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2
- 格式:pdf
- 大小:33.67 MB
- 文档页数:30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引言外国新闻传播史是研究外国新闻媒体的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新闻媒体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因素,还探究了外国新闻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和作用。
本文将以Markdown 文本格式为基础,介绍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导论部分。
第一章:外国新闻传播的起源1.1 新闻传播的定义新闻传播是指将信息、观点和想法从一个源头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新闻传播通常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述相传。
随着文字的出现,新闻传播开始通过文字记录和传播。
不同农耕文明的出现促进了文字的运用,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工具。
1.2 外国新闻传播的起源外国新闻传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最早的文明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外国新闻媒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
例如,中国的新闻传媒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竹简,而埃及的新闻传媒起源于古埃及的纸浆制造。
这些新闻传媒的出现标志着外国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二章:外国新闻传播的发展与演变2.1 手工印刷时代在手工印刷时代,新闻传播的主要工具是印刷机。
这一时期,新闻传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早期的报纸、杂志和书籍成为了最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2.2 工业印刷时代工业印刷时代是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印刷技术得到了革新,新闻传播的速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这个时期,新闻报纸和杂志开始普及,成为了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2.3 电报和电话时代电报和电话的发明与应用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信息可以在瞬间传递到世界各地。
电话的发明则允许人们进行实时的远程交流,成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工具。
2.4 电视和互联网时代电视和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体,使新闻传递更加直观、生动,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俄罗斯新闻业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
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
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
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
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
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1)媒介产业集中化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
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2)媒介经营商业化苏联解体后,尤其是1992年俄政府实行自由价格政策以后,新闻媒体几乎全部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程曼丽考研真题解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1口头传播(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1)文字的产生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①官方公报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
《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唐代中期,各节度使在京设立办事机构,称“进奏院”。
进奏院中的进奏官,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等,也为地方官员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的政治消息。
“进奏院状”是指,经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有时也称“状报”“报状”等。
到了宋朝,“进奏院状”改称“邸报”,成为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行的正式官报。
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特定的读者群;时间上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内容经进奏官筛选。
②新闻信a.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名词解释: (1)1. 定本制度: (1)2. 廉价报纸: (2)3. 实务文体(新民体): (2)4. 黄色新闻: (2)5. 普利策: (2)6.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3)解答题 (3)1. 对普利策的评价: (3)2.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 (4)3. 简述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务文体的产生及特点 (4)论述题 (5)1.比较《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2.简述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
(5)其他相关内容 (6)1. 西方最早的几大通讯社: (6)2. 廉价报纸 (6)兴起原因: (6)特点: (7)3.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7)4. 《新青年》: (7)5. 黄色新闻: (8)6. 普利策和《纽约世界报》: (9)7. 本杰明.戴伊和《纽约太阳报》: (9)8. 劳森和《每日电讯报》: (10)9. 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10)10.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11)11. 王韬 (11)名词解释:1.定本制度:邸报: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
“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
“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
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
(新闻检查制度。
公元999年。
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1.独立报刊的出现(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①这个时期,尽管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一直没有减弱,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经济新闻、文艺作品、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由于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广告逐渐多起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广告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
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①《每日广告报》(1730—1807年)这是一份商业性报纸,除了刊登广告外,还不时刊登经济消息、商业行情、金融行情以及社会新闻,开创了报纸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②《大众广告报》(1752—1798年)由著名出版商亨利·伍德福和他的儿子桑普林·伍德福独立出版的日报,1769年前后因连载“朱尼厄斯信件”而名噪一时。
③《早晨纪事报》(1769—1862年)由桑普林·伍德福的弟弟威廉·伍德福创办的日报,因迅速报道国会新闻而为社会瞩目。
1789年伍德福退休后报纸三易其主,一度成为辉格党的机关报,但该报在报道国会以及报道法国大革命等方面一直颇有影响。
④《晨邮报》(1772—1937年)该报1795年后在著名报人斯图亚特的经营下,强调经济自立,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因而声誉日增。
斯图亚特当时就提出“广告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的经营思想。
2.《泰晤士报》的创办(1)《泰晤士报》(The Times)概述其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
2019新闻传播硕士考研之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2)编辑:凯程中传果酱老师第二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德国美因茨工匠,1450年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成为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国里程碑。
2、新闻书:十六世纪末,西欧出现不定期的印刷品,报导某些重要事件,新闻性有所增强,为书本形式,称为新闻书。
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类,详细报导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登载有说服力的社论,发行量较大众化报纸小,但社会影响较大。
5、廉价报纸: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
特点:政治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政党;经济独立,不接受津贴;以平民大众作为读者对象,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和休闲软新闻,形式上通俗活泼,完全是商业化经营。
6、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三社四边协定”: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社与本国的殖民扩张一起经过十几的竞争,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刮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议,由于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以内,协议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又称“三社四边”协定。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俄国篇)第十章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第一节.帝俄时期的报业一. 报业的发端1.《新闻报》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从此开始了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2.《莫斯科新闻》1756年由莫斯科大学主办,宣告了俄国第一张非官方报纸的问世。
二.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俄国早期资产阶级报刊可以分为两部分: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革命民主主义派由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组成,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斯基。
主要刊物《同时代人》、《祖国纪事》等。
民粹派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
主要刊物《俄国财富》、《欧洲通讯》等。
两派报刊在宣传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主张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特权制,主张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不同点是:后者否认农奴制废除后资本主义必然在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提出为保护小生产必须遏制资本主义发展。
㈠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报刊1.《同时代人》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派的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
