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4工作面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677.50 KB
- 文档页数:57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一、地面位置: 本工作面地表位于位于井田西南部,邓家沟西北部,前户山西南方向,地面标高1193~1306.2m。
二、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本工作面井下位于3#煤,东北部为采区大巷,东南部3#煤为3101采空区,西南部为井田边界,与安鑫煤业交界,西北部为3103工作面。
上部为2116、2118采空区。
附工作面平面布置图(见附图1)三、工作面参数: 可采走向长648.3m,倾斜长225 m,面积145867.5m2,煤层厚1.70m,煤层倾角2~8°,平均5°,密度1.37t/m3,地质储量339725.41t,回采率95%,可采储量322739.14t。
四、工作面对地面的影响:本工作面对应地面无设施,故工作面采空区造成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及程度不大。
第二节煤层情况一、煤层厚度:本工作面开采煤层为3#煤,属于简单结构煤层,3#煤层平均厚度1.84m,本工作面平均厚度取1.7m。
二、煤层产状、结构:3#煤为黑色,玻璃光泽,性脆,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多呈参差状或阶梯状。
煤层厚度0.90~2.5m,平均1.70m。
不含夹矸,局部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单一。
三、煤质情况:水份M ad为0.91%,灰份A d为13%,挥发份V daf为20.29%,发热量Q gr.d为31.14MJ/kg,固定碳F c为69.43%,硫份St.d为0.39%,工业牌号为JM。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情况一、煤层顶板情况:老顶为砂质泥岩,厚度2.15m,黑、灰色,层理较为发育;直接顶为细粒砂岩,厚度1.6m,灰白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金属;伪顶以泥岩为主,厚度1.56m,黑色。
夹少量植物化石。
二、煤层底板情况: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度1.6-4.5m,灰色,夹少量植物化石,老底为泥岩,厚度1.75m,灰色,夹少量植物化石。
附综合柱状图(见附图2)第四节地质构造情况地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0°~8°,上覆基岩厚度228.3~295.2m。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1第二节煤层煤层赋存情况表表1-2附图一:3123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1-3第四节地质构造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为8°~17°,平均13°。
本工作面范围内,影响回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断层。
根据工作面巷道掘进情况分析,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在工作面巷道施工过程中共揭露落差0.4~7.0m断层15条,其中CWF70断层在工作面出口揭露落差7.0m,在机巷揭露落差3.0m左右,贯穿整个工作面,并且附生断层较多,形成一条断层破碎带,对回采影响较大,其产状和落差详见下表。
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无岩溶陷落柱、岩浆侵入体和古河流冲刷变薄现象。
附图二:31234工作面巷道素描图(1:200)工作面巷道揭露断层情况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工作面顶部的砂岩有少量的裂隙水,生产过程中局部会以顶板淋水的形式出现,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10m3/h,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二、工作面内有一个地面钻孔66-3,终孔层位煤10Ⅱ,封孔合格,对回采没有影响。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1-6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一)工业储量:W=L1×L2×h×r=96×312×2.9×1.35=117262.0(t)式中:W-----工业储量,t;L1-----本工作面煤层走向长度,取96m;L2-----本工作面煤层倾向长度,取312m;h------平均煤厚(去夹石),取2.9m;r------煤的容量,取1.35t/m3(二)可采储量:本面回采率参考值为95%,工业储量117262.0tW可=W×95%=117262.0×95%=111399.0(t)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月设计推采长度=312÷(0.6×8×29)=2.2(月)第八节其它1、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在工作面切眼和改造出口段,煤层厚度受边界F7断层和CWF66断层等构造影响,出现一煤层变薄尖灭带,变薄带宽度0~5.0m,影响面积150m2左右,对回采影响较大。
目录第一章概况 ...................................................................................................... - 1 - 第一节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 .......................................................... - 1 - 第二节煤层及煤质情况 .......................................................................... - 1 -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 - 2 - 第四节地质构造 ...................................................................................... - 3 - 第五节水文地质 ...................................................................................... - 4 -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 - 8 - 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 - 9 - 第二章采煤方法 ............................................................................................ - 10 - 第一节巷道布臵 .................................................................................... - 10 - 第二节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 ................................................................ - 11 - 第三节设备配臵及技术参数 ................................................................ - 14 - 第三章顶板管理 ............................................................................................ - 17 - 第一节支护设计 .................................................................................... - 17 -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 - 18 - 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 - 21 - 第四节矿压观测 .................................................................................... - 25 - 第四章生产系统 ............................................................................................ - 28 - 第一节运输系统 .................................................................................... - 28 - 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 - 29 - 第三节排水系统 .................................................................................... - 37 - 第四节供电系统 .................................................................................... - 38 - 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 - 50 -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 51 - 第一节劳动组织 .................................................................................... - 51 - 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 52 - 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 - 53 - 第一节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 53 - 第二节灾害预防措施 ............................................................................ - 54 - 第三节救援方法和安全撤离路线 ........................................................ - 55 - 第四节工作面主要风险管理 ................................................................ - 57 -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 - 59 - 第一节一般规定 .................................................................................... - 59 - 第二节顶板管理 .................................................................................... - 61 - 第三节防冲管理 .................................................................................... - 67 - 第四节大倾角管理 ................................................................................ - 72 -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 - 77 - 第六节爆破管理 .................................................................................... - 77 - 第七节通防管理及安全监测 ................................................................ - 81 - 第八节运输管理 .................................................................................... - 85 - 第九节机电管理 .................................................................................... - 91 - 第十节高温热害防治 .......................................................................... - 105 - 第十一节其它 ...................................................................................... - 106 -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3402工作面井下位于3400采区内,为3400采区第二个回采工作面,正南为正在掘进的3404胶带顺槽和正在回采的3402工作面,附近无其他采掘活动。
大足县永盛矿业公司采煤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内煤组K4(岩炭)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法落煤方式:放炮落煤编制人:黄健大足县永盛矿业公司生产技术科编制二00五年十月三十日K4采面作业规程编审签字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大足县永盛矿业公司各工种操作规程4、大足县永盛矿业公司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安全制度5、《国有重点煤矿加强技术管理的若干规定》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K4采煤工作面位于+310m水平运输北巷,走向为主平峒北翼。
K4采面以上+375m回风巷,下为+260m水平k4工作面。
二.工作面基本参数:三.地质情况1、煤层:位于须家河组下含煤段中上部,该煤层在本采面范围内为复合煤层,煤厚0.75—1.00m。
煤黑色,结构单一,光亮型优质冶金精煤,煤层顶底板为灰白色粉砂岩,厚层状结构,局部地质节理发育,无伪顶伪底。
煤层倾角32°~37°。
2、煤层顶底板顶底板岩性均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遇水易底臌,难于支护。
无伪顶,含植物化石碎片,层理较发育。
3、地质构造:根据本工作面掘进情况综合分析,掘进期间未揭露较大构造,该采面地质构造较为简单,但工作面内预计有小型隐伏构造,对回采无较大的构造影响。
4、水文地质:工作面位于+310m水平运输北巷,煤层较干燥,无水威胁。
5、瓦斯:本工作面煤层薄,分层较多,煤层上覆厚度大,封闭好,客观上有利瓦斯存在.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6 m3/dt,属低瓦斯矿井,应强调对瓦斯的定期检测,加强通风管理。
6、煤尘:本工作面煤层湿度较大,产尘量较小,仍应注意煤炭装载点的防尘工作和个体防护,无爆炸危险性。
7、煤的自燃:无自燃发生。
8、冲击地压:该工作面无冲击地压。
第二章工作面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一、工作面平面布置二、主要生产系统:(一):通风系统:1. 通风方式:工作面为伪仰斜上行通风。
2. 风量配备:该面瓦斯涌出量为0.04m3/min,配风量为130 m3/min,(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沼/Q采=K=130×0.04×1.1=5.7m3/min(2)按同时工作人数计算:Q采=4N=4×30=120 m3/min配风量取130 m3/min3.通风路线(1)新风:井口→+309m主平硐(石门)→内煤组+310m北翼→K4工作面。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施工单位:编写人员:负责人:编制时间:《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栏会审日期会审地点主持人组织单位编写人员参加会审人员技术部采掘副总生产部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矿长安健环部掘开矿长机电部安全矿长物资部计划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会审意见栏1.风量计算取系数应更改,通风断面计算方式不正确;风速验算时验算最小风速按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验算最大风速时按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
2.新鲜风流通风路线和反风通风系统路线不全,应增加内容。
3.消防水用量未考虑防灭火液压泵站,应补全。
4.自然发火措施增加防止碎煤遗留采空区并及时构筑一般防火密闭的内容。
5.甲烷传感器工作技术数据一览表内容要改正。
6.增加综采队防尘职责范围:31303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至31303胶运顺槽移变列车尾部所有防尘工作。
采煤机内、外喷雾水压必须达到要求,支架移设时必须喷雾。
7.工作面回风隅角导风帘维护由综采队负责。
8.供电设计内容比较乱,应重新设计验算。
9.生产系统缺压风系统。
10.各系统图应使用彩色打印,且系统图范围应包括主副井在内。
11.专项措施应单独编制审批。
12.缩面事宜没有说明。
13.阻化剂使用说明不详。
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 《313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3.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修订版)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5.《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6.《察哈素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7.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06版)8. 《煤矿开采设计手册》(2003版)9. 《察哈素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0.《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11.《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13.《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4.《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及检查评分办法》15.