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语言缺乏灵性与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3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思想偏激低俗下流中国作文网(T262)网友原创文章> 高二作文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思想偏激低俗下流在高考作文的阅卷实践中,思想偏激的文章不在少数。
《语文科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我们同学思想积极,健康向上,是带有正向引导性的,偏偏有些同学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独立,在考场上玩火。
有的考生写作能力很强,作文感情充沛,但认识上出现偏差,结果得了低分。
例如“诚信”、“心灵的选择”这类指向性单一的作文,考生不要去求异思维,说诚信吃亏、选择救人不好等言论,这是认识上的糊涂虫。
联系现实生活时,指责社会的黑暗面,要有分寸。
不要对社会丧失信心,把什么都说成一团漆黑,甚至说什么都不如西方好,好像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圆。
批评家长、老师和社会要与人为善,抱着协商与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提建设性意见。
不可尖刻、讽刺、挖苦,甚至恶意地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使用新新人类的“时髦”语言,以免评卷老师反感。
写作中要避免宣讲宗教思想,如:对暴力不要反抗,要感化,别人打了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伸上去。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不允许宗教进入教育领域。
在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选拔人才的考试中,评卷老师对这类作文是不会给高分的。
另外,恋爱题材是考场作文的禁区,无论考生写得如何缠绵悱恻,真挚动人,因其行为是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这类作文自然得不————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了高分。
2005年高考全国卷有篇零分作文,其结尾是这样写的:“我不会写作文,的确出人意料,但是想想我要交的大学学费,要读毫无用处的大学教材,要租房子搞男女关系,大学毕业后还要找啊找工作,所以我不会写作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位同学的观点显然是偏激的,是不健康的。
社会上是有些腐败黑暗的现象,但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这些不良现象。
思想偏激,甚至不健康,只看到社会阴暗面,看不到光明,这显然不是阅卷的老师所希望看到的。
2005年高考作文命题得失谈——兼评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具体说,有以下特点:(1)体现人文精神。
不少省市的题目,不是所提供的材料富有人文色彩(如全国卷、浙江卷),就是提示语给人以人文启迪(如上海卷、广东卷)。
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题型开始多样。
除了包括全国卷在内的6套试题仍是话题作文外,今年有2个省出材料作文,7个省市是命题作文,这就破了前几年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使命题方式走出了几近僵化的圈子,实在令人高兴。
(3)比分有所突破。
今年,上海、福建两地将作文在试卷中的比分由60分增加到70分(上海是第二年了)。
这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突破。
比分能否再高一点,可以讨论。
(4)议论重获青睐。
今年有3个地方明确规定写议论文,这是1998年以来第一次。
这体现了命题者对高中生议论、思辩能力的重视。
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出得如何呢?这需要比较,需要分析。
去年的题很美,但很玄,很难写。
今年的题虽俗,但较实,虽然也不好写,但比去年容易。
去年,材料后面没有任何提示语,材料与话题之间缺少必要的启发性过渡,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今年,材料本身比较通俗,又给了比较具体的提示,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凤头、猪肚、豹尾”意在引导考生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永远努力、永不满足,其出发点不能说不好。
这些都是进步,值得肯定。
不过,问题也不容回避。
“凤头、猪肚、豹尾”是古人用来比喻好文章的结构的,用它来类比学习生活、事业人生显得很牵强;甚至可以说是不恰当的。
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全做到,很不容易,事业、人生则比写文章复杂得多,要想做到开头、中间、结束都很完美,严格地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想到这一点,考生将无从下手,极难找到一个可写的对象。
而如果允许任选三者中的一点去写,又跟题目中的“以此为话题”(“此”即“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不符。
由此看来,题目出得是不严密的。
作文失分原因分析考试中语言表达能力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是李小朋友,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叫做"作文失分原因分析"。
