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80
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听娱乐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调研报告将对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期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2019年,该市场总收入达到5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20%。
其中,网络音乐和在线视频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市场收入的70%以上。
三、消费者行为1. 播放设备选择在视听娱乐消费中,个人电脑仍然是最主要的播放设备,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
其次是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分别占比30%和20%。
2. 偏好内容在观看视频内容方面,用户更倾向于追剧、综艺节目和电影。
这些类型的内容易于消费者以非常便捷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获得。
3. 付费模式目前,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的付费模式以包月订阅和广告收入为主。
通过订阅观看电影、综艺节目和音乐的用户数量逐年增加。
然而,广告收入仍是市场的主要利润来源。
四、市场竞争格局当前,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竞争激烈。
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互联网电视和移动电信运营商也成为竞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五、发展趋势1. 个性化推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个性化推荐将成为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用户的喜好和行为习惯,娱乐平台将更精准地向用户推荐内容,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2. 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用户对于内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娱乐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以留住现有用户并吸引新用户。
3. 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普及,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G的低延迟特性将为用户提供更流畅和更高清的娱乐体验,同时也将为娱乐平台带来更大的容量和更多的应用场景。
六、结论中国互联网视听娱乐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传媒研究MEDIA STUDIES于人民、无愧于两岸同胞共筑中国梦的优秀作品和美好诗篇。
在2019年2月28日推出新闻报道之后,泉州广播电视台和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双方进行了多次接触,并派出精兵强将组成共同小组,对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挖掘好、宣传好两岸“谱牒文化”进行专门研讨。
作为以反映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历年收藏的两岸族谱以无可辩驳的历史史实,持续诉说着“两岸一家亲”的故事。
双方团队一致认为,两岸谱牒文化是一个新闻富矿,需要我们共同挖掘,通过进一步增强“四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节目和优秀作品,来回应广大受众对这一重大题材的高度关注和热切期盼,以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同胞对“谱牒文化”“根祖文化”“根脉情怀”的共同情感和现实需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双方团队对于这一题材初步勾勒出了更具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更加符合年轻人新闻阅读习惯和传媒产品消费特点的年度计划:以“我的根在大陆”为主题主线,做一系列服务台胞“寻根谒祖”的融媒体在线直播活动;以《小闽与台台》为题,推出一系列广播精品节目;以《赢在闽台缘》为题,推出电视竞技类季播节目。
从这个报道案例可以看出,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只有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高度来谋划、布局,才能体现出中国主流媒体该有的历史担当和时代使命,才能彰显广大新闻媒体人肩扛“民族大义”的脑力和眼力。
同时,只有站在“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的理论高度中去书写、表达,才能体现出中国主流媒体该有的历史思维和宏大格局,也才能充分彰显广大新闻媒体人心怀“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创未来”国家情怀的脚力和笔力。
