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决策理论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52.00 KB
- 文档页数:17
决策与决策方法习题及答案作者:@钟方源一、填充题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4、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 利用机会)。
5、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6、(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7、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8、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9、行为决策理论认为人的理性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
10、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11、执行方案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12、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 高层管理者)进行。
13、垄断程度高容易使组织形成以(生产)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14、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 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15、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16、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 市场需求情况)。
17、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
18、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 时间敏感型)决策.19、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 知识敏感型)决策。
20、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 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
21、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
22、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23、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24、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人们倾向于(维持现状)。
决策理论和方法知识讲解决策理论和方法是指通过对决策过程、决策者和决策环境的研究来指导和改进决策的学科。
决策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过程的描述、决策树和概率分析、决策分析和模型、群决策、风险分析和随机性等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决策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首先,决策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决策者在特定决策环境下进行决策的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
决策过程通常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方案评估、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和结果评估等步骤。
决策者在每一步都需要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制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其次,决策树和概率分析是指通过构建决策树模型,对决策者在不同选择下的可能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决策树采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决策过程,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决策点,每条路径表示一个决策序列。
概率分析则是在决策树的基础上,通过对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分析,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决策分析和模型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对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包括线性规划、多目标决策、决策支持系统等。
决策模型则是将决策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群决策是指多个决策者共同参与决策过程,根据不同的决策权重和决策规则来进行协商和决策。
群决策可以通过多个决策者的意见和建议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决策信息,避免个体决策的局限性。
常用的群决策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风险分析和随机性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风险分析通过对可能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分析,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水平。
随机性则是通过随机模拟和蒙特卡洛方法来评估不确定性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总结起来,决策理论和方法是指通过对决策过程、决策者和决策环境的研究来指导和改进决策的学科。
决策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决策过程的描述、决策树和概率分析、决策分析和模型、群决策、风险分析和随机性等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决策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方案,减少决策中的风险和随机性,提高决策效果。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习题第一章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投资者按照自己的意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和决定项目是否必要和可行。
将这种在采取行动之前所做出的决定称之为_。
A.计划 B.控制 C.决策 D.创新2.在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程序中,对项目进行深人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并在研究分析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提出建设项目是否可行和怎样进行建设的意见和方案,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同时是技术经济论证的关键环节,它是_。
A.初步可行性研究 B.可行性研究 C.设计任务书 D.项目建议书3.在建设项目决策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用复利计算方法计算资金的时间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方法是_。
A.定性分析法 B。
定量分析法 C.静态分析法 D.动态分析法4.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鉴于投资项目的历时性和风险性,故需对项目进行_。
A.市场供求分析 B.技术发展预测 C.投资策略分析 D.不确定性分析二、多项选择题1.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分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体不同,层次和角度也不同。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阶段包括______。
A.投资机会研究阶段B.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 C.可行性研究阶段D.项目评估阶段2.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需要_。
A.党和国家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宏观形势估计准确,制定正确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方针和中长期计划以及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先决条件)B.必须制定系统的宏观调控政策 C.要重视专家、学者的论证意见,实行独立自主的、科学的评估制度D.改进决策分析技术,完善决策分析方法3.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国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_。
A.提出项目建议书 B.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项目评估 D.项目审批4.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包括_。
