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血疗法
- 格式:docx
- 大小:33.87 KB
- 文档页数:11
放血疗法操作规定一、目的本操作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务人员进行放血疗法时能够正确、规范、安全地操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内需要进行放血疗法的医务人员。
三、操作流程1. 放血疗法前准备医务人员在进行放血疗法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资料和相关医嘱,确认需要进行放血疗法的具体项目和单位;检查放血设备的完好性和操作方式;确定放血的方式和途径;告知患者放血过程和操作注意事项,并告知患者停止用药和饮食等相关注意事项。
2. 放血疗法操作步骤* 步骤一: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 步骤二:给患者消毒。
*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放血部位。
* 步骤四:按放血途径使用压缩带加压。
* 步骤五:选择合适的放血设备。
* 步骤六:打开放血设备,在医务人员的看护下进行放血。
* 步骤七:放血完毕,按照操作规定及时处理废弃物。
3. 放血疗法后处理放血疗法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当仔细观察患者身体情况,确认患者病情是否有好转或变化;对放血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收拾好放血设备,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四、注意事项1. 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放血的过程安全可控,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放血操作。
2. 在放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时刻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如发现身体异常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3. 医务人员在放血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了解放血的相关信息,并获得其知情同意。
4. 放血设备应每次在使用前检查完好性,确保放血安全无虞。
五、操作规范效果的评估为了保证放血操作规范效果的评估,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放血技能培训,并对放血相关操作进行质量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流程。
刺络放血的好处发朋友圈文案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
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刺血疗法历史源远流长,古人常有:“一针、二灸、三用药”之说。
传统的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启脉”、“刺络”、“泻血”等,俗称“刺血疗法”或“刺络放血疗法”。
现代医学研究,刺血疗法是一种直接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
1、疗效好、见效快。
如:脑血管病、血管神经性头痛、腰疼、疔疮肿毒、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风湿疼痛等,只要是实证,疗效特别好,甚至有奇效,治愈高,且复发率低。
2、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
一般通过对症的放血治疗后,面色红润,肌肉强健。
这是因为机体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的缘故,从理论上讲体内的淤堵得到了改善,衰老的细胞大大地降低。
因而具有防止衰老,延年益寿预防疾病美容等功效。
与一般的美容方法相比放血疗法更有魅力。
3、适应症广:根据“万病根源于淤”的学说,刺血疗法也可以适应于各种病症包括各种非疼痛性的疾病。
只要放血合理,不会引起贫血,一般没有什么副作用。
注意: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
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
放血疗法操作标准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减轻病痛。
然而,放血疗法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疗效,我们需要对放血疗法进行标准化操作。
术前准备1. 患者需要提前告知医生有关过敏、病史等信息,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血疗法。
2. 针对患者的病情,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放血部位,根据需要选择单次放血量和放血的频率。
3. 在进行放血疗法前,医生需要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确保操作场所和工具的卫生。
操作步骤1. 先进行消毒,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双手和放血工具。
2. 确定好放血的部位,并在这里缠绕止血带。
3. 用消毒过的酒精棉球在选定部位上擦拭,以减少感染风险。
4. 在选定部位用消毒针头进行短暂的局部麻醉。
