵CB=DC,③∴△BCN≌△CDE.………………6分∴BN= CE.又∵45∠=︒,ECF可得△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 = CE.∴BN= EF.又∵180BNE NED∠+∠=︒,∴BN∥FE.∴四边形BFEN为平行四边形.又∵90CEF∠=︒,∴平行四边形BFEN为矩形.…………………………………………………7分∴=90BFE∠︒.∴BF⊥直线l.……………………………………………………………… 8分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数学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本题6分)1.解:3,92,322n⎛⎫⨯ ⎪⎝⎭.(各2分)二、操作题(本题6分)2. 解:(1)答案不唯一,如:或其他.(2)答案不唯一,如:或其他.(3)说明:每图2分,答案不唯一时,其他正确答案相应给分.三、解答题(本题8分)3.解:(1)如图 1.由△OFF≌1△1BOB ,及B (m, n )可得点F 的坐标为(,)n m -,同理可得点D 的坐标为(,)a n a m +-. (全等1分,两个坐标各1分)…………………3分(2)①设点M 的坐标为(,)M x y .∵ 点M 为线段FD 的中点,(,)F n m -,(,)D a n a m +-,可得点M 的坐标为(,)22a a . …………………………………………………… 5分 ∴ ,2.2a x a y ⎧=⎪⎪⎨⎪=⎪⎩消去a ,得y x =.所以,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指定范围内运动时,相应的点M 在运动时总落在直线y x =上,即点M 总落在函数y x =的图象上. ………………………6分②如图2,当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且满足2≤a ≤8时,点A 运动的路径为线段12A A ,其中1(2,0)A ,2(8,0)A ,相应地,点M 所经过的路径为直线y x =上的一条线段12M M ,其中1(1,1)M ,2(4,4)M .……………………………… 7分 而12M M =∴ 点M 所经过的路径的长为……………………………………………8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2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区)高一数学 2013.1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A 卷 [必修 模块4] 本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在0到2π范围内,与角3π-终边相同的角是( )A. 3π B.23π C.43π D.53π 2.α是一个任意角,则α的终边与3α+π的终边( )A.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B. 关于x 轴对称C. 关于y 轴对称D. 关于直线y x =对称3. 已知向量(1,2)=-a ,(1,0)=b ,那么向量3-b a 的坐标是( )A.(4,2)-B.(4,2)--C.(4,2)D.(4,2)-4. 若向量(13)=,a 与向量(1,)λ=-b 共线,则λ的值为( )A.3-B.3C.13- D.135. 函数()f x 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如果它的一个对称中心是π(0)2,,那么()f x 的解 析式可以是( ) A.sin x B.cos x C.sin 1x +D.cos 1x +6. 已知向量(1,=a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 )A. 6πB.4π C.3π D.2π7. 为了得到函数cos(2)3y x π=-的图象,只需将函数cos2y 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π3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8. 函数212cos y x =- 的最小正周期是( )A.4π B.2π C.πD.2π9. 设角θ的终边经过点(3,4)-,则πcos()4θ+的值等于( )A.10B.10C.10D.10-10. 在矩形ABCD中,AB =,1BC =,E 是CD 上一点,且1AE AB ⋅=,则AE AC ⋅ 的值为( ) A .3B .2C.2 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sin34π=______. 12. 若1cos , (0,)2αα=-∈π,则α=______.13. 已知向量(1,3)=-a ,(3,)x =-b ,且⊥a b ,则x =_____. 14.已知sin cos αα-=sin2α=______.15. 函数2cos y x =在区间[,]33π2π-上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16. 已知函数()sin f x x x =,对于ππ[]22-,上的任意12x x ,,有如下条件:①2212x x >;②12x x >;③12x x >,且1202x x +>. 其中能使12()()f x f x >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_______.(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2απ<<π,4cos 5α=-. (Ⅰ)求tan α的值; (Ⅱ)求sin2cos2αα+的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2()sin 12xf x x =+.(Ⅰ)求()3f π的值; (Ⅱ)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Ⅲ)作出()f x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点P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O 上动点,P '是点P 关于AB 的对称点,2(0)AB a a =>.(Ⅰ)当点P 是弧 AB 上靠近B 的三等分点时,求AP AB ⋅的值;(Ⅱ)求AP OP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AB 卷 [学期综合] 本卷满分: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 已知集合{11}P x x =-<<,{}M a =. 若M P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 lg2lg5+-=________. 3. 满足不等式122x>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4. 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若()f x 在(0,)+∞上是减函数,且2是函数()f x 的一个零点,则满足()0x f x >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 已知集合{1,2,,}U n = ,n *∈N .设集合A 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A U ⊆;②若x A ∈,则2x A ∉; ③若U x C A ∈,则2U x C A ∉.(1)当4n =时,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A 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当7n =时,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为________.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6.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21()1f x x =-. (Ⅰ)证明函数()f x 为偶函数;(Ⅱ)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证明()f x 在(0,)+∞上为增函数.7. (本小题满分10分)设函数(2)(4)2()(2)()2x x x f x x x a x -+≤⎧=⎨-->⎩. (Ⅰ)求函数()f x 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Ⅱ)设函数()f x 在区间[4,6]-上的最大值为()g a ,试求()g a 的表达式.8.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log a g x x =,其中1a >.(Ⅰ)当[0,1]x ∈时,(2)1x g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Ⅱ)设()m x 是定义在[,]s t 上的函数,在(,)s t 内任取1n -个数1221,,,,n n x x x x -- ,设12x x << 21n n x x --<<,令0,ns x t x==,如果存在一个常数0M >,使得11()()nii i m xm x M -=-≤∑恒成立,则称函数()m x 在区间[,]s t 上的具有性质P . 试判断函数()()f x g x =在区间21[,]a a上是否具有性质P ?若具有性质P ,请求出M 的最小值;若不具有性质P ,请说明理由.(注:1102111()()()()()()()()nii n n i m x m xm x m x m x m x m x m x --=-=-+-++-∑ )北京市西城区2012 —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北区)高一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1A 卷 [必修 模块4]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D;2.A;3.D;4.A;5.B;6.C;7.B;8.C;9.C;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 2; 12.32π; 13. 1-; 14. 1-; 15. 2,1-; 16. ①③.注:一题两空的试题每空2分;16题,选出一个正确的序号得2分,错选得0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分. 17.解:(Ⅰ)因为4cos 5α=-,2απ<<π,所以3sin 5α=, …………………3分所以sin 3tan cos 4ααα==-. …………………5分 (Ⅱ)24sin22sin cos 25ααα==-, …………………8分27cos22cos 125αα=-=, …………………11分 所以24717sin 2cos2252525αα+=-+=-. …………………12分 18.解:(Ⅰ)由已知2()sin 1363f πππ=+ …………………2分1122==. …………………4分(Ⅱ)()cos )sin 1f x x x -+ …………………6分sin 1x x =+2sin()13x π=-+. …………………7分函数si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22k k k πππ-π+∈Z , …………………8分由 22232k x k ππππ-≤-≤π+,得2266k x k π5ππ-≤≤π+.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66k k k π5ππ-π+∈Z . …………………9分(Ⅲ)()f x 在[,]33π7π上的图象如图所示. …………………12分19.解:(Ⅰ)以直径AB 所在直线为x 轴,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因为P 是弧AB 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 连接OP ,则3BOP π∠=, …………………1分 点P 坐标为1(,)22a a . …………………2分 又点A 坐标是(,0)a -,点B 坐标是(,0)a ,所以3()22AP a a = ,(2,0)AB a =, …………………3分所以23AP AB a ⋅=. …………………4分 (Ⅱ)设POB θ∠=,[0,2)θπ∈,则(cos ,sin )P a a θθ,(cos ,sin )P a a θθ'-所以(cos ,sin )AP a a a θθ=+,(cos ,sin )OP a a θθ'=-. …………所以22222cos cos sin AP OP a a a θθθ'⋅=+- 22(2cos cos 1)a θθ=+- (222119)2(cos cos )2168a a θθ=++- 222192(cos )48a a θ=+-. …………当1cos 4θ=-时,AP OP '⋅ 有最小值298a -当cos 1θ=时,AP OP '⋅ 有最大值22a . …………………12分B 卷 [学期综合] 满分50分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1}a a -<<; 2. 12; 3. {1}x x >-; 4. (2,0)(0,2)- ;5. {2},或{1,4},或{2,3},或{1,3,4};16. 注:一题两空的试题每空2分.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6. 证明:(Ⅰ)由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D x x =∈≠R . …………………1分设x D ∈,则x D -∈,2211()11()()f x f x x x -=-=-=-. …………………3分 所以函数()f x 为偶函数. …………………4分(Ⅱ)设12x x ,是(0,)+∞上的两个任意实数,且12x x <,则210x x x ∆=->,21222111()()1(1)y f x f x x x ∆=-=--- …………………6分 22212121222222121212()()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8分 因为120x x <<, 所以210x x +>,210x x ->,所以0y ∆>, …………………9分 所以()f x 在(0,)+∞上是增函数. …………………10分7.解:(Ⅰ)在区间[2,2]-上,()(2)(4)f x x x =-+.所以()f x 在区间[2,1]--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 ……………1分 所以()f x 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为(1)9f -=, …………………3分最小值为(2)0f =. …………………4分(Ⅱ)当2a ≤时,()f x 在[4,1]--上单调递增,在[1,6]-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9. …………………5分当28a <≤时,()f x 在[4,1]--上单调递增,在[1,2]-上单调递减,在2[2,]2a +单调递增,在2[,6]2a +上单调递减, 此时(1)9f -=,222()()922a a f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9. ……………7分 当810a <≤时,()f x 在[4,1]--上单调递增,在[1,2]-上单调递减,在2[2,]2a +单调递增,在2[,6]2a +上单调递减. 此时222()()(1)22a a f f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2(2)4a -.………………8分 当10a >时,()f x 在[4,1]--上单调递增,在[1,2]-上单调递减,在[2,6]单调递增,此时(6)4(6)(1)f a f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4(6)a -. …………………9分综上,298,(2)()810,44(6)10.a a g a a a a ≤⎧⎪-⎪=<≤⎨⎪->⎪⎩ …………………10分 8.解:(Ⅰ)当[0,1]x ∈时,(2)1xg a+>恒成立,即[0,1]x ∈时,log (2)1xa a +>恒成立, …………………1分因为1a >,所以2xaa +>恒成立, …………………2分即2xa a -<在区间[0,1]上恒成立,所以21a -<,即3a <, …………………4分 所以13a <<. 即a 的取值范围是(1,3). …………………5分 (Ⅱ)由已知()f x =log a x ,可知()f x 在2[1,]a 上单调递增,在1[,1]a上单调递减,对于21(,)a a 内的任意一个取数方法201211n n x x x x x a a -=<<<<<= ,当存在某一个整数{1,2,3,,1}k n ∈- ,使得1k x =时,1011211()()[()()][()()][()()]nii k k i f x f x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211[()()][()()][()()]k k k k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21()(1)()(1)123f f f a f a=-+-=+=. …………………7分当对于任意的{0,1,2,3,,1}k n ∈-,1k x ≠时,则存在一个实数k 使得11k k x x +<<,此时1011211()()[()()][()()][()()]nii k k i f x f xf x f x f x f x f x f x --=-=-+-++-∑1211()()[()()][()()]k k k k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011()()()()()()k k k n k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 当1()()k k f x f x +>时,(*)式01()()2()3n k f x f x f x +=+-<, 当1()()k k f x f x +<时,(*)式0()()2()3n k f x f x f x =+-<, 当1()()k k f x f x +=时,(*)式01()()()()3n k k f x f x f x f x +=+--<.……………9分综上,对于21(,)a a 内的任意一个取数方法201211n n x x x x x a a-=<<<<<= ,均有11()()3nii i f x f x-=-≤∑.所以存在常数3M ≥,使11()()ni i i f x f x M -=-≤∑恒成立,所以函数()f x 在区间21[,]a a上具有性质P .此时M 的最小值为3. …………………10分。
E ODC BA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 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0.5 C.50 D.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752=+ C. D.4. 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大的内角是 A .120° B .90° C .60° D .45°5. 已知一组数据5、3、5、4、6、5、14.关于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位数是4B.众数是14C.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D.中位数和平均数都是5 6.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BC 的中点, 则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A.OE BC 2=B. OE AC 2=C.OE AD =D.OE OB = 7. 要得到y=2x-4的图象,可把直线y=2xA . 向左平移4个单位 B. 向右平移4个单位 C. 向上平移4个单位 D. 向下平移4个单位 8. 对于函数y=-3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3)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C .当x >1时,y <0D .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9.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录入比赛,参加学生每分钟录入汉字的个数统计计算后填入下表: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2540=÷15)15(2-=-5112题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数≥150个为优秀); ③甲班的成绩波动情况比乙班的成绩波动大.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10.王老师开车从甲地到相距240千米的乙地,如果油箱剩余油量Y (升)与行驶路程X (千米)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如图,那么到达乙地时油 箱剩余油量是A. 10升B.20升C. 30升D. 40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3分, 共18分)11 .函数3X2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12. 四边形ABCD 是周长为20cm 的菱形,点A 的坐标是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13.已知样本x 1 ,x 2 , x 3 , x 4的平均数是3,则x 1+3,x 2+3, x 3+3, x 4+3的平均数为 ____14.若一次函数y =(3-k )x -k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15.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 腰直角三角形,若斜边AB =3,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为________.16.如图,矩形ABCD 中,AB=3,BC =4,点E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E ,把∠B 沿AE 折叠,使点B落在点B ′处,当△AEB ′为直角三角形时,BE 的长为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题,共72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17.计算(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32)48312123(÷+-(2) (18.(本题满分8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2,1)和(1,4)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 =3时,求y 的值。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 年 级 数 学 试 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学校、班级、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9的平方根是( ).A .3B .-3C .±3D .±32、将下列长度的三根木棒首尾顺次连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3B . 2、3、4C . 3、4、5D .4、5、63、下列说法: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2a 没有平方根;③任何实数的立方根有且只有一个;④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的数是0和1.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下列各组图形,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A B C D5、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5 B .6 C .7 D .86、为筹备本班元旦联欢晚会,在准备工作中,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什么水果作了民意调查,再决定最终买哪种水果,下面的调查数据中,他最关注的是( ) A .中位数 B .平均数 C .加权平均数 D .众数7、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 的坐标为 (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 ).A .(3,1)B .(2,2)C .(3,2)D .(-2,2)8.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着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 A .y =x B .y =-x C .y =x +1 D .y = x -19、如图所示,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重叠在一起,则重叠部分ABCD 一定是( ). A .菱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梯形10、一水池蓄水20 m 3,打开阀门后每小时流出5 m 3,放水后池内剩下的水的立方数Q (m 3)与放水时间t (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表示为( )A B C D(第9题图)(第7题图)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1、比较大小:3(填“>”、“<”、或“=”).12、写出一个你所学过的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 .13、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底角(指锐角)是 度.14、 如图,若直线l 1:32-=x y 与l 2:3+-=x y 相交于点P ,则根据图象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332y x y x 的解是 . 15、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5,5),要使以A 、B 、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点D 坐标在第一象限,那么点D 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5分。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是试题卷,不能答题。
答题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解题中的辅助线和需标注的角、字母、符号等务必添在答题卡的图形上。
3.在答题卡上答题,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作答。
★祝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ABCD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 )A.6个B.5个C.4个D.3个3.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的多边形的内角和是2520°,则原多边形的边数是( )A.15或16B.16或17C.15或17D.15.16或174.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A.20°B.30°C.35°D.40°5,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10cm,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5cmB. 20cmC. 25cmD.20cm或25cm6.如图,已知∠CAB=∠DAB,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不能使△ABC≌△ABD的是( )A.AC=ADB.BC=BDC.∠C=∠DD.∠ABC=∠ABD7.如图,已知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BE平分∠ABC,交CD于点E,BC=5,DE =2,则△BCE的面积等于( )A.10B.7C.5D.4第9题图 8.若()22316m x x+-+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等于( )A. 3B. -5C.7D. 7或-19.如图,在△ABC 中,AB =AC ,BE=CD ,BD =CF ,则∠EDF 的度数为 ( ) A .1452A ︒-∠ B .1902A ︒-∠ C .90A ︒-∠ D .180A ︒-∠第10题 10.如上图,等腰Rt △ABC 中,∠BAC =90°,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C 、AD 于E 、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 ,连接DM ,下列结论:① DF =DN ;② △DMN 为等腰三角形;③ DM 平分∠BMN ;④ AE =32EC ;⑤ AE =N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计算:()()312360.1250.2522⨯-⨯⨯- = 12,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3234a ab - = 13.若2,3,mn xx ==则2m nx+=14.若A (x ,3)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B (﹣2,y ),则x=__________,y=__________,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5,如图,△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 =3 cm ,△ABD 的周长是13 cm ,则△ABC 的周长为 _________第15题图 第17题图1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另一腰所在直线的夹角为40°,求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7.如图,∠AOB =30°,点P 为∠AOB 内一点,OP =8.点M 、N 分别在OA 、OB 上,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2第18题图1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 =80°,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平分线相交于A 1点,∠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A 2点,依此类推,∠A 4BC 与∠A 4CD 的平分线相交于A 5点,则∠A 5的度数是 。
