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语文2.4.1.1森林中的绅士课件新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626.00 KB
- 文档页数:26
森林中的绅士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散文阅读的质疑能力。
2、训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训练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小白板上。
【教学设想】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是语文课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相互解决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鉴于此,本次公开课以“解疑存疑型”的课堂,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再读课文自我感悟,交流讨论,接受指导,解决疑难。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请同学们自主欣赏一篇散文。
以此来训练同学们散文阅读的提问能力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你们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质疑
请小组讨论,将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小白板上。
三、合作探究:解疑
1、请小组交换白板,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教师小结:
从单元要求的“虚实相生”这个角度来赏析本文。
四、拓展延伸:存疑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第一次尝试了通过质疑、解疑和存疑的方式自主欣赏了一篇课外散文,同学们表现很棒,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下课!
板书设计:
豪猪的生活方式(“实”)
作者担忧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虚”)。
森林中的绅士-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的特点和风格;2.了解森林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3.掌握解读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通过课文阅读及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诗歌散文的特点及其风格;2.森林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1.诗歌散文的深度阅读及解读;2.建构丰富的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交融的文化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选用一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或散文,以及图片、声音等辅助手段,引起学生对自然、生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2. 学习环节2.1 导读通过朗读、分析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方式,带领学生认识森林中的绅士主题,为学生创设阅读场景。
2.2 精读指导学生从语境中推测、把握作者的情感、语言、艺术效果,领悟掌握文章的意义、主旨和表达方式。
2.3 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意象、比喻、象征、对偶、排比、语音、语法等记意手段。
2.4 总结梳理本文的构思、写作手法和主题,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3. 拓展环节3.1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森林中绅士这个人物形象的背景、个性特征、行文风格和文化内涵。
3.2 章节分析通过选取现代作家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散文篇目,带领学生深挖文本跨度,探究自然与人文建设的关系。
3.3 创新将学生分组,要求观察真实的森林环境,让学生动手体验,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造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艺术体验和创作。
4. 总结环节回望学习过程,梳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森林中的绅士-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四、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
包括上课听讲、思考问题、合作学习、主动发言等参与学习的各个方面。
2.作业评价。
包括完成课堂笔记、阅读笔记、朗读练习、课外扩展等方面的表现。
五、课堂管理1.课堂纪律。
《森林中的绅士》教学设计学生分类:A类:学习成绩良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10%B类: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活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40%C类: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50%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把握课文重点,总结出主要描写对象——豪猪的特点。
2、能力目标:品味文章对豪猪特性的精炼传神的描写;体会作者调侃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3、德育目标:认识生物进化史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存在,懂得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必将走向衰亡的道理。
分层目标:要求A类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1、2、3要求B类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的1、3要求C类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中的3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总结豪猪的特点,体会精炼传神的语言。
2、难点:由豪猪的濒临灭绝思考人生。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评价某人具有绅士风度,那在大家眼中绅士是什么样呢?(提问)(幻灯片)在我国长江流域有一种动物叫豪猪,被茅盾称为森林中的绅士。
为什么它被称为绅士,它有哪些特点,茅盾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森林中的绅士》。
(板书:题目)(二)、介绍作者:作者是茅盾,首先我们来了解作者(幻灯片)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也是社会剖析小说的经典之作。
(A类B类C类都必须掌握)(三)、分析课文他的散文爱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这篇《森林中的绅士》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一会我们学习的时候就要注意文章是如何通过“实”来表现“虚”的。
昨天让大家预习了课文,文中说:豪猪是北美洲森林中一种“得天独厚”的野兽。
得天独厚是什么意思?(具有独特优厚的天然条件)1、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哪里?这于它有什么作用?读1---6段概括(板书:得天独厚)满身钢针似的刺毛.刺毛的作用:可以与同伴保持相当的距离;当它从高处跌落,可以保护身体不受损害;落水时,可以起到救生衣的作用;是绝妙的自卫武器.刺毛有这么多作用真可谓是“得天独厚”,那这种浑身长着钢针似刺毛的动物长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幻灯片)2、具有独特优厚天然条件的豪猪难道就没有弱点吗?读第7段,看看豪猪有什么弱点肚皮底下没刺毛鼻子尤其脆弱尾巴的挥动由于缺乏眼睛的指挥,具有盲目性3、可见“得天独厚”的豪猪并非真的无懈可击。
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的故事8岁时茅盾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
在学校里,茅盾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
受父母的影响,茅盾很小就心怀天下。
十二岁时茅盾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
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文章《志在鸿鹄》。
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
茅盾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
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茅盾的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
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茅盾的壮志像一把干柴,很快遇到了点燃的火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
在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下,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
他开始参加学生运动,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
他与几个同学一起写檄文抨击学校里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也因此被学校开除。
被除名的他并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了他写作的欲望。
他随后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学习,在这期间,茅盾学习了更多中国古典文学,他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文章中也更多地带有革命、谋新的意味。
一、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
1921年1月,他接编并革新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崛起于南方的一个纯文艺阵地。
1930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等地从事文化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以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有《林家铺子》等,有《茅盾全集》行世。
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