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凯 最新饲料中脂肪酸对鱼
- 格式:ppt
- 大小:602.00 KB
- 文档页数:11
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潘瑜;毛述宏;关勇;林鑫;林仕梅;高启平;罗莉【摘要】A feed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in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activities of lipid metabolism related enzymes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hepatopancreas of common carp ( Cyprinus carpio). On the basis of a practical diet, 5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1.5% lipid originated from fish oil (FO group) , soybean oil (SO group) , rapeseed oil (RO group) , linseed oil (LO group) and lard (L group) , respectively. Seven hundred and fifty common carp with an average initial body weight of (5. 83 ±0. 01)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3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50 fish in each replicate, and each group was fed one of the five experimental diets. The experiment lasted for 8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best and the lowest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and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were found in FO group and L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ose indices between FO group and L group (P <0.05)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O group, RO group and LO group (P >0. 05).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lipid of whole fish (P <0. 05) , but did not affect the contents of dry matter and crude ash of whole fish (P >0.05). Crude protein content of whole fish in the FO group was the highest (P <0. 05) ,but its crude lipid content was the lowest. The hepatopancreas lipoprotein lipase (LPL) activity in FO group was the highest, next came SO group, RO group and LO group, and the lowest was in L group. The hepatopancreas malic dehydrogenase (MDH) activity showed that LO group > SO group > FO group > RO group > L group. The hepatopancrea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groups (P <0. 05) , whi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LO group, SO group, FO group and RO group (P > 0. 05). Different lipid sourc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hepatopancreas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 (P <0. 05) , the highest was in FO group and the lowest was in L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ish oil is the suitable lipid source for common carp, while lard is unsuitable as a single lipid source for common carp, because it will damage the hepatopancreas health, hinder the growth of fish.%在一种实用饲料配方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的鱼油、豆油、菜籽油、亚麻籽油和猪油作为单一脂肪源,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含量35%,总能15mJ/kg)的试验饲料,通过8周的饲养试验,以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肝胰脏脂质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重为(5.83±0.01)g的鲤鱼75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结果表明: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以鱼油组最好,猪油组最差,且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SGR、PER和FCR在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脂肪源对全鱼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鱼干物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鱼油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而粗脂肪含量最低.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鱼油组最高,其次是豆油组、菜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以猪油组最低.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表现为:亚麻籽油组>豆油组>鱼油组>菜籽油组>猪油组.猪油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有显著影响(P<0.05),以鱼油组最高,猪油组最低.由此可见,鱼油是鲤鱼较适宜的脂肪源,而猪油不适宜作为鲤鱼的单一脂肪源,会损害肝胰脏健康,进而影响鱼体生长.【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2(024)007【总页数】8页(P1368-1375)【关键词】鲤鱼;脂肪源;生长性能;脂质代谢;抗氧化能力【作者】潘瑜;毛述宏;关勇;林鑫;林仕梅;高启平;罗莉【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通威股份水产研究所,成都 610041;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我国水产养殖业高效、持续发展需要高能低氮的饲料策略,而饲料中的脂肪是鱼类主要的能量来源。
河南农业 2018年第5期(中)谭星君(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0100)摘 要:本文分析影响海水鱼脂肪需求量的因素,和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条件下海水鱼生长代谢的情况,阐述海水鱼对饲料中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和体内运输情况,旨在探究饲料中脂肪成分对海水鱼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鱼养殖业和鱼营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海水鱼;脂肪;生长发育脂肪是海水鱼的重要营养物质,脂肪对鱼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及能量储备具有重要作用。
脂肪作为有机溶剂能够促进体内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同等质量的脂肪,与蛋白质和糖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为海水鱼提供生长能源以及发育必需的脂肪酸。