中华文明历来重视“根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论竖屏网络剧的兴起、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作者:张智华刘佚伦来源:《艺术评论》 2019年第11期张智华刘佚伦[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竖屏网络剧兴起,并且发展较快。
竖屏网络剧在视觉语言、传播方式、叙事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竖屏网络剧中的人物形象被放大和凸显,拍摄的人像饱满且清晰,具有视觉冲击感;注重画面的纵向关系。
由于竖屏网络剧与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高度契合,致使竖屏网络剧具有网络碎片化传播的特征,竖屏网络剧传播主要是“短、平、快”。
竖屏网络剧叙事风格以简洁明了为主,当然也有适当的多样化。
创意是竖屏网络剧发展的核心。
竖屏网络剧发展需要持续探索符合竖屏的视觉语言,不断摸索竖屏网络剧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竖屏网络剧;纵向关系;短平快;简洁明了;创意近年来中国竖屏网络剧兴起了,并且发展较快。
竖屏网络剧在视觉语言、传播方式、叙事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其发展路径十分重要。
一、竖屏网络剧的兴起2018年是短视频强势崛起的一年。
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手机视频用户数量达到5.78亿,半年增长率为5.3%。
其中,短视频用户达到5.94亿,占整体网民74.1%。
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手机视频用户数量有所增加。
短视频的崛起正在改变用户观看视频的方式,随着观看短视频用户的增多,“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的持续火爆,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竖屏的方式观看视频。
业界对变化回应迅速,爱奇艺率先做出了“竖屏网络剧”的行业布局:在2018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CEO龚宇指出,中国有70%的手机用户使用竖屏观看视频,并且宣布大力发展竖屏网络剧。
竖屏网络剧《生活对我下手了》正是爱奇艺进入竖屏网络剧内容市场的第一部作品。
《生活对我下手了》延续了此前《万万没想到》等剧的风格,以女主角辣目洋子的身边故事为主要剧情,讲述了她身边发生的有趣、平凡和新奇的小故事。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快速流动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其中网络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技术的进步技术的不断进步是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音视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品质和使用体验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现代家庭已经普及了高清液晶电视、音响设备等,这些设备让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分享音视频资源,促进了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2.消费需求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娱乐消费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电视、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要方式,但现在,网络视听新媒体已成为人们娱乐消费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它能够随时随地满足人们随时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可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3.运营模式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视听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也不断创新。
如今,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等。
这些平台能够提供更加优秀、多元的内容,吸引着众多用户的青睐。
同时,平台还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盈利能力,进一步促进了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
二、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影响网络视听新媒体不仅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娱乐消费习惯的变化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娱乐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视听新媒体平台观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各种类型的内容,这让人们的娱乐消费更加多元化。
同时,网络视听新媒体还融合了社交、游戏等方面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
2.思想文化的传播网络视听新媒体为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政务、教育、医疗、交通出行、金融、休闲娱乐等。
