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衰老,人体衰老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84.61 KB
- 文档页数:3
1.人类衰老的原因和机制人类的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机制。
了解人类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对于延缓衰老和提高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1自然衰老原因人类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自然衰老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逐渐受到损伤和磨损,导致身体功能的下降和衰老的出现。
以下是一些自然衰老的原因:•遗传因素:遗传信息中的基因对个体的寿命有一定影响。
某些基因可能与衰老过程相关,如与细胞修复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的基因。
•细胞衰老:人体细胞具有有限的分裂能力,称为“韧带限制”。
一旦细胞达到其分裂极限,就会进入衰老阶段,导致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
•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细胞和组织中产生的自由基和氧化物质对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的损伤。
随着年龄增长,氧化应激的程度可能会增加,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1.2外部因素的影响人类衰老的过程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外部因素对衰老的影响:•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暴露和污染物质、紫外线辐射等都可能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加速衰老过程。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良饮食、缺乏运动、长期压力等,可能加速身体的衰老过程。
•疾病和炎症:慢性疾病和炎症过程可能对身体的健康和功能有负面影响,加速衰老过程。
1.3衰老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人类衰老的机制,以寻找延缓衰老和提高寿命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研究中的衰老机制:•基因调控: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与衰老相关的基因,以了解它们如何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寿命。
•细胞修复: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细胞修复和再生过程,以找到促进细胞功能和长寿的方法。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身体的健康和抵抗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免疫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如何增强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人类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自然衰老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衰老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衰老过程,并探索延缓衰老和提高寿命的方法。
2.衰老与寿命的关系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与寿命密切相关。
抗衰老研究进展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近年来,抗衰老研究成为科学界和医学界的热门话题。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寻找抗衰老的方法和策略成为科研和医学工作者的共同目标。
本文将从实验室中的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中的相关实践,探讨抗衰老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基础研究领域1. 细胞老化与抗衰老细胞老化是衰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细胞衰老与染色体末端的损伤有关,这导致了染色体端部的减少和保护性末端结构的损害。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染色体末端的损伤,重启细胞的增殖能力,从而延缓了细胞老化的过程。
2. 基因与抗衰老基因水平上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一些基因的表达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其中包括抗氧化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等。
通过调控这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可以影响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修复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3. 代谢与抗衰老代谢水平对于人体的衰老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研究了营养摄入和代谢途径对衰老的影响,例如卡路里限制饮食、周期性禁食等。
这些研究发现,通过调控营养和代谢,可以延缓老年病的发生和进展,提高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临床应用前景1. 药物干预基础研究的成果逐渐转化为临床应用,药物干预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科学家发现,一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激活细胞内的生化通路等途径,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例如,Rapamycin(雷帕霉素)等抗衰老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2. 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另一种前沿的临床应用方法。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实验室中经过基因编辑的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分化潜能和更好的功能表现,可以用于替代老化和损伤细胞。
例如,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相关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非药物干预除了药物和细胞治疗,非药物干预也是应用于抗衰老领域的重要手段。
例如,氧疗、光疗、运动疗法等可以通过改善细胞内环境、促进细胞活性和康复能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中国衰老与抗衰老专家共识(2019 年)》要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
1 衰老是随着年龄增加而缓慢出现、普遍发生的生物学过程一般而言,人体衰老是缓慢出现、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衰老是个体走向自然死亡的必经步骤,其生物学意义是为新个体留下生长和生活条件,以保持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延续。
衰老与发育过程差异显著。
2 衰老细胞是人体器官和组织衰老的基本结构单元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衰老的基本单位。
细胞衰老的概念由美国科学家Hayflick首先提出,表现为体积膨大、颗粒物增多、代谢紊乱、原本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出现逐渐停止增殖的现象。
细胞衰老也包括增殖不活跃和终末分化的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等的衰老。
一般认为,在机体衰老过程中,成体干细胞的衰老乃至耗竭是组织器官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以神经元、肌肉细胞衰老为代表的损伤积累及其功能失衡,在DNA、表观遗传、蛋白质功能方面的变化,也起重要作用。
系列研究表明,清除衰老细胞可能有效缓解人体衰老相关疾病的症状。
这些研究结果证明了细胞衰老与机体衰老及老年疾病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为通过清除衰老细胞或促进细胞去衰老,从而为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3 衰老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病是指随着增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与衰老密切相关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属于慢性病的范畴。
大量的研究表明:衰老与老年病发生发展的因果联系紧密,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衰老机制是老年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它使我们明确认识到了老年病是难以根治的疾病,其根源在于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必然发生的生物学过程。
