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34
1. 色彩感知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人们通过色彩感知世界,表达情感。
色彩可以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指白色、黑色和各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而有彩色则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感受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个人经验、心理状态等。
2. 色彩混合色彩混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以获得新的颜色的过程。
色彩混合有两种基本原理: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指通过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不同比例叠加来混合颜色,而减色混合则是通过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三种基本颜色的不同比例叠加来混合颜色。
在色彩混合过程中,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都会发生变化。
3.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放在一起,比较其视觉效果的过程。
色彩对比可以产生鲜明的视觉感受,如颜色和明度的对比可以使色彩更加鲜艳,色相和灰度的对比可以增强色彩的层次感,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则可以产生冷暖、轻重等感觉。
4. 色彩调和色彩调和是指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以获得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的过程。
色彩调和可以通过颜色调和和氛围调和来实现。
颜色调和是通过调整色彩的亮度、饱和度和色调来使颜色和谐,而氛围调和则是通过整体色彩的搭配和布局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5. 色彩心理色彩心理是指色彩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心理反应,如红色可以让人感到兴奋、热情,蓝色则可以让人感到平静、安详。
形状也是影响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如圆形可以让人感到柔和、舒适,而三角形则可以让人感到尖锐、紧张。
在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色彩心理的影响,以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作品。
6. 色彩模式色彩模式是指计算机中用于表示颜色的标准方式。
最常见的色彩模式有RGB、CMYK和Lab 等。
RGB模式是一种加色混合模式,它将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不同比例地混合在一起,以得到各种颜色。
CMYK模式是一种减色混合模式,它将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三种基本颜色不同比例地混合在一起,以得到各种颜色。
色彩初学知识点总结图文一、色彩的基本属性1. 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是由三要素组成的,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如红、黄、蓝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深浅;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即灰度。
这三要素共同构成了色彩的特性和变化。
2. 色彩的分类根据色相的不同,色彩可以分为三原色、三次色和六次色。
三原色是指红、黄、蓝,它们是其他色彩的基础;三次色是指由三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如橙、绿、紫;而六次色则是指橙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黄橙六种色彩。
3. 色彩的对比在色彩的组合中,对比是非常重要的。
对比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是指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如红和绿、黄和紫等;明度对比是指明暗程度的对比,如浅色和深色之间的对比;纯度对比是指鲜艳和黯淡之间的对比。
对比的运用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增强色彩的表现力。
二、色彩的基本理论1. 色彩的色轮色轮是色彩组合的基础工具,它将所有的色彩按照其色相进行了排序。
常用的色轮有传统色轮和现代色轮两种。
传统色轮将色彩分为三原色、三次色和六次色,而现代色轮则是将颜色分为主色、辅色和中间色。
2. 色彩的色彩搭配色彩的搭配是指将不同色彩组合在一起,以达到视觉和情感上的和谐。
常见的色彩搭配包括对比色、类比色、同色系搭配等。
对比色是指色相完全相反的两种颜色,如红和绿;类比色是指色相相邻的两种颜色,如绿和黄;同色系搭配是指一种颜色的不同明度和纯度组合。
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红色代表热情、活力和力量,黄色代表明朗、活泼和愉悦,蓝色代表沉静、冷静和安定,绿色代表生机、平和和安宁,紫色代表神秘、高贵和浪漫。
三、色彩的应用1. 美术创作在绘画、插画等美术创作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
2. 设计领域在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色彩的运用更是至关重要。
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情绪体验。