A.资料数据的可靠、准确 B.方法的科学、合理、多方法验证C.分析的逻辑化、说服力 D.多方案的比较与优化5.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经济评价,基础是市场供求与技术发展预测。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综合性。
要求学生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
同时,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中的具体决策问题,进而加深对相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要改变多年来贯穿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但是却是靠人们经验做出的经验决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日益飞速发展,迫切需要现今人们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和方向,并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优化的达到目标的过程。
本门课程的开设将系统的论述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技术、程序(科学预测、方向探索、列举方案、方案论证、综合研究、对比择优、结果评价)等内容,让学生从经验决策的误区里走出,做到科学判断、科学决策。
- 1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构成与结构、本质与功能,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关系,认识公共部门决策过程的诸阶段、诸环节、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了解西方决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掌握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分析解决当前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由于本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具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的基本知识,同时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现实中的具体决策问题。
决策理论与方法第三版答案第二章习题一答案1.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有哪些特点?决策分析由哪些要素构成?决策分析简称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决定一个对策,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决策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对决策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二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三是把决策看成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即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提出各种可行方案,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按照决策准则,从中筛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的反馈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控制,直至目标实现的整个系统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
决策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决策者。
决策者即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如某上市公司的总经理(个体)或董事会(群体)。
决策者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里等因素的影响。
(二)决策目标。
决策问题对于决策者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是单个目标,也可以是多个目标。
此例中,决策者的目标表现为希望做成的煎饼含的鸡蛋越多越好,所付出的劳动越少、越方便越好。
(三)行动方案。
实现决策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
行动方案有明确方案和不明确方案两种。
前者是指有有限个明确的方案,后者一般只是对产生方案可能的约束条件加以描述而方案本身可能是无限个,要找出合理或最优的方案可借助运筹学的线性规划等方法。
(四)自然状态。
决策者无法控制但可以预见的决策环境客观存在的的各种状态。
自然状态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其中不确定的又分为离散的和连续的两种情况。
《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424A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64讲课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4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高等数学、运筹学一、教学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是管理科学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决策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仿真技术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关的决策模型和仿真模型并求解,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五方面:1、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其中,决策原理涵盖: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多目标决策分析、序贯决策分析、竞争型决策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仿真原理涵盖:蒙特卡洛仿真、基于Matlab随机数的产生、离散系统仿真、连续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及其应用等。
2、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型。
本课程主要包含决策模型和仿真模型两部分。
其中,决策模型包括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多目标决策、序贯决策,仿真模型包括离散系统仿真、连续系统仿真。
3、掌握本课程主要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和操作各种相关的决策软件和仿真软件。
决策软件包括Eviews、SPSS、Excel等,仿真软件包括Vensim、Matlab等。
通过实验,巩固课程所学的概念和原理,训练学生对软件的熟练操作和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决策理论、模型方法和仿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5、训练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黑体,小四号字)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导、理论阐析、模型教学、实践强化”的教学设计理念;重点:确定型决策分析、风险型决策分析、不确定型决策分析、多目标决策分析和序贯决策分析;系统仿真的概念、离散和连续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和方法。
个人描述性简要介绍(bios):500字左右兰燕飞,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医疗运营管理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表SCI&SSCI论文40余篇,分布在EJOR、Omega、IJPE、IJPR等管理科学领域知名期刊。
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多项,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多项面上项目。
2014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
2014年获得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2017年获得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运筹新人奖。
担任国际电子商务联合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行为运筹与管理分会理事、美国POMS学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国际SCI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IF: 2.692) 副主编、国际期刊《Machin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ditorial Board Member,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天津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专家。
担任超20本国内外著名期刊评审人:EJOR、Omega、IJPR、IJPE、AOR、JOR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
