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历史
- 格式:pdf
- 大小:304.42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国防历史简述
中国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防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来入侵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和战略思想,例如《孙子兵法》《六韬》等,对后世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近代历史中,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防历经一系列重大的考验和改革。
中国清朝末期遭到列强的侵略和割地,使得中国国防力量严重衰弱。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
争中,中国军队被日本击败,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国防逐渐成为国家的重要议题。
然而,中国国内面临许多问题,国防能力长期受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再次入侵中国,中国军队在艰苦战斗中起到了抵抗者的角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防问题成为新中国面临的
首要任务之一。
建国初期,中国国防力量主要侧重于人民解放军,重点发展陆军。
此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
国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在冷战时期,中国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并加强了核武器的研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力量经历了快速发展。
国防预算逐年增加,军队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反恐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安全合作活动。
中国国防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保护国家利益,并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与此同时,中国也重视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通过外交渠道参与国际军事对话与合作,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国防发展历史
国防发展历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经历不同时期和阶段的国防建设和军事力量发展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国防发展历史概述:
1. 古代国防:古代国家的国防主要以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城防体系的构建为主。
例如,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各国互相征战,城池和城墙的建设成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世纪国防:中世纪时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崛起,军队变得更加专业化和组织化。
同时,城堡的建设和骑士文化的发展成为国防的重要特点。
3. 近代国防: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国防力量逐渐趋于现代化。
这个时期,国家开始注重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发展,同时也开始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军备竞赛。
4. 战间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在战间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军备竞赛达到了高峰,国家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和影响力,不断扩充军队规模和装备,加强军事技术研发。
5. 冷战时期:冷战时期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时期。
在这个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形成了冷战的军备竞赛格局。
6. 当代国防:现代国防发展更加注重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军事力量的现代化。
国家朝着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军事技术研发和军队改革。
国防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国防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国防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确保国家的独立和边界的完整。
简述我国国防历史及其启示中国的国防历史从早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时的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游戏中的“互相攻击”的状态。
这种状态持续了数百年,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这也是中国国防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后的汉朝和唐朝时期,中国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得中国在当时成为了东亚地区的中心国家。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史上发生了很多变革。
当时的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使中国的国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导致了龙朔年间的“北亡”事件。
随着金国、辽国和西夏的崩溃,宋朝在军事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亚洲地区的超级大国。
但是随着南宋政府的腐败和统治能力的削弱,金元战争爆发,南宋被灭亡,这也成为了中国国防史上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
明朝时期,中国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明朝中后期,由于内外部各种原因,导致明朝的国力下降,加上外来的蒙古族和满族骑兵的不断进攻,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这成为了中国国防史上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
清朝时期,中国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了当时亚洲地区的超级大国,但由于清王朝固守传统、排斥变革,加上外来侵略者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灭亡。
从以上几个时期的国防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国防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同时也需要对外来侵略者和内部的腐败和统治能力的削弱进行保卫和反击。
在中国国防历史中,重视军事科技创新、加强国民素质和维护战略利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时代,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维护本国的国益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过程中,加强军事实力和国防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以保卫自身领土和安全利益,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加强民族团结和稳定等方面。
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安全和繁荣的关键。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国防的形式和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的国防形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时代。
那时候,国防主要依靠大陆军队来保护领土和国家的安全。
这段时期中国军队的发展非常迅猛,并出现了一些知名的将领,如孙武、吴起等。
这也为后来的国防奠定了基础。
随着统一的秦朝的建立,统一的军队取代了分散的地方军队。
秦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使得国家具备了强大的国防实力。
后来历代王朝也继续巩固和发展军队,使得国家的国防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中国的国防形势在19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遭受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鸦片战争是中国国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军队的技术和装备明显落后于西方列强,这使得中国在与外国军队的战斗中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为了强国自立,中国开始了现代国防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队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随着国共两党的建立,中国军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并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这时期中国军队发生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的措施,使其能与西方列强进行有效的对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防的新时代。
