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异常分娩
- 格式:ppt
- 大小:16.12 MB
- 文档页数:107
七异常分娩(一)选择题1.有关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收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
B.容易发生胎儿官内窘迫C.不宜静脉点滴催产素D.潜伏期不宜应用杜冷丁E.多数产妇自觉持续性腹痛,且产程延长2.关于不协调性子官收缩乏力,正确的是:A.子宫肌肉不协调性收缩,致使官腔内压力过低B.为无效宫缩C.产妇干宫缩间歇期时安静,腹痛消失D.子宫收缩极性倒置,但不影响宫口扩张E.一般不会出现胎儿宫内窘迫3.有关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描述,正确的是:A.子宫壁某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牲收缩过强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B.此环可从腹部扪清C.破膜后环可自行消失D.此环可随子宫收缩上升而上升E.不阻碍胎儿先露下降4.造成子宫收缩乏力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A.过多的使用镇痛或镇静剂B.妊娠期子宫肌纤维数目少C产妇疲劳过度或受到不良刺激,多可造成高张型宫缩乏力D.胎先露压迫宫颈时间过长E子宫肌肉对参与分娩过程中的主要激素敏感度失调5.产程潜伏期是指:A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B阴道见红到宫口扩张3cmC腹痛开始到宫口扩张2cmD宫颈扩张开始到2cmE宫颈管消失开始到宫口扩张2cm6.潜伏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8小时B.12小时C.14小时D.16小时E.20小时7.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A.l-3cmB.2-5cmC.3-7cmD.3-9cmE.3-10cm8.活跃期延长是指时间超过:A.5小时B.6小时C.8小时D.10小时E.12小时9.活跃期停滞是指宫口扩张停滞达:A.0.5小时以上B.1小时以上C. 1.5小时以上D.2小时以上E.3小时以上10.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是指第二产程时间:A.超过0.5小时B.超过1小时C.超过2小时D.超过3小时E.超过4小时(二)名词解释活跃期停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IA2B3E4B5A6D7E8C9DIOC(二)名词解释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称为活跃期停滞。
第十一单元异常分娩第一节产力异常一、产力异常的分类子宫收缩力异常临床上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和不协调性子宫收缩。
二、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临床特点诊断(一)原因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2.子宫因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等)、子宫壁过度膨胀(如双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等)、经产妇子宫肌纤维变性或子宫肌瘤等,均能引起子宫收缩乏力。
3.精神因素产妇精神紧张、恐惧、进食少、临产后过多消耗体力,均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妊娠晚期和临产后,参与分娩过程的主要激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协调,如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分泌不足,孕激素下降缓慢,子宫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降低,致使子宫收缩乏力。
5.药物影响临产后不适当使用镇静剂与镇痛剂,如吗啡、苯巴比妥、哌替啶等,使子宫收缩受到抑制。
(二)临床特点与诊断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指产程开始宫缩乏力;继发性指产程开始宫缩正常,产程进展到某阶段(多在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宫缩转弱。
宫缩乏力有甄类。
1.协调性宫缩乏力(低张性宫缩乏力) 宫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宫缩<2次/l0分钟。
宫缩极期宫体不变硬,手指压宫底肌壁出现凹陷,产程延长或停滞,宫腔内张力低,对胎儿影响不大。
【助理2002-2-119】—1 初孕妇,26岁,妊娠40周,宫缩持续40秒,间歇5~6分钟,强度中等,胎心率154次/分,胎头先露已1小时无进展,阴道检查无异常,应诊断为(2002)A.协调性宫缩乏力B.不协调性宫缩乏力C.骨产道异常D.胎位异常E.胎儿窘迫答案:A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高张性宫缩乏力) 宫缩极性倒置,宫缩时宫底部不强,中段或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表现为宫缩不协调,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不能使胎先露部下降,属无效宫缩。
妇产科护理学第八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异常分娩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生长、妊娠结束或新生儿出生时,母儿之一或两者至危及生命或致残的严重并发症。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就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进行详细探讨。
1. 怀疑胎位异常在遇到怀疑胎位异常的情况下,护士应当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或者辅助诊断,协助医生确定胎位是否异常。
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床旁侧切支持试验,以协助判断胎位是否异常。
同时,护士应当随时做好监护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候命。