研究成果:代表学术论文Selected publications[1]Y. Lan, H. Yan, D. Ren, R. Guo, Merger strategies in a supply chain with asymmetriccapital-constrained retailers upon market power dependent trade credit, Omega, 2019, 83, 299–318. (ABS3/SCI/SSCI Q1)[2]X. Y u, Y. Lan*, R. Zhao, Cooperation royalty contract design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lliances: Help vs. knowledge-shar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8. 268, 740–754. (ABS4/SCI/SSCI Q1)[3]Y. Yan, R. Zhao*, Y. Lan. Asymmetric retailers with different moving sequences: Groupbuying vs. individual purchasing,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7, 261(3): 903–917. (ABS4/SCI/SSCI Q1)[4]Y. Yan, R. Zhao, Y. Lan*. Moving sequence preference in coopetition outsourcing supplychain: Consensus or confli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9, 208, 221–240. (ABS3/SCI/SSCI Q1)[5]S. Ling, N. Jia, S. Ma, Y. Lan*, W. Hu. An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 for bus subsidybased on the route service lev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9, 119, 271–283. (ABS3/SCI/SSCI Q1)[6]X. Liu, X. Cai, R. Zhao, Y. Lan*. Mutual referral policy for coordinating health care systemsof different sc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5, 53(24): 7411-7433.(ABS3/SCI/SSCI Q1)[7]Z. Chen, Y. Lan*, R. Zhao. Impacts of risk attitude and outside option on compensationcontracts under different information structures. 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2018, 17 (1), 13–47. (ABS3/SCI/SSCI Q2)[8]Deadline-based incentive contrac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cost salience, Fuzzy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2019, Accepted. (ABS3/SCI)[9]Z. Chen, Y. Lan, N. Ma, Career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in project management undercompanies’ competi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8, 118, 210–225. (ABS2/SCI/SSCI Q1)[10]Y. Lan, J. Peng, F. Wang, C. Gao, Quality disclosure with information value under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18, 9(9): 1489–1503. (SCI/SSCI Q2)[11]J. Wang, Y. Lan*, R. Zhao, The optimal payment policy for a firm: Cash sale vs. credit sale,Soft Computing, 2018, 22(17): 5843–5860. (SCI/SSCI Q2)[12]Y. Lan, Z. Liu, B. Niu. Pricing and design of after-sales service contract: The value ofmining asymmetric sales cost information.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7, 34(1): 1740002. (SCI/SSCI)[13]Y. Lan, R. Zhao*, W. Tang. An inspection-based price rebate and effort contract model withincomplete information,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5, 83: 264–272.(ABS2/SCI/SSCI Q1)[14]Y. Fu, Z. Chen*, Y. Lan, The impacts of private risk aversion magnitude and moral hazard inR&D project under uncertain environment, Soft Computing, 2018, 22(16): 5231–5246.(SCI/SSCI Q2)[15]K. Yang, Y. Lan*, R. Zhao. Monitoring mechanism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risk-averse project manager,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7, 28(3): 667–681.(SCI/SSCI Q1)[16]X. Wang, Y. Lan*, W. Tang. An uncertain wage contract model for risk-averse worker underbilateral moral hazard.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2016, 13(4): 1815–1840. (SCI/SSCI)[17]K. Yang, R. Zhao, Y. Lan*. Impacts of uncertain project duration and asymmetric risksensitivity informa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2016, 23(4): 749–774. (ABS2/SSCI/SCI)[18]J. Feng, Y. Lan*, R. Zhao. Impact of price cap regulation on supply chain contractingbetween two monopolists,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2017, 13(1): 347–371. (SCI/SSCI)[19]Z. Li, B. Li, Y. Lan, Contract design on digital platform for the risk-averse retailer withmoral hazard: Wholesale price vs. two-part tariff, Kybernetes, 2018, 47(4):716–741.(SCI/SSCI)[20]G. Sun, Y. Lan*, R. Zhao, Self-organizing hierarchical monkey algorithm with time-varyingparameter,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17, DOI: 10.1007/s00521-017-3265-4.(SCI)[21]G. Sun, Y. Lan*, R. Zhao,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Gaussian mutation and dynamicparameter adjustment, Soft Computing, 2019, 23(5): 1615–1642. (SCI)[22]K. Yang, R. Zhao*, Y. Lan.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in project management with serial tasksand uncertain completion times,Engineering Optimization,2016,48(4): 629–651. (SCI) [23]G. Sun, R. Zhao*, Y. Lan. Joint operations algorithm for large-scale global optimization,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6, 38: 1025–1039. (SCI)[24]Y. Lan, R. Zhao*, W. Tang, A fuzzy supply chain contract problem with pricing and warranty.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Fuzzy Systems, 2014, 26 (3): 1527–1538. (SCI/SSCI)[25]X. Wang, Y. Lan*, J. Wang, An uncertain wage contract model with adverse selection andmoral hazard.