深入研究衰老机制,对于指导“老年人的健康与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4 在老年慢病中,血管衰老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衰老涉及血管钙化、脉压波等特征性改变,是中老年人群多种慢性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肾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发生的共病基础和关键环节,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解决方法:⑴通过调查人体衰老的特征,讨论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引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和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从生物的寿命引入,探讨细胞的死亡,而细胞的死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细胞坏死,二是细胞凋亡。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解决方法:通过列表比较细胞的凋亡和细胞的坏死,让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五、教具准备: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收集有关人体衰老、细胞衰老、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七、教学程序[问题探讨]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3、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
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
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教师总结: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
老化的概念名词解释孟子曰:“人之老也荣矣。
”老化,作为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
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伴随着身体功能的衰退和机体结构的变化。
本文将就老化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探讨老化对人类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一、老化的定义老化,指的是人体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学变化。
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表现为身体组织和器官功能的退化,同时伴随着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减退。
老化是和死亡紧密相连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老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内部环境的改变,如细胞和DNA的受损、代谢率的下降等;二是外部表现的变化,如皮肤皱纹的产生、运动能力和记忆力的减退等。
这些变化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现出来。
二、老化的原因虽然老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其具体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
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老化的原因,包括基因理论、自由基理论、蓝区理论等。
基因理论认为老化是由基因编程所致。
根据这一理论,每个个体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决定着每个人的寿命和老化速度。
例如,某些基因可能导致影响免疫系统的退化,加速老化过程。
自由基理论则认为,老化是由于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数量过多而引起的。
自由基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会不断攻击细胞和组织,导致它们的功能衰退,从而引发老化的过程。
蓝区理论则强调了环境因素对老化的影响。
人们发现,某些地区的居民老龄化率较低,并且寿命更长。
这些地区被称为“蓝区”,其中的居民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可能与老化有关。
除了以上理论,还有一些其他的假说,如压力理论、姜饼人理论等,都试图解释老化的原因。
然而,就目前而言,老化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答。
三、老化的影响老化对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个体方面,老化不仅引发身体上的衰老,还会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变化。
老年人可能会经历身体机能的衰退,如视力下降、运动能力减退等。
同时,随着记忆和认知能力的衰退,老年人可能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教材变化梳理第一章1.在“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中加入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概念,并在书后题中以图片形式介绍了病毒,引导思考病毒为什么离不开细胞。
2.调整了知识顺序,先讲述了细胞学说,接着介绍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最后强调了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标题改为“思考、讨论”,而不再是“资料分析”。
4.修改了细胞学说的内容,改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5.更新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图片,使用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图片。
6.更新了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的课本图片。
7.将蓝藻图片改为“色球藻”,并更新了细菌图片,增加了鞭毛。
8.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一节旁栏思考题中增加了更深入的内容,探讨了真原核生物的本质和进化角度分析二者的区别。
9.生物科技进展更贴近生物研究的前沿。
10.书后题更偏向于用文字表述去答题,强调了归纳、分析和知识应用,并要求学生掌握概念图绘制。
第二章1.在细胞中的元素一节中添加了思考讨论:“比较组成玉米和人体细胞的元素及含量”,以直观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说明不同生物细胞中元素种类相同,含量不同。
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为C。
2.删除了旧教材中元素在细胞鲜重、干重的饼状图。
3.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节中,删除了表格和大括号图,增加了饼状图,并更新了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数据。
同时,增加了与生活的联系:食物合理搭配。
4.在生物组织检测实验中,还原糖去掉果糖,只剩下葡萄糖。
脂肪的观察方法减少,只剩下花生子叶临时切片观察,并删除了苏丹四的染色结果。
实验材料有变化,苏丹三染液给出了具体浓度配制。
同时,删除了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并增加了三个实验的结果图片,使实验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5.调整了知识顺序,将细胞中的无机物调整为第二节,将糖类和脂质调整为第三节,将蛋白质调整为第四节,将核酸调整为第五节,并按照难度进行了调整,符合学生研究认知规律。
6.在细胞中的水一节中,增加了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图,并提出了水分子之间靠“氢键”结合。
关于人类衰老的研究报告引言衰老是人类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研究人员对于衰老现象的研究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人类衰老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延缓衰老的方法,为人类健康长寿提供科学依据。
1. 什么是衰老衰老是指人体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的过程。
人体衰老可以分为内部衰老和外部衰老两类。
内部衰老是指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衰老,如DNA损伤、细胞衰竭等。
而外部衰老则是指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衰老,如紫外线、污染物等。
2. 衰老的原因人类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衰老的速度和程度。
以下是衰老的主要原因:2.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可以引发早衰症,如哈钦森-吉尔福德综合征和晚期家庭性阿尔茨海默病等。
2.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衰老起着重要作用。
紫外线辐射、空气污染和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都会加速细胞老化。
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也会加速衰老过程。
