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6
(。
随
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有关系。
六、达标测评约5min (基础题为必做题,提高题为选做题) 基础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相等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2.在塑料圆筒的不同高处开三个小孔, 当筒里灌满水时,各孔喷出水的情况 如图所示,这表明液体压强( )。
A.与深度有关 B.与密度有关
C.与液柱粗细有关
D.与容器形状有关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如图是其中的一次实验,该实验说明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4.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是( )。
5.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如图所示)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m 水深大关,“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川“不变”或“变小,”),若海
水的密度为1. 03 X 103 kg/m 3
,“蛟龙”号在深5 000 m 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 (取g=10 N/kg) 三、连通器
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 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将A 管向右倾斜,稳定后A 管中的水面将( )。
A.高于B 管中的水面
B.低于B 管中的水面
C.与B 管水面相平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7.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
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集体备课个性备课一、导疑——情境导入,提出疑问同学们游泳时,在水下有什么感受?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描述感受并猜测原因)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引探——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一)液体压强的特点同学们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演示1:观察如图所示实验,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结论: 液体对容器的____部和容器的_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____ 。
演示2:观察如图所示实验,_______小孔处喷出水的距离最远,请依据这一事实猜想:深度越_____,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如果小孔在与C点深度相同的不同位置,小孔处喷出水的方向与C点的方向_______,小孔处喷出水的距离与C点_______,请依据这一事实猜想: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_______都有压强,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二)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介绍压强计:①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 _。
②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 _。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 __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压强 __ ;②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_______;③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__。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建立物理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要知道某种液体(密度ρ)某一深度(h)的压强(p)有多大,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把液柱当作固体)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如图)即可。
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案导学【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1.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请同学们观察右图和课本9.2—1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快!(1)容器底部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2)容器侧壁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液体对容器侧面产生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方向液体的压强?(2)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3)如何探究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的大小?(4)根据图例与生活经验,你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初步总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哪些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2)水下20cm深处液体的压强有多大,试通过计算说明。
【合作探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微小压强计探头的薄膜受到_____的作用时,U型玻璃管内出现高度差,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________的大小。
(2)(3)规律总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_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内部压强》导学案(无答案)【教学目标】1.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各个方向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教学重难点】液体压强的应用。
【预习提示】1.由于液体受到的作用,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 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4.由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液体压强与和有关。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二、目标定向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三、学生自学1.思维启动(1)压强的公式:。
(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使物体发生,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用表示。
2.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
(3)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
液体压强【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会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认识连通器,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提问讨论法;练习法【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如何指导学生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玻璃圆筒、侧壁开孔圆筒、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连通器、茶壶、水、船闸挂图【课时安排】2课时取加入红墨水的水,加入到侧壁有孔的容器中,观察水柱流出的情景。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2.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重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知识点二:●阅读课本331.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就会发生形变,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度越大,压强越大。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课本上图(1)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如图,两管中盛有同种液体,这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比较(A)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内部压强的情境)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越大(填“越大”或“越小”)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a、b、c三点,并装有适量的水,知识点三:连通器●阅读课本第36、37面内容,完成下列填空: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列举常见的连通器:水壶、长江三峡的船闸。