中国军队的重点已经从战争向防御转移。
随着冷战的爆发,中国国防的目标是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安全。
中国军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时准备能力。
今天,中国国防的发展正朝着更加现代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军事大国。
中国军队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具备全面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现代军队。
中国国防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军事领域扩展到了海空、网络和太空等领域。
同时,中国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和军事工业,提高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
总体而言,中国国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的地方军队到现代的综合国防体系,中国军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国防历史
中国古代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时期。
从
夏朝开始,中国就开始形成一种以城墙和兵器为主要防御手段的国防体系。
当时的国防主要是针对外族入侵的威胁,因此城墙的建设成为主要的防御手段。
在夏、商、周等朝代,城墙被广泛建设,并且逐渐形成了城池防御体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国防逐渐发展壮大。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开始建立常备军队,并发展出一套完善的军事体系。
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军事思想家,如孙子、吴子等,他们的著作对古代国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朝统一中国后,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
他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并加强边境守军的防御能力,以确保边疆的安全。
此后,中国古代国防的重心逐渐从中原地区转移到边疆地区。
随着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国古代国防也不断演变和发展。
特别是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国防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唐朝时期,边境防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东北地区修筑了长城,南方水师也得到了发展。
宋朝时期,军事制度得到了进一步改革,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加强海防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国防历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开始的城墙防御,到后来的军事体系建设和技术发展,中国古代国防一直在不断进步。
这也为中国古代的疆域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介绍我国国防的历史我国国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几千年来一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防御体系的建设。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我国国防的历史。
首先,我国国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
当时,国家安全主要依靠城墙、壕沟等物理障碍来进行防御,同时也进行军事演习和组织士兵进行训练,以保卫国家的领土。
其次,随着历史的演进,我国国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国防逐渐转变为军事力量的竞争和战略的较量。
这时期,兵器装备逐渐进步,战争策略也变得更加灵活。
随后,秦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和国防制度。
兵器制造、军事组织和战略战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中国在之后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时期,我国国防遭受外来侵略,同时也面临西方列强的威胁。
为了提高国防实力,清朝进行了军事改革,并引进了现代武器和训练方法。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国防建设进展相对较慢。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宣告了帝制的结束。
此后,国共两党相继成立,国共内战爆发。
这段时期,国共两党都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他们都有自己的军队。
然而,最终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建设成为了我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军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升了军事实力。
同时,还加强了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军事训练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的军队参与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国际维和行动,并展示了强大的国防实力。
总的来说,我国国防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物理防御到军事力量的较量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努力提升国防实力,为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防+爱国资料(古代+近代)一、国防的概念:(围绕国防的概念提供符合主体的资料)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历史: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古代国防: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①代表作:《孙子兵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
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②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国防建设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
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宋朝至清朝前期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宋仁宗时期开办“武学”后又推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
2.古代的兵制: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①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
简述我国近代国防历史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是古代国防向近代国防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中国面临了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国防形势日益严峻。
以下是我国近代国防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阶段:
1. 洋务运动:这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的一次自强运动,旨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其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2.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的战争,也称为甲午海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3. 抗日战争:1931年至1945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对于中国的国防建设和民族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建设,发展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包括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等。
同时,还进行了多次军事改革,以提高国防实力和应对未来战争的能力。
我国近代国防历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奋斗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为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防的历史回顾中国国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国防主要依靠城墙和军队来保卫国家安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将领,如战国时期的孙子、魏武王曹操、唐代的李靖和秦琼等。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国防的确立主要通过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实现。
