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描写杨柳的优美句子杨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意象,它的形象常常被用来描绘优美、柔美的女子,也常常被用来比喻婉约、柔情的气质。
杨柳在中国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和意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描写一些关于杨柳的优美句子,感受一下这种柔美的气质。
1. 杨柳依依,垂柳拂水,轻风拂过,柳叶摇曳,如少女的轻盈舞姿,让人心旷神怡。
2. 春风吹拂,杨柳婀娜多姿,柔美的枝条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让人心生温暖。
3. 杨柳垂下,婉约的身姿如同少女的柔情,轻轻摇曳,让人心生怜爱。
4. 柳叶婆娑,如同少女的轻盈舞姿,优美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5. 杨柳依依,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婉约身姿,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6. 春风拂过,杨柳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轻盈婉约,让人心生柔情。
7. 柳叶婆娑,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婉约身姿,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8. 杨柳依依,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轻盈舞姿,优美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9. 春风吹拂,杨柳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轻盈婉约,让人心生温暖。
10. 柳叶垂下,如同少女的婉约身姿,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11. 杨柳依依,垂柳拂水,轻风拂过,柳叶摇曳,如少女的轻盈舞姿,让人心旷神怡。
12. 春风吹拂,杨柳婀娜多姿,柔美的枝条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让人心生温暖。
13. 杨柳垂下,婉约的身姿如同少女的柔情,轻轻摇曳,让人心生怜爱。
14. 柳叶婆娑,如同少女的轻盈舞姿,优美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15. 杨柳依依,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婉约身姿,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16. 春风拂过,杨柳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轻盈婉约,让人心生柔情。
17. 柳叶婆娑,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婉约身姿,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18. 杨柳依依,轻轻摇曳,如同少女的轻盈舞姿,优美动人,令人心驰神往。
19. 春风吹拂,杨柳摇曳,如同少女的柔情款款,轻盈婉约,让人心生温暖。
1、春风在轻抚杨柳,杨柳的柳条轻轻摆动,就像正在梳头的女孩儿。
2、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3、杨柳像一位披头散发的美丽少女,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她的舞蹈婀娜多姿,十分优美,令人陶醉。
4、茂盛的杨柳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垂下柔顺的头发在湖面上划过。
5、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6、杨柳的“长发〞慢慢地流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枝叶的颜色变化多端,有翠绿、深绿、墨绿。
7、大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8、杨柳就像一把绿色的天然大伞,中午烈日炎炎,孩子都来树荫下玩耍,大人们也在树下在谈谈家常,打打扑克,享受着杨柳给人们带来凉爽。
9、那些冒出来的毛茸茸的小芽,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四处张望了一下,就舒展起身子来。
10、杨柳茂盛的像一座瀑布,永不停息的流淌。
11、微风吹来,杨杨柳跳起了舞蹈,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好看极了。
12、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13、杨柳茂盛的像一把大大的芭蕉扇,给人清爽。
14、风吹拂,河边的垂柳已经爆出嫩绿的芽叶,密密细长的柳丝整齐地轻摆着,倒影在清澈的河面上,犹如一位美女在河边梳妆,美极了。
15、第一场春雨像微尘般的洒落,河边的杨柳就像新浴出来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16、杨柳的枝条上缀满绿色的叶子,翠绿翠绿的,一片片叶子像起伏的扁舟,一阵微风拂过,枝条轻轻摆动,一片片叶子在枝头轻舞,像一叶叶扁舟在荡漾。
17、路边的杨柳好似女孩子裙摆下面的蕾丝一样,在风中摇曳出一片动人的风情。
18、春天到了,杨柳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19、一阵微风拂过,柳枝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20、春天,杨树的枝头冒出一个个小小的芽苞,好似一颗颗绿宝石。
21、杨柳茂盛的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烈火,永不停息。
关于杨柳的古诗十首1. 《咏柳》 -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 《青门柳》 -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3. 《杨柳枝词》 - 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4. 《折杨柳》 - 李白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5. 《柳枝词》 - 宋祁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6. 《送别诗》 -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7. 《杨柳枝》 - 温庭筠
织锦机边莺语频,垂杨枝上忆离人。
他年若得为邻舍,却共当窗理曲琴。