如果鱼饲料中的脂肪达不到要求,就会对鱼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鱼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导致鱼细胞膜功能受阻。
一、海水鱼脂肪营养需求分析(一)海水鱼脂肪需求量的影响因素鱼体内脂肪酶的种类和活性以及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会直接影响鱼类对脂肪的需求量。
海水鱼对脂肪的需求量会受鱼的种类、生长特点、饲料营养成分含量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温水肉食性青石斑鱼,要求的脂肪含量为9.86%;温水杂食性黄斑篮子鱼,要求的脂肪含量是6%~9%;冷水肉食性大菱鲆,要求的脂肪含量是20%[1]。
并且即使鱼的种类相同,如果大小规格和试验环境不同,也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同。
对于杂食性海水鱼,要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糖类,以降低脂肪需求量。
对于肉食性海水鱼,要在饲料中添加相对较多的蛋白质,降低脂肪需求量。
所以,合理控制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就可以控制鱼对脂肪的需求。
(二)饲料脂肪含量不足或过量对海水鱼的危害如果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不足,就无如果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脂肪,吸收,降低含氮废物的排放量。
如果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鱼在短期内吸收过量脂肪会促进鱼的生长发育,但时间久了,会导致鱼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
据报道,集体养殖的海水鱼容易因为摄入过量脂肪而引发脂肪肝疾病。
脂肪过多会降低脂肪酸的合成效率,从而降低饲料中脂肪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脂肪难以吸收而在肝脏和肌肉中大量堆积,便会引发脂肪肝甚至肝坏死。
doi: 10.7541/2018.065外源性脂肪酸对罗非鱼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王雅文1, 2乔芳2张美玲2贾永义1, 2杜震宇2(1.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 湖州 313001;2.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水生动物营养与环境健康实验室, 上海 200241)摘要: 为了探究脂肪酸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在体外培养罗非鱼前脂肪细胞, 并在其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分别添加100 μmol/L的棕榈酸(Palmitic Acid, PA)、油酸(Oleic Acid, OA),亚油酸(Linoleic Acid, LA)和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 LNA)进行处理。
使用SRB (Sulforhodamine B)染色法和油红O染色法检测外源性脂肪酸对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Real-time qPCR检测增殖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 在培养8d时, 外源添加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罗非鱼前脂肪细胞增殖, 并且增殖过程中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myc)、脂解相关基因(ATGL)和脂合成相关基因(PPARγ和CD3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
此外, 外源脂肪酸的加入可以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
棕榈酸的加入使得脂肪细胞中产生的脂滴面积较少, 数量较多; 分化过程中细胞的β氧化相关基因(CPT-1a)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 而脂解相关基因(ATGL)则显著下调。
外源性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罗非鱼前脂肪增殖, 而饱和脂肪酸主要抑制细胞分化。
在增殖过程中, 过量的脂肪酸先通过脂合成储存在胞内, 再借助脂解等途径进行代谢, 从而帮助细胞适应环境中高浓度的脂肪酸。
而在分化过程中, 添加外源脂肪酸, 可能通过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合成和脂解的发生, 同时促进β氧化等方式来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饲料中加脂肪促鱼苗生长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科技》
【年(卷),期】2003(000)008
【总页数】1页(P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73
【相关文献】
1.添加脂肪的饲料能促进鱼苗生长 [J],
2.饲料中加脂肪促鱼苗生长 [J], 李修
3.饲料中加脂肪能促进鱼苗生长 [J], 李兵
4.饲料脂肪源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J], 吴美焕; 安文强; 董晓慧; 谭北平; 章双; 欧光海; 苏泳霖; 李雨春; 梁胜凯
5.饲料脂肪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抗氧化水平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J], 邢薇;郁欢欢;于凤祥;刘洋;李铁梁;马志宏;姜娜;罗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增刊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24Supplement 1996年 12月(Natural Science)December 1996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3曹俊明 田丽霞 陈 竹 刘永坚 梁桂英(中山大学鱼类研究室)摘 要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约1.4g的草鱼观察了饲料中添加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n2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23HU FA)对草鱼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
经过60天的饲养试验,摄食不含脂肪或只含油酸饲料的草鱼表现出最低的相对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向饲料中添加1%亚油酸可较显著地改善这三项指标,但单一添加1%亚麻酸或0.5%n23HU FA的促生长效果不甚明显。
1%亚油酸+1%亚麻酸或1%亚油酸+0.5%n23HU FA饲料组草鱼表现出最高的生长性能。
九组草鱼全鱼和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未表现出因饲料脂质不同而引起的明显差异,但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却因向饲料中添加亚油酸、亚麻酸和n23HU FA而较显著降低。
关键词 亚油酸;亚麻酸;生长;组织营养成分;草鱼中图资料分类号 S963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研究了水产动物对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营养需要性[1~4],建立了青鱼[5]、鳗鲡[6]、鲤鱼[7]、吉利罗非鱼[8]和虹鳟[9~11]等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需要量。
在草鱼,Takeuchi等[12]曾报道,亚油酸和亚麻酸均是必需脂肪酸,而且亚麻酸的营养作用优于亚油酸。
最近,本研究室在开展防治草鱼“营养性脂肪肝”的研究中观察了饲料中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 dell us(C.et V.))生长和组织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并比较了n2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23HU FA)在这些方面的作用,观察到这些脂肪酸对草鱼具有不同的促生长效果,能较明显地降低草鱼肝胰脏的脂质含量。