这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呀!不过没关系,我会努力尝试的。
首先,我觉得作文容易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楚。
比如说,有些同学写作时用了很多生僻词或者是成语,虽然看起来很华丽,但是意思就有点绕口了。
有一次,我的作文里写了一句"一蹶不振,随疇陟薮",老师都看不太懂我想表达什么意思。
所以啊,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好还是使用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词语,这样既简单又直白,读者就容易理解了。
另一方面,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重复用一些单调的词语,这也很影响分数呢。
比如有些人每一段都要重复"我觉得""我认为",显得太单一了。
还有的同学,每写一个动词就要加上"非常""十分"之类的修饰语,读起来就很冗余啦。
我个人觉得,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用丰富多样的词语,用同义词、近义词来替换重复的字眼,文章就会显得更生动有趣一些。
有的时候,同学们失分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语法错误。
比如说,句子前后的主谓语不一致,或者是存在一些别字乀马乆之类的低级错误。
我觉得这些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写作之前和之后,都要细心检查一下,把错误查漏补缺。
这不仅对提高分数有帮助,也能让自己的语文水平进步。
最后一个原因,我想说的是有些同学喜欢写一些太生硬或者是太违背逻辑的句子。
比如"春天的景色美丽无比,但我更喜欢冬天"这种前后矛盾的句子;或者是"我妈妈做的饭菜非常好吃,就连外面的流浪汉也馋得直流口水"这种很夸张的比喻,读起来就感觉很奇怪啊!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避免写出一些令人费解的句子。
总之,通过这次作业,我学到了很多写作方面的经验教训。
希望以后的考试中,我可以把语言表达力发挥到极致,拿到一个漂亮的高分!加油!篇2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最近的作文考试中失分的原因分析。
200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6篇旁批及点评作者:三人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10 更新时间:2005-8-9北京 陈中复 点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北京卷) 作文题以“说‘安’”为题作文。
(60分)“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
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命题,要求以说“安”为题作文。
话题看上去“轻描淡写”,实际是“举重若轻”。
仔细分析,文题看似“平淡”,但有着深刻的内涵。
“安”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民族发展的保证。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历史,还没见过哪个朝代哪个国家能在动荡不安、混乱无序中繁荣兴盛。
因此,这个作文题非常切合当代的主旋律,反映的是民众的意愿与心声。
应该说,这个命题也较切合考生实际。
“安”是个多义词,《新华字典》“安”字有7个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安”字有12个义项。
题干中提示:“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
考生可以“自行选定角度”来写。
谈社会的安定,人身的安全,生活的安宁、安逸等等,都是符合题意的。
按理说,考生对这个作文题都应该有得可写。
关于“安”,我们是可以想到很多词句,诸如“居安思危”、“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既来之,则安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不同的词句里,“安”往往会有不同的语境,比如“居安思危”的“安”是一种中性的稳定状态,“死于安乐”的“安”,就成了一种贬义的安逸享乐状态;在具体写作中,对不同语境的“安”的选择就会有不同形态的作文方式。
不过,不管作者是怎样理解“安是什么”的,重心还必须落到“如何得安”上。
这一方面是解决了“安是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将视角切入到人生一路。
我们尽可谈世界、民族、国家之“安”,也即和平、和谐,也可谈乡里、邻里之安,也即人际温情;尽可谈外显之安,也可谈内心之安,而结果还是要落到我们如何获得世界、民族、国家的和平、和谐,或者如何获得人际的温情、自身的宁静等等。
2005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人们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教授:“您创建了一个第一流的物理学派,有什么秘诀?”不料玻尔却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学生面前显露我的愚蠢。
”听到这个回答,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和不解。
玻尔的回答确实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请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如果生活是由情与理交织而成的,那么,也许我们能够说,出乎意料就是生活中的那一抹亮色……一向与厨房不沾边的爸爸,突然围裙下厨,做了一大桌好菜;一向素面朝天的妈妈,突然略施薄妆,笑盈盈地与家人一道外出游玩;一向貌不惊人的姐姐,突然带回了一位玉树临风彬彬有礼并且对她百般呵护的完美男友;一向爱玩电脑游戏的弟弟,突然拿回了一张数学测验100分的成绩单。