8. 《章台柳·寄柳氏》 -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9.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 《柳》 -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分析一下《杨柳》这首诗,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诗歌体式和内容。
《杨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句式为“微微一笑,很倾城”。
这首诗以描写杨柳为主题,表现了杨柳柔亮、婀娜多姿的美丽形象,并展现了作者极强的感悟能力和思想深度。
诗的第一句“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手法,用“绿肥”来比喻杨柳繁茂的绿叶,用“红瘦”来比喻杨柳细长的枝条,既表现了杨柳的美丽,也表达了人生的相对比较和无常。
诗的第二句“谁翻得清浅浅的流”运用了反问手法,极大的加强了作者表达的深刻感慨。
这句话通俗易懂,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生活河流的无奈和感慨。
诗的第三句“微微一笑,很倾城”则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这句话的意思是“微笑很美丽”,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充满情感的修辞手法,是用“微微一笑,很倾城”来表示极致之美的。
这一句话用了比喻,把美的程度表达得十分深刻。
诗的最后一句“入水看花,清莲待放时”则是作者在最后展望生命和未来的一种希望之情。
这种感悟表达着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为读者引出了无尽幽远的美好。
以上就是一些比较明显的修辞手法,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手法让人们通过对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的比较从而认识到其中的不同点,提高了诗歌的说服力和信息传递效果;反问手法由于带有一定的矛盾性,在形式上能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强表现力,能够使诗句的内容更深刻、深入人心;而对比手法则能够通过两种对比的事物来提高诗歌的审美效果和思想层次,达到巧妙地表达细微的情感或达到较高水平的隐喻效果。
在学习修辞手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诗歌的整体结构。
诗歌的结构是指诗歌在格律和字数上的布局和安排。
在《杨柳》这首诗中,5个字的短句,简洁优美,显得十分紧凑。
这种单调的格式化操作以及精炼的语言让整首诗显得更加自然和亲切,显得非常得体和娴熟。
我们来谈一谈在修辞手法中运用诗歌的思想意蕴。
杨柳最经典的十首诗1. 《杨柳枝词》- 作者:白居易- 原文: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2. 《杨柳枝》- 作者:杨巨源- 原文: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3. 《杨柳》- 作者:元好问- 原文: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4.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作者:欧阳修- 原文:(节选)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
5.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者:秦观- 原文: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
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6. 《忆江南》- 作者:白居易- 原文:(节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7. 《闺怨》- 作者:王昌龄- 原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8. 《村居》- 作者:高鼎- 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 《隋堤柳》(虽非专咏杨柳,但含深刻杨柳意象)- 作者:白居易- 原文:(节选)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潇潇,三株两株汴河口。
10. 《采薇》(节选自《诗经》,非专咏杨柳,但“杨柳依依”为经典名句)- 作者:佚名- 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于杨柳的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 出自《诗经·小雅·采薇》,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描绘杨柳的诗句之一,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其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以柳色青青来烘托离别的氛围。
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刘禹锡(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一》,通过杨柳和江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并寓含了爱情的主题。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贺知章(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其《咏柳》,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天柳树的柔美姿态。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 高鼎(清代诗人),这句诗出自《村居》,描绘了早春二月杨柳依依、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其《闺怨》,通过杨柳色引发了闺中少妇的悔恨之情。
7.“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 白居易(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其《杨柳枝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风中柳枝的柔美与生机。
