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克、千克、吨的单位换算与比较大小-参考.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9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克、千克、吨的认识
知识点3 认识吨
问题:1吨有多重?
讲解:由图可知“吨”用来计量很重的物品。
1吨等于1000千克。
生活中,40个大约重25千克的小学生大约重1吨。
40人大约重1吨
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1吨=1000。
在表示卡车、火车、轮船等的载重量及水泥、化肥等较大物品的质量时都用吨作单位。
教材第4页“填一填”参考答案: 2 4000
辅导要领
★通过实践、观察与推算等活动,认识1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出示一袋10千克重的大米,让孩子来提提,让孩子感知10千克已经很重了,100袋这样的大米(1吨)当然更重,从而初步感知1吨有多重。
★指导孩子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1吨有
多重?
我知道1吨等
于1000千克。
我们每人大约 重25千克。
吨千克末尾加上3 0末尾去掉3 0个 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姓名:班级:一、克、千克、吨1、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有:克(g)、千克(kg)和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比如:一个鸡蛋、一个苹果等的重量。
计量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千克做单位。
比如:人的体重等。
计量很重的物品,通常用吨做单位。
比如:一头大象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桥梁的承重量等。
3、1kg=1000g 1吨=1000kg4、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一致,一定要统一单位,通常将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
二、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1、口算23×3时,可以这样想:20×3=60, 3×3=9, 60+9=69。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估算方法是:找出两位数、三位数的近似数。
3、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方法是:(1)先用一位数去乘以多位数的个位。
(2)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一位数乘三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三、辨认方向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2、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排列的。
3、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教室在图书馆的西南方,反过来,图书馆就在教室的东北方向。
4、确定方向的几种方法:(1)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指南针可以确定南方和北方。
(3)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四、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36÷3时,可以这样想:30÷3=10,6÷3=2,10+2=12.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找到两位数的近似数。
被除数的近似数有两个要求:一是要接近被除数;二是被除数除以除数要能整除。
3、判断商的位数法则:够二不够一。
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等于或者大于除数,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商就是一位数。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被除数的十位去除以除数,商写在十位上;(2)再用十位上余下的数加上个位的数字去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千克:让学生知道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
2. 千克与克的关系: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3. 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根据1千克的观念,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1千克和1000克的砝码、各种轻重的物品。
2. 学具:学生自备一些物品,如文具、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一猜它们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千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了解1千克=1000克。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1千克和1000克的砝码,用手感受它们的质量,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4. 活动二:分组进行实践,用天平称量各种物品的质量,学会进行单位换算。
5. 活动三:让学生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千克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家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克、千克、吨《2 认识千克》2. 板书内容:- 千克的概念- 1千克=1000克- 单位换算方法- 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目测比较的方法估量家中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必备知识点总归纳常用单位换算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 =1000 米1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1米 =100 厘米1厘米 =10 毫米2、面积单位换算 :1 平方千米 =100 公顷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1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 =100 平方毫米3、体 ( 容 ) 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 =1000 立方分米1 立方分米 =1000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 =1 升 1 立方厘米 =1 毫升1立方米=1000升4、重量单位换算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1千克=1公斤5、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 =10 角 1 角=10 分 1 元=100 分6、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 =100 年 1 年 =12 月大月 (31天) 有 :1\3\5\7\8\10\12月小月 (30天) 的有 4\6\9\11 月平年 2 月 28 天, 闰年 2 月 29 天平年全年 365 天, 闰年全年 366 天1 日=24 小时 1 时 =60 分 1 分 =60 秒 1 时 =3600 秒常用数量关系等式1、份数 : 每份数×份数 =总数总数÷每份数 =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倍数 : 1 倍数×倍数 =几倍数几倍数÷ 1 倍数 =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行程 :速度×时间=行程行程÷速度 =时间行程÷时间=速度4、价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 =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数据运算 :加数+加数=和和一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被减数一减数 =差被减数一差 =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因数×因数 =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常用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 =边长× 4C=4a面积 =边长×边长S=a× a2、正方体( V: 体积a:棱长)表面积 =棱长×棱长× 6S 表 =a×a× 6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V=a ×a×a3、长方形( C: 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 =( 长+宽) × 2C=2(a+b)面积 =长×宽S=ab4、长方体( V: 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 =( 长×宽 +长×高 +宽×高 ) × 2S =2(ab+ah+bh)体积 =长×宽×高V=abh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 2s=ah÷2三角形高 =面积× 2÷底三角形底 =面积× 2÷高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面积 =底×高s=ah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 =( 上底 +下底 ) ×高÷ 2s=(a+b) ×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n d=直径r=半径)周长 =直径× n=2×n×半径C=nd=2nr面积 =半径×半径× n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ch(2nr 或 nd)表面积 =侧面积 +底面积× 2体积 =底面积×高体积 =侧面积÷ 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 =底面积×高÷ 3奥数常用公式1、平均数总数÷总份数=平均数2、和差问题 : ( 和+差) ÷2=大数( 和一差 ) ÷2=小数3、和倍问题 :和÷ (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 =大数 ( 也许和一小数 =大数 )4、差倍问题 :差÷ (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 =大数 ( 或小数 +差 =大数 )5、相遇问题相遇行程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 =相遇行程÷速度和速度和 =相遇行程÷相遇时间6、迫及问题追及距离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 =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7、流水问题顺流速度 =静水速度 +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静水速度 - 水流速度8、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十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9、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 =售出价 - 成本利润率 =利润÷成本× 100%=( 售出价÷成本一1) × 100%涨跌金额 =本金×涨跌百分比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1-20%)10、盈亏问题( 盈 +亏 )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一小盈 )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 - 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应特别注意奥数中的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 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若是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 , 那么:全长 =株距× ( 株数 -1)株距 =全长÷ ( 株数 -1)(2) 若是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 另一端不要植树, 那么:株数 =段数 =全长÷株距全长 =株距×株数株距 =全长÷株数(3)若是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 , 那么:株数 =段数 -1= 全长÷株距 -1全长 =株距× ( 株数 +1)株距 =全长÷ ( 株数 +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株数 =段数 =全长÷株距全长 =株距×株数株距 =全长÷株数奥数中的常用数据及规律1、圆周率常取数据×1=×2=×3=× 4=×5=× 6=× 7=×8=× 9=2、常用特别数的乘积25×3=7525×4=10025×8=200125×3=375 125×4=500 125×8=1000625×16=1000037×3=111 4、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 1/4= 3/4= 1/5= 2/5=3/5=4/5=1/8=3/8=5/8=7/8=1/20=3/20=7/20=9/20=11/20=1/25=2/25=3/25=4/25=6/25=5、常用立方数132333433=1= 8= 27=64 5=12563738393=216=343=512= 729小学数学应掌握的基本看法、数理规律及应用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看法(一 ) 整数1、整数的意义 : 自然数和 0 都是整数2、自然数: 我在数物体的候,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做自然数。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4600克=______千克______克;2450千克=______吨______千克.【答案】4,600,2,45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吨、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解答】1000克=1千克,所以4600克=4千克600克;1000千克=1吨,所以2450千克=2吨450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4,600,2,450.2.【答题】水果店运进1吨水果,卖出600千克,还剩().A.1600克B.400克C.400千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解答】1吨=1000千克,1000-600=400(千克).所以还剩400千克.选C.3.【答题】一辆厢式货车的载质量是6().A.吨B.千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解答】根据常识可知,一辆厢式货车的载质量是6吨.选A.4.【答题】一辆载质量为2吨的货车()一次将这些水果全部运走.A.能B.不能【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解答】3筐柿子一共重800千克,2筐菠萝重1200千克,这些水果一共重:800+1200=2000(千克),2000千克=2吨.所以一辆载质量为2吨的货车能一次将这些水果全部运走.选A.5.【答题】下列质量,最重的是().A.60千克B.6000克C.5吨【答案】C【分析】把千克、克、吨都化成相同单位,再根据数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排列,即可确定哪个最重.【解答】6000克=6千克,5吨=5000千克,5000千克>60千克>6千克,即5吨>60千克>6000克,所以5吨最重.选C.6.【答题】在一座桥梁上,有一个污损的限重标志牌(如图).污损部分应该是().A.kmB.kgC.t【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解答】在一座桥梁上,有一个污损的限重标志牌,污损部分应该表示的是质量单位.km是长度单位;kg、t是质量单位.根据常识可知,污损部分应该是t.选C.7.【答题】一节火车车厢可装货约60().A.千克B.吨C.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吨.【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可知一节火车车厢可装货约60吨.选B.8.【答题】下列质量,大于4吨的是().A.4100千克B.4100克C.3990千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解答】4100千克=4吨100千克>4吨;4100克=4千克100克<4吨;3990千克=3吨990千克<4吨.选A.9.【答题】一头成年鲸鱼的体重约是().A.30吨B.30千克C.30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质量单位.【解答】根据生活常识可知,鲸鱼的体重用吨来计量.一头成年鲸鱼的体重约是30吨.选A.10.【答题】7吨50千克=().A.7050千克B.750千克C.70050千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解答】7吨=7000千克,7000千克+50千克=7050千克,所以7吨50千克=7050千克.选A.11.【答题】一头大象重6吨60千克,即().A.6060千克B.6600千克C.60060千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的换算.【解答】1吨=1000千克,所以6吨=6000千克,6吨60千克=6060千克.选A.12.【答题】一个桃子重140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吨.【解答】根据生活经验和数据的大小,可知一个桃子可能重140克,不可能重140吨.故本题错误.13.【答题】一棵大白菜重4克.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克与千克的认识.【解答】根据生活经验,一棵大白菜可能重4千克,不可能重4克.故本题错误.14.【答题】一头鲸鱼重3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吨.【解答】根据常识可知,一头鲸鱼重3吨,不可能重3千克或3克.故此题正确.15.【答题】500kg>1吨.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千克与吨的换算.【解答】1吨=1000千克,即1000kg,500kg<1000kg,所以500kg<1吨.故本题错误.16.【答题】想一想,填一填.2t=______kg6000kg=______t【答案】2000 6【分析】根据1t=1000kg填空即可.【解答】2t是2个1t,即2000kg,2t=2000kg;6000kg是6个1000kg,即6t,6000kg=6t.故本题的答案是2000,6.17.【答题】在横线上填上“>”“<”或“=”.9克______9千克757克______775克1000克______1千克【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克与千克的换算.【解答】1千克=1000克,那么9千克=9000克;因为9克<9000克,所以9克<9千克;757克<775克;1000克=1千克.故本题的答案为<、<、=.18.【答题】想一想,填一填.5t=______kg8000kg=______t【答案】5000 8【分析】根据1t=1000kg填空即可.【解答】5t是5个1t,因为1t=1000kg,所以5t=5000kg;8000kg是8个1000kg,因为1000kg=1t,所以8000kg=8t.故本题的答案是5000,8.19.【答题】商店运来6吨白菜,上午卖出了3000千克,下午卖出了2000千克,还剩下______千克,合______吨.【答案】1000 1【分析】商场剩下的白菜的重量=商场运来的白菜的重量-上午卖出的白菜的重量-下午卖出的白菜的重量,1000千克=1吨.【解答】商店运来6吨白菜,上午卖出了3000千克,下午卖出了2000千克,6吨=6000千克,则剩下的白菜的重量为:6000-3000-200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故本题的答案是1000,1.20.【答题】1辆载重5吨的货车满载出发,途中卸货3吨,货车上还剩______千克货物.【答案】20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已知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满载出发,途中卸货3吨,问货车上还剩多少千克货物.用减法,列式计算为:5-3=2(吨),2吨=2000千克.货车上还剩2000千克货物.故本题的答案是2000.。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克、千克、吨的认识【知识要点】:1、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有克、千克、吨。
