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西方哲学通史》考试大纲-3506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3556 )
一、考试性质
英语专业综合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专业知识。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用英语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论述题
(四)内容比例
1、理论语言学 50%
备注:考察学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流派及其发展和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语言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方向题 50%
备注:外语教育、翻译与跨文化交际这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有两道论述题,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做2道。
2010年考博《西方哲学通史》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西方哲学通史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西方哲学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10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1、西方哲学史50%2、现代西方哲学50%(四)题型比例1、简答题60%2、论述题40%(五)参考书目邓晓芒、赵林著:《西方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赵敦华著:《西方哲学史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张汝伦著:《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夏基松著:《现代西方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第一部分西方哲学史1、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2、苏格拉底的哲学3、柏拉图哲学4、亚里士多德哲学5、晚期希腊哲学6、中世纪经院哲学7、宗教改革运动8、英国经验论哲学(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9、大陆唯理论哲学(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10、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第二部分现代西方哲学1、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2、生命哲学(狄尔泰,柏格森)3、现象学(胡塞尔,舍勒)4、存在主义(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梅洛-庞蒂)5、诠释学(伽达默尔,利科)6、西方马克思主义7、法兰克福学派8、结构主义9、语言分析哲学10、美国实用主义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矩阵论和随机过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博士生入学考试是为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其中,“矩阵论和随机过程”主要是针对报考计算机类的考生而设置的。
该课程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招收单位和导师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博士生入学考试的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评价目标1.掌握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用矩阵论和随机过程的算法和结论计算或证明相关的命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答题时间:180分钟3.试卷题型:计算题、证明题4.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矩阵论60%,随机过程40%第二部分考察要点一、矩阵论部分1.基础知识:矩阵的乘法、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空间和线性子空间、线性变换、向量的相关和无关、向量的正交化2.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Jordan标准型3.矩阵分析和矩阵函数矩阵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向量和矩阵的范数、矩阵函数及计算、矩阵的幂级数二、随机过程部分1.基础知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2.随机过程的概念与基本类型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随机过程的分布律和数字特征、几种重要的随机过程3.泊松过程泊松过程的定义、泊松过程的基本性质、非齐次泊松过程、复合泊松过程4.马尔可夫链定义、转移概率、状态分类、状态空间的分解、转移概率的渐进性质、平稳分布5.平稳随机过程定义、联合平稳过程及相关函数的性质、平稳过程的各态历经性6.平稳过程的谱分析平稳过程的谱密度、谱密度的性质。
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西方哲学史初试试题
业务课名称:西方哲学史
考生须知: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其他纸上无效。
2.答题时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做答,用其他答题不给分,不得使用涂改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阿派朗(阿那克西曼德)
2.共相(经院哲学)
3.社会契约(卢梭)
4.悬设(康德)
二、简答(每小题15 分,共60 分)
1.简述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内容
2.简述莱布尼茨的神正论。
3.简述康德的目的论思想。
4. 简述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三、论述(每小题25 分,共50 分)
1.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及意义
2.论述费希特对康德的批判及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考试大纲
(代码:338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鉴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名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对各个子方向的基础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列入我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选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生应达到的水平为标准,以保证被录取者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课程时具有较扎实的环境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所有题型为选答题,分为五类,考生任选两类题目作答:(1)水污染控制技术(2)微生物学(3)固体废弃物处理(4)环境化学(5)环境规划与管理
(四)题型比例
20%概念题,40%简答题或计算题,40%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水污染控制技术
1、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控制指标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一些常用工艺,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与控制的基本概念,物化处理方法的基本概念。
2、简答题
1。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2222)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 《教育学综合》是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型博士研
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课程之一。
2. 考试对象为报考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
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范围
1、教育基本理论;
2、中外教育史;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三、评价标准
1、理解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
2、理解中外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3、理解并能正确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4、能运用教育基本理论分析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单题占40%,论述题占60%。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要点
一、教育学学科发展问题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目的
五、教育与人
六、教育与社会
七、教育与文化
八、教师与学生
九、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
十、外国近现代和当代教育思想流派
十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评教育目的中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简述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地位
3、简述教育的负功能
4、简述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二、论述题(每题30分)
1、论述后现代主义对教育学的影响。
2、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入学考试<西方哲学史> 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58)一.考试范围:第一章希腊哲学米利都学派的“始基”(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为本原”和“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being”的“是”与“在”的双重含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的定义寻求与对话法。