8.“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 王之涣(唐代诗人),这句诗出自其《送别》,以杨柳和东风为意象,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9.“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欧阳修(北宋词人),这句词出自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通过杨柳堆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深闺的幽静与寂寞氛围。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同上),这句词出自其另一首词作《生查子·元夕》,以月上柳梢头的美丽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青年男女在黄昏时分的甜蜜约会。
古代诗词鉴赏——“杨柳”的意象一、“杨柳”本意解析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含有这一意象的名篇佳句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唐·白居易《忆江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柳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唐·刘禹锡《竹枝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北宋·秦观《江城子》)、“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元·薛昂夫《最高楼》)、“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等等。
许多人在读到这些诗词时,可能会以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其证如下: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
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
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
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
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
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
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
《杨柳》文言文杨柳小古文原文:杨柳之姿,不在于梅菊之艳,而在于松柏之挺。
其叶婆娑,其枝依依,若似美人之舞。
冬日萧瑟,万物凋零,唯独杨柳青翠依旧,犹如春之气息。
注释:1、杨柳:杨柳科柳属乔木植物,高可达18米,树皮灰绿色。
2、梅菊:梅花与菊花,二者皆为中国传统名花。
3、松柏:松树与柏树,二者皆为常绿乔木。
4、婆娑:形容盘旋或舞动的样子。
5、依依:形容树枝柔弱、摇摆的样子。
6、萧瑟:形容秋天的冷清、凄凉。
7、青翠:形容植物的翠绿色。
8、春之气息:指春天的气息、生机。
翻译:杨柳的姿态,并不在于梅花与菊花的艳丽,而在于松树与柏树的挺拔。
杨柳的叶子盘旋舞动,它的枝条柔弱摇摆,就像美人跳舞一样。
冬天一片萧瑟,万物凋零,唯独杨柳依然青翠如春,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
解析:这篇小古文主要描绘了杨柳的美丽与坚韧。
文章通过对比杨柳与其他植物的特点,突出了杨柳独特的魅力。
杨柳的姿态优美,叶子婆娑,枝条依依,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同时,杨柳也是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依然能保持青翠的色彩,展现出春天的气息。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让人对杨柳产生敬意。
通过描绘杨柳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文章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敬畏之情。
同时,也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像杨柳一样,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总之,这篇小古文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杨柳的独特魅力,并通过杨柳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表达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杨柳古文翻译和注释
摘要:
1.杨柳的概述
2.杨柳的古文翻译
3.杨柳的注释
正文:
杨柳,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它们生长在河畔、湖边等地,形态优美,枝繁叶茂,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在古文中,杨柳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
在古文中,杨柳的翻译通常是“杨树”和“柳树”的统称。
如《诗经》中的“杨柳依依”,意指杨树和柳树随风摇曳的样子。
《庐山谣》中的“杨柳堆烟”,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庐山上的杨柳如同笼罩在烟雾之中的美景。
关于杨柳的注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文学意义:杨柳在古文中常常代表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如《离骚》中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诗人屈原以杨柳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2.文化内涵:在古代,杨柳具有很高的文化象征意义。
如《周礼》中记载:“杨柳,春之候也。
”意味着杨柳是春天的象征。
同时,杨柳还被认为是离别之情的代表。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描绘了一幅离别时杨柳依依的情景。
3.生态价值:杨柳在古代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它们生长在水边,可以起
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此外,杨柳的枝叶茂盛,能够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综上所述,杨柳在古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通过阅读古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杨柳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在诗词中有着丰富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杨柳通常被视为柔美、随风摇曳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离别、思念和人生的短暂。
