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液体的合成氨驰放气中氨回收工艺模拟计算
- 格式:pdf
- 大小:351.52 KB
- 文档页数:8
普利森膜系统分离合成氨驰放气的H2驰放气组成?为什么要解决驰放气的问题?氢气和氮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氨, 由于受化学平衡的限制,氨的转化率只有1/3左右。
为了提高回收率, 就必须把未反应的气体进行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 一些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会逐渐积累, 从而降低了氢气和氮气的烃分压, 使转化率下降。
为此, 要不定时地排放一部分循环气来降低惰性气的含量, 但在排放的循环气中氢含量高达50%, 所以也损失大量的氢气。
采用传统的方法回收氢气, 生产成本较高。
现选用膜分离从合成氨驰放气中回收氢, 它充分利用了合成的高压, 实施有功降压, 能耗低, 投用后, 经济效益显著。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初, 也先后引进了14套膜分离装置。
从1988 年起, 大连化物所[10]用自己生产研制的膜分离器, 先后为国内外近百家化肥厂提供了膜分离氢回收装置。
统计结果表明, 它不但增产氨3%~4%, 而且使吨氨电耗下降了50 度以上。
分离合成氨驰放气的途径?膜分离技术深冷分离技术深冷分离法利用合成氨驰放气中氢与其他惰性组分的沸点差异将驰放气逐级冷凝,在分离器中将高沸点的甲烷、氩及大部分氮的冷凝分离,从而得到90%的粗氢。
此时只需将温度冷却到80-85K,压力为6-7MPa,不需要外加任何冷量。
只是启动时另加-30℃~-40℃温度级的冷量。
变压吸附技术变压吸附法分离回收氢是利用吸附剂的选择性,将驰放气中的杂质气体吸附脱除,从而实现回收氢的目的。
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容量与温度、压力、气体性质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容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较高压力下吸附剂吸附驰放气中的杂质而得到纯氢,在较低的压力下,已被吸附的杂质气体解吸并排入废气系统,使吸附剂得到再生。
变压吸附法所用的吸附剂一般有分子筛,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及硅胶等。
用普利森膜解决驰放气的机理?气体分离膜一般是非多孔质的均质膜,分离原理是以压力为推动力,依靠膜的选择性,将待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可用溶解—扩散机理来解释气体的透过,即气体透过膜分三步实现: 气体吸附溶解于膜表面、扩散透过、在膜的另一侧解析。
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的回收利用摘要:合成氨生产中会产生很多的气体元素,由于生产企业自身技术以及相应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于合成氨中产生的气体利用效率很低,大部分气体都作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合成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回收利用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文主要通过对合成气体中的回收利用技术进行简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为日后的合成氨废气利用提出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合成氨废气甲醇氨气一、合成氨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回收利用方案一氧化碳是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比较多的一种气体,如果对该气体不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不仅会影响合成氨整个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如果排放到大气中还会造成大气污染,违背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必须对合成氨气体中产生的一氧化碳进行有效的利用回收。
甲醇是化工生产中比较常见的重要原料,比如在化肥厂的生产设备中加入合成氨的生产设备,也就是所谓的联醇生产,联醇生产工艺能够同时进行氨气以及甲醇的合成,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是比较有效的一氧化碳回收利用方式。
联醇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废气来生产甲醇,虽然一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对于氨的产量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通过变相的利用却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化学角度分析,一氧化碳生产甲醇的主要反应就是通过一氧化碳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甲醇。
并且根据其他相关反应来看,利用一氧化碳生产甲醇的反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氨的生产效率。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没生产一吨的合成氨需要气体转换大约四千立方米,如果企业每年生产六万吨合成氨,利用联醇方法进行生产就能够生产甲醇六千多吨,合成氨四万五千吨,直接经济创收达五百余万元。
利用联醇方法来生产甲醇,势必要增加电机来辅助运转,就这会造成整个生产过程对电能消耗量增多,但是合成氨利用压缩气体设备量将会减少,合成循环机压缩气体量也将随着减少,这就节省了相应的压缩功能,从而与甲醇生产所多消耗的电能相抵消,所以实际上联醇方法也不会造成多余电能的消耗,因此从整体上来说,利用联醇方法生产甲醇,能够对合成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气,也就是一氧化碳能够充分的回收利用,这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300kt-a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回收系统优化总结300kt/a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回收系统优化总结摘要:随着合成氨工业的快速发展,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回收系统的优化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某300kt/a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回收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从操作参数的优化、设备的改进、节能减排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引言合成氨装置是现代化肥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置之一,但由于弛放气中含有大量氨气及其他有害物质,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对于弛放气回收系统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操作参数的优化1. 压力控制:合成氨装置弛放气的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气体的泄漏或系统的断气现象。
因此,在气体压力的控制上,应该根据装置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压力范围,并定期检测和调整。
2. 温度控制: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在高温下容易引起气体的挥发,增加氨气的浓度,从而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因此,在温度控制方面,应采取降低弛放气温度的措施,如增加冷却设备的使用。
