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构图的基本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2
[转] 构图的基本原则(1)在设计上,首先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是色彩和构图,所以,这才是我们的重点,而照片人物是根本,经常看到一些设计师在对一组作品里某个局部去拼命做效果,结过效果出来了也破坏了画面和谐了。
构图模式,主为大、为实、为近、为重、为艳等,简单的说就是最醒目的一个空间,视觉营造可以多使用黄金线对一些元素进行分割,经典的有9方格空间处理…………构图的基本原则:1。
关于对称又称对等,均齐,是事物中相同或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
有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表现,基本形式分为完全对称和相似对称两种。
它是平衡法则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形式美的核心。
2.关于比例指事物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彼此之间包含着匀称性,一定的对比,是和谐的一种表现。
失调的比例会产生不舒适感,甚至是畸形感。
3.关于节奏节奏变化与整齐,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对形式美中对称,平衡,整齐,对比,比例,虚实,宾主,参差,节奏等规律的概括。
“多样”是丰富的事物运动发展产生的结果,是变化律的体现;“统一”则是同化性质运动的结果,是同一律的体现。
“多样统一”平衡了事物的对立面,又保持事物的丰富性,在具体运用中,强调的是对各要素“度”的微妙把握,而使事物的关系达到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4.空白与空间的表现空白空间要富于表现力,需要不对称的设计方法,把一个要素放在中间,会扼杀空白空间的表现力,因为图形的位置处于中间,就没必要形成形状有趣的虚空间。
把图形偏离一边,甚至是一直排到最边缘,可激活空白空间,尤其当空白空间的位置很大时,如果空白空间安排得当,版面上所有要素看上去都会感觉很好,但如果你在版面上安排的都是实体要素,那么空白空间几乎就没有必要起到任何作用了,这些在设计中是不可言喻的道理。
5.整体性与协调性相册构图排版设计是传播信息的桥梁,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须符合主题的思想内容,这是排版设计的根基。
只讲表现形式而忽略照片内容,或只求内容而缺乏艺术表现,版面都是不成功的。
美术规律知识点总结美术规律是指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和原则。
它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对美学理论的具体体现。
掌握和运用美术规律对于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术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一、色彩规律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艺术家运用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创造氛围、构图等。
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其本质是光的属性。
在色彩的运用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律需要遵循: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色彩对比中,最常见的是冷暖对比和对比色的运用。
冷色与暖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对比色是指色相对的两种颜色,例如红绿、黄紫等。
对比色的搭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往往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2. 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来构图、表现光影效果。
色彩的明度关系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对于绘画的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3. 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在绘画中,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可以表现出色彩的鲜艳或是柔和。
色彩的饱和度是影响画面氛围和色彩的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二、构图规律构图是指画面上物体的分布和布局。
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塑造画面的形式和空间感,构成画面的整体结构。
构图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古希腊的一种美学原理,也是构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按照黄金分割法,画面被分割成相对比例的区域,使画面更具有动态平衡和美感,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对角线,使画面具有动感和张力,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对角线构图法常用于人物画和风景画中。
3. 透视法透视法是通过透视原理表现三维空间在二维画面上的方法。
在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透视方法来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三、形态结构规律形态结构规律是指绘画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构图的艺术构图是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决定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传达的信息和观众的体验。
通过合理的构图,艺术家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构建有趣的视觉层次和平衡感。
本文将探讨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不同艺术创作中。
1. 构图的基本原则1.1 平衡平衡是构图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它指的是在画面中分配元素的权重,使其呈现稳定和谐的效果。
平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指在画面中沿着中轴线将元素均匀分布,左右对称。
这种平衡形式能够传递出一种稳定、整齐和严谨的感觉。
•不对称平衡:指在画面中通过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等方式分配元素的权重。
这种平衡形式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动态和有趣的效果。
1.2 重点重点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明确的重点,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关注于艺术家想要强调的部分。
重点可以通过大小、颜色、形状、对比等方式来实现。
•大小:较大的元素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在构图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元素的大小来制造重点。
•颜色:鲜艳的颜色通常会吸引视觉注意力。
在画面中使用明亮的颜色可以制造出明显的重点。
•形状:与周围元素的形状对比,特殊形状的元素容易成为重点。
•对比:在画面中使用对比可以突出特定元素。
例如,黑白对比、明暗对比等。
1.3 节奏节奏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可以通过重复、间隔和变化来实现。
艺术家可以通过合理地布置元素,使作品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感。
•重复:通过重复相似的元素,可以创造出一种连贯统一的效果。
•间隔:通过适当的间隔,可以在作品中创造出一种平衡和节奏感。
•变化:通过改变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可以产生节奏上的变化,使作品更加有趣和生动。