实用文档正兴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清北班数学科试题(几何压轴题)1.定义:三边长和面积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三角形”.数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从32根等长的火柴棒(每根长度记为1个单位)中取出若干根,首尾依次相接组成三角形,进行探究活动. 小亮用12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整数三角形”; 小颖分别用24根和30根火柴棒摆出直角“整数三角形”;小辉受到小亮、小颖的启发,分别摆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 (1)请你画出小颖和小辉摆出的“整数三角形”的示意图; (2)你能否也从中取出若干根,按下列要求摆出“整数三角形”,如果能,请画出示意图;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①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②摆出一个非特殊(既非直角三角形,也非等腰三角形)“整数三角形”.【解答】解:(1)小颖摆出如图1所示的“整数三角形”:小辉摆出如图2所示三个不同的等腰“整数三角形”:(2)①不能摆出等边“整数三角形”.理由如下: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 ,则等边三角形面积为.因为,若边长a 为整数,那么面积一定非整数.所以不存在等边“整数三角形”;②能摆出如图3所示一个非特殊“整数三角形”:2.(2008•江西)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D 上的点B ′处,点A 落在点A ′处;(1)求证:B ′E=BF ;(2)设AE=a ,AB=b ,BF=c ,试猜想a ,b ,c 之间的一种关系,并给予证明.【解答】(1)证明:由题意得B ′F=BF ,∠B ′FE=∠BFE , 在矩形ABCD 中,AD ∥BC ,∴∠B ′EF=∠BFE ,∴∠B ′FE=∠B'EF ,∴B ′F=B ′E ,∴B ′E=BF ; (2)答:a ,b ,c 三者关系不唯一,有两种可能情况: (ⅰ)a ,b ,c 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 2+b 2=c 2. 证明:连接BE ,由(1)知B ′E=BF=c ,∵B ′E=BE ,∴四边形BEB ′F 是平行四边形,∴BE=c . 在△ABE 中,∠A=90°,∴AE 2+AB 2=BE 2,∵AE=a ,AB=b ,∴a 2+b 2=c 2;(ⅱ)a ,b ,c 三者存在的关系是a+b >c . 证明:连接BE ,则BE=B ′E . 由(1)知B ′E=BF=c ,∴BE=c ,在△ABE 中,AE+AB >BE ,∴a+b >c .3.(2007•鄂尔多斯)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密 封 线(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O(0,0),A(3,0),B(0,4),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3)如图2,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接AD,DC,∠DCB=30°.求证: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1)解:正方形、长方形、直角梯形.(任选两个均可)(2)解:答案如图所示.M(3,4)或M′(4,3).(3)证明:连接EC,∵△ABC≌△DBE,∴AC=DE,BC=BE,∵∠CBE=60°,∴EC=BC=BE,∠BCE=60°,∵∠DCB=30°,∴∠DCE=90°,∴DC2+EC2=DE2,∴DC2+BC2=AC2.即四边形ABCD是勾股四边形.、4.(2013•莆田模拟)阅读下面材料,并解决问题:(I)如图4,等边△ABC内有一点P若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PB= 150°,由于PA,PB不在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处,此时△ACP′≌△ABP .这样,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将三条线段的长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的度数.(II)(拓展运用)已知△ABC三边长a,b,c 满足.(1)试判断△ABC的形状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1,以点A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接出点B,C的坐标B (12,0),C(6,6);(3)如图2,过点C作∠MCN=45°交AB于点M,N.请证明AM2+BN2=MN2;(4)在(3)的条件下,若点N的坐标是(8,0),则点M的坐标为(3,0);此时MN= 5 .并求直线CM的解析式.(5)如图3,当点M,N分布在点B异侧时.则(3)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解:(Ⅰ)∵△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P绕顶点A旋转到△ACP′处,∴△ACP′≌△ABP,∴P′A=PA=3,PB=P′C=4,∠PAP′=∠BAC=60°,∴△APP′是等边三角形,∴∠AP′P=60°,PP′=PA=3,在△P′PC中,P′P2+P′C2=32+42=25=PC2,∴∠PP′C=90°,∴∠APB=∠AP′C=∠AP′P+∠PP′C=60°+90°=150°,∴∠APB=150°;故答案是:150°,△ABP;(Ⅱ)(1)整理得,|a﹣6|+(c﹣12)2+=0,由非负数的性质得,a﹣6=0,c﹣12=0,b﹣6=0,解得a=b=6,c=12,∵a2+b2=(6)2+(6)2=144=c2,∴△ABC是直角三角形,又∵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B=c=12,∴点B(12,0),第一届清北班数学试卷第4页共22页第一届清北班数学试卷第3页共22页实用文档过点C作CD⊥x轴于D,则AD=CD=AB=×12=6,∴点C的坐标为(6,6);(3)如图,把△ACM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BCM′,连接M′N,由旋转的性质得,AM=BM′、CM=CM′、∠CAM=∠CBM′=45°,∠ACM=∠BCM′,∴∠M′BN=∠ABC+∠CBN′=45°+45°=90°,∵∠MCN=45°,∴∠M′CN=∠BCN+∠BCM′=∠BCN+∠ACM=90°﹣∠MCN=90°﹣45°=45°,∴∠MCN=∠M′CN,在△MCN和△M′CN中,,∴△MCN≌△M′CN(SAS),∴MN=M′N,在Rt△M′NB中,BM′2+BN2=M′N2,∴AM2+BN2=MN2;(4)设AM=x,∵点N的坐标是(8,0),∴AN=8,BN=12﹣8=4,∴MN=8﹣x,由(3)的结论,x2+42=(8﹣x)2,解得x=3,∴AM=3,MN=8﹣3=5,∴点M的坐标(3,0);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kx+b,∵点C(6,6),M(3,0),∴,解得,∴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2x﹣6;(5)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CBA=45°,把△BCN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CN′,由旋转的性质得,AN′=BN,CN′=CN,∠CAN′=∠CBN=135°,∴∠MAN′=135°﹣45°=90°,∴点N′在y轴上,∵∠MCN=45°,∴∠MCN′=90°﹣45°=45°,∴∠MCN=∠MCN′,在△MCN和△MCN′中,,∴△MCN≌△MCN′(SAS),∴MN=MN′,在Rt△AMN′中,AM2+AN′2=MN′2,∴AM2+BN2=MN2.5.如图,Rt△ABC中,∠ACB=90°,AC=BC=4cm,CD=1cm,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至A点结束,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秒。
2015-20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ABC中,∠C=90°,BC=3,AB=5,则sinA的值是()A.B.C.D.2.(3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AOB=100°,则∠ACB的度数是()A.40°B.50°C.60°D.80°3.(3分)抛物线y=(x﹣2)2+1的顶点坐标是()A.(﹣2,﹣1)B.(﹣2,1)C.(2,﹣1)D.(2,1)4.(3分)若点A(a,b)在双曲线上,则代数式ab﹣4的值为()A.﹣12 B.﹣7 C.﹣1 D.15.(3分)如图,在▱ABCD中,E是AB的中点,EC交BD于点F,则△BEF与△DCF的面积比为()A.B.C.D.6.(3分)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 C.y=2(x﹣1)2﹣3 D.y=2(x﹣1)2+37.(3分)已知点(x1,y1)、(x2,y2)、(x3,y3)在双曲线上,当x1<0<x2<x3时,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1<y3<y2C.y3<y1<y2D.y2<y3<y18.(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的两点.若BC=8,,则AB的长为()A.B.C.D.129.(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为双曲线上一点,点B的坐标为(4,0).若△AOB的面积为6,则点A的坐标为()A.(﹣4,)B.(4,)C.(﹣2,3)或(2,﹣3) D.(﹣3,2)或(3,﹣2)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M,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l交于A、B两点,若AB=3,则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A.B.C.2 D.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3分)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2.(3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6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13.(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与△A′B′C′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若△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14.(3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mx(m≠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1,2),则点B的坐标是.15.(3分)古算趣题:“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若设竿长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16.(3分)正方形CEDF的顶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AC上.(1)如图,若tanB=2,则的值为;(2)将△ABC绕点D旋转得到△A′B′C′,连接BB′、CC′.若,则tanB 的值为.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6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17.(5分)计算:sin30°+3tan60°﹣cos245°.18.(5分)解方程:x2+2x﹣5=0.19.(5分)如图,D是AC上一点,DE∥AB,∠B=∠DAE.求证:△ABC∽△DAE.20.(5分)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m+1)2+(m+1)(m ﹣1)的值.21.(5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8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0),求点B的坐标.22.(5分)如图,矩形ABCD为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围建的一个生物苗圃园,其中两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两边用长度为16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围成.设AB边的长度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y平方米.(1)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23.(5分)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C上一点,DE⊥AB于点E,AC=12,BC=5.(1)求cos∠ADE的值;(2)当DE=DC时,求AD的长.24.(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y=与直线y=kx﹣2交于点A(3,1).(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直线y=kx﹣2与x轴交于点B,点P是双曲线y=上一点,过点P作直线PC∥x轴,交y轴于点C,交直线y=kx﹣2于点D.若DC=2OB,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为.25.(5分)如图,小嘉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他分别站在A、B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α=45°,β=50°.AB为10米.已知小嘉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AC为1.5米,计算塔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0°取0.8,cos50°取0.6,tan50°取1.2)26.(5分)如图,△ABC内接于⊙O,过点B作⊙O的切线DE,F为射线BD上一点,连接CF.(1)求证:∠CBE=∠A;(2)若⊙O的直径为5,BF=2,tanA=2,求CF的长.27.(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定义直线x=m与双曲线y n=的交(m、n为正整数)为“双曲格点”,双曲线y n=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沿着点A m,n竖直方向平移或以平行于x轴的直线为对称轴进行翻折之后得到的函数图象为其“派生曲线”.(1)①“双曲格点”A 2,1的坐标为 ;②若线段A 4,3A 4,n 的长为1个单位长度,则n= ;(2)图中的曲线f 是双曲线y 1=的一条“派生曲线”,且经过点A 2,3,则f 的解析式为y= ;(3)画出双曲线y 3=的“派生曲线”g (g 与双曲线y 3=不重合),使其经过“双曲格点”A 2,a 、A 3,3、A 4,b .28.(8分)(1)如图1,△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连接BD .若AC=2,BC=1,则△BCD 的周长为 ;(2)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且△EDF 的周长等于AD 的长.①在图2中求作△EDF (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②在图3中补全图形,求∠EOF 的度数; ③若,则的值为 .29.(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y=ax +b 为抛物线y=ax 2+bx 的特征直线,C (a ,b )为其特征点.设抛物线y=ax 2+bx 与其特征直线交于A 、B 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点A的坐标为(0,0),点B的坐标为(1,3)时,特征点C的坐标为;(2)若抛物线y=ax2+bx如图所示,请在所给图中标出点A、点B的位置;(3)设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其特征直线交y轴于点E,点F的坐标为(1,0),DE∥CF.①若特征点C为直线y=﹣4x上一点,求点D及点C的坐标;②若<tan∠ODE<2,则b的取值范围是.2015-20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3分)在△ABC中,∠C=90°,BC=3,AB=5,则sinA的值是()A.B.C.D.【解答】解:∵∠C=90°,BC=3,AB=5,∴sinA==,故选:A.2.(3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若∠AOB=100°,则∠ACB的度数是()A.40°B.50°C.60°D.80°【解答】解:∵⊙O是△ABC的外接圆,∠AOB=100°,∴∠ACB=∠AOB=×100°=50°.故选:B.3.(3分)抛物线y=(x﹣2)2+1的顶点坐标是()A.(﹣2,﹣1)B.(﹣2,1)C.(2,﹣1)D.(2,1)【解答】解:∵y=(x﹣2)2+1是抛物线的顶点式,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可知,对称轴为直线x=2,故选:D.4.(3分)若点A(a,b)在双曲线上,则代数式ab﹣4的值为()A.﹣12 B.﹣7 C.﹣1 D.1【解答】解:∵点A(a,b)在双曲线上,∴3=ab,∴ab﹣4=3﹣4=﹣1.故选:C.5.(3分)如图,在▱ABCD中,E是AB的中点,EC交BD于点F,则△BEF与△DCF的面积比为()A.B.C.D.【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E是AB的中点,∴BE=AB=CD;∵BE∥CD,∴△BEF∽△DCF,∴=()2=.故选:C.6.(3分)抛物线y=2x2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 C.y=2(x﹣1)2﹣3 D.y=2(x﹣1)2+3【解答】解:由“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把抛物线y=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1)2﹣3.故选:B.7.(3分)已知点(x1,y1)、(x2,y2)、(x3,y3)在双曲线上,当x1<0<x2<x3时,y1、y2、y3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B.y1<y3<y2C.y3<y1<y2D.y2<y3<y1【解答】解:∵函数中,k=1>0,∴此函数的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x1<0<x2<x3,∴点A(x1,y1)在第三象限,B(x2,y2)、C(x3,y3)在第一象限,∴y1<0,0<y3<y2,∴y1<y3<y2.故选:B.8.(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的两点.若BC=8,,则AB的长为()A.B.C.D.12【解答】解:连接AC,由圆周角定理得,∠B=∠D,∵AB是⊙O的直径,∴∠ACB=90°,∴cosB==,又BC=8,∴AB=12,故选:D.9.(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为双曲线上一点,点B的坐标为(4,0).若△AOB的面积为6,则点A的坐标为()A.(﹣4,)B.(4,)C.(﹣2,3)或(2,﹣3) D.(﹣3,2)或(3,﹣2)【解答】解:设点A的坐标为(﹣,a),∵点B的坐标为(4,0).若△AOB的面积为6,=4×|a|=6,∴S△AOB解得:a=±3,∴点A的坐标为(﹣2,3)(2.﹣3).故选:C.1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M,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l交于A、B两点,若AB=3,则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A.B.C.2 D.【解答】解:抛物线y=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b2﹣4ac=0,∴b2﹣4c=0,设M到直线l的距离为m,则有x2+bx+c=m两根的差为3,可得:b2﹣4(c﹣m)=9,解得:m=.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3分)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解答】解:∵图象在第二、四象限,∴y=﹣,故答案为:y=﹣.12.(3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2﹣6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m<9.【解答】解:∵关于x的方程x2﹣6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6)2﹣4m=36﹣4m>0,解得:m<9.故答案为m<9.13.(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与△A′B′C′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若△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8,0).【解答】解:直线AA′与直线BB′的交点坐标为(8,0),所以位似中心的坐标为(8,0).故答案为:(8,0)14.(3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mx(m≠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1,2),则点B的坐标是(﹣1,﹣2).【解答】解:把点A的坐标为(1,2)代入y=mx与y=,得m=2,n=2.即y=2x①,y=②,解之得:x=±1,将x=﹣1代入①得y=﹣2,∴点B的坐标是(﹣1,﹣2).方法二:∵A、B关于原点对称,A(1,2),∴B(﹣1,﹣2).故答案为:(﹣1,﹣2).15.(3分)古算趣题:“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若设竿长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x﹣2)2+(x﹣4)2=x2.【解答】解:设竿长为x尺,由题意得,(x﹣2)2+(x﹣4)2=x2.故答案为:(x﹣2)2+(x﹣4)2=x2.16.(3分)正方形CEDF的顶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BC、AC上.(1)如图,若tanB=2,则的值为;(2)将△ABC绕点D旋转得到△A′B′C′,连接BB′、CC′.若,则tanB的值为.【解答】解:(1)∵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ED=EC,∠CED=90°,在Rt△BDE中,∵tanB==2,∴DE=2BE,∴==;(2)连结DC、DC′,如图,∵△ABC绕点D旋转得到△A′B′C′,∴DB=DB′,DC=DC′,∠BDB′=∠CDC′,即=,∴△DBB′∽△DCC′,∴==,设DC=3x,BD=5x,∵四边形CEDF为正方形,∴DE=3x,在Rt△BDE中,BE===4x,∴tanB===.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6分,第28题8分,第29题8分)17.(5分)计算:sin30°+3tan60°﹣cos245°.【解答】解:原式=+3﹣=.18.(5分)解方程:x2+2x﹣5=0.【解答】解:x2+2x﹣5=0x2+2x=5,x2+2x+1=6,(x+1)2=6,x+1=±,x1=﹣1+,x2=﹣1﹣.19.(5分)如图,D是AC上一点,DE∥AB,∠B=∠DAE.求证:△ABC∽△DAE.【解答】证明:∵DE∥AB,∴∠CAB=∠EDA.∵∠B=∠DAE,∴△ABC∽△DAE.20.(5分)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求代数式(m+1)2+(m+1)(m ﹣1)的值.【解答】解:把x=m代入方程得:m2+m﹣1=0,即m2+m=1,则原式=m2+2m+1+m2﹣1=2(m2+m)=2.21.(5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8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0),求点B的坐标.【解答】解:∵二次函数y=x2+bx+8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2,0),∴0=4﹣2b+8,∴b=6,∴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6x+8,当y=0时,x2+6x+8=0,解得x1=﹣2,x2=﹣4,∴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B的坐标为(﹣4,0).22.(5分)如图,矩形ABCD为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围建的一个生物苗圃园,其中两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两边用长度为16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围成.设AB边的长度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y平方米.(1)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2+16x(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解答】解:(1)y=(16﹣x)x=﹣x2+16x;(2)∵y=﹣x2+16x,∴y=﹣(x﹣8)2+64.∵0<x<16,∴当x=8时,y的最大值为64.答:矩形ABCD的最大面积为64平方米.23.(5分)如图,在△ABC中,∠ACB=90°,D为AC上一点,DE⊥AB于点E,AC=12,BC=5.(1)求cos∠ADE的值;(2)当DE=DC时,求AD的长.【解答】解:(1)∵DE⊥AB,∴∠DEA=90°,∴∠A+∠ADE=90°,∵∠ACB=90°,∴∠A+∠B=90°,∴∠ADE=∠B,在Rt△ABC中,∵AC=12,BC=5,∴AB=13,∴,∴;(2)由(1)得,设AD为x,则,∵AC=AD+CD=12,∴,解得,∴.24.(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y=与直线y=kx﹣2交于点A(3,1).(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直线y=kx﹣2与x轴交于点B,点P是双曲线y=上一点,过点P作直线PC∥x轴,交y轴于点C,交直线y=kx﹣2于点D.若DC=2OB,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为P(,2)或(﹣,﹣6).【解答】解:(1)∵直线y=kx﹣2过点A(3,1),∴1=3k﹣2.∴k=1.∴直线的解析式为y=x﹣2.∵双曲线y=过点A(3,1),∴m=3.∴双曲线的解析式为.(2)∵PC∥x轴,DC=2OB,∴==,∴CF=2OF,由直线y=x﹣2可知F(0,﹣2),∴OF=2,∴CF=4,∴C的坐标为(0,2)或(0,﹣6),∴P的纵坐标为2或﹣6,代入y=得,2=,解得x=,﹣6=,解得x=﹣,∴P(,2)或(﹣,﹣6).故答案为P(,2)或(﹣,﹣6).25.(5分)如图,小嘉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他分别站在A、B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α=45°,β=50°.AB为10米.已知小嘉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AC为1.5米,计算塔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0°取0.8,cos50°取0.6,tan50°取1.2)【解答】解:如图,依题意,可得CD=AB=10,FG=AC=1.5,∠EFC=90°,在Rt△EFD中,∵β=50°,,∴EF=1.2FD,在Rt△EFC中,∵α=45°,∴CF=EF=1.2FD,∵CD=CF﹣FD=10,∴FD=50,∴EF=1.2FD=60,∴EG=EF+FG=60+1.5=61.5答:塔的高度为61.5米.26.(5分)如图,△ABC内接于⊙O,过点B作⊙O的切线DE,F为射线BD上一点,连接CF.(1)求证:∠CBE=∠A;(2)若⊙O的直径为5,BF=2,tanA=2,求CF的长.【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M,连接MC,∴∠A=∠M,∠MCB=90°,∴∠M+∠MBC=90°,∵DE是⊙O的切线,∴∠CBE+∠MBC=90°,∴∠CBE=∠M,∴∠CBE=∠A;(2)解:过点C作CN⊥DE于点N,∴∠CNF=90°,由(1)得,∠M=∠CBE=∠A,∴tanM=tan∠CBE=tanA=2,在Rt△BCM中,∵BM=5,tanM=2,∴,在Rt△CNB中,∵,∴CN=4,BN=2,∵BF=2,∴FN=BF+BN=4,在Rt△FNC中,∵FN=4,CN=4, ∴.27.(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x=m 与双曲线y n =的交点A m ,n (m 、n 为正整数)为“双曲格点”,双曲线y n =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沿着竖直方向平移或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进行翻折之后得到的函数图象为其“派生曲线”.(1)①“双曲格点”A 2,1的坐标为 (2,) ;②若线段A 4,3A 4,n 的长为1个单位长度,则n= 7 ;(2)图中的曲线f 是双曲线y 1=的一条“派生曲线”,且经过点A 2,3,则f 的解析式为y= +1 ;(3)画出双曲线y 3=的“派生曲线”g (g 与双曲线y 3=不重合),使其经过“双曲格点”A 2,a 、A 3,3、A 4,b .【解答】解:(1)①把x=2代入y=得:y=,则A 的坐标是(2,);②把x=4代入y=得y=.根据题意得:(4﹣2)2+(﹣)2=1,解得:n=7.故答案是:(2,),7;的坐标是(2,).(2)把x=2代入y=得y=,则点A2,3设f的解析式为y=+k,把(2,)代入,得=+k,解得:k=1.则f的解析式是:;的坐标是(2,);(3)把x=2代入y=得y=,则A2,a的坐标是(3,1);把x=3代入y=得y=1,则A3,3的坐标是(4,).把x=4代入y=得y=,则A4,b如图.28.(8分)(1)如图1,△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连接BD.若AC=2,BC=1,则△BCD的周长为3;(2)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为CD边上一点,F为AD边上一点,且△EDF 的周长等于AD的长.①在图2中求作△EDF(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②在图3中补全图形,求∠EOF的度数;③若,则的值为.【解答】解:(1)∵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BD=AD,∴△BCD的周长=BC+CD+BD=BC+AC=1+2=3,故答案为:3;(2)①如图1所示:△EDF即为所求;②如图2所示:AH=DE,连接OA、OD、OH,∵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OA=OD,∠AOD=90°,∠1=∠2=45°,在△ODE和△OAH中,,∴△ODE≌△OAH(SAS),∴∠DOE=∠AOH,OE=OH,∴∠EOH=90°,∵△EDF的周长等于AD的长,∴EF=HF,在△EOF和△HOF中,,∴△EOF≌△HOF(SSS),∴∠EOF=∠HOF=45°;③作OG⊥CD于G,OK⊥AD于K,如图3所示:设AF=8t,则CE=9t,设OG=m,∵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四边形OGDK为正方形,CG=DG=DK=KA=AB=OG,∴GE=CE﹣CG=9t﹣m,DE=2CG﹣CE=2m﹣9t,FK=AF﹣KA=8t﹣m,DF=2DK﹣AF=2m ﹣8t,由(2)②知△EOF≌△HOF,∴OE=OH,EF=FH,在Rt△EOG和Rt△HOK中,,∴Rt△EOG≌Rt△HOK(HL),∴GE=KH,∴EF=GE+FK=9t﹣m+8t﹣m=17t﹣2m,由勾股定理得:DE2+DF2=EF2,∴(2m﹣9t)2+(2m﹣8t)2=(17t﹣2m)2,整理得:(m+6t)(m﹣6t)=0,∴m=6t,∴OG=OK=6t,GE=9t﹣m=9t﹣6t=3t,FK=8t﹣m=2t,∴====.故答案为.29.(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定义直线y=ax+b为抛物线y=ax2+bx的特征直线,C(a,b)为其特征点.设抛物线y=ax2+bx与其特征直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1)当点A的坐标为(0,0),点B的坐标为(1,3)时,特征点C的坐标为(3,0);(2)若抛物线y=ax2+bx如图所示,请在所给图中标出点A、点B的位置;(3)设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其特征直线交y轴于点E,点F的坐标为(1,0),DE∥CF.①若特征点C为直线y=﹣4x上一点,求点D及点C的坐标;②若<tan∠ODE<2,则b的取值范围是或.【解答】解:(1)∵A(0,0),B(1.3),代入:直线y=ax+b,解得:a=3,b=0,∴直线y=3x,抛物线解析式:y=3x2,∴C(3,0).故答案为:(3,0);(2)联立直线y=ax+b与抛物线y=ax2+bx,得:ax2+(b﹣a)x﹣b=0,∴(ax+b)(x﹣1)=0,解得:x=﹣,x=1,∴A(1,a+b),B(﹣,0).点A、点B的位置如图所示;(3)①如图,∵特征点C为直线y=﹣4x上一点,∴b=﹣4a.∵抛物线y=ax2+bx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对称轴.∴点D的坐标为(2,0).∵点F的坐标为(1,0),∴DF=1.∵特征直线y=ax+b交y轴于点E,∴点E的坐标为(0,b).∵点C的坐标为(a,b),∴CE∥DF.∵DE∥CF,∴四边形DECF为平行四边形.∴CE=DF=1.∴a=﹣1.∴特征点C的坐标为(﹣1,4).②由已知和已证得:C(a,b),E(0,b),F(1,0),D(﹣,0),∵<tan∠ODE<2,∴<<2,∴<||<2,解得:<|2a|<2,∴﹣1<a<﹣或<a<1,∵DE∥CF,CE∥DF,∴CE=DF,由题意可得:1+=a,(可以画出三种图象,由此得出这个结论)整理得:b=2a2﹣2a即:b=2(a﹣)2﹣当b=2(a﹣)2﹣时,当﹣1<a<﹣,可得.当<a<1时,可得﹣≤b<0综上所述:或﹣≤b<0.。