大多数人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服务时,却忽略了逐渐被社会边缘化的中老年网民群体。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由2018年底的15.6%提升至17.3%,5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则由12.5%提升至13.6%,互联网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
如今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流量资费大幅下降,三大运营商的家庭捆绑消费业务可以让长辈们安心使用无限流量,互联网使用门槛进一步降低,这些都为中老年群体进入互联网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新媒体熟悉但不熟练,随着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记忆能力的逐渐下降,他们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的认知分辨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在中老年群体日常使用的新媒体中进行了调查研究,但相对来说数量还是很少。
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出目前中老年群体的互联网生活概况。
一、中老年网民群体新媒体使用类型丰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速,社会“未富先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为了缓解老龄化压力,需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寻求突破,吸纳更广泛的群体进入,并在垂直内容上下功夫。
中老年群体为了与他人建立联系,开始主动或被动地使用新媒体,在使用过程中“新”与“老”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中老年网民”“数字鸿沟”等关键词检索文献和相关硕博士论文,筛选出符合中老年网民群体新媒体使用情况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中老年表情包”“爸妈的朋友圈”“微信群里的家庭代沟”“移动k歌中老年用户”“抖音中老年网红”“中老年网络风险”“短视频风口下的中老年人”等方面。
从检索出的文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用于社交联系的互联网即时通讯行业,还是丰富精神生活的互联网娱乐行业,中老年群体都没有被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抛弃,而是紧追其上。
2019年电视、网络视听市场报告(上)2020年02月04日摘要:在广告营销的迭代中,媒体不能停留在单纯的信息和娱乐业务上,服务化将成为突破的关键点。
无论是由内容到销摘要:售,实现知识付费,还是媒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建立,媒体走向传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一个环节也都会出现新的盈利增长点。
关键词:广告下滑,融合营销,产业开拓,服务化关键词:2019年,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趋势下面临着压力和考验。
尽管全年数据还未统计公布,但2019年前三季度,一向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广告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同时,在媒体大环境面临着深度融合和资源优化变革的浪潮中,5G等新技术扑面而来,内容聚焦融合,传播全渠道跟踪和营销边界正在不断消融。
媒体行业自身经历的巨变糅合市场环境的遇冷,2019年注定是整体形势相对复杂的一年。
一、广告市场整体下滑,广告品牌更迭经济环境影响下,广告主对2019年整体经济市场的信心有所波动,致使中国广告市场重新进入调整期。
CTR《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计划增加预算的广告主占比达到10年以来的最低值,维持去年的预算是更多广告主在今年的选择。
从广告市场数据来看,CTR媒介智讯最新广告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8.0%,传统媒体同比降幅达到11.4%。
四季度也并未呈现能大幅提升的预期,2019年中国广告市场“稳中有升”恐难以维系,整体下滑似乎已成定势。
传统媒体中,电视和广播媒体的刊例花费同比下滑10.8%和10.7%。
平面媒体中,杂志媒体的刊例花费降幅有所收窄,同比减少7.0%,报纸媒体的广告花费同比下滑27.4%。
传统户外媒体刊例花费降幅扩大到19.8%,投放量较大的几类广告牌类型如候车亭广告、看板广告、站台广告等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花费缩减。
户外生活圈媒体在今年也经历了花费增速减缓的态势,两大梯媒和影院视频媒体的广告刊例花费同比增长收缩到5%以下。
网络视听调研报告范文一.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视听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各类视频内容。
然而,网络视听的快速崛起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版权保护困难、用户体验不佳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视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研旨在详细调查网络视听平台的用户群体、观看习惯以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
