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三年级-精细)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13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周围的世界【教材说明】本章包括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我们的家乡和我们的学校。
教学这部分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他们讨论、交流,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家乡和学校。
2.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建议】建议本章教学用4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每天在学校学习、活动,你对我们的学校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发言,讲自己对学校的了解)二、组织课堂活动1、认识学校的位置以及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
2、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
三、组织课堂活动四、想一想,自己每天在学校做哪些事情?五、布置课外活动,了解更多有关学校的情况。
六、安排时间活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
第二章在大家庭中生活【教材说明】本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和怎样与同龄人交往。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班集体,知道应该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懂得应该与同龄人友好相处。
2.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知道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热爱集体生活。
【教学建议】教学本章内容可用5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热爱集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热爱这个集体。
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
三、组织课堂活动你认为热爱集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四、想一想1.你做过那些有意集体的事情?2.见到有损集体的现象应该怎么做?五、课堂小结第三章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教材说明】本章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在劳动中锻炼自己。
【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知道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
2.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
《夹夹子》教案教学目标:A 组:1.能独立使用夹子,并能用夹子夹住两个叠在一起的物品。
2.通过学习夹的动作,使学生手部小肌肉群得以训练,同时发展学生手眼协调能力。
3.能独立使用带有夹子的衣架,使其生活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B 组:1.能在帮助下使用夹子,并将夹子夹在物品上。
2.通过学习夹的动作,使学生手部小肌肉群得以训练,同时发展学生手眼协调能力。
3.能在帮助下使用带有夹子的衣架,使其生活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夹子,并能用夹子夹住两个叠在一起的物品。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带有夹子的衣架,使其生活适应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准备:律动视频课件教具教学过程:壱、组织教学,热身准备1.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2.师生相互问好。
3.组织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手指操。
小朋友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让我们随着音乐,来一段手指的舞蹈吧!全体起立。
弐、依托情境,学会操作(一)创设情境,聚焦课堂看到小朋友们跳舞跳得这么快乐,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要召开舞会了。
1.播放圆舞曲音频及森林音乐会图片,创设情境。
听~舞会的音乐已经响起。
蝴蝶穿上了美丽的花裙子,花儿换上了漂亮的新装,小鸟唱着动听的音乐,就连天空中太阳公公也来凑热闹了呢!2.出示没有太阳光的太阳教具,引导学生和完整的太阳公公图片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咦?这个太阳公公怎么这么奇怪呀!太阳公公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啊哈~原来这是个粗心的太阳公公,他呀,着急地去参加舞会,把自己的五彩光芒忘戴身上了。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帮帮它,好不好。
3.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到装饰太阳公公的活动中,并出示夹子。
要帮助他,我们首先需要一样神秘妙妙工具,我们一起来说:“欧~土豆。
”今天的妙妙工具是什么?是夹子。
4.引出课题。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如何使用夹子。
(二)展示操作,规范动作1.教师教学生使用夹子的咒语:“按~开!松~关!”要用好夹子,我们首先要念神奇的咒语:“ 按~ 开!松~ 关!”2.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咒语。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活动目标〗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
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
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本地为发展小城镇建设,在学校附近成立了“三辣”(辣椒、大蒜、毛葱) 生产基地,所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到基地采访、调查。
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时间〗课内4 课时,课外调查2 课时。
〖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师:秋天,老师发现有不少同学都主动匡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不少人在忙碌着。
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
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生:我家今年种了10 亩地,爸爸说能打2 万斤玉米。
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殊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
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生:我看到地里有不少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三年级上校本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教案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教案一、家乡特产。
〖活动目标〗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
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
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本地为发展小城镇建设,在学校附近成立了“三辣”(辣椒、大蒜、毛葱)生产基地,所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到基地采访、调查。
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时间〗课内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
〖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师:秋天,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帮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很多人在忙碌着。
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
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生:我家今年种了10亩地,爸爸说能打2万斤玉米。
生:我家的辣椒又红又大,长得非常好。
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别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
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生:我看到地里有很多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生:今年萝卜多少钱一斤?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活动目标: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
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
)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
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
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
