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7.91 MB
- 文档页数:48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考研真题详解1伟烈亚力[北京大学2019年研]答:伟烈亚力是著名的英国汉学家,伦敦传道会传教士。
1846年来华,致力于传道、传播西学,主编《六合丛谈》并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1877年返回伦敦定居。
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关中国的著作有《满蒙语文典》《中国文献纪略》《匈奴中国交涉史》等。
归国前所藏中西文书籍718卷悉捐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
他不但对西学东渐作出重要贡献,而且在东学西渐方面也是功不可没,是公认的汉学家。
2哈瓦斯社[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师2007年研] 答:哈瓦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
该社于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创办于巴黎。
哈瓦斯从1825年起就开始从各国的报纸上翻译、编辑新闻供给巴黎。
1832年成立翻译事务所,专门经营翻译外报新闻的业务。
1835年,翻译事务所正式定名为“哈瓦斯通讯社”。
哈瓦斯社最初的新闻稿是复写或用石印印行的,每日一份,后来增加到每日数份,自称“报纸的报纸”。
其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初期靠快马传送,后陆续用信鸽、电报等传递消息。
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它的财政趋于恶化,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
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3掏粪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研]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以杂志为主体发起的运动,主要是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英国约翰·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埋着头拿着粪耙收集污物,而不愿抬头看天主。
以《麦克卢尔杂志》三组文章——《美孚石油公司的历史》《城市的耻辱》《工作的权利》为开始,后一系列杂志加入到这场运动中,包括《世界主义者》《柯里尔杂志》《人人杂志》等。
北美篇第十二章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1.为什么《国内外公共事件》报出版了一期就夭折了?答:《国内外公共事件》是美国的第一份报纸,创刊于1690年9月25日,创办人是本杰明·哈里斯。
这是一份四版报纸,但只印三版,第四版是空白,读者可以在传阅时将自己知道的新闻写上去。
该报有国外新闻,也有本地消息。
在选材上,首先报道重大事件,报道消息时注重夹叙夹议。
《国内外公共事件》报与其他印刷品相区别的特征是,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像一份报纸,而且也是把它当做一份长期的新闻刊物办的。
但是,《国内外公共事件》只出版了一期就被禁止,因为该报的出版触犯了殖民当局限制新闻出版的法案,法案规定出版物要经审批,发给许可证后才能出版。
这样,美国的第一份报纸就成为出版许可法的第一个牺牲品。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情况怎样?答: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有极为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们的宣传和鼓励是战争中鼓舞民众的精神力量,对革命的胜利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中著名的人士有:(1)塞缪尔·亚当斯亚当斯是美国独立运动中杰出的宣传家和政治活动家。
①1748年任《独立广告报》编辑,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
第二年,该报停刊,他就给《波士顿公报与乡村新闻》撰稿,宣传抗英主张。
②在反印花税的高潮中,他将聚集在《波士顿公报》营业所附近的激进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自由之子社”,并在各地设立分社,建立了“自由之子社”宣传网,集中了一批活跃的报人和印刷商,为革命做了积极的舆论准备。
③1772年,亚当斯成立了一个“通讯委员会”,其他各州也纷纷成立通讯委员会,并联结成网。
殖民地的各种动态消息都在这里汇集,经加工整理后提供给革命报刊。
通讯委员会既是一个类似通讯社的信息传播机构,又是一个革命组织。
1775年4月,列克星敦民兵就是得到通讯委员会成员的报告后,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
1774年以后,亚当斯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州大陆会议代表,独立战争后,长期担任该州的副州长、州长。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为复杂、抽象的意思。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介的发展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第三章 “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概念题1.《人民国家报》答:《人民国家报》于1869年10月至1876年9月在莱比锡出版,起初每周出版2次,1873年起改为每周出版3次。
威·李卜克内西和奥·倍倍尔主持报纸工作。
《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同马克思、恩格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该报成为革命的喉舌,成为当时德国最优秀的工人报刊,在对德国无产阶级进行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人民国家报》致力于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在德国统一、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坚持党的立场,反映党的意见主张。
《人民国家报》还经常刊载第一国际的文件,报道国际的消息,普法战争期间及时刊登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的宣言,这使它实际上成为第一国际在德国的机关报。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该报的宣传活动,并为它撰写了许多文章。
1870年12月,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被捕后,报纸的质量有所下降。