北京市西城区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数学2015.1(理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角角60角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1. 命题“2,20x x x ∃∈-<R ”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12. 空间向量(1,1,2)=--a ,(1,2,1)=--b ,(,,2)x y =-n ,且//n b . 则⋅a n =_______.13. 右图是一个四棱锥的三视图,则该四棱锥的 体积为_______. 14. 已知F 为双曲线22:13xC y -=的一个焦点, 则点F 到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_______.15. 由直线y x =上一点向圆22(4)1x y -+=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 . 16 .已知点(3,0)M 和点(3,0)N -,直线PM ,PN 的斜率乘积为常数a (0a ≠),设点P 的轨迹为C .给出以下几个命题:①存在非零常数a ,使C 上所有点到两点(4,0),(4,0)-距离之和为定值; ②存在非零常数a ,使C 上所有点到两点(0,4),(0,4)-距离之和为定值; ③不存在非零常数a ,使C 上所有点到两点(4,0),(4,0)-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值; ④不存在非零常数a ,使C 上所有点到两点(0,4),(0,4)-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定值.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填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平面ABE ,90AEB ∠=o , F 为CE 上的点.(Ⅰ)求证://AD 平面BCE ; (Ⅱ)求证:AE ⊥BF .正(主)视图 侧(左)视图俯视图AEBCDF18.(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三个点(0,0)A ,(4,0)B ,(3,1)C ,圆M 为△ABC 的外接圆. (Ⅰ)求圆M 的方程;(Ⅱ)设直线1y kx =-与圆M 交于,P Q两点,且PQ =k 的值.19.(本小题满分14分)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D AB ⊥,2PA AD ==,1AB BC ==,Q 为PD 中点.(Ⅰ)求证:PD BQ ⊥;(Ⅱ)求直线B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22:14x W y +=,直线l 过点(0,2)-与椭圆W 交于两点,A B ,O 为坐标原点.(Ⅰ)设C 为AB 的中点,当直线l 的斜率为32时,求线段OC 的长; (Ⅱ)当△OAB 面积等于1时,求直线l 的斜率.PAB CDQ21.(本小题满分13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24AB BC ==,四边形CDEF 是等腰梯形,//EF DC ,2EF =,且平面ABCD ⊥平面CDEF ,AF CF ⊥. (Ⅰ)过BD 与AF 平行的平面与CF 交于点G . 求证:G 为CF 的中点; (Ⅱ)求二面角B AF D --的余弦值.22.(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曲线E 是由抛物线弧1E :x y 42=(203x ≤≤)与椭圆弧2E :12222=+by a x (a x ≤≤32)所围成的封闭曲线,且1E 与2E 有相同的焦点.(Ⅰ)求椭圆弧2E 的方程;(Ⅱ)设过点(1,0)F 的直线与曲线E 交于,A B 两点,1||r FA =,2||r FB =,且α=∠AFx (0α≤≤π),试用αcos 表示1r ;并求21r r的取值范围.ABCDE F G北京市西城区2014 —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二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A2.D3.C4. D5. A6. B7.A8. C9.C 10. 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 2,20x x x ∀∈-≥R 12. 2- 13.38 14. 116. ②④ 注:16题,仅选出②或④得3分;错选得0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 17. (本小题满分13分)(Ⅰ)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为矩形,所以//AD BC . ………………2分 又因为BC ⊂平面BCE ,AD ⊄平面BCE ,………………4分所以//AD 平面BCE . ………………5分 (Ⅱ)证明:因为AD ⊥平面ABE ,BC AD //,所以BC ⊥平面ABE ,则BC AE ⊥ . ………………7分 又因为90AEB ∠=o,所以AE BE ⊥. ………………9分 所以AE ⊥平面BCE . ………………11分 又BF ⊂平面BCE ,所以AE BF ⊥. ………………13分 18. (本小题满分13分)(Ⅰ)设圆M 的方程为 220x y Dx Ey F ++++=, ………………1分因为点(0,0)A ,(4,0)B ,(3,1)C 在圆M 上,则2220,440,3130.F D F D E F =⎧⎪++=⎨⎪++++=⎩………………4分解得4D =-,2E =,0F =. ………………6分所以ABC ∆外接圆的方程为22420x y x y +-+=. ………………7分 (Ⅱ)由(Ⅰ)圆M 的圆心为(2,1)-AEBCDF又PQ =所以圆M 的圆心到直线1y kx =-的距离为2.………………9分 所以=………………11分 解得215k =. k =. ………………13分19. (本小题满分14分)(Ⅰ)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AB ⊥PA AD ⊥,又AD AB ⊥,如图,建立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AD 为y 轴,AP 为z 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分由已知,2PA AD ==,1AB BC ==,//AD BC所以,(0,0,0)A ,(1,0,0)B ,(1,1,0)C ,(0,2,0)D ,(0,0,2)P ………………4分又Q 为PD 中点,所以(0,1,1)Q . 所以(0,2,2)PD =-,(1,1,1)BQ =-, 所以0PD BQ ⋅=, ………………6分 所以PD BQ ⊥. ………………7分 (注:若第一问不用空间向量,则第一问4分) (Ⅱ)解: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a b c =n ,则0PD ⋅=n ,0CD ⋅=n .又(1,1,0)CD =-,所以220b c a b -=⎧⎨-+=⎩, ………………9分令1c =,得1a b ==,所以(1,1,1)=n . ………………11分因此cos ,3BQ BQ BQ ⋅1〈〉===n n n, ………………13分 所以直线BQ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1. ………………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解:(Ⅰ)当直线l 的斜率为32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y x 3=-. ………………1分 由222,214y x x y 3⎧=-⎪⎪⎨⎪+=⎪⎩ 得251260x x -+=, ………………2分 设11(,)A x y ,22(,)B x y ,00(,)C x y .则12125x x +=, ………………3分所以点C 的坐标065x =,0031225y x =-=-, ………………4分所以OC ==. ………………5分 (Ⅱ)设直线:2l y kx =-,由221,42x y y kx ⎧+=⎪⎨⎪=-⎩得22(14)16120k x kx +-+=, ………………6分 所以222(16)48(14)16(43)k k k ∆=-+=- ………………7分1221614k x x k +=+,1221214x x k =+. ………………8分AB ===. ………………10分原点O 到直线l的距离d =. ………………11分所以△OAB 面积为1122AB d ==. 因为△OAB 面积等于1,1=, ………………12分 解得k=, ………………13分带入判别式检验,符合题意,所以2k =±. ………………14分21. (本小题满分13分)(Ⅰ)证明:连接AC 交BD 于点H ,ABCD 为矩形,则H 为AC 中点,连接GH . ………………1分因为//AF 平面BDG ,平面ACF平面BDG GH =, ………………2分所以//AF HG . ………………3分 所以G 为CF 的中点. ………………4分 (Ⅱ)解:在平面CDEF 上作FO CD ⊥,垂足为O ,由于平面CDEF 为等腰梯形,所以1OC =, 因为且平面ABCD ⊥平面DCFE ,所以FO ⊥平面ABCD , ………………5分 在平面ABCD 中,作OM CD ⊥,交AB 于M , 所以FO OM ⊥,如图,以O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6分 则(2,3,0)A -,(2,1,0)B ,(0,1,0)C ,(0,3,0)D -. 设(0,0,)F h (0h >). 因为AF CF ⊥,所以0AF CF ⋅=,即(2,3,)(0,1,)0h h -⋅-=,所以2030h -+=,解得h =………………7分 设平面ABF 的法向量为(,,)a b c =n ,而(AF =-,(0,4,0)AB =,由0,0AF AB ⎧⋅=⎪⎨⋅=⎪⎩n n得230,40.a b b ⎧-++=⎪⎨=⎪⎩令2c =,解得a =0b =.所以(3,0,2)=n . (9)分由于(2,0,0)AD =-,(0,1CF =-, 所以0AD CF ⋅=,CF AD ⊥, 又CF AF ⊥,所以CF ⊥平面ADF ,所以CF 为平面ADF 的法向量, ………………11分cos ,CF 〈〉===n . ………………12分 由图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B AF D --的余弦值为7-. ………………13分22. (本小题满分13分)解:(Ⅰ)抛物线弧1E :x y 42=的焦点为(1,0),且23x =时,283y =, 所以2(3为椭圆上一点,又椭圆的焦点为(1,0),-(1,0), ………………2分 所以752433a ==+=. ………………3分 所以2a =,2213b a =-=, ………………4分 所以椭圆2E 的方程为22143x y +=(223x ≤≤). ………………5分 (Ⅱ)曲线E 由两部分曲线1E 和2E 组成,所以按A 在抛物线弧1E 或椭圆弧2E 上加以分类,由曲线E 的对称性,不妨设A 在x 轴上方(或x 轴上).当32=x 时,362±=y ,此时35=r ,51cos -=α; 当1cos 51≤≤-α时,A 在椭圆弧2E 上,由题设知)sin ,cos 1(11ααr r A +,将A 点坐标代入13422=+y x 得,012)sin (4)cos 1(32121=-++ααr r , 整理得09cos 6)cos 4(1212=-+-ααr r ,解得αcos 231+=r 或2cos 31-=αr (舍去). ………………6分当51cos 1-≤≤-α时,A 在抛物线弧1E 上,由抛物线定义可得αcos 211r r +=,所以αcos 121-=r , ………………7分综上,当51c o s 1-≤≤-α时,αcos 121-=r ;当1c o s 51≤≤-α时,αcos 231+=r .相应地,22(1cos(),sin())B r r αα++π+π,当1cos 15α≤≤时,B 在抛物线弧1E 上, 所以222cos()r r α=++π,221cos r α=+, ………………8分当11cos 5α-≤≤时,B 在椭圆弧2E 上,根据图形的对称性,232cos r α=-. ………………9分所以,当51cos 1-≤≤-α时A 在抛物线弧1E 上,B 在椭圆弧2E 上,]911,1[)cos 111(323cos 2cos 1221∈-+=-⋅-=αααr r ; ………………10分 当1cos 51≤≤α时A 在椭圆弧2E 上,B 在抛物线弧1E 上,]1,119[)cos 211(232cos 1cos 2321∈+-=+⋅+=αααr r ; ………………11分 当51cos 51<<-α时A 、B 在椭圆弧2E 上,)911,119(cos 2cos 23cos 2cos 2321∈+-=-⋅+=ααααr r ; ………………12分 综上,21r r 的取值范围是]911,119[. ………………13分。
2015-2016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把a2﹣4a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a(a﹣4)B.(a+2)(a﹣2)C.a(a+2)(a﹣2)D.(a﹣2)2﹣43.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4.点A(2,3)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2)B.(﹣2,3)C.(﹣2,﹣3)D.(2,﹣3)5.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不能使△ABC≌△A′B′C′一定成立的是( )A.AC=A′C′B.BC=B′C′C.∠B=∠B′ D.∠C=∠C′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B.C.=D.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 B.15 C.12或15 D.188.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9.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 )A.30°B.45°C.60°D.75°10.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 )A.50°B.75°C.80°D.105°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1.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35000纳米,即0.000035米,把0.00003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_.12.因式分解:3x2﹣6x+3=__________.13.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___.14.如图,在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DE=1cm,则BC=__________cm.1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__________度.16.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OMN的周长=__________.17.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18.如图△ABC中,AD平分∠BAC,AB=4,AC=2,且△ABD的面积为3,则△ACD的面积为__________.19.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 最小时,∠PCD=__________°.20.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B=4,BC=,点E是折线段A﹣D﹣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不重合),点P是点A关于B E的对称点,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使△PC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的位置共有__________个.三、解答题21.分解因式.(1)x2(m﹣2)+9y2(2﹣m)(2)(x2+1)2﹣4x2.22.计算:(1).(2).23.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24.解方程:.25.已知:如图,AD=AE,AB=AC,∠DAE=∠BAC.求证:BD=CE.26.甲、乙两名学生练习计算机打字,甲打一篇1000字的文章与乙打一篇900字的文章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每分钟比乙每分钟多打5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字?27.小明在做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题:如图1,直线a,b所成的角跑到画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办法量出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小明的做法是:如图2,画PC∥a,量出直线b与PC的夹角度数,即直线a,b所成角的度数.(1)请写出这种做法的理由;(2)小明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如下操作和探究(如图3):①以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直线b,PC于点A,D;②连结AD并延长交直线a于点B,请写出图3中所有与∠PAB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3)请在图3画板内作出“直线a,b所成的跑到画板外面去的角”的平分线(画板内的部分),只要求作出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28.(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 上,且∠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直线l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F=EF.附加题(满分20分,计入总分)29.已知:a﹣b=2,2a2+a﹣4=0,则=__________.30.已知:,则(b﹣c)x+(c﹣a)y+(a﹣b)z的值为__________.31.等腰Rt△ABC中,∠BAC=90°,点A、点B分别是x轴、y轴两个动点,直角边AC 交x轴于点D,斜边BC交y轴于点E;(1)如图(1),若A(0,1),B(2,0),求C点的坐标;(2)如图(2),当等腰Rt△ABC运动到使点D恰为AC中点时,连接DE,求证:∠ADB=∠CDE (3)如图(3),在等腰Rt△ABC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BD始终是∠ABC的平分线,试探究:线段OA、OD、BD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一固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把a2﹣4a多项式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a(a﹣4)B.(a+2)(a﹣2)C.a(a+2)(a﹣2)D.(a﹣2)2﹣4【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分析】直接提取公因式a即可.【解答】解:a2﹣4a=a(a﹣4),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关键是掌握找公因式的方法:当各项系数都是整数时,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的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取最低的.3.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1【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理解条件是解题的关键.4.点A(2,3)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2)B.(﹣2,3)C.(﹣2,﹣3)D.(2,﹣3)【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由此可求出.【解答】解:点A(2,3)关于y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关系,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两点的性质得出是解题关键.5.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不能使△ABC≌△A′B′C′一定成立的是( )A.AC=A′C′B.BC=B′C′C.∠B=∠B′ D.∠C=∠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根据图形和已知看看是否符合即可.【解答】解:A、∠A=∠A′,AB=A′B′AC=A′C′,根据SAS能推出△ABC≌△A′B′C′,故A选项错误;B、具备∠A=∠A′,AB=A′B′,BC=B′C′,不能判断△ABC≌△A′B′C′,故B选项正确;C、根据ASA能推出△ABC≌△A′B′C′,故C选项错误;D、根据AAS能推出△ABC≌△A′B′C′,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注意: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SA,SAS,AAS,SSS,而SSA,AAA都不能判断两三角形全等.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B.C.=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各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A、已经是最简分式,故本选项错误;B、,故本选项错误;C、=,故本选项错误;D、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乘以x+y即可得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进行分式的运算时要同时乘除.7.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 B.15 C.12或15 D.1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因为已知长度为3和6两边,没有明确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解答】解:①当3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6,3、6、6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5;②当3为腰时,其它两边为3和6,∵3+3=6=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答案只有1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的度数是( )A.18°B.24°C.30°D.36°【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可求得两底角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难求得∠DBC的度数.【解答】解:∵AB=AC,∠A=36°,∴∠ABC=∠ACB=72°∵BD是AC边上的高,∴BD⊥AC,∴∠DBC=90°﹣72°=1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答题,此题难度一般.9.如图,∠3=30°,为了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那么击打白球时,必须保证∠1的度数为( )A.30°B.45°C.60°D.75°【考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要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则∠2=60°,根据∠1、∠2对称,则能求出∠1的度数.【解答】解:要使白球反弹后能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2+∠3=90°,∵∠3=30°,∴∠2=60°,∴∠1=60°.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对称、旋转、分割以及分类的数学思想.10.如图,∠BAC=130°,若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则∠PAQ等于( )A.50°B.75°C.80°D.105°【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得出BP=AP,CQ=AQ,推出∠B=∠BAP,∠C=∠QAC,求出∠B+∠C,即可求出∠BAP+∠QAC,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MP和Q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BP=AP,CQ=AQ,∴∠B=∠PAB,∠C=∠QAC,∵∠BAC=130°,∴∠B+∠C=180°﹣∠BAC=50°,∴∠BAP+∠CAQ=50°,∴∠PAQ=∠BAC﹣(∠PAB+∠QAC)=130°﹣50°=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等边对等角.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1.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35000纳米,即0.000035米,把0.00003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5×10﹣5米.【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整数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035米=3.5×10﹣5米.故答案为:3.5×10﹣5米.【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2.因式分解:3x2﹣6x+3=3(x﹣1)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3x2﹣6x+3,=3(x2﹣2x+1),=3(x﹣1)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3.计算的结果是4.【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别计算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及绝对值,然后合并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2﹣1+3=4.【点评】此题考查了零指数幂及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14.如图,在Rt△ABC中,∠C=90°,∠B=30°,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若DE=1cm,则BC=3cm.【考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CD的长和∠DAE的度数,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BD,代入BC=BD+CD求出即可.【解答】解:∵AD平分∠CAB,∠C=90°,DE⊥AB,∴CD=DE=1,∵∠B=30°,∴BD=2DE=2,∴BC=1+2=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求出CD和BD的长是解此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DE,则∠E=15度.【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可知∠ACB=60°,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即可得出∠E的度数.【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D=120°,∵CG=CD,∴∠CDG=30°,∠FDE=150°,∵DF=DE,∴∠E=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互补两角和为180°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16.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OMN的周长=10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BO为∠ABC的平分线,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OM与AB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等量代换得到∠MBO=∠MOB,再由等角对等边得到OM=BM,同理ON=CN,然后利用三边之和表示出三角形OMN的周长,等量代换得到其周长等于BC的长,由BC的长即可求出三角形OMN的周长.【解答】解:∵BO平分∠ABC,∴∠ABO=∠DBO,又OM∥AB,∴∠ABO=∠MOB,∴∠MBO=∠MOB,∴OM=BM,同理ON=CM,∵BC=10cm,则△OMN的周长c=OM+MN+ON=BM+MN+NC=BC=10cm.故答案为10cm.【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利用了等量代换的思想,熟练掌握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7.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4.【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等式左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得出关系式,所求式子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解法一:∵﹣=﹣=3,即x﹣y=﹣3xy,则原式===4.解法二:将原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xy,===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分式加减法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是找最简公分母.18.如图△ABC中,AD平分∠BAC,AB=4,AC=2,且△ABD的面积为3,则△ACD的面积为.【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过点D作DE⊥AB,DF⊥AC,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DF,再由AB=4,△ABD 的面积为3求出DE的长,由AC=2即可得出△ACD的面积.【解答】解:过点D作DE⊥AB,DF⊥AC,∵AD平分∠BAC,∴DE=DF,∵AB=4,△ABD的面积为3,∴S△ABD=AB•DE=×4×DE=3,解得DE=;∴DF=,∵AC=2,∴S△ACD=AC•DF=×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 最小时,∠PCD=45°.【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分析】根据当PC+PD最小时,作出D点关于MN的对称点,正好是A点,连接AC即可得出∠PCD的度数.【解答】解:∵当PC+PD最小时,作出D点关于MN的对称点,正好是A点,连接AC,AC为正方形对角线,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PCD=45°,∴∠PCD=45°.故答案为:4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求最短路线问题,根据已知得出D点关于MN的对称点,正好是A点是解题关键.20.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B=4,BC=,点E是折线段A﹣D﹣C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不重合),点P是点A关于BE的对称点,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使△PCB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的位置共有4个.【考点】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分为三种情况:①以BC为底时,有两个,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与以B为圆心BA 为半径的圆的交点;②以BP为底,C为顶点时,有两个,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交点;③以CP为底,B为顶点时,没有,∵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没有交点.【解答】解:分为三种情况:①以BC为底时,有两个,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与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的交点;②以BP为底,C为顶点时,有两个,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的交点;③以CP为底,B为顶点时,没有,∵是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的圆与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没有交点;综上满足要求的P有4个,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三、解答题21.分解因式.(1)x2(m﹣2)+9y2(2﹣m)(2)(x2+1)2﹣4x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专题】计算题;因式分解.【分析】(1)原式变形后,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2)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x2(m﹣2)+9y2(m﹣2)=(m﹣2)(x2﹣9y2)=(m﹣2)(x﹣3y)(x+3y)(2)原式=(x2+1+2x)(x2+1﹣2x)=(x﹣1)2(x+1)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式.