5. 利用一次性的血管针头在被选定部位进行放血,一旦取出针头,用消毒棉球按住疗效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6. 如果需要在相同部位进行多次放血操作,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7. 在整个放血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疗效观察1. 患者在完成放血操作后需要在本体后休息片刻,随后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品。
2. 患者在放血后需要严格控制活动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3.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随访,观察放血疗法对患者的疗效和影响。
以上是放血疗法操作标准,医生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患者的效果和安全。
在放血疗法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在放血疗法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和反应,并在必要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放血疗法定义: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的方法。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
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
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提到放血疗法,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我在临床常常用放血疗法来治疗疾病,这个方法往往也是各种治疗方法不显的前提下用放血疗法,常常会有峰回路转的功能和作用。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放血法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传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
放血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之一、放血法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血液从体内取出,达到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疏通经络,通血活血的作用。
放血法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疗法,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解除病痛的作用。
放血法分为络放法和募放法两种。
络放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在局部进行放血。
常用的穴位有手阴心包经的劳宫、行间、通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涌泉等。
在操作时,首先要准备好放血所需的设备,如针管、止血绷带等。
然后选择合适的穴位,消毒穴位周围皮肤。
接下来,用拇指或中指压住选择的穴位,将针管垂直插入穴位,一次只抽取3-5ml血液。
待血液停止流动时,用消毒纱布或抗菌纱布覆盖穴位,用止血绷带固定。
募放法是通过将血液募集到一些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通血活血的目的。
常用的部位有患处、痛处等。
在操作时,首先要准备好放血所需的设备,如针管、放血募集器等。
然后选择合适的部位,消毒局部皮肤。
接下来,用拇指或中指压住选择的部位,将针管斜插入部位,一次只抽取3-5ml血液。
待血液募集到一定程度时,拔出针管,用消毒纱布或抗菌纱布覆盖部位。
无论是络放法还是募放法,在进行放血操作时,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有无适应症和禁忌症。
2.操作前要仔细检查和准备相关设备,保证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3.操作时要注意术前和术后的消毒,保证穴位或部位干净。
4.严格控制放血量,一次抽取的血量不应过多,防止患者出现血量不足或过度失血的情况。
5.操作时要注重安全,避免发生穿刺压力过大或穿刺深度不当等问题。
6.操作后要妥善处理患者的穴位或部位,保持清洁和覆盖好。
放血法作为中医护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的方式,达到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缓解痛症等效果。
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非常谨慎,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效果。
放血疗法操作要点
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通过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血液
来治疗疾病。
在进行放血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要点:
1. 患者评估:在进行放血疗法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放血疗法。
2. 治疗目的:放血疗法的目的可以是治疗特定疾病、改善血液
循环或调节机体功能。
在进行放血疗法时,需要清楚确定治疗目的。
3. 消毒措施:放血疗法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在进行抽
血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抽血量及频次:放血疗法的抽血量和频次应根据患者病情和
治疗目的进行调整。
过多或过频的抽血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和风险,因此需要谨慎控制。