河南农业科学ꎬ2018ꎬ47(9):16 ̄20JournalofHenanAgriculturalSciencesdoi:10.15933/j.cnki.1004 ̄3268.2018.09.003收稿日期:2018-03-07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60204019NY)ꎻ国家现代农业(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6)作者简介:王婧瑶(1993-)ꎬ女ꎬ吉林长春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学ꎮE-mail:122214236@qq.com∗通讯作者:吴莉芳(1970-)ꎬ女ꎬ吉林农安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ꎮE-mail:wulifang2915@126.com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王婧瑶ꎬ吴莉芳∗ꎬ段㊀晶ꎬ瞿子惠ꎬ杨㊀兰ꎬ周㊀锴ꎬ王桂芹(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ꎬ吉林长春130118)摘要:脂肪酸是鱼类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ꎬ为鱼类的生长㊁发育㊁繁殖及生存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ꎬ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在机体内进行运输和吸收ꎮ鱼类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n-6系列的亚油酸(C18ʒ2n-6)㊁花生四烯酸(C20ʒ4n-6)和γ-亚麻酸(C18ʒ3n-6)以及n-3系列的α-亚麻酸(C18ʒ3n-3)㊁二十碳五烯酸(C20ʒ5n-3)㊁二十二碳六烯酸(C22ʒ6n-3)ꎮ阐述了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性能㊁免疫功能㊁脂肪酸组成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ꎬ旨在为研究鱼类营养需求提供基础资料ꎬ为合理优化鱼类饲料配方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ꎮ关键词:饲料ꎻ必需脂肪酸ꎻ鱼ꎻ生长性能ꎻ免疫功能ꎻ抗氧化能力ꎻ脂肪酸代谢酶中图分类号:S963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3268(2018)09-0016-05EffectsofEssentialFattyAcidsinFeedonGrowthꎬAntioxidantCapacityandFattyAcidMetabolicEnzymeActivitiesofFishWANGJingyaoꎬWULifang∗ꎬDUANJingꎬQUZihuiꎬYANGLanꎬZHOUKaiꎬWANGGuiqin(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ꎬ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AnimalNutritionandFeedScienceKeyLaboratoryꎬChangchun130118ꎬChina)Abstract:Fattyacidsplayanimportantroleinfishnutritionꎬprovidingenergyforvariousactivitiessuchasgrowthꎬdevelopmentꎬreproductionandsurvivalꎬandcanhelptransportandabsorptionoffatsolublevi ̄taminsinthebody.Theessentialfattyacidsrequiredforfishincluden ̄6seriesoflinoleicacid(C18ʒ2n ̄6)ꎬarachidonicacid(C20ʒ4n ̄6)andγ ̄linolenicacid(C18ʒ3n ̄6)andn ̄3seriesofα ̄linolenicacid(C18ʒ3n ̄3)ꎬeicosapentaenoicacid(C20ʒ5n ̄3)ꎬdocosahexaenoicacid(C22ʒ6n ̄3).Thispaperexpoundstheeffectsofessentialfattyacidsinfeedonthegrowthperformanceꎬimmunefunctionꎬfattyacidcomposi ̄tionꎬantioxidantcapacityandfattyacidmetabolismenzymeactivitiesinordertotoprovidebasicinforma ̄tionforthestudyoffishnutrientrequirementsꎬandtoprovideareferenceforrationaloptimizationoffeedformulaandfishculture.Keywords:FeedꎻEssentialfattyacidsꎻFishꎻGrowthperformanceꎻImmunefunctionꎻAntioxidantca ̄pacityꎻFattyacidmetabolicenzymes㊀㊀脂肪酸是酯类经过水解后的主要产物之一ꎬ对鱼类的生长㊁发育㊁免疫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1]ꎮ必需脂肪酸是指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㊁但不能自主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自身的生长需求ꎬ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ꎬPUFA)ꎮ鱼类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n-6系列的亚油酸(C18ʒ2n-6)㊁花生四烯酸(C20ʒ4n-6)和γ ̄亚麻酸(C18ʒ3n-6)以及n-3系列的α-㊀第9期王婧瑶等: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亚麻酸(C18ʒ3n-3)㊁二十碳五烯酸(C20ʒ5n-3ꎬEPA)㊁二十二碳六烯酸(C22ʒ6n-3ꎬDHA)[2]ꎮ当饲料中缺乏必需脂肪酸或脂肪酸的组成不平衡时ꎬ会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㊁发育㊁繁殖㊁免疫及代谢ꎬ造成脂肪酸缺乏症ꎬ继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ꎮ当脂肪酸缺乏时ꎬ鱼体生长受阻ꎬ生长速率减慢㊁繁殖力下降㊁免疫功能降低甚至能够造成机体死亡等ꎻ当摄入脂肪酸过多时ꎬ过氧化物增多ꎬ抗氧化能力降低ꎬ并且过多的脂肪酸对鱼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ꎮ国内外学者对在鱼类饲料中添加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的生长性能㊁免疫功能㊁抗氧化能力㊁脂肪酸组成以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ꎬ研究的鱼类主要包括: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3]㊁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4]㊁团头鲂(Megalobra ̄maamblycephala)[5]㊁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 ̄mus)[6]㊁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7]㊁星斑川鲽(Platichthysstellatus)[8]㊁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unther)[9]㊁草鱼(Ctenophyngodonidel ̄la)[10]㊁鲤(Cyprinuscarpio)[11]㊁卵形鲳鲹(Trachino ̄tusovatus)[12]㊁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 ̄elli)[13]㊁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14]㊁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15]㊁鳕鲈鱼(Maccullochellapeelii)[16]等ꎮ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ꎬ综述了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性能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ꎬ旨在为确定鱼类配合饲料中必需脂肪酸需求量和饲料配方提供参考ꎮ1㊀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性能的影响㊀㊀经过相关文献整理ꎬ不同的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最适需求量(表1)不同ꎮMourente等[20]研究了菜籽油㊁亚麻籽油㊁橄榄油部分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90g的欧洲鲈(Dicentrarchuslabrax)生长性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与菜籽油和橄榄油比ꎬ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欧洲鲈的生长有促进作用ꎮRuyter等[21]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酸水平(0%㊁0.1%㊁0.5%㊁1%㊁2%)的亚麻酸㊁亚油酸和EPA㊁DHA的混合物对初始体质量为4g的大西洋蛙鱼(Salmosalar)鱼苗生长性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添加1%的亚麻酸㊁亚油酸和EPA㊁DHA混合物组鱼苗的生长速率均显著升高ꎬ同时发现ꎬ投喂EPA和DHA的混合物组较单一投喂亚麻酸组鱼苗的生长速率更高ꎮ彭墨等[6]研究不同水平(33.3%㊁66.7%㊁100%)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5.89ʃ0.02)g的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ꎬ发现随饲料中亚麻籽油替代鱼油的水平升高ꎬ其饲料效率及表观净蛋白质利用率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ꎬ亚麻籽油完全替代(100%)鱼油时表现最为明显ꎬ但随着亚麻籽油替代鱼油水平增加ꎬ肝脏脂肪的含量明显升高ꎬ亚麻籽油的替代水平应低于66.7%ꎮGersande等[22]研究了不同比值的亚麻酸与亚油酸对欧洲鲈生长性能的影响ꎬ试验用鱼肝油㊁红花籽油㊁亚麻籽油配制4种亚麻酸与亚油酸不同比值(0.43㊁0.03㊁3.03㊁0.6)的饲料ꎬ结果表明ꎬ不同比值的亚麻酸与亚油酸对欧洲鲈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影响ꎮSenad ̄heera等[16]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牛油㊁亚麻籽油㊁葵花籽油ꎬ使饲料中亚麻酸与亚油酸比值分别为0㊁0.3㊁0.6㊁1.0㊁1.6㊁2.9ꎬ研究不同亚麻酸与亚油酸比值对初始体质量为(16.5ʃ0.42)g的澳洲淡水鳕鲈生长性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亚麻酸与亚油酸比值的升高ꎬ其特定生长率明显上升ꎬ饲料效率随着比值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ꎬ在比值为1.0时达到最高ꎮ表1 主要经济鱼种类对必需脂肪酸的最适需求量鱼种类初始体质量/g必需脂肪酸最适需求量来源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14.82ʃ0.44n-3/n-62.98周萌等[17]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60.98ʃ3.82亚油酸1.02%~2.66%田娟等[7]星斑川鲽(Platichthysstellatus)31.70ʃ0.12DHA+EPA1.24%马晶晶等[8]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unther)23.40ʃ0.45DHA+EPA1.46%Xu等[9]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207.29ʃ0.82亚麻酸+亚油酸0.45%~0.84%王成强等[3]207.16ʃ0.72花生四烯酸0.37%~0.60%黄鳝(Monopterusalbus)21.71ʃ0.54DHA+EPA0.70%朱长生等[18]草鱼(Ctenophyngodonidella)8.78ʃ0.03亚麻酸+亚油酸2.00%曹俊明等[10]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59.50ʃ0.50亚麻酸1.32%~1.33%姚林杰等[5]鲤鱼(Cyprinuscarpio)5.81ʃ0.03亚麻油25.00%潘瑜等[11]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9.15ʃ0.03亚麻籽油3.00%关勇[19]卵形鲳鲹(Trachinotusovatus)10.38ʃ0.10亚麻籽油1.04%戚常乐等[12]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0.82ʃ0.03亚麻酸1.00%~1.50%Li等[13]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122.36ʃ5.02亚麻酸1.00%~2.00%Satoh等[14]石斑鱼(Epinepheluscoioides)9.68ʃ0.02DHA/EPA1~2Chen等[15]71河南农业科学第47卷Kim等[23]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㊁0.4%㊁0.8%㊁1.2%㊁1.6%㊁2.0%㊁2.4%)的n-3高不饱和脂肪酸对初始体质量为(8.5ʃ0.06)g的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n-3高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升高ꎬ其特定生长率㊁蛋白质效率先升高再降低ꎬ在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8%时达到最高ꎬ在2.4%时最低ꎮ2㊀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㊀㊀脂肪酸是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ꎬ其不仅是鱼类正常生长㊁发育㊁繁殖和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基础[24]ꎬ而且能够维持鱼类免疫功能的正常运行[25]ꎮMontero等[26]研究了在饲料中用植物油(亚麻籽油和豆油)替代鱼油对金头鲷(Spa ̄rusaurata)免疫功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不受饲料中植物油添加的影响ꎬ而富含n-6高不饱和脂肪酸组的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显著降低ꎮWu等[27]研究了饲料中亚麻酸与亚油酸不同比值(3.3㊁1.4㊁0.7㊁0.4)对石斑鱼免疫应答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饲料中亚麻酸与亚油酸比值的升高ꎬ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加ꎬ在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值为3.3时ꎬ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ꎮ杨鸢劼等[28]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亚油酸㊁亚麻酸㊁EPA和DHA对黄鳝(Monopterusalbus)免疫功能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黄鳝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随着饲料脂肪酸添加量的改变ꎬ均有上升趋势ꎬ黄鳝饲料中亚油酸㊁亚麻酸和EPA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30%㊁1.55%和0.25%ꎮLin等[29]研究表明ꎬ石斑鱼血清中溶菌酶活性随着饲料脂肪酸水平(0%㊁4%㊁8%㊁12%㊁16%)的升高而明显提高ꎮ3㊀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㊀㊀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主要代谢产物为丙二醛ꎬ其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标志物[30]ꎮ通常以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来表示生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1]ꎮ刘彩霞等[32]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混合油(8%鱼油㊁6%亚麻籽油+2%豆油㊁4%亚麻籽油+4%豆油㊁2%亚麻籽油+6%豆油)替代鱼油对杂交鲟(AcipenserbaeriBrandtɬˑA.schrenckiiBrandt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添加6%亚麻籽油+2%鱼油时ꎬ杂交鲟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ꎮ吉红等[33]研究了DHA与EPA不同比值(5㊁2㊁1㊁0.5㊁0.2)对初始体质量为(17.6ʃ1.2)g草鱼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当饲料中DHA与EPA的比值在4.93~0.49时ꎬ草鱼的抗氧化能力最高ꎮ席峰等[34]研究了不同含量n-3高不饱和脂肪酸(鱼油与棕榈油含量分别为2%+2%㊁3%+1%㊁4%+0%)对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抗氧化能力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饲料中鱼油与棕榈油添加量的改变ꎬ抗氧化能力呈下降趋势ꎬ在肝脏㊁性腺以及鱼卵中ꎬ鱼油与棕榈油在含量为2%+2%时抗氧化能力最高ꎮ4㊀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㊀㊀谢帝芝等[35]研究了亚麻酸与亚油酸不同比值(0㊁0.02㊁0.46㊁1.09㊁1.53)对鲤幼鱼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添加亚麻酸㊁亚油酸的鱼体肝胰脏中花生四烯酸㊁EPA㊁DHA含量显著升高ꎬ且均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ꎮRegost等[