二.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问卷链接并邀请用户参与,以收集数据和意见反馈。
问卷包括了用户的基本信息、观看网络视听的频率、喜欢的节目类型、对内容质量的评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以全面了解用户的观看习惯和满意度。
三. 调研结果1. 用户群体通过对收集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年龄分布:18岁-35岁的年轻人是网络视听的主要受众群体,占总调查人数的70%以上。
- 性别比例:男性用户占比略高于女性用户,为55%和45%。
- 地域分布:网络视听平台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占总调查人数的80%以上。
2. 观看习惯- 观看频率:绝大多数用户每周都会观看网络视听内容,占比达到90%以上。
其中,有30%的用户每天都会观看。
- 设备选择:近70%的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网络视听内容,而只有不到30%的用户倾向于在电视上观看。
- 观看场景:用户最常在家中观看网络视听,占比达到70%以上。
其次是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工作场所。
3. 对网络视听内容的评价- 内容多样性:用户普遍认为网络视听平台的内容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得到了90%以上的用户认同。
- 内容质量:大多数用户对网络视听内容的质量评价为中等水平,只有少数用户认为质量优秀。
- 版权保护问题:近60%的用户认为网络视听行业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认为应该加大力度打击盗版。
四.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网络视听平台的用户主要集中在18-35岁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2019中国⽹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周结 中国⽹络视听节⽬服务协会2019年5⽉0102 0304 中国⽹络视听市场发展规模与格局短视频的发展:⽹络视频的⽣⼒军主要内容2018年度⽹络视听节⽬洞察 ⽹络视听内容的六个发展趋势05总结:2019视听报告的⼋个核⼼发现研究⽅法CN N IC电话调查数据深度挖掘:深度挖掘CN N IC第43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对⽹络视频⽤户的⼈⼝属性、使⽤⾏为等进⾏交叉分析和提炼整理,部分数据⾸次公开。
专家问卷调查:针对⽹络视听企业⾼管、从业⼈员、专家学者定向发放在线调查问卷,了解业内⼈⼠对⾏业发展的预判,共回收问卷752份。
专家深度访谈:邀请⽹络视频⾏业内专家进⾏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视频⾏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特点的看法,提⾼报告深度。
第三⽅数据合作及桌⾯研究:通过桌⾯研究的⽅式对⾏业公开信息、第三⽅数据公司的⾏业数据进⾏整合和梳理,并在交叉验证和加权处理的情况下使⽤。
QuestMobile监测⼤数据:协会委托QuestMobile采集移动端APP使⽤情况数据,通过多维度SDK组合矩阵进⾏数据拾取,结合运营商⽹关级数据。
数据周期:2018年1⽉1⽇-2019年3⽉31⽇。
PART01中国⽹络视听市场发展规模与格局(1) ⽹络视频⽤户规模达7.25亿;(2)市场规模为1871.3亿元,短视频市场同⽐增长744.7%;(3)BA T三⼤综合视频平台地位难撼动,芒果TV率先实现盈利;(4)头部平台内容付费超⼴告成营收主⼒;(5)短视频;(6)⽹络⾳频;(7)⽹络直播;(8)移动互联⽹使⽤⼤幅提⾼;(9)⽹络视听类应⽤场景化趋势显著;(10)互联⽹电视⾼速增长,前景可期R E A D M O R E(1) ⽹络视频⽤户(含短视频)规模达7.25亿7.1188.7% 87.5%2018年6⽉ 2018年12⽉2018年⽹络视频⽤户(含短视频)规模及使⽤率⽤户规模(亿)⽹民使⽤率7.25亿⽹络视频(含短视频)是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中国第⼆⼤互联⽹应⽤,⾼于搜索和⽹络新闻。
数字视听产业调研报告数字视听产业是指由数字技术支持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的制作、传输、存储、播放等一系列产业链的构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的普及,数字视听产业逐渐成为文化娱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字视听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首先,内容多样化。
数字视听产业的内容类型涵盖了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音乐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模式创新。
数字视听产业采用了多种模式,如付费内容、广告赞助、会员制度等,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再次,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视听产业将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提升观众体验。