2.液体的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3)能用公式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Pρ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2)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4.重点液体内部压强规律5.难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方法二、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图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引入课题,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大量的探究实验获得亲身体验,从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到液体对容器侧壁和底部产生压强逐步深入认识到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猜想、设计实验、归纳应用等探究实践,体验获得物理规律的全过程及在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准备1.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将一端用橡皮薄膜扎紧.2.塑料瓶3.U形管液体压强计4.马夹袋5.水,盐水,硫酸铜溶液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录像] (1)水库堤坝的形状 (2)潜水员穿的潜水服 (3)潜水器[思考]以上情景中堤坝为什么下部比上部厚实?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的地方为什么要穿潜水服?[引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学生探究实验2人一组,实验中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归纳总结.[探究]将塑料马夹袋中装入水.观察塑料袋形状如何变化?[学生归纳1]由于液体受重力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探究]在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孔的塑料瓶,先用小木棒将三孔堵住.往瓶中注满水后将三根小棒拨掉能看到怎样的现象?并画出简图.[思考讨论]若瓶上的三个小孔在同一高度处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探究]在两个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薄膜的开口玻璃管中分别倒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比较橡皮膜形状有何不同? [提出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讲解]U 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 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U 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a)U 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探究]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提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的有关因素,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用U 形管液体压强计和分别装有水和浓盐水的烧杯进一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交流]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如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学生归纳2]液体内部各方向上都存在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液体内深度越大处,压强也越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3.规律应用[讲解]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取出高为h 的液柱,其底面积为s ,重为G ,如图所示.设液体的密度为ρ,则shg vg mg G ρρ===在h 深处,液体的压强:gh SShg S G S F P ρρ====[例题]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B点处深度是米,压强是帕.【答案】1;9.8×103;0.7;6.86×103——让学生了解“深度”、“高度”的含义和区别.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从潜水员潜入水下较深处要穿潜水服和水库堤坝下部比上部厚实的录像来引入课题,学生感到很有兴趣.学生主要以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激发了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和意识,体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2.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容量较大.利用U形管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中,实验的设计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等都由学生自主研究得出结论要求较高,可视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提示.。
9.2 液体的压强目标导学:1.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各个方向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3.会利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自主学习:1.由于液体受到的作用,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 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4.由液体压强的公式可知,液体压强与和有关。
问题探究:1.探究实验实验器材:,,,,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④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⑤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有关系。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有性,它的压强不同于的特点。
达标运用:4.仪器操作须知(1)压强计构造:造:。
(2)压强计使用方法:没有力作用在薄膜时,U形管液面差为;用手压薄膜力越大,U形管液面差。
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
4.液体压强的计算:(1)步骤:填入公式①水柱体积V=,②水柱质量m=,③水柱重力G=ρgSh,水柱对底面压力F= ,④底面受到压强p= ρgh(2)公式:;(3)注意:①单位ρ用,h用,p才是Pa,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③液体压强跟所取无关。
反馈提升:小组展示,教师点评,强调易错点和难点教师点拨,知识整合方法指导:方法指导: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
3.会用公式gh P ρ=解决简单的问题【预习生成】1.压力的定义 。
压力的方向。
2.物体放水平面上,压力是由产生的,并且大小与重力大小3.压强表示。
与 和 有关。
公式4.固体由于重力而对支撑面产生压力,从而产生压强。
那么将水装在容器中底部和侧面会受到水的压强吗?利用废旧饮料瓶做图14.2—2实验.水会从侧壁小孔喷出来是因为,你会发现水越深,喷得越。
水从小孔喷出的距离越远说明。
若在瓶底开一小孔,一定(填会或不会)有水流出来。
这说明。
【新知探究】知识探究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观察下列两幅图A 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 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猜想一下原因是, 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向(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
猜想一下原因;实验验证结论:1)液体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作用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__. 2.压强计构造:,。
3.使用方法:(1)无力作用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为用手压薄膜时U 形管两液面会产生高度差(2)力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
U 形管两液面高度差越。
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_________,.越大则压强越(3)如图丙,当把压强计探头放入液体中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说明液体__________有压强.(4)根据教材P40完成实验探究。
结论 :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④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有关系;(5)原因:由于液体的 和性知识探究点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某一液体(ρ)某一深度(h)处的压强(p)有多大?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探头 (扎有橡皮U 形管 U 形管左右两侧 甲 乙 丙(1)步骤:在横线上填入公式①水柱体积V=(=10cm3),②水柱质量m==ρSh(=10g),③水柱重力G==ρgSh(=0.1N),水柱对底面压力F=(=0.1N),④底面受到压强p==ρgh(=1000Pa);(2)公式:;(3)注意:①单位ρ用,h用,p才是Pa,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深度是指这一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③液体压强跟所取无关。
液体的压强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
教
示:
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
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学生参考.
同之处?