【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2)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a=﹣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a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a+1.当a=﹣1时,原式=﹣1+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解方程:.【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去分母得:(x+3)(x+1)﹣8=x2﹣1,去括号得:x2+4x+3﹣8=x2﹣1,移项合并得:4x=4,解得::x=1,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增根,分式方程无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5.已知:如图,AD=AE,AB=AC,∠DAE=∠BAC.求证:BD=C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与角之间的等量关系求出∠BAD=∠CAE,根据SAS证△BAD≌△CA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即可.【解答】证明:∵∠DAE=∠BAC,∴∠DAE﹣∠BAE=∠EAC﹣∠BAE,∴∠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BD=E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6.甲、乙两名学生练习计算机打字,甲打一篇1000字的文章与乙打一篇900字的文章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每分钟比乙每分钟多打5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字?【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设乙每分钟打x个字,则甲每分钟打(x+5)个字,再由甲打一篇1000字的文章与乙打一篇900字的文章所用的时间相同,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乙每分钟打x个字,则甲每分钟打(x+5)个字,由题意得,=,解得:x=45,经检验:x=45是原方程的解.答:甲每分钟打50个字,乙每分钟打45个字.【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出未知数,找到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注意不要忘记检验.27.小明在做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题:如图1,直线a,b所成的角跑到画板外面去了,你有什么办法量出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小明的做法是:如图2,画PC∥a,量出直线b与PC的夹角度数,即直线a,b所成角的度数.(1)请写出这种做法的理由;(2)小明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如下操作和探究(如图3):①以P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弧,分别交直线b,PC于点A,D;②连结AD并延长交直线a于点B,请写出图3中所有与∠PAB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3)请在图3画板内作出“直线a,b所成的跑到画板外面去的角”的平分线(画板内的部分),只要求作出图形,并保留作图痕迹.【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即可;(2)根据题意,有3个角与∠PAB相等.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PAB=∠PDA;又对顶角相等,可知∠BDC=∠PDA;由平行线性质,可知∠PDA=∠1.因此∠PAB=∠PDA=∠BDC=∠1;(3)作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F是顶角的平分线,故EF即为所求作的图形.【解答】解:(1)PC∥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PAB=∠PDA=∠BDC=∠1,如图,∵PA=PD,∴∠PAB=∠PD A,∵∠BDC=∠PDA(对顶角相等),又∵PC∥a,∴∠PDA=∠1,∴∠PAB=∠PDA=∠BDC=∠1;(3)如图,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则EF是所求作的图形.【点评】本题涉及到的几何基本作图包括:(1)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平行线,(2)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涉及到的考点包括:(1)平行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对顶角的性质,(4)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本题借助实际问题场景考查了学生的几何基本作图能力,是一道好题.题目篇幅较长,需要仔细阅读,理解题意,正确作答.28.(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 上,且∠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直线l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求证:DF=E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条件可证明△ABD≌△CAE,可得DA=CE,AE=BD,可得DE=BD+CE;(2)由条件可知∠BAD+∠CAE=180°﹣α,且∠DBA+∠BAD=180°﹣α,可得∠DBA=∠CAE,结合条件可证明△ABD≌△CAE,同(1)可得出结论.(3)由(2)知,△ADB≌△CAE,得到BD=EA,∠DBA=∠CAE,再△DBF≌△EAF(SAS),得到DF=EF,∠BFD=∠AFE,求出∠DFE=∠DFA+∠AFE=∠DFA+∠BFD=60°,所以△DEF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DF=EF.【解答】解:(1)∵BD⊥l,CE⊥l,∴∠BDA=∠AEC=90°又∵∠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BD和△CAE中,,∴△ABD≌△CAE(AAS)∴BD=AE,AD=CE,∵DE=AD+AE,∴DE=CE+BD;(2)成立∵∠BD A=∠AEC=∠BAC=α,∴∠DBA+∠BAD=∠BAD+∠CAE=180°﹣α,∴∠CAE=∠ABD,在△ADB和△CEA中,,∴△ADB≌△CEA(AAS),∴AE=BD,AD=CE,∴BD+CE=AE+AD=DE;(3)由(2)知,△ADB≌△CAE,∴BD=EA,∠DBA=∠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在△DBF和△EAF中,,∴△DBF≌△EAF(SAS),∴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DF=EF.【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附加题(满分20分,计入总分)29.已知:a﹣b=2,2a2+a﹣4=0,则=﹣2.【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式.【分析】由a﹣b=2可得b=a﹣2,代入变为只含有a的代数式,由2a2+a﹣4=0可得,再代入前面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解答】解:∵a﹣b=2,∴b=a﹣2.∴=+==.∵2a2+a﹣4=0,∴.∴=.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可以将题目中的式子灵活变化,变为所求式子需要的条件30.已知:,则(b﹣c)x+(c﹣a)y+(a﹣b)z的值为0.【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整体思想.【分析】设=k,从而可得b+c﹣a=①,c+a﹣b=②,a+b﹣c=③,然后用k、x、y、z分别表示出a、b、c,代入所求代数式就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k,则b+c﹣a=①,c+a﹣b=②,a+b﹣c=③.由①+②+③得:a+b+c=④,由④﹣①得:a=,由④﹣②得:b=,由④﹣③得:c=,则原式=•x+•y+•z==0.故答案为0.【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等知识,运用整体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1.等腰Rt△ABC中,∠BAC=90°,点A、点B分别是x轴、y轴两个动点,直角边AC 交x轴于点D,斜边BC交y轴于点E;(1)如图(1),若A(0,1),B(2,0),求C点的坐标;(2)如图(2),当等腰Rt△ABC运动到使点D恰为AC中点时,连接DE,求证:∠ADB=∠CDE (3)如图(3),在等腰Rt△ABC不断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BD始终是∠ABC的平分线,试探究:线段OA、OD、BD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一固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过点C作CF⊥y轴于点F通过证△ACF≌△ABO得CF=OA=1,AF=OB=2,求得OF的值,就可以求出C的坐标;(2)过点C作CG⊥AC交y轴于点G,先证明△ACG≌△ABD就可以得出CG=AD=CD,∠DCE=∠GCE=45°,再证明△DCE≌△GCE就可以得出结论;(3)在OB上截取OH=OD,连接AH,由对称性得AD=AH,∠ADH=∠AHD,可证∠AHD=∠ADH=∠BAO=∠BEO,再证明△ACE≌△BAH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1)解:过点C作CF⊥y轴于点F,∴∠AFC=90°,∴∠CAF+∠ACF=9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AC=AB,∠CAF+∠BAO=90°,∠AFC=∠BAC,∴∠ACF=∠BAO.在△ACF和△ABO中,,∴△ACF≌△ABO(AAS)∴CF=OA=1,AF=OB=2∴OF=1∴C(﹣1,﹣1);(2)证明:过点C作CG⊥AC交y轴于点G,∴∠ACG=∠BAC=90°,∴∠AGC+∠GAC=90°.∵∠CAG+∠BAO=90°,∴∠AGC=∠BAO.∵∠ADO+∠DAO=90°,∠DAO+∠BAO=90°,∴∠ADO=∠BAO,∴∠AGC=∠ADO.在△ACG和△ABD中∴△ACG≌△ABD(AAS),∴CG=AD=CD.∵∠ACB=∠ABC=45°,∴∠DCE=∠GCE=45°,在△DCE和△GCE中,,∴△DCE≌△GCE(SAS),∴∠CDE=∠G,∴∠ADB=∠CDE;(3)解:在OB上截取OH=OD,连接AH由对称性得AD=AH,∠ADH=∠AHD.∵∠ADH=∠BAO.∴∠BAO=∠AHD.∵BD是∠ABC的平分线,∴∠ABO=∠EBO,∵∠AOB=∠EOB=90°.在△AOB和△EOB中,,∴△AOB≌△EOB(ASA),∴AB=EB,AO=EO,∴∠BAO=∠BEO,∴∠AHD=∠ADH=∠BAO=∠BEO.∴∠AEC=∠BHA.在△AEC和△BHA中,,∴△ACE≌△BAH(AAS)∴AE=BH=2OA∵DH=2OD∴BD=2(OA+O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关键.。
2015-2016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分,每小题3 分)1.(3 分)在△ABC 中,∠C=90°,BC=3,AB=5,则sin A 的值是()A. B. C. D.2.(3 分)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若∠AOB=100°,则∠ACB 的度数是()A.40°B.50°C.60°D.80°3.(3 分)抛物线y=(x﹣2)2+1 的顶点坐标是()A.(﹣2,﹣1)B.(﹣2,1)C.(2,﹣1)D.(2,1)4.(3 分)若点A(a,b)在双曲线上,则代数式ab﹣4 的值为()A.﹣12 B.﹣7 C.﹣1 D.15.(3分)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EC 交BD 于点F,则△BEF 与△DCF 的面积比为()A. B. C. D.6.(3 分)抛物线y=2x2 向左平移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C.y=2(x﹣1)2﹣3 D.y=2(x﹣1)2+37.(3分)已知点(x1,y1)、(x2,y2)、(x3,y3)在双曲线上,当x1<0<x2<x3 时,y1、y2、y3 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 B.y1<y3<y2 C.y3<y1<y2 D.y2<y3<y18.(3 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圆上的两点.若BC=8,,则AB 的长为()B.C.D.129.(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为双曲线上一点,点B 的坐标为(4,0).若△AOB 的面积为6,则点A 的坐标为()A.(﹣4,)B.(4,)C.(﹣2,3)或(2,﹣3)D.(﹣3,2)或(3,﹣2)10.(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bx+c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M,与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A、B 两点,若AB=3,则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A. B. C.2 D.二、填空题(本题共18 分,每小题3 分)11.(3 分)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12.(3 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x2﹣6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13.(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与△A′B′C′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若△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A.14.(3 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mx(m≠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 两点,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是.15.(3 分)古算趣题:“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若设竿长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16.(3 分)正方形CEDF 的顶点D、E、F 分别在△ABC 的边AB、BC、AC 上.(1)如图,若tan B=2,则的值为;(2)将△ABC 绕点 D 旋转得到△A′B′C′,连接BB′、CC′.若,则tan B 的值为.三、解答题(本题共72 分,第17~26 题,每小题5 分,第27 题6 分,第28 题8 分,第29 题8 分)17.(5 分)计算:sin30°+3tan60°﹣cos245°.18.(5 分)解方程:x2+2x﹣5=0.19.(5 分)如图,D 是AC 上一点,DE∥AB,∠B=∠DAE.求证:△ABC∽△DAE.20.(5 分)已知m 是方程x2+x﹣1=0 的一个根,求代数式(m+1)2+(m+1)(m﹣1)的值.21.(5 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8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2,0),求点B 的坐标.22.(5 分)如图,矩形ABCD 为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围建的一个生物苗圃园,其中两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两边用长度为16 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围成.设AB 边的长度为x 米,矩形ABCD 的面积为y 平方米.(1)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23.(5 分)如图,在△ABC 中,∠ACB=90°,D 为AC 上一点,DE⊥AB 于点E,AC=12,BC=5.(1)求cos∠ADE 的值;(2)当DE=DC 时,求AD 的长.24.(5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y=与直线y=kx﹣2 交于点A (3,1).(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直线y=kx﹣2 与x 轴交于点B,点P 是双曲线y=上一点,过点P 作直线PC∥x 轴,交y 轴于点C,交直线y=kx﹣2 于点D.若DC=2OB,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为.25.(5 分)如图,小嘉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他分别站在A、B 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α=45°,β=50°.AB 为10 米.已知小嘉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AC 为1.5 米,计算塔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0°取0.8,cos50°取0.6,tan50°取1.2)26.(5 分)如图,△ABC 内接于⊙O,过点B 作⊙O 的切线DE,F 为射线BD 上一点,连接CF.(1)求证:∠CBE=∠A;(2)若⊙O 的直径为5,BF=2,tan A=2,求CF 的长.27.(6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x=m 与双曲线y n=的交点A m,n(m、n 为正整数)为“双曲格点”,双曲线y n=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沿着竖直方向平移或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进行翻折之后得到的函数图象为其“派生曲线”.(1)①“双曲格点”A2,1 的坐标为;②若线段A4,3A4,n 的长为1 个单位长度,则n=;(2)图中的曲线f 是双曲线y1=的一条“派生曲线”,且经过点A2,3,则f 的解析式为y=;(3)画出双曲线y3=的“派生曲线”g(g 与双曲线y3=不重合),使其经过“双曲格点”A2,a、A3,3、A4,b.28.(8 分)(1)如图1,△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连接BD.若AC=2,BC=1,则△BCD 的周长为;(2)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且△EDF 的周长等于AD 的长.①在图2 中求作△EDF(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②在图3 中补全图形,求∠EOF 的度数;③若,则的值为.29.(8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y=ax+b 为抛物线y=ax2+bx 的特征直线,C (a,b)为其特征点.设抛物线y=ax2+bx 与其特征直线交于A、B 两点(点A在点B 的左侧).(1)当点A 的坐标为(0,0),点B 的坐标为(1,3)时,特征点C 的坐标为;(2)若抛物线y=ax2+bx 如图所示,请在所给图中标出点A、点B 的位置;(3)设抛物线y=ax2+bx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其特征直线交y 轴于点E,点F 的坐标为(1,0),DE∥CF.①若特征点C 为直线y=﹣4x 上一点,求点D 及点C 的坐标;②若<tan∠ODE<2,则b 的取值范围是.2015-2016 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分,每小题3 分)1.(3 分)在△ABC 中,∠C=90°,BC=3,AB=5,则sin A 的值是()A. B. C. D.【分析】根据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计算即可.【解答】解:∵∠C=90°,BC=3,AB=5,∴sin 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2.(3 分)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若∠AOB=100°,则∠ACB 的度数是()A.40°B.50°C.60°D.80°【分析】已知⊙O 是△ABC 的外接圆,∠AOB=100°,根据圆周角定理可求得∠ACB 的度数.【解答】解:∵⊙O 是△ABC 的外接圆,∠AOB=100°,∴∠ACB=∠AOB=×100°=5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3.(3 分)抛物线y=(x﹣2)2+1 的顶点坐标是()A.(﹣2,﹣1)B.(﹣2,1)C.(2,﹣1)D.(2,1)【分析】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式,可知顶点坐标和对称轴.【解答】解:∵y=(x﹣2)2+1 是抛物线的顶点式,根据顶点式的坐标特点可知,对称轴为直线x=2,故选:D.【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式y=a(x﹣h)2+k,顶点坐标是(h,k),对称轴是x=h.4.(3 分)若点A(a,b)在双曲线上,则代数式ab﹣4 的值为()A.﹣12 B.﹣7 C.﹣1 D.1【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得到k=xy,由此求得ab 的值,然后将其代入所求的代数式进行求值即可.【解答】解:∵点A(a,b)在双曲线上,∴3=ab,∴ab﹣4=3﹣4=﹣1.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所有在反比例函数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的积应等于比例系数.5.(3分)如图,在▱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EC 交BD 于点F,则△BEF 与△DCF 的面积比为()A. B. C. D.【分析】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CD,AB=CD,而E 是AB 的中点,BE=AB=CD,再证明△BEF∽△DCF,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计算的值.【解答】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AB=CD,∵E 是AB 的中点,∴BE=AB=CD;∵BE∥CD,∴△BEF∽△DCF,∴=()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利用相似比计算相应线段的长.6.(3 分)抛物线y=2x2 向左平移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A.y=2(x+1)2+3 B.y=2(x+1)2﹣3C.y=2(x﹣1)2﹣3 D.y=2(x﹣1)2+3【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把抛物线y=2x2 的图象向左平移1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2(x+1)2﹣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要求熟练掌握平移的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7.(3分)已知点(x1,y1)、(x2,y2)、(x3,y3)在双曲线上,当x1<0<x2<x3 时,y1、y2、y3 的大小关系是()A.y1<y2<y3 B.y1<y3<y2 C.y3<y1<y2 D.y2<y3<y1【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函数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其增减性,再由x1<0<x2<x3 判断出各点所在的象限,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函数中,k=1>0,∴此函数的图象的两个分支位于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x1<0<x2<x3,∴点 A (x 1,y 1)在第三象限,B (x 2,y 2)、C (x 3,y 3)在第一象限,∴y 1<0,0<y 3<y 2,∴y 1<y 3<y 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各点的 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3 分)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D 是圆上的两点.若 BC =8,,则 AB 的长为( )B .C .D .12【分析】连接 AC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 =∠D ,∠ACB =90°,根据余弦的定义计 算即可.【解答】解:连接 AC , 由圆周角定理得,∠B =∠D ,∵AB 是⊙O 的直径,∴∠ACB =90°,∴cos B = =,又 BC =8,∴AB =12,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 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 3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A 为双曲线上一点, 点 B 的坐标为( 4, 0).若△AOB 的面积为 6,则点 A 的坐标为( )A .A.(﹣4,)B.(4,)C.(﹣2,3)或(2,﹣3)D.(﹣3,2)或(3,﹣2)【分析】设点A 的坐标为(﹣,a),根据点B 的坐标为(4,0),△AOB 的面积为6,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设点A 的坐标为(﹣,a),∵点B 的坐标为(4,0).若△AOB 的面积为6,∴S△AOB=4×|a|=6,解得:a=±3,∴点A 的坐标为(﹣2,3)(2.﹣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且保持不变.10.(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x2+bx+c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M,与平行于x 轴的直线l 交于A、B 两点,若AB=3,则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A. B. C.2 D.【分析】设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m,则有x2+bx+c=m 两根的差为3,又x2+bx+c=0 时,△=0,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抛物线y=x2+bx+c 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b2﹣4ac=0,∴b2﹣4c=0,设M 到直线l 的距离为m,则有x2+bx+c=m 两根的差为3,可得:b2﹣4(c﹣m)=9,解得:m=.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x 轴和直线的交点问题,会用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列式求解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共18 分,每小题3 分)11.(3 分)请写一个图象在第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y=﹣.【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k<0,写一个k<0 的反比例函数即可.【解答】解:∵图象在第二、四象限,∴y=﹣,故答案为:y=﹣.【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0),(1)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一、三象限;(2)k<0,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12.(3 分)已知关于x 的方程x2﹣6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m<9 .【分析】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关于x 的方程x2﹣6x+m=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2﹣4ac=(﹣6)2﹣4m=36﹣4m>0,解得:m<9.故答案为m<9.【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b2﹣4ac 有如下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13.(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BC 与△A′B′C′顶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若△ABC 与△A′B′C′是位似图形,则位似中心的坐标是(8,0).【分析】根据位似图形的主要特征:每对位似对应点与位似中心共线画图解答.【解答】解:直线AA′与直线BB′的交点坐标为(8,0),所以位似中心的坐标为(8,0).故答案为:(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14.(3 分)如图,正比例函数y=mx(m≠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A、B 两点,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是(﹣1,﹣2).【分析】由题意,点A 的坐标适合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A 的坐标(1,2)代入y=mx(m≠0)与y=,分别求出m、n 的值为2、2.即正比例函数y=2x①与反比例函数y=②,利用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可得:2x=,得x=±1,故点B 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2.【解答】解:把点A 的坐标为(1,2)代入y=mx 与y=,得m=2,n=2.即y=2x①,y=②,解之得:x=±1,将x=﹣1 代入①得y=﹣2,∴点B 的坐标是(﹣1,﹣2).方法二:∵A、B 关于原点对称,A(1,2),∴B(﹣1,﹣2).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可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来求解.图象经过点,则点适合方程.15.(3 分)古算趣题:“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若设竿长为x 尺,则可列方程为(x﹣2)2+(x﹣4)2=x2 .【分析】设竿长为x 尺,根据题意可得,则房门的宽为x﹣4,高为x﹣2,对角线长为x,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答】解:设竿长为x 尺,由题意得,(x﹣2)2+(x﹣4)2=x2.故答案为:(x﹣2)2+(x﹣4)2=x2.【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表示出各个边的长度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16.(3 分)正方形CEDF 的顶点D、E、F 分别在△ABC 的边AB、BC、AC 上.(1)如图,若tan B=2,则的值为;(2)将△ABC 绕点 D 旋转得到△A′B′C′,连接BB′、CC′.若,则tan B 的值为.【分析】(1)由正方形的性质得ED=EC,∠CED=90°,再在Rt△BDE 中,利用正切的定义得到DE=2BE,则CE=BE,所以=;(2)连结DC、DC′,如图,根据旋转的性质得DB=DB′,DC=DC′,∠BDB′=∠CDC′,则可判断△DBB′∽△DC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则可设DC=3 x,BD=5x,然后利用正方形性质得DE=3x,接着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E=4x,最后根据正切的定义求解.