数字视听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数字视听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其次,数字视听产业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增加了就业岗位。
此外,数字视听产业也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然而,数字视听产业也面临着盗版、内容重复、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和创新能力。
为促进数字视听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首先,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制度,打击盗版行为,保护创作者和产业的合法权益。
其次,鼓励和支持数字视听内容的创新和原创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良性的产业联动,推动数字视听产业的协同发展。
总之,数字视听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数字视听产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强版权保护、创新能力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数字视听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和娱乐享受。
中国的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7中国的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12月7日,2016中国的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在成都正式发布。
该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2.4%,在网络娱乐应用中排名第一位。
与2015年相比,网络视频用户增长1000万人。
报告显示,目前,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盒子等设备的使用率都在30%以上,网络视频收看设备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看,94.9%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收看视频节目,比去年增加了18.2个百分点;台式电脑的使用率为54.1%,排在第二位。
值得关注的是,使用智能电视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占比47.5%,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一倍以上,智能电视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
随着行业的发展,网络视频付费商业模式基本确立。
报告显示,过去半年内,35.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18.5个百分点。
电影、内地电视剧、综艺、新闻资讯节目是网络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
在问卷调查中,81.1%的网络视频用户过去半年内经常在视频网站看电影,68.5%的用户经常在网站上收看综艺节目。
相关资料:叫份外卖,再打开视频网站点一集综艺节目当“下饭菜”,这是不少白领的日常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5.14亿,其中94.9%的用户是用手机观看。
网络追剧、听音乐、看小说,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
在即将过去的2016年,通过网络观看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5.14亿,其中94.9%的用户是用手机观看。
12月7日,第四届中国的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2016年中国的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用重磅行业数据深度解读中国各个群体的网络视听习惯。
网络视频用户5.14亿手机成为收视“老大”无论是自制短视频,还是热播网络剧,在今年,至少有5.14亿人通过网络观看了各类视频节目。
Human Resources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 Plan目录第二章项目介绍 (3)一、项目背景 (3)二、项目简介 (3)三、公司介绍 (4)1. 公司介绍 (4)2. 团队介绍 (4)3. 组织机构 (4)第三章项目服务介绍 (5)一、服务介绍 (5)1. 短视频代运营 (5)2。
短视频创作 (5)3。
短视频电商 (6)4。
区域化短视频营销 (7)三、项目优势 (8)1。
内容垂直化、精准化 (8)2. 主体专业化 (8)3. 资源整合化 (9)五、盈利模式 (9)第三章市场与竞争 (9)一、短视频当前最火爆 (9)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0)三、行业竞争者 (10)第四章营销推广策略 (11)一、市场推广策略 (11)1. 代运营客户拓展 (11)2。
创造高品质作品 (11)3。
建立内容生产机制 (11)4. 关注大号和优质对标账号 (11)5. 利用抖音推广小号 (12)6。
高频次转发 (12)二、企业发展规划 (12)1。
业务拓展期 (12)2。
MCN发展期 (12)第五章融资计划 (12)一、融资计划 (12)1. 融资需求: (12)2. 资金用途: (12)3. 未来三年经营目标 (13)4。