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
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__
图
)(2) B.只有(3)(4) C.只有(1)(3)(4) D.(1)(2)(3(4
小刚家中的洗碗池被菜渣堵塞,他将一根细长管插入池孔,然后往管中注水,并将管和家中的排污管之间设计一段弯管?平常这段弯管中有水还是无水?你能否用学到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导学案(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4.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质量的三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6.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的是(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整体构思】1.了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相关的现象。
3.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预习提示】1.流体。
2.流体与压强的关系。
3.升力。
【教学流程】一、学生展示1.据报道,在成都红砖桥附近的铁路桥道口,一名小女孩在火车疾驶而来时,为躲避火车,便躲在距离铁轨很近的石坎上,并低头捂住耳朵,谁知强大的气流将女孩的长发卷起,将其拖入车底,女孩当场死亡。
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是火车驶近时,靠近火车的地方空气流速,气体压强,气体压力差就会将人推向火车,引起事故。
因此,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等车。
2.用嘴巴对着两张竖直放置的纸吹气,两张纸会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配合铁路第六次提速,公安部交管局再次公告,指出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乘客应站在lm安全线外,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二、目标定向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三、学生自学自学指导任务一:自学课本框题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流体?2.观察课本图示,凭你的经验,猜想一下实验的现象:实验一:猜想:两乒乓球会。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⑵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方向⑶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⑷认识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教具准备】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蓝色硫酸铜溶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盛有水的水槽、塑料袋,2.教师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片、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
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主要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思考:(1)放在杯中的水有没有受到重力?(2)你觉得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3)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教师演示实验1:将水倒入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结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所以对侧壁有压强。
学生实验:请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展示:实验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知识点二:液体压强的特点(1)提出问题: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
9.2 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术: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记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色;熟记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认识液体压强的实质应用——连通器。
2、过程方法:经过对演示实验的察看,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认识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影响要素。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察看实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亲密联系实质,提升科学技术应用于平时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学习要点】液体压强的特色和连通器【学习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中深度h 确实定和连通器特色的推导【学习过程】一、议论思虑阅读课本33 页的“想一想议议”,思虑“为何?”。
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个问题最成功。
二、液体压强的特色1、议论:手托书籍时会感觉书籍敌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籍受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遇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联合课本33 页图 9.2 — 1 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有”或“无”)压强。
2、经过利用矿泉水瓶进行的学生实验的感觉,联合“课本 33 页图 9.2 — 1”,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有”或“无”)压强。
思虑:和固体对比,液体为何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呢?经过察看扎孔的矿泉水瓶中的水会流出,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的原由是液体具有性。
【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由:液体拥有且拥有性。
3、研究液体内部压强(1)思虑: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丈量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压强的大小由 U形管左右双侧液面产生的看出。
(3)学生小组实验:A 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并朝向不一样方向分别做几次,发现U 形管左右双侧液面产生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或“无”)压强。
B 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一样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双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相等” 或“不相等” ),说明在同样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或“不相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测量工具。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境引入:通过展示液体压强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液体压强计的示数变化,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3.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记录数据并计算。
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活动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坝的承受能力、分析船舶浮力原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境引入的细节我选择液体压强计的实验作为实践情境引入,因为这个实验现象直观,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9.2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行行色色的连通器。
学习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习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学习过程:一、自学、合作探究(一) 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并思考:1、把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有高度差,说明了什么问题?2、橡皮膜在不同深度时,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3、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 ; 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
(二)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有多大,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思考:1、教师先将一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放入水中,橡皮膜为什么会凹进玻璃管?凹进的程度说明了什么?2、加水使橡皮膜平衡后,管内外的水面有什么关系?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4、液体压强的公式怎么得出呢?注意:式中各量,ρ为,单位是,g为常数,h为,单位,即研究的某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
二、液体压强的公式学会了吗?练一练吧!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今年6月1日下闸蓄水,10天内水位上升到135m,一块上表面面积为2m2的水平石块被淹没在水面下50m处,则石块的上表面所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大?三、阅读课本P36页回答下列问题:1、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是3、应用举例: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本节课我还有疑惑:五、达标检测: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越大,液体的压强越。