《察哈素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管理办法》附图目录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图幅01 31303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CHSJS-313-0301 1:500002 313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CHSJS-313-0302 A303 31303顺槽地质素描图CHSJS-313-0303 1:5000/1:50004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CHSJS-313-0304 1:500005 31303工作面巷道断面图CHSJS-313-0305 A306 31303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设计图CHSJS-313-0306 A307 31303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CHSJS-313-0307 A408 31303工作面端头顶三角煤回收正视图CHSJS-313-0308 A309 31303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CHSJS-313-0309 A310 31303工作面设备布置及超前支护设计图CHSJS-313-0310 A311 31303工作面通风系统图CHSJS-313-0311 A312 31303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图CHSJS-313-0312 A313 31303工作面监控系统图CHSJS-313-0313 A314 31303工作面供电系统图CHSJS-313-0314 A315 31303工作面排水系统图CHSJS-313-0315 A316 31303工作面运输系统图CHSJS-313-0316 A317 31303工作面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图CHSJS-313-0317 A318 3130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标CHSJS-313-0318 A319 31303工作面避灾路线图CHSJS-313-0319 A3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采煤方法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4)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4)第三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5)第四节设备配置 (8)第五节回采要求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6)第一节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和液压泵站选型 (16)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9)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矿压观测 (25)第四章生产系统 (30)第一节通风系统 (30)第二节压风系统 (32)第三节防尘供水系统 (33)第四节防灭火系统 (36)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9)第六节工作面供电系统 (42)第七节排水系统 (64)第八节运输系统 (66)第九节照明、通讯及控制系统 (66)第五章工作面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第一节劳动组织 (68)第二节作业循环 (68)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9)第六章工程质量管理和煤质管理 (70)第一节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70)第二节煤质管理 (72)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 (75)第一节瓦斯事故预防措施 (75)第二节煤尘引燃爆炸的预防措施 (77)第三节外因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79)第四节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80)第五节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84)第六节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85)第七节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87)第八节避灾路线 (91)第八章六大安全生产保障系统 (92)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92)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94)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95)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101)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 (104)第六节通信联络系统 (106)第七节六大系统的联合运行 (107)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108)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顶板煤壁及巷帮管理 (112)第三节油脂管理 (123)第四节防治水 (123)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 (124)第六节运输管理 (132)第七节机电管理 (136)第八节回采主要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143)第九节液压支架操作安全措施 (161)第十节单体液压支柱安全管理 (171)第十一节胶带输送机的回缩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73)第十二节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177)第十三节其它 (179)第一章概况一、井上下对照位置31303工作面南西为31301工作面采空区,北东为正在掘进的31305工作面,北西为主斜井井底,南东为井田南边界。
3106轨道顺槽与3103工作面串联通风的安全措施一、基本概况由于新掘的3106轨道顺槽无法实现独立通风造成3106轨顺的回风进入3103面,即掘串采串联通风,为保证3103面末采及回撤时通风时的施工安全,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特制订安全措施。
二、安全措施1、加强通风及通风设施管理:3103工作面在回采期间矿井配风量为540m3/min,在工作面停采后,配风量调整并控制在300—400m3/min之间, 3106轨道顺槽安设的我矿15KW的局部通风机的风筒出风口的风量约为200m3/min,根据上述风量则经过3103轨道联络巷新鲜风的配风量在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得小于360m3/min,回风不低于540m3/min,在工作面停采回撤期间新鲜风量不得低于150m3/min,回风流风量不得低于300 m3/min。
串联通风期间通风工区每班必须至少对东翼采区南区内各联络巷内的风门(闭锁)及调风设施认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必须汇报通风工区进行处理,以保证采区内风流的稳定性。
局部通风机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因检修、停电等原因需停风时必须提前编制计划停风申请书。
2、粉尘管理:3106轨道顺槽采用综掘机掘进、锚网支护。
施工期间必须使用好综掘机的外喷雾装置、水射流除尘器,各转载点使用好喷雾降尘装置。
距掘进工作面50m范围内设置净化风流水幕,并坚持每班对通风设施、电缆、开关、巷帮等进行冲刷或擦拭。
每月测定综掘工作面、回风流巷道粉尘浓度,总粉尘浓度不少于2次,呼吸性粉尘不少于1次,确保全尘浓度不大于10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不大3.5mg/m3,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时,应在被串联风机前增设1道水幕,净化风流。
加强综合防尘措施的落实,施工单位必须指定人员管理、分工明确,并加强检查与维修,通风、安监等部门加强监督。
3、瓦斯、CO管理:在3103工作面沿空留巷口前3—5米位置安设甲烷传感器,其报警、断电浓度≥0.5%CH4,复电浓度<0.5%CH4,断电范围为被串沿空留巷巷道内及回风流中的全部非本质安全性电气设备,串联通风期间仍保留3103面回风隅角处的甲烷氧气两用仪及回风顺槽中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随时检测回风流中的氧气浓度(氧气浓度≧18%)及瓦斯、CO浓度,传感器安设位置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巷道侧煤壁不小于200mm,3106轨道顺槽施工迎头甲烷传感器安装在距工作面5m范围内的非风筒侧,垂直悬挂在顶板下300mm 处,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为施工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性电气设备,同时由施工单位在巷道迎头应悬挂甲烷氧气两用仪,随时监测氧气浓度,监控中心对探头每周调校一次,瓦检人员每天使用光学甲烷检测仪与甲烷传感器进行对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井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所有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必须遵循本规程,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第三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本规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二)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三)了解矿井相关安全规定和应急措施。