投资回报: (13)第六章风险与对策 (14)第一章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半段崛起的内容表现形式,无论是资本还是巨头,其行业的发展无疑备受追捧。
抓住机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2019年5月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发布的《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
25亿,占整体网民的87.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6.48亿,网民使用率为78.2%,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占总上网时长的11.4%,超过综合视频的8.3%,成为仅次于即时通讯的第一大应用类型。
短视频行业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高速发展期,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时间较长的视频越来越缺乏耐心,而5分钟以内甚至十几秒的短视频却能够利用极少的时间观看,正好符合了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2020年第5期 总84期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1]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7.2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6.48亿。
总市场规模看,2018年中国短视频市场相较于2017年同比增长744.7%,短视频逐渐成为网络视频的生力军。
而不同于BAT三大综合视频平台的地位难以撼动,短视频市场呈现的“两超多强”格局仍有洗牌的可能。
在综合视频平台为抢占用户碎片化时间,短视频平台为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的情况下,各类内容平台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微综艺领域。
2016年明星定制微综艺《你好,是鹿晗吗?》、2017年话题访谈脱口秀《透明人》、2019年品牌定制微访谈节目《思念物语》等一批优秀的微综艺节目在流量和口碑上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内容平台、PGC公司、MCN机构等纷纷涌入,微综艺有望成为短视频转型的下一个风口。
由于目前我国微综艺市场尚处于发力阶段,学术界对微综艺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里输入“微综艺”进行查找,共得到32篇相关文献,大部分文章仍以普通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仅14篇文献是针对“微综艺”这一特定概念展开的研究。
剔除7篇栏目专访,在对剩下的7篇文献进行了梳理之后,决定从微综艺节目的概念特征、创作策略、营销模式以及受众分析四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
一、对微综艺节目概念特征的研究第一,杨鑫、王施瑜在《“以短制胜”微综艺迈入1.0时代》[2]一文中指出,“微综艺是时长15分钟左右的综艺节目形式,是由各大网络视频门户、网站提供平台,以短、精、快为传播特点的网综新形式”。
微综艺由于时长的限制,不同于传统综艺节目的横向延伸,而是对一个话题进行纵向挖掘,创作具有深度的内容。
第二,高文培在《互联网环境下微综艺的制作策略——以〈透明人〉为例》[3]一文中认为,微综艺是指时长在6—20分钟左右,具备快节奏、深度社交、话题度高等特征的综艺节目。
2019中国⽹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0102 0304 中国⽹络视听市场发展规模与格局短视频的发展:⽹络视频的⽣⼒军主要内容2018年度⽹络视听节⽬洞察 ⽹络视听内容的六个发展趋势05总结:2019视听报告的⼋个核⼼发现研究⽅法CN N IC电话调查数据深度挖掘:深度挖掘CN N IC第43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对⽹络视频⽤户的⼈⼝属性、使⽤⾏为等进⾏交叉分析和提炼整理,部分数据⾸次公开。
专家问卷调查:针对⽹络视听企业⾼管、从业⼈员、专家学者定向发放在线调查问卷,了解业内⼈⼠对⾏业发展的预判,共回收问卷752份。
专家深度访谈:邀请⽹络视频⾏业内专家进⾏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视频⾏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特点的看法,提⾼报告深度。
第三⽅数据合作及桌⾯研究:通过桌⾯研究的⽅式对⾏业公开信息、第三⽅数据公司的⾏业数据进⾏整合和梳理,并在交叉验证和加权处理的情况下使⽤。
QuestMobile监测⼤数据:协会委托QuestMobile采集移动端APP使⽤情况数据,通过多维度SDK组合矩阵进⾏数据拾取,结合运营商⽹关级数据。
数据周期:2018年1⽉1⽇-2019年3⽉31⽇。
PART01中国⽹络视听市场发展规模与格局(1) ⽹络视频⽤户规模达7.25亿;(2)市场规模为1871.3亿元,短视频市场同⽐增长744.7%;(3)BA T三⼤综合视频平台地位难撼动,芒果TV率先实现盈利;(4)头部平台内容付费超⼴告成营收主⼒;(5)短视频;(6)⽹络⾳频;(7)⽹络直播;(8)移动互联⽹使⽤⼤幅提⾼;(9)⽹络视听类应⽤场景化趋势显著;(10)互联⽹电视⾼速增长,前景可期R E A D M O R E(1) ⽹络视频⽤户(含短视频)规模达7.25亿7.1188.7% 87.5%2018年6⽉ 2018年12⽉2018年⽹络视频⽤户(含短视频)规模及使⽤率⽤户规模(亿)⽹民使⽤率7.25亿⽹络视频(含短视频)是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中国第⼆⼤互联⽹应⽤,⾼于搜索和⽹络新闻。