2、拦河大坝总是修成上窄下宽,这是为了()A、美观B、施工的方便C、为了能够承受水深处的较大的压强D、以上都不对3、在烧杯内装有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放入水中,水未溢出。
第九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行行色色的连通器。
学习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习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学法指导: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把______ 叫做压强。
(2)意义:它是表示的的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
学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探究活动一: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固体放在桌面上,对桌面有压力的作用,因而对桌面产生向下的压强;液体盛在容器里,对容器底部也要产生向下的压力,因而对容器底部压强(填“产生”或“不产生”);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的侧壁压强(填“产生”或“不产生”)探究活动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1、观察下图,写出液体压强计的构造:2、按下述步骤老师演示试验,学生总结归纳结论总结: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③液体压强跟所取和等无关3、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_______.......。
.....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同种液体例如、、、等。
反馈练习一:1.液体受 力作用,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具有 性,对阻碍它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实验表明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有关.3、测定液体压强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除水、盐水外还需 、 、____________.4、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的压强时,记录了5组数据,见下面表格.那么:(1)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可知: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知:液体的压强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 (3)比较第 次实验数据知: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来。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并能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对于同种液体只与液体深度有关,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l)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建立深刻的感性认识.(2)通过理论上的分析,从公式中可以分析出P只与和h有关,这方面的分析、认识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教学器材一只两端开口、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橡皮管、压强计、铁架台、玻璃圆筒(2个)、水、盐水、可口可乐瓶等设计思想教学主线设计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教学媒体设计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的使用,设计为从学生自己感受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变抽象为具体,化枯躁为生动。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和媒体运用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教学过程演示实验1:观察实验装置没注入水前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出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使学生感知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基本特点演示实验2: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就越大.结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1)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教师示范.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思考:1.人们在游泳池里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当水深逐渐没及胸部时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讲述:这么多步骤在实验前应该设计一些科学的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先让学生自行设计,投影设计合理的表格,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表格给没有能设计的学生参考.学生进行实验为了节省时间,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突出中学重要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本设计的原因和目的:(1)课堂时间有限(2)可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 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并归纳自己从实验中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教师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a.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同一深度,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液体压强的大小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4.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演示实验3观察连通器有什么特点?并回答以下问题:什么叫连通器?连通器有什么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为什么连通器上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学生思考、讨论5、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监控课后作业:课本P81-2、3、4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容压强的方向。
(2)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重点:探究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难点:探究会使用微小压强计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学法指导: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课前导学:一、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把_____ 叫做压强。
(2)意义:它是表示的的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 。
课堂导学:一、课题引入1.以下这些照片给你什么启示?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2.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有哪些压强规律,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演示实验):分析论证:思考:此实验用到的方法是:结论:3.阅读35页“液体压强的大小”框题内容,并自学例题,完成下面的内容。
液体压强公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密度ρ用,深度h用,压强p用,总结:①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③液体压强跟所取和等无关应用:水面下10m处向上的压强是 Pa.4.什么是连通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__.......。
.例如、、、等。
三、成果展示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所做的实验.请回答:⑴图甲左的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________有压强;⑵图甲右的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________________有压强;⑶图乙中三幅图的现象说明:液体内部_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相等.⑷丙图的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跟______________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四、总结评价达标检测;(一)当堂训练11、如图所示,在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管竖直放置,b管倾斜放置,此时两管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关系是( )A.压强一样大B. a管底压强大C. b管底压强大D.无法判断(二)当堂训练2.2、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的水, 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结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拓展延伸及作业布置:。