1872年至187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批评该报同拉萨尔派妥协调和的倾向。
2.《社会民主党人报》(1879年)答:《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被誉为德国党的旗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于1879年9月28日创刊。
这是一份周报,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迁至伦敦出版,1890年9月27日停刊,共出版12年。
《非常法》施行期间,该报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发行1.1万份,成为德国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
3.普利策答: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匈牙利,1864年应募来美从军,退役后做过各种杂工,工余时间自修法律,1867年取得律师资格,同年加入美国籍。
1868年在德文报纸《西方邮报》当记者。
1878年,普利策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
1883年,他以34.6万美元买下了纽约《世界报》。
第六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俄罗斯新闻业1.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媒体的发展阶段(1)1992年初—1994年底:私有化与权力斗争1992年,叶利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了“私有化”命令。
①固有媒体相继“非国有化”,呈现多元资本持股形态;②私营媒体大量涌现;③在媒体商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化趋势初见端倪,出现了第一批媒体寡头。
(2)1994年年底—1996年中期: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总统大选①叶利钦强化政府的舆论机构,充分发挥俄联邦政府新闻处和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的作用。
这一时期,俄罗斯媒体集中化的趋势继续扩大。
②通过对车臣战事以及总统大选直观而生动的报道,俄电视媒体的优越性充分显示出来,其影响力显然超过印刷媒体,成为主导性的媒体。
(3)1996年中期—1998年中期:寡头瓜分媒体与新闻战寡头瓜分媒体,并发展私立媒体。
在瓜分媒体市场的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冲突。
每当这时,他们最常用的手法,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媒体互相攻击、谩骂,彼此揭底、拆台,从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揭丑运动”。
与寡头媒体的喧嚣相比,这一时期国家媒体的声音相对微弱。
(4)1998年中期至今:政府、媒体权力回归这一时期,通过对新闻媒介的整合与控制,政府、媒体权力回归。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寡头及其媒体的整治力度。
通过整治寡头及其所属媒体,普京加强了政府权威,同时也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5)俄罗斯媒介生态的现状近年来,绝大多数报刊的订阅率都出现了滑坡。
电视仍然是这个国家最普及的大众媒介,互联网发展迅速。
2.俄罗斯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1)媒介产业集中化伴随着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两种新型的资本集团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崛起。
一是官僚(政治)资本集团,二是金融工业资本集团。
(2)媒介经营商业化苏联解体后,尤其是1992年俄政府实行自由价格政策以后,新闻媒体几乎全部被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章节:第⼀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第⼆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和发展(第⼆节 英国近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近代报业)第三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和变化(第⼆节 英国现代报业、第三节 美国现代报业)第⼀章 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第⼀节 古代的新闻传播:⼝头,⼿写,印刷第⼆节 16世纪:⼿抄⼩报和新闻书第三节 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报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
定期报刊产⽣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世纪上第⼀张⽇报:德意志地区,莱⽐锡⼀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第四节 新闻事业诞⽣的历史必然性第⼆章 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和发展第⼀节 概说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
⽆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报刊、⽆产阶级政治报刊、⽆产阶级政党报刊。
⼯⼈报纸主要为团结⼯⼈共同进⾏经济⽃争服务。
⽆产阶级报刊的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标或政治⽬标。
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性。
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会或政党)结为⼀体。
名词:1.上层报纸:⼯业⾰命过程中出现较早的商业报刊。
它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治经济上独⽴;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提供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政界、⼯商界或知识界⼈⼠。
2.廉价报纸:⼯业⾰命后期,各国先后出现了⾯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较低,通常称为廉价报纸,⼜因读者均为平民⼤众,也称为⼤众化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软新闻;形式上⽂字通俗,版⾯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量刊登⼴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发⾏。
