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0m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438.02 KB
- 文档页数:23
浅谈连续梁线形监控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对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受力、变形及稳定进行监测控制已广泛的应用到悬灌现浇连续梁施工当中,使施工中结构处于最优状态。
所以施工监控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桥梁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桥梁建设质量的宏观调控,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补充与前提。
关键词:控制、质量、线形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工程概况跨武黄高速特大桥位于鄂州市汀祖镇及花湖镇境内,本桥中100m 连续梁横跨武黄高速,施工中心里程为dk077+193.58,结构为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梁,桥跨布置为( 60+100+60)m,全长221.5m。
该连续梁施工方法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混凝土,它是利用已建成的桥墩沿桥跨径方向逐段地悬出接长对称施工。
该连续梁混凝土箱梁除了本身是非匀质材料和材质不稳定外,它还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各节段混凝土相互影响,且这种相互影响又有差异,由此这些影响因素造成各节段内力和位移随着混凝土浇注过程变化而偏离设计值,所以通过线形监控对每一个施工阶段进行监测,并对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的线型、合拢段两悬臂的高差满足施工规范要求,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监控的实施施工监控的目的就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有关参数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处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使成桥后的轴线和桥面线型达到设计要求,并且使结构的内力分布与设计理论状态基本吻合,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
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预告→监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均须对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对计算数据进行参数识别、修正,使计算模型逐步与实际状态接近,误差能控制的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并据此预测下一施工节段的立模高程。
2.1 初始数据的获得该箱梁在墩顶 0#块段和边跨直线段均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方法。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2)3、施工控制重点分析 (3)3.1主跨预拱度计算 (3)3.2合拢施工的控制 (4)4、施工控制方案 (5)4.1施工控制的目标和方法 (5)4.1.1监控目标 (5)4.1.2监控方法 (6)4.2施工控制工作计划 (8)4.3施工控制工作内容 (8)4.3.1施工控制仿真计算 (8)4.3.2施工控制现场监测 (11)4.4提交监测成果形式 (15)5、施工控制实施组织 (16)5.1施工控制组织机构 (16)5.2施工控制中的职责 (16)5.3现场施工控制数据信息交流与工作流程 (18)6、施工控制人员及设备配备 (19)6.1人员及设备配备 (19)6.2施工监控全过程的软件系统 (20)7、质量保证措施 (21)连徐线东海特大桥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7.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1)7.2组织保证体系 (21)7.3制度保证体系 (22)8、安全保证措施 (25)8.1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25)8.1.1对现场监控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 (25)8.1.2现场监控准备 (25)8.1.3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26)8.2安全检查 (26)8.3安全应急预案 (26)8.3.1处理原则 (26)8.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7)9、附件 (28)连徐铁路站前I标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中铁四局连徐铁路站前1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途径连云港市的海州区、东海县。
正线长度47.701公里,合同工期42个月,合同造价27.005亿元,主要工程包括路基及站场10.8km,地基处理245.6万m,路基土石方152.9万方。
桥梁46.2km/4座,其中桩基11594根,承台1441个,墩身1444个。
框架桥10300顶平米/8座,涵洞733横延米/22座,箱梁预制架设726孔,T梁预制架设108单线孔。
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 +60) m 连续梁施工监控方案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二o—年七月.word 格式,4.2.1技术体系 4.2.2组织体系4.2.3协调体系5.4.1主梁线形监测 5.4.3线形控制的实施1概述 1.1项目概况 1.2技术标准 1.3监控方案制定依据 2施工监控的目标 3施工监控的目的和任务 4拟采用的施工监控方法和体系 4.1 施工监控方法 4.2 施工监控体系.1 .1.35.6 施工控制报告 1.5 6施工监控技术方案的保障措施 附表一:主梁施工控制数据指令表 15 16 附表二:梁段观测表 .18. 附表三:梁段模板变形观测表 2.Q. 附表四:桥梁实际参数测试表 22. 附表五:主梁轴线偏移及基础沉降观测表23..5.4.3 对施工监控技术体系的进一步说明4.3.1施工控制计算 4.3.2误差分析.6.4.3.3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7.5施工控制的主要工作7.5.1 实际参数的测试 5.2 实时控制 1.Q 5.3 监控计算1Q 5.4 几何控制12 .12. 141概述1.1项目概况新建铁路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工程(60+100+6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单线、有砟曲线桥。
