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第4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49.00 KB
- 文档页数:113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一河流地貌【归纳总结】1.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方法技巧】1.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 •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 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 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3 •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 方面判定: ① 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轴助线②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o o o o o O o o o o C I QloQ OCN5 4 3 2 1町吸于弯曲河岸姐葬河床謀軽 水流的冲刷*即G#为凸岸.沉积河 粉,D 岸为js% ,則拘施潦向是 直费甸北;育半球劇宜址 庫. AB祜寿直河岸处*荔河嫌 河床 找受地转備向力的越响,卸曲⑤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典题探究】【例i 】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⑵题。
:逊1零髙线(期)找*河販 (i )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峰林滑坡B. 冲积扇泥石流C.新月形沙丘 地震D. 火山锥火山喷发河流SiftA 流量平題*位于 湖泊的:E 游,B 位AB 月份河流L ]凹岸融凸岸堆枳n 一:湖泊③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④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北半球(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 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解析】甲处是位于山地与平原之间河谷谷口的冲积扇,是洪水活河流流出谷口时,水流速度 减慢,水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一课时)重点与考点:1.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认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探究学习主干知识:(一) 河流地貌的分类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地貌和 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与 作用有关。
(二) 河流侵蚀地貌的发育 1.2.河谷的发育过程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 发育而来。
3.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的河谷的差异发育初期的河谷的 面积比较 ,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成熟期的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重点解析:流水量加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典题解析:例 1 .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深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B例 2 .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据此回答河中有沙金,淘金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 此处考察对于河流侵蚀中的侧蚀.在河流的中下游,下蚀和溯源侵蚀减弱, 侧蚀作用增强在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因此要淘金,要在河流的凸岸找答案: B达标训练:1.有关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按成因,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搬运地貌两种B、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C、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D、河流地貌只存在于河流入海口处2、有关河流侵蚀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B、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C、侧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D、下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1.。
2.。
3.。
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知识梳理】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2)B、C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河道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3)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流出山口时,往往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处往往形成三角洲。
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2)b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c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便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
【重难讲解】1.河谷的发育过程分析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冲积平原的形成及特点分析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入海口时,流速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方法技巧河流侵蚀岸与沉积岸的判断方法(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教学设计一、授课目的1.掌握流水损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表示图,解析不同样阶段河流损害作用的差异。
3.认识流水积聚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二、自主学习河流损害地貌与积聚地貌1.河流地貌(1)分类: _________地貌和 _________ 地貌。
(2)成因:主要与 ________有关。
2.河流损害地貌:(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_____形成损害地貌。
(2)形成①初期:河流浪差,流速,损害作用以向___和向_____损害为主,使河谷不断__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②中期:河流浪差变,河流向的损害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损害作用加强,河流在 __岸损害,在 ___岸积聚,使河流更为波折,河谷被_____。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河流积聚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①洪积平原(山前)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流变得广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积聚,形成_______ ,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在 _____损害, _____积聚形成水下积聚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_______ 。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荒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在河流入海处 , 水下坡度和缓,河水流速______,泥沙积聚在_________,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研究谈论模拟实验一 .模拟河流损害作用的不同样种类(1)实验资料:必然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2)实验步骤:①将塑料盒呈必然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必然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凑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灌溉水流,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目的定位]知识与技艺:1、看法河流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构成与开展进程。
2、以河流地貌为例,剖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影响。
进程与方法:1、经过模拟实验看法河流腐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构成与开展进程,培育入手才干。
2、经过读景观图片和表示图剖析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培育读图才干,培育实际联络实践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河流地貌景观图的阅读,提高先生天文审美情味。
2、经过探求各种河流地貌的成因,激起探求天文效果的兴味和动机,养成求真务虚的迷信态度。
[中心打破]一、河流腐蚀地貌1、河流的腐蚀作用溯源腐蚀下蚀侧蚀腐蚀方式溯源腐蚀下蚀侧蚀方向作用2V型谷U型谷槽型谷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普通散布在河流的下游?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构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自主练习]一、选择题(2021·上海静安区调研)以下图为〝某地域自然景观散布表示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称号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腐蚀平原2.P处堆积作用最清楚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3.(2021·广东文综)三峡大坝下游左近河床某测点,堆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以下图),其成因是()A.腐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腐蚀作用D.堆积—固结成岩作用4.(2021·广东文综)以下关于河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腐蚀B.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C.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D.自下游向下游流量逐渐添加(2021·广安质检)某研讨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状况,并绘成该河段表示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表示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5~6题。
5.甲图中AB段河流()A.由西北流向西北B.由东流向西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6.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F岸对应C岸,以腐蚀作用为主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D.E岸对应D岸,以腐蚀作用为主(2021·广东天文)〝莫问沧海事,但看桑落洲。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填一填)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应的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不同。
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2)冲积平原的类型及形成。
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
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聚落规模⎩⎪⎨⎪⎧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
(看一看)[教材P79~80活动]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冲)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
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
3.不能。
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教材P81活动](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2)B 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 地聚落位于两河流的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 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比较理想的环境。
