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
- 格式:ppt
- 大小:62.87 MB
- 文档页数:49
【儿童少年卫生学】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第四章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变化过程,包括认知、语言、情绪情感、人格和社会化适应等多个方面。
一、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发育(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
1.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动作)②前运算阶段(3-7岁,表象思维,思维具有刻板性和不可逆性)③具体运算阶段(8-11岁,可以进行完整的逻辑思维活动,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④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成人,抽象的、系统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二)感知觉发育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依赖于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可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
①6个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在环境的刺激下,视力和立体视觉都逐渐发育。
②出生时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发育基本成熟。
③味觉在儿童时期最发达,以后逐渐衰退。
④触觉是人体发展最早,最基本的感觉。
⑤出生时嗅觉发育已比较成熟,能表现出对不同气味的反应。
2.知觉是人体对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是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赖多种感觉器官。
①知觉可分为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三)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1.注意力的发展①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2.记忆力的发展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需经历感知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②婴幼儿时期是记忆迅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
③动作记忆出现最早,6个月左右出现情绪记忆。
④有意识记的出现和发展是儿童记忆发展的重要标志。
3.儿童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有意识忆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②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③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的速度。
第二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1. 简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生长发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发育任务连续性:生长轨迹现象追赶性生长(2)生长发育程序性与时间性的协调程序性:运动能力发育程序性——头尾发展律、近侧发展律线性生长规律——青春期前身体的线性生长也遵循头尾发展律,2月龄胎儿头:躯干为1:1,出生时1:4,成人时1:8;2个生长突增高峰个体差异性(3)生长发育不同步性与多样性的平衡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步性——斯卡蒙生长模式+子宫型生长模式多样性(4)生长发育的高度可塑性2. 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1)斯卡蒙生长模式: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一般型、淋巴系统型、神经系统型和生殖系统型,称之为斯卡蒙生长模式(Scammon's growth pattern)①一般型:各种体格发育指标,呼吸、消化、排泄、骨骼肌肉等系统,主动脉、肺动脉、脾、血量等的发育特征,都表现为婴幼儿期增长快,学龄前、学龄期增长平稳,青春期增长又加快,青春后期生长逐步停止的发育模式。
②淋巴系统型:淋巴结、胸腺、扁桃体等淋巴器官儿童期生长很快,青春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退,成年时仅相当于高峰时的一半。
③神经系统型:中枢神经系统,视、听觉器官、颅骨等仅有一个生长突增期:从出生前直至学龄前期生长迅速,6岁左右成熟度达90%左右。
④生殖系统型:除子宫外的生殖器官,青春期前几乎呈停滞状态,青春期一开始迅速加快。
(2)子宫型生长模式:斯卡蒙生长模式为从宏观上认识生长特征提供了简洁的模型。
随后,人们还发现子宫、肾上腺等器官不同于上述生长模式,其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
3. 简述追赶性生长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1)积极意义:因疾病、宫内生长迟缓、早产、出生后营养不良或其他因素可引起儿童生长迟缓,还可能导致脑发育的受损,增加童年期疾病如肺炎、腹泻的风险,并且随着体重的Z 值减少死亡率会上升。
4、8、10、11、12、14、15、16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语言、情绪、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4.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有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5.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6.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
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
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10、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岁)、多词句时期(1.5~3岁)11、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自言自语逐渐减少,转化为积极的独立思考12、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13、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14、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15、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识字、阅读和写作16、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
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在情绪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规律(一)感知觉发育1. 视觉-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有对光反射。
但视觉不敏锐,只能短暂注视较近处(15 - 20cm)的物体,如母亲的脸。
- 1个月时可凝视光源,头可跟随水平方向移动的物体转动。
- 2个月起可协调地注视物体,开始有头眼协调。
- 3 - 4个月时喜欢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
- 6 - 7个月时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能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简单属性。
- 8 - 9个月时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
- 12个月时视觉发育基本完善,能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
2. 听觉- 新生儿出生时鼓室无空气,听力差,但对强声有瞬目、震颤等反应。
- 3 - 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声音可引起呼吸节律改变。
- 1个月时能分辨“吧”和“啪”的声音。
- 3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
- 4个月时能区别成人的声音,如听见母亲声音会表现高兴。
- 6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
- 8个月时能确定声音来自何处,能区别语言的意义。
- 12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对简单的命令有反应。
3.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已很敏感,尤其在口唇、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
- 3个月时婴儿可感受不同的物体,如软、硬、冷、热等,并且喜欢抓握物品。
- 5 - 6个月时能伸手抓物,通过触觉探索物体。
4. 嗅觉和味觉- 新生儿的嗅觉和味觉出生时已发育良好。
- 3 - 4个月时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
- 4 - 5个月时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如能分辨母乳和奶粉的味道差异。
(二)运动发育1. 大运动- 抬头- 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 - 2秒。
- 2个月时可抬头45°。
- 3个月时抬头较稳,可达到90°。
- 翻身- 3 - 4个月时开始有意识地翻身。
- 5 - 6个月时能熟练地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再从俯卧位翻回仰卧位。
- 坐- 4个月时扶坐时腰仍呈弧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