主梁为单箱单室截面,中支点梁高7 m,跨中梁高4 m ,梁顶宽8.5 m,梁底宽5.5 m。
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1.5 cm ;底板厚度38 cm至85. 2 cm,在梁高变化段范围内按抛物线变化,边跨端块处底板由38 cm渐变至108 cm ;腹板厚40 cm至75 cm,按折线变化,边跨端块处腹板厚由40 cm渐变至60 cm。
全桥在端支点、中支点及跨中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全桥共分55个梁段,0号梁段长度13 m,普通梁段长度为 3.0〜4.0 m,合拢段长2.0 m,边跨现浇直梁段长11.65 m。
主梁两个边跨直梁段和主墩0#块均采用支架法施工,其余梁段均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施工。
2024年连续梁采用挂篮施工安全控制要点第一节:一般规定1.按照现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特点,明确施工安全责任,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2.按设计施工,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将安全技术措施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制止违章作业,清除现场安全隐患。
4.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足额投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施工安全措施费用不得挪作他用。
5.发现施工现场情况与设计文件不符并影响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并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6.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第二节:安全管理要点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根据项目实际,编制项目相应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坚持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安全资源配置:根据项目施工实际,制定安全费用使用计划,专款专用,配置相应安全资源。
3.安全管理目标:对安全管理目标要细化和分解责任到每一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实行各级包保制,实现安全无事故目标。
4.安全教育培训:三类管理人员要具有行业主管部门或铁道部额发的安全培训考试合格证;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岗前培训和"三工"制度教育。
5.专项施工方案:针对施工重点工序环节的安全风险,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组织安全风险评估。
6.安全技术交底: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公示"危险源"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保存交底记录资料。
7.应急预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编制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8.安全检查:自查并接受上级检查;制定检查计划,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及专项的安全检查,对重点工程项目安全要制定安全方案及措施,实行责任包保。
9.做好防洪防汛:工程多在山区,或横跨河道施工,要高度重视防洪工作。
XXXXX工程连续梁转体施工监控实施方案技术负责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XXXXXXXXXXXXX施工监控组2021年5月10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施工监控依据 (5)三、T形刚构桥转体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5)3.1线形监测 (6)3.1.1 线形监测的内容 (6)3.1.2 监测方法及测点布置 (7)3.1.3 箱梁悬浇施工控制测量工作 (8)3.2应变监测 (10)3.2.1测试仪器的选择 (10)3.2.2下转盘应变监测 (11)3.2.3主梁应变监测 (12)3.3温度监测 (13)3.3.1下转盘温度监测 (13)3.3.2箱梁温度监测 (13)3.4与监控有关的其它资料收集 (15)四、T形刚构桥转体施工监控实施组织方法 (15)4.1施工监控领导小组 (15)4.2施工监控项目组 (15)4.3联系单传递方式 (16)五称重试验 (16)5.1称重及转体需要准备的设备 (16)5.2不平衡弯矩测试方法 (17)5.3球铰转动法测试原理 (18)5.4不平衡力矩测试步骤 (22)六试转及正式转体过程检测 (24)6.1主梁前端竖向位移实时监测 (24)6.2撑脚位移动态监测 (24)6.3主梁前端横向加速度动态监测 (24)6.4主梁前端竖向振动动态监测 (25)6.5转体前后控制断面应力测试 (25)6.6转体施工控制 (25)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X 工程,主桥采用双幅70+70m 的T 型刚构,两幅同步转体施工,转体长度为60+60m ,转体角度62°,单幅转体重量为9600t 。
单幅桥面全宽为16.5m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双室箱型截面,中支点中心梁高7.5m ,端部中心梁高3.5m ,梁底线形按1.8次抛物线变化,端部等高段长9.9m ,顶板宽16.5m ,箱梁宽9.5m 。
箱梁两侧悬臂板长 3.5m ,悬臂板端部厚28cm ,根部厚63cm 。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中铁十二局企业二企业广珠铁路项目部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概括连续梁桥采纳悬臂浇筑施工过程,即桥跨构造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复杂的施工及系统变换过程。