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rticle ID: 282867, 2014. (SSCI/SCI) [26]X. Wu, Y. Lan*, H. Liu. Optimal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based on forecasting effort foruncertain agency probl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14, 5(6): 971–979. (SCI/ SSCI Q2)[27]K. Yang, R. Zhao*, Y. Lan. The impact of risk attitude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underdual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4, 76: 122–137.(ABS2/SCI/SSCI Q1)[28]Y. Lan, R. Zhao*, W. Tang, A yardstick competition approach to a multi-firm regulationproblem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 249: 24–36. (SCI/ SSCI)[29]R. Mu, Y. Lan*, W. Tang, An uncertain contract model for rural migrant worker’semployment problems, 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2013, 12(1): 29–39.(ABS3/SCI/SSCI Q2)[30]Y. Lan, R. Zhao*, W. Tang, Minimum risk criterion for uncertain production planningproblems,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1, 61(3): 591–599. (ABS2/SCI)[31]Y. Lan, R. Zhao*, W. Tang, A bilevel fuzzy principal-agent model for optimal nonlineartaxation problems, 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2011, 10(3): 211–232.(ABS3/SCI/SSCI Q2)[32]G. Sun, Y. Liu*, Y. Lan, Fuzzy two-stage material procurement planning problem, Journal of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1, 22(2): 319–331. (SCI)[33]Y. Lan, Y. Liu*, G. Sun, An approximation-based approach for fuzzy multi-period productionplanning problem with credibility objective,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0, 34(11): 3203–3215. (SCI)[34]G. Sun, Y. Liu*, Y. Lan, Optimizing material procurement planning problem by two-stagefuzzy programming,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0, 58(1): 97–107. (ABS2/SCI) [35]Y. Lan, Y. Liu*, G. Sun, Modeling fuzzy multi-perio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ourcingproblem with credibility service level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2009, 231(1): 208–221. (SCI)获奖:[1]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复杂管理系统决策与优化, 2015 (排名第五)[2] 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运筹新人奖, 2017[3]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学术研究优秀共产党员, 2016[4] 天津大学北洋青年骨干教师, 2014研究项目:[1]信息不对称下我国医院规制机制设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主持, 在研;[2]垄断企业规制设计研究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4.01-2016.12,主持, 已结题;[3]我国分级医疗服务市场机制设计,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6-2021.06,主持,在研;[4]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级诊疗机制设计,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社会影响力类),2017.01-2017.12, 主持, 已结题;[5]决策理论与方法,天津大学北洋青年骨干教师计划,2014.01-2015.12,主持, 结题;[6]供应链垄断企业规制设计研究,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新教师类,2013.01-2014.12,主持, 已结题;[7]基于非可加测度的规制设计研究与应用,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社会影响力类),2013.01-2013.12, 主持, 已结题;[8]非对称信息下新产品开发激励与监督机制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01-2018.12, 排名第二;[9]基于非可加测度的合同设计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2016. 排名第二;[10]基于展望理论的工作搜寻模型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01-2017.12,排名第二;[11]供应商入侵下考虑成员风险规避行为的供应链决策与协调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01-2018.12,排名第二;[12]不确定环境下易逝品库存控制与动态定价联合决策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01-2018.12,排名第二;[13]低碳导向下城市交通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方法:基于行为的视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01-2019.12, 排名第七;[14]基于合同理论和网络理论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4.01-2016.12, 排名第二;[15]基于合同理论的工作搜寻问题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2013.01-2015.12,排名第三.学术与社会服务:国际电子商务联合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智能计算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随机服务与运作管理分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行为运筹与管理分会理事、POMS学会会员、中国运筹学会会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会员、国际SCI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副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天津市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专家。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决策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Decision
课程代码:030538
学时:32 学分: 2 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开课院系:信息管理
教材:卫民堂.决策理论与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决策理论导引. 李怀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了解最新的决策技术,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决策概论
决策的价值
决策和决策过程
决策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章:常用的决策方法
确定型决策方法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第三章:效用理论
效用和效用理论
基效用理论和方法——期望效用值理论
序效用理论和方法——无差异效用曲线及其应用
第四章:群决策理论
群体决策及其特点
群体决策的类型
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
第五章:决策思维
决策思维过程
决策思维方式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决策分析中所包含的决策理论;
2.使学生能较系统的掌握各种定性与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3.使学生能掌握各种方法的特征、应用条件和应用领域;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决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明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该课程属于管理基础课程,需要一顶的数学基础
有关课程考核问题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