5. 护理观察:在进行放血疗法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血样变化。
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停止放血疗法,并采取
适当的护理措施。
6. 补充液体:因为放血疗法会导致体液减少,所以在治疗过程
中可能需要适当补充液体,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7. 放血后处理:放血疗法结束后,应对抽血部位进行适当处理,以避免感染和出血。
同时,还需记录好抽血的时间、量和其他必要
信息。
总之,放血疗法是一种需要谨慎操作的医疗方法。
医护人员在
进行放血疗法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要点,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
效果。
中医放血疗法培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放血疗法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引起患者出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以下哪项疾病适合采用放血疗法?A. 高血压B. 糖尿病C. 流感D. 痛风答案: D. 痛风2. 中医放血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A. 静脉输液B. 手术抽血C. 刮痧放血D. 口服药物答案: C. 刮痧放血3. 对于中医放血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血疗法适用于所有患者B. 放血疗法禁忌于孕妇和贫血患者C. 放血疗法适用于所有感冒患者D. 放血疗法禁忌于高血压患者答案: B. 放血疗法禁忌于孕妇和贫血患者4. 中医放血疗法的治疗原理是:A. 通过排除体内多余的血液,促进新血生成B. 通过放血来调节气血平衡,达到治疗效果C. 通过放血来减轻体内毒素的负荷D. 以上所有说法都正确答案: B. 通过放血来调节气血平衡,达到治疗效果5. 中医放血疗法需要特殊的培训和技巧,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放血疗法可以随便进行,无需专业知识B. 只有医生可以进行放血疗法C. 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放血疗法,无需特殊技巧D.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放血疗法答案: D.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放血疗法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写“√”,错误的请写“×”。
1. 放血疗法适用于所有慢性疾病患者。
√2. 放血疗法可以用于提高免疫力。
√3. 放血疗法对于治疗急性疾病效果不明显。
×4. 刮痧放血是中医常用的放血方式之一。
√5. 放血疗法可以替代药物治疗。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医放血疗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答案: 中医放血疗法通过放血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适用范围包括痛风、高血压等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
2. 请列举中医放血疗法的一些常见方法。
答案: 中医放血疗法的常见方法包括刮痧放血、针刺放血等。
四、论述题请根据你对中医放血疗法的了解,论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放血疗法操作程序1. 简介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通过从患者身体中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来达到治疗效果。
本操作程序旨在提供对放血疗法的操作指导,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操作准备在进行放血疗法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预先准备好放血所需的器材,包括抽血器、一次性抽血针、消毒棉球等。
- 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和无菌。
- 确认患者没有对放血疗法存在过敏反应或禁忌症。
- 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关于放血疗法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操作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放血疗法操作:1. 患者坐或躺下,选择适当的放血部位,通常是患者手臂上的静脉。
2. 消毒操作区域,使用消毒液擦拭患者手臂上的放血部位。
3. 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时的卫生和无菌性。
4. 使用一次性抽血针,找到适当的血管,并用消毒棉球轻轻按压该部位。
5. 将抽血针插入血管,抽取适量的血液。
6. 当抽取足够的血液后,轻轻拔出抽血针,并立即将消毒棉球按在放血部位上,帮助止血。
7. 将抽取的血液妥善处理,按照医疗废弃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8. 告知患者放血疗法的操作已完成,提醒他们可能的注意事项和后续的护理。
4. 注意事项在进行放血疗法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医疗知识和操作经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器材的品质和消毒情况,确保使用无菌器材。