2. 预防和处理产程延长在产程延长的情况下,护士应当及时监测产妇的宫缩情况、胎心监护和宫口开展情况,与医生密切配合,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同时,护士应当协助患者正确进行产道排空,鼓励患者进行排尿,保持尿道通畅,避免导致子宫压迫。
在处理产程延长时,护士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给予产妇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3. 处理胎盘相关并发症护士在处理胎盘相关并发症时,首先应当确保胎盘完整排出,避免发生胎盘不全现象。
同时,护士应当关注产妇的出血情况,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处理胎盘相关并发症时,护士需要通知医生及时进行相关处置,并持续关注产妇的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适症状。
4. 对新生儿的护理在异常分娩情况下,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同样备受关注。
护士应当及时清除新生儿的呼吸道内的羊水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5. 支持产妇心理护理在异常分娩情况下,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往往非常紧张和焦虑。
护士在护理产妇的同时,要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需求,积极与患者沟通,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6. 合理安排产后护理在异常分娩后,护士应当合理安排产妇的护理计划和康复护理措施,包括产妇的饮食营养、个人卫生、伤口护理和恶露排出等。
7种异常分娩的处理
在妇产科领域,分娩是女性生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并非所有分娩都是顺利的,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本文将介绍7种常见的异常分娩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1. 产程延长
产程延长是指分娩过程中宫缩间隔或宫缩频率异常,导致胎儿难以顺利通过产道。
处理方法包括监测宫缩情况、鼓励产妇主动活动、静脉输液补充液体等措施。
2. 宫缩乏力
宫缩乏力是指宫缩力量不足以推动胎儿通过产道。
处理方法包括静脉滴注催产素、行人工破膜、促进宫缩的方法等。
3.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不正常,如臀位或横位。
处理方法包括手法矫正、行剖宫产术等。
4. 子宫破裂
子宫破裂是指产程中子宫发生破裂,容易导致大出血和母婴危险。
处理方法包括紧急剖宫产、输血、修补子宫等措施。
5. 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是指胎盘在产程中过早剥离,导致胎儿供氧不足。
处理方法包括紧急剖宫产、输血、保护胎盘等措施。
6. 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羊水中的羊水栓栓塞在母体的血管中,导致母体休克。
处理方法包括紧急抢救、氧气吸入、输液等。
7.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常见于分娩结束后24小时内。
处理方法包括用药物促止出血、进行阴道检查、输血等。
在面对这些异常情况时,医护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同时,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发生异常分娩的风险。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和处理异常分娩情况有所帮助。
祝您和家人健康平安!。
初级护师-专业知识-妇产科护理学-异常分娩的护理[单选题]1.关于缩宫素静脉滴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用于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以加强宫缩B.用于胎儿窘迫,需尽快结束分娩的产妇C.滴注(江南博哥)的速度及剂量始终保持一致D.教会孕妇自己调节滴速E.用于经产妇引产更敏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胎儿窘迫不可以用缩宫素,会加强胎儿窘迫。
滴注的速度及剂量随着产妇和胎儿的情况进行变化。
只能医护人员调节低速。
个体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及清除率差异较大,较难掌握。
只有选项A描述正确。
掌握“专业知识-产力异常(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2.单纯扁平骨盆,骨盆外测量小于正常值的径线是A.骶耻内径B.骶耻外径C.髂棘间径D.髂嵴间径E.坐骨结节间径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扁平骨盆最常见,骨盆入口平面呈横扁圆形,入口平面狭窄分为三级:I级为临界性狭窄,骶耻外径18cm,入口前后径10cm;Ⅱ级为相对狭窄,骶耻外径16.5~17cm,入口前后径8.5~9.5cm;Ⅲ级为绝对性狭窄,低耻外径≤16cm,入口前后径≤8cm。
常见有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两种。
掌握“专业知识-骨产道异常、软产道异常(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3.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子宫收缩特点不包括A.有正常的节律性和对称性B.极性倒置C.持续时间短D.间歇期长且不规律E.收缩力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子宫收缩的极性倒置属于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的表现。
掌握“专业知识-产力异常(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4.关于病理缩复环不正确的是A.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征象B.多发生于头盆不称、持续性横位时C.常伴有血尿D.环痕之上宫体压痛E.必须立即剖宫产,以避免子宫破裂发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病理性缩复环形成后,子宫下段膨隆有明显压痛。
产妇自觉疼痛难忍,因膀胱受压过久可出现排尿困难和血尿。
必须立即剖宫产,以避免子宫破裂的发生。