2. 构图的技巧2.1 视觉路径视觉路径是指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视线的流动路径。
艺术家可以通过合理地布置元素,引导观众的目光,使其按照某种顺序浏览画面。
•对角线:斜对角线是一种常用的视觉路径,观众的目光往往沿着对角线往返移动。
平面构图原则构图就是,合理的处理点、线、面这三者的组合关系,三种元素的相互结合与相互转换之间就构成了世界上最好的设计。
点点的概念是不同的,点从不同层面上看,有不同的意味,比如在几何学中的点,它就是一个位置固定的点没有面积,是一个抽象概念。
从视觉角度分析,在会绘画、设计中点是可视的;生活中的概念就更不同,一个球、月亮、太阳都可以看做是一个点,所以说在平面设计中点是一个相对概念。
不同得点有不一样的效果,当画面上有一个点时,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两个同样大的点,并各自有它的位置时,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当两点的大小不同时,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视线会逐渐地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最后集中到小的点上,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当空间中的三个点在三个方向平均散开时,点的视觉作用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画面就会显得很零乱,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画面就会显得很平稳、安静并产生面的感觉。
只是一种视觉心理反应造成的。
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
居中会有平静、集中感;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位置偏下时,画面会产生安定的感觉,但容易被人们忽略。
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时,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点的构成方法1.不同大小、疏密的点混合排列,可以成为散点式的构成形式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进行有序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6.不规则的点能形成活泼的视觉效果平面构图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构图法则如下。
1.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
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
古代杰出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2.主从与重点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
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这些都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而一律对待的。
它们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
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中看,主从处理采用左右对称构图形式的建筑较为普遍。
对称的构图形式通常呈一主两从的关系,主体部分位于中央,不仅地位突出,而且可以借助两翼部分次要要素的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主从关系异常分明的有机统一整体。
如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对称构图形式的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使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来体现主从关系。
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明显地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同样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要求。
如乌鲁木齐候机楼,就是运用瞭望塔高耸敦实的体量与候机大厅底矮平缓的体量,瞭望塔的横线条与候机大厅的竖线条,以及大片玻璃与实墙面之间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体量组合极为丰富,主从关系的处理颇为得体。
3.均衡与稳定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
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名词解释
建筑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是指建筑构图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如统一、均衡、稳定、对比、韵律、比例、尺度等等。
总体来说也就是两个原则。
1、多样统一原则,既是建筑艺术形式的普遍法则,同样也是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原则。
如对比、主从、韵律、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
2、搭配原则:建筑艺术形式的构图任务,要求在建筑空间组合中,结合一定的创作意境,巧妙地运用这些内在因素的差别性和一致性。
扩展资料
建筑构图的组成部分:
1、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
2、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3、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安排和组合,达到表现主题和传达情感的目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有吸引力、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下面将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构图原则。
一、基本构图要素1.画面平面:画面平面是绘画表现空间的基础。
在画布或纸张上,画面平面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构图效果。
2.画面元素:画面元素包括主题、形状、线条、颜色、纹理等多种因素。
这些元素通过构图能够在画面中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关系。
3.画面区域:画面区域指画面中不同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如前景、中景、背景等。
通过调整画面区域的比例和位置,能够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左右或上下两侧画面元素相对称的布局形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分布在整个画面上,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集中或一侧沉重,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平衡感。
2.重点与焦点:通过巧妙使用画面中的重点和焦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其阅读画面。
重点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方式突出显示。
焦点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众最应注意的部分。
3.透视与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远近关系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利用透视原理,可以使观众产生距离感,获得更真实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4.节奏与动势:画面的节奏感和动势感能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使观众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移动,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
