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看懂常见化验单
- 格式:ppt
- 大小:614.00 KB
- 文档页数:25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等信息下达的检验指示,并记录了患者的检验结果。
解读化验单需要专业知识,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验项目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血液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可检测感染、炎症等情况,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
*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反映贫血情况。
*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意味着出血或凝血问题。
2. 生化指标:
* 血糖(Glucose):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过多或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Bilirubin):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 肾功能指标(Creatinine、BUN):反映肾脏健康状况。
3. 血脂指标:
*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4. 炎症指标:
*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5. 电解质及矿物质:
* 钠、钾、钙、镁、磷等:反映体内电解质及矿物质水平。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请记住,临床化验单的解读需要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这些只是一些常见指标及其可能的意义。
如果您需要解读具体化验单结果,请咨询您的医生。
临床化验单解读LtD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那么常见于各种贫血;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
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
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
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响、蛋白定性和糖定性。
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
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那么是糖尿病。
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
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收藏备用)从朋友圈近来的朋友请手把手教您解读医院的化验单(实用难得请收藏)来源:成长必读血常规“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它是最常做的一项血液化验,习惯上也称作“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18项内容。
虽不是特异性检查,但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
(1)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RBC(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测定英文缩写:Hb或HG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增多:①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②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血管畸形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
减少:①生理性减少: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②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化学性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3)白细胞计数英文缩写:WBC(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出血、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手术后等。
看懂化验单(蛮有归纳性的,学医的有必要把此当珍藏版呵呵)一,尿常规二,血常规三,其他检查五,生化检测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二,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ALT0-40U/L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三,总胆红质素T-BIL0~18.8umo1/1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D-BIL0~6.84umo1/1参考总胆红素总蛋白TP60~80g/1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四,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五,碱性磷酸酶ALP成人20-110U/L儿童20-220U/L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六,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γ-GT)<50U/L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③酗酒,药物等所致七,胆固醇CHOCHO0~5.18mmo1/L<200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八,甘油三脂TG0~1.6pmmo1/L青年<150老年<200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
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九,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HDL-C1.16-1.55mmo1/L男>40(1.03)女>45(1.16)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抽血报告单怎么看抽血报告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检测后制作的报告,用于帮助诊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一般抽血报告单中常见的项目和指标,以及如何进行解读:1. 血常规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参考范围一般为4.0-11.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下降。
-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范围一般为4.5-5.5×10^12/L(男性)和3.8-4.8×10^12/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低于范围可能表示失血或溶血性贫血。
- 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一般为130-175 g/L(男性)和115-150 g/L(女性);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脱水或慢性肺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 血小板计数(PLT):参考范围一般为125-350×10^9/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血液凝结问题,低于范围可能导致出血。
2. 生化指标:- 血糖(FBG):参考范围一般为3.9-6.1 mmol/L;高于范围可能表示糖尿病,低于范围可能表示低血糖。
-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肝炎、肝硬化等肝脏问题。
- 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异常。
- 脂肪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高于范围可能表示高血脂。
3. 其他指标:- 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等。
- 免疫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风湿因子(RF)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建议患者在解读报告时参考实验室提供的范围。
此外,如果有任何不正常的指标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诊断。
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检验是一项基础检验项目,获取结果速度较快,但是得到化验单上可以看到其中密密麻麻的监测项目,同时还有大量的数字,箭头高高低低,一头雾水。
因此,了解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十分重要,本文对血常规化验单进行详细介绍,教大家如何在五分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
对大众而言,其实只需要掌握血常规的核心指标便可,具体包括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
1.白细胞白细胞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会对身体发出信号,进而变形,之后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病菌入侵部位聚集,将其包围、吞噬。