36]研究了不同脂肪水平(10%㊁15%㊁20%㊁25%)对初始体质量为(815ʃ8)g的大菱鲆鱼体脂肪组成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脂肪水平在20%的鱼机体内脂肪水平显著高于10%㊁15%组ꎬ并且腹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背肌的脂肪含量ꎮ易新文等[37]研究了饲料中不同水平(0㊁25%㊁50%㊁75%㊁100%)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13.56ʃ0.05)g的大黄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菜籽油替代水平的增加ꎬ大黄鱼肌肉中PUFA总量呈上升趋势ꎮBell等[38]研究了不同水平(0%㊁10%㊁25%㊁50%㊁100%)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西洋鲑脂肪酸组成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肌肉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均随着菜籽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ꎬ但肌肉中EPA和DHA的含量显著降低ꎬ肝脏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与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ꎮ赵帅兵等[39]研究了饲料中棕榈油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16.15ʃ0.04)g黄颡鱼(Pelteobagrusful ̄vidraco)脂肪酸组成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鱼体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随着饲料中棕榈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增加而增加ꎬ但亚油酸含量随着棕榈油替代鱼油比例的增加而降低ꎮ5㊀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㊀㊀脂肪代谢是指脂肪在体内的降解与合成及其调节的过程ꎬ根据脂肪合成与分解的研究发现ꎬ脂肪酸81㊀第9期王婧瑶等: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合成主要依靠脂肪酸合成酶(FAS)ꎬ而脂蛋白酯酶(LP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对体内脂肪的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ꎮ罗琳等[40]研究了不同水平亚麻油(0%㊁25%㊁50%㊁75%㊁100%)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70.8ʃ0.5)g的杂交鲟幼鱼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亚麻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ꎬ杂交鲟幼鱼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ꎬ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亚麻油替代量为0%和25%时显著升高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随着亚麻油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ꎮOm等[4]在黑鲷饲料中添加DHAꎬ发现其可以显著抑制其肝胰脏以及腹腔脂肪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ꎮ李杰[41]研究了高不饱和脂肪酸对草鱼稚鱼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DHA与EPA比值的改变对草鱼稚鱼MDH㊁G6PDH活性没有明显影响ꎬ但LPL活性显著提高ꎮ潘瑜等[11]研究了不同水平(0%㊁25%㊁50%㊁75%㊁100%)的亚麻油替代鱼油对初始体质量为(5.81ʃ0.23)g的鲤鱼肝胰脏脂质代谢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随着亚麻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增加ꎬ肝胰脏LPL活性逐渐降低ꎬ在100%组达到最低ꎬ而肝胰脏中MDH活性随着亚麻油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ꎬ在100%组达到最高ꎮ综上ꎬ必需脂肪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ꎬ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含量对鱼类生长性能㊁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ꎮ近年来ꎬ人们对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的生长㊁发育㊁繁殖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ꎬ但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种类㊁含量㊁混合比例等方面对鱼类的影响仍有待完善ꎬ还需深入研究必需脂肪酸对鱼类影响的机制以及不同鱼类对必需脂肪酸的最适需求量ꎬ以期为鱼类配合饲料研发提供理论依据ꎬ为鱼类的健康和高效养殖及脂肪酸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ꎮ参考文献:[1]㊀张春暖ꎬ王爱民ꎬ刘文斌ꎬ等.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脂肪沉积㊁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ꎬ2013ꎬ20(1):108 ̄115.[2]㊀WatanabeT.Lipidnutritioninfish[J].ComparativeBiochemistry&PhysiologyPartBComparativeBiochemistryꎬ1982ꎬ73(1):3 ̄15.[3]㊀王成强ꎬ徐后国ꎬ梁萌青ꎬ等.饲料亚麻酸含量对大规格鲈鱼生长性能㊁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6ꎬ28(10):3123 ̄3133. [4]㊀OmADꎬUminoTꎬNakagawaHꎬetal.Theeffectsofdiet ̄aryEPAandDHAfortificationonlipolysisactivityandphysiologicalfunctioninjuvenileblackseabreamAcan ̄thopagrusschlegeli(Bleeker)[J].AquacultureResearchꎬ2015ꎬ32(1):255 ̄262.[5]㊀姚林杰ꎬ叶元土ꎬ蔡春芳ꎬ等.团头鲂幼鱼饲料中α-亚麻酸㊁亚油酸的适宜含量[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5ꎬ27(3):766 ̄774.[6]㊀彭墨ꎬ徐玮ꎬ麦康森ꎬ等.亚麻籽油替代鱼油对大菱鲆幼鱼生长㊁脂肪酸组成及脂肪沉积的影响[J].水产学报ꎬ2014ꎬ38(8):1132 ̄1139.[7]㊀田娟ꎬ涂玮ꎬ文华ꎬ等.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亚油酸的需要量[J].中国水产科学ꎬ2016ꎬ23(1):104 ̄116. [8]㊀马晶晶ꎬ王际英ꎬ孙建珍ꎬ等.饲料中DHA/EPA值对星斑川鲽幼鱼长㊁体组成及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J].水产学报ꎬ2014ꎬ38(2):244 ̄256.[9]㊀XuHꎬCaoLꎬWeiYꎬetal.LipidcontentsinfarmedfishareinfluencedbydietaryDHA/EPAratio:Astudywiththemarineflatfishꎬtonguesole(Cynoglossussemilaevis)[J].Aquacultureꎬ2018ꎬ485:183 ̄190.[10]㊀曹俊明ꎬ刘永坚ꎬ劳彩玲ꎬ等.饲料中不同脂肪酸对草鱼组织脂质含量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1997(3):36 ̄44.[11]㊀潘瑜ꎬ陈文燕ꎬ林仕梅ꎬ等.亚麻油替代鱼油对鲤鱼生长性能㊁肝胰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4ꎬ26(2):420 ̄426.[12]㊀戚常乐ꎬ林黑着ꎬ黄忠ꎬ等.亚麻酸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㊁消化酶活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ꎬ2016ꎬ12(6):59 ̄67.[13]㊀LiMꎬChenLꎬLiEꎬetal.GrowthꎬimmuneresponseandresistancetoAeromonashydrophilaofdarkbarbelcat ̄fishꎬPelte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ꎬfeddietswithdifferentlinolenicacidlevels[J].AquacultureRe ̄searchꎬ2015ꎬ46(4):789 ̄800.