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方案设计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26.75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改变,小学教育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小学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内容1.设计小型科学实验:通过设计小型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从中总结出科学原理。
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电路,体会电流的传导和电阻的作用。
2.制作手工艺品: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设计制作一些简易的手工艺品,如纸风车、折纸、手织毛线等。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制作的乐趣。
3.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如拔河比赛、筑桥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农场、工厂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运作和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四、活动安排本次实践活动设计为一个系列的活动,每个活动可以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
安排如下:第一周:设计小型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科学原理。
第二周:制作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第三周: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工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农场、工厂等地。
五、活动评估每个实践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活动评估,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作品质量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来评估学生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总结通过设计这个小学实践活动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在当今这个社会,科技开展异常迅速,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电视、电脑、电影等都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孩子们对很多电影中的形象,念念不忘,成为一些忠实的影迷,歌迷。
有“玉米〞,“宏迷〞的歌迷,也有“荣迷〞,还有一些孩子比拟迷恋“俞洪敏〞,更有孩子是奥巴马的忠实粉丝。
更有孩子觉得汶川地震中,行军礼的孩子是他们心目中的明星,奥运会上美丽的身姿,跳水皇后郭晶晶,也是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所以孩子们的兴趣成了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正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话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给学生看,然后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问问孩子们喜不喜欢?还喜欢哪些电影?喜欢它们什么?播发一些励志的视频,例如俞洪敏的访谈节目,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进一步的讨论、思考。
然后提出建议:我们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明星》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电影对孩子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怎样吸引我们?二、设计理念1.表达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那么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区分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三,活动的目标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作,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小学设计方案建筑说明本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创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该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
一、总体布局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开放式布局,建筑群建于一个开阔的场地上,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学习空间。
建筑群之间通过连廊相连接,方便学生们从一栋楼到另一栋楼。
教学楼和活动中心位于中央位置,方便学生出入,其他的建筑则布置在教学楼周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校社区。
二、教学楼设计教学楼共分为三层,每层有多间教室和办公室。
每间教室都配备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学使用。
办公室则提供给教师们进行备课、评阅作业和开会的地方。
教学楼外立面采用了彩色玻璃,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美感。
三、活动中心设计活动中心位于教学楼旁边,是学生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场所。
中心内设有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活动中心还设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礼堂,用于举办各种大小活动,如演讲比赛、舞台剧演出等。
四、室外空间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注重室外空间的规划。
学校周围种植了大量树木和花草,使学校环境更加美观。
操场和篮球场设在建筑群周围,方便学生们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还设有一个小型花园和学生广场,供学生们休息和社交。
五、安全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教学楼采用了防火材料和防火门,配备了逃生通道和消防设备,确保学生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尽早撤离。
学校的围墙高度适中,确保学校的安全性,并设有监控系统,增加学校的安全防护性。
六、环保设计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的环保设计。
建筑材料选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材料。
建筑外墙采用了保温材料,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学校还设有太阳能板和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进行照明和灌溉。
七、合理的空间利用小学设计方案建筑采用了合理的空间利用,将学校的各个功能区域布置得井然有序。
庚西小学设计说明一概述1.1 规划背景本项目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新建36班办学规模,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行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地下停车库、地下活动空间、食堂、室外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1.2 规划内容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1801.18m2,建筑占地面积4218.18m2,项目总建筑面积为32330m2,其中地上计容建筑面积约15430m2,地下活动空间5500m2,地下停车库11400m2,建筑密度19.35%,容积率0.7,绿地率39.39%。