廉价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论述:1.近代报业的发展中,封建统治和保守势⼒的压制资产阶级民主势⼒的反压制,是贯穿其间的基本⽭盾。
围绕这⼀⽭盾,各国报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①资产阶级⾰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
②在资产阶级⾰命发动和进⾏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量兴起。
1.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有哪些影响(简答题)【答案】西欧封建王权对当时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既有促进又有阻碍。
(1)从总体上来看,西欧封建王权的兴起对当时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
依赖于强大的王权,英、法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获得了一段较为长期的稳定局面,有了较大的发展,积蓄了较为丰富的新闻传播实践经验。
这一切,为后来以资产阶级市民阶层为主的新型传播事业不断突破日益阻碍其发展势头的封建集权主义传播政策,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充当舆论先锋的历史角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专制王权对其王国内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也具有阻碍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王权对社会传播事业的专制掌控上,更表现在对后来已不甘心只蛰伏在经济领域里赚钱,也想在政治生活中有所表现的市民阶层新闻传媒的残酷打击、百般迫害上。
随着封建王权与资产阶级“蜜月”关系的终结,日益腐朽的王权与以往时有冲突的封建贵族们联手,开始了对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全面压制。
但是,在王权庇护下业已强大起来了的资产阶级早已不复谨小慎微、低三下四的旧态,而是以激扬的面貌、高昂的斗志拿起了武器一一笔和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2.评析英、法两国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3.试分析德意志封建贵族领主制新闻传播体系的特色(论述题)4.试评价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型的集权主义传播事业(论述题)【答案】(1)北美十二州殖民地受英国当局的控制。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北美出版报刊印刷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虽然远隔天涯海角,而且在法律卜殖民地的民众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是英国殖民当局却对印刷出版物感到十分恐惧。
(2)当波十顿的哈佛学院印刷所开始刊印出版一些书籍和“教会问答”之类的单张印刷品时,英国马萨诸塞的殖民地当局立刻感觉到了这种印刷出版物对其专制统治的威胁。
于是,马萨诸塞州议会马上效仿英国国内专制出版法的规定,于1662年通过了北美十三州最早的一部新闻出版法。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第2版笔记和名师程曼丽考研真题解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1.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1口头传播(1)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形式。
(2)前语言时期,人类使用呼唤、手势、体态等简单方式传播,音节语言产生后,人类的主要信息传播方式变为口头语言传播。
(3)口语传播具体形式:部落、团体、民族的聚会,甚至包括传闻、说唱、民谣等。
(4)口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①空间上传播范围有限。
②时间上转瞬即逝,不可保留。
③口口相传容易失真。
2手写传播(1)文字的产生①文字出现之前,古代人类通过结绳、刻木、实物书信等用以记事、交流。
②文字的出现,为手写新闻传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书写材料的改进①早期传播载体:岩壁、黏土、兽皮、兽骨、竹简等。
②公元前2世纪,中国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③公元105年,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术,开始用树皮、破布、纤维和渔网造纸。
(3)手写新闻传播:通过手写文字传递的新闻及信息①官方公报a.官方公报用以传递统治阶级内部信息,与普通民众无关。
b.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
公元前59年,恺撒当选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每日纪闻》,这是一种手书公告,内容为公民投票、官吏任命、政府命令等。
《每日纪闻》在书记员抄写后分送给各地军政长官。
c.中国唐代的进奏院状。
唐代中期,各节度使在京设立办事机构,称“进奏院”。
进奏院中的进奏官,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等,也为地方官员了解、汇集和通报朝廷的政治消息。
“进奏院状”是指,经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有时也称“状报”“报状”等。
到了宋朝,“进奏院状”改称“邸报”,成为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行的正式官报。
唐代进奏院状的性质:特定的读者群;时间上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内容经进奏官筛选。
②新闻信a.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第一章口语传播第二章文字传播一、名词解释1、古罗马《每日纪闻》(94、99传名):2、新闻信:3、威尼斯小报:4、富格尔通讯:二、简述1、简述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及其意义。
2、古代新闻传播和近代新闻事业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印刷传播与通讯社一、名词解释1、谷登堡(00新名):2、新闻书:3、资产阶级政党报纸: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时期,主要表现为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报刊信赖政党补贴发行;这一时期报刊政治上倾向性明显,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以上层人士和政界为主要读者对象。