因此体内白细胞的数量会升高,高于正常值极易引发炎症,导致发热等症状。
白细胞是一类细胞的总称,具体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各司其职,对付不同的细菌病毒。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小,具有免疫识别功能,淋巴细胞升高多提示病毒感染;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提及最大,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升高多提示免疫疾病或慢性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升高提示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嗜碱性粒细胞参与细胞的免疫调节,升高提示过敏性疾病、风湿免疫病等。
判断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主要依据白细胞总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
当病菌侵入人体,白细胞在病菌入侵部位大量聚集,进而导致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加,高于正常值导致严重反应。
通常情况下,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均明显升高,提示极有可能为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正常或减,中性粒细胞比率增加,提示极有可能为病毒感染。
提示: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也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所以医生需要结合病情、体检情况等准确判断,避免发生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总而言之,白细胞↑多见于细菌感染,也有可能为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疾病;白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严重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教你读懂检验报告单检验报告单是医疗机构为了诊断和治疗患者的疾病,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测试的结果的记录。
医生根据检验报告单上的数据,可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治疗。
读懂检验报告单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相关术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项目和其对应的解释,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检验报告单。
1. 血常规:血常规是指对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和定性的检测。
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等。
2. 尿常规:尿常规检测是对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性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查。
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PH值、蛋白质、糖分和白细胞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和尿液中是否有炎症反应等。
3. 肝功能:肝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尿胆原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和肝脏的病变情况。
4. 肾功能:肾功能检测主要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5. 血糖:血糖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
高血糖可能表示患者有糖尿病或其他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问题。
除了以上常见的项目,检验报告单还可能包括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
读懂检验报告单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解释进行综合分析。
在读懂检验报告单时,我们可以将报告单上的数据和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
正常参考范围是医学研究根据大量的健康人群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出的数据范围。
如果某项指标的结果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通常说明患者的身体功能正常;如果某项指标的结果超出正常参考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某种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此外,读懂检验报告单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异常指标和其可能的疾病关联。
例如,肾功能指标异常可能与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疾病有关;血常规指标异常可能与贫血、感染等疾病有关。
最后,读懂检验报告单还需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和解释。
常用化验单实验室结果判读血常规(一)®红细胞计数®参考值®成年男性(4.5-5.5)×1012/L®成年女性(4.5-5.0)×1012/L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
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
®(2)病理性变化: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患者;绝对增加:先天性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过度破坏(溶血性贫血)和各种原因的失血。
血常规(二)血红蛋白®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血常规(三)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0-10.0 ×109/L白细胞分类®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7®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4®单核细胞:0.03-0.08血常规(四)®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0.7,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
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
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
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
®(2)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检查和检验方法也不断增多。
在看病、就医的过程中,医生会给我们开出各种检查单、检验单,这些单子上面的数字、指标、实验数据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头疼。
但是,学会看懂这些报告单,对于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
1.明确检查或检验的目的每张检查或检验报告单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和目的,只有明确这个目的,才能对报告单上的数值有正确的理解。
如果不知道这个目的,往往就会陷入自己无底线的想象中,陷入到病痛的担心中。
因此,在看报告单之前,应该先了解清楚这个检查或检验的目的。
2.掌握正常值和异常值的范围每种指标都有一个正常值和异常值的范围,通过拿正常值进行比较,才能发现自身身体是否存在问题。
因此,在处理报告单的时候,应该先了解每个指标的正常值和异常值范围,可以通过医院或者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
3.注意单位在处理报告单上的数据时,要注意数据单位。
不同的实验室可能有不同的单位,因此,一定要确保对每一个数据的单位、意义和内容都非常了解,这样才能够理解疾病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4.检查或检验时间检查或检验的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检验的时间越长,所反映的情况就越准确。
因此,在分析报告单的时候,要注意检查或检验的时间,同时也需要了解检查或检验的频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
5.综合分析报告单中的指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在看报告单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将各项指标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
6.查看图形或曲线有时候,图形或曲线比数字更能表达数字的意义,因为其变化趋势更为显著。
因此,在处理报告单时,还应该注意查看图形或曲线,如果存在异常或者变化趋势,就要询问医生。
总之,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看懂这些报告单,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及时策划、调整保健计划,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的品质。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