第四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人员的职责包括:(一)按照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进行系统操作;(二)及时发现和排除系统故障;(三)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四)参与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和改进工作;(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系统运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第五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安全主管的指导,并及时上报系统运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第二章系统操作第六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检查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七条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系统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和设置。
第八条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专注,严禁分心、疲劳或饮酒后操作系统。
第九条操作人员在进行系统操作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耳塞、防护眼镜等。
第十条操作人员应该了解系统的紧急停机和紧急启动的操作流程,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一条在系统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或故障,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上级报告。
第十二条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系统操作培训和考核,确保自己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更新。
第三章系统维护第十三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第十四条维护人员在进行维护工作前,必须断开系统的电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十五条维护人员必须熟悉系统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维护和更换。
淮南矿业集团潘二煤矿12124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施工单位:采煤一队施工地点:12124工作面时间:2011年9月目录目录 (2)编制及会审单位 (3)会审意见 (4)第一部分地质概况 (5)第二部分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9)第三部分生产系统 (12)第四部分顶板管理 (19)第五部分通风安全系统及管理 (30)第六部分劳动组织循环图表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8)第七部分煤质管理措施 (41)第八部分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42)第九部分灾害预防避灾路线 (66)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队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会审单位:技术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安监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调度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地测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通防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机电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通风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抽排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监控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月日煤管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月日保运工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安装工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批准:采煤副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地测副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安监副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机电副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通风副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总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月日会审意见1、《12124工作面作业规程》与《12124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及《12124工作面防灭火措施》一并贯彻执行。
3103组合顶梁支架炮采放顶煤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一、工作面概述1、地理位置3103工作面地处红旗煤矿井田的东北方向,北与302悬移工作面相联,东面和桑梓煤矿越界的采空积水区相邻,南与正在掘进的304工作面连接,西为集中采区皮带南巷。
工作面长90米顺槽长300米东西置从东向西回采推进。
地面无建筑物,大山覆盖,平均覆盖厚度大概为150米左右。
2、地质水文特征该工作面构造简单,东部和西部高工作面中部低呈一向斜构造,向斜轴部东北——西南走向,工作面采3﹟煤层,煤层顷角0︒——8︒,3#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煤质硬度f=3-4,煤层赋存稳定,伪顶为黑色碳质泥岩无层理,易落不易管理,顶板为你岩粉砂石,底板为泥岩,开采时要注意有底鼓现象发生,该地段煤层厚度为5.9米左右,容重为1.40吨/立方米,本区段含水量不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立方米/h,最大涌水量为25立方米/h。
3、瓦斯、煤尘情况本采区瓦斯的涌出量,相对涌出量为4.71立方米/t,属低瓦斯采区,但煤尘爆炸实验结果为:火焰长度15mm,加岩粉量40%有爆炸性危险,3﹟煤层吸氧量为0.8175立方厘米/g,自然等级为︒III级,无自燃现象,但在回采时还应加强瓦斯及煤尘的管理。
4、工作面要素该工作面运输顺槽300米,工作面回风顺槽300米,工作面可采长度280米。
工作面切眼长90米,采高5.90米,工业储量为20.82万吨,开采储量为15.61万吨。
5、开采程序该工作面开采程序为组合顶梁掖压支架炮采放顶煤,一次采全高,沿煤层地板往上高2.2米爆破落煤,放顶煤高3.7米,全采高为5.9米,循环进尺0.8米,日循环数1个,循环产量W=90×5.9×0.8×1.40×0.75=446吨,日产量为446*1.=446吨.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4米,最小控顶距2.6米,放顶步距为0.8米,工作面采用后退式的回采方式,停采线距南皮带巷20米。