4、上层报纸/高级报纸(01新名):5、廉价报纸(91名):6、黄色新闻(91、00新名):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和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报导,是报业追逐利润的结果。
来源:表现手法:大号字煽情标题,版面夸张,滥用照片,捏造新闻,星期日增刊登载滑稽和肤浅文章,标榜同情受压迫者,使报纸的作用从宣传时代进入了鼓动时代。
7、报团(90、95名):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称为报团,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是二十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报团是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
8、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9、联合企业 10、“三社四边协定”(93、95、00传名):11、交流新闻社12、国际通讯社 13、国内通讯社14、新闻通讯社: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数据的新闻发布机构,新闻流通的重要渠道,受众广,影响大。
15、埃菲社(98名)16.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是指授权承担某项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的人们或公司的联合体。
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访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通讯社签有协议以获得国际新闻。
有的国内通讯社也采访国际新闻,但一般只供给国内媒体,作为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
程曼丽《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第二章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英国独立报刊的出现和《泰晤士报》1.独立报刊的出现(1)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的特点①这个时期,尽管英国政府仍然对报刊征收印花税,报业面临的经济压力一直没有减弱,但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英国报刊的种数和销量都在增长。
②报纸的内容也有所扩展,有关国内情况的报道和述评增多,经济新闻、文艺作品、读者来信也不断增加。
③由于工商业的日益繁荣,广告逐渐多起来,报纸开始刊登广告,广告逐渐成为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
报业独立自主的倾向日益增强。
(2)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报纸①《每日广告报》(1730—1807年)这是一份商业性报纸,除了刊登广告外,还不时刊登经济消息、商业行情、金融行情以及社会新闻,开创了报纸依靠广告收入而自立的先河。
②《大众广告报》(1752—1798年)由著名出版商亨利·伍德福和他的儿子桑普林·伍德福独立出版的日报,1769年前后因连载“朱尼厄斯信件”而名噪一时。
③《早晨纪事报》(1769—1862年)由桑普林·伍德福的弟弟威廉·伍德福创办的日报,因迅速报道国会新闻而为社会瞩目。
1789年伍德福退休后报纸三易其主,一度成为辉格党的机关报,但该报在报道国会以及报道法国大革命等方面一直颇有影响。
④《晨邮报》(1772—1937年)该报1795年后在著名报人斯图亚特的经营下,强调经济自立,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因而声誉日增。
斯图亚特当时就提出“广告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吸引读者,增进发行;而发行增加,又可吸引更多广告”的经营思想。
2.《泰晤士报》的创办(1)《泰晤士报》(The Times)概述其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或泰晤士报》,1788年3月正式定名为《泰晤士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笔记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总论填空题:古代的新闻传播:口头,手写,印刷16世纪:手抄小报和新闻书17世纪:从定期报刊到日报定期报刊产生于17世纪初,发源地是德国和尼德兰。
它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世纪上第一张日报:德意志地区,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新到新闻》。
近代新闻事业:从17世纪初定期报刊问世到19世纪末。
无产阶级报刊三个阶段:工人报刊、无产阶级政治报刊、无产阶级政党报刊。
工人报纸主要为团结工人共同进行经济斗争服务。
无产阶级报刊的办报宗旨: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目标或政治目标。
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
体制上通常同主办的组织(工会或政党)结为一体。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古罗马,《每日纪闻》。
人类新闻传播的5个时期: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联网传播。
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法国,哈瓦斯通讯社。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1775年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菲逊起草《独立宣言》。
最早的日报:1650年,德过莱比锡,《新到新闻》,世界上第一张日报。
近代报刊发展的6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刊;工业革命与廉价报刊;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与发展;过度时期的报业;现代报业的发展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这被公认是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最早的电视: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纽约时报》:1851年,亨利•雷蒙德创办《纽约每日时报》,后改名为《纽约时报》。
《真理报》:在彼得堡问世,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美国《太阳报》:1833年,本杰明纽约创办,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
.德国二战时期的宣传部长:戈培耳,主管宣传文化事务。
