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M3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15
m3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Module 3的核心词汇和语法结构,如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态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讨论与课程相关的话题,如自然科学、日常生活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并进行有效信息筛选。
2. 学生能够在口语交流中,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准确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句子和段落的构建,提高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能够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英语学科Module 3的课程设计,旨在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为XX年级,他们对英语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方面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Module 3的内容进行组织,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 词汇:学习并掌握教材中Module 3的生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如:environment, protect, important, recycle等,同时拓展相关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语法:学习一般现在时态和被动语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阅读理解: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对文章主旨、观点和细节进行深入探讨。
第七课、大地巨人教学目的:1、学会10个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让学生走进自然;指导预习时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不太明白的地方,多读一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欣赏风景,导入课题1、欣赏风景交流感受。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一下自然风光,欣赏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播放风景图片,学生欣赏后自由交流)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当我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连绵的山群,我总是把我们的大地,想象成一位和蔼的巨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位和蔼的大地巨人吧!”【给学生提供感性画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为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感知巨人。
“说到巨人,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想象?”(学生交流,初步浮现对巨人的印象)2、学生自由读文。
“现在请你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了。
”3、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连绵的山群和蔼的巨人胸肌丘陵胡须茂密的森林缓缓宽厚自由自在跳跃翻滚(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4、学生再次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5、学生交流。
【三年级是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重视过渡的坡度。
】三、想象画面走近文本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中浮现画面。
2、学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
一个人坐在草地上,望着远方的群山,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方式知道学生读书。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诗句在脑海中形成主体画面,激扬学生情感。
课题:9 沙滩上的童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
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童话怎么会在沙滩上呢?)(二)初读课文,渗透识字方法。
1、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课文:读课文,划出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同桌合作,一人读,一人听。
要求读流利,不读破3、同桌发现并推举读得好的同学当众朗读,并夸夸好在哪里。
一人读一人夸。
4、这篇课文一共有几节?你最喜欢读哪一节,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用本课的生字做词语卡片。
3、查字典,了解“编织”“魔窟”等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检查学生自制的词语卡片,认读积累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二)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快乐天地”在哪儿?我们为什么称它为“快乐天地”?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读出你的喜欢。
3、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活动”?是怎样做的?我们编织了一个什么童话?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评议。
用自己体会的感情比赛朗读。
(2)孩子们的故事是真的吗?妈妈为什么会被我们当作是公主?听老师朗读4、5自然段,学生思考:妈妈怎么会出现在身后?(3)“妈妈开心的笑了”说明什么?他的话又说明什么?“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 都说些什么呢?(4)练习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三)小结(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案【本册教材教学要求】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
思想教育方面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三(3)班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学习了一些字理识字的方法。
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
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
能写一段比较流畅的话。
部分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识字和写字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兴趣,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240个生字,会认85个生字。
②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笔正确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不断提高写字质量。
2.阅读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高效课堂建设”集体备课卡学科:品德与社会年级:三年级册次:第五册主备教师:梅冬珍审核教师:熊仁燕课题内容:第三单元1、我爱我们班2、学习交流站3、大家一起玩备课时间:2012 年11月10日教案教案附材料一:《不懂就问》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附材料二:桑兰的故事桑兰,1981年6月11日出生,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97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7月22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当时她仅有17岁。
此后,坚强的她在轮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奇迹。
1999年1月她成为了第一位在时代广场为帝国大厦主持点灯仪式的外国人,1999年4月荣获美国纽约长岛纳苏郡体育运动委员会颁发的第五届“勇敢运动员奖”,2000年5月点燃中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火炬,2000年9月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演出。
Oxford English 5A
Module3 Places and activities
Unit 3 seeing the doctor
Topic:Seeing the doctor
Sub-topic:
Period 1: Going to see the doctor
Period 2: Going to see the dentist
Period 3: The toothless tiger
单元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在语境中,学习、理解并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
have a cold, have a cough, have a fever, have a toothache。
②在语境中,学习、理解并运用句型
What should I do?