这些场景,既出乎意料,然而又在情理之中。
也许有人会疑惑: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这两者不是矛盾的吗?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下面的解释:爸爸虽然身为一家之长,威风凛凛,然而他对这个家的热爱,却不少于家里的任何一位成员。
妈妈虽然平时相夫教子,无暇顾及自己的装扮,然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依旧天性向往美丽。
姐姐虽然相貌平平,身材普通,然而她待人真诚,心地善良,能够打动那位举世无双的好男人。
弟弟虽然平日里悠哉游哉,热衷于电脑游戏与动画片,然而他学习的时候,一丝不苟的程度任谁也比不上。
因而,前面的每一幕都是有原因的;它们看似出乎意料,实则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并不矛盾,而是紧密联系着……西方的一位老教授,因“不惧显露自己的愚蠢”而取得了物理学上的辉煌成就;东方的大圣人孔子,提倡君子不耻下问。
不惧出丑,而成大家;不耻下问,而成君子。
这些解释,也许会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仔细想想,也都在情理之中:拘泥于面子,怕显示短处,企图掩盖疑惑与错误,终究只会错误越来越多;只有乐于向别人学习,不惧怕错误与错误暴露之后或许会得到的冷嘲热讽,才能有所进步,有所前进。
【高考作文】失分警示:品味高考高考作文一直是考生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作为高考的重要一部分,作文不仅仅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量。
很多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失分,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写作水平不够,更多的是缺乏对高考作文的品味和深刻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之一是对作文题材的理解偏差。
很多考生在面对高考作文时,可能会将作文题目理解偏差,偏离了题目的本意。
一些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写关于“家庭与家乡”的文章,但是考生却写了关于“友情与青春”的文章,这样就偏离了题目的本意。
如此一来,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会导致失分。
对于高考作文题目,考生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抓住主题,这样才能在文章中表现出高度的思辨和深刻的理解。
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还在于文章结构和逻辑严谨性的不足。
一些考生在写作时可能会出现思绪跳跃、观点不连贯、逻辑混乱等问题,这样的文章往往给阅卷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难以得到高分。
在此,建议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构建完整的文章结构,明确主题句,合理安排段落关系,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严谨性。
在这方面,考生可以多加练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
一些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失分的原因还包括对写作内容的流于表层,缺乏深度和思考。
高考作文不仅仅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社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一些考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思考,内容过于肤浅。
这样的文章往往难以获得高分。
所以,考生在写作时,要注重对所选择的素材和话题进行深入挖掘,做到见微知著,力求有深度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综合能力。
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还在于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不足。
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一部分,一些考生在写作时可能由于词汇量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差,难以准确、生动、丰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导致文章流于平庸,难以获得高分。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
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
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
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4、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低幼化”现象经过至少九年的学习,高中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具备基本的写作技能。