1.3现状条件该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新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供应充足,道路、通讯、邮电金融服务等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越,场地势平坦,适宜建设。
1.4工程概况本规划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和标准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的有关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二规划依据、指导思想与原则2.1规划依据1、国家与地方现行的各种规范、规程及强制性条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消防、人防、水、电、市政等有关部门规定和要求。
2、国家及厦门市现行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各专业设计规范、相应法规、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及规定。
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4、《福建省普通完全小学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表》5、《防汛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6、《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和建筑面积配置标准》7、《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福建省示范小学评估标准》;8、《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9、《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10、方案设计任务书2.2规划指导思想(1)应满足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海沧区分区规划及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绿化、建筑、装饰内外空间和色彩等做综合性处理以符合设计要求。
(2)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壶山小学拆建规划设计说明总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地块地形图及对设计的要求。
2、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要求。
3、现行国家及地方相关建筑设计法律、法规、规范。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QJ37-87)《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599-8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二、工程概况:壶山小学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
光绪二十八年(1902),邑人王式桢秉承明招文化精神,引进近代先进教育思想,在原壶山书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壶山小学堂及至今天的壶山小学。
武义县壶山小学是金华市范围内最早的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曾有“开八婺风气之先”的说法。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经历了抗日流亡办学等种种历史考验,在一代又一代“壶山人”的辛勤耕耘下,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里走出了着名篆刻家叶一苇、经济学家千家驹、画家畔景友、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加拿大华侨建筑工程专家王昌真等万余名学子。
学校现坐落于县城中心区壶山上街以南,城脚路以北,南门街以西,占地20多亩。
现有53个班级,师生2500多人。
学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配置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总控室、档案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房等各种专用教室,以及音频广播系统、双向调控电视闭路系统、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随着武义县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发展,社会对学校办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现学校建筑多为建于上世纪中期的老建筑,伴着风雨飘摇了半个世纪日显破败的老房子与学校发展及提高教学条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现随着武义县对壶山上街历史保护街区综合整治的展开,拟在现学校原址重先规划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建设地块拟总用地面积15946平方米,东西长约155米,南北长约140米,地势平坦,由老建筑原地基分为两个高差一米左右的台地。
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设计了一套小学特色文化工程方案。
该方案旨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方案内容1.校本课程构建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开展校本课程的构建工作。
我们将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
在制定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的主题,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比如“读书月”、“科技创新月”、“爱国主义教育月”等主题月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和重视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校园文化节我们将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造力。
在文化节上,我们将举办各类文化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艺。
通过参与文化节,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个人表现能力。
4.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同时也会开展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
5.校园环境美化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活动。
通过此类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绿化校园的意识,并通过实践行动,为美化校园环境尽一份力。
方案设计说明一、概述1.项目地块状况金乡县第二实验小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计划总用地面积6.31公顷,净用地面积5.01公顷,总建筑面积24050平方米,其中小学建筑面积19284.98平方米,幼儿园建筑面积4285平方米,北临金珠路,西靠金兴路,东为金水路,基地呈规则梯形,地形较为平坦,高差小,适宜建设。
2.计划内容依照计划要求该地块为教育科研用地。
本次计划设计的要紧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小学、幼儿园计划设计。
二、设计依据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BJ08-64-972.《幼儿园、托儿所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16.《建筑设计规范》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8.关于该项目的计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10.国家及地址的相关规程、规范等三、计划原则与构思计划总则通过合理的计划和可持续进展的原则,达到“高起点计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治理”、要求其高标准的知足当前和以后若干年的教学要求,形成现代化的整体式校园环境。
计划总则1.符合城市整体计划及操纵性详细计划的要求。
2.安全快捷流畅的交通模式。
3. 教育环境活泼新颖的特点。
4.富有创新精神的空间标识。
计划原则1.以小学生、幼儿心理学入手,从他们的角度去研究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2. 保证利用部份的最好的朝向,通过合理组织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带来的浪费,同时增加建筑内部交流共享空间。