- 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标准,减少感染风险。
- 监测患者情况,确保他们在放血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 放血量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避免过量放血导致不良反应。
5. 后续护理完成放血疗法操作后,需要进行相关的后续护理:- 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和重物搬动24小时,保持休息等。
- 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反应或不适。
- 将操作相关的记录和所抽取的血液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和保存。
- 根据医生的建议,提供患者进一步的治疗或护理措施。
中医放血原理
中医放血是一种传统疗法,其原理是通过排除体内不正常的血液,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医认为,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之一,而不良的血液质量或过多的病毒细菌都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通过放血可以清除体内的不正常血液,减轻毒素积聚和疾病的症状。
中医放血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多种,例如罐罐放血、刺血等。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刺血,在穴位处使用针刺破皮肤,以使出血。
通过刺血,可以通过放出局部血液来达到排毒和调节平衡的效果。
中医放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一些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也可以通过放血得到改善,比如慢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放血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和人群。
对于某些体弱或特定病例的患者来说,放血可能会导致体力下降、贫血等副作用,甚至加重疾病的程度。
因此,在接受中医放血治疗前,应该咨询专业中医师,了解自身体质和疾病情况,以确保放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放血疗法是一种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1. 选择合适的放血点位:放血点位应该基于疾病类型和症状进行选择,同时要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器官。
最好在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 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放血疗法涉及打开皮肤,因此必须确保操作环境和工具的卫生,以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控制出血量:放血的量应该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整,过多的出血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和其他并发症,过少的出血可能效果不显著。
专业人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4. 监测患者的反应:放血后,患者应被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
5.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放血疗法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进行,医师或中医师必须熟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6.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放血疗法不适合所有人,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具体的疾病和病理特点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7.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放血疗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虚弱、出汗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基本操作方法
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技术,它通过抽取一定量的患者的血液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和治疗一些疾病。
以下是放血疗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1. 确定治疗部位:放血疗法可以通过不同的部位进行操作,例如手臂、脚踝等。
选择合适的部位根据病情和治疗目的来决定。
2. 消毒:在进行放血之前,必须确保治疗部位干净、消毒。
使用酒精或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3. 穿刺:使用一个锋利的针头或小刀,轻柔地穿刺治疗部位的皮肤。
确保穿刺时要小心以避免其他伤害。
4. 放血:一旦穿刺完成,可以用吸管、注射器或放血器等工具抽取一定量的血液。
通常,抽取的血液量不会超过身体可以耐受的范围。
5. 处理:一旦抽取了足够的血液,将其收集在无菌的容器中。
根据需要,可以将血液保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6. 包扎:在放血结束后,必须确保治疗部位干净、消毒。