1#煤西房采区31304房采工作面旺采作业规程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二、煤层地质构造特征三、煤层特征四、围岩特征五、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第二章工作面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一、工作面巷道布置二、生产系统第三章采煤方法、回采工艺及生产组织一、采煤方法的选择二、回采工艺及顶板管理三、生产组织第四章工作面工程质量管理及煤质管理一、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二、生产系统机电设备、机电硐室质量标准三、生产系统文明卫生标准四、煤质指标及现场管理措施五、“一通三防”有关标准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第六章井下灾害防治一、工作面灾害防治二、避灾路线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一、一般规定二、各工种操作时的安全技术措施三、掘进安全技术措施四、支护安全技术措施五、机电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六、回采安全技术措施七、顶板安全技术措施八、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安全技术措施九、胶带机使用检修安全技术措施十、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十一、工作面“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第八章规章制度一、总则二、交接班制度顶板管理制度三、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四、煤质管理制度五、顶煤探测制度六、顶板管理制度七、机电设备管理制度八、农用车管理制度九、巷道维护修理制度十、油脂管理制度十一、各工种岗位责任制十二、安健环质管理制度十三、“一通三防”*换行]管理制度规程贯彻学习制度第九章作业规程学习及考试记录一、职工规程学习二、作业规程考试附图:房采工作面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巷道平面布置图,断面、支护图连采机切槽采垛工序图、截割方式及截割循环图工作面掘进、支护顺序图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劳动组织表工作面设备运行路线图工作面通风系统图工作面供电系统图工作面供、排水系统图工作面设备布置图工作面避灾路线图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驻补连塔地测站发)2、>(补连塔煤矿生产办发)3、>(2001年版)4、>(1999年版)5、>6、《连续采煤机及其配套设备》(上、下册)7、《综采、连采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01年版)8、《引进设备主要技术特征参考手册》(2001年版连采设备)9、《神华集团公司连采连掘安全生产技术规程》(2004年版暂行)10、《补连塔煤矿技术标准汇编》11、《机电设备完好标准》12、《神华集团连采连掘安全技术规程》(暂行2004.1.8)13、《通防工》(2002.4)第一章工作面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所采西房采工作面为31304房采面,位于1号煤层3盘区,房采面布置两条巷道即皮带巷和辅运巷道,所掘巷道为回采巷道,主要用于房采面煤、材料运输及巷道通风、行人等用,巷道工程质量必须达到设计的要求。
31235工作面挑架措施一、说明:31235工作面切眼长110m,煤层倾角平均13°,切眼高度平均3m,出口、机巷为锚网索配合钢带支护,切眼为一排单体支柱配合锚网索钢带支护。
工作面使用MG250/600-AWD1型采煤机落装煤,机巷使用SGW-75型刮板输送机运输。
工作面切眼配置ZY5800/14/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由专业队伍负责安装,工作面初采期间机尾5m范围内采用高档普采。
二、工作面高档普采段、机巷及出口超前支护挑架部分:(一、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使用DZ-31.5、35型单柱配合HDJA(B- 1200型铰接顶梁,柱底加垫铁鞋进行支护。
(二、两巷超前支护挑架由下向上逐架支设,挑架时每组不少于4人组成,用注液枪升柱。
(三、高档普采段挑架使用DZ-25型单柱配合3.8m长钢梁,柱底加垫铁鞋进行支护。
(四、挑架要求:1、工作面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少于20m引支四路顶梁棚加强支护,机巷超前工作面煤壁不少于20m引支三路顶梁棚加强支护。
顶梁要铰接好并确保一梁一柱,使用HDJA(B- 1200mm的顶梁,所支单柱的三用阀平行于巷道中心线,阀嘴朝老空,柱把朝推采方向。
2、出口、机巷人行道宽度不小于700mm,确保畅通无阻。
挑架后及时拴好防倒柱安全绳,并将安全绳的一端固定在顶帮的锚网上,随挑架拴牢单柱后将安全绳的另一端及时固定在顶帮的锚网上,单柱初撑力不小于50kN。
3、工作面机巷、出口超前支护挑架时,顶梁要铰接好,用调角楔夹紧。
锚网地段可不用重新背料,无锚网地段顶梁上方用木棒或竹笆背顶压肩接顶。
4、超前支护及高档普采段挑架时,单柱柱爪卡在顶梁牙槽内,柱爪后保留3~5个牙。
5、工作面出口靠面一路顶梁、机巷靠外帮一路顶梁圆销小头朝机尾方向,其它顶梁圆销小头朝机头方向。
6、工作面高档普采段挑支3.8m长钢梁进行支护,长钢梁成组使用,每组的两根长钢梁间距为250~350mm之间,每组长钢梁的间距为700~900mm之间;组与组长钢梁间套支两梁两柱顶梁棚加强支护,顶梁圆销小头朝机头方向,单柱柱阀朝机尾方向。
31234工作面过煤层薄煤带措施一. 说明:31234工作面出口AB段(长度为13m,巷道宽度为2.8m)范围在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层厚度受边界F7断层和CWF66断层等构造影响,出现一煤层变薄尖灭带,变薄带宽度0~5.0m,影响面积150m2左右,该薄煤带范围内顶板正常,底板鼓起,最薄处的煤层厚度为0.1m。
现工作面已推采3.0m,工作面20~28节处,煤层厚度为1.5m,从出口AB段薄煤带分析,预计在工作面揭露的薄煤带长度随工作面的推采会有所增加,对工作面的推采造成一定影响,为确保工作面过该薄煤带期间的安全生产,特补充本措施。
二. 施工方法:在保证工作面采高不低于1.8m的情况下,采取平推硬过的方式,直接用采煤机进行处理;若底板岩石较坚硬时,必须采取爆破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 安全技术措施:1. 爆破前先对周围支架进行二次注液,确保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使用废旧皮带对附近支架操作阀组、立柱和电缆等进行有效保护,由班组长亲自派人站岗警戒,并拉绳挂牌。
2. 爆破后、割煤前支架及时前移至面前煤(岩)壁,控制好面前顶板,保证端面距不超规定。
移架时应做到少降快移,采用带压或擦顶移架的方式,并及时调整平衡千斤顶,保证支架顶梁接顶严密,空顶处必须用木料刹实。
3. 为防止支架前倾,推采坡度较大处必须保证支架底座与底板充分接触,爆破前或爆破后尽量将支架前拉,通过调整平衡千斤顶保证支架底座与底板充分接触。
4. 若顶板破碎,冒高超过300mm时,必须采取用木料进行降顶,施工人员必须站在相邻支架的有效掩护下,将顶板刹实,上下支架顺平,保证支架与顶板的严密接触。
5. 工作面过薄煤带期间,工作面输送机必须顺平,不能有太大的起伏。
爆破前,必须保证采煤机距离爆破最近地点不小于10m。
6. 支架钻底严重时,可使用支架本身的抬底千斤顶撑起支架底座,并严格执行好以下要求:(1). 操作邻架立柱把手,将支架立柱降下,在满足支架底座起底的高度的前提下使支架顶梁略离顶板。
2024年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必须理解并遵守本规程的规定。
第三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操作经验和技能,并通过相关培训,获得操作资格证书。
第四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变更、调整系统设置。
第五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遵守生产安全规定,严禁违章操作、违规操作。
第六条在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上报责任人。
第二章系统操作第七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开机操作:1. 确保系统运行环境符合要求,无明显安全隐患。
2. 检查电源线、信号线,确保连接正常。
3. 按照系统操作手册的要求打开设备电源,待系统开机完成后,进行登录操作。
第八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登录操作:1.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确保登录账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登录后,在系统主界面上进行操作。
第九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生产数据录入:1. 根据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输入正常数据。
2. 如发现异常数据,应立即上报责任人。
第十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系统设置:1. 操作人员不得随意更改系统设置,如需更改系统设置,应经过主管人员的批准。
2. 更改系统设置前,应备份原有设置,以备后续恢复使用。
3. 更改完成后,需进行测试确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故障处理:1. 如遇系统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上报责任人,等待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在等待维修人员到达之前,应确保现场安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工作面三机负荷中心系统的关闭操作:1. 在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按照系统操作手册的要求关闭设备电源。
2. 关闭设备电源后,进行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3304大采高工作面作业规程1、工作面概况:1.1工作面名称:工作面名称为东三盘区3304大采高综采工作面。
1.1.1地面位置:位于东山村以东南,马坪头村以西,半坡村(已搬迁)附近。