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
开始为季刊,1843年改为月刊。
该刊一度以邓在文学作品为主,脱离现实政治斗争。
1847年以后,别林斯基主持下,为该刊制定了抨击农奴制度,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派思想的纲领。
19世纪50年代的后五年,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同》的主要编辑。
他和杜波罗留波夫一起,在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书评和小品文,坚决捍卫农民的利益。
1962年,沙皇政府对革命民主主义运动进行镇压。
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同时代人》被禁。
2.《祖国纪事》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
前期由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栏目,这一时期,该刊积极宣传唯物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同保守派作斗争。
后别林斯基转投《同时代人》,《祖国纪事》战斗性有所减弱。
1848年以后逐渐带有学院派色彩。
在涅克拉索夫时期,成为俄国先进的民主思想的合法讲坛,并同西欧俄社会主义运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1877年涅克拉索夫去世,米海伊洛夫斯基任主编,该刊成为民粹派的宣传阵地。
考研:外国新闻传播史(二)英国新闻传播史一、《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三个要点:1、对出版物实行检查是违反理性的,充满着悖论2、强调革命者决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复封建王朝钳制出版的政策。
3、第一次明确提出,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解读:他这些主张,实际上以三点为前提: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凭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真伪正误,而要运用这种才能,人们就必须不受限制地去了解别人的思想和观点。
其二,自由地持有主张和抒发意见,乃是人生与生俱来的权利。
其三,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他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
•从此论点出发,西方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自我修正过程”的观念,这是关于自由报刊理论的基础,是西方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石。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第七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媒体的发展★★1.中国传播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中国媒体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2.中国传媒产业的振兴通过市场化运作,中国相继成立了16家报业集团,踏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进入新世纪,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又组建成功。
3.中国媒体的域外“落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央级媒体开始走向世界,如央视第四套节目(国际频道)、第九套节目(英语国际频道);传媒商业集团也开始为进军国外市场做准备,如湖南电广传媒。
考点二:港、澳、台地区中文媒体的发展★★1.香港香港媒体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大,有3家广播电台,两家本地免费电视机构,12家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
许多国际媒体都以香港为亚洲的业务基地,一些跨地区的华文媒体也利用香港资讯中心的区位优势向世界各地拓展,获得快速成长。
2.台湾台湾100多家报纸中,《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占据相当大的报业市场,杂志繁荣发展,广播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澳门澳门传媒业颇为发达。
《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等8家中文日报,两家广播电台、两家电视台、两家获准提供卫星电视服务的公司。
考点三: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1.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1)东南亚地区华文传媒:在海外华文传媒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北美华人及其媒体:政府干预少,比较自由,是当地华人华族和其他华人地区的联系桥梁。
(3)欧洲华文媒体:同北美地区相比,在组织化、专业化、市场竞争以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4)作为新媒体的国际互联网在海外华文媒体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2.新世纪海外华文媒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见表7-1)表7-1 新世纪海外华文媒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考点拓展】媒介技术发展演变的启示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把握和理解媒介与人、媒介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也成为这个时代传播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外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文字传播1、古罗马《每日纪闻》是公告式,即原始形态的手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了石膏的特质木板上,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是缓解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把上层会议的内容公诸于众,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
公元前6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并一直刊布到公元330年止。
公报的内容有议事记录、帝国法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官员任命、宗教活动,以及贵族的结婚、生育、死亡等等,除了写在布告牌上面,还抄写、颁发给各地驻军首长。
公报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2、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形式。
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有了新闻信。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而私人新闻信则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后,新闻信才逐渐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3、威尼斯小报手抄小报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北岸,早在10世纪末就是个富庶的商业共和国,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萌芽,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销路、各地物价、来往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
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卖给需要者,这就是手抄小报。
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曾发行手写的小报。
1566年又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
其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圆,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行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外国新闻传播史是指各国在它们自己的历史背景下,从最初的口头传播,到印刷术、电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的发展演变的历程。
以下是我对外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些笔记:
1.印刷术的发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期刊等大规模印刷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这也为新闻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报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
3.广播和电视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声音和图像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
这种形式的传播不仅使得新闻更加生动形象,也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
4.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便捷化。
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博客、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并且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
5.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也让新闻业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现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未来。
- 1 -。
人民大学《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3 英国史1. 威廉.卡克斯顿:1476年开办了英国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印刷术的先驱。
1480年他发行传单为宗教书作广告——英国广告的创始人。
同时还是翻译家和出版家,1481年出版了第一本图解的英文百科全书《世界镜鉴》,为促进英国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2. 巴特:1605年,出版不定期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
1624年,与出版商尼科拉斯.波尔尼合作创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以上,标志着英国报业的又一进步。
1641年他参加第一家报道国会新闻的《国会新闻》的编辑工作,被认为是英国第一位报人。
3.《每周新闻》: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1621年8月13日创刊,创办人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
全称《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英文news 作为“新闻”之意,第一次用于刊名,从此流行开来。
该刊报头印有“允许出版”字样,外观模仿荷兰新闻书,其内容按照政府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新闻。
4.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1557年,玛丽女王为管制异端邪说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该公司是出版商的企业组合,经过国王特许的印刷厂老板都是公司的会员。
公司特许条例规定:在王国以内,除公司会员和女王特许者外,印刷一律禁止。
公司的设立在王朝方面可以借此有效管制诽谤、恶意及异教言论的出版;在出版商方面可借此取得独占出版及管理非法出版的特权。
5. 星法院法令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1586年星法院颁布出版法庭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
该法令又称“星法院法令”。
规定:全体印刷机均须送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伦敦以外,除牛津、剑桥大学外一律禁止印刷;除教会同意不再允许新的出版商登记;特许制的各项规定;印刷热河刊物都须事先请求许可;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没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力等;出版商学徒不得超过3人,但牛津、剑桥大学的印刷商限有1名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