英国最早的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法国最早的日报:《巴黎新闻》。
四大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
第二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概念题1.“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北大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6~2007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6、2003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答: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的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它们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2.西方四大通讯社[四川大学2007年研]答:西方四大通讯社是指法国新闻社、英国路透社、美国联合新闻社和合众国际社。
法新社(前身为哈瓦斯通讯社)由哈瓦斯于1835年创办于巴黎,路透社由路透于1851年创办于伦敦,美联社于1848年创办于纽约,合众国际社是由斯克里普斯于1907年创办的合众社和赫斯特1908年创办的国际新闻社合并而成。
3.《泰晤士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暨南大学2009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华科2003年研]答:《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有权威、消息灵通可靠的报纸,创办于1785年1月1日。
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Daily Universal Register),创办人是印刷商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
该报自称办报方针为“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
但在政治倾向上,它实际上是英国政府的喉舌,在重大的国内外问题上,反映官方意图。
《泰晤士报》报道严肃,内容详尽。
它重视国际国内大事报道,对重要文件刊登详尽。
它也重视言论,社论版一边刊登社论,一边刊登读者评论。
该报每天40版左右,分两大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二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
第七章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中国媒体的发展★★1.中国传播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为中国媒体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2.中国传媒产业的振兴通过市场化运作,中国相继成立了16家报业集团,踏上了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进入新世纪,中国广播影视集团又组建成功。
3.中国媒体的域外“落地”自20世纪90年代起,央级媒体开始走向世界,如央视第四套节目(国际频道)、第九套节目(英语国际频道);传媒商业集团也开始为进军国外市场做准备,如湖南电广传媒。
考点二:港、澳、台地区中文媒体的发展★★1.香港香港媒体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大,有3家广播电台,两家本地免费电视机构,12家非本地电视节目服务持牌机构。
许多国际媒体都以香港为亚洲的业务基地,一些跨地区的华文媒体也利用香港资讯中心的区位优势向世界各地拓展,获得快速成长。
2.台湾台湾100多家报纸中,《中国时报》和《联合报》占据相当大的报业市场,杂志繁荣发展,广播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澳门澳门传媒业颇为发达。
《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等8家中文日报,两家广播电台、两家电视台、两家获准提供卫星电视服务的公司。
考点三: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1.海外华文媒体的现状(1)东南亚地区华文传媒:在海外华文传媒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2)北美华人及其媒体:政府干预少,比较自由,是当地华人华族和其他华人地区的联系桥梁。
(3)欧洲华文媒体:同北美地区相比,在组织化、专业化、市场竞争以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
(4)作为新媒体的国际互联网在海外华文媒体中也得到广泛运用。
2.新世纪海外华文媒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见表7-1)表7-1 新世纪海外华文媒体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考点拓展】媒介技术发展演变的启示媒介技术日新月异,把握和理解媒介与人、媒介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也成为这个时代传播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第三章“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报业发展
1.德国统一前的无产阶级报刊
(1)《社会民主党人报》
①拉萨尔派的机关报;
②创办于1863年,1871年该报改名为《新社会民主党人》,为周三刊,出版至1876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该报发表过文章,后来因该报坚持错误主张并吹捧普鲁士王朝,便与之断绝关系;
④该报除奉行机会主义路线外,还竭力宣扬个人崇拜,排斥不同意见。
(2)《人民国家报》
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
②1869年10月2日至1876年9月29日在莱比锡出版,起初每周出版2次,1873年起改为每周出版3次;
③威·李卡克内西和奥·倍倍尔主持报纸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该报的宣传活动,并为它撰写了许多文章。
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部分章节、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德国农民战争>德文第二版序言》等文章都是在这家报纸上发表的。
④《人民国家报》致力于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在德国统一、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坚持党的立场,反映党的意见主张。
(3)《前进报》
①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后,两派机关报暂时并列为新成立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中央机关报;