[14]㊀SatohSꎬPoeWEꎬWilsonRP.StudiesontheessentialfattyacidrequirementofchannelcatfishꎬIctaluruspunc ̄tatus[J].Aquacultureꎬ1989ꎬ79(1):121 ̄128. [15]㊀ChenCYꎬChenJSꎬWangSQꎬetal.Effectsofdifferentdietaryratiosoflinolenictolinoleicacidsordocosa ̄hexaenoictoeicosapentaenoicacidsonthegrowthandimmuneindicesingrouperꎬEpinepheluscoioides[J].Aquacultureꎬ2017ꎬ473:153 ̄160.[16]㊀SenadheeraSPSDꎬTurchiniGMꎬThanuthongTꎬetal.Effectsofdietaryα ̄linolenicacid(18ʒ3n ̄3)/linoleicacid(18ʒ2n ̄6)ratioongrowthperformanceꎬfilletfattyacidprofileandfinishingefficiencyinMurraycod[J].Aquacultureꎬ2010ꎬ309(1):222 ̄230.[17]㊀周萌ꎬ曹俊明ꎬ梁海鸥ꎬ等.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军曹鱼生长及鱼体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ꎬ2006(12):77 ̄81.91河南农业科学第47卷[18]㊀朱长生ꎬ江波ꎬ周秋白ꎬ等.饲料中不同EPA和DHA含量对黄鳝脂类代谢㊁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ꎬ2013ꎬ37(4):648 ̄655.[19]㊀关勇.亚麻籽油对吉富罗非鱼生长㊁体组成㊁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ꎬ2014. [20]㊀MourenteGꎬDickJR.Influenceofpartialsubstitutionofdietaryfishoilbyvegetableoilsonthemetabolismof[1 ̄14C]18ʒ3n ̄3inisolatedhepatocytesofEuropeanseabass(DicentrarchuslabraxL.)[J].FishPhysiology&Biochemistryꎬ2002ꎬ26(3):297 ̄308.[21]㊀RuyterBꎬRosjoCꎬEinenOꎬetal.EssentialfattyacidsinAtlanticsalmon:Effectsofincreasingdietarydosesofn ̄6andn ̄3fattyacidsongrowthꎬsurvivalandfattyacidcompositionofliverꎬbloodandcarcass[J].AquacultureNutritionꎬ2015ꎬ6(2):119 ̄127.[22]㊀GersandeBꎬJudithgMꎬPatrickK.Influenceofdifferentdietary18ʒ3n ̄3/18ʒ2n ̄6ratioongrowthperformanceꎬfattyacidcompositionandhepaticultrastructureinEura ̄sianperchꎬPercafluviatilis[J].Aquacultureꎬ2008ꎬ284(1):144 ̄150.[23]㊀KimKDꎬLeeSM.Requirementofdietaryn ̄3highlyunsaturatedfattyacidsforjuvenileflounder(Paralichthysolivaceus)[J].Aquacultureꎬ2004ꎬ229(1):315 ̄323. [24]㊀左然涛ꎬ麦康森ꎬ徐玮ꎬ等.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ꎬ2015ꎬ39(7):1079 ̄1088.[25]㊀岳彦峰ꎬ彭士明ꎬ施兆鸿ꎬ等.脂肪酸营养对鱼类生长㊁脂代谢及免疫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渔业信息ꎬ2011ꎬ26(11):13 ̄19.[26]㊀MonteroDꎬMathlouthiFꎬTortLꎬetal.Replacementofdietaryfishoilbyvegetableoilsaffectshumoralimmuni ̄tyandexpressionofpro ̄inflammatorycytokinesgenesingiltheadseabreamSparusaurata[J].Fish&ShellfishImmunologyꎬ2010ꎬ29(6):1073 ̄1081.[27]㊀WuFCꎬChenHY.EffectsofdietarylinolenicacidtolinoleicacidratioongrowthꎬtissuefattyacidprofileandimmuneresponseofthejuvenilegrouperEpinephelusmalabaricus[J].Aquacultureꎬ2012ꎬ324(1):111 ̄117. [28]㊀杨鸢劼ꎬ邴旭文ꎬ徐增洪.不饱和脂肪酸对黄鳝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ꎬ2008ꎬ35(2):224 ̄228.[29]㊀LinYHꎬShiauSY.Dietarylipidrequirementofgroup ̄erꎬEpinephelusmalabaricusꎬandeffectsonimmunere ̄sponses[J].Aquacultureꎬ2003ꎬ225(4):243 ̄250. [30]㊀Martínez ̄AlvarezRMꎬHidalgoMCꎬDomezainAꎬetal.PhysiologicalchangesofsturgeonAcipensernaccariicausedbyincreasingenvironmentalsalinity[J].JournalofExperimentalBiologyꎬ2002ꎬ205(23):3699 ̄3706. [31]㊀朱婷婷ꎬ金敏ꎬ孙蓬ꎬ等.饲料脂肪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㊁组织脂肪酸组成㊁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8ꎬ30(1):126 ̄137.[32]㊀刘彩霞ꎬ邢薇ꎬ刘洋ꎬ等.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对杂交鲟生长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ꎬ2017ꎬ29(12):4386 ̄4397.[33]㊀吉红ꎬ李杰ꎬ程小飞ꎬ等.饲料DHA/EPA比率对草鱼稚鱼生长㊁脂质蓄积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1ꎬ39(8):56 ̄62.[34]㊀席峰ꎬ王秋荣ꎬ林利民.饲料中n-3HUFA㊁降药残添加剂和虾青素添加水平对大黄鱼亲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ꎬ2016(11):38 ̄41. [35]㊀谢帝芝ꎬ于若梦ꎬ陈芳ꎬ等.饲料LNA/LA比对鲤幼鱼生长性能ꎬ肝脏脂肪酸组成及Δ6fadꎬelovl5mRNA表达的影响[J].水产学报ꎬ2017ꎬ41(5):757 ̄765. [36]㊀RegostCꎬArzelJꎬCardinalMꎬetal.Dietarylipidlevelꎬhepaticlipogenesisandfleshqualityinturbot(Psettamaxima)[J].Aquacultureꎬ2001ꎬ193(3):291 ̄309. [37]㊀易新文ꎬ张文兵ꎬ麦康森ꎬ等.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㊁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J].水产学报ꎬ2013ꎬ37(5):751 ̄760.[38]㊀BellJꎬMcevoyJDꎬMcgheeFꎬetal.ReplacementoffishoilwithrapeseedoilindietsofAtlanticsalmon(Salmosalar)affectstissuelipidcompositionsandhepatocytefattyacidmetabolism[J].JournalofNutritionꎬ2001ꎬ131(5):1535 ̄1543.[39]㊀赵帅兵ꎬ吴文俊ꎬ代小芳ꎬ等.饲料中棕榈油替代鱼油和豆油对黄颡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ꎬ2017ꎬ41(5):1000 ̄1009.[40]㊀罗琳ꎬ邢薇ꎬ李铁梁ꎬ等.亚麻油替代鱼油对杂交鲟生长㊁脂肪酸组成及脂肪代谢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ꎬ2017ꎬ41(5):1010 ̄1019.[41]㊀李杰.高不饱和脂肪酸对草鱼稚鱼生长㊁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2011.02。
