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 格式:ppt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34
(新课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二)”第2课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分层作业设计1.填一填:(1)一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搭这样一个物体最少需要( )个正方体。
(2)左面的三个物体,从()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面看到的图形都不同。
(填“上”“前”或“左”)(3)从前面看是图A的立体图形是( )。
从左面看是图B的立体图形是( )。
立体图形④从前面看是( );立体图形①从上面看是( ),从前面看是( )。
立体图形( )和(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一样。
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中正方形最多的立体图形是( )。
2.选一选。
(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2)右图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那么从( )看到的面的面积最小。
A.左面B.前面C.上面D.后面(3)下图是由4个正方体木块拼摆而成的,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正方体木块,保证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 )种拼摆方法。
(两个正方体木块有一个面相交)A.3B.4C.5D.6(4)下图面两个物体从( )观察到的图形相同。
A.左面B.前面C.上面D.后面(5)下图右边( )两堆积木可以拼成左边的物体。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6)有一个物体,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如下,这个物体是()。
3.观察下面三个物体。
(1)从上面观察三个物体,都能看到( )个正方形,所以说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上面三个物体从某一相同的方向能看到相同的图形吗?画出看到的相同的图形。
4.在下图中,添上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使其从左面、上面两个不同位置观察时,所看到的图形都不变,应该怎样摆?5. 看图解答问题:(1)移走方块(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2个正方形。
(2)移走方块(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4个正方形。
(3)移动方块( )和方块( ),并分别放到方块( )和方块( )的上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一个大正方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识别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形状,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各种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描绘物体。
教学内容将涵盖对立体图形的识别、分类以及对物体视图的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能描述出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不同视图重构物体的形状。
3. 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视图绘制。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时,可能会出现视角混淆的情况。
2. 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 在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比例和形状不准确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立体模型,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2. 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三角板等。
3. 视频资料,展示不同视角下的物体形状。
4. 白纸和彩纸,用于绘制和制作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授:介绍物体的三视图,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面、侧面和上面的视图。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立体模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绘制物体的三视图。
4. 交流分享: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交流讨论,分享观察和绘制的经验。
5. 总结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物体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绘制物体的三视图,标注每个视图的名称和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的视图,以增强视觉效果。
3. 在黑板的一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以便学生复习。
二年级上第2课时观察物体2《二年级上第 2 课时观察物体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二年级上册的第 2 课时——观察物体 2。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物体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呢!当我们走在路上,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汽车、房子、大树。
当我们走进教室,能看到桌椅、黑板、窗户。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物体,看到的样子会是一样的吗?其实呀,答案是不一样的!就拿我们常见的水杯来说吧,如果我们从正面看,可能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但要是从侧面看,也许看到的就是一个椭圆形;要是从上面往下看呢,说不定就是一个圆形啦。
那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这是因为物体都有不同的面,每个面的形状和大小可能都不相同。
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物体不同的面啦。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更好地理解观察物体吧。
老师拿出一个小玩具熊,让几个小朋友分别站在玩具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
然后,让每个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是什么样子的。
站在前面的小朋友说:“我看到了玩具熊的脸,它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圆圆的。
”站在后面的小朋友则说:“我看到的是玩具熊的后脑勺,还有它的小尾巴。
”站在左面的小朋友讲:“我看到了玩具熊的一只耳朵和一只胳膊。
”而站在右面的小朋友说:“我看到的和左面的小朋友不一样,我看到的是它的另一只耳朵和另一只胳膊。
”通过这个小活动,小朋友们是不是更清楚地知道了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呀?那我们再来看一看教室里的桌椅。
当我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到的桌椅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我们走到教室的后面去看,桌椅又变成什么样了呢?还有,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房子。
从房子的正面看,有大门和窗户;从侧面看,可能只能看到一堵墙;从上面看,就只能看到屋顶啦。
小朋友们,那如果给你们一个正方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又会看到什么呢?我们先从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也是一个正方形;从侧面看,同样是一个正方形。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题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通过亲身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了立体图形初步的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学会辨认从立体图形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推理出观察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时所看到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判断观察的视角,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积木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
教师出示积木。
师: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拿出你们的积木搭一搭。
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出示任意图形或发出指令,组内成员搭一搭,看谁搭得又对又快。
2.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立体图形。
师:你们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些立体图形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活动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看到的图形的每个面,为新课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1.合作探究,观察长方体。
(1)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前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
(2)全班交流: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有的学生会说看到了长方形或正方形,也有的学生会说看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这时可用纸盖住这个面,沿着面的四周按压出图形的轮廓,用笔沿轮廓线描出所看到的图形,再确认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课本第34--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3视图。
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学习新课。
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连一连。
(1)学生在课本的34页上完成。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
(1)学生按例3第2幅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上面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那么,在东梁近三千米海拔的山顶大梁上,四季景色迥然。
以“南草北木”天然清晰划分,全是高山草甸和形如盆景般的落叶松原始森林。
春夏时节,在绿油油的大草甸上百花争艳,美得恰似人间仙境。
还有六月间东梁与对面的西梁上,有万亩之多高不过半米的矮枝紫杜鹃开成的花海花山,漂亮成了空中花园,更如人间天堂一般。
晚秋与冬季,大草甸上如金色的巨毯铺就宴客,只等来东梁看雪的爬山人。
那罕见的雾淞奇观也会一场场地来,运气好了在东梁就能幸遇雾淞奇观。
我很喜欢雾淞。
到目前为止,我只在秦岭山中见过雾淞,也是在爬山后才遇见。
因此,就有了天越冷,爬山人更向往高海拔的山。
我也是这样,整个冬季的周末,几乎全在赴一场场冰雪盛宴。
去年的初冬,我在海拔两千八百米的光头山上,幸遇一次雾淞的形成。
《观察物体2》(一等奖创新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一)·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案学情分析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对立体图形的观察”,在学习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时,应多设立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将知识和生活所练习,凸显教材编排的理念。
教学目标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图形。
2.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3.能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推测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推理能力,能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推测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引入。