下面是二十句关于杨柳的诗句,以Markdown格式输出:
1. 杨柳依依拂绿岸,轻轻摇曳舞春风。
2. 风吹杨柳起微波,思念如水涟漪荡。
3. 江畔杨柳倒映天,春色如画入人怀。
4. 杨柳垂丝抚晚霞,离别时光倍思家。
5. 杨柳随风婉转舞,愁绪随之散成花。
6. 绿岸杨柳映清波,思念情长似流沙。
7. 一树杨柳抚心弦,离愁别绪满眼前。
8. 杨柳垂丝带秋雾,凄凉离别已无语。
9. 春风不解杨柳意,只道离愁伴行客。
10. 江畔杨柳拂轻风,思念如云涌心中。
11. 杨柳依依随风舞,泪水如雨湿衣裳。
12. 绿岸杨柳倒映天,春意盎然入眼前。
13. 风吹杨柳起微波,思绪如水荡漾多。
14. 杨柳垂丝抚离愁,别离之情无尽头。
15. 杨柳随风舞翩翩,愁绪随之化成烟。
16. 江畔杨柳倒映天,心中思念不断延。
17. 杨柳拂面起轻风,离愁别绪缠心中。
18. 春风不解杨柳意,只道离愁伴流年。
19. 杨柳依依拂绿岸,思念情长似流水。
20. 绿岸杨柳垂丝丝,凄凉离别已无期。
希望这些诗句能够展现出杨柳的美丽形象和寓意。
关于杨柳的祝福语
杨柳,又称为柳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具有优美的形态和独特的魅力。
它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和象征,被广泛用于诗词歌赋中,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倾诉情怀的对象。
下面是关于杨柳的祝福语,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和喜悦:
1. 杨柳拂面,愿你的生活如同春风般温暖而宜人。
2. 杨柳依依,愿你的心情如同柳枝般柔软而舒畅。
3. 杨柳垂丝,愿你的希望如同柳絮般飞扬。
4. 杨柳如烟,愿你的人生如同柳叶般青春永驻。
5. 杨柳吐绿,愿你的事业如同柳条般蓬勃发展。
6. 杨柳依水,愿你的爱情如同柳枝般婉约而持久。
7. 杨柳摇曳,愿你的心灵如同柳叶般自由自在。
8. 杨柳婆娑,愿你的家庭如同柳枝般和谐美满。
9. 杨柳飘香,愿你的友情如同柳絮般芬芳永存。
10. 杨柳成荫,愿你的人生如同柳树般充满希望和繁荣。
希望以上的祝福语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快乐,祝您生活幸福,事业顺利!。
杨柳的功效与作用杨柳,又称垂柳,是柳科植物的一种。
杨柳的耐寒性强、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因而被广泛种植。
除了其美丽的外貌和独特的生长习性,杨柳还具有许多医疗、环保和经济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柳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栽培效果、水土保持、空气净化、药用、木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
首先,杨柳是一种极易种植的植物。
它具有旺盛的生长力和较强的适应性,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长。
无论是在寒冷的地区还是在沙漠或高温地区,杨柳都能够生存并茁壮成长。
它的树皮喜欢暖气片,可以用杨柳皮剪成薄条贴在暖气片上,保持舒适温度。
杨柳的根系发达,能够快速侵入土壤中,起到固土保护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并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杨柳的落叶可以当作有机肥料使用,为土壤提供养分,增加土壤的肥沃度。
其次,杨柳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由于杨柳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在河岸、湖泊、湿地等水域周边种植杨柳,可以起到护岸固滩的作用。
杨柳还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平衡土壤水分的含量,并将过量的水分释放到大气中,起到排水的作用。
因此,在防洪和防止地质灾害方面,杨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杨柳还具有良好的空气净化能力。
研究表明,杨柳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它的叶片表面有大量的气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气体,并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因此,在城市环境中,种植杨柳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杨柳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杨柳的根、叶和枝条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如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多糖和樱桃酸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和抗菌等多种功效。
杨柳叶经过烘干后可以制成杨柳叶茶,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杨柳枝条可用于焚烧,产生的烟雾具有驱蚊的效果。
因此,杨柳在中医药和民间偏方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此外,杨柳的木材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杨柳的木材质地坚硬,纤维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
关于杨柳的唯美句子
1、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2、柳梢有气无力地低垂着,仿佛要钻进地皮,躲开酷热的太阳。
3、几行衰柳,乱发似的垂挂着,脱光了叶的枝条,在冷风里摇荡。
4、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5、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6、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7、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品莹的水珠。
8、失去了绿色的柳树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像是一个沉默苍老的人脸上的皱纹。
9、大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杨柳原文、赏析杨柳原文、赏析篇一原文: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