常用化验单指标解读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血常规指标解读:
- 红细胞计数(RBC):用于评估贫血和血液循环状态。
- 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感染和炎症反应。
- 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贫血和氧运输能力。
-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血液凝结能力。
2. 血生化指标解读: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
- 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
- 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用于评估血脂代谢和心血管健康。
3. 凝血功能指标解读:
-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血液凝结能力。
- 纤维蛋白原(FIB):用于评估血液凝结能力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4. 其他常用指标解读:
- 血糖(FPG、OGTT、HbA1c等):用于评估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情况。
- 甲状腺功能指标(TSH、T3、T4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和相关疾病。
- 血清铁蛋白(SF):用于评估铁代谢和铁缺乏症。
需要注意的是,化验单的指标解读应该综合临床病史、体检结果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指标来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因此,如果对化验单的指标解读有疑问,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解释和建议。
怎样看明白大生化化验单一张生化全项的化验单上,一般包括肾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血糖检查,以及电解质检查这几部分内容。
如果您能看懂各项检查指标,在平时生活中对于预防一些疾病,会有很大的帮助。
【肝功】转氨酶和胆红素转氨酶是直接反应肝脏损伤的指标,当肝细胞产生炎症或者正在服用他汀药物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有可能增高。
如果数值高于正常值三倍以上,就需要调整药物。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反映胆汁分泌的情况。
如果总胆红素高了,可能有一些胆汁分泌异常的情况,而直接胆红素增高了,可能就意味着有梗阻的情况,比如说肝炎、肝硬化、胆道梗阻等情况引起的肝脏损伤的疾病。
如果间接胆红素升高,就有可能跟我们平时吃药有关,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调整。
【血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总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一个总和,不能单独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高密度脂蛋白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血脂”;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高一点儿好,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是越低越好。
低密度脂蛋白很重要★一般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应控制在 3.4mmol/L 以下;★一般糖尿病人正常值范围应下降到2.6mmol/L以内;★患有心肌梗死又伴有糖尿病,或者患有脑梗又伴有糖尿病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应该控制在1.8mmol/L以下。
甘油三酯这个指标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受饮食的影响,如果是轻度的增高,只要控制饮食平时增加运动量就可以降下来。
【肾功】尿素氮和肌酐如果出现了肾功能不全或者是肾衰竭,尿素氮和肌酐指标就会明显增高。
一旦出现了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同时增高,必须注意检查,同时减轻肾脏负担,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电解质】钾钠氯钙磷这项检查是为了了解人体内电解质的含量,为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渗压及酸碱平衡和治疗严重失水、心力衰竭的临床依据。
有慢性疾病和肾衰的朋友需要重点关注钾和钠这两个指标,不论高了还是低了都是比较危险的。
怎么看懂检查报告单
怎么看懂检查报告单
1、了解报告单的基本结构
检查报告单通常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结果,医生的诊断以及其他建议。
通常,报告单的结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受检者的基本信息,二是检查结果,三是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2、了解常见的检查项目
检查报告单上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波等。
3、了解检查结果的含义
检查结果的正常值有一定的范围,如果您的结果超出了这一范围,可能表示有疾病存在,应尽快就诊。
4、注意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检查报告单上通常会包含医生的诊断和建议,您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总之,要正确解读检查报告单,需要了解报告单的基本结构,了解常见的检查项目,认识检查结果的含义,以及注意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1.血常规一般看病(kàn bìng)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fēn lèi)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正常值为120-150g/L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为4×109/L-10×109/L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正常(zhèngcháng)时为0.5-0.7淋巴细胞(LYM%):正常时为0.2-0.4嗜酸细胞(MXD%):正常时为0-0.02血小板(PLT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正常值为82-92fL平均血红蛋白(xuèhóng dànbái)浓度(MCHc):正常值为340-360g/L临床意义: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
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
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医院是人们平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地方,但很多人往往对医院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充满疑惑。
这些数据在医生的手中,他们根据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对症下药,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因此,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是保障健康的必修课。
下面就具体讲解如何看医院报告单。
1.了解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的名称及作用在医院常见的检查检验报告单有: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CT、核磁共振等。
通过了解每种检查检验报告单的名称及作用,可以更好地管控自己的身体健康。
2.学会看报告单上的数据每个检查检验报告单的输出结果很多,很多人只是看到自己的数据,却不知道具体数值意义。
比如,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据意义;尿常规中PH值、蛋白质含量、潜血的数据意义;肝功能中ALT、AST、GGT、ALP的数据意义等等。
通过了解每项指标的意义,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身体状况。
3.掌握报告单数据正常值范围与了解每项指标的意义相似,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自己体检的结果,如何进行调整和改善。
4.了解误差来源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检查结果与前一次相比有些不一样,这时候要了解误差的来源,以确保所得数据的真实性。
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化验人员的操作不当、化验仪器的问题、食物、运动等因素的影响等等。
5.定期测试记录数据变化我们每次做检查都会有一份报告,每一次的数值都是一个状态的反映,定期测试并记录数据变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并且及早发现一些小问题。
综上所述,学会看医院的各种检查检验报告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疾病的隐患或者小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理解医学数据的数值意义,掌握正常值的范围以及了解误差的来源,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并定期进行检查,以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