(2) 市场规模达1871.3亿元,短视频市场同⽐增长744.7%248.8 404.3641.5 728.8888.049.3 74.4228.5440.6516.219.055.3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4-2018年视频内容⾏业市场规模综合视频市场规模(亿元)⽹络直播市场规模(亿元)短视频市场规模(亿元)467.1亿元其他平台4.0%第⼆梯队9.2%第⼀梯队80.2%(3) BA T三⼤综合视频平台地位难撼动,芒果TV率先盈利第⼀梯队: 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第⼆梯队: 芒果TV、哔哩哔哩第三梯队: 乐视视频、搜狐视频、 PP视频、咪咕视频综合视频平台各梯队⽤户渗透率对⽐第三梯队6.7%综合视频平台的⼴告收⼊占⽐逐年下降,内容付费占⽐逐年提升。
2018年,爱奇艺会员服务营收为106亿元⼈民币,超过⼴告(93亿元⼈民币),成为营收主⼒。
8740万⼈ 爱奇艺订阅会员⼈数 (4)⽹络视频付费⽤户规模扩⼤,内容付费占⽐逐年提升73.4% 72.1%61.0% 57.7%49.0% 49.5%47.1%4.3%5.1%5.6%12.7%18.8%28.1%34.5%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2-2018年中国综合视频市场各业务营收占⽐⼴告收⼊内容付费版权分销其他8900万⼈腾讯视频会员⼈数200%优酷⽇均付费⽤户同⽐增长率42.4%爱奇艺会员服务收⼊占总营收(5)a 短视频⽤户规模6.48亿,半年新增5395万5.9474.1%78.2%2018年6⽉2018年12⽉ 2018年短视频⽤户规模及使⽤率⽤户规模(亿)⽹民使⽤率6.48亿其他平台5.8%第⼆梯队21.9%第⼀梯队54.2%(5)b 短视频市场两超多强,仍有洗牌可能第⼀梯队: 抖⾳短视频、快⼿第⼆梯队: 西⽠视频、⽕⼭⼩视频第三梯队:⼟⾖视频、波波视频、好看视频、微视、美拍、秒拍、快视频短视频平台各梯队⽤户渗透率对⽐第三梯队18.0%(6)a ⽹络⾳频⽤户破三亿,新⼀线城市使⽤率最⾼36.4%42.5% 44.5%38.6% 32.8% 33.4% 34.4%整体 ⼀线城市 新⼀线城市 ⼆线城市 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不同城市级别⽹民对⽹络⾳频的使⽤率(6)b ⽹络⾳频⽤户呈男性化、⾼学历特征男⼥19岁及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及以上⼩学及以下初中⾼中/中专/技校⼤专⼤学本科及以上⽹络视频⽤户 ⽹络⾳频⽤户 城镇 乡村⼀线城市 新⼀线城市 ⼆线城市 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其他平台1.6%第⼆梯队33.5%第⼀梯队62.8%(6)c ⽹络⾳频市场格局⼀家独⼤,圈层⽣态逐渐建⽴第⼀梯队: 喜马拉雅第⼆梯队: 荔枝、蜻蜓FM、企鹅FM第三梯队:猫⽿FM、考拉FM电台、开吧、阿基⽶德FM、听听⼴播、⼼理FM⽹络⾳频平台各梯队⽤户渗透率对⽐第三梯队2.1%(7)a 直播整体⾏业下滑,⽤户规模较2017年底减少2533万3.444.2247.1% 54.7%47.9%2016年 2017年 2018年2016-2018年中国⽹络直播⽤户规模及使⽤率⽤户规模(亿) ⽹民使⽤率3.97亿 (*未计算短视频平台直播业务)(7)b 直播⾏业下滑背景下,⽃鱼直播、⼀直播逆流⽽上第⼀梯队:⽃鱼直播、虎⽛直播、YY第⼆梯队:花椒直播、映客、企鹅电竞第三梯队:熊猫直播、触⼿直播、腾讯NOW直播、⼀直播*⽃鱼直播⽇活增16.9% ,⽇均使⽤时长增51.3%*⼀直播⽇活增57.6% ,⽇均使⽤时长增27.0%265.8278.32016年12⽉ 2017年12⽉ 2018年12⽉移动互联⽹⽤户⽉⼈均单⽇使⽤时长(分钟)(8) 移动互联⽹使⽤⼤幅提⾼,短视频贡献了整体时长增量的33.1%341.2分钟(使⽤总时长增量=2018年12⽉总时长-2017年12⽉总时长,增量占⽐=某细分⾏业总时长增量/移动⼤盘时长增量。
)(*未计算短视频平台直播业务)33.1%18.6%9.7%5.1%4.7%4.1%3.7%3.1%1.9%1.6%2018年12⽉⽤户⽉使⽤时长同⽐增量占⽐TOP10细分⾏业2018年12⽉,中国⽹民平均每天⽤⼿机上⽹5.69⼩时, ⽐2017年增加1个⼩时,其中20分钟⽤来刷短视频(9) ⽹络视听类应⽤场景化趋势显著综合视频短视频⽹络⾳频娱乐直播游戏直播0%5% 10% 15% 20%25% ⽹络视听类应⽤⽤户使⽤时段分布综合视频 短视频 ⽹络⾳频 娱乐直播 游戏直播使⽤时段分布:在统计周期(周/⽉)内,该类型APP 每个时段内活跃⽤户数或占⽐的平均值。
(10) 互联⽹电视⾼速增长,前景可期1.341.810.781.151.862016年 2017年2018年智能电视覆盖&激活规模(单位:亿)智能电视覆盖规模智能电视激活规模2.51亿8%12%17%24%29%36% 92%88%83%76%71%64%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智能电视&传统电视终端全国渗透率智能电视保有量渗透率(占终端)传统电视保有量渗透率(占终端)PART02短视频的发展: ⽹络视频的⽣⼒军(1)短视频⽐长视频看得更多;(2)短视频对新增⽹民的拉动作⽤最为明显;(3)⽤户变化趋势;(4) 短视频主要承担娱乐功能,优质内容是主导其发展的重要因素;(5)短视频推动知识普惠;(6)短视频成为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平台R E A D M O R E(1) 短视频逆袭成功,⽇均使⽤时长反超长视频综合视频短视频⽹络直播⽹络⾳频 0500,000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单位:万分钟 ⽹络视听类应⽤⽇均使⽤时长综合视频短视频 ⽹络⾳频 ⽹络直播(2) 短视频对新增⽹民的拉动作⽤最为明显新⽹民对⽹络视听应⽤的使⽤率53.2%43.9%34.6%12.8%短视频 综合视频 ⽹络直播 ⽹络⾳频(3) ⽤户变化趋势:a短视频忠实⽤户主要为90后、00后及学⽣群体0.00%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19岁及以下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整体⽹民 