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导学案(新版)教科版第2节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XXXXX: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重点】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难点】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整理笔记[学生]】XXXXX:【知识链接】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压强公式: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放在水平面的规则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也可以用p=ρgh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ph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与液体重力G的关系:F=G液 F<G 液 F>G液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预习自测】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合作探究】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2、测量3、液体压强的规律:(1)(2)(3)(4)实验:下列表格是某同学“研究液体的压强”的实验部分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水的深度/cm橡皮膜的方向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cm14朝上3、224朝侧面3、234朝下3、246朝下4、8510朝下9、2(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次数3、4、5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把橡皮膜放入盐水中深10cm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比9、2cm要______、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每个物理量的分别单位是其中g= 例1、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Pa<Pb<Pc B Pa>Pb>Pc CPa>Pb=Pc D Pa<Pb=Pc思路引导:由图可知:a图和b图的液体相同,所以______相同,因为a图中液体的深度_____b图中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a的压强_____b的压强;b图和c图中液体的_______相同,而水的密度_____酒精的密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b图中液体的压强______c图中液体的压强,综合可得:Pa_____Pb_____Pc,故选_____、例2、如图所示,两个容器盛有相同质量的液体,则两个容器中液体对底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A FA>FB,PA=PB B FA<FB,PA=PB C FA=FB,PA>PB D FA=FB,PA<PB思路引导: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无法确定,所以此题无法根据P=ρgh来分析、但因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两种液体的重力相同,它们对底面的压力FA_____FB,又因为A容器的底面积_______B容器的底面积,所以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可得:PA______PB、例3、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求:(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10N/kg)例4、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 ,重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4kg的水,水深40cm, A点距容器底10cm,求:(1)A 点受到水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课堂达标】1、填空题1、潜水艇在水下航行,它潜入水下越深,受到的压强越________,在水下同一深度航行时,受到的压强________、2、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m深的水中,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他的身体表面积为2m2,则他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_N、(g=10N/kg)3、塑料桶里装有20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600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g=10N/kg)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把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的是[]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D、一样大2、铁路的铁轨下都铺有枕木,这主要是[]A、防止铁轨生锈B、减小列车震动C、减少列车对路基的压力D、减少列车对路基的压强3、如图10-8中对支承面MN压力最小的是(G是10牛、F都是5牛)[]4、一平底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A、p1=p2B、p1<p2C、p1>p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如图10-9盛水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它的底部A,B,C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A,pB,pC、那么[]A、pA>pB>pCB、pA=pB=pCC、pA<pB<pCD、pA<pB>pC6、下列对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B、压力的作用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压力7、大型载重平板汽车装有很多轮子,这样做的目的是[]A、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B、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C、为了使车运动平稳D、以上原因都有8、三个底面积相同,高度相同的容器A,B,C盛满同种液体,如图10-10所示、用pA,pB,pC和FA,FB,FC分别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和压力,则[]A、pA=pB=pC FA>FB>FCB、pA=pB=pC FA=FB=FCC、pB>pC>pA FA=FB=FCD、pA>pB>pC FA=FB=FC9、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计),放入水中16厘米处,然后向管内缓缓倒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A、0、8厘米B、8厘米C、20厘米D、16厘米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这是由于人坐在沙发上受到的压力小B、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降温的方法获得的C、利用密度知识,不用量筒,用天平也可以测出一杯煤油的体积11、怎样理解p=F/S[]A、物重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B、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C、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总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叫压强D、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12、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4倍,若使乙物体产生的压强是甲物体的4倍,则乙物体与水平支持面的接触面积是甲物体与水平支持面的接触面积的[]13、下列措施中,能增大压强的是________,能减小压强的是________、[]A、背包带要做的宽一些B、用一根棉线将肥皂切成两块C、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D、拖拉机安装履带E、埋电线杆时要垫上一块基石F、螺钉的下面要加垫圈14、有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在甲中装满水,在乙中装半杯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分别慢慢吊入两杯水中(完全浸没),但又不与杯底接触,则[]A、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B、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变小C、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D、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变小15、把盛有不满液体的试管由竖直逐步倾斜的过程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大后变小16、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A ,PB,PC ,则:( )A、 PA= PB= PCB、 PA< PB< PCC、 PA>PB> PCD、无法确定17、如右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是:( )A、 p甲=p乙B、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8、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A P1>P2 BP1=P2 C P1<P2 D 无法确定【巩固练习】1、小明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2节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重点】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难点】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教学设计[教师]/整理笔记[学生]】:【知识链接】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压强公式: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放在水平面的规则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也可以用p=ρgh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C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 、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5、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与液体重力GF=G 液 F<G 液 F>G 液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 ;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压力: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预习自测】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合作探究】1、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2、 测量3、液体压强的规律:(1) (2) (3) (4) :(1)实验次数1、2、3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次数3、4、5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把橡皮膜放入盐水中深10cm 处时,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比9.2cm 要______.4.