【解答】解:(1)∵四边形CEDF 为正方形,∴ED=EC,∠CED=90°,在Rt△BDE 中,∵tan B==2,∴DE=2BE,∴==;(2)连结DC、DC′,如图,∵△ABC 绕点D 旋转得到△A′B′C′,∴DB=DB′,DC=DC′,∠BDB′=∠CDC′,即=,∴△DBB′∽△DCC′,∴==,设DC=3x,BD=5x,∵四边形CEDF 为正方形,∴DE=3x,在Rt△BDE 中,BE===4x,∴tan B===.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主要利用相似比计算相应线段的长和得到对应角相等.解决(2)的关键是证明△DBB′∽△DCC ′得到=.三、解答题(本题共72 分,第17~26 题,每小题5 分,第27 题6 分,第28 题8 分,第29 题8 分)17.(5 分)计算:sin30°+3tan60°﹣cos245°.【分析】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带入求解.【解答】解:原式=+3 ﹣=.【点评】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8.(5 分)解方程:x2+2x﹣5=0.【分析】根据配方法的步骤先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再在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2 的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然后开方即可.【解答】解:x2+2x﹣5=0x2+2x=5,x2+2x+1=6,(x+1)2=6,x+1=±,x1=﹣1+,x2=﹣1﹣.【点评】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方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等,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学会根据方程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解题效率.19.(5 分)如图,D 是AC 上一点,DE∥AB,∠B=∠DAE.求证:△ABC∽△DAE.【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AB=∠EDA.再由已知条件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DE∥AB,∴∠CAB=∠EDA.∵∠B=∠DAE,∴△ABC∽△DAE.【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熟记两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5 分)已知m 是方程x2+x﹣1=0 的一个根,求代数式(m+1)2+(m+1)(m﹣1)的值.【分析】由m 为已知方程的解,将x=m 代入方程求出m2+m 的值,原式整理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把x=m 代入方程得:m2+m﹣1=0,即m2+m=1,则原式=m2+2m+1+m2﹣1=2(m2+m)=2.【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21.(5 分)已知二次函数y=x2+bx+8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2,0),求点B 的坐标.【分析】先把A 点坐标代入y=x2+bx+8 中求出b 的值,从而得到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6x+8,然后解方程x2+6x+8=0 即可得到B 点坐标.【解答】解:∵二次函数y=x2+bx+8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2,0),∴0=4﹣2b+8,∴b=6,∴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6x+8,当y=0 时,x2+6x+8=0,解得x1=﹣2,x2=﹣4,∴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B 的坐标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ax2+bx+c(a,b,c 是常数,a≠0)与x 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 分)如图,矩形ABCD 为某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围建的一个生物苗圃园,其中两边靠墙(墙足够长),另外两边用长度为16 米的篱笆(虚线部分)围成.设AB 边的长度为x 米,矩形ABCD 的面积为y 平方米.(1)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x2+16x (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求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分析】(1)设AB 边的长度为x 米,CB 的长为(16﹣x)米,利用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出矩形面积y 与x 的关系式;(2)利用配方法求得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解答】解:(1)y=(16﹣x)x=﹣x2+16x;(2)∵y=﹣x2+16x,∴y=﹣(x﹣8)2+64.∵0<x<16,∴当x=8 时,y 的最大值为64.答:矩形ABCD 的最大面积为64 平方米.【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的面积构建二次函数模型,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23.(5 分)如图,在△ABC 中,∠ACB=90°,D 为AC 上一点,DE⊥AB 于点E,AC=12,BC=5.(1)求cos∠ADE 的值;(2)当DE=DC 时,求AD 的长.【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A+∠ADE=90°,∠A+∠B=90°,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ADE=∠B,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13,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2)由(1)得,设AD 为x,则,由于AC=AD+CD =12,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DE⊥AB,∴∠DEA=90°,∴∠A+∠ADE=90°,∵∠ACB=90°,∴∠A+∠B=90°,∴∠ADE=∠B,在Rt△ABC 中,∵AC=12,BC=5,∴AB=13,∴,∴;(2)由(1)得,设AD 为x,则,∵AC=AD+CD=12,∴,解得,∴.【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正确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24.(5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双曲线y=与直线y=kx﹣2 交于点A (3,1).(1)求直线和双曲线的解析式;(2)直线y=kx﹣2 与x 轴交于点B,点P 是双曲线y=上一点,过点P 作直线PC∥ x 轴,交y 轴于点C,交直线y=kx﹣2 于点D.若DC=2OB,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为P(,2)或(﹣,﹣6).【分析】(1)把A 的坐标分别代入双曲线y=与直线y=kx﹣2,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2)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得出CF=2OF,即可求得直线CD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从而求得P 的纵坐标,代入(1)求得的解析式即可求得P 点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y=kx﹣2 过点A(3,1),∴1=3k﹣2.∴k=1.∴直线的解析式为y=x﹣2.∵双曲线y=过点A(3,1),∴m=3.∴双曲线的解析式为.(2)∵PC∥x 轴,DC=2OB,∴==,∴CF=2OF,由直线y=x﹣2 可知F(0,﹣2),∴OF=2,∴CF=4,∴C 的坐标为(0,2)或(0,﹣6),∴P 的纵坐标为2 或﹣6,代入y=得,2=,解得x=,﹣6=,解得x=﹣,∴P(,2)或(﹣,﹣6).故答案为P(,2)或(﹣,﹣6).【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和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求得直线CD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5.(5 分)如图,小嘉利用测角仪测量塔高,他分别站在A、B 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α=45°,β=50°.AB 为10 米.已知小嘉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AC 为1.5 米,计算塔的高度.(参考数据:sin50°取0.8,cos50°取0.6,tan50°取1.2)【分析】设EF=x 米,在Rt△FCE 中,∠FCE=∠FEC=45°,可得出FC=EF,FD =x﹣10,在Rt△FBE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x 的值,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依题意,可得CD=AB=10,FG=AC=1.5,∠EFC=90°,在Rt△EFD 中,∵β=50°,,∴EF=1.2FD,在Rt△EFC 中,∵α=45°,∴CF=EF=1.2FD,∵CD=CF﹣FD=10,∴FD=50,∴EF=1.2FD=60,∴EG=EF+FG=60+1.5=61.5答:塔的高度为61.5 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5 分)如图,△ABC 内接于⊙O,过点B 作⊙O 的切线DE,F 为射线BD 上一点,连接CF.(1)求证:∠CBE=∠A;(2)若⊙O 的直径为5,BF=2,tan A=2,求CF 的长.【分析】(1)连接BO 并延长交⊙O 于点M,连接MC,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M,∠MCB=90°,求出∠M+∠MBC=90°,根据切线性质求出∠CBE+∠MBC=90°,推出∠CBE=∠M 即可;(2)过点C 作CN⊥DE 于点N,求出∠CNF=90°,求出tan M=tan∠CBE=tan A=2,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CN、BN,求出FN,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BO 并延长交⊙O 于点M,连接MC,∴∠A=∠M,∠MCB=90°,∴∠M+∠MBC=90°,∵DE 是⊙O 的切线,∴∠CBE+∠MBC=90°,∴∠CBE=∠M,∴∠CBE=∠A;(2)解:过点C 作CN⊥DE 于点N,∴∠CNF=90°,由(1)得,∠M=∠CBE=∠A,∴tan M=tan∠CBE=tan A=2,在Rt△BCM 中,∵BM=5,tan M=2,∴,在Rt△CNB 中,∵,∴CN=4,BN=2,∵BF=2,∴FN=BF+BN=4,在Rt△FNC 中,∵FN=4,CN=4,∴.【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的应用,能求出∠M=∠CBE=∠A 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难度偏大.27.(6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x=m 与双曲线y n=的交点A m,n(m、n 为正整数)为“双曲格点”,双曲线y n=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沿着竖直方向平移或以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进行翻折之后得到的函数图象为其“派生曲线”.(1)①“双曲格点”A2,1 的坐标为(2,);②若线段A4,3A4,n 的长为1 个单位长度,则n=7 ;(2)图中的曲线f 是双曲线y1=的一条“派生曲线”,且经过点A2,3,则f 的解析式为y=+1 ;(3)画出双曲线y3=的“派生曲线”g(g 与双曲线y3=不重合),使其经过“双曲格点”A2,a、A3,3、A4,b.【分析】(1)①把x=2 代入y=即可求得点的纵坐标;②首先求得A4,3A4,n 的坐标,然后根据线段A4,3A4,n 的长为1 个单位长度即可求得n 的值;(2)把x=2 代入y=求得点A2,3 的坐标,然后设f 的解析式为y=+k,把点A2,3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k 的值,进而求得代数式;(3)首先求得“双曲格点”A2,a、A3,3、A4,b 的坐标,把y=进行上下平移或把y=沿平行与x 轴的直线翻折,进行平移即可求得.【解答】解:(1)①把x=2 代入y=得:y=,则A 的坐标是(2,);②把x=4 代入y=得y=.根据题意得:(4﹣2)2+(﹣)2=1,解得:n=7.故答案是:(2,),7;(2)把x=2 代入y=得y=,则点A2,3 的坐标是(2,).设f 的解析式为y=+k,把(2,)代入,得=+k,解得:k=1.则f 的解析式是:;(3)把x=2 代入y=得y=,则A2,a 的坐标是(2,);把x=3 代入y=得y=1,则A3,3 的坐标是(3,1);把x=4 代入y=得y=,则A4,b 的坐标是(4,).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与翻折以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理解“派生曲线”和“双曲格点”的定义,理解定义求得“双曲格点”的坐标是关键.28.(8 分)(1)如图1,△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连接BD.若AC=2,BC=1,则△BCD 的周长为 3 ;(2)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且△EDF 的周长等于AD 的长.①在图2 中求作△EDF(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②在图3 中补全图形,求∠EOF 的度数;③若,则的值为.【分析】(1)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得出△BCD 的周长=BC+CD+BD=BC+AC,即可得出结果;(2)①在AD 上截取AH=DE,再作EH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F,△EDF 即为所求;②连接OA、OD、OH,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1=∠2=45°,由SAS 证明△ODE≌△OAH,得出∠DOE=∠AOH,OE=OH,得出∠EOH=90°,证出EF=HF,由SSS 证明△EOF≌△HOF,得出∠EOF=∠HOF=45°即可;③作OG⊥CD 于G,OK⊥AD 于K,设AF=8t,则CE=9t,设OG=m,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GE=CE﹣CG=9t﹣m,DE=2CG﹣CE=2m﹣9t,FK=AF﹣KA=8t﹣m,DF=2DK﹣A F=2m﹣8t,由HL 证明Rt△E OG≌Rt△H OK,得出GE=K H,因此EF=GE+FK=17t﹣2m,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m=6t,得出OG=OK=6t,GE =9t﹣m=9t﹣6t=3t,FK=8t﹣m=2t,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BD=AD,∴△BCD 的周长=BC+CD+BD=BC+AC=1+2=3,故答案为:3;(2)①如图1 所示:△EDF 即为所求;②如图2 所示:AH=DE,连接OA、OD、OH,∵点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A=OD,∠AOD=90°,∠1=∠2=45°,在△ODE 和△OAH 中,,∴△ODE≌△OAH(SAS),∴∠DOE=∠AOH,OE=OH,∴∠EOH=90°,∵△EDF 的周长等于AD 的长,∴EF=HF,在△EOF 和△HOF 中,,∴△EOF≌△HOF(SSS),∴∠EOF=∠HOF=45°;③作OG⊥CD 于G,OK⊥AD 于K,如图3 所示:设AF=8t,则CE=9t,设OG=m,∵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四边形OGDK 为正方形,CG=DG=DK=KA=AB=OG,∴GE=CE﹣CG=9t﹣m,DE=2CG﹣CE=2m﹣9t,FK=AF﹣KA=8t﹣m,DF=2DK﹣AF=2m﹣8t,由(2)②知△EOF≌△HOF,∴OE=OH,EF=FH,在Rt△EOG 和Rt△HOK 中,,∴Rt△EOG≌Rt△HOK(HL),∴GE=KH,∴EF=GE+FK=9t﹣m+8t﹣m=17t﹣2m,由勾股定理得:DE2+DF2=EF2,∴(2m﹣9t)2+(2m﹣8t)2=(17t﹣2m)2,整理得:(m+6t)(m﹣6t)=0,∴m=6t,∴OG=OK=6t,GE=9t﹣m=9t﹣6t=3t,FK=8t﹣m=2t,∴====.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方程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9.(8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定义直线y=ax+b 为抛物线y=ax2+bx 的特征直线,C(a,b)为其特征点.设抛物线y=ax2+bx 与其特征直线交于A、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1)当点A 的坐标为(0,0),点B 的坐标为(1,3)时,特征点C 的坐标为(3,0);(2)若抛物线y=ax2+bx 如图所示,请在所给图中标出点A、点B 的位置;(3)设抛物线y=ax2+bx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其特征直线交y 轴于点E,点F 的坐标为(1,0),DE∥CF.①若特征点C 为直线y=﹣4x 上一点,求点D 及点C 的坐标;②若<tan∠ODE<2,则b 的取值范围是或.【分析】(1)根据点A、B 求出直线解析式,得到a、b 值,即可写出点C 坐标;(2)联立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点A(1,a+b),B(﹣,0),根据图象描出两点即可;(3)求出点D 坐标,根据点F、C、E 坐标及平行四边形性质,即可求出特征点C 的坐标,根据已知和已证得:C(a,b),E(0,b),F(1,0),D(﹣,0),由CEDF 平行四边形性质可以得出b 关于a 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已知<tan∠ODE<2 求出a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出b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A(0,0),B(1.3),代入:直线y=ax+b,解得:a=3,b=0,∴直线y=3x,抛物线解析式:y=3x2,∴C(3,0).故答案为:(3,0);(2)联立直线y=ax+b 与抛物线y=ax2+bx,得:ax2+(b﹣a)x﹣b=0,∴(ax+b)(x﹣1)=0,解得:x=﹣,x=1,∴A(1,a+b),B(﹣,0).点A、点B 的位置如图所示;(3)①如图,∵特征点C 为直线y=﹣4x 上一点,∴b=﹣4a.∵抛物线y=ax2+bx 的对称轴与x 轴交于点D,∴对称轴.∴点D 的坐标为(2,0).∵点F 的坐标为(1,0),∴DF=1.∵特征直线y=ax+b 交y 轴于点E,∴点E 的坐标为(0,b).∵点C 的坐标为(a,b),∴CE∥DF.∵DE∥CF,∴四边形DECF 为平行四边形.∴CE=DF=1.∴a=﹣1.∴特征点C 的坐标为(﹣1,4).②由已知和已证得:C(a,b),E(0,b),F(1,0),D(﹣,0),∵<tan∠ODE<2,∴<<2,∴<| |<2,解得:<|2a|<2,∴﹣1<a<﹣或<a<1,∵DE∥CF,CE∥DF,∴CE=DF,由题意可得:1+ =a,(可以画出三种图象,由此得出这个结论)整理得:b=2a2﹣2a即:b=2(a﹣)2﹣当b=2(a﹣)2﹣时,当﹣1<a<﹣,可得.当<a<1 时,可得﹣≤b<0 综上所述:或﹣≤b<0.【点评】题目考查了新定义特征点、特征线及二次函数综合应用,题目整体难易适中,对学生最大的难点在于对新定义的理解.适合学生对中考压轴题目训练.。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3)小题。
每年四月,北国草木萌发,鸿雁便翩然北飞。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它们喜欢群居,飞行时排行前进。
它们喜欢将巢筑在湖泊岸边、沼泽地上或芦苇丛中等荒僻.之地。
在不同的环境中,鸿雁们都能构筑自己的安乐窝,来繁衍.后代。
鸿雁们看上去①。
但它们警觉性高,一旦受到惊扰,便会张皇失()。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曾用“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一句写自己惶.急、孤苦、无助的处境,同鸿雁遇到惊吓时的情态一样,惟妙惟()。
每年九十月间,北国衰草连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鸿雁便南迁。
鸿雁奋力归巢的景象,常使异乡游子触目伤()。
异乡琐屑.,往往触发他们的思乡之情。
情郁于中,不能自已.,游子便通过各种方式排遣乡愁。
鸿雁北飞南迁,周而复(),牵动着游子的心。
因此,在中国诗词长廊中,②。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萌.发(mãng)惶.急(huáng)B.琐屑.(xiâ)不能自已.(yǐ)C.繁衍.(yǎn)翩.然(piān)D.荒僻.(bì)风雪载.途(zài)(2)文段中加点词语所填字形和对字义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惟妙惟()应填“肖”,字义为“肖像”B.触目伤()应填“怀”,字义为“心”C.张皇失()应填“错”,字义为“安排,放置”D.周而()始应填“覆”,字义为“又”(3)为文段①②处补充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个个沉着镇定②鸿雁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B.①个个沉着镇定②游子思乡之情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在鸿雁身上。
C.①彼此相安无事②鸿雁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D.①彼此相安无事②游子思乡之情作为一种特有的形象,寄托在鸿雁身上。
【答案】(1)D(2)B(3)A【解析】(1)试题分析:D中应是“荒僻.(pì)”。
某某省资阳市简阳市养马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质检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副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如图,△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已知A(﹣4,6),B(﹣6,2),E(2,1),则点D 的坐标为( )A.(﹣4,6)B.(4,6)C.(﹣2,1)D.(6,2)3.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A.(a+b)2=a2+2ab+b2B.(a﹣b)2=a2﹣2ab+b2C.a2﹣b2=(a+b)(a﹣b) D.(a+2b)(a﹣b)=a2+ab﹣2b2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A.3x+2x﹣1=5x﹣1 B.(3a+2b)(3a﹣2b)=9a2﹣4b2C.x2+x=x2(1+)D.2x2﹣8y2=2(x+2y)(x﹣2y)5.如果多项式x2+mx+16能分解为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的形式,那么m的值为( )A.4 B.8 C.﹣8 D.±86.小军家距学校5千米,原来他骑自行车上学,学校为保障学生安全,新购进校车接送学生,若校车速度是他骑车速度的2倍,现在小军乘校车上学可以从家晚10分钟出发,结果与原来到校时间相同.设小军骑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 ) A.+=B.﹣=C.+10= D.﹣10=7.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X围是( )A.x≥﹣且x≠1B.x≠1 C.D.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 B.=7 C.=2D.=×9.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负数,则m的取值X围是( )A.m>2 B.m≥2 C.m≥2且m≠3D.m>2且m≠310.在第1个△ABA1中,∠B=52°,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2013个三角形的以A2013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为( )A.B.C.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若的值在两个整数a与a+1之间,则a=__________.12.如果x+y=﹣4,x﹣y=8,那么代数式x2﹣y2的值是__________.13.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__________.14.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和6,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__.15.已知x(x+3)=1,则代数式2x2+6x+2017的值为__________.16.计算:(x3y)﹣1•(x2y)2=__________.17.在等腰△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或12两个部分,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等于__________.18.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2|=__________.19.当x<3时,﹣|x﹣6|=__________.20.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30°,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则∠APB的度数为____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9分)2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982﹣22.22.计算:(1)﹣()﹣1﹣+|﹣2|(2)÷3×.四、解答题23.先化简再求值:3x2y﹣[2x2y﹣3(2xy﹣x2y)+5xy],其中(x﹣2)2+|y+1|=0.24.先化简,再求值:(a2b+ab)÷,其中a=+1,b=﹣1.2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1)请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2)化简:.26.海门某公司计划从商店购买同一品牌的台灯和手电筒,已知购买一个台灯比购买一个手电筒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台灯和用160元购买手电筒,则购买台灯的个数是购买手电筒个数的一半.求购买该品牌一个台灯、一个手电筒各需要多少元?27.八年级数学课上,朱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聪与同桌小明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的DB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__________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__________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3,AE=1,则CD=__________(请你直接写出结果).28.在△ABC中,AB=AC,D是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1)如图,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若∠BAC=40°,则∠DCE=__________°.(2)设∠BAC=m,∠DCE=n.①如图,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m与n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重合)移动时,m与n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015-2016学年某某省资阳市简阳市养马中学八年级(上)质检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四副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解答】解:A、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不能够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C、D都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2.如图,△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已知A(﹣4,6),B(﹣6,2),E(2,1),则点D 的坐标为( )A.(﹣4,6)B.(4,6)C.(﹣2,1)D.(6,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C与△DEF关于y轴对称,A(﹣4,6),∴D(4,6).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准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3.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A.(a+b)2=a2+2ab+b2B.(a﹣b)2=a2﹣2ab+b2C.a2﹣b2=(a+b)(a﹣b) D.(a+2b)(a﹣b)=a2+ab﹣2b2【考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分析】第一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边长是b 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a2﹣b2;第二个图形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是(a+b),宽是(a﹣b)的长方形,面积是(a+b)(a﹣b);这两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解答】解:∵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2﹣b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b)(a﹣b),而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a2﹣b2=(a+b)(a﹣b).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平方差公式.4.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A.3x+2x﹣1=5x﹣1 B.(3a+2b)(3a﹣2b)=9a2﹣4b2C.x2+x=x2(1+)D.2x2﹣8y2=2(x+2y)(x﹣2y)【考点】因式分解的意义.【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可得答案.【解答】解:A、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A错误;B、是整式的乘法,故B错误;C、没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C错误;D、把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利用了因式分解的意义.5.如果多项式x2+mx+16能分解为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的形式,那么m的值为( )A.4 B.8 C.﹣8 D.±8【考点】完全平方式.【分析】一个二项式的平方的形式我们就可以想到完全平方公式,16=42,由此来推算一次项的系数.【解答】解:∵(x±4)2=x2±8x+16,所以m=±2×4=±8.故选D.【点评】这道题考我们的逆向思维,关键是我们能够反过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确定未知数.6.小军家距学校5千米,原来他骑自行车上学,学校为保障学生安全,新购进校车接送学生,若校车速度是他骑车速度的2倍,现在小军乘校车上学可以从家晚10分钟出发,结果与原来到校时间相同.设小军骑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 ) A.+=B.﹣=C.