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写作基础层面的目标定位为: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但是,许多学生在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之后,其写作水平远低于这个要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高中生作文的“低幼化”。
高中作文的低幼化问题,集中反映在高考作文上。
2005年,“辽宁,高考作文无满分;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仅为38.2分,低于2004年和2003年……”同年,江苏的尹环老师在《2005年江苏高考阅卷手记》中写道:“当前,阅卷老师深感考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低龄化、幼稚化的弊端。
”2006年,浙江的徐桦君、上海的冰思老师在《2006分省高考作文全观察》一书中,分析当年浙江、上海高考作文之弊时也分别谈到类似问题。
下面笔者就近年高考作文中所反映的“低幼化”现象进行阐述。
一、语言的“低幼化”语言的“低幼化”,首先表现在基本字词的认读和书写上。
广东的蔡日安老师在《1999年我省高考特点分析与素质教育思考》一文中说:“今年的高考答卷中……只字未写交白卷者有之,字未成字句未成句者有之,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者有之。
”江苏的周玉才老师在《99高考作文考生失误情况分析》一文中也把当年江苏高考作文中出现的“写病句、错别字,标点不正确,没有文题”现象作为重要病症提出来。
河南的刘向阳老师在《2005年高考作文答卷失误分析》一文里道:“还有些考生错别字接二连三,标点一点到底,符号不明或根本没有标点符号。
”这种现象绝不在少数,2006年8月11日召开的上海市“第二届语文教学与高考研讨会”上,“命题、阅卷、教育、考试各路权威专家……对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大量错别字的情况痛心疾首。
今年的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可用八个字来概括: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具体说,有以下特点:(1)体现人文精神。
不少省市的题目,不是所提供的材料富有人文色彩(如全国卷、浙江卷),就是提示语给人以人文启迪(如上海卷、广东卷)。
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题型开始多样。
除了包括全国卷在内的6套试题仍是话题作文外,今年有2个省出材料作文,7个省市是命题作文,这就打破了前几年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使命题方式走出了几近僵化的圈子,实在令人高兴。
(3)比分有所突破。
今年,上海、福建两地将作文在试卷中的比分由60分增加到70分(上海是第二年了)。
这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突破。
比分能否再高一点,可以讨论。
(4)议论重获青睐。
今年有3个地方明确规定写议论文,这是1998年以来第一次。
这体现了命题者对高中生议论、思辨能力的重视。
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出得如何呢?这需要比较,需要分析。
去年的题很美,但很玄,很难写。
今年的题虽俗,但较实,虽然也不好写,但比去年容易。
去年,材料后面没有任何提示语,材料与话题之间缺少必要的启发性过渡,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今年,材料本身比较通俗,又给了比较具体的提示,这就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凤头、猪肚、豹尾”意在引导考生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永远努力、永不满足,其出发点不能说不好。
这些都是进步,值得肯定。
不过,问题也不容回避。
“凤头、猪肚、豹尾”是古人用来比喻好文章的结构的,用它来类比学习生活、事业人生显得很牵强;甚至可以说是不恰当的。
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完全做到,很不容易,事业、人生则比写文章复杂得多,要想做到开头、中间、结束都很完美,严格地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
想到这一点,考生将无从下手,极难找到一个可写的对象。
而如果允许任选三者中的一点去写,又跟题目中的“以此为话题”(“此”即“凤头、猪肚、豹尾”)的要求不符。
由此看来,题目出得是不严密的。
我估计,考生的作文很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无论说学习生活还是事业人生,都坚持从三个方面去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关于作文为何失分分析(一)情感方面:假、大、空感情真挚历来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没有真情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是不会打动阅卷老师的。
平时不注重观察积累,考试"无材可抖",内容乏善可陈,只能蜻蜓点水或空谈套话。
动辄就写:让座;黑夜父亲背我上医院;往往"一抬眼"就是见妈妈头上的白发;考试没考好,老师没有批评我,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种情况是"创新"式胡编乱造。
由于受动画片、网络游戏、电视肥皂剧的影响严重,学生徘徊于想象世界之中,不注意现实的根基,往往在作文中大肆编造故事,应对考场作文,靠胡编滥造来抒写假情假义,非常言不由衷。
如"我是一只小狗,生活在被人遗忘的工厂废墟内"、"公元2458年,火星人又发动一次对地球的入侵"、"秋叶纷飞的日子,楚楚的心不再苍芜,处理好父母的后事,决定只身去加拿大读书,辞别这个伤心地",xx中考《作文为何失分(中考)》。
我们要求抒写真情并不是说必须写真实的生活与情感经历,而是说我们所抒发、所描绘的感情必须是于我们的经验世界或情感体验。