You should …
③学习音标/ / 和 / /,并能掌握一些常用的字母
组合。
二、能力目标: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提出自己的建议。
会讲“无牙老虎”的故事。
三、情感目标:在看病的语境中,学习各种基本病症的应对方法,养成健康
的生活习惯;
通过扮演医生的情感体验,学会关心身边人,为不同人的病症
提出建议和忠告。
单元文本设计
皆为书上P42、P44、P45文本。
教学过程设计。
Module 3 Making plan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本模块所学词汇、短语go over,look forward to,make friends,enjoy oneself, take a walk,summer holiday,go sightseeing等2.归纳总结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 sth.结构的用法。
3.能够用be going to do表达个人的周末计划和询问他人的计划、安排。
4.培养合作精神;锻炼有目的、有计划地做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统筹安排的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素质一般,英语底子薄,能积极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位学生,所以上课比较吃力,要慢慢引导,想办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本模块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结构的用法。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熟练运用be going to 结构。
三、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表示计划、安排的肯定、否定与疑问形式。
2.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 do”写出个人的周末计划。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GreetingHow are you today?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活动2【复习】Revision1.Game(用英文快速说出短语,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快速反应”这一竞赛活动,让学生巩固本模块短语,为下一步的口语活动作铺垫。
2.Read the phrash together.3.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猜测图片中的人打算做什么,用“be going to ”句型进行操练。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19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0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1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2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3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4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5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6
旧宫一小三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27。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爱国篇单元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正确运用;能正确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能通过观察图画,提高观察能力,做到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并借助图画展开联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对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要做到多读、多背、多积累,把观察、阅读、想像结合起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单元教学重点:能通过观察图画,提高观察能力,做到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并借助图画展开联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单元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要做到多读、多背、多积累,把观察、阅读、想像结合起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总课时: 9课时《国徽》 2课时《回自己的祖国去》 2课时《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2课时语文天地: 4课时国徽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朗读、观察以及想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丰富学生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观察以及想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丰富学生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爱护国徽、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文的生字,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朗读、观察以及想像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丰富学生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硬币背面印着什么?板书:国徽你还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国徽?学生:在公安局。
在法院也可以看到它。
在人民大会堂前也能看见它……2、观察国徽图案里有什么。
(国徽图案里有天安门、五星、麦穗、齿轮)(二)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
(自己查字典学习,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Module 3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the British Museum,theLondonEye,weekend,place,how,best,took,tri p,along,river,hour,twenty,minute;能正确使用动词过去式;能利用What did you do? Where did you go? 询问别人过去做的事情。
2、能力目标:正确描述和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名胜古迹。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the British Museum, theLondonEye,weekend,place,how,best,took,trip,along,river,hour,twenty,minute;能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Where did you go? Where/How/When/What did…?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本课的新单词及利用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进行描述,使用动词过去式,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情景教学四、课前准备:课件、单词卡、贴画五、教学过程:Step1.Warming—up:1.Greetings.2.Chant: 《Where did you go?》Listen and repeat.3.Free talk:小组汇报交流周末的事情:What did youdo at the weekend?Where did you go ? How didyou go there?4.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Teaching aims:1. Be able to master words: wheel, wonderful, postcard, understand, theBritish Museum, the London Eye.2.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past form and use: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Where did you go? We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We visited Big Ben and the London Eye.I like ……best.3.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conversations and describe the story.4. Be able to know the famous places in London and say something aboutthem..5. B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Key points: To learn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one’s activities in past time..Difficult points: How to ask and answer with past form of “what” and“where” questions.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 word cards ,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cards,postcards, recorder and the children’s masksTeaching step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1、Warming up:Teacher and the children greeting to each other.Sing the song “Where did you go?”(Teacher encourages students to sing loudly)2、Lead-in:T: Boys and girls, what day is it today? S: (Encourage students try to say) It’s Wednesday. (let more children sayit.)T: Saturday and Sunday is the weekend. (Show the words card of weekend,learn the word and the phrase “at the weekend”.T: 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 I watched TV at the weekend.(show thequestion and the answer on screen.)Have some children try to use the past form and answer. (teacher asks somestudents, then have them try to ask another one.)Have children look at the screen and review the past form of the verbsStep 2: Look and say.1、Presentation :①ShowingT: Did you go to Qingshan Park? Ss:T: Did you visit Big Ben? Ok, look, it’s Big Ben. It’s a big clock②New words and sentences.T: Did you visit the British Museum ? (learn the British Museum) It’s in London.T: Now, look. Did you visit this place.It’s the London Eye. It’s a big wheel. It’s wonderful. ( learn wheel andwonderful.) T: Here are three places in London. Do you understand ?(learn the words:places, understand). I like the British Museum best, what about you? (havechildren try to say I like……best. Learn the phrase)T:(Show more places on screen) Wow, lots of places. I visited lots of places. Iwent to Beijing, I visited the Great Wall. Where did you go? (show ppt. havechildren try to s ay : I went to……I v isited……③Pair workShow more pictures of the places and have the children do pair work.Check about two groups.2. Dialogu①Listen, point and answer.T: Look here. They are my friends Amy and Daming. Are they your friends? Amy phoned Daming. They talked about London,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Ok,let’s go.T: Please open your books on page 10,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the questions.1. Did Amy visit lots of places?2. Where did she go?Then check the answer and write the key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②Listen, point and repeat.Step 3: Group work.1、Orders:T: Now boys and girls. 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 in London, cay you tell them toyour friends. Now, please look at your paper, four children in one group, readit, choose the right words and write them on the line. Ok? Now, begin.2、Work in groups:students read and choose the write answers, then have one child writedown.3、Share the results:(Ask some children to read the passage,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T: I think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so you are wonderful. Are you happy today?We visited lost of places. We went to the British Museum. We visited Big Benand the London Eye. The London Eye is a big wheel. It’s wonderful. Do you understand? (teacher show the words card again, guide the children to reviewand end the class.Step 4:HomeworkBlackboard writing:………………...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We visited lots of places at the weekend……understand….……We went to….the British Museum………..postcard……..……We visited…..Big Ben……………………..……………..………………… .the London Eye……wheel……wonderful…(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学会新句型"What did you do at the weekend?"和"Where did you go?"并懂得使用相应的动词过去式形式进行对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3)能用动词过去式询问和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2、过程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示范、学生自主识记、小组合作、朗读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读懂文章并掌握重难句的实际运用;(2)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听读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并提高评价和协作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两两对话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和口语交际能力;(4)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Daming和Amy的对话内容,使学生懂得如何关心朋友、关注朋友的生活,体验友谊之珍贵。
第二课时Step 1.热身与复习(Warming up and Revision)[5分钟]〈一〉 Warming upT:Class begins.Ss:Good morning, Ms Fu.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 Sit down please!T:Hello,S1, Where is London?S1:、、、、、、T:Thank you. S1. Hi,S2, What's the capital of England?S2:、、、、、、T:Thanks,S2. Good morning,S3, Did you watch TV yesterday?S3:、、、、、、T::Thanks,S3. OK, everyone, stand up, please. Let's sing a song.教师播放伴奏带,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