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每个物理量的分别单位是 其中g= 例1.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Pa<Pb<PcB Pa>Pb>PcC Pa>Pb=PcD Pa<Pb=Pc思路引导:由图可知:a图和b图的液体相同,所以______相同,因为a图中液体的深度_____b 图中液体的深度,根据P=ρgh可知,a的压强_____b的压强;b图和c图中液体的_______相同,而水的密度_____酒精的密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b图中液体的压强______c图中液体的压强,综合可得:Pa_____Pb_____Pc,故选_____.例 2.如图所示,两个容器盛有相同质量的液体,则两个容器中液体对底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 )A F A>F B,P A=PB B F A<F B,P A=P BC F A=F B,P A>P BD F A=F B,P A<P B思路引导:两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无法确定,所以此题无法根据P=ρgh来分析.但因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同,所以两种液体的重力相同,它们对底面的压力F A_____F B,又因为A容器的底面积_______B容器的底面积,所以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 可得:P A______P B.例3.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其中h1=100cm,h2=60cm,容器底面积S=20cm2,求:(1)水对容器顶的压强(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水对容器底的压力?(g=10N/kg)例4.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 ,重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4kg的水,水深40cm, A点距容器底10cm,求:(1)A点受到水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课堂达标】一、填空题1.潜水艇在水下航行,它潜入水下越深,受到的压强越________,在水下同一深度航行时,受到的压强________.2.潜水员潜到三峡库区20m深的水中,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他的身体表面积为2m2,则他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_N.(g=10N/kg)3.塑料桶里装有20cm深的某种液体,液体对桶底的压强为1600Pa,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g=10N/kg)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把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D.一样大2.铁路的铁轨下都铺有枕木,这主要是[ ]A.防止铁轨生锈 B.减小列车震动C.减少列车对路基的压力D.减少列车对路基的压强3.如图10-8中对支承面MN压力最小的是(G是10牛、F都是5牛)[ ]4.一平底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杯子倒扣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2,则[ ]A.p1=p2B.p1<p2 C.p1>p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如图10-9盛水的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它的底部A,B,C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 A,p B,p C.那么[ ]A.pA>pB>pC B.pA=pB=pCC.pA<pB<pC D.pA<pB>pC6.下列对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B.压力的作用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压力7.大型载重平板汽车装有很多轮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B.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C.为了使车运动平稳 D.以上原因都有8.三个底面积相同,高度相同的容器A,B,C盛满同种液体,如图10-10所示.用pA,pB,pC和FA,FB,FC分别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强和压力,则[ ]A.pA=pB=pC FA>FB>FC B.pA=pB=pC FA=FB=FCC.pB>pC>pA FA=FB=FC D.pA>pB>pC FA=FB=FC9.把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用一薄塑料片托住(塑料片重量不计),放入水中16厘米处,然后向管内缓缓倒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煤油,当塑料片开始下沉时,煤油在管内的高度是[ ]A.0.8厘米B.8厘米C.20厘米 D.16厘米10.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这是由于人坐在沙发上受到的压力小B.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降温的方法获得的C.利用密度知识,不用量筒,用天平也可以测出一杯煤油的体积11.怎样理解p=F/S[ ]A.物重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B.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压强越大C.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总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叫压强D.受力面积一定时,产生的压强与压力成正比12.甲物体重是乙物体重的4倍,若使乙物体产生的压强是甲物体的4倍,则乙物体与水平支持面的接触面积是甲物体与水平支持面的接触面积的[]13.下列措施中,能增大压强的是________,能减小压强的是________.[ ] A .背包带要做的宽一些 B .用一根棉线将肥皂切成两块 C .木桩的下端削成尖形 D .拖拉机安装履带E .埋电线杆时要垫上一块基石F .螺钉的下面要加垫圈14.有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在甲中装满水,在乙中装半杯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分别慢慢吊入两杯水中(完全浸没),但又不与杯底接触,则[ ] A .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B .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变小 C .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D .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变小15、把盛有不满液体的试管由竖直逐步倾斜的过程中,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将:(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16、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P C ,则:( ) A. P A = P B = P C B. P A < P B < P C C. P A >P B > P C D. 无法确定17、如右图所示,粗细均匀并相同的两只试管,装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大小关系应该是:( )A.p 甲=p 乙B. B.p 甲>p 乙C.p 甲<p 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8.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 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 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 1>P 2 B P 1=P2 C P 1<P 2 D 无法确定【巩固练习】1. 小明同学用U 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 液体甲 液体乙 实验 序号 金属盒 深度/㎝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实验 序号 金属盒 深度/㎝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1 10 6 4 10 7 2 20 11 5 20 13 3301563018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1)实验器材有________,大烧杯,________,水,________.(2)如图10-14所示的玻璃管底部及侧部上、中、下三个孔都用塑料薄膜扎紧,然后往玻璃管内倒满水,并且竖直放置.①A,B,C三孔的橡皮膜都凸出,表明液体对侧壁有________.②A,B,C三孔橡皮膜凸出的程度逐渐增大,表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③D孔橡皮膜凸出,表明液体对容器底有________.④如果换用盐水做上述实验,关于液体________的结论全部成立.3.一个圆柱形容器,重20N,底面积为2×10-2m2,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在里面装入深10cm的水,求:(1)水对底面的压强(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4.一只装煤油的油罐中盛有4m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面积为5cm2的小孔,求:(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2)小孔处煤油的压强多大?(3)要想堵住这个孔,至少需要在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g=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