可以使用无菌的纱布或绷带包扎治疗部位,以防止感染和止血。
值得注意的是,放血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
在进行放血之前,应该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遵循适当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
关于方血疗法(静脉切开术)第1017条放血疗法是一种一般的排泄法。
它排出血管中过量的液体。
第1018条一般适应症。
放血疗法仅应用于:(1)当血液过量而导致的疾病即将发生;(2)当疾病已经出现。
在这两种情形下使用的目的在于移走过量的血液,排泄掉不健康的血液或消除过量及不健康的血液。
移走过量的血液有如下情形;出期的坐骨神经痛,(足部的)痛风或由于不正常血液导致的一切关节性疾病;在变稀薄的肺脏中血管破裂所引致的溶血的危险,随后过量的血液会使血管易于泄漏;频临于癫痫、中风发作、出血过多导致的忧郁症、咽扁桃体炎、内部炎性肿块、“热性”眼炎、一般性的出血但现在未出血有痔疮的人;妇女月经不调,提示需要实施静脉切开术,因为其经血常常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现暗淡,或呈绿色。
那些遭受内部器官热性配属的虚弱的人(这些情况下最好在春天放血)。
在严重冲撞及跌伤的病例中,由于担心炎症肿块的发展而进行放血(因为这可能使摔伤肿胀的部位在化脓之前有胀破的风险),并不十分必要,而且伤口局部也没有充足的血液。
也要记住,当所担心的疾病尚未降临到病人身上时,放血更安全在疾病的初期阶段必须避免放血,因为它会使周身的体液稀薄,是他们在整个身体内散开,并与健康的血液混合起来。
有时静脉切开术没能移走期待的东西,就不得不重复施以放血,这也会使人虚弱。
对于一段度过了化脓阶段,已经过了最初阶段及疾病的极期,应实施放血法,除非有禁忌症。
在过量出汗的情形下,放血术是必须的。
第1019条(放血法之)禁忌症。
(1)年龄:禁止在14岁之前或70岁之后放血。
年轻人应当从小量抽血逐步引入到正式的放血(2)体格:那些十分消瘦的人;那些十分肥胖的人;那些肌肉松弛的人;那些肤色白或者黄的人;那些经常生病的人;在青少年老年人中,假如他们肌肉结实,血管充盈,脸色非常红润,也可当做例外处理。
(3)生理状态:下列情况是(严格的)禁忌症:(i)充满血液的状态;胃脏中满是食物;肠道满是粪便:令人作呕的饱胀感状态:幽门的敏感状态或括约肌的虚弱状态。
放血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刺破特定的穴位或体表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放血疗法被认为可以祛邪,即消除体内的病邪和毒素。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语句,描述了放血疗法祛邪的效果:1. “血不循经,邪不可留。
”这句话表达了放血疗法的作用原理。
通过刺破血管,使血液能够更自由地流动,有助于驱散体内的邪气和毒素,使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这句话说明了放血疗法对于清除体内瘀血的重要性。
瘀血会阻碍血液循环,影响身体各部位的正常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通过放血,可以清除瘀血,为新血的生成创造有利条件。
3. “重瘀者,当刺络放血。
”这句话表明,对于某些病情较重、体内瘀血较多的患者,放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刺破血管,排出适量血液,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4. “针到病除,妙在无刀。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放血疗法的特点。
通过刺破皮肤,排出适量血液,即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无需使用手术刀等工具,既安全又方便。
5. “刺络去瘀,通经活络。
”这句话强调了放血疗法在疏通经络方面的作用。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如果经络不通畅,就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障碍。
通过放血,可以去除瘀血,疏通经络,使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6. “以通为用,以和为贵。
”这句话表达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
放血疗法通过祛除体内的病邪和毒素,使身体恢复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通过刺激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总之,放血疗法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祛邪方法。
通过刺破皮肤,排出适量血液,可以清除体内的瘀血和病邪,疏通经络,使身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语句,生动地描述了放血疗法的作用原理和优点。
当然,在实施放血疗法时,必须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确保安全有效。
放血疗法操作规则本操作规则适用于医疗机构内进行放血疗法的操作流程与要求。
1. 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口罩。
- 操作时必须采取无菌操作,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 使用一次性的针头和注射器,确保器材的洁净与安全。
- 操作过程中严禁随意丢弃针头和注射器,必须按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2. 操作流程2.1 患者评估- 在进行放血疗法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放血疗法的适用性和血液放血量。