2.3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影响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会加速衰老过程。
3. 衰老的影响衰老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衰老可能带来的影响:3.1 身体健康问题随着衰老的进行,个体会面临多种身体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老年人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3.2 心理健康问题衰老还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老年人常常面临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延缓衰老的方法如何延缓衰老成为了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效的延缓衰老的方法:4.1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可以减少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
4.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延缓衰老过程。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都可以提高身体的抗衰老能力。
4.3 心理健康关注积极关注心理健康也是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
《老年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老年学概论【课程类别】专业课【教学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开课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选用教材】《老年学概论》(201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邬沧萍、姜向群主编【参考教材】1.《老年社会工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刘静林主编(2009.8) 2.《老年权益保障教程》长沙民政学院自编教材江浪、陈卓颐主编3.《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曾岗、刘志红主编【课程性质、目的】一、课程性质面对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急剧转型,传统的养老方式以及计划经济时代的老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而且我国老年学专业人才奇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这就要求对老龄工作的组织、制度和社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老年学概论》的编写和出版适应了高校老年学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概括性地介绍和阐述了老年学的基本内容,对老年学专业的内容起到引导的作用,为专业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老年学的深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课程目的:1、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的产生、经过、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等基本知识。
2、学生能说明衰老生物学、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经济学在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学生能说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政治、家庭等),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对策。
【课程基本要求】方法能力:通过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的概念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一课的教课方案一、教课剖析﹙一﹚、教材剖析“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人教版必修 1 第 6 章第 3 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了细胞衰老与人体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色和原由、细胞凋亡的观点和意义等内容,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为我们认识生命过程确立了基础,它与前方所学的细胞增殖及后边所学的细胞癌变等内容有亲密联系,在教材中据有重要的地位。
b5E2RGbCAP ﹙二﹚、教课对象剖析高中学生一个明显的特色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所以可试试指引学生对细胞衰老及凋亡的内容进行自学、概括总结,提升学生剖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个微观的变化,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必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衰老的细胞及细胞凋亡的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教课过程中创建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想,充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p1EanqFDPw﹙三﹚、教课要点和难点1、教课要点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色。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DXDiTa9E3d2、教课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差别。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1、描绘细胞衰老的特色。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差别。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学习细胞衰老和凋亡知识,培育自学能力、剖析理解能力、理论联系实质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过商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有关的问题的资料采集和剖析。
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爱别人、爱惜生命、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
RTCrpUDGiT三、教课策略因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的衰老和寿命有关,学生易感兴趣。
可从人体衰老的特色下手,引出细胞衰老的特色,借助多媒体协助教课,化抽象为详细,在此基础上对照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差别,并议论怎样延缓衰老,延伸寿命,倡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章人类个体和群体老龄化第一节人类个体的衰老和寿命一、人类个体衰老和寿命寿命分为个体寿命与群体寿命。
个体寿命长期以来是指在自然情况(即没有任何意外事故的情况)下,生物体从第一次呼吸到最后一次呼吸的时间。
群体寿命是指在某一物种群体内的平均寿命,有时也用最长寿命来表示对于某一物种迄今所观察到的某些个体寿命的最高值。
人类的寿命通常是按人口学生命表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来计算的。
每活过一年称为一岁,这就是日历年龄。
通常人口学、老年学所讲的年龄都是日历年龄。
人类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寿命的三种预测方法:(1)根据性成熟理论预测。
(2)根据生长发育期预测。
(3)按细胞分裂的次数来预测。
人类的最高寿限在100岁到120岁之间。
二、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类细胞中的46条(23对)染色体上载有人体的遗传密码,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衰老过程,影响着个体的寿命。
不同物种的寿命相差很大,而同一物种的寿命几乎都是特定的。
(二)环境因素人体不断地通过新陈代谢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自然界环境质量的改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环境质量恶化超出了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时,则可能引起人体某些功能和结构发生异常而阻滞发育或致病,加速老化而影响寿命。
1.原生环境温度、湿度、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地形、地质、水质、放射活性高低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地质环境条件都对人类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2.次生环境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地下矿藏和资源的大量开采,煤炭、石油、原子能等能源的广泛利用,以及人口剧增,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废物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之为次生环境。