2、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3、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
1kg=10 00g4、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字母t表示。
1t=1000kg5、相邻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0个25千克的学生重1吨。
5、1T=1000kg 1kg=1000g .6、换算:单位相互换算的方法(1)把吨化成千克,千克化成克,是用吨数或千克数乘进率1000。
(2)把千克化成吨,克化成千克,是用千克数或克数除以进率1000。
口诀:小换大减三个0,大换小加三个0如:把克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吨去掉3个0,把吨换成千克、千克换成克加上3个0.7、重量的大小比较记忆: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应用】1、1枚2分硬币重1克;一袋食盐重500克,2袋食盐重1 kg。
1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5 0 g,1个苹果的重量大约是250 g。
2、5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kg。
1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25 kg,4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00 kg,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一头大象约重6吨。
3、计算:1吨+3000千克=()吨,方法是当相加或相减的数单位不一样时,要先换成统一的单位后在计算。
注意:1㎏棉花和1㎏铁一样重。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知识要点】:(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口算: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计算时先计算0前面的两个数的积,再数一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成两、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注意进位。
2.估算: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
一般是先找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注意结果要用≈。
《吨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师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课时《吨的认识》,本课是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
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根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
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课堂需要让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
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
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吨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单位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是物体对运动的抗力。
2. 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
3. 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单位的概念,区分不同质量单位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单位换算表、实物(如苹果、书本、水桶等)。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讲解质量单位的概念,介绍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应用,让学生了解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练习,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质量单位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质量单位的概念2. 质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3. 克、千克、吨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质量单位换算表,完成克、千克、吨的换算。
2.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结合实际情境,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对质量单位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动手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学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西师版⼩学数学三年级(上)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了解常⽤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具。
2.在估⼀估、称⼀称、掂⼀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克”的概念。
3.培养学⽣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提⾼学⽣的操作能⼒。
教学重点建⽴“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22分硬币、1克盐及⼀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具1课前,⽼师请⼤家去了解⼀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家交流?学⽣交流。
⽼师把学⽣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1千克、2⽄、1⽄、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的克、公⽄、千克、⽄、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直沿⽤⾄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的回答随机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动⼿操作,认识克1重1克),估⼀估它的质量请学⽣想⼀想,要⽤什么⼯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确定要⽤天平来称。
2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样就平衡了)。
3教师⽰范⽤天平称出这⼀⼩勺盐的质量是1克。
⽤⼿掂⼀掂1克的盐,说⼀说感受。
4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估学⽣⽤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掂⼀掂,说⼀说感受。
51克拿出学⽣能想到的⼀些轻的物品。
6三、课堂活动1先估⼀估,再称⼀称,然后⽤⼿掂⼀掂,并填写记录单。
22页)指导学⽣看清每格表⽰100克。
四、全课⼩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标1.在估⼀估、称⼀称、掂⼀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千克”的概念。
23教学重点建⽴“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激趣引⼊同学们,你们测量了⾃⼰的体重吗?谁愿意说给⼤家听?当⼀个学⽣说出体重之后,问⼀问,谁⽐他重?还有谁更重?咱们班上谁最重?教师随机作记录: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我们班最重的同学都没有⽼师重?看了⽼师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为了便于⽐较,也为了记录简便,⽼师⽤来表⽰体重的单位应该与你们的⼀样,都⽤千克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