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04园林13
- 格式:xls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园林树木栽培学(12)去蘖(除萌)是除去植株基部附近的根蘖(萌条)或砧木上萌蘖条的措施。
它可使养分集中供应植株,改善生长发育状况,萌蘖性强的树种常使根颈处发出许多萌蘖条,致使主干不明显,生长势受到消弱。
(13)断根是将植株的根系在一定范围内切断的措施,本法有抑制树冠生长过旺的特效,断根后可刺激发生新须根,所以有利于移植成活,因此,在珍贵苗木出圃前或进行大树移植前,均常应用断根措施四、修剪技术(一)剪口和剪口芽的处理1、剪口方式(剪口状态)剪口与芽的方向相反,斜面缓倾,其上端略高于芽0.5厘米。
剪口面小易愈合,又利于养分、水分对芽的供应。
2、剪口芽的方向应与将来延长枝的生长方向一致。
(1)主干延长枝留直立芽并要同上年的剪口芽相对。
如此才可以保证延长枝的生长不会偏离主轴(2)侧方斜生主枝为幼树扩大树冠,剪口芽应选留外侧或向树冠空疏处生长的方向,如果主枝角度过大,生长势弱,则剪口芽应留上芽,则可向上生长,从而增强枝势,维护枝间长势平衡。
(3)小侧枝芽的位置对冠形影响不大(二)大枝锯除法1、截口位置错误的截口位置:①切口紧贴树干;②留桩切口。
正确的截口位置:切口稍凸成馒头状。
即截口贴近树干但不超过侧枝基部的树皮隆脊部分与枝基部的环痕。
2、操作方法①先锯下再锯上,上锯口稍超前下锯口。
以保证不劈不裂。
;②用利刃削平伤口,伤口平滑,有利于愈合,;③保护伤口。
涂上护伤剂以免病虫害侵害和水分蒸腾,先用2%的硫酸铜溶液消毒,然后涂保护剂。
保护可以用接腊、白涂剂或油漆。
大枝需采用三步锯截法。
第三节各种园林用途树木的修剪整形一、行道树的修剪理解行道树修剪应考虑的因素和主要造型。
二、庭荫树的修剪了解庭荫树的修剪要求和修剪技术。
三、松柏类的修剪了解松柏类的修剪技术要求。
四、灌木类的修剪理解观花类、观枝类、观果类、观形类等灌木的修剪技术。
五、植篱(色块)的修剪理解植篱的修剪技术。
一、名词解释1芽的异质性:由于芽随枝条生长时,内部的营养状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不同,处在同一生长枝上不同部位的芽在大小,饱满程度乃至性别上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芽的异质性。
2萌芽力(萌芽率):枝上芽(定芽)萌发数量的百分比,萌芽率超过50%称为萌芽力强;低于50%的,则称萌芽力弱。
3成枝力:母枝上的萌发芽能抽发长枝(15cm以上的枝)的能力,凡能长出长枝4条以上者,算是成枝力强;一般只能长1-2条长枝的成枝力弱。
4活动芽:枝条上的芽在萌发期,能及时萌动的芽,如顶芽、花芽;顶芽以下的腋芽,枝条中上部的芽。
5潜伏芽:枝条基部或上部的某些付芽在萌发期仍以原状潜伏。
6顶端优势:树木同一枝条上顶芽或位置高的芽比其下部芽饱满、充实,萌芽力、成枝力强,抽生的新枝生长旺盛,这种现象就是树木枝条的顶端优势。
7花芽分化:生长点由叶芽状态开始向花芽状态转变的过程,称为花芽分化。
8相关性:树木某一部位,某一器官的生长发育,常能影响另一部位或器官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这种表现为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植物生理学上称为“相关性”。
9根冠比:根系和树冠在生长量上常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根冠比。
10立地条件:凡是与园林树木生长发育有关的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环境条件)。
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人为等因子。
11“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12适地适树:树木的生态学特性和园林栽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功能。
13引种驯化:野生树成为栽培树,外来树成为本地树的经济技术活动。
引种是从无到有,驯化是改造树木的习性确保引种成功。
14生态配置:根据树种的生物和生态学特性,合理确定栽植密度、合理进行树种搭配、使同树种或不同树种的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互益生存,避免或减少因竞争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15栽植:通过起苗、运苗和种植等操作过程,把苗木或树木植于新的地点,并使其成活和正常生长。
16大树移植:大树的界定:一般指胸径在15-20厘米以上,或树高在4-6米以上,或树龄在20年以上的树木,在园林中匀可称之为“大树”。
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定义与内涵二、学习园林树木栽培学的意义三、园林树木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一、定义与内涵1.定义:【园林树木】:是城乡各类园林绿地、风景名胜区及相关景观中的各类木本植物。
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独植树、群植树【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的种植、养护与管理的科学。
园林树木是构成城市园林、城市绿化、风景名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除了在园林绿地上起美化、绿化、香化、彩外作用外,还有净化空气、涵养水土及经济生产功能。