1.1.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西为3311工作面(已采),北为3305工作面(正采),南为3303工作面(正掘),东为小窑采空区。
1.1.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1.1.3.1回采将造成地面土地塌陷或裂缝。
1.1.3.2回采对地面设施造成的影响由地质部门按照土地复垦计划严格执行。
1.2工作面要素:工作面走向长1865.6米,倾斜长221.3米,煤层平均厚度为6.71米,煤层倾角1—13°,平均3°。
工业储量: 吨,可采储量:吨。
1.3开采程序及所采煤层层号、采高、循环进度、循环方式、循环产量、日产原煤量及月产原煤量:本工作面为3#煤一次采全高,工作面设计采高为6.0米,工作面沿底板推进,机头、机尾各10米随巷道顶底板平缓过渡。
循环进度0.865米。
根据本规程5.2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遵循以风定产原则。
四六制作业(一个班检修,三个班生产),循环方式为生产班进4个循环,日进12个循环。
循环产量:Q =Q1+Q2Q1—割6.0米采高段一刀煤产量Q2—割过渡段一刀煤产量Q1= L * S * M * P=(221.3-20)*0.865*6.0*1.46=1525.33(吨)Q2=L * S * M * P=20*0.865*5*1.46=126.29 (吨)过渡段采高取平均值: 5米则循环产量Q=Q1+Q2=1525.33+126.29=1651.62 (吨)日产量=Q*日循环数=1651.62*12=19819.44(吨) 月产量=19819.44*30=.2 (吨)式中:Q-循环产量,吨;L-工作面倾斜长度S-循环进度0.865米;M-采高P-煤的容重,1.46吨/米3插图一:3304工作面示意图。
编号:JJ/QCJS-01孙村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工作面名称:3423运输巷编制人:滕方正区队长:董化春批准人:张殿镇施工单位:掘进二区编制日期: 2004年9月23日审批意见审查单位意见:矿总工程师意见:目录矿审批意见……………………………………………第一章概况 (6)第一节概述 (6)第二节编写依据 (6)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水文情况 (6)第一节地面相对位臵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6)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7)第三节地质构造 (9)第四节水文地质 (9)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9)第一节巷道布臵 (9)第二节支护设计 (9)第三节支护工艺 (18)第四章施工工艺 (19)第一节施工方法 (19)第二节凿岩方式 (19)第三节爆破作业 (19)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24)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24)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 (25)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5)第一节劳动组织 (25)第二节循环作业 (26)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9)第六章生产系统 (30)第一节通风系统 (30)第二节压风系统 (31)第三节防尘系统 (31)第四节防灭火 (32)第五节安全监测系统 (32)第六节供电系统 (33)第七节排水系统 (34)第八节运输系统 (34)第九节通讯系统 (35)第七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5)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 (37)第一节施工准备 (37)第二节“一通三防”管理 (37)第三节顶板管理 (39)第四节爆破管理 (40)第五节防治水管理 (42)第六节机电管理 (42)第七节运输管理 (44)第八节其它 (48)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矿会审意见3423运输巷作业规程于二OO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在矿二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参加会审人员有:矿总工程师张殿镇、专业副总莫技、安监处主任工程师孙森、技术部副主任吴绍民、吕长刚、地测部副主任苏庆絮、通防部副主任林传军、机电部副主任刘灿伟、机电部工程师曲绍忠、掘进二区技术员滕方正、掘进二区区长董化春。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矿井概况 (1)第二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第三节煤层 (2)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3)第五节地质构造 (4)第六节水文地质 (4)第七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4)第八节储量及服务期限 (5)第二章采煤方法 (6)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6)第二节采煤方法 (7)第三节采煤工艺 (7)第四节综采工作面设备选型与配备 (13)第三章顶板控制 (30)第一节工作面支护 (30)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30)第三节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 (33)第四节工作面初次来压安全技术措施 (34)第五节周期来压管理 (35)第六节矿压观测 (36)第七节支护质量 (37)第四章生产系统 (38)第一节运输系统 (38)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38)第三节供水系统 (41)第四节排水系统 (42)第五节供电系统 (42)第六节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 (51)第七节安全六大系统 (52)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7)第一节劳动组织 (57)第二节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8)第六章工作面管理及煤质管理 (60)第一节工作面质量标准 (60)第二节煤质管理 (6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62)第一节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62)第二节各工种安全技术措施 (63)第三节顶板管理及防片帮安全技术措施 (68)第四节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及机头(尾)拉底、飘溜、起桥安全技术措施 69 第五节机电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70)第六节“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71)第七节拉设备列车的安全技术措施 (71)第八节扶倒架、处理咬架安全技术措施 (73)第九节行人联巷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74)第十节蹬高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74)第十一节大型设备调运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74)第十二节防止溜子上下窜动安全技术措施 (75)第十三节防高压液管伤人安全技术措施 (76)第十四节防死架及处理死架安全技术措施 (77)第十五节处理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77)第十六节末采安全技术措施 (78)第十七节辅助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79)第十八节急救用品管理措施 (80)第十九节监测监控设备的使用管理安全措施 (80)第二十节其他 (81)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82)第一节灾害预防 (82)第二节井下自然灾害防治 (83)第三节避灾路线 (86)第九章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89)第一节作业规程管理制度 (89)第二节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90)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 《3101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 《3101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3.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修订版)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5.《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6.《察哈素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7.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06版)8. 《煤矿开采设计手册》(2003版)9.