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制备新型鱼饲料的研究进展曾祖业;刘东燊;麦锦辉;胡博超;黎双飞;杨雪薇【摘要】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鱼类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在提高鱼类繁殖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鱼自身不能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只能通过摄食获取,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制备新型鱼饲料,提高养殖效益极具前景.文章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结构、性质及其在鱼类养殖中的功能、新型饲料制备及工艺,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4页(P15-18)【关键词】多不饱和脂肪酸;水产养殖;鱼类饲料;生殖发育;微胶囊包埋技术【作者】曾祖业;刘东燊;麦锦辉;胡博超;黎双飞;杨雪薇【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7;S963.73+3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鱼类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在提高鱼类繁殖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增强鱼类的免疫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双键数≥2,且碳链长度为18~22的直链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s)的双键数≥3,碳原子≥20。
根据双键位置及功能不同,PUFAs主要分为n-3系列和n-6系列[2]。
n-3 系列PUFAs 主要有亚麻酸(LNA,全顺式-9,12,15-十八碳三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全顺式-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全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其分子结构见图1[3]。
饵料脂肪酸组成与鲍鱼生长的关系黄鸿洲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61005)piratehhz@摘要:本文从对鲍鱼生长有重大影响的脂肪酸出发,总结和归纳了多种情况下脂肪酸对鲍鱼生长的影响。
根据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归类总结,认为对稚鲍和成鲍有影响作用的脂肪酸组成不同,C20:5-对稚鲍的生长发育有比较大的影响,而脂肪酸C20:5、C20:4、C18:2和C18:3-对成鲍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
关键词:鲍鱼;脂肪酸1.引言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由于鲍鱼的天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养殖鲍鱼已经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起来,鲍鱼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
鲍鱼体内脂肪含量较低,食物中脂肪的含量一般不宜超过10%。
但脂肪酸对鲍鱼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和其他海洋渔业不同,鲍鱼体内,C22:6的含量很低,以往的研究认为C20:5对鲍鱼的生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但是否食物中其他脂肪酸组成对鲍鱼的生长也有影响,人们还没有一致的意见。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鲍鱼饵料进行总结分析,比较鲍鱼不同生长阶段食物的脂肪酸组成,试图寻找出其中规律,指出其他脂肪酸组成对鲍鱼生长的影响。
2.鲍鱼生长所需的脂肪酸鲍鱼对脂肪的需求量较低,但其中的必需脂肪酸(EFA),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鲍发育至关重要,必须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并在动物生长中作为前列腺素和其他花生酸的前体而发挥作用(杜少波,2000)[2]。
Dunstan等(1996)结合前人的研究认为鲍鱼体内的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8:0, C18:1,C20:4,C20:5,C22:5[3],其中C20:5n-3(EPA)对鲍鱼的生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显著提高鲍鱼的生长和饲料的转化率,改善鲍鱼的繁殖能力[3 4]。
Mai等(1996a)进一步分析了5种天然藻类的脂肪酸组成,并与鲍鱼的生长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皱纹盘鲍与大多数海洋动物在必需脂肪酸需要方面的不同,C20:5n-3(EPA)对鲍鱼的生长,繁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其它系列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一定的协同作用[5]。
doi: 10.7541/2019.029饲料脂肪含量对两种规格的军曹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刘迎隆麦康森徐玮张彦娇王震艾庆辉(中国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摘要: 实验旨在确定2种规格军曹鱼的脂肪需求, 同时探索不同含量的脂肪对2种规格军曹鱼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以鱼粉、酪蛋白和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为脂肪源, 通过添加不同配比的鱼油配制6种脂肪水平[5.27%、8.22%、10.81%、14.26%、17.32%和20.94% (占干重)]的等氮实验饲料。
挑选(38.24±0.30) g (25尾/箱, 40 g规格)和(529.17±5.67) g (10尾/箱, 500 g规格)2种规格的军曹鱼, 置于浮式网箱(1.3 m×1.3 m×2.5 m)中每日饱食投喂2次, 分别进行10周和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
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 2种规格军曹鱼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先上升再下降, 而脏体比(VSI)与肥满度(CF)均显著升高(P<0.05)。
另外,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肝体比(HSI)、鱼体、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均显著升高, 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各处理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 40 g规格的军曹鱼, 血清总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Glu)含量显著增加(P<0.05), 而500 g规格的军曹鱼, 除血清TG在各处理之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在各处理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至鏖奎量;堡塾主墨鱼堕:蕉耋:塑差壁:兰鲎歪堡垒皇篓丝墅堕查主鱼圈图1特定生长率的等值线斑鱼幼鱼『(3.79_+0.1)gl对蛋白质的营养需求,维持幼鱼最大增蕈所需的蛋白质含量为47.8%;Shiau等(1996)发现要使点带石斑龟幼鱼[(9.22:t-0.1)g】生长最快,饵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为50.2%。
以上试验数据均是用单因素研究方法得出,饵料中最适蛋白水平稍低于本试验结果(56%)。
本试验结果是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与点带右斑鱼对饵料中实际蛋白质需求量更为接近。
3一点带石斑鱼对饵料中糖类的需求糖类不仅是一种廉价的能源,而且是鱼类某些生理活动必需的能源,同时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此外一些糖类还可以作为粘合剂,增加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减少其他成分的溶失。
因此,人们对水产动物糖类的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也越来越关注。
Shiau等(2001)研究点带石斑鱼对糖类的利用及糖类节约蛋白质效应,结果表明,淀粉在低蛋白质含量条件下具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Shiau(2001)发现,点带石斑鱼对淀粉的利用比葡萄糖更好。
本试验的回归方程中糖类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而被剔除。
考虑到实际生产,建议饲料中淀粉的含量为6%一8%。