②1876年10月l日,《前进报》在莱比锡创刊,取代了上述两家报纸。
该报每周出3期,创办后两个月就拥有1.2万订户;
③《前进报》主编是威·李卡克内西和当时被选为党的执行委员会两主席之一的哈森克莱维尔;
④它曾刊登过不少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文章,最为重要的是《反杜林论》,对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铁血宰相”傅斯麦统治时期的报刊
1871年到1890年间,俾斯麦独揽军政大权,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实行高压政策。
1878年10月,他颁布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简称《非常法》),取缔社会民主党的一切组织,解散群众性的工人团体,封闭进步报刊,没收社会主义书报。
(1)《灯笼》
①是《非常法》施行期间第一个在国外出版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
②1878年10月创刊于布鲁塞尔,后在伦敦出版,发行人是卡·希尔施,由于该报不能胜任党的机关报的重任,一年后停刊;
③该报以信件形式寄往德国秘密散发,对帝国政府反民主的政策进行了抨击,同时批评了德国党内某些领导人的机会主义倾向。
(2)《社会民主党人报》
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
②1879年9月28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创刊,这是一份周报,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迁至伦敦出版,1890年9月停刊;
③《非常法》施行期间,该报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成为德国社会民主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
(3)《新时代》
①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机关刊物。
1910年,该刊成为中派分子的机关刊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支持社会沙文主义;
②该刊1883年1月创办于斯图加特,按月出版,1890年起改为周刊,考茨基任主编,1923年8月停刊;
③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下,考茨基写了不少宣传和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也被刊登在《新时代》上。
1891年1月底,《新时代》发表了马克思于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这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起草党纲具有重要的意义。
恩格斯逝世后,《新时代》逐渐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3.“一战”期间的报刊
19世纪末20世纪初,商业性的大众化报纸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广告电讯报》
①莫斯于1865年创办《广告电讯报》;
②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刊登广告,报价低廉,获利甚丰。
他还自办广告社,经广告业务。
(2)《柏林地方新闻》
①1883年由出版商奥古斯特·谢尔创办;
②该报初为周报,1885年改为日报,主要刊登地方新闻,并辟有多种特写专栏,颇受市民欢迎。
(3)造纸和印刷商乌尔斯泰因及其报纸
①《柏林画报·周刊》,创刊于1889年;
②《柏林全德新闻》,创刊于1898年;
③《柏林晨邮报》,创刊于1898年,创刊10天发行量就达到10万份,1913年达到40万份;
④《柏林午间报》,创刊于1904年,德国首份以零售为主的大众报纸,着重刊登社会新闻和娱乐材料,头版全部是照片和大字标题。
(4)德国最早的报团出现
主要有:莫斯报团、谢尔报团和乌尔斯泰因报团。
它们分别拥有多家报刊。
4.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报刊
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把新闻出版自由纳入基本法的范畴,为德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报刊
①希特勒于1920年建立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同年买进一家私人报纸,改名《人民观察家报》。
这是该党的第一份机关报;
②1929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另一份主要报纸《攻击报》创刊,1933年3月成为该党宣传部的机关报;
③至1932年,国社党的报刊已达120家。
(2)报团的发展
①以《柏林晨邮报》起家的乌尔斯泰因报团拥有5家日报
《柏林晨邮报》、《柏林全德新闻》、《柏林午间报》、《福斯新闻》、《时报》晚刊。
其中《柏林晨邮报》销量最大,为全国报刊发行量之首。
该报团还拥有10种周刊、10种月刊,以及出版社、广告社、印刷厂等。
②莫斯报团拥有4家日报
《柏林日报》、《柏林人民报》、《柏林晨报》、《准时晚报》。
该报团还拥有广告社、通讯社以及其他附属企业。
③胡根贝格集团(购买了谢尔报团)在柏林拥有3家日报
《柏林地方通讯》、《每日报》、《柏林图画晚报》。
二、美国报业垄断的形成
1.普利策与《世界报》
(1)约瑟夫·普利策
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
1878年,普利策买下《圣路易电讯报》,开始了办报生涯。
1883年,他以34.6万美元买下了纽约《世界报》。
他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将采取新的经营管理方法,新的宗旨、方针、新的信息、新的兴趣以面向新的读者。
由于普利策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心理,因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2)《世界报》
①成功的两大“法宝”
a.以揭露社会弊端、发动改革运动赢得声誉;
b.以煽情新闻刺激销量。
《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是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所诟病。
②美国新闻史学者莫特曾把普利策的办报特点归结为六项
a.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以轻松或刺激性的新闻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b.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以提高声誉;
c.高质量的社论版。
以社论版的言论支持新闻栏所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d.篇幅大、报价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