2.园林树木的作用:(1)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其特殊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可观赏的特色。
它们与园林中的构筑物、建筑物、园林小品等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它们可成为人们美好理想的象征。
园林树木可用于观赏的部位有:叶片(叶形、叶色、叶的质地)、花(花形、花色、花的香气)、果(果形、果色、果的香气)、苞片(叶苞、花苞)、枝干、树皮、刺毛、根、树形及其它附属物。
除了直观的形体美、色彩美、嗅觉美和芳香美外,园艺工作者还应继承和发展观赏植物的联想美,将其精巧地运用于园林树木的配植艺术中,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美对人们精神文明的培育作用。
(2)园林树木的环保功能:园林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后放出氧气,因此它是环境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调节器;园林树木可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物质、阻滞尘埃,是空气净化器和清新器。
园林树木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造成冬暖夏凉的小环境,起到降低空气温度的作用。
园林树木还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水中、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并转化和分解,从而净化水体和空气。
减少噪声,保证人体健康。
(3)园林树木的经济生产功能: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园林树木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经济价值的作用。
正确的指导方针是园林树木生产功能的发挥必须从属于植物的观赏的使命,不能片面的只强调生产功能而损害园林树木所应有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学习资料(中远公司李亮)第一部分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一章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概述生长发育是生物体共有的现象,园林树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
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克服盲目性,从而科学地指导生产与实践,对于实际的园林栽培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确选择树种,制定合理栽培技术,有预见性地调节和控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使之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例如:可以在植物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物候期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使之提早或延迟开花防止早衰;通过合理修剪达到最佳观赏效果并且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保证移植的成活等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1、生长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与扩大,导致体积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
树木的生长通常是指树体质量和体积的增加,是一个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生(分裂和伸长)和能量积累的量变体现出来的。
树木生长(其他植物也一样)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原有个体体积的扩大和质量的增加是不可逆的;二是旧有个体的储藏物质(或从外界取得的物质)必须经过同化作用,才能组成新个体的物质成分。
树木生长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部分,体现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
2、发育在植物生活史中,建筑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与功能质的变化称为“发育”。
树木发育是树体生活史中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质变过程,是树体性机能的成熟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导致树木根、茎、叶的形成,由生殖器官(花器、果器等)形成的质变体现出来的。
3、生命周期植物从播种开始,经幼年、性成熟开花、衰老直至死亡的全部生活史称为生命周期。
4、年周期植物在一年中经历的生活周期称为年周期。
年周期又可以分为生长期与休眠期,也有一些植物没有休眠期。