文贵写真。
这种真实的感情,是自然的流淌,是特殊情境之下的真实再现。
(二)语言方面:乏味,没有灵动语言是作文的外衣。
语言表达是文章的根本功,也是一篇作文高分与否的重要因素。
如能在考场作文中巧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或引用学过的名段名句,那一定如夜空中的星星般使你的文章熠熠生辉,增色非常。
可是,中考作文受时间、坏境的限制,有局部考生的作文语言往往平淡无奇,用词遣句呆板不灵动,缺乏生动感人的魅力,大大地影响了作文的美感,即使立意结构非常精妙,也往往被判为三四类的作文。
如:"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过得非常愉快的,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学到许多知识,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是充满朝气的。
我们的三年生活的岁月是多么有趣。
"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作文中并不少见。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标新立异内容空洞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标新立异内容空洞求新、求变是高考作文所追求的。
但若按上年或前几年的高考作文思路行文,就是“黄胖夯年糕——吃力不讨好”,这也是作文失分的原因。
因为阅卷者大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以前的高考作文非常熟悉,你想“驾轻就熟”——偷懒,那给你的回报就是低分。
今年各地高考阅卷中还是发现了此类考生,这些考生拟的题目就是过去考过的,比如“人生的选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从构思到材料几乎全是上年的高考作文。
还有些考生以为创新就是形式新奇古怪,不注重思想深刻,就一味在形式上创新:一会儿总经理日记,一会儿四幕剧,一会儿给联合国写信,一会儿去太空旅行……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是字典辞源里找来的字汇词汇。
”这就告诉我们:锤炼思想,是在作文根本处下功夫;思想深刻,才会让人刮目相看。
例如2005年河南省高考一考生作文:诚信在河南的某某乡有两位刚毕业的高中生一位叫张小五,另一位叫李小六,两个人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好朋友,今年参加高考,但都没考上。
有一天,张小五到李小六家,说在电视上看到有一家工厂要招临时员工,问愿不愿意去。
李小六想,在家反正也没工作,不如到外面闯闯,于是两个商量好,准备明天出发。
两人来到一化肥厂,经过安排以后,张小五负责送货,李小六负责看仓库。
过了一个多月,李小六也调到了送货的位置,两个人都特别的能干,经常受到厂长的夸奖,两个人心里都很高兴。
没过几天,厂长说给他俩涨工资,两个人越发的高兴,决定好好干。
可是有一天,李小六送完货,准备回住地,路过厂长的办公室时,听到厂长和一位广东商人在通电话,厂长好像说,准备把他和张小五其中的一位调到广东,说要选一个能干、吃苦、又送货准时的人去广东。
李小六回到住地,躺在床上整整一夜都没睡,一直在想厂长的话,如果张小五去,那么他就不能去,他就得在河南,说不定一辈子就只有待在河南。
突然间有一个念头在他脑间闪过,绝对不能让张小五去广东,否则,自己将一辈子待在河南。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扣上话题,信马由缰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扣上话题,信马由缰近几年来,以“话题”为主的高考作文,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给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有话可说的空间,不会闭塞思路,不会让考生写不出文章来。
但话题作文也日益显现出其弊端,那就是高考作文产生了大量的套用文、克隆文,有些得了高分甚至满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考作文失去了信度和公允,也产生了不良的导向。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命题者在命题上加强了限制,提示语更具规范、更科学,再也没有“可以编故事写寓言”等宽泛的要求,就连“文体不限”也改成“文体自选”了;另一方面拟定了更加实用到位的评分细则。
这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再也不能“扣上话题,信马由缰”。
例如2005年海南省高考一考生的作文:勇敢面对不足我们班有一位男生名叫小明,胆小懦弱。
在平时他一般都不会主动去跟女同学讲话。
要是有女同学跟他说话,他马上就脸红,而且讲话也是结结巴巴的讲不清楚,结果总是闹得让人啼笑不已。
所以他很害怕跟女生讲话,看见女生也总是避开。
不仅如此,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提问,当点到他时,他总是不会站起来而拒答了。
就有一次老师又点到了他的名字,他还是老样子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敢动,老师为了锻炼他,叫他站起来,鼓励他站起来说话。
谁知道他刚一站起来就颤抖起来了,额头上流下珍珠大的汗粒……后果可想而知——又是弄得大家满堂哄笑。
时间过了一年,我们班就出现了一大新闻。
新的学年一开始,就看见他——小明,在教室里谈笑自如,毫无畏惧,有的女生一见大吃一惊,故意跑上去跟他搭话。
咦,还真神了,他虽然不结结巴巴了,而且还笑嘻嘻地。
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了第一节课,班主任走了进来说:“同学们,今天是刚开学的第一天,在这一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轮流上讲台演说和介绍一下自己的暑假。
”大家都很积极地上台演说,当轮到小明时,大家都在冷笑:“看看,小明呆会儿不知又要搞什么让我们大笑一场了,嘻嘻!”于是大家都等着看看热闹了。