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
《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
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出示填空:_____?_,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认识校本课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的定义: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的特色课程。
2. 校本课程的意义: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和看法。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校本课程案例,让学生感受校本课程的魅力。
四、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门校本课程。
2. 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选出最佳校本课程设计。
第二章: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独立设计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兴趣,发挥教师特长,体现学校特色。
2. 校本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法:调研分析,目标确定,内容选择,方案制定。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设计并实施一门校本课程。
3. 分享与评价:各组展示自己的校本课程设计,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四、作业与评价2. 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评估校本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校本课程的评价与改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思和改进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性。
2. 校本课程评价的方法:问卷调查,学生反馈,教师观察,数据分析。
三、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校本课程评价的看法和建议。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对自己的校本课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与评价2. 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共同评估校本课程评价的质量和改进效果。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校本课程简介第一课时: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2. 第二单元:课程设置与安排第一课时:分析校本课程的设置和安排,让学生了解课程结构3. 第三单元:课程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4. 第四单元:课程实践与拓展第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 第五单元:课程评价与反馈第一课时:讲解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校本课程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程结束时的考核,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案例、实践活动指导书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4. 网络资源:校本课程相关网站、论坛、教育资源库等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单元:课程模块一——知识探索活动一:课程导学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课程模块的兴趣。
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预测课程内容。
活动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导学问题,独立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活动三: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与课程模块相关的小项目。
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1珍惜劳动成果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用品都是劳动成果,它们来之不易。
2.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是尊重劳动人民的表现。
情感:1.以珍惜劳动成果为荣,以浪费劳动成果为耻。
2.尊敬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愿意向他们学习。
行为:1.珍惜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不损坏,不浪费。
2.见到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加以劝阻。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社会财富,都要爱惜的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聪聪寻宝的旅程世界。
二、演示图片1:聪聪飞过白云,飞过大地,来到了他向往已久的快乐城--北京。
师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聪聪最先到了哪里?学生回答:故宫,长城。
师答:不是,原来他先来到了小学食堂里,他一定是饿了,已经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出示把面包吃一半扔一半的图片。
学生提问:老师,他怎么没吃完就扔掉了,这样太可惜了。
演示动画:《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学生回答:老师,我也找到一个。
古诗《锄禾》,我想聪聪读了这个,一定就知道这粮食来得有多不易啦!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刚才大家看的《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一共经过了多少道工序?学生回答:11道工序。
师问:那你们想想要用多少人力和物力呢?学生回答:很多很多。
很不容易。
教师提问:那聪聪和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呢?学生回答:董必武的女儿谁做得对,因为她把掉在桌上的米饭都捡起来吃了,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吃的米饭、面包、糖果等等都是经过好多道工序制成的,许许多多的工人、农民为此付出了劳动。
不爱惜这些东西,就是不尊重他们的劳动。
我想现在聪聪也应该知道不应浪费粮食和食品了吧!板书:粮食来之不易,勿浪费三、同学们,聪聪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他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出示问题1:当聪聪看到我们的申奥口号:“新北京、新奥运”时,北京小朋友向他提问:“请你说说用过的东西应该怎么办?”此时,聪聪武断地说:“扔掉。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研究小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态,了解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和特点,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教材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a——Zz,并能按字母顺序背诵、默写二十六个字母;2、根据实物、图片说出所学单词要求读音正确;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4、能在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5、能演唱已学过的英语歌曲,诵读已学过的歌谣。
教材重点:1、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a——Zz。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教材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四、主要措施1、考虑到小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巧用实物、头饰、卡片、chant等来帮助进行单词教学。
4、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上讲台操练等等。
融会话教学与情景表演之中。
5、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语言,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
三年级校本课程上册1、靠自己-------------------------------------- 22、饮食卫生和运动卫生----------------- 33、搜集资料的方法--------------------- 44、行动起来!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5-65、青蛙的悔恨----------------------- 76、读书要有选择--------------------- 87、狠心的电才艮------------------- 98、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 109、一杯温开水---------------------- 1110、危险游戏玩不得-------------------- 12一、靠自己其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问:“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毛虫妹妹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问:“可是蚯蚓弟弟也没有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说:“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轻轻告诉你:只有自立的人格力量才能拯救自己。