经过理论计算能够获得各施工阶段的理论立模标高,但在施工中存在着各样不确立要素惹起的偏差,这些偏差包含施工荷载及地点偏差、构造几何尺寸偏差、资料性能偏差、各样施工偏差等,均将不一样程度地对桥梁构造的内力状态及成桥线型目标的实现产生扰乱,并可能致使桥梁合拢困难、成桥线型及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不符等问题。
所以,为保证大桥施工过程构造安全,保证成桥线型及构造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同意范围内,在施工中实行有效的施工监控是特别必需的。
我部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采纳悬浇施工。
项目对该段 5 段连续梁提出施工监控方案。
2、施工监控工作内容大跨径连续刚构及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量测→辨别→修正→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
施工监控包含监测和施工控制两大多数。
详细内容包含:成立控制计算模型,依据施工步骤、施工荷载,对构造进行正装及倒拆计算,确立各施工阶段构造物控制点的标高(预抛高)。
在构造重点截面部署应力测点、线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构造内力及线型,为施工控制供应依照。
依据实测数据,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各项偏差进行修正,供应下一阶段立模标高。
经过施工监控保证施工安全,以及保证成桥线型及构造内力状态与设计偏差在同意范围内。
3.施工监控系统构成施工监控系统主要由业主、设计、施工、施工监控、监理等方面组成。
设计:供应设计成桥状态作为控制计算目标状态。
施工:对各施工阶段的相关原始参数进行丈量,实时掌握现场施工荷载的变化状况并供应给施工监控组。
配合施工监控组的各项工作。
施工监控:①施工监测:依据施工监控需要实时量测各样数据。
②施工控制:依据现场供应的构造实质参数以及量测的构造内力及线型等数据,鉴别构造实质状态与理论值的偏差,经过计算剖析实时采纳举措加以调整,确立下一施工阶段的实质控制值,并向监剪发出控制指令,同时向业主呈报资料存案。
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LXJL-1监理标段连续梁线型监控监理实施细则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DK18+235~DK104+066连续梁线型监控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审批:日期:年月北京铁科院兰新铁路甘青段监理站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一节综合依据 (3)第二节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 (3)第二章工程概况 (3)第三章线型监控 (5)第一节线型监控必要性 (5)1、施工线形控制 (5)2、施工控制的内容 (7)第二节线型监控内容 (9)1、施工过程中监理控制 (9)2、施工控制的具体内容 (12)第三节线型监控监理控制要点 (16)1、监理控制流程 (16)2、测量内容 (18)3、有关数据的修正 (19)4、立模标高的计算 (19)5、对施工监控的工作及对施工工艺的要求 (20)2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一节综合依据1.已编写批准的监理大纲、监理规划;2.与本专业工程相关的验收标准、设计文件和技术资料;3.建设单位的其他有关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件与专业管理规定;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20-2007)。
第二节主要技术规范及设计文件1.《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JL-1段桥梁施工图5、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第二章工程概况监理LXJL-1标段线路总长度102.406km,其中DK1+700~DK18+325只包括站后工程,DK18+325~DK104+066包括新线建设和站后工程。
正线共设桥梁特大桥15座,大桥7座,中桥4座,桥梁总计26座。
其中连续梁结构的桥见下表:34第三章线型监控第一节线型监控必要性1、施工线形控制线形控制是超静定结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性很强。
连续梁监控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监控目的施工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使成桥后的轴线和桥面线形达到设计要求,并且使结构的内力分布与设计理想的内力状态基本吻合。
桥梁施工阶段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二部分。
一部分是数据采集系统,即监测;另一部分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即监控。
通过施工监测与监控的有机结合,调整控制桥梁的内力和线形,尽可能使桥跨结构的内力和线形接近或达到设计预期值,是本桥施工监控的主要目的。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6)《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200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⑼宁杭客运专线NHZQ-Ⅱ标《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
三、监控原则桥梁的施工控制是一个预告→量测→识别→修正→预告的循环过程。
施工控制最重要的目的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具体表现为:结构的应力状态合理,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
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原则是稳定性、变形、应力控制综合考虑。
在施工中采取如下的控制策略:主梁中应力状态、墩柱根部应力及主梁各节段挠度应在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并反馈,全桥以结构应力状态和主梁标高作为双指标控制,以标高控制为主。
标高、线形的控制主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前放样标高的调整来实现。
连续梁线形监控方案1、测量点埋设1.1浇筑0#块时需埋设对应水准点。