3.3点带石斑鱼生长对饵料中脂类营养的需求脂类是维持石斑鱼的生长、发育、存活、健康和繁殖的能源物质和营养因素,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具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但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石斑龟对脂类、脂肪酸的营养需求不同,不同脂肪源和饲料组成也会影响石斑鱼脂类的营养需求量。
周屯红等(1996)发现,点带石斑鱼配合饲料中脂类适宜含量为9.87%,而马平报道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为3.0%--4.0%时,点带石斑鱼幼鱼的增重较快。
Lin等(2003)报道,点带石斑鱼幼鱼饵料中粗脂肪4%.12%时增重最快。
陈学豪等(1996)报道,适当提高粗脂肪含量能提高石斑鱼对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效率,起到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日粮中不同链长脂肪酸对两种鲤科鱼类生长、健康及繁殖的影响脂肪酸不仅能够提供能量,构成细胞膜的组分,还具有改善肠道健康及亲鱼的繁殖性能的作用。
脂肪酸根据链长可分为短链、中链和长链脂肪酸。
丁酸是一种碳原子数为4的短链脂肪酸,对改善动物肠道组织结构、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脂质过度蓄积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链及长链脂肪酸是碳原子数大于等于8的脂肪酸,对动物的性腺发育、繁殖力及子代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畜禽养殖业中,不同链长脂肪酸作为作为重要的营养素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为探讨不同链长脂肪酸对养殖鱼类生长、健康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剂型丁酸钠对草鱼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中链、长链脂肪酸对斑马鱼繁殖性能的影响”两个饲养试验,为明确不同浓度丁酸钠对草鱼的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将50脂被丁酸钠分别按0.5‰和1‰的水平添加于草鱼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制成3组试验饲料,分别记为对照组、0.5-50组和1-50组。
将162尾草鱼(14.10±0.60g)分成3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饲喂以上3组试验饲料,在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56天。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剂型丁酸钠对草鱼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
将98原粉丁酸钠、50脂被丁酸钠与30脂被丁酸钠分别按0.5g/kg、1g/kg和1.67g/kg的水平(纯丁酸钠水平为0.5g/kg)添加于草鱼基础饲料中,以草鱼基础饲料组为对照,设计四组试验饲料。
将216尾草鱼(14.10±0.60g)分成4组,分别记为对照组、原粉组、1-50组和1.67-30组,每组三个重复,分别饲喂以上4组试验饲料,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56天。
为明确中链及长链脂肪酸对斑马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将体质健壮的4月龄斑马鱼亲鱼(雄鱼0.36±0.05g/尾,雌鱼0.59±0.06g/尾)雌雄各180尾,随机平均分配在室内斑马鱼循环系统的18个养殖缸中。
在斑马鱼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7g/kg n-3HUFA(高不饱和脂肪酸,Highly unsaturated fatty acid)(HUFA组)及10g/kg MCFA(中链脂肪酸,Medium chain fatty acid)(MCFA组),制成3组等氮等脂饲料,饲养90天。
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王婧瑶;吴莉芳;段晶;瞿子惠;杨兰;周锴;王桂芹【摘要】脂肪酸是鱼类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为鱼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生存等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并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在机体内进行运输和吸收.鱼类所需的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n-6系列的亚油酸(C18:2n-6)、花生四烯酸(C20:4n-6)和γ-亚麻酸(C18:3n-6)以及n-3系列的α-亚麻酸(C18:3n-3)、二十碳五烯酸(C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阐述了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对鱼类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脂肪酸组成、抗氧化能力及脂肪酸代谢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鱼类营养需求提供基础资料,为合理优化鱼类饲料配方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7)009【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饲料;必需脂肪酸;鱼;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脂肪酸代谢酶【作者】王婧瑶;吴莉芳;段晶;瞿子惠;杨兰;周锴;王桂芹【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脂肪酸是酯类经过水解后的主要产物之一,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免疫等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1]。
收稿日期:2002-04-03《淡水渔业》2002年第32卷第4期氧化脂肪对鱼类危害的病理及防治汪开毓 叶仕根 耿 毅(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625014) 脂类在鱼、虾类生命代谢过程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为鱼虾类提供能量,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运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某些激素、维生素的合成原料,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节省蛋白质。
脂肪氧化酸败是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过氧化物或分子量较低的醛、酮、酸等复杂混合物的过程。
氧化酸败油脂产生大量具有不良气味的醛、酮等低分子化合物和过氧化物,这些活性化合物与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或其他脂类作用除引起饲料适口性下降,营养价值及消化率降低外,低分子醛、酮本身的毒性,还对鱼、虾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1 脂肪氧化的原因脂肪在光、热、氧、酶、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氧化,脂肪氧化最重要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所造成的氧化反应,该反应是基于分子状的氧进行的,在酶促条件下或非酶促条件下均能进行。
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与O -2、OH .等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引发剂(引发性自由基)反应,先形成自由基中间产物(L .),然后与O 2反应形成烷过氧基(LOO .),后者再与另一类脂作用引发氢抽提作用形成LOOH 。
LOOH 一旦形成,便自发的或者在过渡金属离子的催化下发生均裂,均裂形成的LOO .和L O .又能以链式支链反应不断地产生LOOH 。
该过程为一自身催化反应,即反应一旦发生就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下去,直到最终结束。
自动氧化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油脂在低温下的氧化是通过自由基反应(radical reaction )进行的,这是最主要的自动氧化方式,二是对油脂进行长时间的加热会引起热氧化,三是脂质氧化酶也可引起脂质自动氧化。
Cho S Y 等报道即使在5℃暗室贮藏的条件下,沙丁鱼脂质氧化也十分迅速。
Frische K L 等发现未添加抗氧化剂的鱼油酸败很快,一旦暴露于空气中,POV 值只需15~30分钟即可增大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