色彩基础必学知识点1.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
- 色相:指色彩的名称,如红色、蓝色、黄色等。
-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较高的颜色称为亮色,明度较低的颜色称为暗色。
- 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度,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称为鲜艳色,饱和度较低的颜色称为灰色。
2. 色彩的主要分类:- 基本色:红、蓝、黄,是色彩立体空间的三个基准点。
- 次要色:由相邻两个基本色混合而成,如橙、绿、紫。
- 范围色:介于基本色和次要色之间的色彩,例如青色、品红色。
- 冷暖色:冷色调的颜色偏向蓝色和绿色,如冷蓝、冷绿;暖色调的颜色偏向红色和黄色,如暖红、暖黄。
3. 色彩的应用原理:- 色彩搭配原理:基于色彩的互补、对比、相似、同色相邻、同色相对等原则,进行色彩的组合和搭配,以达到表达特定情感或实现特定效果的目的。
- 色彩心理学:研究色彩对人们心理和情感产生的影响,不同颜色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比如红色引起激动和兴奋,蓝色引起冷静和沉稳等。
- 色彩模式和色彩空间:常用的色彩模式有RGB模式、CMYK模式、HSV模式等,色彩空间包括色彩立体空间(L*a*b*C*h*)和色彩圆形空间(RGB亮度空间、HSV圆柱空间)等。
4. 色彩的文化和象征意义:- 不同文化对颜色的理解和象征意义可能存在差异,如红色在中国象征喜庆和幸福,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象征危险和警告。
- 色彩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在标志设计中常用于表示力量和活力,蓝色常用于表示稳定和可靠性。
总之,色彩基础知识对于美术、设计、广告等领域的从业人员尤为重要,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原理,能够有助于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的作品。
色彩知识,色彩的基础知识一、色彩分类:1.无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黑和白,以及各种纯灰色。
试将纯黑逐渐加白,使其由黑、深灰、中灰、浅灰直到纯白,分为11个阶梯,成为明度渐变。
从最亮的白色开始,依次为白、亮灰、浅灰、亮中灰、中灰、灰、暗灰、黑灰、黑等。
2.有彩色系无彩色有明有暗,表现为白、黑,也称色调。
有彩色表现很复杂,但可以用三组值来确认。
其一是彩调,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和亮度;其三是色强,也就是纯度和彩度,这就是色彩的三个属性。
3.特别色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类色彩在使用时的效果不同于以上两种色彩,具有特殊性,被称为特别色,比如金色、银色、荧光色。
此类色彩的提出,是为了适应现代设计和印刷的发展,丰富设计师的表现方式和设计效果。
二、色彩分析理解和运用色彩,必须掌握进行色彩归纳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属性。
1.色相色相是有彩色的一种属性,是指色彩的相貌,确切的说是以波长来划分色光的相貌。
12基本色相,按照光谱顺序依次分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
2.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光亮程度,所有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光亮。
其中,亮色被称为高明度,暗色被称为低明度。
无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白色,明度最低的是黑色,其中的灰色按照顺序,明度依次降低。
在表现上,明度越高的色彩,月给人一种轻、淡、薄的感觉。
明度越低的色彩,越给人一种重、浓、厚的感觉。
3.纯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程度,也就是说,纯度是指深色、单色等色彩鲜艳度的判断指数。
随着纯度降低,就会变换为黯淡的,没有色相的色彩。
纯度降到最低时就会失去色相,变为无彩色。
同一色相的色彩,不掺杂白色或黑色,则被称为纯色。
在纯度中加入不同明度的无彩色,会出现不同的纯度。
在七色中除了各有各自的最高纯度外,它们之间也有纯度高低之分。
红色纯度最高,而青绿色纯度最低。
4.色调色调是色相饱和度、纯度之间的关系,表现色彩程度。
色彩基础知识一、色彩的构成色彩一般分为无彩色和有彩色两大类。
无彩色是指白、灰、黑等不带颜色的色彩,即反射白光的色彩,如图1。
图1有彩色是指红、黄、蓝、绿等带有颜色的色彩,如图2中的色彩。
原色:是指无法用其他颜色混合得到的颜色,即第一次色。
理论上讲原色只有三种:红,黄,蓝。
印刷中三原色是红,黄,青。
是构成其他颜色的母色。
原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出却可以调配出其他任何颜色。
间色:三原色中任何两种混合产生的颜色称为间色,又称第二色。
间色也是三种:橙、绿、紫。
补色:在色环上,相对的两种颜色(即:在同一条直径上的两种颜色)为一组补色,如:红和绿,橙和蓝,黄和紫都是补色。
补色的对比十分强烈,视觉上给人不和谐的感觉。
补色的组合可以使人感觉红的更红绿的更绿,虽然不和谐,但如果运用得好的话也可以很漂亮,给人视觉冲击力很强,如果运用得不好,就会给人俗气,刺眼得感觉。
对比色:如与指定的某色,依色环度大约成108度至144度之间的相对,在此范围内的所有色相称为对比色系。
同类色:指色素比较相近得不同颜色,如:大红,朱红,玫瑰红,深红等颜色。
邻近色:邻近色是指在色环上相邻得各种颜色,如:黄绿,黄,橙黄,橙等。
二、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得相貌,也就是色彩最显著得特征,又叫色名,色种等。
生活中得各种色彩都有自己具体得面貌,因此也就有了不同得名称,如:海蓝,天蓝,孔雀蓝等等。
色彩得明度是指色彩本身得明暗深浅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指色彩得黑白程度。
色彩得纯度又称色彩得饱和度,是指色彩本身得鲜艳程度。
色调:色调就是一幅画得总的色彩倾向性。