1.2埋设各梁段标高测量点,梁顶面标高测点设置1-10号测点,小里程端1、2、3、4、5,大里程端6、7、8、9、10,边测点距翼缘外端0.4m,次外测点距翼缘外端3m,中点在中轴线上;梁底测点A,B,H,K位于梁段前端底部内吊杆(吊带)对应处。
如图,2、测量点观测2.1在每个梁段立模时(浇砼前),浇注当前节段混凝土后(浇砼后),准备好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前(张拉前),张拉当前节段对应钢束后(张拉后),结构体系转换前后(边、中跨合拢、拆临时锚固)测量和记录梁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
2.2每个节段的标高测量,尤其是立模标高和浇注砼后标高的测量,要求安排在年平均气温附近及温度较恒定时段,建议一般安排的早上6:30之前,特殊情况下可安排在天气多云时。
2.3每个节段的施工过程测量4个工况的标高:浇筑前,浇筑后,张拉前,张拉后。
2.4梁顶标高测量需设立短钢筋作标识点,短钢筋安放时需与梁内钢筋网焊接,下端贴紧模板,测量时标尺立于短钢筋顶部,梁顶标高数据需扣除短钢筋顶部到梁顶结构面距离。
3、测量数据记录3.1挂篮及模板系统行走到位后按提供的理论梁底立模标高进行立模(标高误差小于1cm);同时记录实测梁底立模标高,加上对应处梁高后,得出实测梁顶立模标高,做平均处理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2梁顶面所有已埋设水准点处标高原始数据在经过处理(扣除短钢筋外露量后对梁顶标高求平均)和定性判别(保证无明显不合理数据)后,填入标高反馈数据表。
3.3对边跨现浇直线段支架进行预压处理,并记录和提供在与待浇筑梁段同等(或略大)重量的重物加载下的支架变形数据,以及重物卸载后的支架残余变形数据。
3.4边跨和中跨合拢前,观测和记录好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梁体的变形规律,为合拢做好准备。
3.5现场提供当前节段标高的同时需提供之前浇筑所有梁段标高。
4、施工标高数据的提供4.1根据设计资料建立桥梁和挂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整理计算数据。
大跨度100米连续梁线型控制实施细则线型控制实施细则施工控制工作界面为:全桥进行基础沉降、桥墩纵向变形观测与控制、全桥箱梁施工挠度观测与标高控制为了保证大桥主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线位置和标高,监测施工过程中各块箱梁的挠度变化情况,为箱梁标高调整提供依据,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的悬臂合拢平面和高程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之内,特制定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实施细则。
1 箱梁施工测量网的建立1.1 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服务的测量控制网应一次建立在各墩的承台上,尔后再根据施工的进度安排将承台上的控制点转移到各自的 0号块上。
1.2平面控制网采用大桥建立的控制网点,平面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建立。
1.3 高程控制网采用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先在各桥墩承台上各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待箱梁0号块竣工后,移至0号块顶面。
0号块上的水准点即为箱梁悬臂浇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点。
1.4 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布置9个施工控制基准点(对单幅桥而言),基准点的具体位置由监控实施祥图给出。
各基准点均为箱梁各悬浇节段高程观测的基准点。
各墩上0号块箱梁顶面的施工控制基准点位置应严格定位。
各点位置及各点间距离的误差不得超过±10毫米。
1.5在箱梁悬臂施工中,对于高程控制的基准点,在下述情况下应进行复测:(1)结构受力体系转换后;(2)墩基础发生较大沉降变化时;(3)施工控制组经分析后认为有必要进行复测时;(4)施工进行中每隔三个月。
2 基准点和梁段测点的埋设2.1 箱梁的0号块基准点标志可用16毫米直径螺纹钢筋制作。
基准点钢筋长度约42~47 厘米,钢筋露出顶面混凝土约2厘米,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圆并涂上红漆。
2.2 箱梁的各悬臂施工梁段的测点布置见图2。
图2 悬浇阶段梁测点布置示意每个悬浇箱梁节段各设5个测点(顶板3个,底板2个),以箱梁中线为准对称布置,测点离节段前端面10厘米处。
测点标志仍采用16毫米直径螺纹钢筋制作。
1 工程概况1、鲁南高铁花果峪特大桥DK212+220.5处跨S241省道,道路与线路为斜交,角度约30。
,采用一联三孔(60+112+60)m 的预应力混凝土双线连续箱梁跨越,梁全长233.5m 。
S241省道路面宽度为15米,公路交叉里程K13+747。
桥型布置如图1-1所示。
11#墩12#墩10#墩13#墩6011260图1-1 (60+112+60)m 连续梁桥型布置图(1)下部结构本连续梁10#、13#边墩基础采用8-φ1.5m 钻孔灌注桩,桩长分别为20.5m 、15.0m ,11#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5.0m ,12#主墩基础采用12-φ1.8m 钻孔灌注桩,桩长为13.0m ;10#、13#边墩承台尺寸:12.4×6.5×3m ,边墩高度:10#墩10米;13#墩13.5米;11#主墩尺寸:14.0×10.3×4.0m ,12#主墩尺寸:14.0×11.3×4.0m ,桥墩采用圆端形实体直坡墩,10#、13#边墩高10.0m 、13.5m ,11#、12#主墩高9.0m 、12.0m 。
(2)梁部结构箱梁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底、腹板、顶板局部向内侧加厚,均按直线线性变化。
全联在端支点,中支点处设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
中支点处梁高9.017m ,边支点处梁高 5.017m 。
边支点中心线至梁端0.75m ,梁缝分界线至梁端0.1m ,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 6.0m ,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离 6.0m 。
桥面防护墙内侧净宽7.6m ,桥梁宽12.6m ,桥梁建筑总宽12.9m ,底板宽7.0m 。
顶板厚度43.5-73.5cm ,腹板厚度50cm ~95cm ,底板厚度50cm ~90cm ,腹、底板厚度均按折线变化。
在梁体边支点、中支点共设4个横隔板,隔板中部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