二、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关系密切。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
植物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生长积累才能进行花芽分化继而开花。
园林树木栽培学
(三)古树衰老的原因
1、自然灾害(1)大风
大风可吹折枝杆或撕裂大枝。
而不少古树因病虫害的危害,枝干中空、腐朽或有树洞,更容易受到风折的危害。
(2)雷电
古树高耸突兀且带电荷量大,易遭雷电袭击,导致树头枯焦、干皮开裂或大枝劈断,使树势明显衰弱。
(3)干旱(4)雪压、冰雹 2、病虫危害
3、人为活动的影响(1)土壤板结,通气不良(2)挖方和填方的影响(3)地面不合理的铺张(4)土壤的严重污染(5)人为直接损害二、古树一般养护管理
1、树体加固
古树由于年代久远,主干常有中空、主枝常有死亡,造成树冠失去均衡,树体容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容易下垂,因而需要他物支撑。
干裂的树干也需要加固。
二、古树一般养护管理2、树干疗伤 3、树洞修补 4、设避雷针
5、灌水、松土、施肥
6、树体喷水
7、整形修剪 8、防治病虫害
9、设围栏、堆土、筑台 10、立标牌三、古树复壮
1、埋条促根
在古树根系范围,填埋适量的枝条、熟土等有机肥料,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肥力条件,主要有放射埋条法和长沟埋条法。
2、地面处理
地面铺代孔砖或种植地被植物,设围栏。
3、深翻
4、病虫害防治
一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6.对 7.对 8.对 9.错 10.错 1、杨柳树等萌芽力强的树种,才有“树上长树”现象。
2、营养繁殖树与实生树的生命周期是相同的。
3、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交错进行。
4、合轴分
枝形成的主干通直。
园林树木栽培学讲义园艺林学学院舒常庆第一章树木生长发育的生命周期生命周期:又叫大周期、大发育周期或世代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严格来说是从合子开始),经过多年的生长、开花结果,直到树体衰老更新死亡的整个时期。
第一节树木的个体发育一、树木个体发育的概念1.个体:独立生长的单株树木。
有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学年龄。
无性个体:时间年龄<生物年龄(母体年龄+时间年龄)2.个体发育:单株树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所进行的发育史。
3.树木个体发育与1、2年生植物的差别:多个年发育周期后才开始结实;多次结实(例外: 大部分竹子一次开花);阶段发育周期长(寿命长)。
4.研究树木个体发育的意义: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时期采取不同的栽培措施。
二、树木生命周期中的个体发育阶段(一)有性繁殖树的个体发育阶段1.有性繁殖树发育阶段的划分⑴胚胎阶段(种子阶段):合子→种子萌发前(胚的成熟→种子成熟→种子休眠)。
⑵幼年阶段: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形态构造建成,并具有开花潜能时为止。
果树上称为“童期”。
⑶成熟阶段:具有开花潜能→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
⑷衰老阶段:生长明显减少,开花结果明显下降→衰老死亡。
衰老过程也可称老化过程。
在成熟时后,衰老就贯穿始终。
2.树木发育阶段(空间)分区贾思勰(544):用梨树不同部位的枝条嫁接繁殖的植株,开始结果的年限不同。
Knight(1795):成年实生树顶部成年区的枝条繁殖后,无刺,次年即开花;基部幼年区的枝条繁殖后,刺多,次年不开花,开花结果年龄较晚。
(1)阶段发育的特点。
局限性: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树木的细胞要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只限于生长点,且只能通过细胞分裂传递。
顺序性:只有通过了前一个发育阶段,才能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不可逆性:一旦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阶段。
“干龄老,阶段幼;枝龄小,阶段老”(2)分区方法。
通常以花芽开始出现的部位(严格说来应以生理成熟状态)作为幼年阶段过渡的标志。
园林树木栽培学由杯状形改进而来,不同处是分枝比较低。
树冠内阳光通透,有利于开花结果。
适用于苹果、桃、梅等观花树木的整形修剪。
3、多领导干形留2-4个中央领导干,于其上分层配列侧生主枝,形成均整的树冠,本形适用于生长较旺盛的种类,可造成较优美的树冠,最适宜于作观花乔木,庭荫树的整形。
4、中央领导干形此形有一明显的中央领导干,本形式是对自然树形加工较少的形式之一,本形式适用于轴性强的树种,能形成高大的树冠,最宜于作庭荫树,独赏树及松柏类乔木的整形。
①疏散形:从一定的干高以上疏散配列主枝,在其主枝上再配有侧枝;②分层形:在一定的高度以上分层配列主枝,上下层主枝要错落开,在主枝上再配置侧枝,同层主枝上的第一个侧枝留在同一个方向,此种适用于层性明显,干性强的树种。
5、丛球形其整形方法颇类于多领导干形只是有极短的主干,干上留数主枝是丛状。
本形多用于小乔木及灌木整形,如榆叶梅、丁香等。
6、棚架形这种类型主要用于园林绿化中的藤本植物,凡有卷须(葡萄),吸盘(爬山虎)或是缠绕习性的植物(紫藤),均可自行依支架而攀绿生长。
其形状往往随人的搭架形式而定。