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
第二章中世纪哲学奥古斯丁的“光照论”,善恶观。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托马斯·阿奎那的宇宙论证明与理性与信仰关系。
(还没整理)第三章近代哲学笛卡尔哲学斯宾诺莎(实体与属性、真观念、规定即否定、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莱布尼茨(单子论、前定和谐)。
洛克(白板说、第一性质与第二性质、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两种实体说);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哲学第四章德国古典哲学1、康德哲学4、黑格尔哲学二.题型(一)名词解释:(7题选做5题)(二)简答题:(6题选做4题)(三)论述题:(3题选做2题)三.复习要求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或参考书,把握基本史料,理解思想内涵,提高思辨能力。
弄清西方哲学史上重要思想家的基本概念以及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逻辑线索。
四.题例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所有二级学科一、名词解释(外国哲学专业答前5题,其他专业任选其中的5个;每题8分,共40分)1、逻各斯(赫拉克利特)2、理念(柏拉图)3、单子(莱布尼茨)4、绝对命令(康德)5、绝对精神(黑格尔)6、经验论7、本原二、简答题(外国哲学专业答前4题,其他专业任选其中的4个;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理解苏格拉底的“德性即知识”?2、为何说托马斯·阿奎那是“温和的实在论”?3、如何评价休谟的怀疑论?4、近代欧洲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主要分歧是什么?5、简述安瑟尔谟(或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6、如何评价斯宾诺莎的自由观?三、论述题(外国哲学专业答1和2,其他专业答2和3;每题35分,共70分)1、为什么说康德的伦理学是形式主义的伦理学?它的局限性何在?2、论述柏拉图的理念论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代码:352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以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硕士生应达到的水平为标准,以保证从事污染控制技术等方向的博士生具有较扎实的环境化学基础理论。
主要考查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与水平、化学特性和行为(包括迁移、转化、积累等)以及环境效应的基本理论,重点关注涉污染物环境介质中的化学过程和机理,为解决一些较复杂环境问题提供的理论依据。
此外要求学生对环境化学的热点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有一定了解。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3. 各部分考试内容的考试比例
大气环境化学约20%
水环境化学约40%
土壤环境化学约40%
4. 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50%
综合分析题约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二)》考试大纲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1 热力学概论
1.2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4焓
1.5热容
1.6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7 Carnot循环
1.8 Joule-Thomson效应
1.9 热化学
1.10 Hess定律
1.11 几种热效应
1.12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
1.13 绝热反应
1.1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
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Carnot定律
2.4 熵的概念.
2.5 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2.6 熵的计算
2.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2.8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9 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
2.10 ΔG的计算
2.11 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12 热力学第零定律和第三定律
第三章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3.1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3.2 偏摩尔量
3.3 化学势
3.4 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
3.5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3.6 稀溶液中各组份的化学势
3.7 稀溶液的依数性
3.8 活度与活度因子
3.9分配定律。
哲学系一、根本概况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国内一支年青而充满活力的专业哲学系。
1970年原华中工学院在全国理工科大学率先创办文科,哲学学科亦在其中;1980年成立哲学研究所,1996年成立哲学系,实行系、所合并的建制,2000年高校合并后新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哲学本科专业,2001年正式开始招收哲学本科生。
自成立专业哲学系以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跃式开展。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是湖北省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基地,除了设有一个哲学本科专业外,已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哲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分别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系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2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既有欧阳康教授、邓晓芒教授等领军性的学术大师,又有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知名中青年学者。
本系教师中有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1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1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方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省级有突出奉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
在哲学系现有25位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教师比例的90%以上。
二、学科特色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开展,哲学系现有六个二级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特色在于:以欧阳康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在社会认识论、社会信息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研究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认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与国际哲学界同一研究方向的对话与互动,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以王晓升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大纲总则本大纲的各项规定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第一外语)考试考题编写参考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考生对象本大纲的考生对象是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全国考生。
考试时间及记分本考试采取百分制记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考试目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是为了考察考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是否达到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中《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与考试》规定的要求。
考试成绩用于博士研究生的入学选拔。
二、考试设计本考试共分为四部分:完形填空(10%)、阅读理解(40%)、英汉互译(30%)和英语写作(20%)。
1.完形填空(10%)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
测试内容包括词汇的认知能力、搭配知识的掌握,句法结构的理解和篇章阅读、分析能力。
本部分给出一篇约200单词的短文,文中留出10处空白,每空为一题,设4个备选答案。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中挑选一个最佳选项,使短文的内容和结构完整合理。
2.阅读理解(40%)本部分测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对阅读材料的细节、事实、要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
题材包括社会、文化、史地、科普及人物传记等内容,体裁涉及叙事、议论、描述、说明和应用文等。
该部分给出4篇约500单词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附5个问题,每个问题设四个备选答案。
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每题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3.英汉互译(30%)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汉互译能力。
考试形式为翻译段落划线部分,原文内容涉及社会、文化、史地和科普知识。