3.利用简练的体块穿插,有机的将功能与形式完美的结合。
4.结合简练干净的体量,斗胆的利用片墙、构架等使的形体虚实转变丰硕多彩。
5.在整体淡雅的风格下局部选用亮丽的颜色。
四、计划设计方案3.平面布置整体布局共分为4块,别离为小学办公教学区、餐厅、体育运动区、幼儿园区。
建筑从整体上布置在由金珠路小学入口的人行广场向南延伸的轴线双侧。
围绕北侧入口广场要紧布置风雨操场、教学楼及幼儿园综合楼,方便师生集散,西南角为餐厅楼,东南角为小学办公,体育运动场地集中布置于地块的西部,楼与楼之间形成绿化庭院,小学办公与餐厅楼围和合成生物园地,各功能区通过道路与田径场连成整体。
实验小学初步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本项目地块位于慈溪市XX街道。
南临实验路,北临北二环东路,向东与担山南路相接。
地块形状基本上为长方形。
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888m2。
2、项目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慈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08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0慈溪市规划局提供的红线图及设计条件通知书实验小学设计书。
3、自然环境:慈溪处北亚热带南缘,属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略短。
平均年日照时数203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7%。
年平均气温16.0 ℃,7月最高,平均28.2℃,1月最低,平均3.8℃。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9.3℃。
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径流总量5.122亿立方米,降水高峰月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 %。
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风,夏季盛行东到东南风,全年以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9.6天。
夏秋间多热带风暴。
境内灾害性气候以水、旱、风、潮为主,另有气温异常等。
4、设计指导思想总体规划遵循有独特构思,设计具有创新,并且考虑到提高效益的总的原则。
满足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规划的前提下,创造优美的和高品质的教育建筑。
5、总平面设计5.1 总平面设计扩建区域的出入口分南北两个,北面为主入口,主要供学生出入实验楼。
南面入口主要供游泳馆对外开放使用。
5.2交通流线设计:扩建区域北面入口分人行入口和车行入口。
人行入口为实验楼北入口,该入口方便师生进入实验楼学习研究。
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防止瞬间人流过大造成拥堵现象的发出。
车行入口设置在实验楼的东侧,和人行入口形成人车分流。
杭州市保亻叔塔小学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环境现状保亻叔塔小学位于天目山路南侧,体育场路北侧,西距保亻叔路300m。
学校建于五十年代初,校园建筑经过近五十年风雨已显陈旧,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
保亻叔塔小学校园基址南北长约235米,东西宽约110米,占地39亩,东邻向阳中学,占地约24亩。
在目前,杭州市区内中小学校普遍场地偏小的情况下,保叔塔小学拥有的实用面积实属难得。
本次设计为将保亻叔塔小学和相邻的向阳中学统一设计为一个拥有小学部和初中部的综合性学校。
二、设计依据1.学校1:500场地现状图;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委《城市(镇)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教计司[97]28号文;3.国家和地方有关学校设计规范、文件;4.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要求。
三、设计目标从校园现状出发,结合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基地优势,解决问题与矛盾。
在改建旧楼的同时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改造,旨在营造一个健康、活泼、清新,富有朝气的新世纪校园环境,拟建成为浙江省窗口学校。
四、设计构思(1).总体布局:根据基地现况,和现有须保留的建筑物将整个校区划分为教学区、行政区及运动区(详见分区示意图)。
三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方便学生及教工的日常教学生活。
(2).建筑组合关系:设计中运用丰富的形体元素,大方的色彩,趣味性小品及构件,具有时代气息。
建筑嵌套庭院、广场空间,旨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更多的效益,同时,通过室内外空间(建筑与院落)的相互交融,提高校园整体环境质量。
(3).空间设计:由主次两条轴线贯穿各层次空间空间丰富而具特点(详见空间分析图)。
入口空间:从小学校建筑性质出发,形象求活泼,且具现代气息,同时考虑人流集散及停车的要求,设置一定规模入口的广场。
核心庭院:以主教学楼、行政楼围合成内聚庭院;以主题雕塑、营造场所精神。
底景空间:作为学校小型集会,如升旗等之用,同时,又可作为食堂及植物园的前庭广场。
次轴线:主题庭院两侧紧密联系学生课余活动的庭院,内设戏水池、小表演舞台,以唤起青少年的创造力及表现力。
逸夫小学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逸夫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座落于龙川路与罗秀路交壤处,2021年4月由公立转制小学转为民办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13032㎡,学校设施完善,有科技室、创造室、音乐室、书法教室、美术室、听课教室、多功能厅、阅览室、英语情景室等各类专用教室;学校现有教学面积较为充沛,可是学校计划缺乏整体性,功能分区不明确,且设施标准不高。
为了更好的丰硕学生的课余生活及学校日趋发展的需要,需要拆除部份原有教学楼,贴邻建设一个新德体育综合楼。
以完善学校的功能布局和改善校园整体景观环境。
(二)设计原则1.效益原则:因地制宜,适应土地利用与建设实际,以学校建筑的功能为关注点,正确处置计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2.生态原则:贯彻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文化原则:在尊重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对应新的历史条件,将校园作为一个文化载体,面向未来,展现时期特色和开拓精神。
(三)设计思路本次设计结合现状环境资源和周边环境优势,充分考虑新建建筑与现状校园在功能分区、空间序列及环境景观方面的衔接,在原有教学楼主要利用功能合理保留限制条件下,拆除部份东面教学楼,以能新建起3层体育综合楼,优化学校功能组织,以增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旨在建成精致、高雅的校园空间环境,增进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形成具有特色和示范功能的上海市品牌小学。
二总平面设计(一) 设计依据9.设计招标文件(二) 场地概述逸夫小学位于龙川路与罗秀路交壤处,基地内地势平坦,周围无污染源。
(三) 整体建筑布局新建体育综合楼位于校区东南偶,紧贴原有教学楼的东山墙,北面紧邻原有操场,不改变与原有教学楼的日照间距。
按照《上海市城市计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年),新建体育综合楼退学校东侧围墙以上,退周边居民住宅35 m以上,退距足够。
三建筑设计(一) 设计依据1.国家及市政府有关法令、法规及建筑设计各级设计规程、规范和标准,本次设计主要涉及的有:1)《上海市城市计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2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1)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21)6)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G/TJ08-12-2021)7)《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2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1)9)《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21)(J10264-2021)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211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式》GB/T7106-2021 2.设计招标文件3.业主提供的学校总平面图及相关的单体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图4.有关主要部门同意改扩建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