3.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体现出社会因素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
因此,现代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生理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细胞衰老,人体衰老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一5班廖杨辉(40)
摘要:细胞衰老,人体衰老与人口老龄化存在密切关系。
本文将对细胞衰老,人体衰老及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与解释,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细胞衰老人体衰老人口老龄化
一细胞衰老的定义及解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的变化过程。
细胞在形态上发生明显变化,细胞皱缩,质膜透性和脆性提高,线粒体数量减少,染色质固缩、断裂等。
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 ,cell senescenee)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
人体是由细胞组织起来的,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在运动中不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损伤,造成功能退行性下降而老化。
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
1.1细胞衰老是客观存在的。
同新陈代谢一样,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
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
1.2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
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
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我
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
例如,人体内的红细胞,每分钟要死亡数百万至数千万之多,同时,又能产生大量的新的红细胞递补上去。
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
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分裂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
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数与动物的
平均寿命成正比。
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
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②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③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④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三人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是细胞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人的一生中时刻都伴随着有部分细胞的衰老,而人体的衰老主要指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处在机能退化,功能逐渐丧失的阶段,伴随着有很多细胞的衰老,从而导致人的各项生理活动之间减弱的现象。
四人体衰老与人口老龄化
4.1 定义与解释
人口老龄化指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与延长。
人类老龄化与个体老龄化的含义不同。
人类个体从出生、成长、衰老至死亡是一个单一的过程。
人类老龄化并非这些单一过程的综合。
就整个人类来说,总是生生不已,不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衰老和死亡。
人类老龄化仅指人类全体或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口的平均寿命的增长与延长。
人类正在迈向21 世纪,21 世纪将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世纪,然而,随着
21 世纪的日益临近,许多难题也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有待人们去探索和解决,其中粮食问题、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水资源问题等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几个重要难题。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显得日益突出。
4.2 老年与老龄社会
老年的年龄起点有不同的标准,这取决于研究问题的需要。
联合国进行人口统计时,常
以65 岁为老年的起点,而在研究老龄问题时,特别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老龄问题时,多以60 岁作为老龄的起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发表老年人口统计数字时,为了兼顾国内问题研究与国际统计数字相匹配的需要,以两种标准同时公布。
人口年龄结构不同的类型:年轻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和老年型人口。
老年型人口最常用
的判断标准是: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 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 %时,这样的城市国家的人口则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化社会”。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责任。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是一个或者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任务。
我们应当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上升为基本国策,从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上,制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全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准备、政策准备、制度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
4.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
4.3.1 健康、保障、参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
4.3.2 健康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保证。
老年人的衰老程度与实际年龄是有差异的。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战略,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减少老年病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不仅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民生工程,也是改善社会生产人口与消费人口结构失调的必由之路,更是缩小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承受能力的差距、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措施。
要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抓起,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4.3.3保障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经济发展活力与社会和谐稳定。
要创新发展理念、政策制度、投入机制、服务模式,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支柱老年经济供养体系、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多元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4.3.4参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力量。
数亿老年人口,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宝贵资源,包括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资源以及自立自强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资源。
要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环境和条件,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在活力。
五结论细胞衰老,人体衰老与人口老龄化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细胞的衰老导致人的各项生理活动之间减弱以及生理机能的下降。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发展遇到的重要难题,社会各界应积极采取措施,参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