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 打开物理知识的大门 课型: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知识的大门课题:第二节探索之路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界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方式、物理学的进步之阶是本节重点。
2、难点同。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说一下,自然界中和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现象?二、引入新课古代人和现代人是怎样研究物理的,你想知道吗?三、新内容1、古代文明中的科学思索从甲骨文“声殳”看古代文明中的科学探索:三角形表示一块石头,上面用绳子吊着,下面是人的手,拿着锤子敲击,从而发出声音来。
学生思考:从甲骨文“声殳”看出古代人是如何探索物理的?看图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
图1----17照常是古代人宇宙模型。
从这两幅画看出古文明中的科学探索还用什么方式?图1----18是英格兰的石头阵。
这幅画是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它神秘莫测。
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古人用于观察天象的。
从这幅画看出古文明中的科学探索还用什么方式?总结:古文明中人类科学探索的方式是:实物、想象、工具。
1、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们的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动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
他发现日月星晨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
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等。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由于爱因斯坦、玻尔等人的伟大贡献,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通过学习以上内容,你发现物理学的发展与进步有什么特点。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物理量的估算、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技能。
难点: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物理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物理量的估算: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对物理量进行估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收集证据: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 解释和结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的实验成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8. 表达与交流: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3. 请写出一个物理量的估算实例,并说明估算过程。
答案: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开,让学生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如下:1. 第1节:物理学简介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认识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第2节:物理学的单位学习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掌握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
3. 第3节: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知道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掌握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制,能进行单位换算。
3.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2. 教学重点: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换算,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物理学家的重要贡献。
3. 单位换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科学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物理学简介定义: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自然界中的物体和现象。
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2. 物理学的单位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3. 科学探究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重点难点: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本节的重点。
同时也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古代文明探索中人类是怎样探索物理世界的?2、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基础?二、引入新课现代物理发展到什么程度?物理学探索的主要环节有哪些?科学家是怎样探究物理的?以上这些问题你想知道吗?三、新内容物理学发展的成果:学生看书讨论,解决下面问题:物理学在航天领域有哪些成果?在微电子领域有哪些成果?在光学研究或激光研究方面有哪些成果?物理学成果可以从书上找出,也可以说出自己知道的,在班内发表见解。
2、科学探索的主要环节学习物理,进一步说应该叫探究物理。
学生看书,从图1—30上找出同学们探究物理的主要环节。
进行总结: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1)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例:如,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2)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如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
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4年提炼出来的。
(3)科学家们关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例如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合作。
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学习了科学家们的这三种精神后会有什么体会,学生进行讨论,并在班内交流。
反思:四、巩固评价:五、作业。
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二物理教材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具体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重点章节为1.1“什么是物理学”和1.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定义,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尺子、小球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流、风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进而引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 新课导入:讲解物理学的定义,阐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 知识讲解: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能量、力、运动等。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
3)物理学的应用领域:科技、生活、工业等。
4.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如浮力、摩擦力等。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物理学的定义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 物理学的应用领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2)举例说明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力、运动等自然现象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
2)如电磁学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光学在眼镜制造中的应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理解物理学的定义,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大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大门》。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具体包括: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物理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3. 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明确学习物理的意义。
2. 学会基本的物理实验和观察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掌握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物理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理解,物理实验和观察方法的掌握。
重点: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尺子、天平、量筒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哪些现象可以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
2. 教材讲解: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和观察的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过程。
4. 知识巩固:讲解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物理实验和观察方法3. 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描述物理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3. 解释如何测量长度、质量和体积。
答案: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基本规律。
2. 物理实验和观察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物理规律,提高对物理现象的认识。
3. 物理量的测量和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体积(立方米)等。
4.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大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大门》,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第1节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第2节物理量的测量,第3节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知道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2. 掌握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和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尺子、天平、量筒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一章概述,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 课堂讲解:(1)第1节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a. 介绍物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阐述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2)第2节物理量的测量a. 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b.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尺子、天平等测量工具。
(3)第3节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a. 介绍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等物理实验基本方法。
b. 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及减小方法。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5.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2)列举三种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3)利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记录数据并分析误差来源。
2. 答案:(1)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经过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体系。
(2)三种物理实验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归纳法。
a.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只改变一个变量,观察其他变量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教案(沪科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2.1 动与静2.3 快与慢2.3 快与慢习题课第三章声的世界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铁道游击战中,战士们趴在铁轨上听鬼子是否来了,说明铁轨(固体)可以传声。
3、音叉被敲响,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生将小球弹起.启发学生说出右边音叉的发生是靠空气传播的.4、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第2、3章复习课(1)(2)3.2乐音与噪声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七节密度与质量一、学习目标1、能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等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即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能从怎样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以及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3、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对这些常用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能力。
4、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5、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影响质量的因素难点:质量的概念三、学习活动(一)体验与思考每个学生桌子上放一个铁钉和一个铁块,学生通过观察或用手掂量说出铁钉与铁块的异同点。
1、铁钉与铁块分别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2、它们的形状、轻重相同吗?再如:课桌、凳子、练习本、黑板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生口答。
点拨: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如:木头、铁、玻璃、纸等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我们称之为物质。
思考:铁钉与铁块所含的铁一样多吗?哪个含的铁多一些?课桌与凳子所含的木头一样多吗?哪个含的木头多一些?请结合上述事例总结质量的概念。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之为物体的质量(二)探究: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生阅读P116第二段,思考完成下列题目⑴冰化成水,所含的水多少变化了没?⑵泥团捏成小动物,泥多了还是少了?⑶航天员从地球到空中航天员变化了吗?由此,物体质量与有关?与什么无关?请思考,交流并回答。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学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目标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大自然的神奇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
(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 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二物理教材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详细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具体章节为1.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1.3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认识到物理学的广泛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物理学应用领域的理解。
教学重点:物理学基本概念的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流、电灯、手机等,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
2. 新课学习:(1)基本概念: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内涵。
(2)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推理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
(3)应用领域:展示物理学在科技、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实验,如测量小车在不同斜面下的加速度,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的研究过程。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反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2. 内容:(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物理学的应用领域(4)实践情景引入:小车加速度实验(5)例题讲解(6)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举例说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3)根据实验报告,分析小车在不同斜面下的加速度变化。
初二物理教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二物理教材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主要涵盖第1节至第3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物理的基本概念、物理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框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物理学研究的方法,认识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理研究方法的掌握,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滑轮等)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量筒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图片,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讲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
(2)介绍物理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等。
(3)举例说明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交通工具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现象。
(2)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等。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物理的基本概念2. 物理研究方法3. 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6.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个物理现象,并简要说明其物理原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测量长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重点与难点:
1、本章重点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2、本章难点是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释一些现象,解决物体运动速度的有关问题,测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
本章内容结构:
要点评析: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传送带上放一物体,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是静止的,相对于大地是运动的。
2、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例:测乒乓球的直径
练习:如何测出钢丝的直径?
3、如何判断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
线运动?
进一步复习27页图2-25和图2-26
4、求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总路程/时间得全程平均速度。
例:一人上山的速度是v1,下山的速度是v2,上山后立即返回,求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
设上山下山的路程都是s,上山下山的时间分别是t1和t2,测上山时间是
t1=s/ v1 t2=s/ v2 由此得出平均速度为:
v=2 v1 v2/ v1+ v2
作业:《激活中考》本章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