通过运用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变化,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势。
5.整体与细节:画面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整体是指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而细节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细节表现。
在构图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避免细节过于突出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构图技巧1.使用视觉引导线: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或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移动。
艺术设计中的比例与构图原则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比例与构图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比例和构图是艺术设计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合理的比例和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美观、有层次感。
接下来,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比例与构图原则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比例的重要性比例在艺术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设计中的比例是指不同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
合理的比例可以使作品更加协调、平衡。
在绘画中,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在建筑设计中,比例的运用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和谐。
比例的运用需要设计师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才能掌握比例的精髓。
二、构图原则的运用构图是艺术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在设计中将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构图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有层次感。
常见的构图原则有对称、平衡、重点、节奏等。
对称是指将元素按照中心对称的方式排列,可以使作品看起来稳定、平衡;平衡是指在作品中通过不同元素的分布来达到整体的平衡感;重点是指在作品中突出某个元素,使其成为视觉焦点;节奏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元素的重复或变化来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效果。
不同的构图原则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比例与构图的相互关系比例和构图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比例决定了构图的基本框架,而构图则通过元素的排列和组合来体现比例的运用。
在设计中,比例和构图需要相互协调,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比例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构图更加有层次感、有深度;而构图的合理布局也可以使比例更加突出、更加准确。
比例和构图的相互关系需要设计师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实践,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比例与构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例和构图原则在艺术设计的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绘画领域,比例和构图是绘画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设计构图的基本原理!文/张惠设计构图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思想。
平面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将三维空间较好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要求的是整个画面对观赏者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巧妙的构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构图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可以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进行安排,但是任何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构图原理是指使整个画面有舒适、自然协调的感觉,不至于对画面的美感构成破坏。
1、画面要有深度感,即要表现出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
2、画面要整洁,即剔除画面中脏、乱、差东西,最起码给人以干净的视觉效果。
3、明确主体,即将设计元素主体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不能放在视觉中的次要位置。
4、平衡画面,需要在元素位置选择和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平衡,不能有头重脚轻等视觉效果出现。
5、色彩安排要和谐。
6、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明暗的对比,主体亮,背景暗,可以突出主体;主体暗,背景亮,可以形成强烈反差效果,突出主体的轮廓。
远近的对比,通过距离上的安排,突出画面的主次关系。
大小对比,通过不同大小,表现出主次。
以下是构图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构图原理。
节奏的律动在广义上,节奏是指画面上元素错落有致的分布或者画面亮度明暗强弱相间而产成的一种有规则的律动感。
狭义上来说,节奏指的是相似的构图成为有规律的交替。
在构图中,节奏是指画面形式富有节奏感,在观者心理中产生一种律动的反应,然后形成优美的审美感受。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条理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很自然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条理性的结果--秩序。
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感觉到很难控制的话,容易产生不稳定感。
导致心情很郁闷、沮丧。
因此,有秩序的生活人们都努力追求的。
艺术工作者体会到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创作的时候,赋予作品条理感和和谐感,用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节奏,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
大班美术构图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构图原则1. 对称原则对称构图是指以中心轴线为对称轴,两侧物体形状、大小、位置相对,整体呈现平衡和稳定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对称的各种形式,在创作时,通过简单的对称构图练习,培养学生对称构图的意识和表达能力。