三、修剪的方法1、短截(剪枝)(1)概念是剪去枝条的一部分,最常用的修剪方式。
(2)作用枝条短截后,养分相对集中,可刺激剪口下侧芽的萌发,增加枝条数量促进营养生长或开花结果。
(3)方法剪截分为轻短截、中短截、重短截和极重短截。
短截程度不同产生的修剪效果有显著影响。
2、截干(1)概念对干茎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进行截断的措施。
(2)作用①减少蒸腾,提高移栽成活率;②壮龄树树冠结构改造;③老树更新复壮;④解决树线矛盾。
3、疏剪(1)概念将整个枝条自基部完全剪除。
(2)作用减少树冠内的枝条数量,使枝条分布趋于合理与均匀,改善树冠内部的通风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树冠内部营养生长和开花结实。
但修剪过重,会对全树生长产生消弱作用,一般宜分期进行。
(3)疏剪对象病弱枝、枯死枝及影响树木造型的交叉枝、干扰枝、萌蘖枝等。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苗木培育、移栽定植、生态配置、养护管理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1、短截的作用(1)增加分支;(2)缩短枝轴;(3)改变枝梢的角度和方向;(4)增强顶端优势;(5)控制树冠和枝梢2、回缩的作用(回缩:在多年生的枝条上修剪)依缩减的程度、留枝强弱、伤口大小不同可表现促进或削弱生长的作用3、疏剪的作用(1)减少分枝;(2)对母枝有较强的削弱作用4、曲枝的作用(1)削弱顶端优势;(2)开张骨干枝的角度,改善光照;(3)缓和生长5、扭梢的作用削弱生长势,促进花芽形成6、环剥的作用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7、除萌的作用除去当年生长出的嫩枝或根部长出的根蘖,避免这些枝条和根蘖争夺养分,影响树形。
8、如何栽树(含果树)?10分(1)塘大肥足:定植塘深80厘米,底径大约100厘米。
挖塘时表土和底土分别堆放,基肥每一株用厩肥80-100公斤(或堆肥、土杂肥,经过沤制过筛的垃圾肥100-2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5公斤。
(2)土肥拌匀:打好塘后,把肥料运至塘边,参入三份表土,打碎土堡和饼肥,拌匀,回入塘的中下部,切忌肥料不拌土就施入塘底,或一层肥,一层土的分层施肥。
(3)垒定植丘:待回塘至距地面30-50厘米时,踏紧,在塘心垒一凸起高15-20厘米的小丘,在取苗定植。
(4)苗壮根好:苗木要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组织充实,根系发达,嫁接口愈合良好的甲级苗和乙级苗,不用两级苗和外等苗,并按级栽植,不得大小,优劣混载。
(5)矫正位置:将苗的中心垂直主根立于定植丘上,前后左右对直,校正株行向,要四面八方都成一条直线,不得错前错后,歪左偏右。
(6)栽植深度适宜:适宜的深度是,待塘中的松土浇水沉淀后,根须(根与干的交界处)入土的深度为:平地、洼地3-5厘米,缓坡地5-8厘米,斜坡地8-12厘米,陡坡地12-15厘米,切忌过深过浅。
(7)理顺根系:校正位置和栽植深度后,把主根埋入定植丘内,把侧根依着生长方向埋顺搭在定植丘的梭坡上,使之顺势引根向下,以利根系向下生长和向四周扩展。
绪论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对园林树木进行种植、养护与管理的应用学科门类。
园林树木是城乡园林绿地建设中主要用于提高景观美学效果、改善生态环境,并得到合理栽培与管护的树木。
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内容:1.树木栽培的基础是个体生长发育2.树体生长发育的基础是适树适栽3.适树适栽的目的以树木健康为原则4.树木健康的目标通过栽培养护来保证第一章园林树木的栽培类型与生长发育第一节园林数目的栽培类型特性(一)按生长习性分类(1)乔木(与灌木区别:明显的主干):树体高大,有直立发达的主干,主侧枝分布鲜明。
(2)灌木:树体矮小,通常无明显主干或多主干,多数呈丛生状或分枝接近地面。
(3)藤木:地上部分不能直立生长,常借助茎蔓、卷须、吸盘、吸附根、钩刺等攀附在其他支持物上生长。
(4)竹木:乔木科竹亚科的多年生常绿单子叶植物。
(5)棕榈类:特指棕榈科植物,是营造南方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的主要选择。
(二)按观赏特性分类(1)竹木:以针、阔叶类乔木及竹木为主(2)花木(a)花期:春花类迎春、连翘、桃、瑞香、垂丝海棠秋花类六月雪、荷花、夏紫薇、栀子花、广玉兰、扶桑、茉莉夏花类木芙蓉冬花类茶梅、结香(b)花色白色:栀子、绣球花、六月雪、银桂等。
红色:垂丝海棠、凤凰木、刺桐、锦带花等。
黄色:棣棠、连翘、黄刺玫、金丝桃等。
紫色:紫藤、木槿、紫荆、丁香等。
多色:桃、杜鹃、蔷薇、月季、山茶等。
(3)果木:指果实色泽鲜艳,形状奇特,经久耐看,且不污染环境的树种色果类:果实颜色各异,红色、黄色、紫黑色等异果类:果形奇特、挂果期长(4)叶木:以叶色、叶形为主要观赏性状。
(1)亮绿叶类叶片绿而有光泽,大多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2)彩色叶类粉红、紫、橙、黄色等。
(3)异叶类马褂叶形(鹅掌楸),掌状叶(八角金盘、五角枫)。
菱形叶(乌桕、刺桐)。
掌状复叶(七叶树、鹅掌柴)。
(5)荫木:枝叶茂密,树形挺秀,有花有果更好。
(1)常绿树香樟、肉桂、广玉兰、大叶女贞、桉树、雪松等。
园林树木学一、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定义树木是乔木(tree)、灌木(shrub)和木质藤本(woody climbing plant)的总称。
