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63.64 KB
- 文档页数:6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2182理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分析王静雅◆ 摘要: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影响出口隐含碳四类效应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出口隐含碳持续增长且产业集中度较高;在效应方面,出口规模和直接排放系数的变化分别是导致隐含碳增长和抑制其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间生产技术和出口结构虽也有所改善,但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导致出口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在进一步发展中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结构仍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关键词:对外贸易;隐含碳;投入产出法;结构分解法一、前言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较大的国家,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也日益增大。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碳排放的大幅增长。
许多学者都对中国出口隐含碳进行过测算,投入产出法是近年来计算隐含碳最常用的方法。
陈娟等(2015)采用MRIO 模型测算了中国与欧盟贸易隐含碳,发现中国对欧贸易隐含碳跨期增幅明显,能源结构、出口规模与出口隐含碳呈正相关,生产技术与之呈负相关。
张友国(2010)估算了中国的贸易含碳量,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并指出贸易规模是导致贸易隐含碳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
已有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速度较快,且其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原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将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四个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制定减少隐含碳排放对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模型及数据说明(一)贸易含碳量的测度模型。
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记为A d ,列昂惕夫逆矩阵B=(1-A d )-1,最终需求Y 分为国内使用Y d 和出口需求Y ex ,此时总产出X 可以表示为: (1)引入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系数矩阵记为E,为满足最终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为: (2)Q 为生产部门碳排放总量,因此,国外消费的隐含碳,即出口隐含碳就可表示为: (3)令F 为出口规模,S 为出口结构矩阵,则有,此时式(3)可进一步展开为: (4)(二)出口隐含碳变化的结构分解。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分解及环境效应研究的
开题报告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碳排放已成为最主要的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中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然而,目前对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还不足。
本研究旨在分解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并探讨其环境效应。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构分解法和IO分析法。
结构分解法将隐含碳排放分解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和货物贸易四个因素,IO分析法则侧重于对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衡量和分析。
本研究将以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国的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预计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发展,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此外,通过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隐含碳作为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碳排放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隐含碳是指伴随国际贸易而产生的碳排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隐含碳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
计算隐含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等。
生命周期法基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命周期来计算碳排放,而投入产出法则利用各国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贸易数据来计算隐含碳。
尽管这些方法在计算隐含碳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然存在数据不完整、准确性不足等问题。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首先需要获取各部门碳排放强度数据、投入产出表等基础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
同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隐含碳的排放趋势和主要来源。
还可以通过建立碳足迹模型,定量分析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主要来源于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行业。
其中,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隐含碳排放量较高。
针对这些重点行业,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隐含碳的排放。
例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以实现隐含碳减排的目标。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研究隐含碳的排放量和主要来源,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另一方面,对于提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当前研究中仍存在数据不完整、准确性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工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大国,其碳排放强度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备受。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家之一。
然而,出口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量化测算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采用三种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输入产出分析法
输入产出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学方法,可用于评估特定经济部门的经济效应和碳排放量。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
2. 追踪分析法
追踪分析法是针对某一企业或组织,按照其生产和贸易链条,追踪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追踪某些关键出口贸易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测算隐含碳。
3. 物质流分析法
从物质的角度入手,测算出口贸易中各物质的流动和相应的碳排放量。
这种方法有利于揭示非排放交易和传统经济模型预测之外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测算各种物质的流动和相应的碳排放量。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认识,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为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一方面,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信心和有效的量化工具,以评估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还可以增强企业和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全球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实践。
【国际经贸】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张 婧(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摘 要]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碳排放量。
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碳排放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出口隐含碳;SDA;LMDI[中图分类号]F752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3-0021-04 作者简介:张婧(1986-),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隐含碳排放、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却位居世界第一,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压力,甚至出现中国“威胁气候安全”的论调。
为此,中国政府做出积极应对,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而中国CO2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不仅是由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引起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出口了大量能源密集型产品,这部分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并排放大量CO2,这部分排放本应由消费国承担,却通过贸易转移到中国,推高了中国碳排放量。
目前我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对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和研究,对于重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争夺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外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双边、多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定量研究上。