(做一做)1.判断题(1)河流堆积地貌只能形成于河流中下游。
( × )(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在河谷发育中只有侵蚀作用,而无搬运和堆积作用。
编号:GSWHDLBX1----017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重点知识: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难点知识: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知识梳理一、河流侵蚀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照_______,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______________有关。
(一)侵蚀地貌时期(部位)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_____和向______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型谷中期(中游)向____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_____岸侵蚀,_____岸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_____型谷思考:1.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观中有“攻位于讷”(讷: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这种风水观有其科学性吗?2.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二)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____________减弱的情况下,会________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_____________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类型。
部位(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当水流流出_______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_______,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________,河流搬运的物质在________沉积下来,形成_________地貌________________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________,堆积物颗粒由______变_____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在_____堆积,形成____________。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1.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自主学习】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 时期 (位置)作用过程地貌类型发育初期 ( ) 以向 和向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和 。
型谷中期 ( ) 向 的侵蚀作用减弱,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侵蚀, 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变宽成熟期 ( )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型谷【难点解析】: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2、如何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2),使乙岸不断崩落。
由于乙岸表层水流堆积,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底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侵蚀的物质带到甲岸堆积,从而形成凹岸侵蚀,凸岸(甲)堆积。
【探究合作】:读右图回答:河流a 、b 、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 、a —①B 、b —②C 、c —③D 、a —②图1图2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 .黄河三角洲B .崇明岛C .黄土高原D .河谷2.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 侵蚀较重的是( ) A .①③⑤B .①④⑤C .②③⑥D .②④⑥ (二)、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 减弱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 、 和 三种类型。
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山区(山麓地带) 当水流流出 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 ,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 ,河流搬运的物质在 堆积下来,形成 地貌。
探究案预习案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认识河流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能够说出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分布,说明其形成过程。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P77-P79的图文材料,完成导学案预习案部分,并构建知识体系。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 河流地貌 1. 分类: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地貌和 地貌。
2. 成因: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作用有关。
(二) 河流侵蚀地貌 1、定义: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形成侵蚀地貌。
2、分类: 时期(河流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河谷形态)发育初期 (上游山地) 侵蚀作用以向 和向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 和 。
型谷发育中期 (中游) 向 的侵蚀作用减弱,向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 侵蚀, 堆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 (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型谷(三) 河流堆积地貌1. 定义: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 减弱的情况下,会 下来而形成。
2. 分类:名称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洪积—冲积平原 (图__)水流流出山口,地势__________,河道_______,水流速度 ,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 。
其不断扩大而联合,形成 。
以谷口为顶点呈____,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_____,堆积物颗粒由____变___ 河漫滩平原 (图丙) 河流中下游地区,_____作用加强,河流在 岸侵蚀,在 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在____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图__)河流到达海洋入口时,水下坡度______,加上________作用,流速____,河流携带泥沙便会堆积在______前方,形成 。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
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
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识记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类型。
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重难点)3.应用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阅读教材P77~P80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处泥沙堆积而成正误判断:(1)河流下游以堆积地貌为主,没有侵蚀地貌。
(×)【提示】只要有河水流动的地方,就有侵蚀地貌的存在。
(2)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提示】长江三峡是长江切开巫山山脉而形成的河流侵蚀谷地。
(3)三角洲地貌都出现河流入海口处。
(×)【提示】河流入海口处或河流入湖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地貌。
教材整理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阅读教材P80下部至P8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相对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类型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种类型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点与难点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应用。
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一、河流侵蚀地貌阅读教材P77图4.17三幅图,思考相关问题:(1)?(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河谷发育和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外力作用?(①②③)。
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请你结合示意图用简洁的语言描述。
读右面“河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指出A、B、C、D分别是什么岸。
(2)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简述原因。
(3)图中A、B哪一处适宜建港口?哪一处适合淘金?为什么?二、河流堆积地貌阅读教材P78图4.18,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成因分析洪积—冲积平原和河漫滩平原以及三角洲的地貌特点是什么。
请填写下表:2.黄河三角洲的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黄河三角洲能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推进?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阅读课本,完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表格。
(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地区分别分析)(2)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为。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
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概况[中小学复习资料]
(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
[中小学复习资料]
(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
(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④______”型。
[中小学复习资料]
3.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的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
(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的
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
2.有利条件
(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为聚落提供丰富的⑭______产品。
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的威胁。
我的疑惑[中小学复习资料]
1.
2.[中小学复习资料]
3.
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的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的内弯环抱处,为凸岸)。
如下图所示:
1.教材中阐明的河流的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
[中小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复习资料]
2.“河谷的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的形式加以表示?
[中小学复习资料]
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中小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复习资料]
4.说明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
[中小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复习资料]
[中小学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