正是玉人肠断处,一渠春水赤阑桥。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细腰。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阑干半入楼。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春草绿萋萋。
两两黄鹂色似金,袅枝啼露动芳音。
春来幸自长如线,可惜牵缠荡子心。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柱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露,一面新妆待晓钟。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译文宜春院外杨柳轻拂低垂,伴着那春风扭摆着腰肢。
那御河之上的红栏桥畔,多少情人在此伤心别离。
注释⑴杨柳枝:词牌名,七言绝句之一体,四句三平韵。
⑵宜春苑:古代苑囿名。
秦时在宜春之东,汉称宜春下苑。
即后所称曲江池者,唐代为教坊乐妓所居之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
长条:指细长柔软的柳枝。
⑶舞腰:比况之词,状杨柳细软若舞腰。
⑷玉人:美人。
肠绝:一作“肠断”。
⑸赤栏桥:长安城郊桥名,后多泛指男女或朋友相会之处。
赏析:温庭筠的几首《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联系作者的生平,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中年进京应考时游览宜春苑时所作。
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
温庭筠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杨柳原文、赏析篇二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
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
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①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②落照:落日之光。
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
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赏析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
描写杨柳的优美句子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如同一群轻盈的精灵,舞动着柔软的枝条,轻轻摇曳,仿佛在述说着春天的美好。
杨柳的叶子,柔嫩而细长,绿意盎然,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轻盈地摇曳着,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杨柳的枝条,柔软而有韧性,随风摇曳,如同一条条柔美的丝带,轻轻飘舞,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杨柳在河边,垂下婀娜的身姿,轻轻拂过清澈的水面,倒映出一幅幅美丽的倒影,如同一幅幅水墨画,令人陶醉其中。
杨柳的枝叶,如同一把把翠绿的伞,轻轻遮挡着炎炎夏日的阳光,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慈爱与温暖。
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一首柔美的乐曲,轻轻拨动着人们心中的柔软之处,让人心旷神怡。
杨柳的枝叶,披着一层淡淡的绿意,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轻轻展开,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
杨柳,是春天的使者,也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它的形态优美,姿态婀娜,给人一种柔美、清新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描写杨柳的优美句子,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如同一群轻盈的精灵,舞动着柔软的枝条,轻轻摇曳,仿佛在述说着春天的美好。
杨柳的叶子,柔嫩而细长,绿意盎然,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轻盈地摇曳着,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杨柳的枝条,柔软而有韧性,随风摇曳,如同一条条柔美的丝带,轻轻飘舞,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杨柳在河边,垂下婀娜的身姿,轻轻拂过清澈的水面,倒映出一幅幅美丽的倒影,如同一幅幅水墨画,令人陶醉其中。
杨柳的枝叶,如同一把把翠绿的伞,轻轻遮挡着炎炎夏日的阳光,为人们带来一丝清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慈爱与温暖。
杨柳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一首柔美的乐曲,轻轻拨动着人们心中的柔软之处,让人心旷神怡。
杨柳的枝叶,披着一层淡淡的绿意,如同一幅幅细腻的画卷,轻轻展开,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令人心驰神往。
关于杨柳的成语一、杨柳的美丽和特性1.1 杨柳的美丽杨柳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景观之一,因其柔美的枝条和婀娜的姿态而备受喜爱。
在中国文学中,杨柳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姿态和优雅风情。
### 1.2 杨柳的特性杨柳属于落叶乔木,能够忍受寒冷的气候,并且对水分要求较高。
杨柳的枝条柔软而有弹性,可以随风摇曳。
杨柳的叶子呈披针形,绿意盎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二、与杨柳相关的成语2.1 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指杨柳随风轻轻摇曳的样子。
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柔弱的女子的姿态,也可以用来描绘风景的美丽。
2.2 杨柳扶风杨柳扶风是指杨柳的枝条随风摇曳。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的举止轻盈优雅、灵活动人的样子。
2.3 春风化雨春风化雨源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吹一支横笛,春风化雨。
”这个成语中的春风形容温暖而柔和的风,化雨则比喻温暖的关怀和照顾。