由若干块占主要面积的色彩所决定的。
色调从色相上分,可以有红调子,绿调子,紫调子等;从明度上分可以有亮调子,暗调子等;从纯度上分,可以分为艳调子,灰调子等;从色性上,又可以分为暖调子,冷调子等三、色彩的特性1、色彩的冷暖物体通过表面色彩可以给人们或温暖或寒冷或凉爽的感觉。
一般说来,温度感觉是通过感觉器官触娱物体而来.与色彩风马牛不相及。
色彩入门基础知识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 色彩的产生- 色彩是通过光的折射、反射等物理现象产生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吸收了一部分光,反射了另一部分光,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就是被反射光的颜色。
2. 三原色- 色彩中有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 光的三原色是红(Red)、绿(Green)、蓝(Blue),简称RGB。
这三种颜色的光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颜色。
例如,等量的红、绿、蓝混合在一起会形成白色光。
-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蓝(青)。
这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很多颜色,但与光的混合原理不同,颜料混合是一种减色混合,例如,品红和黄色混合得到红色,黄色和青色混合得到绿色,青色和品红混合得到蓝色,而品红、黄、青混合在一起会接近黑色。
二、色彩的属性1. 色相(Hue)-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的名称就是色相的体现。
它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不同波长的光产生不同的色相感觉。
2. 明度(Value)-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在无彩色系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而在有彩色系中,黄色明度较高,紫色明度较低。
通过在一种颜色中加入白色可以提高其明度,加入黑色则会降低其明度。
例如,在红色中加入白色会得到浅红色,加入黑色会得到暗红色。
3. 纯度(Chroma)- 纯度也叫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
纯度最高的颜色是原色,随着其他颜色的混入,纯度会降低。
例如,纯红色的纯度很高,当在红色中加入少量白色或黑色时,虽然明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纯度也会降低,颜色变得不那么鲜艳。
三、色彩的混合1. 加法混合(光的混合)- 如前面提到的光的三原色混合就是加法混合。
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它们的能量相加,混合后的颜色会更明亮。
例如舞台灯光的混合效果,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叠加可以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效果。
色彩基础知识蓉- 2006-01-26 16:41:27 阅读:32351. 什么是色彩?色彩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从大自然中的天空、大地、山川、河流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它无时不有,它无处不在,可以说是我们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了。
但是,如果认真地问起来,请你准确、科学地讲讲色彩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形成的?可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答出来的了。
原来,色彩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物体天生所固有的,自然界中所有物体的颜色都是物体本身吸收和反射光波的结果。
当英国大科学家牛顿于1676年用一只三棱镜将太阳光分离出五颜六色的色彩光谱时,人们才第一次真正认清了色彩产生的原因;人们才知道白色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波组成的,见下图。
当我们说:“这只杯子是红色的。
”实际是杯子表面分子吸收了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而仅仅反射红颜色光波的结果。
——个物体当它吸收了光波中的其它颜色,而唯独反射某一种颜色的光波时,这个物体就会呈现它反射出的颜色。
全反射的呈现白色,而黑色则是对光波全吸收的结果。
物体呈现颜色是光线照射的结果,光产生了色彩。
光是色彩之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的世界,实际上都是光的杰作。
2:色彩的情感象征色彩的情感象征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变化,能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观感。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也逐渐形成了某些特定的含义、感受和心理反映。
比如在生活中,白色往往给人以纯洁、高雅的感觉;绿色象征生命、青春与和平;黄色、红色给人以华贵、热情、温暖的感觉,蓝色给人以宁静、清凉的感受;黑色则往往用来表现庄严、肃穆与深沉的情感。
当然,这些象征性的具有奉富感情色彩的颜色观念也会随着民族传统、欣赏习惯、文化修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映。
比如;黑色、白色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是人们哀悼死者时所穿的丧服颜色;在欧美则被做为高雅、庄重的婚纱或礼服的颜色;在罗马,最有权威的教皇的礼服也是白色的;而在中国,黄色才是皇帝富贵与最高权威的象征;在许多原始部落,红色往往象征着天地之神。
这些情感的产生,并不是色彩本身的功能,而是人们赋予色彩的某种文化特征。