2005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一):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的话语,时常是我遇到艳羡他人而又惰于学习和行动时的一种激励。
成功有时只是一个小细节,天道酬勤,持之以恒,胜利的曙光就会灿然向你招手。
物理学家兼化学家居里夫人一生成就卓越,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它取得的惊人成绩出乎意料,但却在情理之中,她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有一次,一位客人来访看见她的女儿正在把玩着诺贝尔奖杯,就十分惊讶地问她:“这么重要的奖杯怎么可以随便让孩子玩呢?”而居里夫人却出乎意料地说:“奖杯只能代表着以前的成绩,如果太看重它,就会停滞不前。
”那位客人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更加敬佩她了。
记得一位著名的演讲家,他在年轻时,就立志要当一位成功的演讲者。
渴望登台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一幕,然而先天的短舌使他吐字不清晰,发音自然不到位,遭到了同行的耻笑和讥讽。
此后,他开始沉寂了,人们也渐渐忘了他的名字甚至他的存在。
可他却没有丧失信心,于是每天和朝阳准时约会于大海边,口含石子,面朝大海,尽情地朗涌着,激昂着……后来,当他再次登台时,以清晰、圆润、流畅的表达征服了所有听众的心。
他克服了先天的不足,出人意料地再次站在演讲台上,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而这种梦想的实现又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的心态和性格就决定了他或她的命运前程。
乐观者会“死里逃往”,悲观者则“虽生犹死”。
看似出人意料,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新鲜和新奇等我们去发掘,只有善于发现,才会有更多的惊喜,而每一份惊喜都是人生的一抹亮色。
2005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一)--昭君出塞我坐在小姐的身边。
看宁静的月光勾勒出姣好的面容,再皎洁再美的月光也无法和你相比啊,我貌美绝伦的小姐!然而你选择了离开。
离开那金雕玉砌的皇宫,踏上了奔向大漠的马车。
长安城渐行渐远,只有那明月仍不舍地追随。
你的决定震动了整个皇宫!当他们看见你惊世的容貌,都愣住不能言语。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语言缺乏灵性与美感
中国作文网(T262)网友原创文章> 高二作文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语言缺乏灵性与美感
从2005年上海高考的阅卷情况来看,高考作文语言的低幼化倾向比较严重,“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和“张海迪阿姨“这样的字眼不时出现。
一个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人了,应该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只是简单地语言累加与例子的累加,这样的作文的语言没有灵性之光,缺乏动人之美感。
如2005年山东省一考生的作文:
双赢才是智慧
俗话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但在现代社会的今天就打破了这种束缚,古代石匠与木匠的故事,更是告诉了我们,双赢才是智慧。
如何才能双赢,怎样才叫双赢,需要我们仔细的琢磨与体会,但你是否还记得儿时那个故事,其实它就在隐约地向我们展现着双赢的智慧。
古代的一个小孩叫做司马光,他在别的小朋友落入大水缸只会大喊救命时,毅然举起石头将缸砸破,救出了落水的小伙伴。
小伙伴得救了,但他们只知道自己可以从缸口被救出,而从未有过司马光的想法,这就是司马光的过人之处。
然而司马光能勇敢将缸砸破更是获得世人的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称赞,获得了双赢。
这就是双赢的智慧。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更要学会双赢的智慧,才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立有一席之地。
努力捕捉自己的长处,让它在关键时刻散发出它的光芒,为你赢来双赢的光环,这才是双赢的智慧。
生活中充满着双赢的智慧,只要你去观察。
猫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今日的宠物之一,就是它双赢的智慧得来的。
捉老鼠不但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更可以讨主人的欢心,时不时在主人那得来一条鱼,世世代代就成了人类的“职业宠物”,不用再去捉老鼠了,这不是双赢的智慧是什么?
因此双赢的智慧我们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去学习。
所以我们不要吝惜几分钟的时间给别人讲一道题,因为这样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衬托”别人的短处,更可以帮助他人于困难之中,增进彼此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因为这就是双赢,这才是智慧。
无论在今在夕,双赢的智慧就像每天翻过的日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不同的事等待着我们去双赢,自信的去应对一切,时刻铭记双赢的信念,相信明天的成功之士必将是你,因为双赢才是智慧!
■本文语言平俗而没有美感,病句较多,让人读后味同嚼蜡,很不舒服。
作文得分:内容10,表达12,特征10,合计32分。
你记住了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