2.2 放血操作- 在进行放血操作之前,必须向患者充分解释放血疗法的目的和风险,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放血方式和放血量。
- 操作人员应熟悉放血的技术要求和步骤,确保放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2.3 后续处理- 放血后,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观察,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3. 记录与报告- 操作人员必须详细记录放血疗法的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在患者医疗记录中进行归档。
- 如有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发生,必须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培训与监督- 医疗机构应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放血疗法的培训与考核,确保其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 定期进行操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
以上为放血疗法操作规则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放血疗法时,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则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请各相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关于方血疗法(静脉切开术)第1017条放血疗法是一种一般的排泄法。
它排出血管中过量的液体。
第1018条一般适应症。
放血疗法仅应用于:(1)当血液过量而导致的疾病即将发生;(2)当疾病已经出现。
在这两种情形下使用的目的在于移走过量的血液,排泄掉不健康的血液或消除过量及不健康的血液。
移走过量的血液有如下情形;出期的坐骨神经痛,(足部的)痛风或由于不正常血液导致的一切关节性疾病;在变稀薄的肺脏中血管破裂所引致的溶血的危险,随后过量的血液会使血管易于泄漏;频临于癫痫、中风发作、出血过多导致的忧郁症、咽扁桃体炎、内部炎性肿块、“热性”眼炎、一般性的出血但现在未出血有痔疮的人;妇女月经不调,提示需要实施静脉切开术,因为其经血常常失去正常颜色而呈现暗淡,或呈绿色。
那些遭受内部器官热性配属的虚弱的人(这些情况下最好在春天放血)。
在严重冲撞及跌伤的病例中,由于担心炎症肿块的发展而进行放血(因为这可能使摔伤肿胀的部位在化脓之前有胀破的风险),并不十分必要,而且伤口局部也没有充足的血液。
也要记住,当所担心的疾病尚未降临到病人身上时,放血更安全在疾病的初期阶段必须避免放血,因为它会使周身的体液稀薄,是他们在整个身体内散开,并与健康的血液混合起来。
有时静脉切开术没能移走期待的东西,就不得不重复施以放血,这也会使人虚弱。
对于一段度过了化脓阶段,已经过了最初阶段及疾病的极期,应实施放血法,除非有禁忌症。
在过量出汗的情形下,放血术是必须的。
第1019条(放血法之)禁忌症。
(1)年龄:禁止在14岁之前或70岁之后放血。
年轻人应当从小量抽血逐步引入到正式的放血(2)体格:那些十分消瘦的人;那些十分肥胖的人;那些肌肉松弛的人;那些肤色白或者黄的人;那些经常生病的人;在青少年老年人中,假如他们肌肉结实,血管充盈,脸色非常红润,也可当做例外处理。
(3)生理状态:下列情况是(严格的)禁忌症:(i)充满血液的状态;胃脏中满是食物;肠道满是粪便:令人作呕的饱胀感状态:幽门的敏感状态或括约肌的虚弱状态。
解释一下原因:若胃饱胀,静脉切开的效果是将把不完全消化的物质引入静脉而取代经脉中损失的血。
若肠部满是粪便,肠道的静脉会从粪便中吸收腐败物质。
前一种情况你要等到食物传导下去;第二种情况肠道应用润滑剂灌肠清空。
在令人作呕的油腻感中,你必须等到它消化掉。
(ii)戒食的状态。
当幽门放松,胆汁入胃,产生胃痛,持续性恶心、呕吐,口若有一点苦味(通过这些体征你可以了解病人的情况),在禁食状态下要小心放血。
(iii)幽门的触痛。
你知道出现了这一疼痛,因为在辛辣的物质穿过它时感到疼痛。
(iv)妊娠。
避免给孕妇放血除非有重大的必要性,如需要止住(病人的)咳血,或者除非(孕妇)此时有充足的体力。
(v)疑难杂病。
放血前不久不应该进行消解药的洗浴。
不应该进行性交。
寒性配属是禁忌的。
需要告诫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们。
(4)病理条件。
(i)体液的。
每次放血你发现我们已经讲述的多血症的体征,或甚至有未成熟的体液的充盈象是不必要的。
这样情形下,静脉切开术将十分不利,因为放血法会招致体液不成熟的风险,结果使病人的生命受到危险。
给有过忧郁型体液的病人放血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并随后进行泄法但你必须十分小心的观察病人的脸色来判断病人的状况和压力,因为从全身的压力状况看出你能判断何时使用静脉切开术。
因此若病人的血质好却不足,而他的体内有许多不好的液体,静脉切开术会提取好的体液而把不好的体液留下。
若不好的体液量少,而有明显干扰不好血液向下传入内脏的东西传到一个脏器,此时放血法变得十分必要,你应该只放一点血,给病人优质食物,几天后再重复放血。
那样才可能回抽取坏血而将好血留下。
若血液中含有不健康的胆汁质体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用稀薄的轻泻剂催泻,或是用一种催吐药,或给予镇静剂,要求病人休息,并停止期锻炼活动。
若体液油腻,古人建议病人去进行洗浴,继续从事他日常的工作。
采取静脉切开术前后,或采取其他放血法之前,病人要喝几杯稀释性的、其中添加已煮过的牛膝草和麝香草的醋酸糖浆。
假如(对病人)实施了不必要的静脉切开术的话,就会使体内的黄胆汁活跃起来——可表现为舌头干燥等。
(ii)急腹痛。
(iii)当疾病处于移动变化之中,既不要做静脉切开术也不要用泻法,因为这正是人体需要休息的时候,目的在于多睡觉,这也是疾病本身被激惹起来的时间。
(iv)发烧状态。
注意当病人发烧时放血是十分不必要的。
若体内没有太多的病理物质,不用去帮助,身体的自然属性也会战胜它。