使某种颜色具备某些含义和象征,久而久之,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人们在观察色彩时往往是受着这些心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左右,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色彩感受。
色彩的这种情感象征.会使人们对颜色产生不同的好恶。
同时也给画家们利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气氛提供了方便。
世界著名大画家毕加索在运用色彩来表现情感方面就有“蓝色调时期”、“玫瑰色时期”、“黑人时期”等来体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表现风格。
人们对于色彩的所谓冷暖的感受也是从这种色的情感象征中演变而来的。
所以充分认识、理解和运用色彩的这种情感象征性,对于我们熟悉和掌握色彩的规律来进行绘画是十分重要的。
3:光源色、固有色与环境色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一切物体的颜色都是由于光线照射的结果。
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习惯把物体在正常日光下呈现的颜色叫“固有色”,以此同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光源色”相区别!a:固有色:指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的色彩。
如红花、紫花、黄花等等色彩的区别。
b:光源色,指某种光线(太阳光、月光、灯光、蜡烛光等)照射到物体后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
比如同是阳光,早晨、中午、傍晚的色彩也是不相同的,早晨偏黄色、玫瑰色;中午偏白色,而黄昏则偏桔红、桔黄色。
阳光还因季节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夏天阳光直射,光线偏冷,而冬天阳光则偏暖。
光源颜色越强烈,对固有色的影响也就越大,甚至可以改变固有色。
比如一堵白墙,在中午阳光照射下呈现白色,在早晨的阳光卜则呈淡黄色,在晚霞的照射下又呈桔红色,在月亮下则呈灰蓝色。
所以光线的颜色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变化,光源色在色彩写生中尤为重要。
图1:在室内自然光的条件下,由于天光的影响,物体的色调偏冷。
图2:光源改变为普通灯泡后,画面变成了暖色调。
图3:主要光源略微偏绿,整个画面调子随之改变。
c: 环境色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围的物体上。
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
另外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
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
也大大丰富了画画的色彩。
对此,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由于背景色彩的改变,几个水果的颜色也呈现不同的变化,在以上三幅图中(依次为A、B、C图),A图中苹果与玫瑰红背景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B图中的水果受黄色衬布的影响,颜色偏暖;C图则较冷。
4: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
自然界中色彩的种类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
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等颜色的种类变化就叫色相。
如下图: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
颜色有深浅、明暗的变化。
比如,深黄、中黄、淡黄、柠檬黄等黄颜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样,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红颜色在亮度上也不尽相同。
这些颜色在明暗、深浅上的不同变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一一明度变化。
色彩的明度变化有许多种情况,一是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如:白比黄亮、黄比橙亮、橙比红亮、红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种颜色中加白色,亮度就会逐渐提高,加黑色亮度就会变暗,但同时它们的纯度(颜色的饱和度)就会降低,三是相同的颜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
见下彩图。
图中罐子明度最高,其次为杯子中亮的部分和水果,明度最低的部分是衬布的暗部。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
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
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
原色中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即降低、变灰(如图1)。
物体本身的色彩,也有纯度高低之分(如图2),西红柿与苹果相比,西红柿的纯度高些,苹果的纯度低些。
图15:关于色调的解释色调指的是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是大的色彩效果。
在大自然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同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罩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天迷人的金黄色所笼罩;或被统一在冬季银白色的世界之中。