请分别说出下面4个图形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些图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简单的几何立体图形。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重新唤醒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记忆,为本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随后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引起学生好奇,集中注意力。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让学生仔细读题,看看这三名同学是从哪个位置进行观察的?能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同学们自由交流,教师在讲台上放一个长方体,找三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所看到的图形描述给全班同学听。
2.观察简单立体图形。
再照样子观察一下、和。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记录的结果,并与同学相互交流)(1)观察正方体。
(师生归纳结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正方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并且正方形都是完全相同的。
(2)观察圆柱。
(师生归纳结论)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圆柱,看到的都是长方形,并且长方形形是完全相同的;从上面观察圆柱,看到的是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围绕观察物体展开的。
具体来说,我们会学习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并识别物体的不同面。
这一章节的内容包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如何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来推理和判断物体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物体,并且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信息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教学重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推理和判断物体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实物的物体,包括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图片,用来展示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 bring some objects from home and ask them to observe and describe the objects from different angles.2. 例题讲解:我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观察的基本方法2.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描述3. 通过观察推理和判断物体的性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选择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科书P14例2,完成P14“做一做”,P15~16“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多组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图形,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观察、想象、拼摆、验证的过程,体验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物体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变化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顺利找出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课件,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学生每人准备小方片若干张、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2)]2.摆一摆,看一看。
(1)师:我摆出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不论从哪个方向观察,都看到了正方形。
(2)师: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组合图形。
你又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从左面看到了正方形,从右面看到的也是正方形。
从前面和上面都看到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3)师:我再加上一个正方体,继续观察。
现在从前面观察的同学,你们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从前面看到了由三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一、出示课件立体图形,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使逐渐深入的过程显得自然、朴实、富有思考性。
二、仔细观察,探究规律1.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2。
摆一摆,看一看。
◎教学笔记(1)师: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试着用小方片摆出看到的图形。
【学情预设】虽然它们都是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上面观察时,我们都只看到了由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能辨认出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课在此基础上观察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立体图形,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个物体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个正方体【谈话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对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位置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和乐趣。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探究新知】1.出示例2.师:这3个立体图形你会摆吗?动手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1)从上面观察.师:从上面观察这3个图形,你看到怎样的形状?形状相同吗?①学生讨论交流.②汇报小结。
师:从上面看,这3个物体都能看到3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
(2)从左面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来从左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相同吗?学生各抒己见。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学生回答。
师小结:从左面看,我们能看到2个正方形,看到的形状相同。
(3)从前面观察。
师:请大家都从这三个图形的前面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①学生观察。
②画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师:能不能把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③展示学生画的图形。
④引导学生发现从前面看这三个图形的形状不相同。
师小结:从前面看,虽然都看到4个正方形,但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就不相同。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2)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市实验一小陈思思【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情景导入】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新课讲授】教师摆教材第14页例2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
1.从上面观察师: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2.从左(右面)看师: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从左(右)面看:3.从正面观察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从正面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
【课堂作业】教材第1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课后作业】1.教材第16页练习四5、6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空间理解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材积累】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第2课时观察物体(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例3,第49页练习十二第1,2,3,4题。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提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身边取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拍照活动贯穿整节课,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根据实物、图片辨认由两个实物(人物)组成的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和评价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组合物体(或多个人),并根据提供的图片确定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从不同的角度拍的教师照片。
学生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服,谁能帮我用手机的照相功能给我拍几张照片?找4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
2.教师:你们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们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3.教师: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老师的哪一面呢?(1)指名学生说出其中的一张照片,并同时回答。
例如:我最喜欢这张,他是站在老师的前面拍的,拍的是老师的正面。
(2)集体订正,教师及时鼓励。
4.教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课本P88—89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观察由三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一样的。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正确选择相应的视图。
教学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二、新授1.出示例题的图照样子,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
同桌一人搭一个。
2.感知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同桌说说从正面看两人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再说说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3.教学“想一想”出示直观图。
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各看到了怎样的形状?再说说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三、迁移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按照题目要求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看,然后完成“连一连”。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组织交流、反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按题目要求摆一摆;再让学生分别画出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摆一摆小组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判断完成。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的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70、71页教后笔记: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