朝代的崛起和统治往往取决于其军事力量的强弱。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是各诸侯国之间争夺地盘和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将领和军事思想家,如孙子的《孙子兵法》就被公认为有着重要的军事思想。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国防的形式也在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防工程之一是万里长城的修建。
这座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长城不仅是一道强壮的防线,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和世界奇迹之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防方面面临了许多挑战。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外来势力的压迫。
这导致了中国的国防能力的衰落。
然而,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开始着手重建和强化国防。
中国军队经过不断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构建起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当前,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为核心。
中国采取了自卫的立场,并倡导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中国国防力量的建设集中于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战斗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与其他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的国防历史丰富多彩,从古代的城墙抵御外来侵略,到近代的抵制外来压迫和侵略,再到现代的军事现代化进程,中国一直致力于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稳定。
【我国国防历史】一、我国古代国防历史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 逐步上升阶段:春秋至汉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是国防观念迅速得到了强化。
形成了诸如“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
到了汉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兵役制度和国防策略,筑建了许多坚固的国防工程。
(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2. 唐朝时期的鼎盛阶段到了唐代,兵役制度更加完善,国防思想进一步成熟,统治者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使得当时中国疆域扩大,周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迎来中国历史上国防的鼎盛时期。
武装力量体制: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
3. 逐步下落阶段:从宋代到明清的晚期宋朝积贫积弱,国家的国防开始走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中国的国防进一步下滑,纵观我国古代国防史,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时,国防就强盛,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二、近代国防的孱弱历史1.晚清的国防到了晚清,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中国有国无防。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国门终于被打破,列强入侵,山河破碎。
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是最大的获利者;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洗劫北京。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防史是一部国防虚弱,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的斗争史。
2.民国时期的国防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南京大屠杀)。
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详情:邵阳人事考试网。
中国国防的历史有那些一、古代国防历史我国古代国防自夏朝开始至1840鸦片战争止。
包括:1,古代兵制建设,如出现步兵,骑兵,水师等独立兵种,打破世袭兵制,采用募兵制与郡县征兵制,剥夺私属武装,集中军权统一军队,文武分职,凭兵符任将发兵。
按军功进爵升赏。
将帅专职化等等。
2,古代海防建设与边防建设,如见长城,关堡相连,军事屯田,沿海修2卫城所城,堡寨墩烽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3,古代富国强兵的国防思想,不赘述二、近代国防史自1840鸦片战争至1949新中国成立。
主要为我国对抗外敌的反抗史,近代史有大篇幅介绍,不过多赘述三,新中国国防建设包括四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完成三大任务:解放全国大陆与除台湾澎湖金马外全部沿海岛屿,肃清大陆的*** 残余武装,平息匪患;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健全的军事领导机构与军事制度,建立初具规模的海军空军和各兵种部队,建立了大批军事院校,统一了军队编制体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第二阶段(1953——1965)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
确定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
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防御工程体系完备,国防体系基本完成配套,同时国防工业区的瞩目成就,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第三阶段(1965——1976)有林彪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毛周等领导人保持了军队的稳定,此阶段我国轻淡实验与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第四阶段(1978——)邓根据国际形势不断缓和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
使国防建设思想实行了战略型转变。
PS:全手工录入,来源自军事理论教程。
给分什么的你懂的。
第一讲:中国国防了解国防历史、现状,熟悉国防法规基本内容,增强国防观念主要讲:国防的概念:是国家的防务。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欧盟;中立型:瑞士;中国国防的发展历史:1、从夏王朝建立开始,建立了军队,实行军制,至今来看,谁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谁就是世界老大,毛泽东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2、中国近代国防:清朝后期,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大举进攻中国,形成了弱肉强食的局面,对各国是割地赔款(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沙俄瑷珲条约、中日马关条约、11国辛丑条约)割地160万平方千米,3、民国时期:推翻清朝统治,又被袁世凯盗取胜利果实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称雄(长江中下游流域--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英美支援;皖系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山西--段祺瑞---日本支援;奉系奉天、黑龙江、吉林--张作霖张学良--日本支援)4、五四运动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7、7卢沟桥事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国民党背信弃义,被共产党赶下历史舞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国防史启示:经济强大---强大的国防;政治昌明---巩固国防;民族团结--坚强的国防二、国防法规:国防法规体系:宪法中的国防条款、国防法律、国防法规、国防规章制度、地方性规章制度我国实行义务兵制及学费补偿等:大学生应征入伍:入学前、读书中、应届毕业生,三、国防建设:现阶段:中央军委:七个部(厅),三个委员会、五个直属机构;五个军种(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战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提高海陆空联合作战能力。
国家下达力度进行国防建设,形成综合配套的国防工业体系(北斗、科研院所、空间站、探月、探火星、粒子研究,时空穿梭,震慑作用,在逆境中成长)四、国防动员: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统一协调的紧急措施。
国防+爱国资料(古代+近代)一、国防的概念:(围绕国防的概念提供符合主体的资料)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历史: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古代国防: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①代表作:《孙子兵法》: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
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②进入隋唐五代时期,国防建设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
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③宋朝至清朝前期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宋仁宗时期开办“武学”后又推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
2.古代的兵制: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①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