Shui和Harriss(2006)利用投入产出法,发现1997—2003年中国约有10%的隐含碳排放是由于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产生的,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商品中隐含碳排放存在顺差。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研究论文报告: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研究一、研究背景二、隐含碳(Embodied Carbon)的概念与应用三、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现状四、隐含碳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因素五、中国出口贸易中减少隐含碳的措施六、案例研究1.手机产业的隐含碳排放2.电子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3.钢铁产业的隐含碳排放4.制造业中的隐含碳排放5.农产品的隐含碳排放研究背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商品流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随着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其中隐含碳排放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隐含碳是指商品生产与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这些二氧化碳并不发生在出口方国境内的领土范围内,而是在进口方或其他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产生。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过程中隐含碳的排放问题,加强研究和合作对于控制排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隐含碳(Embodied Carbon)的概念与应用隐含碳是指商品生产及物流配送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商品生产与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间接体现。
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生产资料,到工业用品,农业乃至周边消费品,这其中几乎涵盖了整个生产与生活的领域。
对于隐含碳的计算,可根据商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涉及的能源分类,按照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计算商品的隐含碳排放量。
而对于隐含碳的应用,在制定国家环保政策和发展经济政策时都有重点考虑其影响因素。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的现状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这些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据统计,2017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化石能源排放量约为5.8亿元吨,其中大部分是由于非与国内消费相对应的出口贸易产生的。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升级,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趋势不断加剧。
这一点从我国电子产品、家具、制造业等行业中的隐含碳排放较为显著的趋势可以看出。
隐含碳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影响因素隐含碳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排放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和贸易的复杂性、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和地理环境等。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全球贸易量不断增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在出口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分析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减排策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研究问题: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研究目标:
1. 探索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现状和特征;
2. 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3. 提出减少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 多元回归分析:借助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2. 环境损失核算方法:通过环境损失核算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评估。
四、预期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是:
1. 揭示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现状和特征;
2. 分析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3. 提出减少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五、研究进展和计划
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了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构建,并初步建立
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环境损失核算模型。
下一步,将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明确影响因素,最终提出减排对策建议。
预计研究周期为3个月。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碳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各界。
本文将全面梳理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从基本概念、来源分类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等方面进行综述。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会根据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排放。
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国际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碳排放的转移。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其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
国际贸易也可以促进碳排放的减少。
通过国际合作和贸易,一些国家可以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设备,从而降低国内的碳排放强度。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来源、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过程: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国的生产企业为了满足进口国的要求,采用高碳排放的方式生产出口产品。
(2)运输过程:国际贸易中的运输环节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例如,海运和陆运中的燃油消耗、航空运输中的燃料燃烧等都会产生碳排放。
(3)使用过程:进口国在消费进口产品时,由于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也会产生碳排放。
根据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碳排放: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的碳排放,例如钢铁、化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2)间接碳排放:指为了生产出口产品而产生的额外碳排放。
例如,为了生产出口服装而增加的面料染整环节的碳排放。
(3)关联碳排放:指由于国际贸易而产生的碳排放。
例如,由于国际贸易的存在,一些国家可能会将其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出口贸易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出口贸易也带来了碳排放和环境影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因此,研究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2018年,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了2.5万亿美元,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然而,中国的出口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其中包括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
因此,研究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中国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和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考察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减少出口相关碳排放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出口隐含碳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介绍。
2. 采用样本数据,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的隐含碳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同商品的碳排放量。
3. 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探讨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制度因素等。
4. 提出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建议和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的隐含碳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出口隐含碳的因素。
同时,本研究还将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提出减少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研究意义与贡献:通过研究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将有力地促进减少中国出口相关碳排放,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本研究还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支持,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研究还将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