杨柳作为春季的风景之一,容易让人联想到春风化雨。
2.4 柳暗花明柳暗花明是指柳树遮蔽了花朵,使其黯淡无光。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示虽然目前情况不理想,但希望很快就会出现。
2.5 神州柳叶神州柳叶是指中国的柳树叶子。
这个成语用来表达对祖国风景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与杨柳相关的故事和传说3.1 杨贵妃与杨柳杨贵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她出身于杨家,杨柳与她的美丽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说杨贵妃在悲伤的情绪下,曾倚在杨柳树下,因此杨柳也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3.2 来自《红楼梦》的杨柳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中,杨柳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贾府的象征之一,杨柳不仅仅是景物,还代表着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风貌。
3.3 杨柳寒食诗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人们常在这个节日赏赐杨柳枝。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下名篇《寒食园林即事》中的“杨柳阴阴垂地千千度”一句,描绘了杨柳的美丽景象。
总结杨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常见景观之一,不仅仅具有美丽的外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杨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说出作者喜爱杨柳的原因:不求索取,不忘根本。
2. 能找出文章的线索:作者对杨柳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3.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借杨柳来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
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4. 能说出作者采用的对比写法的表达效果:突出杨柳的可贵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能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借杨柳表达的朴实的人生哲理。
【学时安排】1课时
【学习要点】
1. 弄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2. 把握文章的主旨
3. 品味语言,总结写法
【思路设计】
杨柳,学生们还是比较熟悉的。
但是于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的品质,可能人们思索的不是很多。
本文就是平中出奇,托物言志,借杨柳来抒发一种平凡的、朴实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迪。
在教学中,可按照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来处理全文: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时候,可通过一些思考题的牵引,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方法设计】
1.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在课堂上由学生讲解。
2.多媒体播放乐曲为学生创造感受美的情境,同时在乐曲的伴奏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通过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把握文章的主旨:颂扬那些具有杨柳品质的人,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
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二、作者简介
要点设计:简介作者丰子恺
方法设计:讲授法
思路设计:先由学生就网上资料做交流,再由教师补充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
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点设计:朗读课文,把握作者对杨柳的感情
方法设计:媒体播放、朗读、归纳
思路设计:教师播放多媒体音乐,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和气氛,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
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
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多媒体播放乐曲,调整情绪。
2.作者对杨柳的感情是?
明确:喜爱、赞美
四、解读全文
要点设计:理解文章重点语句、段落,弄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
方法设计:讨论交流、归纳概括
思路设计:设计一系列问题,在研讨中完成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
本文寓情于物,物就是杨柳,情就是喜爱、赞美。
那么,我们还要弄清杨柳具有的本质特征。
问题1. 文章赞美杨柳的段落有哪些?作者赞美了杨柳的哪些特点?如果联系人生,又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首先来看“贱”。
在文中作者还提到了与“贱”相反的“贵”,“贱”的本意是价钱便宜或地位低下,文中指由于不计较个人得失而或不吃,或吃得少,或吃得次,显得命薄而低下;“贵”的本意是价格高或地位优越,文中指吃的东西好,显得身份地位高。
联系现实,他们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再来看“下垂”。
与“下垂”相反的是“参天”。
你能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对“参天”之物的态度的语句吗?
明确:语句:“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可见作者对这种忘记根本、只想高攀的植物是深恶痛绝的,联系现实,就是对那些高高在上、贪图享乐、作威作福、忘掉根本的得志小人的讽刺了。
这句话也从反面衬托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问题2. 文章为什么要写牡丹、葡萄?