+10= D.﹣10=【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专题】行程问题;压轴题.【分析】设小军骑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小车速度是2x千米/小时,根据“小军乘小车上学可以从家晚10分钟出发”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解答】解:设小军骑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小车速度是2x千米/小时,由题意得,﹣=.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找出题中蕴含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X围是( )A.x≥﹣且x≠1B.x≠1 C.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1≥0且x﹣1≠0,解得x≥﹣且x≠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 B.=7 C.=2D.=×【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判断A、B,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可判断C,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判断D.【解答】解:A、=3,故A错误;B、==5,故B错误;C、,故C错误;D、=×,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除发是解题关键.9.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是非负数,则m的取值X围是( ) A.m>2 B.m≥2 C.m≥2且m≠3D.m>2且m≠3【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表示出x,根据方程的解为非负数求出m的X围即可.【解答】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m﹣3=x﹣1,解得:x=m﹣2,由方程的解为非负数,得到m﹣2≥0,且m﹣2≠1,解得:m≥2且m≠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时刻注意分母不为0这个条件.10.在第1个△ABA1中,∠B=52°,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2013个三角形的以A2013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为( )A.B.C.D.【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1A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2A1,∠DA3A2及∠E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A n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A1中,∠B=52°,AB=A1B,∴∠BA1A===64°,∵A1A2=A1C,∠BA1A是△A1A2C的外角,∴∠CA2A1===32°;同理可得,∠DA3A2=16°,∠EA4A3=8°,∴∠A n=,∴A2013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CA2A1,∠DA3A2及∠EA4A3的度数,找出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若的值在两个整数a与a+1之间,则a=2.【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夹逼法“得出的X围,继而也可得出a的值.【解答】解:∵2=<=3,∴的值在两个整数2与3之间,∴可得a=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夹逼法的运用.12.如果x+y=﹣4,x﹣y=8,那么代数式x2﹣y2的值是﹣32.【考点】平方差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目可发现x2﹣y2=(x+y)(x﹣y),然后用整体代入法进行求解.【解答】解:∵x+y=﹣4,x﹣y=8,∴x2﹣y2=(x+y)(x﹣y)=(﹣4)×8=﹣32.故答案为:﹣3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由题设中代数式x+y,x﹣y的值,将代数式适当变形,然后利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13.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0.【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可以求出x的值.【解答】解:由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x2﹣x=0,|x|﹣1≠0,由x2﹣x=0,得x(x﹣1)=0,∴x=0或x=1,由|x|﹣1≠0,得|x|≠1,∴x≠±1,综上,得x=0,即x的值为0.【点评】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4.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和6,则它的周长为1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2和6,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解答】解:假设以2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三角形的各边长分别为2,2,6,不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腰长只能为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2=14.故填14.【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x(x+3)=1,则代数式2x2+6x+2017的值为2019.【考点】代数式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前两项变形后,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x(x+3)=1,∴原式=2x(x+3)+2017=2+2017=2019.故答案为:2019.【点评】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计算:(x3y)﹣1•(x2y)2=xy.【考点】负整数指数幂.【分析】根据积的乘方,可化成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可得答案.【解答】解:原式=x﹣3y﹣1•x4y2=x﹣3+4y﹣1+2=xy,故答案为:xy.【点评】本题考查了负整指数幂,利用了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17.在等腰△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或12两个部分,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等于7或11.【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因为已知条件给出的15或12两个部分,哪一部分是腰长与腰长一半的和不明确,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根据题意,①当15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15,解得AC=10,所以底边长=12﹣×10=7;②当12是腰长与腰长一半时,AC+AC=12,解得AC=8,所以底边长=15﹣×8=11.所以底边长等于7或11.故填7或1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给出哪一部分长要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8.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2|=1.【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与数轴.【分析】利用数轴得出a的取值X围,进而化简求出即可.【解答】解:∵由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a<2,∴+|a﹣2|=+|a﹣2|=a﹣1+2﹣a=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开平方去绝对值得出是解题关键.19.当x<3时,﹣|x﹣6|=﹣3.【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再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计算即可.【解答】解:∵x<3,即x﹣3<0,x﹣6<0,∴原式=|x﹣3|﹣|x﹣6|=﹣x+3+x﹣6=﹣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在Rt△ABC中,∠C=90°,∠A=30°,在直线AC上找点P,使△ABP是等腰三角形,则∠APB的度数为15°、30°、75°、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分别根据当AB=BP1时,当AB=AP3时,当AB=AP2时,当AP4=BP4时,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在Rt△ABC中,∠C=90°,∠A=30°,∴当AB=BP1时,∠BAP1=∠BP1A=30°,当AB=AP3时,∠ABP3=∠AP3B=∠BAC=×30°=15°,当AB=AP2时,∠ABP2=∠AP2B=×(180°﹣30°)=75°,当AP4=BP4时,∠BAP4=∠ABP4,∴∠AP4B=180°﹣30°×2=120°,∴∠APB的度数为:15°、30°、75°、120°.故答案为:15°、30°、75°、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三、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9分)21.利用乘法公式计算:982﹣22.【考点】平方差公式.【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98+2)×(98﹣2)=960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22.计算:(1)﹣()﹣1﹣+|﹣2|(2)÷3×.【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和绝对值的意义得到原式=2﹣4﹣+2﹣,然后合并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解答】解:(1)原式=2﹣4﹣+2﹣=﹣2;(2)原式=1•••=•2a=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记住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四、解答题23.先化简再求值:3x2y﹣[2x2y﹣3(2xy﹣x2y)+5xy],其中(x﹣2)2+|y+1|=0.【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3x2y﹣2x2y+6xy﹣3x2y﹣5xy=﹣2x2y+xy,∵(x﹣2)2+|y+1|=0,∴x﹣2=0,y+1=0,即x=2,y=﹣1,则原式=8﹣2=6.【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4.先化简,再求值:(a2b+ab)÷,其中a=+1,b=﹣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首先把分式进行化简,然后计算分式的除法,最后代入a、b的值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ab(a+1)÷=ab(a+1)÷(a+1)=ab,则当a=+1,b=﹣1时,原式=(+1)(﹣1)=3﹣1=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利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化简分式.2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1)请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2)化简:.【考点】分母有理化.【专题】阅读型.【分析】(1)运用第二种方法求解,(2)先把每一个加数进行分母有理化,再找出规律后面的第二项和前面的第一项抵消,得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2)原式=+++…=﹣1+﹣+﹣+…﹣=﹣1=3﹣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母有理化,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有理化因式.26.海门某公司计划从商店购买同一品牌的台灯和手电筒,已知购买一个台灯比购买一个手电筒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台灯和用160元购买手电筒,则购买台灯的个数是购买手电筒个数的一半.求购买该品牌一个台灯、一个手电筒各需要多少元?【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设购买该品牌一个手电筒需要x元,则购买一个台灯需要(x+20)元.根据等量关系:购买台灯的个数是购买手电筒个数的一半,列出方程.【解答】解:设购买该品牌一个手电筒需要x元,则购买一个台灯需要(x+20)元.根据题意得=×解得 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所以 x+20=25.答:购买一个台灯需要25元,购买一个手电筒需要5元.【点评】本题考查了方程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进而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不等量)关系.27.八年级数学课上,朱老师出示了如下框中的题目.小聪与同桌小明讨论后,进行了如下解答:(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当点E为AB的中点时,如图1,确定线段AE与的DB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DB (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解:题目中,AE与DB的大小关系是:AE=DB(填“>”,“<”或“=”).理由如下:如图2,过点E作E F∥BC,交AC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直线BC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3,AE=1,则CD=2或4(请你直接写出结果).【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当E为中点时,过E作EF∥BC交AC于点F,则可证明△BDE≌△FEC,可得到AE=DB;(2)类似(1)过E作EF∥BC交AC于点F,可利用AAS证明△BDE≌△FEC,可得BD=EF,再证明△AE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到AE=EF,可得AE=DB;(3)分点E在AB上和在BA的延长线上,类似(2)证得全等,再利用平行得到.【解答】解:(1)如图1,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ABC为等边三角形,∴∠AFE=∠ACB=∠ABC=60°,△AEF为等边三角形,∴∠EFC=∠EBD=120°,EF=AE,∵ED=EC,∴∠EDB=∠ECB,∠ECB=∠FEC,∴∠EDB=∠FEC,在△BDE和△FEC中∴△BDE≌△FEC(AAS),∴BD=EF,∴AE=BD,故答案为:=;(2)如图2,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ABC为等边三角形,∴∠AFE=∠ACB=∠ABC=60°,△AEF为等边三角形,∴∠EFC=∠EBD=120°,EF=AE,∵ED=EC,∴∠EDB=∠ECB,∠ECB=∠FEC,∴∠EDB=∠FEC,在△BDE和△FEC中∴△BDE≌△FEC(AAS),∴BD=EF,∴AE=BD,故答案为:=;(3)因为AE=1,△ABC的边长为3,所以E点可能在线段AB上,也可能在BA的延长线上,当点E在AB时,同(2)可知BD=AE=1,则CD=BC+BD=1+3=4,当点E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过点E作EF∥BC,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则∠F=∠FCB=∠B=60°,∠FEC+∠ECD=∠FEC+∠EDC=180°,∴∠EDB=∠FEC,且ED=EC,在△BDE和△FEC中∴△BDE≌△FEC(AAS),∴EF=BD,又可判定△AEF为等边三角形,∴BD=EF=AE=1,∴CD=BC﹣BD=3﹣1=2,故答案为:2或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全等得到BD=EF,再找EF和AE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8.在△ABC中,AB=AC,D是线段BC的延长线上一点,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1)如图,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若∠BAC=40°,则∠DCE=40°.(2)设∠BAC=m,∠DCE=n.①如图,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m与n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重合)移动时,m与n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常规题型.【分析】(1)可证△ABD≌△ACE,可得∠ACE=∠B,即可解题;(2)根据△ABD≌△ACE可分别求得∠BCE用m和用n分别表示,即可求得m、n的关系;(3)分两种情况分析,第1种,当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时,第2种,当D在线段BC上时.【解答】解:(1)∵∠DAE=∠BAC,∴∠BA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CE=∠B,∵AB=AC,∠BAC=40°,∴∠ACE=∠B=70°,∴∠DCE=180°﹣70°﹣70°=40°;(2)∵△ABD≌△ACE(1)已证,∴∠ACE=∠B,∵AB=AC,∠BAC=m,∴∠ACE=∠B=∠ACB=,∴∠BCE=∠ACB+∠ACE=180°﹣m,∵∠BCE=180°﹣∠DCE=180°﹣n,∴m=n.(3)当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反向延长线上时,m=n,当D在线段BC上时,m+n=18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ACE是解题的关键.。
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截止到2015年6月1日,北京市已建成34个地下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到140000立方米,将14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4×104B.1.4×105C.1.4×106D.14×106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5a+a=5a2B.5a+b=5abC.5a2b﹣3ab2=2a2b D.2ab2﹣5b2a=﹣3ab23.如图,是由一个圆柱体和一个长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是()A.B.C.D.4.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棱柱的是()A.B.C.D.5.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为()A.2a B.﹣2b C.﹣2a D.2b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BOE,则∠AOD的补角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8.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数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按照这种移动规律进行下去,第51次移动到点A51,那么点A51所表示的数为()A.﹣74 B.﹣77 C.﹣80 D.﹣8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是.10.若方程3x m﹣2﹣2=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11.已知∠β=48°30′,则∠β的余角是.12.下午2点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度数是.13.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若∠FEC=56°,则∠AED=.14.已知整式x2﹣2x+6的值为9,则﹣2x2+4x+6的值为.15.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至多可打折.16.已知∠AOB=80°,以O为顶点,OB为一边作∠BOC=20°,OD平分∠AOC,则∠BOD 度数为.17.小明和小丽同时从甲村出发到乙村,小丽的速度为4km/h,小明的速度为5km/h,小丽比小明晚到15分钟,则甲、乙两村的距离是km.18.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的便条折成如图的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的(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人们希望纸条两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即AP=MB),若纸条的长为26cm,纸条的宽为2cm,则在开始折叠时起点M与点A的距离为cm.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19.计算:(1)﹣2+6÷(﹣2)×;(2)﹣14+(﹣2)2﹣6×(﹣).20.解方程:(1)3(x﹣5)=﹣12;(2).21.先化简,再求值:3a2﹣4ab+[a2﹣2(a2﹣3ab)],其中|a+1|+(b﹣)2=0.22.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的解与方程3(x﹣m)=6+2m的解相同,求m的值.23.(1)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请在如图的方格中画出该几何体的三视图;(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上再添加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保持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那么最多可以再添加个小正方体.24.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都在格点上.(1)过点C画直线AB的平行线(不写画法,下同);(2)过点A画直线BC的垂线,并注明垂足为G;过点A画直线AB的垂线,交BC于点H.(3)线段的长度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4)线段AG、AH的大小关系为AG AH.(填写下列符号>,<,≤,≥之一)25.我校群星文学社若干名师生准备集体外出采风,现有30座的小客车和45座大客车两种车型供选择.学校根据两种车型的座位数计算后得知:如果仅租用小客车若干辆,师生刚好坐满全部座位;如果仅租用大客车,不仅少用2辆车,而且师生坐完后还多30个座位.(1)求这次准备外出采风的师生共多少人?(2)现决定同时租用大、小客车共6辆,且确保每个师生均有座位,那么至少要租用大客车几辆?26.如图,线段AB=10cm,C是线段AB上一点,BC=6cm,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1)图中共有条线段;(2)求线段AN的长;(3)求线段MN的长.27.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米处出发,以1米/分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米处出发,以0.5米/分的速度上升,两个气球都匀速上升了50分钟.设气球球上升时间为x分(0≤x≤50)(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上升时间/分10 30 (x)1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15 …2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30 …(2)在某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于同一高度?如果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位于什么高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相差7.5米时,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28.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120°,则∠DOE=;若∠AOC=140°,则∠DOE=;(2)若∠AOC=α,则∠DOE=(用含α的式子表示),请说明理由;(3)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满足∠AOC﹣3∠AOF=2∠BOE+∠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B.2.D.3.B.4.B.5.A 6.C.7.C.8.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510.3 11.41°30″12.60°13.62°14.0 15.7 16.30°或50°.17.小明和小丽同时从甲村出发到乙村,小丽的速度为4km/h,小明的速度为5km/h,小丽比小明晚到15分钟,则甲、乙两村的距离是5km.【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设甲、乙两村之间的距离为xkm,根据已知两人的速度结合行驶的路程相等,时间差为15分钟得出方程,再求出答案即可.【解答】解:设甲、乙两村之间的距离为xkm.根据题意可得:﹣=,解得:x=5,答:甲、乙两村之间的距离为5k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18.生活中,有人喜欢把传送的便条折成如图的形状,折叠过程是这样的(阴影部分表示纸条的反面):为了美观,人们希望纸条两端超出点P的长度相等(即AP=MB),若纸条的长为26cm,纸条的宽为2cm,则在开始折叠时起点M与点A的距离为10cm.【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将折叠纸条展开,分析其中的三角形,梯形的特点,再进行计算.【解答】解:将折叠这条展开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两个梯形的上底等于纸条宽,即2cm,下底等于纸条宽的2倍,即4cm,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为纸条宽的2倍,即4cm,故超出点P的长度为(26﹣10)÷2=8,AM=8+2=10cm,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关键是将折叠图形展开,分析每个图形形状及与纸条宽的关系.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19.计算:(1)﹣2+6÷(﹣2)×;(2)﹣14+(﹣2)2﹣6×(﹣).【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1)原式先计算乘除运算,再计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法运算,最后算加减运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2﹣=﹣3;(2)原式=﹣1+4﹣3+2=2.【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解方程:(1)3(x﹣5)=﹣12;(2).【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2)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解答】解:(1)去括号得:3x﹣15=﹣12,移项合并得:3x=3,解得:x=1;(2)去分母得:2(2x+1)﹣(5x﹣1)=6,去括号得:4x+2﹣5x+1=6,移项合并得:﹣x=3,解得:x=﹣3.【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1.先化简,再求值:3a2﹣4ab+[a2﹣2(a2﹣3ab)],其中|a+1|+(b﹣)2=0.【考点】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首先利用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性质得出a,b的值,再利用整式加减运算法则化简求出原式,进而代入a,b的值求出答案.【解答】解:∵|a+1|+(b﹣)2=0,∴a+1=0,b﹣=0,解得:a=﹣1,b=,∴3a2﹣4ab+[a2﹣2(a2﹣3ab)]=3a2﹣4ab+a2﹣2a2+6ab,=2a2+2ab,将a,b的值代入上式可得:原式=2×(﹣1)2+2×(﹣1)×=2﹣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偶次方、绝对值的性质以及整式加减运算法则,正确求出a,b的值是解题关键.22.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的解与方程3(x﹣m)=6+2m的解相同,求m的值.【考点】同解方程.【分析】先求出方程=3x﹣2的解,再代入方程3(x﹣m)=6+2m,即可解答.【解答】解:方程=3x﹣2的解为:x=1,把x=1代入方程3(x﹣m)=6+2m得:3(1﹣m)=6+2m,解得:m=﹣0.6.【点评】本题考查了同解方程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方程解得含义.23.(1)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请在如图的方格中画出该几何体的三视图;(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上再添加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保持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那么最多可以再添加2个小正方体.【考点】作图-三视图;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分析】(1)主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1,1,俯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1,2,1,左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据此可画出图形;(2)保持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不变的情况下添加小正方体即可.【解答】解:(1)如图所示:;(2)可以在①和②的位置上各添加一个小正方体,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都不变,最多添加2个,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画三视图,关键是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24.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A、B、C都在格点上.(1)过点C画直线AB的平行线(不写画法,下同);(2)过点A画直线BC的垂线,并注明垂足为G;过点A画直线AB的垂线,交BC于点H.(3)线段AG的长度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4)线段AG、AH的大小关系为AG<AH.(填写下列符号>,<,≤,≥之一)【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垂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距离.