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自立,我们将永远不能摆脱困境。
经不起小小的坎坷,当然赢不了别人的尊重。
记一记: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一说:你平时对自己自信吗?你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如何树立自信的?做一做:搜集有关自信的小故事在班内交流。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校本课程教学计划1一、一般内容1、主讲教师:魏茂艳2、教学材料:十字绣3、课程类型:动手操作类4、授课时间: 2课时/2周,授课18课时,评价与学分认定2课时5、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一)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了解十字绣编织的基本方法,利用十字绣编织出各种有趣的图案。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开拓艺术视野,陶冶艺术情操,让知识启迪智慧,使生活更多姿多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自我个性的舞台。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工艺造型除了美学外,还涉及到数学、物理、自然、历史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素质培养。
3、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
学生通过熟悉材料性质,学习使用工具,到成功制成工艺品,会变的心灵手巧。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十字绣的方法、图片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审美方法。
5、人格目标: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艺术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有毅力的优良品质,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
(二)课程内容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四世纪,十字绣从土耳其经由意大利在欧洲传播开来,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
最早的十字绣是用从蚕茧中抽出的蚕丝线在动物毛皮的织物上刺绣,这种十字绣在许多国家被人们用来装饰衣服和家具,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无论是绣线,面料的颜色还是材质,都别具匠心。
十字绣在二三十年代曾经是欧洲女性的至爱,现如今再度受到瞩目,为大众所喜爱,是因为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艺,受到不同年龄层的人的喜爱。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校本课程简介: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目的、意义等。
2. 课程设置:介绍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3. 教学方法:介绍校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4. 评价方式:介绍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如考试、考查、评价等。
5. 课程安排:介绍校本课程的上课时间、地点、周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的实践应用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2. 学生准备:了解校本课程的基本情况,准备好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校本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3. 教学方法展示:教师展示校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学生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
2.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估。
3. 家长反馈:家长通过家长会、联系方式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学生反馈:学生通过课堂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拓展与提升:1. 学科融合:将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让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校本课程的相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校本课程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 课程体系:阐述校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3. 课程设置:详细介绍校本课程的设置原则、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4. 课程特色:分析校本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5. 选课指南:为学生提供选课建议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校本课程的体系结构、设置原则和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校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校本课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设置原则和特色。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讨论校本课程的选课指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校本课程体系结构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程报告:评估学生关于校本课程选课指南的文章质量,检查学生对校本课程设置原则和特色的理解。
4.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关于校本课程影响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个人感受和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校本课程教材、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目录前言1.长歌行-------------------------------------------12.悯农-------------------------------------------23.蚕妇-------------------------------------------34.田园乐-------------------------------------------55.山居秋暝-----------------------------------------66.鸟鸣涧-------------------------------------------77.钱塘湖春行---------------------------------------88.静夜思-------------------------------------------9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10.望月怀远----------------------------------------1111.山行--------------------------------------------1212.江上--------------------------------------------1313.望庐山瀑布--------------------------------------1414.滁州西涧----------------------------------------1515.赠汪伦------------------------------------------1616.别董大------------------------------------------1717.送孟浩然之广陵----------------------------------1918.赋得古原草送别----------------------------------2019.春晓-------------------------------------------2120.小池-------------------------------------------2221.枫桥夜泊---------------------------------------2322.江雪-----------------------------------------242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524.客至-------------------------------------------2625.梅花-------------------------------------------2726.竹石-------------------------------------------2827.出塞-------------------------------------------2928.塞下曲-----------------------------------------3129.元日------------------------------------------3230.清明-------------------------------------------33校本教程走进古诗文三年级全册主编:中卫市第四小学前言古诗词以其精美的原韵律,宏阔的意境,深邃的情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其形象、其气势、其哲理陶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