要求考生将200-250汉字长度的中文段落划线部分准确地翻译成通顺的英文,以及将相当长度的英文段落划线部分准确翻译成通顺的中文。
4.英语写作(20%)本部分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题目和提纲,或者根据情景或图表自拟题目,用英语写出一篇约200单词的短文。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大纲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起源、实质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态演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与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学及其当代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科技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实践进步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方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微观经济学(一)价格论.需求的基本理论需求,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供给的基本理论供给,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的变动及计算,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及政府对价格的干预.研究方法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边际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弹性理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价格变动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制价格,支持价格。
(二)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及其变动,消费者的均衡及其计算,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及市场需求曲线,恩格尔曲线。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各种不同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及其区别。
(三)生产、成本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等产量曲线及其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及其变动,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计算,生产扩展线。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规模经济.短期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隐成本,显成本,沉淀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科技史》大纲(代码:3514)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科学技术史”是为招收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设置的考试课程。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所包含内容。
考查要点见本纲第二部分:考试样题参见本纲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科学技术史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科学技术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科学通史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掌握科学通史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事实。
2、正确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并对关键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达到深入理解。
3、对科学史各阶段的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达到基本的理解。
4、对科学史中的哲学问题达到一定的理解。
5、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试卷满分为100分。
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10%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10%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0%近代欧洲科学的兴起和发展:20%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0%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10%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10%二十世纪初的天文学:10%二十世纪科学的全面发展:10%(四)题型比例简答题40%论述题6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绪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的分类,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科学技术史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史的功能和意义。
●科学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技术的分类;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古老科学(天文,数学,医学)的起源,现代科学的发展。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古埃及的科学技术,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古代印度的科学技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素质与科研能力测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 3301)考试说明:根据报考专业,专业素质与科研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分为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语言学3部分。
翻译研究一、考试性质翻译研究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学术型翻译研究方向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翻译研究专业方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方向科研的潜力。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面向的考生面向报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研究方向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用英语答题。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题型:术语解释、翻译和论述三种题型(四)题型说明:本门考试有4道题,每题25分。
总分100分。
第一道题为翻译学术语解释,共2小题,占25分;第二道题为1段汉英段落翻译,占25分;第三题和第四题为论述题,各占25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翻译能力、翻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潜力。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翻译学的基本概念,具有较强的翻译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方法对翻译现象进行有深度的分析和阐释的能力。
参考书目1.Baker, Mona. & Saldanha, G. (eds.).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Second Edition)[Z].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2.Munday, Jerem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Third Edition)[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12.3.Gentzler, 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4. Jenny Williams & Andrew Chesterman. 2004. The Map : A Be 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5.Boase-Beier, J. Stylistic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6.6.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7.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外国文学研究一、考试性质外国文学研究考试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学术型外国文学方向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外国文学专业方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方向科研的潜力。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西方哲学通史》考试大纲
(代码:3506)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西方哲学通史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
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硕士毕业生能够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为扎实的西方哲学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1、西方哲学史50%
2、现代西方哲学50%
(四)题型比例
1、简答题60%
2、论述题4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第一部分西方哲学史
1、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