【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特点,过点C作长2宽1的长方形的对角线即可;(2)根据网格结构以及长方形的性质作出即可;(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解答;(4)结合图形直接进行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1)如图所示,直线CD即为所求作的直线AB的平行线;(2)如图所示:(3)线段AG的长度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4)线段AG、AH的大小关系为AG<AH.故答案为:AG;<.【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利用网格结构作垂线,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都是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25.我校群星文学社若干名师生准备集体外出采风,现有30座的小客车和45座大客车两种车型供选择.学校根据两种车型的座位数计算后得知:如果仅租用小客车若干辆,师生刚好坐满全部座位;如果仅租用大客车,不仅少用2辆车,而且师生坐完后还多30个座位.(1)求这次准备外出采风的师生共多少人?(2)现决定同时租用大、小客车共6辆,且确保每个师生均有座位,那么至少要租用大客车几辆?【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先设小客车租了x辆,根据如果仅租用小客车若干辆,师生刚好坐满全部座位;如果仅租用大客车,不仅少用2辆车,而且师生坐完后还多30个座位,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答案;(2)先设至少要租用大客车x辆,根据同时租用大、小客车共6辆,且确保每个师生均有座位,列出不等式,求出解集即可.【解答】解:(1)设小客车租了x辆,根据题意得:30x=45(x﹣2)﹣30,解得:x=8,则这次准备外出采风的师生共有30×8=240(人),答:这次准备外出采风的师生共240人;(2)至少要租用大客车x辆,根据题意得:45x+30(6﹣x)≥240,解得:x≥4,答:至少要租用大客车4辆.【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和不等式.26.如图,线段AB=10cm,C是线段AB上一点,BC=6cm,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1)图中共有10条线段;(2)求线段AN的长;(3)求线段MN的长.【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1)根据线段有两个端点,写出所有线段后计算个数;(2)由N是AC中点知AN=AC,而AC=AB﹣BC,根据AB、BC的长度可得;(3)由图可知,MN=AM﹣AN,由M是AB中点且AB=10cm可得AM长度,由(2)知AN的长度,可得MN长.【解答】解:(1)图中的线段有AN、AC、AM、AB、NC、NM、NB、CM、CB、MB这10条;(2)∵AB=10cm,BC=6cm,∴AC=AB﹣BC=4cm,又∵N是AC的中点,∴AN=AC=2cm;(3)∵AB=10cm,M是AB的中点,∴AM=AB=5cm,由(1)知,AN=2cm,∴MN=AM﹣AN=3cm;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一个量,有大小,区别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27.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米处出发,以1米/分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米处出发,以0.5米/分的速度上升,两个气球都匀速上升了50分钟.设气球球上升时间为x分(0≤x≤50)(1)根据题意,填写下表:上升时间/分10 30 (x)1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15 35…x+52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2030 …0.5x+15(2)在某时刻两个气球能否位于同一高度?如果能,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位于什么高度?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当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相差7.5米时,这时气球上升了多长时间?【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1)根据“1号探测气球从海拔5米处出发,以1米/分的速度上升.与此同时,2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5米处出发,以0.5米/分的速度上升”,得出1号探测气球、2号探测气球的函数关系式;(2)两个气球能位于同一高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解答;(3)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相差7.5米,分两种情况:①2号探测气球比1号探测气球海拔高7.5米;②1号探测气球比2号探测气球海拔高7.5米;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1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m1=x+5,2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m2=0.5x+15;当x=30时,m1=30+5=35;当x=10时,m2=5+15=20.填表如下:上升时间/分10 30 (x)1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15 35 …x+52号探测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米20 30 …0.5x+15故答案为:35,x+5,20,0.5x+15;(2)两个气球能位于同一高度,根据题意得:x+5=0.5x+15,解得:x=20,有x+5=25,答:此时,气球上升了20分钟,都位于海拔25米的高度;(3)分两种情况:①2号探测气球比1号探测气球海拔高7.5米,根据题意得(0.5x+15)﹣(x+5)=7.5,解得x=5;②1号探测气球比2号探测气球海拔高7.5米,根据题意得(x+5)﹣(0.5x+15)=7.5,解得x=35.答:当两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相差7.5米时,这时气球上升了5分或35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函数解析式.28.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若∠AOC=120°,则∠DOE=60°;若∠AOC=140°,则∠DOE=70°;(2)若∠AOC=α,则∠DOE=(用含α的式子表示),请说明理由;(3)在∠AOC的内部有一条射线OF,满足∠AOC﹣3∠AOF=2∠BOE+∠AOF,试确定∠AOF与∠DOE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1)首先利用补角的定义可得出∠BOC,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COE,易得∠DOE;(2)同理由(1)可得;(3)设∠DOE=x,∠AOF=y,根据已知和(2)的结论可得出x﹣y=45°,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1)若∠AOC=120°,则∠BOC=180°﹣120°=60°,∵OE平分∠BOC,∴,∵∠COD=90°,∴∠DOE=∠COD﹣∠COE=90°﹣30°=60°;若∠AOC=140°,则∠BOC=180°﹣140°=40°,∵OE平分∠BOC,∴,∵∠COD=90°,∴∠DOE=∠COD﹣∠COE=90°﹣20°=70°;故答案为:60°;70°;(2);∵∠AOC=α,∴∠BOC=180°﹣α,∵OE平分∠BOC,∴∠COE=,∵∠COD=90°,∴∠DOE=∠COD﹣∠COE=90°﹣(90)=,故答案为:;(3)∠DOE﹣∠AOF=45°.理由:设∠DOE=x,∠AOF=y,左边=∠AOC﹣3∠AOF=2∠DOE﹣3∠AOF=2x﹣3y,右边=2∠BOE+∠AOF=2(90°﹣x)+y=180°﹣2 x+y,∴2x﹣3y=180﹣2 x+y 即4x﹣4y=180°,∴x﹣y=45°∴∠DOE﹣∠AOF=45°.【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正确运用好有关性质准确计算角的和差倍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 2015.1一、基础·运用(共25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共4分)“新国剧”汲.取上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精髓,着眼于探索话剧民族化的途径。
“新国剧”细致入微的表演处.理,变(huàn)莫测的舞台灯光,别出心裁的道具设计,使中国话剧的表现形式(huàn)然一新。
但“新国剧”承载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观众不仅可以随剧情感受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还可能在话剧舞台上欣赏到戏曲唱腔,领略到书法魅力。
①,使“新国剧”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功效,而这种艺术功效仍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的②。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画波浪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汲.取(xī)变换莫测B. 汲.取(jí)涣然一新C. 处.理(chǔ)变幻莫测D. 处.理(chù)焕然一新(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②创新与继承B. 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②传承与发展C. 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发展与传承D. 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继承与创新2. 汉字的某些偏旁在不同的字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分”这个偏旁,在“掰”字中表示该字意思与“分”有关,而在“忿”字中则表示该字读音和“分”相近。
下列汉字中的“门”这一偏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 阔B.闸C. 闷D. 阁3. 下列各组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一项是(2分)A.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滥竽充数B.杞人忧天毛遂自荐功亏一篑C. 得陇望蜀班门弄斧车水马龙D.唇亡齿寒不耻下问明察秋毫4.在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入诗句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
北京市西城区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数学 2015.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在1, 0,1-,2-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 2-B. 1-C. 0D. 12.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约为13 100 000人,创历史新高.将数字13 1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13.1×106B .1.31×107C .1.31×108D .0.131×108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35a b ab +=B. 325a a a +=C. 2222a a a --=-D. 22271422a b a b a b -=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5x m +=的解是2x =-,则m 的值为( ).A.12 B. 12- C. 92 D. 92- 5.若21(2)02x y -++=,则2015()xy 的值为( ) A. 1 B. 1- C.2015- D. 20156.在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从左面看、从上面看分别得到的平面图形是长方形、圆,这个几何体是( )A B CD7.如图,将一个直角三角板AOB 的顶点O 放在直线CD 上, 若∠AOC =35°,则∠BOD 等于 A .155°B .145°C .65°D . 55°8.在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新年之际举行文具优惠销售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设该铅笔卖出x 支,则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 A .0.8 1.20.92(60)87x x ⨯+⨯-= B .0.8 1.20.92(60)87x x ⨯+⨯+= C .0.920.8 1.2(60)87x x ⨯+⨯+= D . 0.920.8 1.2(60)87x x ⨯+⨯-= 9.如图,四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M ,P ,N , Q ,若点M ,N 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则图中表示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A .点MB .点NC .点PD .点Q10.小明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包装盒,他在这个正方体包装盒的上面设计了一个“ ”标志,并在正方体的每个表面都画了黑色粗线,如右图所示.在下列图形中,是这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C D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第11~14题每小题3分,第15~18题每小题2分) 11.4-的倒数是 .12. “m 与n 的平方差”用式子表示为 .14.已知多项式22x y +的值是3,则多项式224x y ++的值是 . 15.写出一个只含有字母x ,y 的三次单项式 .16.如图,已知线段AB =10cm ,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的中点,E 是线段BC 的中点,则DE 的长是 cm .17.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为若干份,然后把它们全部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了4cm ,则这个圆的半径是 cm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cm 2.18.观察下列等式: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62×286=682×26,……在上面的等式中,等式两边的数字分别是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1)根据以上各等式反映的规律,使下面等式成为“数字对称等式”:52× = ×25;(2)设这类等式左边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且2≤a +b ≤9,则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这类“数字对称等式”的规律是.三、计算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19. 3011(10)(12)-+--- 20.51(3)()(1)64-⨯-÷-解: 解:21.21[1(10.5)][10(3)]3--⨯⨯-+- 22.312138()(2)(8)595⨯--⨯-+-⨯解: 解:四、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23.23232(3)3(2)ab a b ab a b ---,其中12a =-,4b =.解:五、解下列方程或方程组(本题共10分,每小题5分)24.4131163x x --=-. 25.32105.x y x y +=⎧⎨-=⎩, 解: 解:六、解答题(本题6分)26. 如图,∠A +∠B =90°,点D 在线段AB 上,点E 在线段AC 上,DF 平分∠BDE ,DF 与BC 交于点F .(1)依题意补全图形;(2)若∠B +∠BDF =90°,求证:∠A =∠EDF . 证明:∵∠A +∠B =90°,∠B +∠BDF =90°,∴ (理由: ) . 又∵ ,∴∠BDF =∠EDF (理由: ) . ∴∠A =∠EDF .七、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本题5分)27.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网购已悄然进入千家万户.李阿姨在某网店买了甲、乙两件商品,已知甲商品的价格比乙商品价格的2倍多108元,乙商品的价格比甲、乙两件商品总价的14少3元.问甲、乙两件商品的价格各多少元?解:八、解答题(本题8分)28.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数轴上.(1)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4,2,且12BC AB=,则点C表示的数是;(2)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①若AC-AB=2,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m,n的式子表示);②点D是这条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且点D在点A的右侧(不与点B重合),当2AD AC=,14BC BD=,求线段AD的长(用含m,n的式子表示).解:(1)点C表示的数是;(2)①②北京市西城区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数学附加题2015.1试卷满分:20分一、填空题(本题共7分,第1题5分,第2题2分)1.1883年,德国数学家格奥尔格·康托尔引入位于一条线段上的一些点的集合,他的做法如下:取一条长度为1的线段,将它三等分,去掉中间一段,余下两条线段,达到第1阶段;将剩下的两条线段再分别三等分,各去掉中间一段,余下四条线段,达到第2阶段;再将剩四条线段,分别三等分,分别去掉中间一段,余下八条线段,达到第3阶段;……;这样的操作一直继续下去,在不断分割舍弃过程中,所形成的线段数目越来越多,把这种分形,称做康托尔点集.下图是康托尔点集的最初几个阶段,当达到第5个阶段时,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当达到第n个阶段时(n为正整数),余下的线段的长度..之和为.2.如图,足球的表面是由若干块黑皮和白皮缝合而成的,其中黑皮为正五边形,白皮为正六边形.已知黑皮和白皮共有32块,每块黑皮周围有5块白皮,每块白皮周围有3块黑皮,设缝制这样一个足球需要x块黑皮,y块白皮,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组是.二、解答题(本题共4分)3.(1)如图1,D 是线段BC 的中点,三角形ABC 的面积与三角形ABD 的面积比为 ; (2)如图2,将网格图中的梯形ABCD 分成三个三角形,使它们的面积比是1:2:3.4.设x 是有理数,我们规定:(0)0(0)x x x x +≥⎧=⎨<⎩,0(0)(0)x x x x ->⎧=⎨≤⎩.例如:33+=,(2)0+-=;30-=, (2)2--=-.解决如下问题: (1)填空: 1()2+= , (1)--= ,x x +-+= ; (2)分别用一个含||,x x 的式子表示x +,x -.解:(1)1()2+= , (1)--= ,x x +-+= ; (2)北京市西城区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三、计算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19.3011(10)(12)-+---解:3011(10)(12)-+---=30111012--+ ···························································································· 1分 =4221- ········································································································· 3分 =21 ················································································································· 4分20. 51(3)()(1)64-⨯-÷-解:51(3)()(1)64-⨯-÷-55364=-⨯÷ ···································································································· 2分 =54365-⨯⨯ ····································································································· 3分=2- ················································································································· 4分21. 21[1(10.5)][10(3)]3--⨯⨯-+-解:21[1(10.5)][10(3)]3--⨯⨯-+-=11[1(1)](109)23--⨯⨯-+ ······················································································ 1分 =5(1)(1)6-⨯- ··········································································································· 3分 =16- ·························································································································· 4分22.312138()(2)(8)595⨯--⨯-+-⨯ 解:312138()(2)(8)595⨯--⨯-+-⨯=1213888595-⨯+⨯-⨯ ···················································································· 2分=12388()559-++ ····························································································· 3分=8249-+=1239- ············································································································ 4分四、先化简,再求值(本题5分)23.23232(3)3(2)ab a b ab a b ---,其中12a =-,4b =.解:23232(3)3(2)ab a b ab a b ---=23236263ab a b ab a b --+ ·············································································· 2分 =3a b ··············································································································· 3分当12a =-,4b =时,原式31()42=-⨯ ···························································································· 4分12=- ······································································································· 5分五、解下列方程或方程组(本题共10分,每小题5分) 24.4131163x x --=-解: 去分母,得 (41)62(31x x -=--. ························································ 1分去括号,得 41662x x -=-+. ····························································· 2分 移项,得 46621x x +=++. ································································· 3分合并同类项,得 109x =. ······································································· 4分 系数化1,得910x =. ················································································ 5分 25.32105.x y x y +=⎧⎨-=⎩,解:由②得 5x y =+.③ ················································································ 1分把③代入①,得 3(5)210y y ++=. ··························································· 2分 解得 1y =-. ······························································································· 3分 把1y =-代入③,得 5(1)4x =+-=. ····················································· 4分① ②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41.x y =⎧⎨=-⎩,································································ 5分六、解答题(本题6分)26.解:(1)补全图形,如图; ···································· 2分(2)证明:∵∠A +∠B =90°,∠B +∠BDF =90°, ∴ ∠A =∠BDF (理由: 同角的余角相等 ) . ·················································································· 4分 又∵ DF 平分∠BDE , ······················· 5分 ∴∠BDF =∠EDF (理由: 角平分线定义 ) . ·················································································· 6分 ∴∠A =∠EDF .七、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本题6分)27.解:设甲商品的价格x 元,乙商品价格y 元. ···················································· 1分由题意,得2108,1() 3.4x y y x y =+⎧⎪⎨=+-⎪⎩········································································ 3分 解得300,96.x y =⎧⎨=⎩································································································ 5分答:甲商品的价格为300元, 乙商品的价格为96元. ····························· 6分八、解答题(本题共8分)28.解:(1)﹣1,5; ·································································································· 2分(2) 设点C 表示的数为x ,由m <n ,可得:点A 在点B 的左侧.AB n m =-.①由AC -AB =2,得AC >AB .以下分两种情况:ⅰ) 当点C 在点B 的右侧时,如图1所示,此时AC = x -m .∵AC -AB =2, ∴(x -m ) -(n -m ) =2. 解得2x n =+.∴点C 表示的数为2n +. ····················································· 4分 ⅱ) 当点C 在点A 的左侧时,如图2所示,此时,AC =m -x .∵AC -AB =2,∴(m -x )-(n -m ) =2解得22x m n =--.∴点C 表示的数为22m n --.综上,点C 表示的数为2n +,22m n --. ························ 6分AB CEDBA 图1图2②由2AD AC =,可得:点C 为线段AD 上或点C 在点A 的左侧. 当动点D 在线段AB 上时,无论点C 在何位置均不合题意; 当动点D 在点B 的右侧时,以下分三种情况:ⅰ)当点C 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时,点C 为线段AD 的中点,当点C 在线段BD 上时,如图3所示. ∴33AD n m =-.ⅱ)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4所示.∴5533AD n m =-.ⅲ)当点C 在点A 左侧时,不合题意.综上所述,线段AD 的长为33n m -或5533n m -. ···························· 8分北京市西城区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数学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一、填空题(本题共7分,第1题5分,第2题2分)1.523⎛⎫⎪⎝⎭; ··················································································································· 3分23n⎛⎫⎪⎝⎭. ················································································································· 5分 2.32,53.x y x y +=⎧⎨=⎩·············································································································· 2分二、解答题(本题共13分,第3题6分,第4题7分)3.解:(1)2:1; ·········································································································· 3分 (2)答案不唯一,如:···························································· 6分4.解:(1)1122+⎛⎫= ⎪⎝⎭,()111--=-,x x x +-+=; ················································ 3分(2)当x ≥0时,x x +=,x x =,∴2x xx ++=. CB DA 图4图3DBC当x <0时,0x +=, ∴2x xx ++=. 综上所述,当x 为有理数时,2x xx ++=. 当x ≥0时, 0x -=,∴2x xx --=. 当x <0时,x x -=,x x =-∴2x xx --=; 综上所述,当x 为有理数时,2x xx --=. ············································ 7分。