《察哈素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0.《察哈素煤矿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业规程附图附图:附图1-1: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附图1-2:工作面上覆基岩及松散层厚度等值线图附图1-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附图1-4:工作面上下顺槽煤层素描图附图1-5: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附图2-1:310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附图2-2:控顶距图附图2-3: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附图2-4: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附图3-1:3101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布置图附图4-1:3101工作面运输系统图附图4-2:3101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附图4-3:工作面供排水系统图附图4-4:综采工作面设备布置图附图4-5:工作面供电系统图附图4-6:工作面照明系统图附图4-7:工作面通讯及控制系统图附图8-1:3101工作面避灾路线图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矿井概况一、井田概况察哈素矿井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09°49′33″至110°01′59″,北纬39°13′38″至39°23′05″。
3104工作面采煤作业规程第一章地质说明书一、工作面概况:1、概况:本矿地处渭北高原,为低山丘陵区,地貌以山地梁峁为主体,地形呈西高东低,海拔高392~657m,相对高差265m,井田东部外侧为黄河,自北向南流过。
本井田所在地区属暖湿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3.5℃,最高气温42.6℃,最低气温-14.8℃,春夏季节多东南风,秋冬季节多西北风。
2、地表位置:3104炮采放顶煤工作面为本矿首采面,地表位于矿区向南400m、黄河岸向西200m的山坡。
地形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山地。
工作面南部有一东西向沟谷。
地表高程+410~+508米,盖山厚度130~160米。
地表除沟谷岩石裸露外,大部分被黄土覆盖。
3、井下位置:工作面井下位于煤仓向南200m处,是矿井初步设计中的第四个工作面。
工作面倾斜长度280m,走向宽度40m,可采面积9200m2,煤层底板高程280~288m。
工作面上方无村庄、建筑物。
二、地质构造:本井田地质构造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北东,呈南高北低;倾向北西,呈东高西低,倾角5°左右,在单斜面上发育有宽缓褶曲和断裂。
从煤田地质勘察和南部开采情况,未发现大的断裂等构造,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厚度4.75m~6.13m,平均厚度5.22m。
3#煤层呈黑色,玻璃光泽,条带状结构,性脆,受力易碎,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含黄铁矿结核,燃烧时烟浓,属低硫低磷、中灰高热值的贫、瘦煤。
本面为炮采放顶煤工作面,掘进巷道沿煤层底板施工。
工作面内煤层平缓,煤层倾角-4~6°,平均1°。
层间滑动构造是3#煤层的一种主要构造形式。
该构造是煤层在水平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层间滑动所引起,主层滑面位于煤层顶底板附近。
层滑构造造成3#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破坏程度强烈,煤体破碎。
从本面回风顺槽中可以看到两处因层滑构造造成的底板层滑面,其面呈光滑的斜面,坡度较大,回采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柱滑倒伤人,并应加强煤体注水,以防松软煤体漏顶,并做好顶板管理和支护工作。
南桐矿业公司东林煤矿采煤作业规程编号:0811211采煤工作面名称:“3603”一段上、下分段回采工作面(-140m一石门~4#小石门)总工程师:年月日生产副总:年月日安全副总:年月日通瓦副总:年月日机电副总: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通瓦科:年月日地测科:年月日机动科: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生产科:年月日施工队:年月日编制:年月日东林煤矿生产科二○○八年十一月五日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见表1。
工作面位臵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第二节编写依据一、工程设计及批准时间。
2006年12月14日技术科编制《“3603”一段回采工作面设计》2006年12月20日总工程师签发的《关于东林煤矿-200m水平石门统一称谓的通知》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测科2008年10月20日编制、总工程师批准的《“3601”一段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三、其他技术规范。
安监处2008.8.27编制《“3603”一段回采工作面防突安全保障措施》通瓦科2008.9.3编制《“3601”一段上分段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2008年9月3日编制的《“3603”一段上分段回采防突补充措施》《煤矿安全规程》及各工种操作规程,上级及矿安全技术性文件第三节煤层工作面煤层情况见表2 。
煤层情况表表2第四节煤层顶底板工作面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3附图1: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五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处于甘家坪向斜东翼北延部分与黑漆岩扭转轴以南。
煤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倾角50~80°,从南往北逐渐变陡。
根据工作面揭露情况,未遇大、中型地质构造。
局部有在小型皱曲使煤层增厚、变薄,煤厚变化范围较小。
工作面煤层产状、煤结构也无大的变化。
第六节水文地质一、含水层分析该工作面上分段主要充水来源为上部采空区水和顶板4#煤层采空区裂隙水,下分段主要充水来源为上分段采空区水和顶板4#煤层采空区裂隙水。
预计工作面受涌水影响不大。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1第二节煤层煤层赋存情况表表1-2附图一:31234工作面综合柱状图第三节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表1-3第四节地质构造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走向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为8°~17°,平均13°。
本工作面范围内,影响回采的主要地质因素是断层。
根据工作面巷道掘进情况分析,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在工作面巷道施工过程中共揭露落差0.4~7.0m断层15条,其中CWF70断层在工作面出口揭露落差7.0m,在机巷揭露落差3.0m左右,贯穿整个工作面,并且附生断层较多,形成一条断层破碎带,对回采影响较大,其产状和落差详见下表。
本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无岩溶陷落柱、岩浆侵入体和古河流冲刷变薄现象。
附图二:31234工作面巷道素描图(1:200)工作面巷道揭露断层情况表第五节水文地质一、工作面顶部的砂岩有少量的裂隙水,生产过程中局部会以顶板淋水的形式出现,预计最大涌水量20m3/h,正常涌水量10m3/h,对回采有一定的影响。
二、工作面内有一个地面钻孔66-3,终孔层位煤10Ⅱ,封孔合格,对回采没有影响。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表1-6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一)工业储量:W=L1×L2×h×r=96×312×2.9×1.35=117262.0(t)式中:W-----工业储量,t;L1-----本工作面煤层走向长度,取96m;L2-----本工作面煤层倾向长度,取312m;h------平均煤厚(去夹石),取2.9m;r------煤的容量,取1.35t/m3(二)可采储量:本面回采率参考值为95%,工业储量117262.0tW可=W×95%=117262.0×95%=111399.0(t)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月设计推采长度=312÷(0.6×8×29)=2.2(月)第八节其它1、工作面回采范围内在工作面切眼和改造出口段,煤层厚度受边界F7断层和CWF66断层等构造影响,出现一煤层变薄尖灭带,变薄带宽度0~5.0m,影响面积150m2左右,对回采影响较大。
建议工作面回采前提前编制专门措施,加强顶板管理,防止综采支架出现死架等现象。
2、工作面回采范围内,煤层顶板有一层深灰色碳质粉砂岩伪顶,厚度为0.4~0.8m,平均0.6m左右,含植物化石,上部含不规则煤线,胶结程度差,破碎易脱落。
建议施工单位编制专门措施,加强顶板和煤质管理。
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设计概况31200东翼采区是查庄煤矿技术科1999年11月设计,并于2000年5月由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批准投产。