掌握“专业知识-产力异常(临床表现、护理措施)”知识点[单选题]5.下列情况可以试产的是A.头位,骨盆入口狭窄B.头位,骨盆出口狭窄C.臀位,骨盆入口狭窄D.臀位,骨盆出口狭窄E.头位,中骨盆狭窄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试产要求是入口狭窄,中骨盆和出口正常的头位情况,所以根据这些条件可以决定选A。
第十一章异常分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1、子宫收缩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或强度、频率有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亦称产力异常。
2、原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一开始就出现宫缩乏力,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露部不能如期下降,导至产程延长;多发生在潜伏期。
3、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是指产程开始子宫收缩正常,只是在产程较晚阶段时子宫收缩力转弱,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多发生在活跃期后期或第二产程。
4、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当子宫收缩达极期时,子宫不降起,不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
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5、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极性倒置;宫缩的兴奋点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的一处或多处,收缩波由下向上扩散,收缩波小而不规律,频率高,节律不协调;宫腔内压力虽高,但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也不完全松弛,这种宫缩不能使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属无效宫缩。
6、潜伏期延长:从临产开始至宫口扩张3Cm称潜伏期。
初产妇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者,称潜伏期延长。
7、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者,称第二产程延长。
8、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者,称滞产。
9、强直性子宫收缩:指子宫颈内口以上的子宫肌层普遍或部分陷入强烈的痉挛性收缩状态;变称痉挛性子宫收缩。
10、漏斗骨盆:是指骨盆入口各径线值正常,但骨盆二侧壁向内倾斜,状似漏斗,故称漏斗骨盆。
常见于男性骨盆。
11、胎位异常:分娩时正常胎位除枕前位两种外,其余20种均为胎位异常。
12、持续性枕后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不能向前转135°,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持续性枕后位。
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产力异常分娩,是指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产力异常,常常是由于宫缩不足或过强,子宫口不开放或开口不完全等原因导致产妇分娩困难,甚至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对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育健康,也关系到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产力异常分娩产妇的护理内容。
1. 早期识别:产力异常分娩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宫缩不足或宫缩过强等原因,导致产妇分娩困难。
产房护士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产妇的产程情况、子宫口开放情况,以及产妇的身体状况等。
及时识别产力异常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2. 配合医生处理:一旦识别出产力异常的情况,产房护士要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根据医生的嘱咐,给予产妇必要的护理,同时协助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行子宫收缩剂滴注、行阴道扩张术等。
3. 心理护理:产力异常分娩产妇往往会感到焦虑、疼痛、恐惧等不适情绪,产房护士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安慰产妇,告知产妇分娩的重要性,鼓励产妇配合治疗,增强其信心,降低焦虑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 疼痛管理:产力异常分娩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产房护士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止痛措施。
如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按摩、热敷等方法,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帮助产妇度过难关。
5. 监测胎儿情况:产力异常分娩对胎儿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产房护士要时刻监测胎儿的情况。
通过胎心监护仪对胎儿的心率进行监测,一旦发现胎儿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配合产妇呼吸:在产力异常分娩产妇通常需要进行咬合配合呼吸以减轻宫缩带来的疼痛。
产房护士要及时告知产妇如何进行配合呼吸,让产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分娩的过程中尽量减轻宫缩疼痛。
7. 术后护理:产力异常分娩可能需要行阴道扩张术或剖宫产术等,产房护士要及时进行术后护理。
如给予产妇必要的饮食和护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观察产妇的恶露情况等,确保产妇的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