北京市西城区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数学2016.1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二次函数()257y x=-+的最小值是().A.7-B.7C.5-D.5【答案】B【解析】当5x=时y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7.2.如图,在Rt ABC△中,90C∠=︒,3AC=,4BC=,则cos A的值为().A.35B.53C.45D.34【答案】A【解析】在Rt ABC△中,由勾股定理得:5AB=.∴3 cos5ACAAB==.3.如图,⊙C与AOB∠的两边分别相切,其中OA边与⊙C相切于点P.若90AOB∠=︒,6OP=,则OC的长为().A.12B.C .D . 【答案】C【解析】如图,连接C 点与切点,则QCPO 为正方形,∴CO ==4.将二次函数265y x x =-+用配方法化成2()y x h k =-+的形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A .2(6)5y x =-+B .2(3)5y x =-+C .2(3)4y x =--D .2(3)9y x =+-【答案】C【解析】22265(3)95(3)4y x x x x =-+=--+=--.5.若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8cm ,且它的弧长是12πcm ,则此扇形的圆心角等于( ). A .30︒ B .60︒ C .90︒ D .120︒ 【答案】D 【解析】∵π180n rl =, ∴18018012π120ππ18l n r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的坐标为(1,2)-,AB x ⊥轴于点B .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将OAB △放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11OA B △,且点1A 在第二象限,则点1A 的坐标为( ).A .(2,4)-B .1(,1)2-C .(2,4)-D .(2,4) 【答案】A【解析】将OAB △放大为原来的2倍, 且点A 的坐标为(1,2)-, ∴1A 坐标为(2,4)-.7.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南偏东37︒方向,距离灯塔40海里的A 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 的正东方向上的B 处.这时,B 处与灯塔P 的距离BP 的长可以表示为( ).A .40海里B .40tan37︒海里C .40cos37︒海里D .40sin37︒海里【答案】D【解析】由图像知cos 40cos5340sin 37BP AP APB =⋅∠=⋅︒=⋅︒.8.如图,A ,B ,C 三点在已知的圆上,在ABC △中,70ABC ∠=︒,30ACB ∠=︒,D 是 BAC的中点,连接DB ,DC ,则DBC ∠的度数为( ).A .30︒B .45︒C .50︒D .70︒ 【答案】C【解析】由题知18080BAC ABC ACB ∠=︒-∠-∠=︒, ∴80BDC BAC ∠=∠=︒, ∵D 是BAC 的中点,∴BD CD =, ∴180502BDCDBC ︒-∠∠==︒.9.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果调整商品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设每件商品降价x 元后,每星期售出商品的总销售额为y 元,则y 与x 的关系式为( ).A .60(30020)y x =+B .(60)(30020)y x x =-+C .300(6020)y x =-D .(60)(30020)y x x =-- 【答案】B【解析】由题知y 与x 的关系式为(60)(30020)y x x =-+.10.二次函数228y x x m =-+满足以下条件:当21x -<<-时,它的图象位于x 轴的下方;当67x <<时,它的图象位于x 轴的上方,则m 的值为( ).A .8B .10-C .42-D .24-【答案】D【解析】函数对称轴为直线22bx a=-=. 又当21x -<<-时,它的图象位于x 轴的下方;当67x <<时,∴222(2)8(2)026860m m ⎧⨯--⨯-+⎪⎨⨯-⨯+⎪⎩≤≥, 解得24m =-.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若34a b =,则a bb +的值为 . 【答案】74【解析】34a b =,∴34a b =,∴3(1)744ba b b b ++==.12.点1(3,)A y -,2(2,)B y 在抛物线25y x x =-上,则1y 2y .(填“>”,“<”或“=”) 【答案】>【解析】函数对称轴为直线5522x -=-=,且函数开口向上, 3-离对称轴更远,∴12y y >.13.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与它相似的DEF △的最小边长为15,则DEF △的周长为 . 【答案】90【解析】ABC △与DEF △相似,且DEF △的最小边长为15, ∴相似比为51153=, ∵ABC △的周长为5121330++=, ∴DEF △的周长为33090⨯=.14.如图,线段AB 和射线AC 交于点A ,30A ∠=︒,20AB =.点D 在射线AC 上,且ADB∠是钝角,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AD 的长度值:AD = .【答案】10【解析】如图,过点B 作BE AC ⊥交AC 于点E ,∴cos30AE AB =⋅︒=∵点D 在射线AC 上,且ADB ∠是钝角, ∴0AD AE <<. ∴AD 可以为10.15.程大位所著《算法统宗》是一部中国传统数学重要的著作.在《算法统宗》中记载:“平地秋千未起,踏板离地一尺.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注释】1步5=尺. 译文:“当秋千静止时,秋千上的踏板离地有1尺高,如将秋千的踏板往前推动两步(10尺)时,踏板就和人一样高,已知这个人身高是5尺.美丽的姑娘和才子们,每天都来争荡秋千,欢声笑语终日不断.好奇的能工巧匠,能算出这秋千的绳索长是多少吗?”如图,假设秋千的绳索长始终保持直线状态,OA 是秋千的静止状态,A 是踏板,CD 是地面,点B 是推动两步后踏板的位置,弧AB 是踏板移动的轨迹.已知1AC =尺,10CD EB ==尺,人的身高5BD =尺.设绳索长OA OB x ==尺,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答案】222(4)10x x =-+【解析】∵5EC BD ==尺,1AC =尺,∴514EA EC AC =-=-=尺,(4)OE OA AE x =-=-尺, 在Rt OEB △中,(4)OE x =-尺,OB x =尺,10EB =尺,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4)10x x =-+.16.阅读下面材料:在学习《圆》这一章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尺规作图题:小敏的作法如下:老师认为小敏的作法正确.请回答:连接OA ,OB 后,可证90OAP OBP ∠=∠=︒,其依据是____________;由此可证明直线PA ,PB 都是⊙O 的切线,其依据是____________.【答案】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解析】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计算:24cos30tan 60sin 45︒⋅︒-︒.18.如图,ABC △中,12AB =,15BC =,AD BC ⊥于点D ,30BAD ∠=︒.求tan C 的值.19.已知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1)求A ,B 两点的坐标和此抛物线的对称轴;(2)设此抛物线的顶点为C ,点D 与点C 关于x 轴对称,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20.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BDC ∠=∠. (1)求证:ABD DCB ∽△△;(2)若12AB =,8AD =,15CD =,求DB 的长.21.某小区有一块长21米,宽8米的矩形空地,如图所示.社区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完全相同的矩形绿地,并且两块绿地之间及四周都留有宽度为x 米的人行通道.如果这两块绿地的面积之和为60平方米,人行通道的宽度应是多少米?22.已知抛物线1C :2124y x x k =-+与x 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求k 的值;(2)怎样平移抛物线1C 就可以得到抛物线2C :222(1)4y x k =+-?请写出具体的平移方法;(3)若点(1,)A t 和点(,)B m n 都在抛物线2C :222(1)4y x k =+-上,且n t <,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3.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且AB =C ,E 分别在⊙xOy 上,且OC AB ⊥于点D ,30E ∠=︒,连接l .(1)求OA 的长;(2)若AF 是⊙P 的另一条弦,且点O 到AF 的距离为BAF ∠的度数.24.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由五座高度不等、错落有致的独立塔组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某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测角仪测量这五座塔中最高塔的高度(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他们的操作方法如下:如图,他们先在B 处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45︒,然后向最高塔的塔基直行90米到达C 处,再次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58︒.请帮助他们计算出最高塔的高度1P 约为多少米.(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 1.60︒≈)25.如图,ABC △内接于⊙O ,AB 是⊙O 的直径.PC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PD AB⊥于点D ,交AC 于点E . (1)求证:PCE PEC ∠=∠; (2)若10AB =,32ED =,3,求PC 的长.26.阅读下面材料: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1y ax b =+与双曲线2ky x=交于(1,3)A 和(3,1)B --两点. 观察图象可知:①当3x =-或1时,12y y =; ②当30x -<<或1x >时,12y y >,即通过观察函 数的图象,可以得到不等式kax b x+>的解集. 有这样一个问题:求不等式32440x x x +-->的解集.某同学根据学习以上知识的经验,对求不等式32440x x x +-->的解集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他的探究过程,请将(2)、(3)、(4)补充完整: (1)将不等式按条件进行转化当0x =时,原不等式不成立;当0x >时,原不等式可以转化为2441x x x +->; 当0x <时,原不等式可以转化为2441x x x+-<; (2)构造函数,画出图象设2341y x x =+-,44y x=,在同一坐标系 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双曲线44y x=如图2所示,请在此坐标系中 画出抛物线.....2341y x x =+-; (不用列表)(3)确定两个函数图象公共点的横坐标观察所画两个函数的图象,猜想并通过代入函数解析式验证可知:满足34y y =的所有x 的值为 ; (4)借助图象,写出解集结合(1)的讨论结果,观察两个函数的图象可知:不等式32440x x x +-->的解集为 .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A ,且当0x =和5x =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一次函数3y x =-+与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分别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第一象限.(1)求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表达式;(2)连接AB ,求AB 的长; (3)连接AC ,M 是线段AC 的中点,将点B 绕点M 旋转180︒得到点N ,连接AN ,CN ,判断四边形ABC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8.在ABC △中,90ACB ∠=︒,4AC BC ==,M 为AB 的中点.D 是射线BC 上一个动点,连接AD ,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ED ,N 为ED 的中点,连接AN ,MN .(1)如图1,当2BD =时,AN = _______,NM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2)当48BD <<时,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判断(1)中NM 与AB 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连接ME ,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当BD 的长为何值时,ME 的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请直接写出结果.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C 上一点P 作⊙C 的切线l .当入射光线照射在点P 处时,产生反射,且满足:反射光线与切线l 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切线l 的夹角相等,点P 称为反射点.规定:光线不能“穿过”⊙C ,即当入射光线在⊙C 外时,只在圆外进行反射;当入射光线在⊙C 内时,只在圆内进行反射.特别地,圆的切线不能作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光线在⊙C 外反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12∠=∠.(1)自⊙C 内一点出发的入射光线经⊙C 第一次反射后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1P 是第1个反射点.请在图2中作出光线经⊙C 第二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当⊙O 的半径为1时,如图3,①第一象限内的一条入射光线平行于x 轴,且自⊙O 的外部照射在其上点P 处,此光线经⊙O 反射后,反射光线与y 轴平行,则反射光线与切线l 的夹角为__________︒;②自点(1,0)A -出发的入射光线,在⊙O 内不断地反射.若第1个反射点1P 在第二象限,且第12个反射点12P 与点A 重合,则第1个反射点1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3)如图4,点M 的坐标为(0,2),⊙M 的半径为1.第一象限内自点O 出发的入射光线经⊙M 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坐标轴无公共点,求反射点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北京市西城区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九年级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1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三、解答题(本题共72分,第17﹣26题,每小题5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第29题8分) 17.解:原式24= 162=- 112=.18.解:∵AD BC ⊥于点D , ∴90ADB ADC ∠=∠=︒.∵在Rt ABD △中,12AB =,30BAD ∠=︒, ∴162BD AB ==, cos 12cos30AD AB BAD =⋅∠=⋅︒=∵15BC =,∴ 1569CD BC BD ==-=-. ∴在Rt ADC △中,tan AD C CD ===19.解:(1)令0y =,则2230x x -++=.解得 11x =-,23x =. ∵点A 在点B 的左侧,∴(1,0)A -,(3,0)B .对称轴为直线1x =. (2)∵当1x =时,4y =,∴顶点C 的坐标为(1,4). ∵点C ,D 关于x 轴对称,∴点D 的坐标为(1,4)-. ∵4AB =,∴1=442162ACB DCB ACBD S S S +=⨯⨯⨯=四边形△△.20.(1)证明:∵AD BC ∥,∴ADB DBC ∠=∠. ∵A BDC ∠=∠, ∴ABD DCB ∽△△.(2)解:∵ABD DCB ∽△△,∴AB ADDC DB=. ∵12AB =,8AD =,15CD =, ∴12815DB =. ∴10DB =. 21.解:根据题意,得(213)(82)60x x --=.整理得211180x x -+=.解得12x =,29x =. ∵9x =不符合题意,舍去,∴2x =.答:人行通道的宽度是2米.22.解:(1)∵抛物线1C :2124y x x k =-+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方程224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4)420k ∆=--⨯=. 解得 2k =.(2)∵抛物线1C :21242y x x =-+22(1)x =-,顶点坐标为(1,0),抛物线2C :222(1)8y x =+-的顶点坐标为(1,8)--,∴将抛物线1C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长度就可以得到抛物线2C .(3)31m -<<. 23.解:(1)∵OC AB ⊥于点D ,∴AD DB =,90ADO ∠=︒.∵AB =∴AD =∵2AOD E ∠=∠,30E ∠=︒, ∴60AOD ∠=︒.∵在Rt AOD △中,sin ADAOD OA∠=,∴4sin AD OA AOD ===∠.(2)75BAF ∠=︒或15︒.24.解:(1)∵在Rt ADB △中,90ADB ∠=︒,45B ∠=︒,∴9045BAD B ∠=︒-∠=︒. ∴BAD B ∠=∠. ∴AD DB =. 设AD x =,∵在Rt ADC △中,tan ADACD DC∠=,58ACD ∠=︒, ∴tan58xDC =︒.∵ DB DC CB AD =+=,90CB =,∴90tan58xx +=︒.将tan58 1.60︒≈代入方程, 解得240x ≈.答:最高塔的高度AD 约为240米.25.(1)证明:连接OC ,如图1.∵PC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 ∴OC PC ⊥.∴1290PCO ∠=∠+∠=︒. ∵PD AB ⊥于点D , ∴90EDA ∠=︒.∴390A ∠+∠=︒. ∵OA OC =, ∴1A ∠=∠. ∴23∠=∠. ∵34∠=∠, ∴24∠=∠. 即PCE PEC ∠=∠.(2)解:作PF EC ⊥于点F ,如图2.∵AB 是⊙O 的直径, ∴90ACB ∠=︒.∵在Rt ABC △中,10AB =,3sin 5A =, ∴sin 6BC AB A =⋅=.∴8AC ==. ∵在Rt AED △中,32ED =, ∴5sin 2ED AE A ==. ∴112EC AC AE =-=. ∵24∠=∠, ∴PE PC =.∵PF EC ⊥于点F ,∴11124FC EC ==,90PFC ∠=︒.∴2590∠+∠=︒.∵21290A ∠+∠=∠+∠=︒. ∴5A ∠=∠. ∴3sin 55∠=. ∴在Rt PFC △中,55sin 512FC PC ==∠. 26.解:(2)抛物线如图所示;(3)x =4-,1-或1; (4)41x -<<-或1x >.27.解:(1)∵二次函数212y x bx c =-++,当0x =和5x =时所对应的函数值相等,∴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52x =. ∵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1,0)A ,∴10252b c b ⎧=-++⎪⎪⎨⎪=⎪⎩.解得 252c b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15222y x x =-+-.(2)过点B 作BD x ⊥轴于点D ,如图1.∵一次函数3y x =-+与二次函数212y x bx c =-++的图象分别交于B ,C 两点,∴2153222x x x -+=-+-.解得 12x =,25x =. ∴交点坐标为(2,1),(5,2)-. ∵点B 在第一象限,∴点B 的坐标为(2,1). ∴点D 的坐标为(2,0).在Rt ABD △中,1AD =,1BD =,∴AB(3)结论:四边形ABCN 的形状是矩形.证明:设一次函数3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E ,连接MB ,MN ,如图2.∵点B 绕点M 旋转180︒得到点N ,∴M 是线段BN 的中点.∴ MB MN =.∵M 是线段AC 的中点, ∴ MA MC =. ∴四边形ABCN 是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3y x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E , 当0y =时,3x =. ∴点E 的坐标为(3,0). ∴1 DE DB ==.∴在Rt BDE △中,45DBE DEB ∠=∠=︒. 同理45DAB DBA ∠=∠=︒. ∴90ABE DBA DBE ∠=∠+∠=︒. ∴四边形ABCN 是矩形.28.解:(1(2)①补全图形如图所示;②结论:(1)中NM 与AB 的位置关系不变. 证明:∵90ACB ∠=︒,AC BC =, ∴45CAB B ∠=∠=︒. ∴ 45CAN NAM ∠+∠=︒.∵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 ∴AD AE =,90DAE ∠=︒. ∵N 为ED 的中点,∴1452DAN DAE ∠=∠=︒,AN DE ⊥. ∴ 45CAN DAC ∠+∠=︒,90AND ∠=︒. ∴ NAM DAC ∠=∠.在Rt AND △中,cos cos 45AN DAN AD =∠=︒=在Rt ACB △中,cos cos 45AC CAB AB =∠=︒=. ∵M 为AB 的中点,∴2AB AM =.∴2AC AC AB AM ==.∴AM AC =. ∴AN AD =AMAC. ∴ANM ADC ∽△△.∴AMN ACD ∠=∠.∵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 ∴18090ACD ACB ∠=︒-∠=︒. ∴90AMN ∠=︒. ∴NM AB ⊥.(3)当BD 的长为6时,ME 的长的最小值为2.29.解:(1)所得图形,如图1所示.(2)①45︒;②1(,)2或1(2-. (3)①如图5,直线OQ 与⊙M 相切于点Q ,点Q 在第一象限,连接MQ ,过点Q 作QH x ⊥轴于点H . ∵直线OQ 与⊙M 相切于点Q , ∴MQ OQ ⊥.∴90MQO ∠=︒. ∵2MO =,1MQ =, ∴在Rt MQO △中,1sin 2MQ MOQ MO ∠==. ∴30MOQ ∠=︒.∴OQ OM cos MOQ =⋅∠= ∵QH x ⊥轴, ∴90QHO ∠=︒.∵9060QOH MOQ ∠=︒-∠=︒,∴在Rt QOH △中,3sin 2QH OQ QOH =⋅∠=. …………………………6分 ②如图6,当反射光线PN 与坐标轴平行时,连接MP 并延长交x 轴于点D ,过点P 作PE OD ⊥于点E ,过点O 作OF PD ⊥于点F .∵直线l 是⊙M 的切线, ∴MD l ⊥.∴12 90OPD NPD ∠+∠=∠+∠=︒. ∵12∠=∠,∴OPD NPD ∠=∠. ∵PN x ∥轴,∴NPD PDO ∠=∠.∴OPD PDO ∠=∠. ∴OP OD =. ∵OF PD ⊥,∴ 90MFO ∠=︒,PF FD =.∵cos OMF ∠=MF MOMO MD=, 设PF FD x ==,而2MO =,1M P =, ∴12212x x+=+.解得x =. ∵0x >,∴x =∵PE OD ⊥,∴ 90PED MOD ∠=︒=∠. ∴PE MO ∥.∴ EPD OMF ∠=∠.∴cos cos EPD OMF ∠=∠. ∴PE MFPD MO=. ∴MFPE PD MO=⋅ 122xx +=⋅ (1)x x =+=可知,当反射点P 从②中的位置开始,在⊙M 上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与①中的点Q 重合之前,都满足反射光线与坐标轴无公共点,所以反射点P 的纵32P y <.。
北京市西城区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数学 2016.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计算22-的结果是( ).A.14B.14- C.4 D.4- 2.下列剪纸作品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3.在下列分解因式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xz yz z x y -+=-+B. ()223232a b ab ab ab a b -+=- C. 232682(34)xy y y x y -=- D. 234(2)(x 2)3x x x x +-=+-+4.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A .2xy xB .222x y -C .22x y x y +- D .22x x + 5.已知一次函数(2)3y m x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0m <B .0m >C .2m <D .2m >6.分式11x--可变形为( ). A .11x + B .11x -+ C .11x -- D .11x - 7.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为( ).A. 8B. 10C. 8或10D.6或128.如图,B ,D ,E ,C 四点共线,且△ABD ≌△ACE ,若∠AEC =105°,则∠DAE 的度数等于( ).A. 30°B.40°C. 50°D.65°9.如图,在△ABC 中,BD 平分∠ABC ,与AC 交于点D ,DE ⊥AB于点E ,若BC =5,△BCD 的面积为5,则ED 的长为( ).A. 12B. 1C.2D.510.如图,直线y =﹣x +m 与直线y =nx +5n (n ≠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 的不等式﹣x +m >nx +5n >0的整数解为( ).A.﹣5 ,﹣4,﹣3B. ﹣4,﹣3C.﹣4 ,﹣3,﹣2D. ﹣3,﹣2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第11~14题,每小题3分,第15~18题,每小题2分)11.若分式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2.分解因式224x y -=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2,3)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14.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ABC =∠D , AB ED =.要使△ABC ≌△EDB ,则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填一个条件即可).15.如图,在△ABC 中,∠ABC =∠ACB ,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M ,交AB 于点N .连接MB ,若AB=8,△MBC 的周长是14 ,则BC 的长为 .16.对于一次函数21y x =-+,当-2≤x ≤3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17.如图,要测量一条小河的宽度AB 的长,可以在小河的岸边作AB 的垂线 MN ,然后在MN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再画出MN 的垂线DE ,并使点E 与点A ,C 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 的长就是AB 的长,其中用到的数学原理是:_ .t (分)S (米)412048010a 018.甲、乙两人都从光明学校出发,去距离光明学校1500m 远的篮球馆打球,他们沿同一条道路匀速行走,乙比甲晚出发4min .设甲行走的时间为t (单位:min),甲、乙两人相距 y (单位:m),表示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 ①甲行走的速度为30m/min②乙在距光明学校500m 处追上了甲③甲、乙两人的最远距离是480m④甲从光明学校到篮球馆走了30min正确的是__ _(填写正确结论的序号).练习题改编,识图能力,如何提取信息,数形结合思想三、解答题(本题共50分,第19,20题每小题6分;第21题~25题每小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19.分解因式:(1)2()3()a b a b -+- (2)221218ax ax a -+解: 解:20.计算:(1)42223248515a b a b c c ÷(2)24()212x x x x x x -⋅+++ 解: 解:21.已知2a b -=,求222()2ab a a a b a ab b÷---+的值. 解:22.解分式方程 2242111x x x x x -+=+- 解:23.已知:如图,A ,O ,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 =∠C ,∠1=∠2,OD =OB . 求证:AD =CB .证明:24.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国地大物博,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自从“高铁网络”在全国陆续延伸以后,许多地区的经济和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列车也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李老师从北京到某地去旅游,从北京到该地普快列车行驶的路程约为1352km ,高铁列车比普快列车行驶的路程少52km ,高铁列车比普快列车行驶的时间少8h .已知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是普快列车平均时速的 2.5倍,求高铁列车的平均时速.解: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将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与y 轴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1)画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并直接写出直线BC 的解析式;(2)如果一条直线经过点C 且与正比例函数2y x =-的图象交于点P (m ,2),求m 的值及直线CP 的解析式.解:(1)直线BC 的解析式: ;(2)26.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0)ax bx c a ++≠变形为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样的变形方法叫做多项式2ax bx c ++的配方法.运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例如:21124x x ++=222111111()()2422x x ++-+ =21125()24x +- =115115()()2222x x +++- =(8)(3)x x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多项式的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2)下面是某位同学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340x x --进行分解因式的解答过程:老师说,这位同学的解答过程中有错误,请你找出该同学解答中开始出现错误的地方,并用“ ”标画出来,然后写出完整的、正确的解答过程:(3)求证:x ,y 取任何实数时,多项式222416x y x y +--+的值总为正数.(1)解:(2)正确的解答过程是:(3)证明:解: 2340x x -- =22233340x x -+-- =2(3)49x -- =(37)(37)x x -+-- =(4)(10)x x +-27.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1)如图1,点D在AB边上,点E在AC边上,BD=CE,BE与CD交于点F.试判断BF与C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点D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且BD=CE,BE与CD交于点F.若△BFD是等腰三角形,求∠FBD的度数.图1 备用图(1)BF与CF的数量关系为:.证明:(2)解:北京市西城区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数学附加题2016.1试卷满分:20分一、填空题(本题6分)1.(1)已知32a ba+=,则ba= ;(2)已知115a b-=,则3533a ab ba ab b----= .二、解答题(本题共14分,每小题7分)2.观察下列各等式:(8.1)(9)(8.1)(9)---=-÷-,11()(1)()(1)22---=-÷-,4242-=÷,993322-=÷,┅┅根据上面这些等式反映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上面等式反映的规律用文字语言可描述如下:存在两个实数,使得这两个实数的等于它们的;(2)填空:-4=÷4;(3)请你再写两个实数,使它们具有上述等式的特征:-=÷;(4)如果用y表示等式左边第一个实数,用x表示等式左边第二个实数(x≠0 且x≠1),①x与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用x的式子表示y);②若x>1,当x时,y有最值(填“大”或“小”),这个最值为.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在y轴上,点B是第一象限的点,且AB⊥y轴,且AB=OA,点C是线段OA上任意一点,连接BC,作BD⊥BC,交x轴于点D.(1)依题意补全图1;(2)用等式表示线段OA,AC与O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连接CD,作∠CBD的平分线,交CD边于点H,连接AH,求∠BAH的度数.图1 备用图(1)依题意补全图1;(2)线段OA,AC,O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3)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