三、设备的改进1. 弛放罐的改进:合成氨装置中的弛放罐是弛放气回收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气体的回收效果。
为了提高回收效率,可以通过优化弛放罐的结构、增加吸附剂和改变操作方式等措施来改进。
2. 管道的改进:管道是装置中气体输送的重要通道,若管道泄漏会导致气体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合成氨装置中的管道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避免漏气现象的发生。
四、节能减排1. 废气热能的回收利用:合成氨装置中产生的废气含有丰富的热能,可以通过热交换等技术手段回收利用,减少能源的消耗。
2. 尾气脱硫装置的优化:合成氨装置弛放气回收系统中,尾气脱硫装置是减少气体污染的关键设备。
通过优化尾气脱硫系统的工艺和运行参数,可以降低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五、运行维护1. 定期检查和维护:合成氨装置中的弛放气回收系统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离子液体在氨气分离回收中的应用及展望曾少娟;尚大伟;余敏;陈昊;董海峰;张香平【摘要】氨(NH3)是典型有毒有害工业气态污染物,也是形成PM2.5中二次颗粒物的根本原因之一,大量含氨气体的排放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采用传统的酸法或水法,通常存在腐蚀性强、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且难以回收利用氨资源.离子液体因其极低的挥发性、较好的化学/热稳定性、酸碱可调及高的氨溶解度等特点,为高效低能耗NH3分离提供了新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离子液体在NH3分离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常规离子液体、功能离子液体及离子液体溶剂/材料对NH3的吸收/吸附性能,阐明了阴阳离子、功能基团对NH3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吸收机理,并探讨了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趋势.%As one of the typical alkaline and poisonous pollutants, ammonia (NH3) is widely considered as a primary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fog and haze, which has caused a wid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erious harm to human health.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ies for NH3 separation, like water scrubbing and acid scrubbing, have been applied in industries. However, some inherent drawbacks, such as severe corrosion, heavy pollut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ard to recover NH3 resources come with yet. Ionic liquids (ILs) provide a novel way for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separation of NH3 owing to their extremely low vapour pressure, goodchemical/thermal stability and tuneable acidity and alkalinity. In this review, the recent advances on conventional ILs, functionalized ILs and IL-based solvents and materials for NH3 absorption/adsorption have been overviewed. The NH3 absorption capacities in different ILs weresummarized and the effect of cations, anion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n NH3 absorption and the mechanism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direction are discussed.【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9(070)003【总页数】10页(P791-800)【关键词】离子液体;氨气;吸收;分离;吸收机理【作者】曾少娟;尚大伟;余敏;陈昊;董海峰;张香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0.11引言氨气(NH3)是典型有毒有害工业气态污染物之一,工业上氨排放主要来源于合成氨、尿素、氰尿酸、无机化工(钼酸铵、氧化钼)等生产过程中,以及焦炉煤气、氨冷冻罐排气、硝酸装置尾气等。
氨槽施放气和合成放空气中氨回收计算一、已知条件1、氨槽压力:2.25MPa;氨槽温度:10℃;2、施放气流量计流量:600m3/h;3、合成塔后放空气压力:30MPa;温度:25℃;4、合成塔后放空气流量:1200 m3/h;5、合成时产氨:10吨/时二、施放气中氨回收计算1、氨槽施放气10℃下液氨的饱和蒸汽压,查表得:0.615MPa(绝压)施放气中氨含量:0.615/(2.25+0.1)*95%=26.17%*95%=24.86%施放气带出的液氨量:600*24.86%/22.4*17/1000=0.113t/h=2.712t/d2、施放气中氨在精炼被铜液吸收吸收后出口含氨按3%计算,出口施放气量:600*(1-24.86%)/(1-3%)=464.8m3/h出口施放气中的氨量:464.8*3%/22.4*17/1000=0.0106 t/h进入铜液中的氨量为:0.113-0.0106=0.1024t/h注:36 m3/h铜液总氨可提高102.4/17/36=0.167moL/L 3、施放气中的氨在等压回收塔被脱盐水吸收吸收后出口含氨按0.1%计算,出口施放气量:464.8*(1-3%)/(1-0.1%)=451.3m3/h出口施放气中的氨量:451.3*0.1%/22.4*17/1000=0.00034t/h被脱盐水吸收的氨量为:0.0106-0.00034=0.01026t/h氨水滴度达到120tt,需脱盐水量0.01026*1000/(0.85*120)=0.1006 m3/h=2.4m3/d三、再生气中氨回收计算1、精炼系统氨损失按5%,则进入再生气中的氨量为:0.1024*(1-5%)=0.09728t/h折:0.09728/10*1000/17*22.4=12.818m3/t氨2、吨氨再生气量计算1)精炼吨氨耗原料气量为3050m3/t氨2)原料气成分:CO2 0.35%,CO 1.8%,H2 71.89%,N2 23.96%,CH4 2%3)吨氨铜液循环量:36/10=3.6 m3/t氨4)吨氨再生气量:CO2和CO被铜液全部吸收(微量不计),H2等其他气体在铜液中溶解量查资料知:1方铜液溶解量共2.1 m3,则CO2:3050*0.35%=10.68 m3/t氨CO: 3050*1.8%=54.9 m3/t氨H2等气体:3.6*2.1=7.56 m3/t氨无氨干基再生气量合计:10.68+54.9+7.56=73.14 m3/t氨其中含CO2:14.6%,含CO:75.06%有氨再生气量合计:73.14+12.818=85.918m3/t氨其中含CO2:12.43%,含CO:63.9%,含氨:14.92%3、再生气氨洗塔以碳化母液做吸收剂再生气尾气氨含量按0.5%计算,则再生气尾气量:73.14/(1-0.5%)=73.51m3/t氨再生气尾气中的氨量:73.51*0.5%/22.4*17/1000=0.00028t/t氨被碳化母液吸收的氨量为:0.09728/10-0.00028=0.00945t/t氨碳化母液滴度由80提到150,需碳化母液量:0.00945*1000/(0.85*70)=0.1588m3/t氨=38.1m3/d4、碳铵产量碳化系统氨损失按5%计算,则碳铵产量为0.00945*(1-5%)*240/0.2163=10t/d四、合成放空气中氨回收计算1、合成塔后放空气中氨含量压力30MPa,温度25℃根据公式logY=4.1856+60.27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