2. 平衡原则平衡构图是指画面上元素的分布和布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显得局部过重或过轻,整体协调一致。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平衡构图的例子,让他们观察和体验平衡构图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平衡构图练习,提高他们的平衡构图能力。
3. 重心原则重心构图是指在画面上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稳定的重心。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重心构图的特点和效果,并通过绘画练习来让学生感受重心构图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
4. 节奏原则节奏构图是指画面上各种元素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因素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节奏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节奏构图的例子,感受画面的律动和韵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节奏构图的绘画练习,提高他们的节奏构图能力。
5. 层次原则层次构图是指在画面上合理地安排物体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形成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呈现不同层次构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其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层次构图的技巧和应用方法。
二、构图要素1. 主体主体是绘画作品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对象,它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作品的主体位置和大小,带领学生进行主体构图的绘画练习,培养学生对主体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2. 背景背景是绘画作品的环境和背景,它能够衬托和烘托主体,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呈现不同背景构图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背景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练习来培养学生对背景构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对比对比是指在画面上通过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冲突感。
设计与构图的基本规律
(一)统一与变化
设计构图的统一变化,常具体表现在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等方面。
1、对比与调和
对比、调和是艺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法,它是运用布局中的某一因素(如体量、色彩等)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取得不同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利用人的错觉来互相衬托的表现手法,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称对比,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更加鲜明地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称为调和,使彼此和谐,互相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
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求对比,使景观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突出主题,风格协调。
对比的手法: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2、韵律节奏
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
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只有简单的重复而缺乏有规律的变化,就令人感到单调、枯燥,所以韵律节奏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
园林绿地构图的韵律节奏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交替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曲折韵律、拟态韵律、交错韵律。
3、主从与重点
(1)主与从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 邮糁饕 季种行模 芑ハ嗔 担 ハ嗪粲Α?
主从关系的处理方法:
A、组织轴线:主体位于主要轴线上;安排位置:主体位于中心位置或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分清主次。
B、运用对比手法,互相衬托,突出主体。
(2)重点与一般
重点处理常用于园林景物的主体和主要部分,以使其更加突出。
重点处理不能过多,以免流
于繁琐,反而不能突出重点。
常用的处理方法:
A、以重点处理来突出表现园林功能和艺术内容的重要部分,使形式更有力地表达内容。
如主要入口,重要的景观、道路和广场等。
B、以重点处理来突出园林布局中的关键部分,如主要道路交叉转折处和结束部分等。
C、以重点处理打破单调,加强变化或取得一定的装饰效果,如在大片草地、水面部分,在边缘或地形曲折起伏处做重点处理等。
4、联系与分隔
园林绿地都是由若干功能使用要求不同的空间或者局部组成,它们之间都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一个园林建筑的室内与庭院之间也存在联系与分隔的问题。
园林布局中的联系与分隔组织不同材料、局部、体形、空间,使它们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的手段,也是园林布局中取得统
一与变化的手段之一。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的体形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隔,主要决定于功能使用的要求,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为了取得联系的效果,常在有关的园林景物与空间之间安排一定的轴线和对应的关系,形成互为对景或呼应,利用园林中的树木种植、土丘、道路、台阶、挡土墙、水面、栏杆、桥、花架、廊、建筑门、窗等做为联系与分隔的构件。
建筑室内外之间的联系与分隔,常用门、窗、空廊、花架、水、山石等建筑处理,把建筑引入庭院,有时也把室外绿地有意识地引入室内,丰富室内景观。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
立面景观的联系与分隔,是为了达到立面景观完整的目的。
有些园林景物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不同,形成性格完全不同的部分,容易造成不完整的效果,如在自然的山形下面建造建筑,若不考虑两者之间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隔,往往显得很生硬。
分隔就是因功能或者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若干局部,联系是因功能或艺术若干局部组成一个整体。
联系与分隔是求得完美统一的园林布局整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图片所示:既是分隔又是联系。
上述对比与调和、韵律、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都是园林布局中统一与变化的手段,也是统一与变化在园林布局中各方面的表现。
在这些手段中,调和、主从、联系常作为变化中求统一的手段,而对比、重点、分隔则更多地作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段。
所有这些统一与变化的各种手段,在园林布局中,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必须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运用上述手段,才能取得统一而又变化的效果。
此外,园林布局各部分处理手法的应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