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110+80) =190
——
——
交换后 英国
国际交换比率:酒:毛呢 = 1:1 酒 1 毛呢 1.714
葡萄牙
结论
1.375
1
分工后再进行国际交换,英国相对于分工前增加0.714个单位毛呢的消 费,葡萄牙增加0.375个单位的酒的消费,可见,贸易是“双赢的”。 在前面假定条件下,思考国际贸易双赢的条件?即国际交换比率对国 际贸易利得的影响?
3. 基本观点
国民财富不是金银货币,而是一国国民生产和生活的商品的种类和数量。
财富的来源不是贸易或流通,而是一国国民的生产劳动。国内分工能促进
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增加一国财富总量。 国内分工也同样适用于国际分工,并论证了国际分工能够增加世界财富总 量,还指出国际分工的原则是各国应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各国应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国际交换能 够使各国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并使各国在贸易中获益。
财富不是来源于流通领域,而是来源于生产领域,是劳动的结晶; 贸易非零和,而是双赢的,条件:介于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 长期的、大量的顺差将导致通涨,竞争优势丧失,顺差消失; 实施管制政策,这将导致失去商品销路,丧失带回金银的自由和便利。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s )
5. 评 价
积极:
认识的飞跃:第一次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去考察了贸易的动因,
揭示贸易是“双赢的”,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理论假设:与现实不够吻合,只能解释贸易实践活动部分原因; 理论缺陷:对那些在生产上并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否参加国际分 工与国际贸易?参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后,能否从分工与贸易中获益? 斯密的理论对此未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