短视频⽤户 短视频忠实⽤户短视频⽤户年龄结构在校学⽣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作⼈员企业/公司管理⼈员企业/公司⼀般职员专业技术⼈员 商业/服务业⼀般职⼯ 制造业/⽣产型企业⼀般职⼯个体户/⾃由职业者农村外出务⼯⼈员农民退休⽆业/下岗/失业 短视频⽤户职业结构整体⽹民 短视频⽤户 短视频忠实⽤户(3)b 短视频⽤户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忠实⽤户五线城市占⽐较⾼0.0%5.0%10.0%15.0%20.0%25.0%30.0%⼀线城市新⼀线城市 ⼆线城市 三线城市 四线城市 五线城市整体⽹民 短视频⽤户 短视频忠实⽤户短视频⽤户各级别城市分布(3)c 短视频忠实⽤户性别占⽐出现反转,男性占⽐超过⼥性74.8% 73.4%79.2% 78.6%男 ⼥不同性别⽤户对短视频的使⽤率变化2018.6 2018.12 47.4%52.6%53.5%46.5%男 ⼥短视频忠实⽤户性别构成变化(3)d ⾼收⼊、⾼学历群体对短视频的使⽤率增长迅速60.7%80.8% 74.9%73.7%71.9%69.2%79.5% 81.0%83.6% 84.5%⼩学及以下初中⾼中/中专/技校⼤专⼤学本科及以上不同学历⽤户对短视频的使⽤率变化2018.62018.1267.5% 79.5% 72.8% 74.4%73.2%76.7%69.3%76.9% 75.9% 81.5% 85.2% 84.6%⽆收⼊ 1000元以下 1000元-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0元以上不同收⼊⽤户对短视频的使⽤率变化2018.62018.127.9% 30.2% 14.7% 21.7% 13.3% 12.2% 6.6%30.1%14.7%22.7%14.0% 12.1%⽆收⼊ 2000元以下 2001-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0元以上短视频⽤户个⼈⽉收⼊构成变化2018.62018.127.6% 36.5% 15.1% 18.4% 11.5% 10.9% 5.5%36.0%13.9% 19.5% 13.6% 11.5%⽆收⼊2000元以下 2001-3000元 3001-5000元 5001-8000元 8000元以上忠实⽤户个⼈⽉收⼊构成变化(3)e 短视频应⽤在中⽼年群体中加速渗透81.6% 80.0%76.1%63.5%54.5%79.7% 83.0% 82.0%76.0%66.7%19岁及以下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及以上不同年龄⽤户对短视频的使⽤率变化2018.62018.1224.7% 30.7% 25.4% 12.7% 6.5%20.6%28.6% 24.6%15.2% 11.0%20岁以下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短视频⽤户年龄构成变化2018.62018.1236.9% 34.9% 20.4% 5.5% 2.3% 33.2% 34.0%20.2%8.3% 4.4%20岁以下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短视频忠实⽤户年龄构成变化(4) 短视频主要承担娱乐功能,优质内容是主导其发展的重要因素60.9%47.0%27.9%20.6%18.8%优质的短视频内容及创作者在5G 、4K 、8K等新技术兴起的背景下,对短视频制播新技术的开发应⽤短视频⽣态体系的搭建针对短视频内容及平台相关政策法规 对于盈利渠道的拓展和维护未来⼀年内,主导短视频发展的重要因素75.3%51.3%28.1% 27.4% 25.4% 14.9% 12.0% 9.3%娱乐 社交 记录 电商 资讯 知识付费旅游 教育未来⼀年短视频承担的功能才艺 ⽣活 考学 职场母婴育⼉科普类6.5% 37.3%43.1%(5) 短视频推动知识普惠六⼤类知识短视频作者数量分布7.2%3.8% 2.1%385227248631235910203293151396113472科普类 考学 职场 母婴育⼉ ⽣活 才艺六⼤类短视频传播数据对⽐(⼀):粉丝过万作者的平均粉丝数358592164083 127732 125697 122580 98056科普类 母婴育⼉职场 ⽣活 考学 才艺六⼤类短视频传播数据对⽐(⼆): 117183833 3425 3704 4220 3707平均播放量与平均点赞量(6) 短视频成为政务和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平台1043495 394 329 263 250 249 234 210 195四平警事 中国军视⽹ 中国军⽹ 北京SWA T 冰城巡特警 共青团中央 桃⼭⽹警 中国陆军 我们的太空 我们的天空单位:万2018年粉丝量TOP10政务号793 659 496 453 262 250 213 209 182 165⼈民⽇报 浙江卫视 ⼈民⽹ 央视新闻 江苏卫视 湖南娱乐 芒果TV 环球⽹ 环球时报 中国⽹直播2018年粉丝量TOP10媒体号16.6%11.4% 9.8% 9.2% 7.7%法院 公安警察 ⽂化旅游 交通警察 地⽅发布2018年政务号TOP5领域PART032018年度 ⽹络视听节⽬洞察(1)⽹络剧;(2)⽹络综艺;(3)⽹络电影;(4)⽹络纪录⽚R E A D M O R E3950205379349295100 200 300400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2-2018年⽹络剧数量(1)⽹络剧:a 上新数量回落,“⼤众爆款”难寻283部30分钟以内 31-40分钟41-60分钟60部21.2%113部39.9%(1)b 短剧化、分账或成⾏业主流2018年⽹络剧时长分布110部 38.9%10集以内 11-20集 21-30集31-40集40集以上46部16.3%129部45.6%12部4.2%2018年⽹络剧集数分布67部23.7%29部10.2%短剧化:制⽚⽅不再依靠拖长剧情拉动经济收益;视频平台⽤户相对年轻,对内容节奏有更⾼要求,情节推进快的剧集更能吸引⽤户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