乔木的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枝繁茂,植株高大,分枝在距离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如松、杉、栎、杨、槐、榆、榉等;灌木则一般比较矮小,没有明显之主干,近地面处枝干丛生,如迎春、蜡梅、绣球花、卫矛、十大功劳等;木质藤本则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物而生长,如地锦、紫藤、凌霄、木香等;竹类是园林植物中的特殊分支,种类多,观赏期长,如孝顺竹、佛肚竹、紫竹等。
树木学(Dendrology)是研究树木的形态(morphology)、分类(classification)、地理分布(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生物学特性(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及生态学特性(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利用及其在林业生态工程、经济开发中的定位与作用的一门学科。
园林树木——凡适合于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园林树木。
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和应用等方面系统研究的学科统称为园林树木学。
二、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目的和任务园林绿化工作的主体是园林植物其中又以园林树木占绝大多数,从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来看,以植物造园(造景)为发展的主要方向。
学好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以及园林的养护管理等实践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的来说:学习园林树木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学会应用园林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能使其较长时期和充分地发挥其园林功能。
为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记住园林树木的识别要点,掌握其习性、观赏特性、园林用途以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三、学习园林树木学的方法1.明确学习的目的园林树木学是园林专业和其它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园林树木的形态、分类、分布、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等内容,是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与造景》等课程打下基础,同时掌握一定的树木学知识也是园林工作者最基本的专业素质要求。
园林树木学1 园林树木的概念1958年以前,我们将园林树木称为观赏树木,但园林树木不仅只具有观赏作用。
现在园林中应用的树木,即要美观、但大多数要具有抗污染和防护功能。
其概念如下:园林树木:指种植在公园、厂矿、机关、学校、街道、风景区等具有防护、美化观赏作用的树木,我们称其为园林树木。
园林的范围:城市绿地,城郊风景区,也包括城镇或农村庭院。
但目前主要指城市及城郊风景区。
园林树木的特点:(1)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因树木原是野生的,它的生活环境与城市大不相同。
城市温度高,气候干燥,大气污染严重。
因此,园林树木必须适应城市的生态条件。
(2)俱有美化,防护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功能。
2 园林树木的分类2.1 植物分类方法最早的在古希腊时(公元前381年)亚里斯多德及其学生(植物分类之父),它们对480多种植物进行描述,分成乔木、灌木、亚灌木、草本四大类,在每一类下面又分为野生的、栽培的、水生的、陆生的;有利的、无利的。
18世纪瑞典林奈根据植物雄芯的数目、长短、排列方式、心皮有无,花的有无,把植物分成24纲。
19世纪后半期产生的,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物种类型统一,是因为来源的一致”。
即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血缘关系进行分类。
分类的单位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这是现在通用的自然分类法又叫系统分类法。
(1)种的概念:种是具有相似的形态和特征,表现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并要求有一定的生存条件的很多植物个体的总和。
种在自然界有一定的分布区。
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阶段,其性状是稳定的。
可以遗传,但经过长期的环境影响可以产生变异,往往出现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
以“桃”为例,它在植物中的分类情况如下: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纲离瓣花亚纲目蔷薇目亚目蔷薇亚目科蔷薇科亚科李亚科属梅属亚属桃亚属种桃2.2 植物命名法现在国际通用的植物学名用拉丁文,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