明确:作者是在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杨柳的从不奢求,只是给予的品质,赞美杨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
这部分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
(即文章的主旨)
问题3. 自古以来写杨柳的作品有很多,人们常常把杨柳作为春的象征,作者认为以杨柳为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杨柳的下垂美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因此它是春的代言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杨柳为题来赞美春天,作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杨柳为春”加以阐释,那就是杨柳的“下垂”所显现的谦逊,它懂得大地是其生命的源泉,因而它“高而不忘本”,最能象征春天的神意。
问题4.作者认为观赏杨柳的最佳地方在哪里?是不是在西湖?为什么?
明确:杨柳的存在是自然的,也是独特的。
它不是因为生在西湖而高贵,也不因为长在乡村而卑贱。
它是朴实无华的,正因为它的朴实作者才认为其高贵;它又是柔韧坚强的,正因为它的坚韧,作者才觉它尤为可爱。
作者不独赞西湖的杨柳,而更钟情于平实大地上随处可见的杨柳。
此处呼应前文,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问题 5. 文章前3段内容似乎与赞美杨柳的主题不相干,那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去掉么?
明确:为后文直接咏柳蓄势。
第一段里作者说明自己喜欢杨柳只是“随缘”而已;第二段强调自己喜欢杨柳并非存心“结缘”;第三段运用类比手法,阐明自己与杨柳的关于就是“随缘”而已。
作者虽然没有明确表明喜欢杨柳,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处处点题:“画中多杨柳”、“小杨柳屋”,可见与杨柳是有缘的,这种缘是不可附会的,只能是“随缘”。
反映了作者不造作、平实、不张扬的风格。
问题6. 作者为了讲明自己“随缘”的主张,还用了一个类比,是用了一个什么类比?
明确:“也许我曾经……穿黑袜’一样”。
“穿黑袜”这件事说明“我”并非十分喜欢黑色,只是机缘巧合,才买了一双。
同样的道理,“我”与杨柳的关系也如此。
并非象世俗理解的那样,而只是“随缘”。
问题7. 课文中除了写杨柳外,还写了“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植物,为什么要写它们?
明确:“紫薇”是栽种在唐代中书省庭院里、整日里面对着紫薇郎的紫薇花(紫薇郎是对中书省官员的称呼),“红杏”是曾使宋代兵部尚书宋祁出名的红杏(他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诗句,人称“红杏尚书”),“芍药”是红楼大观园里史湘云醉卧其旁的芍药,“牡丹”则是杨贵妃最喜爱的花。
这些花在作者看来都是华而不实的,它们之所以名贵并非有特别地方,只是稀少罢了。
这里写其他花的作用是用这些花的华而不实映村杨柳的朴实无华,为后文直接赞颂杨柳蓄势。
明写花,实写树。
前三段为全文奠定了基调:崇尚平实,自然,不牵强,不做作。
五、总结写作特点
要点设计:总结写作特点
方法设计:教师点拨,学生归纳概括
思路设计: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
问题设计:
1.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那么散文的特点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本文在选材和构思上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作者在文中歌咏杨柳不求索取、不忘根本的品质,给人以美的体验和熏陶。
围绕中心,多角度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前3段为后面的咏柳蓄势,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教师对照板书总结)
2. 文中几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又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通过对比,杨柳的精神更为崇高,使表达的主题更加深刻。
对比,是我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分辨是非的常用的方法。
对比写景,可使景物更迷人,对比写理,可使道理更深刻。
纵观全文,对比随处可见。
3.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排比、比喻、对比、拟人等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六、小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生命力顽强的杨柳的身上还包涵了
深刻、朴实的人生哲理。
人类的智慧不仅在于赋予自然界生物以丰富的内涵,更在于人类能从中找到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动力。
希望咱们师生一起,都来学习杨柳,做一个朴实无华、乐于奉献、不忘根本、回报社会的人。
【应用设计】
1.课余搜集有关杨柳的著名诗句,整理在笔记本上,熟记成诵。
2.结合杨柳生命力顽强、甘于平凡、不求索取、乐于奉献等特点,以“生命的萌发”或“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感想,在班内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