这种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某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彩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色调变化是丰富多样的,概括起来,色调的形成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光源:同样的物体如果在暖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就会统一在暖色调中;如果在冷色光线照射下,物体又会被统一在冷色调中。
当光线带有某种特定的色彩时,整个物体就被笼罩在这种色彩之中。
在戏剧舞台上,不同颜色的灯光对舞台色调的影响就是光线决定色调最明显的例子。
2:固有色;物体固有色对色调也起着重要作用。
也可以说固有色是决定色调最基本的因素。
例如:一片山林在春天时呈现出一片嫩绿的色调;而秋天则呈现出一片迷人的金黄色调,冬天叶落草枯则呈现出一片灰褐色调。
这些色调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变化。
我们说某幅画是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或黄色调的,指的就是组成画面物体的固有色,就是这些占画面主导地位的颜色决定了画面的色调。
3:高调与低调:主要指色调中颜色的明度和亮度的对比。
在对一幅画的色调进行构思设计时,同样是绿色调可以有高调和低调之分,同样是冷色调或暖色调也可以有高调和低调的区别。
高调绘画的色彩亮度高,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弱(明暗反差小),画面特点是清淡、高雅、明快。
而低调绘画在色彩上用色浓重、浑厚、亮度低,色彩的明暗对比强烈,画面特点深沉、结实,富于变化。
色彩明暗对比的不同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变化。
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绘画中色调的形成与变化,在实际绘画过程中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来为我们的绘画服务。
光源、冷暖、固有色、明暗对比这些因素是我们学习掌握色调的中心问题。
6:写生色彩和装饰色彩的区别①装饰色彩装饰色彩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
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
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是人们对色彩欣赏的一种需要.见彩图。
人们在生活中可以从大量的日用品、工业晶、工艺晶、现代建筑等等各个领域中充分领略装饰色彩的无穷魅力。
·装饰色彩更多的应用在图案设计、装饰壁画、工艺美术、国画、民间艺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家具日用品等众多方面,可以说在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里,它几乎无所不在,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对于装饰色彩最为熟悉,在现代文明中成长起来的人,最早接触的并不是大自然,而是房屋建筑、家具、玩具等生活日用晶,人们的色感最初也是通过最早接触的这些物品的色彩而培养出来的。
所以人们对于固有色与装饰色有着某种最为敏感的直觉,并逐渐发展成为自己的色彩审美情趣和标准,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许多色彩观念。
这些因素既给人们以后学习写生色彩打下了一些色彩基础,但同时也是许多人在写生色彩训练时,摆脱不掉固有色与装饰概念色影响的重要原因。
②写生色彩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不同,它是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的.它不仅仅研究物体的固有色,而是整体的表现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所有色彩关系。
写生色彩是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因此,评价一幅写生色彩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看它是否准确,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对象的色彩关系。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写生色彩更多的偏重于再现客观自然的真实色彩关系.而装饰色彩则更多的偏重于表现色彩的抽象装饰效果。
一个是客观真实的再现,一个是主观审美需要的表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追求,便造就了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与风格.所以不能用装饰色彩的标准来衡量写生色彩绘画作品,同样也不能用写生色彩的标准来评论装饰色彩的效果.二者有不同的标准和规则,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做为画家,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借鉴融和二者的某些特点,追求创造某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则是容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初学色彩的美术爱好者,应把重点放在写生色彩的学习训练上,写生色彩可以全面培养与提高我们的色彩感觉能力,并且可以使我们从更高层次上去观察、理解、欣赏装饰色彩。
写生色彩追求的是在画面中表现出物体在一定光线下和在特定环境中色彩之间的综合效果。
光与色是主要的研究对象,所以人们把这种写生绘画叫做“外光画派”。
外光画派突破了传统古典画派的束缚,把绘画从画室中解放出来。
它强调光线对于色彩的影响,追求从大自然中获取色彩的第一感受,大大丰富了色彩理论与色彩绘画的表现力,也可说,是“外光画派”真正创立了写生色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