有人通过研究病人的年龄属性等,确切知道是否可能进行放血。
当发高热,或当有炎症时;若出现严重的僵直;若伴有痉挛或抽搐时,宜免放血法。
在所有上述情形下,放血会耗尽血中的财富,结果造成身体的虚弱;而且,若一个头疼的发热病人突然发展为腹泻,那时可能带来益处的静脉切开术已经变得多余了。
(v)疾病的关键时期。
当时至疾病的紧急关头,并已有很长时间,决不能在排除血液了如有可能,尽量让病人休息。
若那也不可能,可以采取小量放血;当证明他是必要的话,随后进行静脉切开术;应保留血液中的财富,也要为病人经历危急时期保留体力。
假如放血完成后又过去了很长时间,病人在冬季出现这样一种抱怨,感觉自己好像被裂成碎片似的,这时只要放学即可,但不要放出大量的血。
(vi)虚弱的体力。
如果因为体液过多而求助放血法,从而削弱了体力,这会导致多种体液的形成。
第1020条一天当中适合静脉切开的时间。
可以在两种情况下实施静脉切开术:一是可选择性时间,一个是必要的时间。
选择性的时间是在中午前,在完全消化之后,在肠道拍空时。
在其他情形下,静脉切开的太紧急而等不及具备其他有益的条件。
(选择的日子:一般配合着排泄药物的使用;参照“南方的’’日子。
)第1021条用于放血的血管。
动脉与静脉都可用于放血。
但由于存在不能止血的风险而避免用动脉,而且假若切开形成小洞,会导致动脉瘤。
当没有显示有此危险时,在一些疾病中使用动脉放血会产生较好的结果,除非这些动脉位于需要穿刺的动脉附近,因为那样也会使血液变稀变热。
选择的动脉一定要在致病部位附近。
(慢性病应在急性病的相反地带:Aegineta.)第1022条上肢的静脉。
可利用6个条件:头侧的、正中的、重要的、脐带臂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及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静脉。
最佳使用头侧静脉。
由这些不同血管抽出的部分如下:头侧静脉从颈及颈以上的部分抽血,但从这些部分下面抽少量血,从肝及季肋部,或从下肢抽不出血。
重要静脉从腹部及其下的部位抽血。
正中静脉从被头侧静脉与重要静脉抽血中间的地带抽出。
脐带臂静脉抽取头侧同一部分的血。
在右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静脉适用于肝的抽血区。
左侧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静脉适用于治疗脾的紊乱而抽取的。
从这些静脉抽出的血易于凝块,因此病人应把手放入热水中保持血流更长时间,而且若有涌出太不足的倾向时能更好流出(在这两经脉的切入应该是纵向的)。
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静脉右侧与重要经脉的目的十分相似。
在慢性肝痛的情形下有用,而且(如盖伦所设想的那样)在膈的失调中十分有效。
使用及接近手掌的动脉是有效的。
第1023条头部的静脉。
(i)额静脉。
这些静脉在两眉毛之间。
这种情况下的静脉切开对头疼,尤其是枕骨沉重、眼睛沉重、长期头疼有益。
为了使这些静脉肿胀,使用热敷,也可在颈部用绷带,放手指在气管上以防窒息。
(ii)枕骨上的静脉。
这儿的放血对偏头疼及头皮溃疡有益。
(iii)颞部静脉,是弯曲的。
(iv)眼睛内眼角的两条静脉。
这些只有在半窒息状态下压迫颈部才可见。
应用:头疼、偏头疼、慢性眼炎、角膜翳、沙膜、睑炎。
预防:除非有瘘管形成,不要切割太深,况且在这种事件中只会出少的血。
(v)当向后压紧头发时在触及耳尖处可发现3个小的耳后静脉。
其中一个较其他两个明显,在青光眼、耳颈及头后部的溃疡的病例中才打开。
(vi)耳后颈部隆突下的静脉。
(vii)鼻尖处的静脉。
用手指压住鼻尖,把鼻沟变成两个,这样可以是鼻尖处的静脉显露出来。
很少有血会从中出来。
(Aegineta建议鼻孔内用探头来摩擦或用粗糙不平的物质来挠痒。
)应用:用于雀斑、视力模糊、鼻孔内丘疹、鼻孔痒、痔疮。
不良反应:也许导致鼻尖永久性的匐行性发红,会向面部蔓延,毁损面部容貌,因此治疗比疾病本身更糟糕。
(viii)唇静脉。
有4根.这儿应用切开的途径:牙床溃疡;口疮;败血性龈炎松弛的牙床、牙床裂开及瘘管。
(ix)舌下静脉。
这可用于咽痛扁桃体脓肿。
舌上静脉和舌下静脉可用子由于充血引起的舌重。
必须纵长切入,否则他很难止血。
(x)在唇最下部的静脉。
打开它是为了缓解口里的恶臭。
它位于下巴与下唇之间。
(xi)牙床的静脉。
当想在胃口处起作用时打开他们。
(xii)颈静脉。
这儿用一种有锋利尖端的仪器。
技术:向相反一侧拉头部直到静脉向细绳一样伸展。
考虑一下静脉可能滑动的方向,之后做出相应的打开。
必须横向切开。
(使用解剖刀的凹面:Aegineta.)(xiii )应用:在麻风的起初;在严重的咽痛;在腹泻中;在发热性哮喘中;在声撕中;在肺部脓肿;在由于过量“热”血引起的呼吸困难中;在肺及两肋的疾病中。
第1024条头部动脉。
下列动脉可以打开。
(a)颞动脉。
有时切开这些动脉,有时切入,有时抽血,有时烧灼。
目的在于影响青光眼中水样物质。
(b)两条耳后动脉。
这可用来治疗一些眼炎、初期的青光眼、角膜翳、视力模糊及长期持续性头痛。
动脉总存在凝结十分缓慢的危险。
第1025条躯干的静脉人体有两条躯干均可在腹部被观察到。
一直循环于肝区,另一支循行于脾脏的部位。
前者用于治疗水肿,后者则可用来治疗脾脏的疾病。
第2016条在下肢血管中放血。
(i)坐骨静脉。
在踝部打开此静脉。
绷带可以在髋部及足背部的隆凸的上面应用。
它不得不紧紧绑上。
四肢先在热水中洗浴。
必须纵向切开。
意外事故:深动脉或一条动脉很难找到。
这种情况下使用如蔓延于小脚趾和第二趾间的分支之一。
意义;在坐骨神经痛、(足)痛风、血管曲张及象皮病使用。
重复性:很难进行第二次静脉切开。
(ii)隐静脉。
在足背之上,内踝上打开。
它比在前的静脉更加明显。
必须横向切开。
意义:从肝下的器官排空血,及引起血从上部向下部下降。
对于经血是强有力地支持。
他打开痔的孔。
你也许期待每一血管同样灵验,事实上经验表明坐骨静脉的使用对于坐骨圣经痛而言更加有益。
(iii)腘动脉。
在膝弯曲后打开。
(iv)在后跟上的动脉。
它的使用与隐静脉的使用相似,它也是个分支。
(v)在内趾上的动脉。
它可在坐骨神经痛及子宫性疾病中应用。
简言之,下孩子静脉用于物质从头下乡降的情形中,以及与忧郁型体液有联系的紊乱。
从脚部的动脉切开较上部的动脉切开更加使人虚弱。
第1027条放血疗法的程序。
(a)术前治疗。
要求事先增强胃脏的功能,否则有死亡的危险。
若胃脏虚弱并且敏感,可以给几片用好气味的醋制成的、后糖浆浸泡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