采区轨道下山和皮带下山由十二采区上部向下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至采区深部,31200东翼皮带下山从3900煤仓上口沿倾斜方向向下布置至采区深部。
31200东翼深部皮带巷、轨道巷从采区深部沿倾斜方向向东北布置至工作面北部。
二、工作面出口31234工作面南侧为出口,沿煤层顶底板施工,巷道为锚网带锚索支护,净宽×净高=2.8m×3.0m,净断面为8.4m2。
主要为该工作面运料、进风和行人服务。
工作面出口内布置有Φ50mm防尘管路和Φ50mm供风管路各一趟,在工作面出口内设有乳化液泵峒室、配电点峒室、加压泵峒室,并设有绞车躲避峒室,峒室打在顶板完整的地点,采用锚杆支护。
三、工作面机巷31234工作面北侧为机巷,沿煤层顶底板施工,巷道为锚网带锚索支护,净宽×净高=2.8m×3.0m,净断面为8.4m2。
主要为该工作面运煤、回风和行人服务。
工作面机巷内布置有Φ50mm防尘管路和Φ50mm供风管路各一趟,并在靠工作面侧设置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等设备。
四、工作面切眼31234工作面切眼布置在工作面东侧,沿煤层顶底板施工,巷道为锚网带锚索支护,净宽×净高=6.2m×3m,净断面为18.6m2。
五、其他主要巷道31234工作面延面巷道布置在工作面南侧,沿煤层顶底板施工,巷道为锚网带锚索支护,净宽×净高=6.2m×3m,净断面为18.6m2。
附图三:31234综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实测图(1:1000)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方法31234综采工作面采用单一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二、采煤工艺工作面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MG250/600-AWD1型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落煤、装煤,滚筒截深0.63m,采用SGZ730/400型中双链刮板输送机、SGW-75C型刮板输送机、SPJ-800型吊挂皮带联合运煤,ZY5800/14/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施工顺序为:割煤→移架→移运输机。
三、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1、割煤方式:本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
2、进刀方式:双滚筒采煤机自开缺口,采煤机采用端头斜切,割三角煤进刀方式。
进刀距离不小于23m,采煤机上(下)行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双向割煤。
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和螺旋滚筒装煤、刮板运输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主要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
(1)机头进刀及割煤:①采煤机下行割煤至机头时,推移采煤机以上刮板输送机。
②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反向斜切两个机身长的距离,当斜切至足够截深时,停止割煤。
③将采煤机至机头的刮板输送机推靠至煤壁。
采煤机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下行切割。
④采煤机切割至机头,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再次上行。
⑤采煤机上行至吃刀茬处,推移采煤机以下刮板输送机及机头至煤壁,完成进刀。
然后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上行割煤移刮板输送机。
(2)机尾进刀及割煤:①采煤机上行割煤至机尾时,推移采煤机以下刮板输送机。
②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反向斜切两个机身长的距离,当斜切至足够截深时,停止割煤。
③将采煤机至机尾的刮板输送机推靠至煤壁。
采煤机上滚筒上升沿顶,下滚筒下降沿底上行切割。
④采煤机切割至机尾,上滚筒下降沿底,下滚筒上升沿顶,再次下行。
⑤采煤机下行至吃刀茬处,推移采煤机以上刮板输送机及机尾至煤壁,完成进刀。
然后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下行割煤移刮板输送机。
附图四-A:采煤机机头进刀方式示意图附图四-B:采煤机机尾进刀方式示意图3、工艺过程:割煤→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4、采煤机正常切割。
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向上(下)割煤,直至割透上(下)端头煤壁。
采煤机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上部、后滚筒在下部的方式。
5、工艺要求:(1)割煤:沿顶底板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采煤机进刀深度为0.63m,在割煤过程中,采煤机速度要适宜,且保证顶底板平整,煤壁齐直,不得随意割底或留伞檐。
(2)移架:采用追机移架支护方式,正常移架要滞后采煤机后滚筒最少为3个架,最多不得超过5个架;顶板破碎处可紧跟采煤机前滚筒,停机移架或拉超前架及时支护顶板,移架步距为0.6m。
工作面使用支架为邻架操作,正常移架操作顺序为:①施工人员必须站在所移支架的临近支架底座前端操作台上操作支架,面向采煤机运行方向观察支架和煤帮情况;②收回侧护板③降柱使支架顶梁略离顶板;④当支架可移动时,立即停止降柱,使支架移够规定步距(0.6m);⑤调架使推移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保持垂直,支架不歪斜,中心线符合规定,全工作面支架排成直线;⑥升柱同时调整平衡千斤顶,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以保证达到初撑力(24Mpa);⑦伸出侧护板使其紧靠下方支架;⑧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3)推移刮板输送机:随移架并顺序推移刮板输送机,正常移输送机要滞后采煤机后滚筒最少为6个架,最多不得超过8个架,其弯曲段长度不得小于15m,弯曲段要均匀过渡,并保持刮板输送机的平、直、稳。
6、爆破作业(工作面需爆破时执行以下规定)(1)施工方法:使用MZ-15型煤电钻、帮机或风钻湿式打眼。
(2)炸药、雷管:使用2级矿用乳化炸药(φ35mm×145mm)、毫秒延期电雷管,电雷管必须编号。
(3)装药结构:正向装药结构。
(4)爆破方式:起爆器使用FD200D煤矿用电容式型发爆器起爆,联线方式为串联联线。
四、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工作面平均面长96m,工作面循环进尺0.6m,煤厚2.9m,回收率95%,月生产天数按29天。
每刀产量:96×2.9×0.6×1.35×0.95=214.22吨日产量:214.22×8=1713.76吨月产量=1713.76×29=49699.04吨第三节设备配置一、液压支架:(一)工作面基本支架(ZY5800/14/32型)主要技术参数(二)工作面过渡支架(ZYG6000/16/34型)主要技术参数:二、采煤机:工作面选用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生产的MG250/600-AWD1型电牵引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性能要求如下:(一)主要技术参数1.设备型号:MG250/600-AWD1型;2.采高范围:1.6m~3.14m;3. 适应工作面倾角:≤45゜;4. 装机总功率:598.5kW,其中截割功率2×250 kW,牵引功率2×40 kW,泵站功率18.5 kW;5. 供电电压:1140V;6. 牵引速度:0~6.5/10.8m/min;7. 牵引力:660/398 kN;8. 滚筒直径:φ1600mm(凯南麦特生产);9. 截深:630mm;10. 滚筒转速:37.643 r/min;11.下切深度:~459mm;12.牵引方式:齿轮销排式,节距126mm;13.调速方式:机载“一拖一”四象限交流变频调速;14.机面高度:1255mm;15.过煤高度:505mm;16. 总重:~41t。
(二)主要技术性能要求1. 采煤机为多电机横向布置结构,机身分三段,无底托架,三段间用高强度液压螺栓联接,简单可靠,拆卸方便;2. 牵引方式:销轨式无链牵引;3. 截割方式:采煤机可左、右截割,可使用在左、右工作面;4. 控制技术:PLC控制技术;5. 调速方式:日本安川G7+逆变的变频器,机载“一拖一”四象限运行交流变频调速方式;6. 操作方式:无线电遥控、操作站线控、本机控制、应急控制;7. 采煤机关键轴承采用进口SKF或FAG件,调高泵选用德国BOSCH产品;8. 采煤机具备与刮板输送机实现闭锁功能,并配置机载瓦斯断电仪一台;9. 采煤机截割部配备机械离合机构;10. 采煤机采用镐形截齿强力滚筒,联结采用方形联结方式;11. 摇臂为弯摇臂结构形式,采用分腔润滑结构;12. 降尘方法:内、外喷雾;13. 电机为H级绝缘,冷却方式为定子水冷;14. 牵引电控箱冷却方式为箱体水冷;15. 最大不可拆卸尺寸(长×宽×高):≤(4×1.5×1.5)m,最大不可拆卸重量:~10吨;三、运输设备:(一)刮板输送机:1、按照输送机应满足的生产能力和采煤机型号,工作面选用SGZ730/400型中双链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及技术要求如下:1、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30/4002、整机订货长度:1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